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功能_优化空间布局

合集下载

城市更新中如何实现功能优化布局

城市更新中如何实现功能优化布局

城市更新中如何实现功能优化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老旧建筑的翻新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首先要基于对城市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准确评估。

这包括对城市的人口结构、产业分布、交通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

以人口结构为例,不同年龄段、职业、收入水平的人群对城市功能有着不同的需求。

比如,年轻人可能更注重娱乐休闲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而老年人则更关注医疗保健和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在城市更新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布局。

产业分布也是影响城市功能布局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工业产业可能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且占地面积较大。

在城市更新中,需要考虑将这些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或者搬迁至更适合的区域,为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腾出空间。

例如,一些城市将旧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

交通状况是城市功能布局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拥堵的交通会降低城市的运行效率,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更新中,要优化交通网络,合理规划道路、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

同时,要注重交通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衔接,比如在商业区和住宅区附近设置充足的停车场,在交通枢纽周边布局商业和服务业,以减少人们的出行成本。

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布局至关重要。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应该根据人口分布和需求进行均衡布局,避免出现某些区域资源过剩,而某些区域资源短缺的情况。

比如,在新建住宅区,要同步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实现城市功能优化布局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复合性。

单一功能的区域往往会导致城市活力不足,而功能复合的区域则能够促进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方案中,如何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成为了城市规划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不同功能的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功能单一的土地浪费。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二、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使不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划分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同时,功能分区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三、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加大对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还可以推动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

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城市的文化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景观。

同时,还可以鼓励创新和艺术,培育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居民福祉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效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它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提前规划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确保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例如,城市规划将商业区、住宅区、公共绿地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宜居性。

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的交通网络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方便人们的出行。

科学的社区规划可以提供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便民服务的社区环境,使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

同时,城市规划还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合理规划绿地、水资源等元素,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三、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的交通规划和物流网络规划可以提高市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供应链的畅通,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规范土地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发土地发展潜力,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四、保护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合理规划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确保城市水资源的持续供应。

科学规划的城市还可以保护生态脆弱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

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

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城市更新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更新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

一、背景介绍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更新对于北京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环境整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北京市的城市更新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二、目标设定《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旨在促进北京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实现以下目标:1.提升城市功能: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市区的功能布局,优化交通、住宅、商业等功能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保护和传承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3.改善居住条件:改造老旧小区,提高住房的品质和居住环境,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

4.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城市更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

三、政策措施《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的城市更新政策,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投资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为城市更新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2.鼓励市场参与:引导社会资本、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通过市场化方式带动城市更新工作。

3.提升资金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更新,增加资金来源。

4.加强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城市更新成果的品质提升。

5.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加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城市更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成果预期《北京市城市更新白皮书》希望通过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以下成果:1.城市功能提升: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整合市区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历史文化保护: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保护和传承北京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空间布局优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一、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空间布局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它可以塑造城市的风貌和特色。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空间布局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合理的空间布局应考虑到人们的出行、休闲、工作等方面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城市环境。

2. 功能分区原则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应有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布局。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应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连接,以实现各自的功能,并为居民提供便利。

3. 绿色生态原则空间布局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中应合理设置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以提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紧凑布局原则城市的空间布局应尽量紧凑,减少空间浪费。

合理的紧凑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三、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1.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是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例如,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将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在合适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是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外观等都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性、长远性、系统性的研究与设计,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创新发展则强调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构建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格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通过对城市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首先,城市规划能够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空间,提供多样化和灵活的用地供给,为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其次,城市规划能够规划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提高城市的物流效率和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城市规划能够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流入。

因此,城市规划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二、城市创新发展影响城市规划城市创新发展的需求和动力,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的内容和方式。

城市创新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城市创新发展强调创新活动的集聚和创新资源的流动,要求城市规划在区域布局和用地规划中注重打造创新中心和创新园区,提供合适的土地和空间条件。

其次,城市创新发展强调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要求城市规划充分考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构建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再次,城市创新发展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要求城市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加强规划和管理。

因此,城市创新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三、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的互动关系城市规划与城市创新发展是相互作用和互动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和支持,形成良性的循环。

城市规划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序和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物质和非物质条件。

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空间布局的新策略

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空间布局的新策略

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空间布局的新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空间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

本文将介绍几个新的策略,旨在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提倡混合功能区域规划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进行分隔,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单一性和不合理性。

而新的策略是推行混合功能区域规划,即在城市中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居住区域中引入商业街区,让居民在离家较近的地方享受购物、餐饮等便利设施。

这样的规划可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增强城市的活力和韵味。

二、推进城市绿化与景观规划城市绿化与景观规划是改善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等方式,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供居民休闲娱乐。

此外,景观规划的引入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和艺术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有效的城市绿化与景观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三、鼓励优化交通系统规划交通拥堵是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一大难题,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优化交通系统规划是改善城市空间布局的新策略之一。

首先,应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完善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出行便利性,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其次,要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鼓励非机动交通,如骑行、步行等,以减少车辆的使用量,改善城市空间布局。

四、注重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的历史遗产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

保护和利用历史遗产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促进文化传承。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可以通过修缮、改造等方式,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区域。

八里湖新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八里湖新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八里湖新区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八里湖新区地图上,我眼前的这片热土,正等待着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描绘新的篇章。

思绪飘渺间,一幅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

一、目标定位我们要明确八里湖新区的发展定位,那就是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未来三年,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

二、空间布局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中央商务区,两轴为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三片分别为生态居住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交通网络,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提升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保障居民生活需求。

3.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打造城市生态绿核。

充分利用八里湖自然景观,打造城市绿核,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产业发展1.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3.加强产业链招商,打造产业高地。

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城市品质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治理,提高居民幸福感。

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生态环境1.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确保八里湖新区可持续发展。

2.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
嘉定新城是上海“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未来新城发展的领头羊。

《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9月获得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

在新城规划指导下,按照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功能多元融合、市民和农民共享成就的方针,嘉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随着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需求推动,应对上海城市发展转型,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市域层面规划的要求,亟需通过总体规划的修改完善,来实现嘉定新城整体提升。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嘉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启动了新一
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
——《上海市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2009-2020年)》介绍
轮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图1)。

本次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的工作内容以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总体结构、产城融合和综合交通研究专题
图2
规划展示馆
图1 嘉定新城鸟瞰图
为基础,重点关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明确对下一层次规划用地布局、居住和产业用地比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指标的指导,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逐步完成嘉定主城区总规后评估、战略研究和总规修改(图2-3)。

二、城市性质和规划目标
从长三角和上海全市发展对嘉定的要求,以及嘉定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次规划确定嘉定新城城市性质为:嘉定新城是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上海郊区发展战略的重点示范新城;是以历史文化、汽车文化、体育文化品牌为特色,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人文魅力、持续创新力、高
图4 嘉定孔庙图7 嘉定老城特定区
图3 保利大剧院效果图
图5 聚善桥
图6 秋霞圃
科技水准和综合辐射功能,国际化和地域化特色相结合的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图4-7)。

嘉定新城发展规划目标为:
(1) 依托中心城优势的同时,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富有内涵的综合性城市。

(2) 配合上海西部发展战略,作为上海推动长三角联动的窗口。

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服务型节点城市。

(3) 作为上海郊区产业转型的示范区。

加强、拓展现有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形成满足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实现依托科技研发,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目标。

(4) 构建多元化人口结构,在承接市区人口疏解的同时,形成对高素质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人口和用地规模
从全市层面入手,根据嘉定新城主城区现状发展特点,依据集约发展的原则,适当提高人口密度,规划至2020年嘉定新城主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79万人(加上南翔、安亭组团,嘉定新城人口规模达到124万人)。

根据201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2020年嘉定
新城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7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97.1平方米/人(图8)。

四、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
(一)发展方向
嘉定新城主城区以北部老城区为基础,以南部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为核心,近期拓展城市核心区北至南门社区,东至马东一期,南至马陆社区,西至北郊湿地及上海国际赛车场体育休闲区,形成以核心区为建设重点的格局;到中远期逐步形成服务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宜人、交通体系健全、整体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图9)。

(二)空间结构
嘉定新城主城区南、北部城区是集中城市化地区的主体。

受地理条件限制,两者既有联系,又自成一体,在构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南北城区均衡及联动发展。

规划嘉定新城主城区形成“一个核心区、一环一园多轴”的空间结构。

“一个核心区”:包括南部城区、马陆社区、马东一期、上海国际赛车场体育休闲区、南门社区、北郊湿地等区域。

规划在南部城区建设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嘉定新城的城市中心。

以上地区构成整个嘉定区的核心区,是嘉定新城形成独特城市魅力、强大集聚力和周边辐射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图8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图图
9
集中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一环”:由城镇建设区外围的生态结构绿地为主构成的嘉定绕城森林,是嘉定主城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基础。

“一园”:是指在毗邻主城区的西北部规划约10平方公里范围的北郊湿地作为“城市绿肺”,是嘉定主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节点区域,打造服务上海市民的又一
图11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10 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12 东云街
旅游休闲地。

“多轴”:即公共活动轴线和由城市主要绿化通廊构成的生态轴线。

包括胜辛路(永盛路)、练祁河、白银路—双丁路、沪宜路、宝安公路五大公共活动轴线,结合横沥河、练祁河、沈海高速公路、上海绕城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形成的城市主要绿化通廊。

其中胜辛路(永盛路)、白银路—双丁路是区域功能主轴,承担区域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联系功能。

嘉定新城主城区由高速公路(快速路)分割,形成
北部城区(包括嘉定老城在内)、南部城区、上海国际赛车场休闲区、北郊湿地、都市产业区和嘉定绕城森林六大分区(图10)。

(三)用地布局
嘉定新城主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355.8公顷,人均居住用地29.8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图11)。

规划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和区域功能主轴、公共活动轴布局商业金融、办公、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图13
绿竹池
图14
嘉定图书馆效果图(夜景平视)
同时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支撑,整体考虑现代服务业和居住的相互结合,推动商业、居住、研发、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的多元融合。

同时结合公共设施,推进生态用地的建设。

在嘉定绕城森林中鼓励适度比例的休闲服务设施融入森林公园一体建设,为城市提供便捷的亲近自然的活动空间;毗邻主城区建设作为城市绿肺的北郊湿地,打造服务上海市民的又一旅游休闲地;主城区内部水绿交织,部分绿带与城市休闲公共设施有机结合,丰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图12-13)。

五、产业体系
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
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

重点发展以汽车制
造业及其周边新兴高新技
术产业为代表的都市型先
进制造业。

进一步推动既
有产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
型,发展总部经济、商务
办公、会展旅游等业态。

以城市发展支撑产业发展、
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繁荣,
强化产城融合、增进城市
活力(图14-15)。

其中强化产城融合的
具体策略包括:
(1) 促进规划区内居
图15 司法中心效果图图16 阿克苏路景观大道
住、公共设施和工业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有机混合使用,强化产城融合、增进城市活力。

(2) 主城区每一规划单元保证一定比例的产业用地。

(3) 分时序开发,近期保留部分工业作为都市产业,远期转性为服务业用地及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4)现代服务业各类型之间的混合布局,生产性服
图17 道路系统规划图图18
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
图19 嘉定新城北站效果图
务业依托城镇中心布局。

(5)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增加商办用地,合理增加土地使用混合比重。

(6) 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租赁房的建设。

六、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强化主城区与长三角、中心城、虹桥枢纽、新城其他组团的联系,以及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构筑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公交成网发展,保障慢行交通出行比重(图16)。

规划主城区内快速路形成“二横二纵”、主干路形成“三横四纵”的格局,次干路合理分布的干线路网,并配有大量的支路(图17-18)。

主城区内部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依托“人字型”轨道系统构造全区地面公交体系,以场站打散和布局调整为重点,构造一区多中心的公交发展结构,公交覆盖上海西北、长途通达长三角两翼的公交发展格局。

建立社区宁静交通体系,突破周边高架纵横、立交林立的交通围闭,根据社区出行离散的交通特点,建立滨水沿河的独立的慢行交通网络,并通过提高跨河、穿路的慢行工程密度,增加交通广场提高慢行体系的方向性和连

续性;建立与轨道交通的P+R 换乘体系(图19-20)。

七、景观风貌规划
结合嘉定主城区自身的景观资源条件,规划创造符合嘉定气质的城市空间风貌特色:在老城特定区“十字加环”基础上,南部形成有“千米一湖、百米一林”绿地景观结构,凸显“悠游水乡、时尚宜居”的整体风貌意向。

在城市设计上应着重体现嘉定主城区河湖相串、荷香满城的自然资源优势,创造亲近自然的荷香静生活的生活意境;传统水乡风情与现代时尚城市相互交融的生活方式;支持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平衡发展,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体育休闲和教育设施,高效率支持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生活氛围。

主城区城市风貌总体结构概括为:“景城相抱”、“蓝绿镶嵌”,通过路网、水网、绿网“三网交融”,形成城市景观与生态景观互相渗透、蓝绿交织的总体城市风貌骨架(图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