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为实现实验室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活动.

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全部过程的管理活动.

实验室生物安全: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第一方实验室:组织内的实验室,检测/校准自己生产的产品,数据为我所用。

第二方实验室:组织内的实验室,检测/校准供方提供的产品,数据为双方所用。

第三方实验室: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实验室,数据为社会所用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危害(biohazard):指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环境及生物体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

ESH管理体系:健康安全、环境的一体化管理简称为ESH管理体系:即环境(Environment)、安全( Safety)和健康( Health)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正确度:指同一实验室用同种方法在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同一样品所得结果的均值与靶值之间的差异。偏倚可以用来表示正确度

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指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间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

室内质量控制(IQC):简称为室内质控,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EQA:能力验证或室间质量评价又称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是由上级或授权实验室对某个或某些实验室开展某项检测工作的能力的监控和评价,是有效地发现分析检测的系统误差,增强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可比性的手段

检出限(LOD):是指对某一特定的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仪器的校准:只在规定条件下给测量仪器的特性赋值并确定示值误差,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例链和校准链,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上。

期间核查:也称为“运行检查”,是指在仪器的两次检定(或校准)期间,对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技术性能和指标符合检测工作的要求。

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是专为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能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组成网络,使病人样品登录、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气溶胶(aerosols):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 0. 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生物安全(biosafety):是指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实验室认可:正式表明检测或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检测或校准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离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自动离心机前.必须将其放置在平稳、坚固的地面或台面上,盖上离心机顶盖后,方可慢慢启动

②不仅要保证静平衡,还要保证动平衡

③离心过程中如有噪声或机身异常振动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即时排除故障

④离心结束后,应将调速旋钮逐挡旋回至“0”挡,待离心机自动停止转动后,方可打开顶盖,取出样品,不可用外力强制其停止运动

⑤在使用高速离心机和低温离心机时,应严格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取用有毒试剂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有毒化学试剂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②必须在通风橱中完成,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③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洗手、洗脸、洗澡、更换工作服,同时要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④反应剩余物应倾倒在指定的废物缸中由专管人员进行处理。

生物危害标识:

使用的颜色是鲜艳的橙色,三条边可任意缠绕贴在装有生物危害材料盒子的不同部位,容易在物品上打印迹,易于识别与记忆。该标识张贴在实验室人口处,在标识上明确说明生物防护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姓名,紧急联络方式。

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核心:

生物安全方针、目标、原则、组织机构及各组成要素的描述。

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哪些:

①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主要用于防止衣服的污染。这些衣服不得穿离实验室区域,且衣物洗烫工作应在实验场所或就近完成。

②护目镜、安全眼镜和面罩,主要避免污染物的碰撞与喷溅,防止面部受到危害。

③口罩及防毒面具,防止吸人有害生物、化学和放射性物质的气溶胶。物品不得戴离实验室区。

④手套,实验操作时戴合适型号的手套以防生物危险品、化学品、辐射的污染,防止冻伤、烫伤、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并防止检测标本的污染。

⑤鞋,主要避免污染物的碰撞与喷溅,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实验操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

常用的生物安全设备包括哪些:

①生物安全柜②负压柔性薄膜隔离装置③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热力消毒包括哪些方法:

①干热法,包括干烤法和焚烧法,干烤法可用来处理可耐受160℃或更高温度2~4小时的实验器材或物品。

②湿热法包括煮沸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为有效的灭菌法。煮沸法不能有效杀死细菌芽胞和某些病原体,在不能使用其他方法或没有条件时,可作为一种基础消毒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处理的方法有:

焚化法、填埋法、海洋投弃法等。固体废弃物在填埋和投弃海洋之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常用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包括:

①浸泡法 :选用杀菌谱广、腐蚀性弱和水溶性消毒剂,将物品浸没于消毒剂内,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②擦拭法:选用易溶于水和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③熏蒸法: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的

方法。适用于室内物品、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或浸泡的物品。

④喷雾法:借助普通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使消毒剂产生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进行空气和特品表面的消毒。

⑤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 :环氧乙烷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是广谱气体杀菌剂,穿透力强,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消毒后可迅速挥发,特别适用于不耐高热和温热的物品

实验室常见的意外事故有哪些?

化学实验意外事故,生物实验意外事故,实验室意外起火,烧伤、烫伤,割伤、刺伤

常用质量控制规则

①12s控制规则②13s控制规则③22s控制规则④R4s控制规则⑤41s控制规则⑥10X

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的常见措施

①重新测定同一控制品②新开控制品,重测失控项目③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④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⑤重新校准

实验室建设用房分类

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支持用房和行政用房

实验室人员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①负责各种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②承担各类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技能人员③提供物资和各种服务的后勤保障人员

结构:①年龄结构②职称结构③学历结构④专业结构

基因扩增实验室的分区

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样品粉碎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产物分析区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何处定量检验的质控方法有哪些

1.①如果在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离心管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时,应关闭机器电源,机器密闭适当时间,使气溶胶沉降②如果在机器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不要打开盖子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适当时间,同时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③应使用镊子和用镊子夹着棉花清理玻璃碎片。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污染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装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④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套适当的一次性手套⑤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2.若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内发生离心管破裂①所有的密封离心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②怀疑发生破损时,应打开盖子,松开固定部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或采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①熟知常用试剂的理化性质:如酸碱的浓度,试剂的溶解性、挥发性、沸点、毒性及其他重要理化性质②保护好试剂瓶标签③取用试剂基本注意事项:瓶塞不能随意放置,应盖里朝上置干净处。取用后应立即盖好,以防试剂被其他物质玷污或发生变质;取出的试剂不可倒回原瓶;打开易挥发的试剂瓶塞时,瓶口不能对着脸部④取用有毒试剂注意事项:使用有毒化学试剂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发生意外;必须在通风橱中完成,并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⑤取用腐蚀性或刺激性试剂注意事项:取用腐蚀或刺激性化学试剂(如强酸、强碱、氨水、冰醋酸等)时,尽可能带上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禁止裸手拿取。倾倒时,切勿正面俯视⑥取用易燃易爆试剂注意事项:使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时,实验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最好戴上防护眼镜,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高压钢瓶的标记、使用(p13第7.8条):

标记:①颜色标识:瓶身必须按规定漆上相应的标识色漆,并用规定颜色的色漆写上气瓶内容物的中文名称,画出横条标志②钢印标记:每个气瓶肩部都有钢印标记,包括制造钢印标记和检验钢印标记。

使用:①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剩余残压一定要保持在0.05MPa以上,可燃气体钢瓶应保留在0.2–0.3MPa或更高的气压。否则将导致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钢瓶,再次充气时将影响气体纯度,甚至发生危险②各种钢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充装一般气体的钢瓶每3年检验一次,对于充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2年检验一次,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没有安全危险,无直接的安全威胁,实验前后无安全事故发生.

实验室管理的核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质量管理

我国最早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计量局

负责实验室资质管理和质量审核的部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实验室按实验服务目的分为:

①第一方实验室:组织内的实验室,检测/校准自己生产的产品,数据为我所用。

目的:提高和控制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

②第二方实验室:组织内的实验室,检测/校准供方提供的产品,数据为双方所用。

目的:提高和控制供方产品质量

③:第三方实验室: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实验室,数据为社会所用

目的:提高和控制社会产品质量

我国实验室管理发展趋势:

①实验室机构向集团化发展,便于形成市场规模②实验室经营向市场化发展③实验室技术向数字化发展④实验室管理向规范化发展

静电: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是由于不同物体间接触后分离、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放射病: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可能导致放射病。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会发生病变,尤其以造血器官、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病变最为明显.

外照射:体外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

内照射:不同的放射性核素进入机体,沉积在不同的器官中,可对机体产生内照射,会对集体在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次灭菌前,应检查灭菌器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安全阀性能是否良好、水位是否符合要求等

②在灭菌器内摆放灭菌物品时,不宜过多过挤,禁堵塞安全阀的出气孔,应保证其畅通放气

③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可燃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氧化性物质和含碱金属成分的物质,否则会导致爆炸、腐蚀内胆和内部管道破坏垫圈等

④含有盐分的液体漏出或溢出时,一定要及时擦干,密封圈一定要彻底擦干净,否则会腐蚀容器和管道

⑤灭菌完毕后,减压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在打开盖子前应确认压力已归于“零”位

⑥绝对不允许擅自改造高压蒸汽灭菌器

⑦不要在爆炸性气体或易燃液体附近使用此类设备

⑧除蒸馏水外,不要向容器内加人任何液体

⑨移动此类设备时,应将盖子锁上,移动盖子时,不要拉盖子的手柄,否则盖子会变形,难以盖严,影响使用。

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减少静电的产生、设法导走或防静电放电,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途径。

①静电区内应采用导电性地面,不要使用塑料地板、地毯或其他绝缘性好的地面材料,可以铺设防静电地板

②易燃易爆场所,应穿导电纤维及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戴防静电手套,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鞋底的鞋

③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

④进人实验室前,应徒手接触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从外界带来的静电,坐着工作的场合,必要时可戴接地腕带

⑤适度增加室内环境湿度,保持环境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65%- 70%以上,便于静电逸散

⑥必要时,可使用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清除器来清除静电危险

防止用电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主要措施有:

①规范安装电源线路,防止短路。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②保证供电稳定,避免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

③按相应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检修

④大功率或长期不断电运行的设备,应单独安装空气开关

⑤防静电、电起火;雷电多发地区采取定雷电防护措施等。

电离辐射的防护:

①外照射的防护措施:A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时间,在辐射源的辐射强度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机体所受照射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B尽可能增大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辐射剂量率与距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辐射源的距离越大,剂量率越小C屏蔽辐射源D寻找替代方法,不使用含放射性核素物质的实验方法或使用穿透力较弱或能量较低的放射性核素。

②内照射的防护措施:尽可能防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对工作环境和人体的污染,切断放射性

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A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放射性核素通过口、皮肤进入人体。B遵守操作规程,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防止放射性核素由呼吸道进入人体。C降低表面污染水平,一旦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必须尽早去除污染物

实验室废弃物:广义的实验室废弃物是指实验室度弃不用的物质的总称,包括气体液体:固体药品、生物制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垃圾橱柜电器等。狭义的实验室麦弃物则是指实验过程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废液、废渣、实验材料、耗材等。

化学废弃物:对含有或者被化学有机试剂或无机试剂污染的实验室废弃物的统称,包括含有或者被化学有机试剂或无机试剂污染的液体、固体和气体等。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但不一定杀灭孢子。消毒剂常用于非生命物体或其表面。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巴氏消毒法: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毒方法.

实验室生物废弃物:主要为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物、重组物、致敏物、培养的动物细胞以及实验动物感染诊断样本和组织、废弃血样等。

实验室废弃物的危害:

①对环境的危害: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部分物质被土壤和植物吸收,或滋生细菌流人到大海和河流中。

②对人的危害:容易造成病原体侵害人体事故发生。

③其他危害:实验室中-些酸液碱液的随意排放,会腐蚀下水管道系统,造成下水管道破裂,还容易使得土壤酸化或者碱化,从而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寸草不生的恶果。

化学废弃物处理的原则:

①减少产生,有效控制废弃物的生成是处理废弃物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工作要尽可能采用生成废弃物少的途径

②及时收集,减少其扩散、污染的时间,遵循“即生即处”的原则。

③集中收集,实验室内设立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集中收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在收集区放置专用的容器并贴有醒目标注,以便减少废弃物污染的范围。

④分类处理,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便于对不同性质和形态的废弃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定期安全处理,不同废弃物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或交叉污染,应分别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湿热灭菌法包括:煮沸法、流通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法规.

危险废弃物(hazardous waste):指具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有腐蚀性、有毒、有放射性,以及对人和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 BSC):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性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高校空气净化器(HEPA):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风险的来源、程度,设计实验室分区布局,制定相应标准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确定实验室安全级别、个人防护程度、应急预案等安全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焚烧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并配备二级焚烧室时才能实现彻底焚烧。一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

达到800℃ ,二级焚烧室的温度至少应达到1000℃,需要焚烧的材料应装入塑料袋中运送到焚烧室。

生物安全柜工作原理:

利用高效空气过滤器对空气中微小粒子的阻留特性,结合负压环境和专门设计的气体流动模式,实现对危害性生物气溶胶的屏蔽。

生物安全柜通过风机运转,将柜内空气向柜外排出,柜内形成负压,新鲜空气从操作口进人,在操作口处形成气幕,气幕和柜内负压防止气溶胶外逸,使操作人员免受污染。经送风HEPA 过滤后的空气送至工作台面,形成无菌工作区域;流经操作面受样品污染的空气经排风HEPA 过滤后排出柜外,确保工作环境的生物安全性。

实验室的生物危害:

实验室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病原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人员感染。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吸人气溶胶,被锐器刺伤被动物咬伤或抓伤、生物危险及感染性材料处理不当等。

含氯消毒剂包括哪些:

①次氯酸钠(NaOCl),强碱性,能腐蚀金属,可使有机物(蛋白质)活性明显减弱,只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②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含有60%的有效氯③三氯异氰尿酸④氯胺,含有大约25%的有效氯,浸泡过氯胺的物品必须彻底清洗。⑤二氧化氯,为高效快速杀菌剂、防腐剂和氧化剂。二氧化氯气体不稳定,其水溶液性质稳定。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一般都采用四层“金字塔”建构:

①第一层是《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主要叙述生物安全原则、方针、意图和指令等;

②第二层是《程序文件》,是将生物安全管理指令、意图转化为行动的途径和相关联的行动

③第三层是《安全手册、标准操作规程》(SOP),是用来指导相关活动的实验操作技术细节性文件;

④第四层是《记录》,用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信息传递及其运行情况的证实,它可追溯性提供结果的证据。

根据WHO生物因子危害程度分级:

①生物因子危害性Ⅰ级,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即对个体危害和群体危害处于较低水平。

②生物因子危害性Ⅱ级,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人群、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对个体具有中等危害性,对群体危害有限。

③生物因子危害性上Ⅲ级,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对病原体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个体危害性高,但对群体危害低。

④生物因子危害性Ⅳ级,很容易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很容易发生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的传播。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个体和群体均具有很高的危害性。

危害性Ⅲ级和Ⅳ级的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生物实验意外事故:主要指实验人员在操作具有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时,所发生的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感染性物质的溢出、感染性物质的食入、锐器划伤及刺伤等;实验动物抓伤、咬伤也比较常见。

实验室意外起火时应如何处理?

实验室起火或爆炸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要立即切断电源,打开窗户,熄灭火源,移开尚未燃烧的可燃物,根据起火或爆炸的原因、火势大小、燃烧物的性质、周围环境和现有条件等,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烧伤、烫伤时应采取哪些应急处理措施?

烧伤:①迅速脱离致伤源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灭火焰②立即冷疗冷疗是用冷水冲洗、浸泡或湿敷③保护创面现场烧伤创面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尽可能保持水疱完整性,不要撕去腐皮,同时用干纱布进行简单包扎即可。创面忌涂有颜色药物及其他物质。

烫伤:烫伤与烧伤的病理生理类似,处理原则基本相同。

发生化学试剂中毒时现场急救的原则

①救护者进入毒区抢救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②切断毒物源,防止都继续外溢造成人身伤害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入侵体内④早期、足量使用解毒剂⑤急救时,如遇呼吸失调或休克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

某些常见化学试剂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①强酸:误食后,应立即服氧化镁悬浮液、牛奶及水等迅速将毒物稀释,然后再吃十几个生鸡蛋作为缓和剂。不得使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强碱:误食后应立即服用稀的食用醋或鲜橘子汁

③汞:误食后应立即洗胃,也可先口服生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导泻用50%的硫酸镁

④氰化物:吸入氰化物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然后将沾有氰化物的衣服脱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误食后,用手纸和匙子柄摩擦患者喉头和舌根进行催吐。无论吸入或误食,每隔2分钟给中毒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重复5到6次,再给中毒者饮用硫代硫酸盐溶液进行解毒

⑤氯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若眼睛受到刺激,可用2%的苏打水冲洗;咽喉疼痛时可吸入2%苏打水的蒸汽

⑥硫化氢: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若眼睛受刺激,可用2%的苏打水冲洗,湿敷饱和的硼酸液和橄榄油

⑦酚类:误食后应立即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然后应反复洗胃或进行催吐,再口服60ml蓖麻油和硫酸钠溶液(将30克硫酸钠溶于200ml水中)。千万不可服用矿物油和用乙醇洗胃

⑧甲醛:误食后应立即服用大量牛奶,再用洗胃和催吐等方法进行处理,待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再服用泻药。如果可能也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化学灼伤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如何处理?

1①如果在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离心管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时,应关闭机器电源,机器密闭适当时间,使气溶胶沉降②如果在机器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不要打开盖子或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适当时间,同时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③应使用镊子和用镊子夹着棉花清理玻璃碎片。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应放入无腐蚀性的、已知对污染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进行消毒;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装有消毒剂的容器中,消毒后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多次擦拭,再用水冲洗后干燥④清理时,应戴结实的手套,必要时在外面再套适当的一次性手套⑤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2若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内发生离心管破裂①所有的密封离心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②怀疑发生破损时,应打开盖子,松开固定部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或采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

①泡沫灭火器:生成二氧化碳及泡沫,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灭火效果较好,但电气设备起火时不适用,以免触电②二氧化碳灭火器及干粉灭火器:使用时不损坏仪器,不留残渣,

对于通电仪器也可使用,适用于电气设备起火③四氯化碳灭火器:适于扑灭带电物体起火,四氯化碳蒸气有毒,应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使用。但当钾、钠或锂等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可用石墨粉扑灭。

割伤、刺伤的应急处理

①戴手套者应迅速、敏捷的按常规方法脱去手套②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排出血液,以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净水冲洗伤口③用0.5%聚维酮碘和2%碘酊和75%乙醇对伤口进行消毒④疑似被HBV污染的锐器割伤或刺伤时,还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疑似被HIV污染的锐器割伤或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科医生就诊。此外,有玻璃片和管造成的外伤,首先必须检查伤口内有无玻璃碎片,以防压迫止血时将碎玻璃片压深。

标准差:反应样本中个体的离散程度,是表示变异常用的统计量,常以s表示

控制品:是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特性明确的物质,其含量已知或未知并处于与实际样品相同的基质中

基质效应:对某一分析物进行检测时,处于该分析物周围的其他成分就是分析物的基体或基质,这些基质成分的存在对分析物检测时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

空白试验:在不加样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样品液的情况下,按与测定样品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定量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空白值,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扣除

检测限亦称定量限(LOQ):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能定量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用μ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简称A类评定,是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

①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②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资源和活动③程序:是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④资源:是满足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实验室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六个阶段

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②确定过程和要素③组织结构及资源配置④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化⑤纠正预防措施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简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

①质量手册是第一层次的文件,是阐明一个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②第二层次为程序性文件,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技术活动的文件,主要为相关部门使用③第三层次是作业指导书,属于技术性程序,它是指导开展检测/校准的更详细文件是为第一线业务人员使用的④第四层次是各类质量记录、表格、报告等则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实性文件

定量检验的质控方法有哪些?

①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合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②“即刻法”质控方法

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绘制方法

测定至少20份(次)控制品,计算20个测定结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定出控制限(一般以X±2s 为警告限,X±3s为失控限),以后每分析一批随样本测定控制品,将所得的质控结果标在质

控图上这种经修改的Levey–Jennings图一般称为单值质控图。

试述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的工作流程

①立即停止该分析批次检测结果的审核、报告②查找分析失控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③处理后再次做质控验证,直到质控结果在控为止④填写失控及处理记录表,交室主任审核⑤审核者查验处理流程和结果,对处理方式和最终结果进行签字确认⑥由审核者决定是否发出与失控同批次的检验报告,是否收回失控发现前已发出的检验报告,以及是否根据随机原则挑选出一定比例的失控前样品进行重新测定和验证,并根据疾病标准判断失控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

实验室实验方法选择原则

1实验室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符合实验室有能力开展检验工作各项条件的检验方法2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实验室应按下列顺序优先选择检测方法:①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②国际标准、国家(或区域性)标准③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④非标准方法、允许偏离的标准方法3实验室应确保使用的标准方法为最新有效版本,除非该版本不宜使用或不可能使用

校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才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和人员考核

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特性

定义: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分类:标准物质按其被定值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标准物质以及工程特性标准物质

特性:量值准确、均匀性好、性能稳定、批量生产、标准物质证书

基因扩增实验室的结构

根据特定的专业要求,应设置五个(或四个)相应隔离的工作区域,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样品粉碎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反应混合物配制和扩增区以及产物分析区,并通过内部专用走廊相并联。同时对室内环境也有特定要求,需设置通风系统,形成单向的气流包保护区,避免各个实验区之间的相互干扰。

标准物质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标准物质按其被定值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标准物质以及工程特性标准物质

分级:根据标准物质特性量值的定值准确度,通常将标准物质分成两级和三级。我国也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常用的制备实验用水的方法

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反渗透法、电去离子技术

试剂的分级和用途

①一级品:适用于重要精确分析和科研,有的可用作基准物质②二级品:适用于一般研究工作和重要分析③三级品:适用于一般分析工作④四级品: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

危险性化学试剂的分类

①易燃易爆类试剂②强氧化性试剂③有毒化学试剂④腐蚀性化学试剂⑤低温存放试剂

实验室认可的定义、对象、分类

①定义:正式表明检测/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检测/校准能力的第三方证明②对象:从事认证、检测和检查活动的机构③分类: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及相关机构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

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异同P174表格

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和意义

①表明具备了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③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任何机构的承认④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和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⑤可在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⑥提高知名度

复旦大学试验室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复旦大学资产管理处

复旦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校通字﹝2017﹞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及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科研的实验场所。 经学校批准设在校外的研究院等机构的实验室、租赁社会房屋用于科研、教学的实验室按照本办法执行,并须同时遵守所属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三条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学校、院系(所、中心)二级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 第四条学校的主要领导对全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实验室安全的校领导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各单位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第五条学校设置实验室安全工作组,工作组秘书处挂靠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的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与学校签订《复旦大学安全工作责任书》。

第七条各单位须组建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符合学科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编制体现学科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料,开展本单位各类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审查。 (三)组织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置以及各类安全演习等工作。 第八条各实验室负责人是所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负全面责任和直接责任,须与所在单位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一)严格遵守国家及上海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掌握正确的实验及仪器设备操作方法。 (二)了解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布局。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三)每次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每日离开实验室时,应确认实验室水、电、气、仪器设备等的安全,并做好身体清洁。 (四)定期整理整顿实验室环境,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十条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准入制度 (一)实行学校、各单位、各实验室全员覆盖的三级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制度。 (二)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主要职责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4、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5、.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6、蛋白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7、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8、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9、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某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某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某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依据《髙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育???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冇委员会第20号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际,特制泄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齐级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工作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实验室安全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实验废弃物安全、安全设施与实验环境)、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等。 第三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教疗先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的原则,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实验室成员四级管理体制,各司其职,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 第五条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 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二级单位领导协助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学校实行实验室安全的"四级”责任制。学校签订"三级"责任书,国资设备管理处负责"第一、二级"安全责任书的制订、修订等工作,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与各二级单位(院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一级),各二级单位(院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与本单位各实验室负责人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二级),各二级单位(院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负责制左"第三级"安全责任书的规则并要求各实验室负责人与实验室各成员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三级),并监督各实验室的上墙张贴及执行工作。 第七条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苴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 2.指导学校制订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划、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 3.研究审议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事项;协调、指导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等。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国资设备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由国资设备管理处负责人兼任。国资设备管理处作为学校实验室安全的主要监督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订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划,制订和完善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 2.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指导、督查、协调各相关单位执行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危险化学品、辐射、实验废弃物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3.组织检査与督查实验室安全,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教冇及业务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 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 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 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14〕32 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以学校与各单位签订的《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准)。 第四条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学生安全意识。 第五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各单位和教职工年度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职责 第六条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服务集团、基建处等部门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图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㈠要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影响检验工作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 ㈡实验室和楼道内必须配置足够的安全防火设施。消防设备要品种合适.定期检查保养.大型精密仪器室应安装烟火自动报警装置。 ㈢走廊、楼梯、出口等部位和消防安全设施前要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品.并不得随意移位、损坏和挪用消防器材。 ㈣易燃、易爆药品专人专柜存放保管.并符合危险品的管理要求。剧毒药品应由两人保管.双锁控制.存放于保险箱内。建立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㈤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由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领用时应符合审批手续.并详细登记领用日期、用量、剩余量.并有领用人签字备案。 ㈥凡使用高压、燃气、电热设备或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试剂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㈦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㈧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入.防止泄密。 ㈨每天下班时.各实验室应检查水、电安全.关好门窗。等方 面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隐患后.方可锁门离开。值班人员要做好节假日安全保卫工作。 ㈩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气、有毒有害的包装容器和微生物污染物均应按属性分别妥善处理.以保证环境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十一)任何人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 (十二)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每月一次.召开医疗安全工作全员会议.总结发生的差错或事故.分析原因.排查医疗安全隐患和实验室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 ㈠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杜绝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和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可能摄入的其它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3、眼睛和面部的防护: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4、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 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必要时佩戴手套、护目镜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于能防渗的容器内。 5、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6、工作人员佩戴工作帽.头发不外露。实验室操作不准佩戴首饰.防止污染。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实 验 室 安 全 管 理 规 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一、做好实验室的技术安全、环境保护和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各实验室要经常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二、每个实验室应设一名兼职治安保卫安全员(简称安全员),具体负责安全、保密工作。安全员有权停止有碍安全的操作,纠正违章行为。 三、各实验室(仓库)应根据各自工作特点,提出确保安全的具体要求,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对压力容器、电工、焊接、振动、噪声、高温、高压、辐射、强光闪烁、细菌疫苗及放射性物质等场所及其有关设备,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落实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五、对易燃、易爆、剧毒及放射源等危险品,要按规定设专用库房存放,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领用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或课题负责人签署意见,经有关领导批准,同时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退回仓库,并作好详细记录。 六、各种压力气瓶不可靠近热源,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专瓶专用,严禁私自改装它种气体使用。 七、电气设备或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对必须拉接的临时线,用毕立即拆除。 八、未经所(系)审核批准,严禁使用电加热器具(包括电炉、电取暖器、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杯、热得快、电熨斗、电吹风、电梳子等)。凡擅自使用电加热器具者,除没收器具、对使用人进行批评教育外,按规定处以罚款。 九、有接地要求的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定期检查线路,测量接地电阻。实验室的安全用电用水及其闸阀启闭等工作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 十、对实验动物,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实验动物管理措施。 十一、实验室内外采光与照明,应达到实验操作照明度和安全标准。

办公室人员安全培训方案

办公室人员安全培训方案 要求每天进入办公室要认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联系维修,按照相关程序执行,而不要使用有故障的设备或将危险放在一边不管,严格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 1.办公室的各种设施、设备摆放整齐、稳定,不要放置不必要的 杂物和危险品。 2.办公桌面及抽屉内不要存放贵重的私人物品。 3.经常检查办公室的环境,对于易导致绊倒和坠落的物品应及时 移开或清除。柜架上的物品应妥善安放,较重物品应放在底 层。 4.电脑、键盘等电器周边不要摆放水杯、水壶或带有饮料的瓶罐 等物品。 5.各部门人员要爱护办公室设施,发现破损及时报修。严禁使用 有故障的设备、设施及电器等。 6.禁止站在箱子上、椅子上或是临时代用品上面够取高处物品。 7.禁止使用不安全或有故障的电气设备、接线板。严禁使用非标 产品。 8.办公室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易挥发及有腐蚀性物品,在使用 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并注意场地通风良好。不得使用电 炉、电热棒等大功率电器,严禁明火。 9.办公室内禁止吸烟,吸烟者到指定吸烟区。 10.微机室等重要部位要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并保持性能良好 有效,存放位置合理。禁止非专业人员进入配电室,配电室 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11.办公室内消防器材固定存放位置,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或损 坏消防器材,周围不准堆放物品。安排专人定期巡查,保证 处于完好状态。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 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 12.最后离开办公室人员,应将所有照明、空调、电器设备断电。 并关闭锁好门窗。

资产管理部 2012年3月5日2011年1月到2012年3月 北京世邦魏理仕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0年5月到2010年12月 新东安管理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到2010年4月 北京嘉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05年1月到2007年3月 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华贸中心)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75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 法标准版本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安校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14〕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

学、科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以学校与各单位签订的《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内严禁烟火,也不能在实验室内点火取暖,严禁闲杂人员入内。 二、充分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急救箱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并妥加爱护,安全用具及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 三、盛药品的容器上应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溶液浓度。 四、危险药品要专人、专类、专柜保管,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各种危险药品要根据其性能、特点分门别类贮存,并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五、不得私自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六、有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应使用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等防护设备。 七、能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八、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要特别小心切勿使其溅在衣服或皮肤上。废酸应倒入酸缸,但不要往酸缸里倾倒碱液,以免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 九、实验中所用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对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按规定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影响健康。 十、实验完毕后,对实验室作一次系统的检查,随时关好门窗,防火、防盗、防破坏。

实验室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一、未进实验室时,就应对本次实验进行预习,掌握操作过程及原理,弄清所有药品的性质。估计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注意防范。 二、实验开始前,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 实验进行时,应该经常注意仪器有无漏气、碎裂,反应进行是否正常等情况。 三、灯火加热时要注意安全。在酒精灯快烧尽、灯火还没熄灭时,千万不能注入燃料;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来罩,不要用口来吹,防止发生意外;不要用一个酒精灯来点燃,以免酒精溢出,引起燃烧。点燃的火柴用完后立即熄灭,不得乱扔。 四、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使用易燃、易爆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 五、要注意安全用电,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六、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切勿俯视容器,以防液滴飞溅造成伤害。给试管加热时,切勿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药品喷出伤人。 七、嗅闻气体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煽向自己,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 八、凡做有毒和有恶臭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 人身安全,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创建“平 安校园”,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 委令第20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 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 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14〕32号)等文件精 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 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 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

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制(以学校与各单位签订的《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准)。 第四条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学生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XXXXXX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文档信息

目录 1. 总则 (1) 1.1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2. 组织和职责 (1)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1) 3.1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 (1) 3.2访问控制 (1) 3.3实验项目安全审核 (2) 3.4危害信息标志和标语 (2) 3.5实验室网络安全 (2) 3.6实验室仪器设备与操作的安全管理 (2) 3.7实验室水电的安全管理 (2) 3.8有毒物品及化学药剂管理 (3) 3.9实验室设施安全管理 (4) 3.10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4) 3.11实验室的内务管理 (4) 4. 实验室隐患整改与事故处理 (5) 5. 相关文件 (5) 6. 附则 (6)

1. 总则 1.1 目的 为加强XXXXXX(以下简称“XX”)实验室安全管理,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职责,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XX实验室安全管理。 2. 组织和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督查和协调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定期、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3.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 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通过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 3.2 访问控制 实验室负责人有管理和控制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当实验进行的时候,应关闭实验室的门。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那些可能误入实验室的人员,还减少了对实验人员的干扰。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14-1-13 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 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 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 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 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5、香港科技大学一学生被挥发毒气窒息死亡 1995年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一研究生被实验室一种毒气窒息致死,原因是一位教授打翻一瓶试剂,没有及时清理,过后忘记离开了实验室,于是慢慢挥发产生毒气。目前所有化学类实验室都安装紧急抽风和材料撤离报警装置,一般不允许单独一人做实验。 6、未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导致重大事故 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原因是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速度太快,未按规定要求拉下通风橱门,未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011年4月12日,耶鲁大学一名女生晚上在实验室内操作机器时死亡,原因是未按要求将长发束起并戴安全帽,致使头发被木材加工机器绞住而窒息。 7、实验室没有安全培训记录被起诉 2008年12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女研究助理在实验时全身被大面积烧伤,虽经抢救18天仍不幸身亡。原因是她在把一个瓶子里的一种遇空气立即着火的化学制剂抽入注射器时,活塞滑出了针筒,引燃衣服,并且未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应急淋浴装置,而她当时没穿防护服。由于没有安全培训记录,学校被法院判罚3万美金,教授面临最高4年监禁。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记录.

实验室安全培训目录 ?1 实验室守则 ?2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 主要物质的危险、有害特性 ?4 消防基础知识 ?5 紧急救护常识 ?6 事故案例

1 实验室守则 1 安全的方法便是正确的方法,细致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工 作。 2 能使用提供给你的所有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清楚它们的 放置位置。 3 必须始终佩戴安全防护眼镜。适时佩戴防护呼吸面罩,穿 工作服、工作鞋,注意你的长发。 4 不准在实验室进食和饮水(也不可以在冰箱里储存食 物),绝对禁止在实验室吸烟。 5 任何形式的嬉戏打闹都是危险和不允许的。 6 如果见到你的同事有危险举动,请向他们指出。 7 向主管报告所有不安全的情形、不安全的行为和可能引起 意外事件的任何状况。 8 了解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性质,在有充分的防护措施时才 能使用。 9 绝不能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化学反应或实验。 10 保持实验区域干净整洁,规范使用水、电、气、火等。 11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局面,请离开现场并请求援助。 12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并请听从实验人员安排。 2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总则 1、为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科研、实验工作的顺利 进行,特制订本规程。 2、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技术培训,消灭各种不安全因素和事故 隐患,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并请听从 实验人员安排。 4、实验室采用新技术装备和新的实验操作方法时,必须提前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5、实验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安全技 术、卫生设施。 6、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作业岗位、实验房间,都必须建立 完善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节假日放假前.实验室要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与安全 教育活动, 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隐患,要及时统计上报,求得 解决。 8、实验室的建筑维修、设备安装以及管道等的施工现场,均 应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9、实验室如果发生爆炸、火灾、中毒、失盗等事故,必须及 时报告上级领导,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认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正式版)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 维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秩序, 创建“平安校园”, 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0号)、《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有关法规和规章, 以及《安徽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皖教秘科〔20__〕32号)等文件精神,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是指全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稳定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与项目安全审核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实验废弃物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水电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实验室内务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创建安全、卫生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各学院、科研平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三条校长是学校实验室安全责任人, 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实行分管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保证。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护师生员工健康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实验室工作规程(试行)》和《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试行)。 第二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级各类实验室。研究生工作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第四条各院级单位(包括直属单位)分管实验室的领导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领导责任。 第五条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教育管理全面负责。 第六条实验室应设置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本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督促本实验室从业人员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实验室各类人员应履行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对自己所在岗位的作业行为负直接责任。 第八条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是该仪器设备的安全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九条实验室在承揽本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外的校内(外)教学、科研、实验任务时,应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第十条实验室应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安全管理规定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责任人,并悬挂公示。 第十一条实验室在购入新仪器设备前,须出具学校技术安全相关主管部门的安全论证报告。新仪器设备购入后,应根据实际需要,由仪器设备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实验室实行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应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意识教育、急救知识和安全技术培训。各类人员应在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掌握相应操作规程,并经实验室考核认定和签订安全责任书后,方可开始实验操作。 第十三条实验教师应将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教育列为授课内容并在实验开始前向学生讲解。 第十四条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应科学摆放,布局合理,不得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实验室严格做到四防、四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关窗、关水、关气;查仪器设备)。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短期不能解决的,要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 第十六条实验室在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安全用电的相关规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 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禁止非工作人员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未经允许, 非工作人员禁止翻阅实验室任何资料。 3.实验室各类测试数据、病人资料、记录和文件等均按保密规定进 行保管和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如发现泄密事故,应立即采取补救办法,并对泄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4.实验室的电、水、气设施必须按规定安装,禁止超负荷用电,不 得乱拉、乱接临时线路。有接地要求的

仪器必须按规定接地。 5.各类在用仪器设备和防护装置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不准随意改动 安全装置。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专人操作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操作和拆卸。稀缺贵重材料和剧毒、易燃、易爆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必须分类分柜存放,专人管理。注意防水、防高温、防电火花、防晒,通风良好。 6.每天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关好水电、空调、电脑、仪器、火种、 门窗等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离去。节假日前各室负责人应统一检查,落实值班人员和责任,消除不安全隐患。 7.电炉、煤气炉使用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8.实验室内配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要放置在明显、便于取拿的位 置。工作人员都要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挪动。 9.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做好安全防盗措施。 10.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注意自身防护,防止传染病发生。 11.实验室要把安全知识、安全制度、操作规程等列为实验教学的内 容之一,对新进实验室的人员(包括外协人员)必须先经过安全教育,在掌握了安全操作技能和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后,才能动手操作。实习和进修人员必须在带教人员的指导下按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表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表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室安全管理登记表 20 年月

说明:排查内容见附后 附:安全管理项目内容: 1 是否明确安全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是否有具体可操作性的管理规章制度 上墙明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操作规范流程); 是否结合实际制(修)订专用教室(含实验室)的应急预案(每学期检查)2 各种危险化学品尤其是剧毒化学品是否单独存放在专用仓库,是否严格按“五 双”(双门、双锁、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记账)进行管理(每月检查)3 储存剧毒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是否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 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存放各种实验室化学品(试剂)的仓库是否设在远离教室、宿舍、食堂以及水源的地方(每学期检查) 4 实验室化学品(试剂)是否经过行业部门检验检疫;化学品是否过期;实验室 化学品(试剂)的领用、消耗,安全责任人是否随时登记,建立档案备查(每学期检查) 5 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专用教室(含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 置工作;是否按废弃物类别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容器不能有破损、盖子损坏或其他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每天检查) 6 废弃物收集容器是否粘贴危险废弃物标签,明显标示其中的废弃物名称、主要 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每月检查) 7 是否将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室内特定区域,且做 好相应的记录(每天检查) 8 .是否对学生、专职教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专职 教师是否接受定期教育和培训,是否依法取得相应资格(每学期检查) 9 .课余、节假日期间需实习实训教学的,是否经专用教室(含实验室)安全责 任人批准,学生是否有老师带队,实习实训教学时是否有专用教室(含实验室)的专职人员在场(每月检查并随时抽查) 10.实习实训教学时是否对学生的着装穿戴提出统一要求,不按要求着装或穿戴 不符合安全的,不准进入专用教室(含实验室)等场所(随时抽查) 11. 各类设施、设备是否完好,门窗能否关闭、上锁(每月检查) 实验室安全管理 20 年月 5.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专用教室(含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是否按废弃物类别配备相应的收集容器,容器不能有破损、盖子损坏或其他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每天检查)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版)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86

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学校财产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依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第20号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工作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实验室安全分类管理(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实验废弃物安全、安全设施与实验环境)、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等。

第三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教育先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的原则,确保实验室安全。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实验室成员四级管理体制,各司其职,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 第五条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责任人,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二级单位领导协助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负责人是本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第六条学校实行实验室安全的“四级”责任制。学校签订“三级”责任书,国资设备管理处负责“第一、二级”安全责任书的制订、修订等工作,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与各二级单位(院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一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