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小学数学教师编制考试数学专业基础知

识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数学思想的三个层次是()()()。(数学发展数学学习数学解题)

2、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等价)性。

5、中国数学史,先有(小)数,后有(分)数。

6、算法多样化,最基本算法是(式竖)计算。

7、解决问题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从(学会解题)转向(应用意识)。

8、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

9、列方程解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10、小学数学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1、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

12、学生的创造是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13、数对包含两个数:(列数和行数)。

14、小学学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

15、概率的定义分为(理论)概率和(实验)概率。

1、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

2、数学思维的三个层次是(抽象)、(推理)、(模型)。

3、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从历史进程时间上看,先有(小数),后有(分数),小数产生于(度量)、在(商代)即有记载,分数源于(春秋)记载。

5、代数是一种(还原与对消)的科学。

6、直观几何教学学生认识的核心是(用平面图形来描述立体图形)。

7、“转化”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古代称之为(出入相补)。

8、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10、(假设)是创新的起步,(论证)是科学的态度。

11、解决问题中的转化策略有(平移)、(旋转)、(画图)、(利用性质)等方法。

12、小学阶段说的平均数实际上是指(算术平均数)。它是平均数的一种,是一个(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个最常用、最重要的统计量之一,也是推断统计学中的最重要的度量之一。

13、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其本质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4、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活动操作型)、(数学欣赏型)、(数学史话型)、(数学素养型)。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性、(普及性)性和(发展性)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8、《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判断题

1、数学模型在高年级更多的是模式。()

2、数学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多维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3、小数的产生不是有了分数才产生的。(√)

4、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图形。()

5、我国于2008年6月15日通过,把算盘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6、在小学渗透了坐标几何学习内容,坐标几何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确定位置。()

7、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应用题教学的章节。()

8、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应用题的教学。()

9、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可以利用在度量教学中设置情境。(√)

10、描述统计就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不进行推测。(√)

11、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应把数据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作为教学的重点。()

12、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时应提供真实的实验和具体的教学情境。(√)

三、选择题

1、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主要包括(abcd)。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分析问题;

d、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bcd)。

a、自学提问;

b、积极参与;

c、交往互动;

d、共同发展;

3、分数的基本性质具有(d)。

a、综合性;

b、有效性;

c、唯一性;

d、等价性;

4、弗赖登塔尔的经典案例是(c)。

a、七桥问题;

b、猜想;

c、巨人的手;

d、正弦;

5、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意(abcd)。

a、情境要适力;

b、教材把握要准确;

c、传统精华要继承;

d、培养反思意识。

6、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属于(c)。

a、直接比较;

b、间接比较;

c、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

d、类比;

7、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ac)。

a、练习目的明确;

b、题目越多越好;

c、练习层次清楚;

d、难度要高;

8、在小学有关可能性大小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是(d)。

a、事件的发生情况;

b、表达事件;

c、比较事件;

d、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9、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包涵(abcd)。

a、直接活动经验;

b、间接活动经验;

c、设计的活动经验;

d、思考的活动经验;

二、第二部分:选择题。(教育学、心理学理论)。(1’×15=15’)

1、关于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纠错:正确答案应是(C))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D、既不是主体

也不是客体

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塔罗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育原理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B )

A、《论语》

B、《学记》

C、《演说术原理》

D、《大学》

4、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

( D )。

A、谈话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

( A )。

A、学习

B、操作

C、读书

D、实习

6、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是

( B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7、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意义有( D )。

A、诊断作用

B、强化作用

C、调节作用

D、以上都

8、“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性善论属于( A )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儿童中心主义

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匀速遗忘

D、视内容而定

10、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D )。

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1、《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作者是( A )。

A、乌申斯基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12、5、儿童课堂上的分心现象属于( A )抑制。

A、外抑制

B、保护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

13、17、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B )

A、智力超常儿童

B、正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

品德良好儿童

14、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属于的心理问题是( D )。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15、在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上,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的代表人物是( C )。

A、施太伦

B、埃里克森

C、佛洛依德

D、厄尔康宁

基础知识的试题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基础知识测试人教版数学必修I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设集合U ={1, 2, 3, 4, 5}, A ={1, 2, 3}, B ={2, 5},则A (C U B)=() A 、{2} {1, 3} B 、{2, 3} C 、{3} D 、 2、已知集合M ={0,1, 2}, N ={x x = 2a, a ∈M },则集合M N () A 、{0} {0, 2} B 、{0,1} C 、{1, 2} D 、 3、函数y =1+ log2x, (x≥ 4)的值域是() A 、[2, +∞) (-∞, +∞) B 、(3, +∞) C 、[3, +∞) D 、 4、关于A 到B 的一一映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一一映射又叫一一对应 ② A中不同元素的像不同 ③ B中每个元素都有原像 ④ 像的集合就是集合 B A 、①② D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5、在y = 1 , y = 2x, y =x2+x, y = x2 四个函数中,幂函数有()3 x5

a a 2 A 、 1 个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6、已知函数 f ( x +1) = x 2 - x + 3 ,那么 f ( x -1) 的表达式是 ( ) A 、 x 2 - 5x + 9 B 、 x 2 - x - 3 C 、 x 2 + 5x - 9 D 、 x 2 - x +1 7、若方程a x - x - a = 0 有两个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 B 、(1, +∞) C 、(0,1) D 、 ? 8、若102x = 25 ,则10-x 等于 ( ) A 、 - 1 5 D 、 1 625 B 、 1 5 C 、 1 50 9、若log (a 2 +1) < log 2a < 0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 a < 1 a > 1 10、设 0.9 0.48 B 、1 < a < 1 2 ? 1 ? -1.5 C 、0 < a < 1 D 、 2 a = 4 , b = 8 , c = ? ? ? ,则a , b , c 的大小顺序为 ( ) A 、a > b > c B 、a > c > b C 、b > a > c D 、 c > a > b 11、已知 f ( x ) = x 2 + 2 (a -1) x + 2 在(-∞, 4] 上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 -3 答案都不对 B 、a ≥ -3 C 、a = -3 D 、以上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2 2、长方形: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S=ab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高=面积÷底底=面积÷高 4、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求高: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6、圆形: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 或周长=2×半径×圆周率C=2πr 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S=πr2 7、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8、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 9、圆柱体:(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2πrh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S=2πrh+2πr2 (3)体积=底面积×高V=πr2h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1 3 Sh 求高:根据体积公式列出方程解答。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知识考试题

一、《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强调学习的与_。 2、__________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以及 与的能力。 7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8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多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判断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33 B、必修11 C、选修33 D、选修3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2019年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最新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入编考试试题资料

2015年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二部分(教学运用能力)总分题号一二三小计一二小计 得分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 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 2. “问题解决”的教学要增强学生与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乘法口诀有和两种,小学教材一般用后者,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 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教学,以往《大纲》强调利用 解方程,现在《课标》提出利用解方程。 5. 在“上、下、前、后、左、右”中,和是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 6. 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主要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如果要表示连续量的变化,一般用统计图。 7. 在抛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50.36%,这里的50.36%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发现它在0.5左右摆动,这个0.5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 8.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古代叫做。 9. 《墨经》中提到“一中,同长也”,小学教材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图形有 (写两种)。

10.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一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切面是一个长方形。切面最大是c㎡。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分,每题2分) 1. 小数乘法教学中最关键的是()。 A 相同数位对齐 B 小数乘法的意义 C 计算每个分步积 D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学“圆的面积”时,渗透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 A 分类 B 集合 C 极限 D 函数 3.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豆子落在正方形的内切圆中的概率。”这个实验属于()。 A 古典概型 B 统计概型 C 几何概型 D 无法确定 4. 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 A 交集思想 B 并集思想 C 差集思想 D 补集思想 5.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了象棋比赛,并决出了一、二、三、四名。已知:(1)甲比乙的名次靠前;(2)丙、丁都爱踢足球;(3)第一、三名在这次比赛时才认识;(4)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爱踢足球;(5)乙、丁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甲的名次是()。 A 第一名 B 第二名 C 第三名 D 第四名 三、解答题(30分,每题5分) 1. 在一条长800m的环形公路的两边安路灯,每隔25m安一盏。一共要安多少盏?

{高中试卷}高一数学基础知识试题选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数学基础知识试题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3分,共96分) 1.已知集合M{4,7,8},且M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 ( ) (A)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在①1{0,1,2};②{1}∈{0,1,2};③{0,1,2}{0,1,2};④{0}上述四个关系中,错误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已知S={x|x=2n,n∈Z}, T={x|x=4k±1,k∈Z},则()(A)S T (B) T S (C)S≠T (D)S=T 4.已知集合,,若,则实数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B)( C)(D) 5.在图中,U表示全集,用A,B表示出阴影部分, 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A∩B (B) A∪B (C)(C U A)∩(C U B) (D)(C U A)∪(C U B) 6.已知集合P=, Q=,那么等于()

(A)(0,2),(1,1) (B){(0,2 ),(1,1)} (C){1,2} (D) 7.以下四个命题中互为等价命题是() (1)当c>0时,若a>b,则ac>bc;(2)当c>0时, 若ac>bc,则a>b; (3)当c>0时,若a≤b,则ac≤bc;(4)当c>0时,若ac≤bc, 则a≤b; (A)(1)与(4) (B)(1)与(4);(2)与(3) (C)(1)与(3);(2)与(4) (D)(2)与(3) 8.与同解的不等式是() (A)x2-4≤0 (B)4-x2≤0 (C)4-x2≤0且x≠-2 (D)x2-4≤0且x ≠-2 9.已知p:x2≠y2,q:x≠y,则p是q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不等式的解集为R,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 11.下列各图象中,哪一个不可能是函数 y=f(x)的图象() 12.函数的定义域是() (A).[-2,2] (B)(C).(-∞,-2)∪(2,+∞)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基础知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单位:“1”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整数:0和自然数都叫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数位:写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各个计数单位排列在一定的位置上,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位数: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与被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a×b=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后得的结果不变。(a+b)×c=a×c+b×c 或a×(b +c)=a×b+a×c 整除: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叫做b能整除a,这里被除数、除数及所得的商都是整数,除数不能为0。 除尽:数a除以数b(b≠0)商是一有限小数,没有余数时,叫做a能被b除尽。或者叫做b能除尽a。

整除与除尽的区别:在整除情况下,被除数、商都是整数,除数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在除尽的情况下,被除数、除数(不等于0)和商,即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有限小数,只要没有余数就可以了。 约数:如果整数a(a≠0)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b就叫做a的约数。倍数:如果整数a(a≠0)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 质数: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再也没有别的约数,这样的自然数就叫做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又叫做素数。 合数: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自然数就叫做合数。 奇数: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也叫做单数。偶数:在整数中,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都叫做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人数的个位数字能被2整除,这个数就一定有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个位数字能被5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在几个自然数的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自然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当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时,这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数就叫做互质数。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是互质数时,我们就说它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 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 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 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 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 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 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师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

V R 3 4 3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2011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有n 2个 2、求)(x f y =的反函数:解出)(1 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的定义域;函数 图象关于y=x 对称。 3、对数: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 1log =a a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 幂的对数:M n M a n a log log =; 4.奇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必修二 一、直线 平面 简单的几何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2、球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2 4 R S π= 3、柱体h s V ?=,锥体 4.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相关公理及定理: (1)四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V s h 1 3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一本通

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0、负数】 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2、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3、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4、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6、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7、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8、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9、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 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3、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6、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 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7、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 写“万”字或“亿”字。 8、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9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 的分数单位。 2、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即:a÷b=b a (b≠0) 3、从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4、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完整word版)2018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度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7、在y轴上的截距是l,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8、函数的间断点为 ( ) 9、设函数,则 ( ) 10、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为(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写在题干后的括号。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合数 B.质数 C.偶数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 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 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2 B.0 C.1 D.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 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y= -2 B.y=2 -5 C.y= -2 D.y=2 -5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 ×h ÷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 ×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 ×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 ÷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 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C =πd =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 =πr 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 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31底面积×高。公式:V=3 1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小学数学教师理论考试_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理论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 )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 )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 )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和一般能力的发 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3.一件衣服250元,先降价20%,再在降价后的基础上涨价20%,现在的价格比原来的价格( ). A.降低了 B.升高了 C.没有变 D.无法计算 4.A、B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开去,它们的速度比是4∶3,当A车行驶480千米时,距B车( ). A.360千米 B.300千米 C.120千米 D.210千米 5.有一批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该班有( )名同学. A.32 B.36 C.40 D.48 6.把一个长7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A.7dm B.6dm C.4dm D.64dm 7.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丙数能整除乙数,那么甲、乙、丙三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A.甲、丙两数之积 B.甲、乙、丙三数之积 C.甲、乙两数之积 D.乙、丙两数之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甲>丙>乙 9.一幢办公楼原有5台空调,现在又安装了1台,如果这6台空调全部打开就会烧断保险丝,因此最多只能同时使用5台空调.这样,在24小时内平均每台空调可使用( )小时. A.24 B.20 C.18 D.16 二、填空题 10.两个质数的和是19,积是34,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小华和小红读同样的一本书.小华第一天读9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结果最后一天只需读30页就可读完;小红第一天读15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结果最后一天只需读12页就可读完.这本书共有________页,小华读了________天. 12.操场上做操的人数在400~450人之间.4人一排、6人一排或7人一排都正好多2人.操场上有________人在做操. 13.a=2×3×m,b=3×5×m(m是自然数且≠0),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21,则m是________,此时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4.一天24小时中分针与时针垂直共有_______次. 15.一容器内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2.5升后,用水加满,再倒5升,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一组割草的人要把两片草地的草割掉,大的草地比小的大一倍.全体组员先用半天时间割大的草地,到下午,他们对半分开,一半仍留在大草地上,到傍晚时正好把大草地割完;另一半到小草地去割,到傍晚时还剩一小块,这一小块由1人去割,正好1天割完.问这组共有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