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 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一 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一 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通过分裂来增殖: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繁殖。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来。

③衰老、死亡的细胞需经细胞增殖加以补充。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过程:①物质的准备阶段;②细胞的分裂阶段。

3、方式:原核细胞:二分裂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不同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不相同,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就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分裂期。

㈠、分裂间期:

⑴概念: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呈现出长的细丝状。

⑵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关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

⑶阶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RNA和蛋白质迅速合成,细胞

体积显著增大,为进入S期准备。

②S期(DNA合成期):DNA的合成。

③G2期(DNA合成后期):RNA和蛋白质大量合成,为进入M期准备。

⑷特点: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㈡、分裂期(M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⑴动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

⑵分裂期现象口诀: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两消: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染色质;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⑶细胞周期的图解:

a→d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不 同 点 1、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2、末期: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分成两个子细胞 1、前期: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2、末期: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1、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

2、核膜、核仁的变化相同;

3、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⑸有丝分裂的意义:在于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作用。

⑹动、植物细胞的识别:①图像画成方形或图像中有细胞板结构,无中心粒结构,可判断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中心粒结构,可判断为低等植物细胞。

②图像画成圆形或有中心粒结构,无细胞板结构,缢裂方式平分细胞,可判断为动物细胞。 ⑺细胞分裂时期的识别:图像在具备同源染色体的前提下还有下列特点之一,便可判断为有丝分裂: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

②所有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中期。 ③子细胞中染色体教目相同——有丝分裂末期。 ⑻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和数据的规律性变化

①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变化(二倍体生物)

②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变化曲线: 1. a →b ,g →h ,k →l 的变化原因都是DNA 分子

复制。

2. c →d ,e →f 变化的原因都是细胞分裂,染色体和核DNA 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DNA 和染色体减半。

3. i →j ,m →n 的变化: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③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染色质在间期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而成染色体(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在末期解螺旋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2、纺缍体的变化:形成(前期)→解体(末期)。

3、核仁、核膜的变化: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

4、染色体行为变化:复制→散乱分布于纺缍体中央→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

④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 1. 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 数(2C ) 2C →4C 4C 4C 4C 2C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4N →0 0 染色体数(2N ) 2N 2N 2N 2N →4N 2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N →2N N 染色体组数

2

2

2

4

2

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不适应。当细胞的体积逐步增加时,表面积和体积不适应,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会愈来愈小,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引起分裂。

2.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不平衡。当细胞质的体积增长太大,则细胞核对这样大范围的细胞质的作用就会减少,造成核质不平衡,从而引起细胞分裂。

3.染色体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也是引起细胞分裂的动力。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原理:

1. 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有丝分裂较旺盛。

2. 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变化不同,可用高倍显微镜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

3.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成深色。 二、实验流程:

1. 洋葱根尖培养:实验前3~4d ,待根长到5cm 。

2. 装片制作 (1)取材:取根尖2~3mm

(2)解离?????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

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

目标: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时间:3~5 min 程序:根尖酥软

(3)漂洗???

漂洗液:清水

目的: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时间:10 min

(4)染色???

染液:0.01 g/mL 或0.02 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目的:使染色体(质)着色

时间:3~5 min

(5)制片???

操作: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

玻片,覆加一块载玻片,用拇

指轻压呈云雾状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

3. 观察:

(1)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分 裂细胞。

(2)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换高倍镜。

(3)仔细观察:先找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意染色体的特点。

(4)移动观察:慢慢移动装片,完整地观察各个时期。

4. 绘图

三、基本技术要求

1、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同时注意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左右,此时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解离充分,使细胞分散开,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3、解离完一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4、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应注意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5、压片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6、加盖玻片时,注意防止产生气泡。

7、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

8、观察时应先找到呈正方形的分生区细胞,在一个视野里观察时,要注意边观察边移动装片,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

9、在观察装片时,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复习题有答案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B.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2.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期才能形成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3.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A.图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染色体数保持不变 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核膜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B.中期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C.后期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末期囊泡聚集成的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膜 5.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6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板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 B.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酶参与

C.分裂后期细胞中形成纺锤体,使子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持续时间短 7.在一次有丝分裂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8.【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复制,核DNA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9.【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如图是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但有染色体的出现 B.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有核膜与核仁的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10.【2017—2018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第二学期联考】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解离环节,需要在室温下解离10?15分钟 B.在漂洗环节,需要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漂洗1?2分钟 C.在制片环节,需要在盖玻片上覆盖滤纸,然后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几下,使细胞分散开 D.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的方法是不同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 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总结整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 病毒(HIV)、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 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 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 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 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 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的增殖》教案.doc

细胞的增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掌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技能目标 (1)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2)运用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4)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掌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教学过程】 1/6

教学内教学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容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从细胞变化的角度 联系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 生已 有的 知 大? 识。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 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 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 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旧知识导入体积特别大? 创设问新课2 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 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题情景,激分钟生思考: 体内细胞数量多。发学生的探 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 究欲望,主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 动地参与学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 习过程。 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 细胞体积不能无限,生物 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 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 何增殖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 论: 细胞通①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 过分裂讲授意义?②真核细胞增殖的方 进行增式有哪些?③什么是细胞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新课5 殖分钟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并回答有关问题。自主学习,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主动建构新 么特点?知识。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 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 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 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 内容要点:共三点。1.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 Zn、Cu B、Mo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 N基本元素:C (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0 (鲜重下含量最高) 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大体分期; 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能力目标: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也可按照教材问题探讨引入)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一)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按确定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二)学生自行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裂是其发展的必然。 三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3.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还要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4.细胞增殖的意义、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5.有丝分裂的过程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别 7.有丝分裂的意义 (二)教师讲解: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植物没有系统)T个体T种群 T群落T生态系统T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 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 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 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 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 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 )、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 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 a、Mg 元素微量:F 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docx

第 1节细胞的增殖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的生长,既靠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增加细胞的数量。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6.细胞周期:。其包括两个阶段:。 7.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同时细胞有。 8.分裂期的前期: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核膜逐渐。从细胞的发出,形成一个的纺锤体。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9.分裂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的位置成为。 10.分裂期的后期:每个分裂成两个,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 锤丝着分别向细胞的移动。这两套染色体的和完全相同。 11.分裂期的末期:纺锤丝逐渐,出现了新的。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 个,细胞板有细胞的向,逐渐形成了新的。大多数子细 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状态。 1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倍增,成为两组。中心粒的,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 两组中心粒之间的形成了。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 胞膜从细胞的,最后把细胞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 1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14.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和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15.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所以叫做。 16.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17.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等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的细胞。染色体容易被着色。 18.解离液是,目的是用药液使。 19.漂洗:待根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漂洗。 20.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的龙胆紫溶液或。 21.制片的目的是使,有利于观察。 2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然后再观察。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的特点。最后观察的细胞。 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察的有丝分裂装片。 24.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25.统计全班的结果,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注意: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版)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最新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 知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通过分裂来增殖: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繁殖。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来。 ③衰老、死亡的细胞需经细胞增殖加以补充。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过程:①物质的准备阶段;②细胞的分裂阶段。 3、方式:原核细胞:二分裂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不同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不相同,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就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分裂期。 ㈠、分裂间期: ⑴概念: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呈现出长的细丝状。 ⑵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关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 ⑶阶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RNA和蛋白质迅速合成,细 胞体积显着增大,为进入S期准备。 ②S期(DNA合成期):DNA的合成。 ③G2期(DNA合成后期):RNA和蛋白质大量合成,为进入M期准备。 ⑷特点: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㈡、分裂期(M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⑴动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 ⑵分裂期现象口诀: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两消: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染色质;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⑶细胞周期的图解: a→d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⑷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