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图象问题解题技巧

一、物理图象

(一)图象问题解题思路

物理图象图型是描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若巧妙运用, 可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题目用常规方法来解,相当繁琐,若能结合图象图型,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的奇效。下面是图象问题解题思路:

1.从图象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

2.由图象展现物理情境,找准各段图线对应的物理过程,挖掘“起点、终点、拐点”等隐含条件。如由s-t图象和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由提供的物理情境画相应的图象,利用物理图象,增强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再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分析。

4.对图像进行转换。

(二)典型例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如图所示,是从一辆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着的

汽车后方拍摄的汽车后轮照片。从照片来看,汽车此时

正在( )

A.直线前进B.向右转弯

C.向左转弯D.不能判断

本题简介:本题是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道好题,

体现新课改大背景下,物理高考的命题方向,是高考的

热点。

解析:从汽车后方拍摄的后轮照片从图2上可以看到汽车的后轮发生变形,汽车不是正在直线前进,而是正在转弯,根据惯性、圆周运动和摩擦力知识,可判断出地面给车轮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所以汽车此时正在向左转弯,应选择答案C。

点拨:本题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体现,是“起点高而落点低”的应用型试题,预测今后高考在这方面会有突破。

2.F-t图像

例2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

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物体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2少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的和前2秒运动相反的运动情况,4秒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D正确。

3.V-t图像问题问题

例3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

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

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答案:BD

解析:在v-t图线中,图线上某点的斜率反映的是该点加速

度的大小,t1时刻虚线的斜率较小,实线的斜率较大。而v-t图线中所围成的“面积”就是对应那个过程的位移,求出了位移的大小也就知道了平均速度的大小,选项BD是正确的。

误区警示:在分析图线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不能就看图线的模样,分析图线斜率、截距、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4.判断物理量的变化

例4、在轻绳的两端各栓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者上端的小球站在5层楼阳台上,放手后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6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时间差将()

A .不变B.变大C.变小 D .无法判断

本题简介:v-t图象是高中物理是的II要求,是解决物理方法之一,是高考的热点。

解析:正确选项应是C。两小球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可在v-t图象中作出速度随时间的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设人在5楼阳台上释放小球后,两球

落地时间差为△t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h,若人在6楼阳

台上释放小球后,两球落地时间差△t2,要保证阴影部分面

积也是△h;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定有△t2〈△t1。所以,两小

球相继落地时间差将变小。

5.分子运动问题

例5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若

选无限远为分子势能的零点,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

系如图中的曲线所示,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

),则()

将乙分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Oa间距稍小于10r

A.乙分子从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B.乙分子从a到c做加速运动,到c时速度最大

C.乙分子由a到b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D.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本题简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解析: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 ,分子势能减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作用,在b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从a 到b 乙分子做加速增大的做加速运动;同理乙分子从b 到c ,分子势能增加,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乙分子做加速增大的减速运动,故本题答案应该选AC

点拨: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是热学的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复习时应重视

6.新式游标卡尺测量长度问题

例6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游标尺的刻度与传统的旧式游标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

①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它的精度是 mm。

②用新式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的厚度,测量时游标的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是 mm。

本题简介:用新式游标卡尺测量长度,能较好考查学生活学活用,是今后高考的命题趋势。

解析:新式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和传统的游标卡尺相同,新式20分度游标卡尺其游标尺上20个分度只有39mm ,比主尺上的40个分度短1mm ,它的测量精确度是:mm 05.0 mm 20

1=,用它测得物体厚度为:mm 25.31 50.05mm 31mm =?+ 注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不能估读

点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测量物体长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力,是本题的出发点。

7.以纸带为纽带测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

例7.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 、 50Hz 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 、C 、D 、E 、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 崭新的支点。当然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 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设计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 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 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 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 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 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 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 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 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 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 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 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4.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 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 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 的认知结构。 5.注意随堂记忆。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这 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 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 6.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 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会做得更好。 7.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可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 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要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二、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 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 种问题。 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 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 Q ,两环 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 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 A O B P Q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1T15:23:29.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李汉文[导读] 一上课老师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 李汉文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扎实严谨灵活多变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求新质疑。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王长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2]刘志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安徽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9。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抱怨较多的就是自己的课时太少。课时真的少吗?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可能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高 效能,低消耗”,那我们的课时就足够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感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其实很多,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 情况,有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情况,有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校貌、班风等情况。但是作为新课 程的实施者的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做些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把握起点、找对切入点。在整个中学 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过去强的多。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以学习。特别是高 一年级的新生,大多数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高中物理和初 中物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级跨度不小的“台阶”。因此对学生的基础应“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其深刻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像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 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合力与分力等效性与虚拟性、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 其计算等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科学的志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的 放矢。 再次,对教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就是要熟悉教材,熟悉授课内容。把握整个中学物理教材 的全部知识结构系统,特别是新教材的编排顺序,更要理解新、旧教材的优点和异同。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师里学习,学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 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 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长期的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容易,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好的问题引入能够引导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提出富于探索性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设的情境要丰富、趣味、形象,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让学生感到问题的真实存在性,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第二,情境的创设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有一定的 目的性,也可以兼顾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斜率问题总结

研究物理问题的图象方法 ----------斜率问题总结 命题趋势 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中规定了五种创新能力,其中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其中物理图象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看懂图象,挖掘图象中的信息,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寻找内在的物理规律,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物理图象分析解决问题十分重要。这中间应用数学中的斜率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了。在数学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函数的变化率,反映在物理上表示一个物理量对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因而图线的斜率常用来表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一般来说,斜率越大,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值也越大,若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是矢量,斜率的正负反映的是物理量与坐标轴的正方向是相同或相反,而不表示大小。 下面笔者就把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斜率问题以及近年来高考中与斜率相关的问题予以总结,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希对读者有一抛砖引玉的作用,更望同行指正。 教学目标: 1.通过专题复习,掌握物理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斜率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问题激趣-----分析总结-----典例分析------反馈练习------总结反思 教学过程: 一、知识概要 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物

理图象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因此,利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1.运用图象的能力要求归纳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点: (1)熟读图:即从给出的图象中读出有用的信息来补足题中的条件解题; (2)会用图:利用特定的图象如υ-t图、U-I图P-V图等来方便、快捷地解题;根据题意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图线表示出来,将物理间的代数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运用图象直观、简明的特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能作图:首先和解常规题一样,仔细分析物理现象,弄清物理过程,求解有关物理量或分析其与相关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正确无误地作出图象.在描绘图象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坐标轴标度的适当选择及函数图象的特征等. (4)转换图:读懂已知图象表示的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然后再根据所求图象与已知图象的联系,进行图象间的变换. 2.高中物理图像的种类: 学习力学时做受力图、弹簧的长度—弹力的图象,学习运动时匀速直线运动x–t图、V–t 图、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简谐运动的位移x–t时间图象、横波的图象,学电学时有U-I 伏安特性曲线、U-t图象,学电磁感应有I- t图,正弦交变电流的图象;情景图; 3.应用图象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图象首先必须搞清楚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辨析简谐运动和简谐波的图象,就是根据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不同。 (2)图线并不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如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但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水平的,并不是向上爬坡。 (3)要从物理意义上去认识图象。由图象的形状应能看出物理过程的特征,特别要关注截距、斜率、图线所围面积、两图线交点等。很多情况下,写出物理量的解析式与图象对照,有助于理解图象物理意义。 二、问题激趣 例、如图示,两个光滑斜面的总长度相等、高度也相等,两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7655346.html,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浅谈 作者:王光智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8期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91-01 高中物理教学难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随着高考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直接影响着高中物理教学,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说得好,"欲善其终,必先善其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笔者就高一物理教学难的成因及对策做一探讨。 1.加强物理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还是帮助学生揭示物理规律,甚至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它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高中阶段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但若借助实验手段,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比较容易了,才会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想要努力学好它。例如,我在讲"机械波"这节课时,我都会用机械波演示仪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反复演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过程,还包括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先后顺序,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起振方向的关系。每次通过练习反馈,都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又如,我在上"力的合成"这节课时,改在物理实验室上,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总结出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即分力与合力所满足的关系。这样,通过实验手段既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做中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观察和亲手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掌握了物理知识,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总结能力。 2.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高中物理与函数及函数图象

高中物理与函数图象(一) 函数图象与物理规律 一、学情与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在高考能力要求中,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一项中,就有“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的要求。图象法就是利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图象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从高考试题中也反映物理图象是考试热点之一。 2、重点与难点: 能够正确地作图、读图是准确把握两个物理量间的关键,然后再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3、教学说明: 用图像法解题的主要依据是利用了物理过程中恒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数学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再利用几何或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考试过程中若能巧用图像解题,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高考紧张的气氛下,一般人都易利用公式法和分析法算,思维易混乱,计算繁杂且易算错,这是很不利的,多树立用图像解题的意识,多加训练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但是也不是所有物理题都适用图像法解题,所以我们也必须总结出,哪类题更适合用图像法解题以及哪类题目在高中阶段只能用图像法解。 4、学生情况分析: 图像法是高考考试的热点,高中学生数学水平已经能够解决高中物理中的图像问题,而以往学生只在做习题的时候,零星的接触了一些图像题,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发现学生对于这类题目有点发怵,觉得无从着手,即使这道题搞懂了,碰到其他又不会了,所以对图像问题进行一次总结很有必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回顾高中所学过的常见图像 ②能搞清图象所揭示的物理规律或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③具有建立图像以及应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②培养学生学科间的迁移能力 3、情感与态度: ①体验用图像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 ②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去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五、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描述一个物体过程和物理规律有几种方法举例:一个物体在Array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运动用3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它:匀速直线运动, S= vt,, 所以任何一个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都有3种描述方法:文字 描述、数学描述和图像描述。但哪种更加直观、形象当然是图像法。在高考 能力要求中,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一项中,就有“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理图像专题。 一、在我们学习高中物理,有哪些常见图像

[课堂教学,形势,物理]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物理成绩下降.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学效率肯定也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对物理学习很有兴趣,就会在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在课下积极思考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意识的去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的信心,高中物理从认识到形成,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都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有意识地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切勿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1.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推陈出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新的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吸收前人的知识,同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和提高.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1.4 软硬兼施,给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过于简单低效呆板,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很好展现物理现象和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新的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可以更好展现丰富多彩物理世界的种种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力,增强课堂气氛.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1.5 本位教学,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