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优秀教案公开课用

合集下载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一课时)》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第一课时)》教案

如果像法拉第所说:“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那么,是与磁场相关的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才能出现这种效应呢?环节三:进一步明确问题从初中已有实验入手,再现实验、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问题。

导体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磁场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回路ABCD的面积。

也就是说,穿过回路ABCD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否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呢?回顾磁通量的概念,及使磁通量变化的方法。

环节四:实验探究实验一装置如图所示。

在实验中,当给A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或给A线圈通电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A线圈中的电流变化,线圈B中的磁通量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线圈B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线圈B中是否有感应电流的产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学习任务单中。

实验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磁铁下方的闭合线圈向上运动时,线圈面积不变,磁场增强,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增多,磁通量变大。

如果线圈向上运动时,我们改变线圈面积的大小,使面积减小,磁场虽然增强,但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不变,磁通量不变。

在这两种情况下是否有电流产生呢?以上实验事实表明:不管是哪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只要磁通量不变,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对比初中所学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请同学们思考:哪个更具有普遍意义?切割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吗?实验三我们通过下面的问题寻找答案:闭合线圈由位置1穿过匀强磁场运动到位置4,线圈在运动过程中什么时候有感应电流?实验演示:我们看到:1—2,3—4过程有感应电流,这个过程磁通量变化。

2—3过程无感应电流。

这个过程虽然切割了磁感线但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

由此可见,切割磁感线不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切割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_1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_1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电磁感应定律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定律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定律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一、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和磁场处处存在。

我们的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电。

而磁场也无处不在,比如地球自身所带的磁场、吸铁石的磁力等等。

那么,电和磁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自从19世纪初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们开始解决上述问题。

这个现象引领人们研究电磁现象的大门打开,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形成了基本的电磁学成果。

其中,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基础定律之一,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究电磁感应定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能够描述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2.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方法,能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3.通过实验,增强学生观察、分析、解释科学现象的能力;4.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课时安排本教案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电感应现象,学习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课时: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的现象,并理解其物理机制。

四、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现象的介绍在导体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有两种类型:自感和互感。

自感:当一个导体发生变化时,在这个导体上产生的电动势称为自感电动势。

例如,一个匀速运动的磁体在一个线圈附近时,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

互感:当两个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其中一个电路中产生的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例如,电压变压器就是一种互感器。

当其输入端或输出端电压变化时,输出端或输入端将产生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定律的介绍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定律,它由法拉第于1830年发现,后由麦克斯韦整理成代数表达式,它的表述方式如下:“当一个导体运动或者静止于一个磁场中时,导体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而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其中,电磁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由下式给出:E=δΦ/δt其中,Φ是磁通量。

当一个带有n圈线圈被匀强磁场B穿过,其磁通量Φ=BA。

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授课对象:初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2.掌握恒定磁场产生电动势的实验方法;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解决相关问题;4.能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磁铁、线圈、伏特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问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现象,如磁力产生电流等。

2.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到这些现象与电磁感应有关。

二、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15分钟)1.通过示意图,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即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周围会产生电动势。

2.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环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使产生它的原因得到减弱。

3.讲解电磁感应的实质是磁场与运动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进行恒定磁场产生电动势的实验(20分钟)1.利用一根可移动的磁铁、一个线圈和一个伏特计进行实验。

2.利用磁铁的运动,使得磁铁的磁场线通过线圈。

3.观察伏特计的示数,说明实验结果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致。

4.引导学生思考,当磁铁移动的速度改变时,伏特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四、讨论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磁场改变才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2.引导学生讨论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如电动自行车、变压器等。

3.分组讨论,寻找更多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实际应用,并向全班汇报。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1.总结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并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3.介绍电磁感应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题目:选择一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实际应用,写一篇小论文。

2.提示:文章要包括这个实际应用的原理、作用方式、对社会的贡献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电磁感应现象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选题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2

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2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回顾实验,引入新课。

教师重做奥斯特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 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教师阐述: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说明电可以产 生磁,那末,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 怎样才干使磁生电呢? 猜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流发机电的原理,知道发机电在工作时能量如何转化。

4.了解我们生活用电是交流电及其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索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 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和体验发机电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 巨大推动力,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实验探索“磁如何产生电”。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方案和制作小发机电。

【教学突破】通过重新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并操作探索实验“磁是如何生电 的”,来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

并借助 “太空悬绳发电”材料给学生以形象思维的实 例来突破切割磁感线这一抽象的理论。

制作小发机电模型关键是线圈匝数要多,为了使实验 简洁化,可以让学生组装实验室提供发机电小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 PPT 课件。

2.干电池两节、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条、小磁针一个、小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手摇 发机电。

◆学生准备蹄形磁体 2~3 块、漆包线、导线若干条、灵敏电流计、发机电模型等。

批注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末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或者其他强磁体运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末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

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

2.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磁感线、磁通量和电磁感应等。

3.解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4.进行实验:通过自制简单的电磁感应装置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引导他们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6.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验室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了解更复杂的电磁感应应用。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电磁感应的其他应用,例如磁悬浮列车、感应加热等。

第二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简介本篇教案将通过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目标•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进行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思考。

2.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3.进行实验:使用一个磁铁和线圈组成的简单电磁感应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感应电动机、电磁铁等。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际应用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例如发电机、电动车等。

2.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的影响。

第三篇: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用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公开课用

电磁感应现象优秀教案公开课用第一章:电磁感应现象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让学生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1.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和产生条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现象展示,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问题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思考。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电磁感应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验证方法。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验证情况。

第三章:电磁感应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实例。

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演示,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电能转换和传输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理解程度。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案: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

2.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的现象。

例如,当手机靠近扬声器时会发出噪音;当车速超过电子眼的设定速度时,电子眼会发出警报。

2.老师再举一些例如电动车充电、发电机发电的实例,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学习与讲解(20分钟)1.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变化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

2.示意图法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ε=-ΔΦ/Δt。

3.通过示例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当磁场中的电导线快速移动时,通过该电导线所围成的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感应电动势。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小组实验: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线圈、一个永磁铁和一个挤压发电机。

2.实验步骤:a.小组A通过在挤压发电机中运动永磁铁的方式改变磁场强度。

b.小组B通过改变线圈的面积来改变磁通量。

3.实验记录:记录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并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3.提问: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4.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结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醒学生注意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变压器、感应电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