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第三单元 免疫凝集类实验

免疫凝集分析系统——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
(临床见习)
基本原理
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采用柱凝集血型诊断系统试剂卡技术和数 字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实现人血样本的体外免疫血液检测。 ABO/Rh 血型诊断试剂卡是基于独特的柱凝集技术原理而设计 的。该卡是在一种特制的塑料卡上设计有6个微柱,每个微柱中 均装有一定数量具有分子筛作用的玻璃珠,并分别预臵了抗A 、抗B、抗D特异性抗体的试剂。当受检者红细胞进入测试柱与 相应抗体反应并经低速和高速双相离心后,发生凝集的红细胞 被阻滞在玻璃珠的上层(阳性),而未凝集的游离红细胞则会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珠介质之间的间隙沉积于柱的底部 (阴性)。由此可将凝集红细胞与未凝集红细胞分开,达到鉴 定ABO/Rh血型的目的。
0.5
菌液 1
0.5 0.5 0.5 0.5
弃掉0.5
2
3
4
5
6
7
结 果
试 管 凝 集 试 验 原 理
结果判断
实验结果
将试管臵于有良好光源和黑色背景下,观察管底凝集物的范围和上清 液的浊度,记录凝集程度,判断凝集效价用++++、+++、++、+、-等 符号记录凝集效价。
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 试验管:“++++”:上清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凝集块全部沉于管底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妊娠免疫诊断试验是临床常用的经典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强,停经35~40天以上的孕妇可 测得阳性结果。需注意的是,绒毛膜上皮癌、葡萄胎及睾 丸畸胎瘤病人尿中HCG含量远较正常妊娠尿液为高,将尿 液作1∶200稀释后仍可呈阳性反应。 待测尿液以晨尿为好。测试时应注意标本及各诊断试剂加 入的顺序,并设立阳性和阴性对照。试分析若随意变更加 样顺序,如先加标本、再加胶乳抗原,最后加抗HCG或先 加胶乳抗原、再加抗HCG,最后加标本,结果如何? 凝集抑制试验可用于确证呈阳性反应的间接凝集实验是否 是非特异凝集反应,试讨论如何进行该项实验?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

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在血型分类中没有疑难血型,迄今为止在文献中也查不到“疑难血型”的定义,因为“疑难血型”是1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的“现象”,而不是1种型别。
检定1份标本是否属“疑难血型”,除了标本本身的特殊性外,还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人员的水平、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1份ABO亚型标本,在基层医院血库可能因为正定型与反定型不一致而分析不出原因被认为是“疑难血型”,但在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该问题可能就易于迎刃而解。
在检定血型时,标本如果受多种因素干扰使结果难以判定,便呈现“疑难血型”现象。
一、干扰ABO血型正确判定的因素(一)生理性因素1.年龄老年人(ABO抗原或ABO抗体减弱),6个月前的婴儿(ABO 抗原或ABO抗体不成熟),可能导致ABO血型误定。
2.ABO亚型包括A(B)型、B(A)型,ABO抗原减弱导致细胞定型(正定型)受干扰,或血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干扰血清定型(反定型)。
3.冷凝集素有些健康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且在<4℃才有活性,不干扰ABO血型检定,如果冷凝集素效价升高,或在室温以上反应,致敏自身红细胞可能干扰ABO正定型,存在于血清可能干扰ABO反定型。
4.“先天性”无ABO抗体近年有“先天性”无ABO抗体的个案报告,原因有待研究。
5.双精子授精红细胞呈嵌合体。
6.个体特异性个别人血清中ABO可溶性血型物质过高,ABO正定型红细胞凝集减弱。
(二)实验技术原因1.标本混淆如采错被检者,红细胞和血清非同一人,记录结果与标本编号不对应。
2.静脉输液处采样ABO抗体被输液稀释,干扰ABO反定型。
3.采样不规范用凝血块洗下红细胞检定血型,其中混有凝集程度不一的红细胞;用血浆做ABO反定型,操作过程中纤维蛋白析出凝集试剂红细胞。
4.试剂质量问题或漏加试剂定型试剂过期失效,未达标准,被污染。
操作中未遵循“先加血清后加细胞”的原则,大批量样本试验时漏加试剂血清或试剂红细胞。
5.实验操作不规范被检红细胞未洗涤,非特异性粘附血浆蛋白,或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稀。
输血科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服务质量,规范输血科技术操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二、人员要求1.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2. 工作人员应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技能符合规范要求。
三、工作流程(一)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收回、报废规程1. 血液接收:血液到科后,由专人负责验收,核对献血证、血袋标签、血液有效期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接收。
2. 入库:血液入库前应进行温度、湿度等环境监测,确保符合储存要求。
入库后,按血型、品种、有效期等分类存放。
3. 核查: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核查,包括血型、有效期、储存条件等,确保血液质量。
4. 保存:血液储存应保持恒温、恒湿,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动。
5. 发放:根据临床需求,由专人负责发放血液,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6. 收回:输血后,由护士回收血袋,并填写输血记录单。
7. 报废: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应予以报废,并做好记录。
(二)临床标本采集、运送规程1. 标本采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血液标本,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血型、Rh血型、交叉配血等。
2. 运送: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输血科,避免长时间放置和反复冻融。
(三)标本接收、处理、保存、外送检测、安全处置规程1. 接收:接收标本后,核对患者信息、血型、标本类型等,确认无误后签字接收。
2. 处理:根据检测项目,对标本进行相应处理,如离心、分离等。
3. 保存:处理后的标本应按照要求保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外送检测:必要时,将标本送至上级医疗机构或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5. 安全处置:检测结束后,将废弃标本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安全处置。
(四)检测(实验)报告发放、收回、更改和重新签发规程1. 发放:检测报告完成后,由专人负责发放,核对患者信息、检测结果等,确保准确无误。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
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体系:二、知识解析:(一)抗体的定义:●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二)抗体的结构: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1.定义:由单个B细胞经多次无性繁殖(即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特点)。
2.相关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制备过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注: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要涉及到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不同的:(1)第一次筛选:B淋巴细胞在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第一步筛选的目的是从三种融合细胞中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小鼠NLRP3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小鼠NLRP3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我司ELISA试剂盒现货供应,质量保证,价格优惠,试剂盒首选森贝伽。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小鼠NLRP3含量。
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小鼠NLRP3水平。
用纯化的小鼠NLRP3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小鼠NLRP3,再与HRP标记的NLRP3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 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NLRP3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NLRP3浓度。
试剂盒组成:样本处理及要求: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者柠檬酸钠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
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
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5.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
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
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用。
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型鉴定、交叉配⾎操作规程ABO、Rh-D⾎型鉴定操作规程1.⽬的:规范ABO、Rh-D检测的操作过程2. 标本采集:静脉采⾎2ml抗凝⾎,避免溶⾎试剂3. 试剂:长春博讯⽣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4.⽅法原理【原理】:标准⾎清中的完全抗体(lgM)抗A、抗B、和抗D能和红细胞表⾯相应的抗原在盐⽔介质中发⽣特异性的凝集反应。
根据红细胞凝聚类型可鉴别出A、B、O、AB四型和RHD阴性或阳性。
5. 操作:⼀、玻⽚法(⼀般只能做正定型)【正定型】:1、取⼀张玻⽚,⽤蜡笔或记号笔将其分为三等份,从左到右每⼀等份左上⾓标明A、B、D,2、对应加⼊抗A和抗B抗D标准⾎清⼀滴;3、分别加PC(患者10—15%红细胞悬液);4、⽤洁净⽵签将试剂和红细胞充分混匀,混合物约2cm2⼤⼩;5、轻轻地连续倾斜转动玻⽚2—5分钟,观察并记录; 【解释】:A端凝集为A型⾎;B端凝集为B型⾎;A、B 端均凝集则为AB型;A、B端均不凝集则为O型;D端凝集则为RH阳性者,⽆凝集则为RH阴性。
备注:玻⽚法可作为ABO⾎型初筛或复检;不适⽤于抗体鉴定和交叉配⾎;不适合检测ABO亚型。
⼆、试管法(盐⽔介质)【原理】:标准的A型和B型红细胞能和受检者⾎清(⾎浆)中相应的抗体发⽣特异性结合,形成⾁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从⽽可推断出受检者的⾎型。
【材料】:1、标准A型和B型红细胞悬液(浓度4%,商品有售,亦可⾃⾏新鲜配制);2、受试者⾎清或⾎清;3、洁净康⽒试管。
【正定型】:1、取⼆⽀洁净试管分别记上抗A和抗B;2、对应加⼊抗A和抗B⾎清1滴;3、分别加⼊病⼈红细胞悬液1滴(浓度为2%-5%);4、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1000rpm离⼼1分钟,取出观察结果【解释】:轻摇试管,检查是否凝集,抗A、抗B管均凝集,受试者为AB型⾎;抗A、抗B管均不凝集,则为O 型⾎;抗A管凝集则为A型⾎;抗B管凝集则为B型⾎。
【反定型】:1、取⼆⽀试管分别记上AC和BC;2、分别加⼊病⼈⾎清;3、对应加⼊A和B型试剂红细胞;4、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1000rpm离⼼1分钟,取出观察结果;【解释】:⾸先检查上清液有⽆溶⾎,然后轻摇试管,检查是否凝集,A、B管均凝集受试者为O型⾎;A、B管均不凝集则为AB型⾎;A管凝集则为B型⾎;B管凝集则为A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教学课件

阳性细胞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应用
准确、高效、简易、快速
(如利用同位素标记的 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 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2)运载药物
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如细胞毒素)三部分组成。
ADC的抗体和药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抗体主要发挥靶向运输作用;药物发挥治疗效应,如杀伤靶细胞。
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方案: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能产生抗体)(能大量增殖)
融合细胞
(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大量增殖)
米尔斯坦
科勒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探究一
小组合作利用太空泥模拟细胞融合的过程(只考虑两个细胞融合)
随机融合后培养基中细胞的类 型有哪些?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探究二
已知细胞分裂过程中,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喋 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不能分裂增殖,其本 身也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 鼠骨髓瘤细胞中只有D途径,没有S途径,但 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如果它的D途径被阻断的话,它会因为不能合成 DNA而死亡。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3)直接用于治疗疾病
实例: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一种针对 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第 一个被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进 入人体后能通过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体与 CD20分子结合引起的直接效应,抑制细胞 生长,改变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等方式杀死 淋巴瘤细胞。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传统抗体制备方法及缺陷 (1)方法: 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
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 (2)缺点: 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ELISA试剂盒操作方法

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ELISA试剂盒操作方法 检测范围: 96T 4 ng/ml -120 ng/m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用纯化的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再与HRP标记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 20ml×1瓶 7 终止液 6ml×1瓶
2 酶标试剂 6ml×1瓶 8 标准品(240 ng/ml) 0.5ml×1瓶
3 酶标包被板 12孔×8条 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4 样品稀释液 6ml×1瓶 10 说明书 1份
5 显色剂A液 6ml×1瓶 11 封板膜 2张
6 显色剂B液 6ml×1/瓶 12 密封袋 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 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释。 120 ng/ml 5号标准品 150μ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60 ng/ml 4号标准品 150μl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30 ng/ml 3号标准品 150μl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SOP)
实验室名称 项目 编号 制定日期
血库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 TY-XK-03 2017年8月14日
目 的: 规范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职 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抗体筛选血标本、疑难血型标本及疑难配血标本。
所需材料和设备: 抗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谱细胞、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
管、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1.取试管三支,分别标记Ⅰ、Ⅱ、Ⅲ;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Ⅰ、Ⅱ、Ⅲ号筛选
细胞2滴。
2.混匀,37ºC孵育1h。
3.1300g离心15s。
4.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5.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6.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7.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抗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8.1300g离心15s。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鉴定操作步骤
1.抗体筛选阳性,应作抗体鉴定试验已确定其特异性。
2依据谱细胞数量的多少(一般由8—16个单人份的已知血型表型的0型红细胞组成)取相应
数目的试管,分别标记序号,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谱细胞2滴。
3.混匀,37ºC孵育1h。
4.1300g离心15s。
5.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6.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
7.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8.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9.1300g离心15s。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