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筛选和鉴定

合集下载

第5章基因工程基本流程筛选与鉴定

第5章基因工程基本流程筛选与鉴定
12
4. 噬菌斑筛选法 原理 以λ-DNA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经体外包装后转染受 体,转化子在培养板上形成噬菌斑。 取代型载体,噬菌斑即为重组子; 插入型载体需进行二次选择
13
选择过程
14
基于克隆片段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1. PCR鉴定法 原理: 针对已知目的片段特异性扩增。包括:区分重组 子与非重组子、期望重组子与非期望重组子、目 的片段是否整合在受体基因组上。 PCR鉴定法不适用于大规模转化子的鉴定。
5
无环丝氨酸培养基
6
(2)氨苄青霉素抗性插入失活选择过程 如果Ampr上插入外源DNA,导致氨苄青霉素 抗性基因失活,可用碘-青霉素指示液选择。
7
2. -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筛选法
乳糖
半乳糖 +
-半乳糖苷酶
X-gal
半乳糖 +
原理
葡萄糖
5-溴-4-氯靛蓝 深蓝色
载体上有一段-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的片段(氨基 端),其上有外源DNA的插入位点。 受体菌基因组中有突变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缺失)。 可以被IPTG诱导表达。 载体和受体菌基因组可以互补形成完 整有功能的-半乳糖苷酶。
例:小鼠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对三甲氧 苄二氨嘧啶有抗性。
DHFR 载体
转化受 连接 体菌
三甲氧苄二氨嘧 啶培养基平板
含DHFR的克隆才能生长
39
3) 酶活性检测 针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是酶。
①扩散免疫沉淀检测分泌型产物
原理: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方法:把非放射性抗体加到平板培养基中,当 插入基因的表达产物被细菌分泌到菌落周围时, 就会与抗体反应形成“沉淀圈”。
放射性标记

54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SOP)目的:规范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抗体筛选血标本、疑难血型标本及疑难配血标本。

所需材料和设备:抗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谱细胞、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1.取试管三支,分别标记Ⅰ、Ⅱ、Ⅲ;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Ⅰ、Ⅱ、Ⅲ号筛选细胞2滴。

2.混匀,37ºC孵育1h。

离心15s。

4.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5.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6.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7.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抗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离心15s。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鉴定操作步骤1.抗体筛选阳性,应作抗体鉴定试验已确定其特异性。

2依据谱细胞数量的多少(一般由8—16个单人份的已知血型表型的0型红细胞组成)取相应数目的试管,分别标记序号,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谱细胞2滴。

3.混匀,37ºC孵育1h。

离心15s。

5.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6.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7.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8.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离心15s。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筛选技巧

抗体筛选技巧

抗体筛选技巧抗体筛选技巧1. 引言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抗体在许多实验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的选择和筛选是获得高质量抗体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体筛选技巧,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地选择适用的抗体。

2. 背景知识在开始抗体筛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如细菌、病毒、蛋白质等。

抗体筛选旨在从大量候选抗体中鉴定和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

3. 抗体筛选技巧3.1 免疫吸附法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抗体筛选方法。

该方法利用已知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与抗体混合反应,通过洗脱非特异性结合抗体,最终获得特异性的抗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的筛选,可以用于活体和死体标本。

3.2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分布。

该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并确定其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在抗体筛选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确认候选抗体的特异性。

3.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和筛选大量细胞。

在抗体筛选中,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确定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和适用范围。

通过标记目标分子和抗体,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地分析抗体与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

3.4 直接酶标记法直接酶标记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抗体筛选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和筛选高亲和力的抗体。

该技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活性产生的化学反应或发色反应来检测抗体-抗原复合物的存在。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大规模抗体筛选。

4. 讨论与总结抗体筛选技巧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目的、样本类型和实验条件。

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技术适用于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对候选抗体进行初步的筛选。

流式细胞术可以进一步评估抗体在细胞水平上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而直接酶标记法可用于快速大规模的抗体筛选。

三聚氰胺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

三聚氰胺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
p a mi n l ss Re u t P a mi r g n s a d f o u p s . n l so Us d bo i y a e n i e c e n n n i o y ls d a a y i. s l s l s d f a me t n i f rp r o e Co cu in t e it ltda t n sre ig a t d n g b i n v to ft eo i i a c e n n t o s t r a e c n i o sf rf rh rs u y n o a i n o h r n l r e ig me h d o c e t o d t n o u t e t d . g s i Ke wo d : n i o y p a e ds ly t c n l g ; l mie y r s a tb d ; h g ip a e h o o y me a n
co e , sn n y qik di ln s u igez me n e mmu o o b n sa t o ( S ,co sra t ea dc mp tt ei iio x e i n s n s r e ta symeh d EI A) rs—e ci n o eii hbt ne p rme t , I v v n i
关键 词 : 体 ; 菌体表 面展 示技 术 ; 抗 噬 三聚氰 胺 中图分 类号 : 3 2 1 文献 标 志码 : 文 章编号 :6 17 1 ( 0 2 0 —1 —4 R 9. 1 A 1 7 —4 4 2 1 ) 30 00
d i1 . 9 9j i n 1 7— 4 4 2 1 . 3 0 3 o : 0 3 6 /. s . 6 1 7 1 . 0 2 0 . 0 s

cd16a纳米抗体筛选标准

cd16a纳米抗体筛选标准

cd16a纳米抗体筛选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D16A(又称为FcγRIIIa)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表面的配体,它在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D16A与Fc端结合,其在宿主清除损伤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对CD16A进行了大量研究,旨在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癌症治疗、炎症疾病等方面。

要充分发挥CD16A的作用,关键在于寻找到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CD16A抗体。

要获得这样的抗体,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实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抗体筛选工作。

1. 确定筛选目的和范围在进行CD16A纳米抗体筛选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筛选的目的和范围。

明确抗体的应用领域和所需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指导后续的筛选实验,并最终获得满足需求的抗CD16A抗体。

2. 设计筛选实验方案在确定筛选目的和范围后,就需要设计具体的筛选实验方案。

这包括确定筛选样本种类、纳米抗体的来源、筛选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筛选工作成功的关键,可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并提高筛选效率。

3. 筛选样本的准备筛选样本的准备是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第一步。

在准备样本时,需要充分了解CD16A的结构和特性,选择适合的样本来源,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工作,确保样本的纯度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筛选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纳米抗体的选择和制备在筛选样本准备完成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纳米抗体进行筛选。

通常,可以选择已有的库存纳米抗体,也可以通过相关实验室制备新的纳米抗体。

确保纳米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是筛选工作成功的前提。

5. 抗体筛选实验抗体筛选实验是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核心步骤。

在筛选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对纳米抗体和CD16A进行筛选和鉴定,以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CD16A抗体。

实验内容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以期筛选出最优质的抗体。

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

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

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一) 抗体筛选1. 抗体筛选的目的血型抗体是体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针对血型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类免疫球蛋白类物质。

人体血清内存在的抗体有5种类型:IgG.、 IgM、IgA.、IgD和IgE,其中IgG 和IgM是最重要的2种抗体。

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分为:①完全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在盐水介质中凝集相应的红细胞,所以又称为盐水抗体,它们主要是分子量较大的IgM;②不完全抗体:这类抗体主要是分子量较小的IgG,虽然能够结合红细胞上的抗原,但在盐水介质中不能使红细胞凝集。

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抗体筛检是很必要而且必需的。

抗体筛检试验(antibody screening tests)主要筛查与红细胞反应的血型同种抗体。

对受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进行常规的抗体筛选试验,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的血型同种抗体。

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

抗体筛选试验的原则是让受检者的血清与筛选红细胞反应,以发现在37℃有活性的抗体。

患者接受输血、妇女妊娠都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筛检试验能有效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 抗体筛选的方法抗体筛选试验可在交叉配血试验之前进行或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对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一些可能的异常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抗体筛选和鉴定使用的方法有盐水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子强度介质法(Liss)、聚凝胺法(polybrene)、凝胶法、酶技术、抗球蛋白试验等,可按抗体的血清学行为和试验的具体条件选择,但必须进行抗球蛋白试验。

抗体筛选试验不一定能检出所有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一些抗低频率抗原的抗体或有剂量效应的抗体可能被漏检,这时需安排抗原更完全和特异性更强的筛选细胞进行试验,或用敏感度更高的技术进行检查。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的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可在交叉配合之前进⾏或⼀起进⾏,这样有利于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发现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些可能的情况⽽造成病情的延误。

2.检验⽅法分盐⽔介质法、抗球蛋⽩法和微柱凝胶法。

3.检验原理让待检者的⾎清与已知⾎型的试剂红细胞即筛选红细胞(Ⅰ、Ⅱ、Ⅲ套)起反应,以发现在37℃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

这种抗体可引起新⽣⼉溶⾎病、溶⾎性输⾎反应、或使输⼊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等。

当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后,再进⾏不规则抗体鉴定,即利⽤谱红细胞(11套鉴定细胞)与待检者的⾎清反应,根据反应结果判断机体所产⽣的同种抗体类别。

4.标本要求受检者不抗凝静脉⾎4.0ml,分离⾎清,48⼩时内使⽤5.试剂5.1.筛选红细胞:由2或3⼈份的O型红细胞组成为⼀套试剂,每套试剂筛选红细胞中⾄少有以下常见的抗原:D、C、E、c、e、M、N、S、s、P、Le a、Le b、K、k、Fy a、Fy b、Jk a、Jk b等。

每次⽤3套试剂(Ⅰ、Ⅱ、Ⅲ)进⾏抗体筛选,见表1005-1。

5.2.鉴定谱细胞:除包括常见的抗原以外还有:C w、Kp a、Kp b、Js a、Js b、Lu a、Lu b、Xr/min a等。

每次⽤11套试剂进⾏抗体鉴定,见表1005-2。

5.3.抗球蛋⽩试剂:多特异性抗球蛋⽩⾎清(IgG、C3d)。

5.4.致敏红细胞(质控细胞)。

5.5.0.9%⽣理盐⽔。

5.6.Coombs微柱凝胶卡。

6.器材试管、吸管、37℃⽔浴箱、台式离⼼机、滤纸、微量加样器等。

7.操作程序7.1.盐⽔介质法7.1.1.取受检者⾎清2滴于标记有Ⅰ、Ⅱ、Ⅲ的3⽀⼩试管中。

7.1.2.对应加⼊Ⅰ、Ⅱ、Ⅲ套2%~5%筛选红细胞⽣理盐⽔悬液1滴,37℃孵育30分钟。

7.1.3.以3000r/min离⼼10秒,观察凝集和溶⾎情况,并记录反应情况于表1005-1中。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抗原并结合于它的单一克隆抗体分子。

相对于传统的混合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加精准的特异性和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免疫原的制备、小鼠的免疫、脾细胞的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并且激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制备免疫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纯化目标分子,二是化学合成人工抗原。

纯化目标分子是指从生物体内提取目标蛋白质,包括人类血清、细胞培养上清液或从组织中分离的蛋白质,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或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达到纯度要求。

化学合成人工抗原需要建立三级结构,并且通过光谱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小鼠的免疫制作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使用小鼠进行免疫。

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通过免疫系统的识别和选择,产生能够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这些抗体被称为多克隆抗体。

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都是需要精细控制的参数,以确保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覆盖免疫原的所有表位。

脾细胞的融合脾细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当它遇到免疫原时,会产生抗体。

将免疫小鼠的脾脏取出,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与能够维持无限增殖的癌细胞融合。

融合细胞将产生能够继承小鼠脾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嵌合抗体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通过将“嵌合抗体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分层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单抗,并经过多重鉴定,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亲和力检测试验、特异性试验、同工酶分析、生物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等多项检测,确保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免疫诊断、癌症治疗、疫苗研发、食品安全检验、环境检测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在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单克隆抗体能够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从而研制出精确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例如格拉西米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肠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抗体筛选和鉴定

抗体筛选试验意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血库已 将抗体筛选试验列为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 在交叉配血试验前完成或同时进行。当抗体筛 选试验为阴性,且以往的记录未检出有临床意 义的抗体时,可用盐水法快速配血,确认ABO 血型相容即可输血。如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应 进一步作抗体鉴定,根据所鉴定出的抗体特异 性事先选择缺乏对应抗原的献血者血液配血, 以缩短寻找合适血源及配血时间。

血型血清学试验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试验项目 不做任何试验 ABO定型 Rh定型 抗体筛选 交叉配血 自身输血 单项配合率 64.4% 35.0% 0.4% 0.14% 0.01% 100% 累积配合率 64.4% 99.4% 99.8% 99.94% 99.95% 100%
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ABO和Rh(D)定型 抗体筛选和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已配合血液的标签与发出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输血前检查强调输血科 (血库) 工作人员应仔细 阅读输血申请单 。 检查前应尽可能了解,核对病人的有关资料, 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及唯一 性标识码,性别,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 药物史,妊娠史。 凡资料填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 补充,不得迁就,也不能通过电话修改。
如何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4)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确认盛血试管上 的标签内容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 如果对病人身份确认有疑问,必须重新 抽取标本,不允许经电话询问后就涂改 错误的标签或错误的申请单。 (5)实验室拒收没有标签的标本。 (6) 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教育。
二、ABO和Rh(D)定型 各血型系中,以A、B抗原性最强,Rh (D)抗原次之,当受者接受了所缺少的 A、B抗原后,几乎每个人都 会产生特异 性同种抗体。 大约有2/3的Rh(D)阴性的人,接受Rh(D) 阳性血液后可产生抗D抗体。 经 一次 妊娠Rh(+)的胎儿后,大约7%的 Rh(-)妇女在6个月内血清学可测到抗D。
输血前检查与安全输血
广州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 罗广平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
选择用于患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 输入的成分能在受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 良反应。要求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必 须不凝集和不溶血,输入的血浆不导致患 者自身红细胞显著破坏。
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包括:
ABO血型正反定型 Rh(D)定型 抗体筛检和鉴定 交叉配合试验
(1)没有输血申请单或输血申请单资料填写不全,不 能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者必须核对输血申请单上提供的病人 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及唯一性标识码与实际病 人是否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则不能抽血。 (3)血标本采集者在离开病人床边之前必须在试管上 贴上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唯一性标识码及 抽标本曰期的标签;抽血者应在标签上签名,以示负 责 。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标本的要求 标本必须有正确的标签。如果标本标签上的内 容与血液申请单上的内容不一致或对病人身份 确认有疑问的话,必须重抽一份新的血液标本, 任何人不得对错误的标签进行修改。 所用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输 血前检查的各项试验必须使用3天内采集的血 标本,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 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 检。

二、ABO和Rh(D)定型
这些抗体是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 因。因此,每个病人和供血者除作A、B 抗原定型外,最好还作Rh(D)抗原定型, 然后选择合适的(同型或相容)献血者血 液。 如对血型定型结果有疑问,必须在输血前 妥善解决,否则在输血时很难选到相合的 血液。

(二)、Rh定型和定型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2. Rh抗体的产生:主要途径有两个 通过Rh血型异型输血免疫产生。 通过母婴Rh血型不合的妊娠免疫而产生。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3.常见的Rh抗体和抗体混合物:除抗D 外,常见的Rh抗体还有:抗E,抗C,抗 c,抗e,抗Ce,抗cE,抗ce,抗CE等。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4.Rh抗体的临床意义: 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 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 血性输血反应。IgG类的Rh抗体由于能通 过胎盘,从而破坏胎儿有相应抗原的红 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因此,Rh抗 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抗体筛选和鉴定

目的是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献血者 血清最好也作不规则抗体筛选,如发现有不规 则抗体就将它排除,不可用于输血,特别是大 量输血时,为了避免输入血液相互间的反应, 对献血者进行抗体筛选具有重要价值。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标本的要求 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的产生,溶血 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原因是溶血标本 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原抗体反应 引起的溶血现象,对试验结果判断造成 干扰。 输血后所有的标本均应妥善保存于2~8℃ 冰箱中,至少一周。
如何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如果病人以前有过试验,则要注意核查病人以 前检查的血清学试验记录及以往输血反应的记 录等。把以前的ABO、Rh血型和抗体检测的解 释同现在的解释及任何异常情况的解答进行比 较。 如既往曾经检出某种血型抗体,即使目前该抗 体检测阴性,也应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
Rh定型主要鉴定D抗原,定型时应按抗D 血清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并注意设立 对照试验系统。 Du型的鉴定及意义 只有病人有抗D以外的抗体时才有必要确 定献血者Rh(D)以外的抗原,选择抗 体对应的阴性抗原血液和病人配血,可 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1. Rh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性质:大部分Rh 抗体属IgG,主要为IgG1和IgG3亚类,部分 属பைடு நூலகம்gG2和IgG4。免疫反应初期,抗体以 IgM+IgG混合出现,以IgM为主。以后 IgM消失,以IgG抗体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