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界定及缺环现象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界定及缺环现象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界定及缺环现象研究综述作者:张文彦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4期摘要称谓语对于人们的言语交际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研究完成了对称谓语的三种详细界定,并总结了对汉语称谓语缺环现象的研究现状并给出见解,旨在提供现代汉语称谓语缺环现象研究的综述和充实社会语言学研究。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缺环中图分类号:H116 文献标识码:A1 “称谓语”、“称呼语”的界定1.1称谓语、称呼语一体说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即称谓语就是称呼语。

《辞源》(修订本)与《汉语大词典》1997年的缩印本,均以“称呼”解释“称谓”,而“称呼”则是指“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祝克懿认为“称谓语是人类社会体现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语”。

以上,便是“称谓语”、“称呼语”一体说的权威论述。

1.2称谓语包含称呼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两个术语分别作了解释:“称谓语”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等”。

“称呼语”是指“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这两种解释的相同点包括:都具有交际性,表示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不同之处在于:称呼语仅用于当面打招呼,因此,称谓语包含称呼语。

姚亚平认为“称呼”是称谓的言语形式,即在言语交往的过程中说话者运用名称或其他方式呼喊对方或提及其他人的词语形式。

祝畹瑾也认为“称呼语是称谓中的面称词,用来直接指称听话人”。

以上观点,将称呼语视为称谓语的一部分。

1.3称谓语、称呼语差异说此观点认为称谓语和称呼语是联系密切却又差异明显的两种不同的词汇现象。

持此观点的代表者曹炜认为称谓语和称呼语是“部分重合、部分相离”的关系。

“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所使用的名称”,“称呼语是人们彼此间当面招呼所使用的名称”。

“部分相离”的体现:例如:“老张”是称呼语,但不是称谓语。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汉语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

对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称谓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作全方位的描述:回顾研究成果,评述热点问题,提出研究建议,以利于今后对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称谓系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古到今,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

对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历史悠久,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称谓词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对1994年以来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作全方位的描述:回顾研究成果,评述热点问题,提出研究建议,以利于今后对其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需要说明的是,称谓与称呼有区别也有联系:称谓是属于语言的,而称呼是属于言语的;当称谓词语用于言语交际中的面称时,就成了称呼。

本文所讨论的称谓词语也包括称呼词语。

一、研究概况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历史悠久,《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

现代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芮逸夫的《释甥之称谓》①和《伯叔姨舅姑考——兼论中国亲属称谓制的演变》②、俞敏的《释甥》③等,拉开了现代汉语称谓词语研究的序幕。

80年代以后,马鸣春的《称谓词在戏剧中变换运用的修辞效果》④、米青的《亲属称谓词的变读》⑤、王群生的《社会普遍称谓词浅议》⑥等,对称谓词语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90年代以来,对汉语称谓词语的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1994年以来,称谓词语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1.论文数量急剧上升成果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世纪90年代以前,有关汉语称谓研究的文章是屈指可数的。

而90年代以后,称谓词语研究的文章数量明显增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是急剧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0七年间,有关称谓词语研究的文章共28篇;而2001——2005五年间,却达到了52篇之多⑦。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研究称谓语是语言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开启日常交往的一把钥匙。

在现代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缺失是已然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是汉语发展、社会变迁、思维意识转变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社会称谓语的缺失俨然会给日常交际带来尴尬,为了摆脱这些尴尬,势必要找到相应的补偿策略,以保证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标签:称谓语缺位补偿策略称谓语是表示交往双方关系的词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合乎礼仪的称谓语能为成功交际定下基调,一个交际双方心理上都欣然接受的称谓语,可以在交际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反,如果交际者选择了不恰当、不合礼的称谓语来称谓对方,那么交际目的很难得到实现。

现代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存在大量的缺位现象,使得很多交际场合双方无从称呼。

本文试分析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失的类型,然后找出弥补缺失的代偿机制。

一、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缺失现象的分类(一)男女称谓语的不对称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男女地位的不对称正是封建文化的鲜明特征。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思想逐步得到解放,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在社会地位上有了很大变化。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社会称谓语系统作为庞大的称谓语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它也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家庭观、社会意识及道德伦理等观念。

现代汉语中男女社会称谓语的不对称,是男女社会地位没有完全平等的一个外在体现。

1.女性泛称的缺位在任何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一概称男性为“先生”,不用考虑对方的年龄或是否已婚等个人信息,因而可以说“先生”是社会称谓语中男性的泛称。

然而,在社交活动中,女性缺乏一个像“先生”这样的泛称。

对女性的称谓语主要有“姑娘”“太太”“女士”等,这些称谓很明显适应特定对象。

“姑娘”一般称呼未婚女性,使用它的时候暴露了女性的婚姻状况和大致年龄等个人信息。

与“姑娘”相对应的是“太太”,它是对已婚女性的称呼。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是研究现代汉语的相关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自称指的是使用语言自我表达的过程。

而亲属称谓语自称是这个过程中常见的情况之一。

在现代汉语里,亲属称谓语特别重要,它们不仅仅只是一种称谓,更能体现个人及其家庭的认同感及所抚养的人的职责。

引入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研究,是为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使用。

这些研究表明,亲属称谓语自称不仅仅泛指一种叫法,而且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凝练的功能。

它们具有独特的变型形式,在多种修辞或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翻译策略也很重要。

缺乏妥当的翻译策略可能会导致消极的社会结果。

由于亲属称谓语自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在尝试翻译它们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含义,文化背景以及使用者本身的语言熟练度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

它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亲属称谓语自称,而且,有效地准备翻译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策略也很重要。

熟悉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特点和要点及其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使用现代汉语。

称呼语研究综述 (1)

称呼语研究综述 (1)

称呼语研究综述-大学语文论文称呼语研究综述○阮凯歌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什么是称呼语及称呼语的分类。

接着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角度梳理了称呼语领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基本的研究路向,以及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最后指出,对由于社会变化带来的称呼语混乱现象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关键词:称呼语研究特点称呼语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反映社会的发展与价值观的变化。

例如“客官”、“大官人”反映“官本位”思想。

“老板”和“老板娘”折射出现代经济社会对商人身份的认可。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新事物新行业的出现,出现很多称呼语的缺位及混乱现象,这非常不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对称呼语进行研究的成果有不少,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停留在对称呼语或者称谓语的系统理论总结以及对某个具体的称呼语的研究上,对称呼语进行社会性的调查研究还不是很多。

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对生活中常用的称呼语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是以提高人们之间交往的有效性为目的的研究。

一、关于称呼语关于称呼语,各家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异中有同,笔者摘取三个有代表性的说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刘永厚(2010)认为,称呼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是人们用于指代称呼对象、识别身份以及在交际中定位人际关系的符号系统。

称呼语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称呼语可以标记说话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种族等社会属性,同时也能定位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

其二,人们能够发挥主体能动性,借助称呼语变异来重组人际关系、表达立场态度、建构新的身份和实施言语行为。

王卫强(1994)指出,称呼语在许多情况下,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

说话者总是既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辈分,又要考虑跟自己的关系亲疏、情感深浅及说话场合等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不同的称呼一方面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不同;另一方面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称谓语研究综述及前瞻

中国称谓语研究综述及前瞻

中国称谓语研究综述及前瞻第一篇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称谓语。

你知道吗,中国的称谓语那可真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比如说亲属称谓,什么叔叔、阿姨、舅舅、姑姑,这都是常见的。

但你要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啦。

不同地区对于同一个亲属可能还有不同的称呼呢!还有社会称谓,像先生、女士、师傅、同志,这些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传递的意思和感觉也不太一样。

比如“师傅”这个称呼,在过去可能更多用于手艺行业,现在呢,范围可就广啦,打车的时候叫司机师傅,感觉特别亲切。

再说说古代的称谓语,那更是充满了文化韵味。

什么“陛下”“大人”“爱卿”,一听就好像能穿越回古代似的。

不过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称谓语也不断出现。

像“亲”“友友”这些网络称呼,在年轻人中可流行啦。

对于未来中国称谓语的发展,我觉得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也许会有更多充满创意和趣味的称呼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有趣和独特。

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中国称谓语很有意思呀?第二篇嘿,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来唠唠中国称谓语。

还有啊,职场上的称谓语也有讲究。

“老板”“经理”“主管”,不同的职位对应着不同的称呼,这里面可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礼貌呢。

在学校里,“老师”“同学”这些称呼陪伴着我们成长。

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学生之间也会有一些特别的昵称,显得更亲密无间。

传统的称谓语像“公公”“婆婆”,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催生了一些简洁明了的称谓语,比如“小姐姐”“小哥哥”,让人一听就觉得轻松活泼。

那未来呢?我猜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融合,称谓语可能会变得更加国际化和时尚化。

说不定会有更多从外语中借鉴过来的称呼,或者是结合数字、符号创造出的新奇称呼。

中国称谓语的世界就像一个大宝藏,越挖掘越有趣,让我们一起期待它未来更多的精彩吧!。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摘要称谓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非常普遍、非常重要的社会语言行为,是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称谓语往往是最先传递给对方的信息,称谓语使用是否得体,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对称谓语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分类研究方向一、引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就要经常提及或招呼到某个人,这时就要运用称谓语。

我国关于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和研究源远流长,“称谓"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

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

”这里的“称谓”指的是称呼和名称,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称谓”含义已经十分接近。

由此可见,古人对称谓的重视程度是把称谓看作“崇正名号”的大事。

在古代称谓语的研究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出现的许多专著,如:《尔雅·释亲》篇系统介绍和阐释了亲属称谓语的用法和意义;东汉刘熙所撰的《释名·释亲属》、明代李翊的《俗呼小录》、清代周象明的《称谓考辨》等从语源学和词义学的角度对称谓语作了较为系统的释义和考辨;清代梁章钜在三十二卷的《称谓录》中对古代称谓系统作了集大成性的汇总编辑。

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主要是采用归纳对近二十年来的语料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探析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发展情况。

二、称谓语的定义一说到称谓语,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称呼,因此,必须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术界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认为称谓语等就是称呼语,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这里要首推张鲁宁,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就需要称呼对方,称呼语也就是称谓语”;孙维张认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词源》和《汉语大词典》也都是以“称呼”来解释“称谓”。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也称为亲属称谓自称,是汉语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使用者通过按照血缘关系来称呼家中每一位成员。

尽管汉朝时期的家庭称谓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但用于今天依然仍然是当时的形式。

在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称谓直接按照血缘关系称谓,例如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儿子叫儿子,女儿叫女儿等等。

另外,“兄弟”(xiong),“姐妹”(mei),“叔叔”(shu),“阿姨”(ai)也是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两个人血缘关系较远,如表兄弟或者表堂姐妹,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中也给出了相应的称谓。

例如,表哥叫表哥,表弟叫叔儿子,表姐叫表姐,表妹叫叔女儿。

另外,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亲戚称谓级联。

这种形式的亲属称谓经常存在于大型的家族中,广泛的使用于祖先的追忆,传承家族荣誉和代代相传的传统。

例如,陈先生有三个儿子,其中A儿子有一个儿子,B儿子有两个儿子,C儿子有一个儿子。

由于A儿子是一代,B儿子是两代,C儿子是三代,因此他们的称谓可以是陈姨父(A儿子)、陈叔父(B儿子)和陈伯父(C儿子)。

亲属称谓语自称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汉语翻译的重要内容。

在汉语翻译过程中,译者会根据亲属称谓的不同,寻求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以保证译文的正确性、流畅性和完整性。

目前,汉语翻译策略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传统汉语翻译法和现代汉语翻译法。

传统汉语翻译法是指以传统汉语为基础,按照血缘关系称谓,以视角的礼节观念和习俗礼仪来翻译的策略。

传统汉语翻译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有的亲属称谓意义,使得整个翻译过程更加完整。

例如,母亲的称谓可以翻译为“Mother”,父亲的称谓可以翻译为“Father”,兄弟的称谓可以翻译为“Brother”,姐妹的称谓可以翻译为“Sister”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