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劝学》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阅读的学习习惯。

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捕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荀子对学习意义论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训练筛选信息、捕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文章中的比喻论证,弄清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新课导入:提问:你们的父母是怎样劝勉你们学习的?

生答:(略)。引出荀子的《劝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文中的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方法以及应持的态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唐代颜真卿、宋代朱熹都做过一首《劝学》诗。2007年,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劝学》的电视剧。(《劝学诗》和简介作者使用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大意是: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大意是: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2.简介作者:(由学生阅读课本注釋(1),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博学才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

3.教师范背诵课文。

4.生自由朗读,扫清字音障碍。

5.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指导诵读的节奏。

三教师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1.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思考:(1).独立成段的这句话和后三段有什么关系?(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2.教师示范分析第2段。

生齐读第2段,并借助注释工具书梳理本段。并找出重点字词:于、

而、中、輮、虽、就和通假字“知”。

落实重点句子的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理解文意:

找到本文的比喻(五个):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归纳成语:青出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4)故木受绳则直,

(5)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思考:(按学习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策略)

(1)五个比喻可以分为几组?每一组比喻句的含义是什么?

(2)每一组比喻直接证明了中心论点吗?是否认为是简单的重复?本段的结句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怎样的?

(3)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

(4)学生归纳:本段是从哪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两组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学习有

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可以已”。

(5)板书本段文理结构示意图,教师简要总结、并帮助学生背诵。

学<1> 提高境界

习(靛)青——蓝(草)更深

的冰————水更寒

意<2> 改变品性

义(直)木——輮——轮(中规)

木(材)——受绳(锯、刨)——直

金(刀、剑)——砺——锋利

小结:作者运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如此重大,所以“学不可以已”。

(6)学生背诵或朗读本段。(看着示意图能背诵的背,不能背的读)

3.讨论:(1)作者为什么把学习的意义放在第一?

(2)请学生就学习文化知识这一方面,谈谈学习的意义。(情感

体验策略)

(启发思考:若明知考不上大学,还需不需要学习?若考上大学却找不着

工作,还需不需要学习?若找着了很好的工作,称心如意,还需不需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