长沙市城区高层建筑布局与空间优化研究
长沙市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

长沙市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长沙市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一、不断增长的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关注长沙市尽管在利用地下空间方面起步较晚,但对其使用可能性的关注却在增长,这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和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性也在增加,加之诸如环境、自然和可居住性等质量意识不断增长,这种关注已不限于目前准备实施的较大工程(一般为基础设施工程) 采用地下工程方案,而且还考虑地下工程对未来发展有何益处。
人们认识到利用地下空间需要更全面深入的观点,这种“战略观点”会指出地下建设所提供结构性方案能够在消除长沙市为保存珍贵空间和环境资源所受压力的作用大小, 而同时增进城市空间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功能性。
这些是进行“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研究”的原因。
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困境1、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态势日趋严重。
中心城区道路桥梁设施布局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城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交通发展的速度。
由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部分区域功能重叠、建筑容量、市政设施布局过度集中,致使形成了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交通拥堵。
2、城市建筑地面空间日益拥挤。
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建筑容量过大、高层建筑总量过多、布局不够合理,使城市建筑地面空间日益拥挤,导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容量超载,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
中心城区绿地不足,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城市综合防灾、抗灾能力降低,严重危害了城市的发展。
3、道路表层空间利用已呈饱和。
长沙市在近几十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地下埋设了各类市政管线。
尤其是中心城区,地下市政管线的埋设更为密集。
因此,轨道交通的站点、出行通道布置与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矛盾日益突出。
4、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的各类架空线的埋设入地任务繁重。
由于地下各类缆线本身所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架空线入地已成为当前世界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架空线入地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标志之一。
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架空线入地研究,90年代后期进入集中建设时期。
当代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研究

当代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研究一、现状分析当代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如何合理布局建筑空间,并优化空间功能,成为了建筑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些建筑空间规划存在布局混乱、功能单一的情况,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不利于建筑的整体效益。
一些建筑设计过于随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理念,造成空间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些建筑空间布局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无法实现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二、存在问题1. 建筑空间规划混乱,功能单一。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空间布局杂乱无章,功能设计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在一些商业综合体中,商铺、餐饮、娱乐等功能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导致商业空间的使用率低,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设计理念缺乏统一,功能不完善。
一些建筑设计缺乏统一的设计理念,造成空间功能的不完善。
比如,在一些办公楼设计中,员工办公区域与公共休闲区域之间的衔接不畅,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3. 空间布局缺乏灵活性,功能单一。
一些建筑空间布局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比如,在一些住宅设计中,居住空间与娱乐空间之间的分隔不明显,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无法实现空间功能的多样化。
三、对策建议1. 增强建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注重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多样性,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功能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布局方案,提高空间利用率。
比如,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应当将商铺、餐饮、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提高商业空间的使用率。
2. 统一建筑设计理念,优化空间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统一建筑设计理念,确保空间功能的完善性。
比如,在办公楼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员工工作需求,合理布局员工办公区域与公共休闲区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分析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人口密集的居住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土地利用效率。
然而,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一、高层住宅建筑的特点高层住宅建筑通常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
与低层和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垂直交通依赖度高由于楼层较高,居民日常出行对电梯的依赖程度极大。
因此,电梯的数量、速度、容量以及运行效率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2、消防要求严格一旦发生火灾,高层住宅的疏散和救援难度较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严格遵循消防规范,设置合理的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
3、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影响大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较高,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视野和采光条件优越高层住宅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好的采光条件,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眩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1、规划与布局(1)选址高层住宅的选址应考虑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
同时,要避免建在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
(2)朝向与间距合理的朝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间距应满足日照、通风、消防等要求,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2、建筑造型与外立面设计(1)造型高层住宅的造型应简洁大方,避免过于复杂的形式,以减少风阻和施工难度。
同时,要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2)外立面外立面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耐久性、保温隔热性能、美观性等因素。
常见的外立面材料有石材、铝板、玻璃幕墙等。
3、户型设计(1)功能分区合理划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2)空间尺度房间的尺寸和比例要适宜,既要保证居住的舒适性,又要避免空间浪费。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三:建筑空间构成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分析
功能配置 流线组织 空间构成与适用性
Function Analysis【功能分析】
总部楼高 269 米,地上 60 层,G 至 4 层为门厅、 酒店办公、会务休闲等配套设施,5 至 32 层为商 务办公区,33层以上为超五星级酒店及会所。 酒店大堂位于 56 层,大堂以上为行政酒廊及餐厅 区,大堂以下 55 层为观景平台,50 至54 层为空 中会所, 33 层至 49 层为酒店客房、总统套房及空 中泳池,各功能在首层大堂均有独立入口和专属电 梯。 总部楼设电梯 28 部,通过对电梯分区、吨位及速 度的合理配置,使候梯时间控制在 1 分钟内。 酒店及及会务大堂位于总部楼西南侧,大堂面积 600 余平方米,4 层通高,其内部空间恢弘壮美, 加之位于滨江广场之上,湘江风光尽入厅内,景观 视野极佳。
Function Analysis【功能分析】
精品办公楼高 239 米,地上 52 层,为纯写 字楼。 首层主入口朝向城市广场,地下一层与地铁 站点及下沉广场连通。 精品办公楼设电梯 22 部,通过对电梯分区、 吨位及速度的合理配置,使候梯时间控制在 1 分钟内。
Flow Analysis【流线分析】
八:建筑形态、立面构成、细部形式的解析 建筑形态 立面构成 细部解析
建筑形式
双塔采取西北东南布置,朝向 西南方,呈迎江之势,同时, 形成西南滨江广场和东北城市 公园,在南来的湘江与北部中 心城区之间建立积极的连接, 充分展现了本项目广纳百川的 胸怀。 双塔造型取材长沙山水文化意 象,刚柔对比,临江总部楼略 高,自下而上,挺拔俊丽,精 品楼如川流自上而下,舒展流 畅,与基地溶为一体,两者相 得益彰。 精品楼与裙房造型一气呵成, 富于视觉冲击力,并与室内功 能形成了有机联系。 总部楼沿江主入口大厅造型大 气醒目,与整体造型相得益彰。 通过底部几层楼板的逐层悬挑 与收分,大厅室内空间开阔, 上接云影,气势恢宏。
长沙中心片区高层建筑顶部形态分析

簿篝穗多袒甘 一
长 沙中心 片区高 层建筑顶部 形态分析
李秋 实 , 江 瑜
( 西南 民族 大 学城 市规 划 与建 筑设计 学 院 , 四川 成都 604 ) 10 1
【 摘 要 】 现 代高层建筑顶部 对城 市设 计有 着极 大的影 响 , 市设计 的要 点和难点之一也就是规 划 、 城 控
导导致损坏 了城市原有 的空 间肌理 ; 乱无章 的顶部 天际线 杂
对 建 筑 及 城 市 空 间 造 成 了一 定 的 负 面 影 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城 市环 境 中高层 建 筑顶 部形 态设 计原 则
2 1 协 调 性 原 则 .
结构清 晰可辨 , 避免 整体 的杂乱无章和缺乏秩序
3 长 沙 中心 片 区内高 层建 筑顶 部形 态分 析
筑 顶 部 形 态 的 发 展 过 程 大 概 有 以 下 几 个 阶 段 : 加 哥 派 风 芝 格 、 衷 主 义 风 格 、 饰 主 义风 格 、 代 主 义 风 格 、 元 化 风 折 装 现 多 格. 、由丁 现 代 城 市设 计 学 和 高 层 建 筑 在 我 旧 起 步 均 较 晚 , 高 层 建 筑 顶 部 在 经 历 了 一 无 序 的 发 展 , 在 以下 几 个 问 题 : 段 存 商 臼模 仿 抄 袭忽 视 城 市 文 化 特 征 ; 设 与 规 划 缺 乏 环 境 性 指 ‘ 建
制和合理 设计 高层建筑 顶部 , 以便形成优 美有序 、 有地域 特 色和个性的城 市空间和城 市环境 景观 . 文章 围绕
着与 高层 建筑顶部形 态有 关的问题进 行研 究, 确定城 市 高层建 筑顶部 空间的设计原则 , 以长沙 中心 片 区内 并
高 层 建 筑 顶 部 空 间 为例 进 行 简要 分析 。
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研究

大型公共建筑空间布局与功能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如购物中心、体育馆、展览中心等开始成为城市的新标志性地标。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休闲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首先,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人流量和交通流线。
大型公共建筑通常是为了容纳大量的人群,因此人流量是设计师需要密切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合理设置入口和出口,以确保人流的流畅和安全。
此外,为了避免人群拥堵,还需要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在布局中考虑到人们的流动性。
例如,购物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品类型或品牌进行划分,确保人们可以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
其次,大型公共建筑的功能优化需要兼顾多方面的需求。
不同人群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功能优化方面,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使用者。
以体育馆为例,除了举办体育比赛外,还可以考虑举办演唱会、展览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功能优化时,还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来自动调节温度、光线等条件,提供更为舒适和便利的使用体验。
此外,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还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大型公共建筑需要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例如,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来减少能源消耗,使用可再生材料来减少建筑碳排放等。
此外,还可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设置绿化带和庭院,提供一个舒适的景观空间,促进人们的休闲和放松。
最后,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在设计和规划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分析,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来模拟建筑效果,以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
此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调研和用户调查等方法,了解使用者对于建筑布局和功能的需求和意见,为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长沙市中央商务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

长沙市中央商务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城市拥有CBD,是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的象征。
CBD的成功所需的6大要素包括选址、功能、规模、形态、文化、交通。
长沙市芙蓉中央商务区挖掘历史文脉,重塑空间格局,力图打造城市空间新引擎。
标签CBD;历史;文脉1 中央商务区(CBD)成功要素CBD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拥有CBD,是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的象征。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CBD的成功所需的6大要素。
1.1 选址是关键选址是CBD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选址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城市发源地和最初的城市中心具有密切的关联;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位置认同感;拥有绝佳的景观条件和“景观区位”自鸣性;逐渐从城市中心剥离出来,形成独特区域。
1.2 功能是生命CBD是城市功能的核心,是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和活力核。
功能作用的发挥成为其生存的基础。
CBD的核心功能是商务办公,并有逐步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
同时,往往需要富有特色的、具备区域影响力的功能,这也是城市中心区成功转型的关键。
1.3 规模是焦点CBD的规模和等级是规划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研究国内外的CBD,可以将CBD分为世界级、国际区域级和地区级三个等级国内外主要的CBD的用地面积大多为1-2平方公里(除北京建外CBD用地面积4平方公里),而其中核心区为商务高密度集中区,各商务空间之间的联系应尽量以步行解决,故商务用地不宜过度分散,用地面积不宜过大。
1.4 形态是标志CBD一般是城市中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景观要素密集的独特区域。
高品质的环境、独特的城市形象、具有震撼力的景观效果,是CBD的重要标志。
形态各异的建筑群、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以及具有高度识别感的地标代表了城市精神,也是塑造CBD形象的重要手段。
1.5 文化是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魅力。
城市文化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
长沙市二环内景观格局优化方案

2008年
2012年
巨型斑块变化总结:
随着城市发展,浏阳河北部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 大量农田和鱼塘变成了居住用地。捞刀河北部将建成新的公 园——苏托垸湿地公园。而烈士公园在08年期间因为年嘉湖 隧道的修建,曾关闭修整一段时间。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长沙市二环内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
2005年
2008年 大型斑块变化图
二.景观格局现状 分析
三.景观格局优化 策略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长沙市二环内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 优化原则 一.研究范围确定 7.持续性原则 在规划中,景观元素的重新排布总是提高或降低生态完整性, 规划者可以考虑许多种可能的空间构型。
二.景观格局现状 分析
三.景观格局优化 策略
8.限制作用原则 限制城市生态系统快速发展的因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 境资源、科学技术以及污染。环境资源往往是限制主因,因 而在制定城市系统发展的同时必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长远 打算,用可持续的眼光对待环境资源。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 物资循环效率,同时科技发达还有利于减少城市废物量从而 制约限制因子。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长沙市二环内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 方案二: 风水图 —城市内部风向流通的生态概念设计 一.研究范围确定
二.景观格局现状 分析
三.景观格局优化 策略
城区和大型板块分布结构 基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廊道示意 城市道路结构
长沙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该方案结构: 以贯穿整个长沙的湘江通道为主干
二.景观格局现状 分析
三.景观格局优化 策略
梅溪湖CBD
芙蓉商圈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长沙市二环内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3320020202
长沙市城区高层建筑布局与空间优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7206222
作者简介:郑 辉(19812),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 410082
周安伟(19662),男,博士,副教授,大连市规划局,辽宁大连 116021
朱忠东(19662),女,副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
郑 辉 周安伟 朱忠东摘 要:通过对长沙市高层建筑的调查与分析,对长沙市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形象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对长沙市高层建筑现状布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布局优化措施,探讨了高层建筑布局与城市空间形象的互动关系,以寻求建立高层建筑与长沙城市整体空间的和谐规律。关键词:高层建筑布局,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形象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高层建筑作为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形象。它的发展对提高城市形象有很大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看,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短短几年间,长沙市的经济与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与普遍发展。但由于其布局的不合理性和负面效应控制的不利,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诸如高层建筑空间布局混乱、天际线零乱、局部交通堵塞等。因此,如何看待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的布局控制,处理好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达到社会、经济、环境与艺术的统一,不仅成为长沙而且是我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长沙市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形象的影响2.1 高层建筑塑造了长沙城市的现代风貌长沙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长沙有着自己多样、丰富的特色。山水洲城是长沙空间环境的最大特色要素,处处透显出湘楚文化之刚劲,古城遗风之韵味。随着长沙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长沙的城市建设给古城带来了新的风貌。最近的六七年间,高层建筑在长沙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注目城市新的焦点以及城市新的景观。长沙新的城市面貌在这次城市建设浪潮中逐渐形成。2.2 高层建筑的发展缓解了旧城区的压力高层建筑意味着空间容量的集中,它的出现打破了城市原来的均匀,出现了功能的异质与空间的裂变。从现代都市的发展来看,在商业及商务比较发达的区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有比其他地区更密集的高楼大厦。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沙旧城区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纳密集人口的压力,为城市空间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3 高层建筑对长沙古城历史风貌的威胁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机理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与延续,离开了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一座没有文化内涵、没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长沙高层建筑的大量发展逐渐改变了城市的肌理,城市尺度也不断扩大,在它与历史文化区域并存状态中,历史建筑与高层建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仅表现在现代高层建筑与历史建筑体量、形象上的矛盾性,而且在于现代高层建筑对历史环境氛围的
破坏。因此在历史建筑周围随意地建造高层建筑是对历史建筑不道德的侵害,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保证不会危及历史街区的环境品质、生活模式、空间形态和地域文化形态。2.4 高层建筑引发的城市空间环境问题高层建筑在塑造城市多维景观空间的同时,也给城市空间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长沙是一个山水洲城特色明显的城市,有湘江、岳麓山、谷山等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大量发展的高层建筑对山体制高点、城市的轮廓线和水体的开阔空间的组织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之中高层建筑的选型和组织应该是很谨慎的,任意摆布的高层建筑很可能会导致城市天际线的零乱与空间的无序,阻断城市视廊空间和破坏眺望系统,
使城市丧失特色,导致整体品位和素质的恶化。3 长沙市高层建筑现状布局分析3.1 长沙市高层建筑的类型分析近年来,长沙市市区内高层建筑的发展迅速,截止到2005年年底,市区内共有高层建筑1002栋,其分布特征如下:
1)高层建筑的使用类型:主要为高层住宅、商住综合楼、商办综合楼以及办公楼等(见图1)。在新建的高层建筑中,办公楼日趋饱和,住宅的比例逐渐升高。
2)高层建筑的数量类型:长沙市的高层建筑中,17层~33层的建筑面积占高层总建筑面积的59%,说明长沙目前高层建筑的建设层数仍在100m以下,大于100m的超高层建筑较少。3)高层建筑布局单元类型:现状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总体上呈条带式、簇群式与散点结合的三种分布形式。既有沿街形成的条带式高层建筑,又有城市内部多幢高层建筑形成的簇群,也有分散布局的单幢高层。3.2 长沙市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分析1)现有的高层建筑主要集聚在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劳动
中路两侧、德雅路和双拥路交叉口附近、书院路和新建路交叉口以南段等地。可见布局地点都主要沿街或者与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相关。
・02・第33卷第33期2007年11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33Nov. 2007
2)长沙市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随意性强、区域过于集中、功
能整合性差、高层布局散点性突出而空间簇群形态缺乏。某些地段不顾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突破合理的建筑容量,极大地破坏了环境。3)通过调查分析长沙市三条主要道路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两侧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的变化情况,发现五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有四处地段的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超过60%以上。在这三条道路中,因五一路最短,高层建筑分布较密,高层建筑界面占有率最高。4)1000多栋高层建筑在长沙建立,但在布局上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形态结构相结合,至今没有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高层建筑的标志性节点景观,相反造成了中心区交通压力大,空间拥挤,环境质量下降。5)大量见缝插针的高层建筑对古城的景观影响较大,在一些能展示长沙传统文化的街道两旁,建筑新旧叠加,旧街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被打破,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与人文环境逐渐消失。同时,河西风景区与天心阁等周边的高层建筑也阻挡了山、水、洲、城的通透视野。3.3 长沙高层建筑布局的成因解析1)土地级差地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竞争性开发使土地级差地租产生并成为主导机制,土地价格成为高层建筑的直接动力,土地的价格越高就要求地块的开发强度越高,经济收益才会越大。高强度的开发就决定了该地段的建筑性质和容积率,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的高度与分布。2)道路交通设施容量。道路级别越高,数量越多,交通容量相对就较大,可达性就越强,对高层建筑的建设有直接促进作用。另外从国内外城市的建设经验来看,轨道交通的开发会带来沿线及站点附近土地价格的上涨,形成周边的高强度开发。3)城市形象与历史文化因素。城市主要街道的尺度及交叉口的形象感知,城市沿江界面、城市景观视廊与眺望系统等因素对高层建筑的布局都有一定的影响。4 长沙市高层建筑布局的优化措施4.1 采用分区控制高层建筑布局,保证高层建筑布局的整体有序性在规划控制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土地价格因子、轨道交通因子、历史保护因子、设施容量因子、商业潜力因子、城市形象因子6个方面对城市各个地块进行综合评价取值。并根据取值大小将城市范围内的地块分为5种类型的高度管控区域,即高层禁建区、高层严格控制区、高层适度控制区、高层适度发展区、高层适宜发展区,从整体上引导长沙高层建筑的布局和发展。4.2 加强城市界面天际线控制,保证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意象的形成湘江东岸是观察长沙主城区的主要界面,在塑造其城市天际线时,特别要注重其层次感的营造。规划在原有形成的五一广场高层建筑簇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高层簇群形象。在芙蓉路两侧适度发展高层建筑,形成湘江东岸天际线的视觉中心,其建筑高度规划可达150m左右,减少现有高层建筑的分散感和单调感。完善沿江天际线,整体上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对紧邻湘江滨水区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m以下,由水边向城区的延伸,建筑物逐渐升高,保证层次感的形成。4.3 合理组织城市发展轴线上的高层建筑布局,形成有特色的视觉中心和空间秩序轴线体现城市的脉络,富有内涵和渗透力,构成线性发展的开放体系,对形成整体城市景观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将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人民路、火星路(万家丽路)作为城市主要发展轴线,高层建筑布局应结合城市的这些线性空间加以展开,成为运动中的城市轴,构建主次分明、起伏有致的竖向景观形态。4.4 强化城市景观视廊,构筑城市高层建筑的整体空间格局岳麓山、天心阁、天际岭、鹅羊山等是长沙市区内各主要制高点或重要观景点,其中通过视线分析的方法对其周边建筑加以控制与引导,在它们之间留出制高点景观视廊。对于芙蓉路、韶山路、五一大道及环线等主要街道景观视廊的两侧建筑,在规划布局时,应留出街景视廊空间,以保证岳麓山、浏阳河等自然空间景观与城市空间的通透性,避免高层建筑对城区空间封闭挤压。湘江两岸是长沙城区最重要的滨水景观视廊。湘江西岸的背景为自然柔和的线型态势的山体,这里的建筑群的透视体量应与自然体量相协调。同时还要注意两岸建筑构成的天际轮廊线的组织和处理好两岸建筑间的相互关系。5 结语高层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快,
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动将会在中心城市高度聚集,同时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因此在中心城市发展高层建筑是一种客观需要。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从城市整体出发,长远谋划,宏观控制城市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并且采取优化措施,是城市规划工作应该做出的战略决策。长沙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高层建筑更加需要整体上的战略谋划。在规划中应协调好各方面因素,引导高层建筑向“整体、有序、特色”的方向发展,通过规划空间的“平面与立体,发展与保护,经济与艺术”的结合,使长沙城市空间整体风貌与高层建筑布局达到和谐。参考文献:
[1]吴景祥.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齐 康.城市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李阎魁.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景观形象初探[J].规划师,2000(3):41242.
[5]冷 红,郭恩章.哈尔滨市高层建筑分布及控制专项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5(5):50252.
City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andspaceoptimizedresearchinChangshaZHENGHui ZHOUAn2wei ZHUZhong2dongAbstract:Throughtheanalysisandinvestigation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inChangsha,itintroducestheeffectofhighbuildingconstruc2tioninChangshatocityspaceappearance,analyzestheactualityandlayout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inChangsha,andbringsforwardlay2outoptimizedmeasures,discussestheinter2relationsbetween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andcityspaceappearance,soastoexploretheharmoniouslawofhighbuildingconstructionandthegeneralcityspaceofChangsha.Keywords:highbuildingconstructionlayout,spaceoptimum,cityspaceappea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