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浓度测定方法

污泥浓度测定方法
污泥浓度测定方法

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的测定

1 适用范围

曝气池活性污泥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

2 定义

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mg/L。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3 仪器

3.1 天平

3.2 定量滤纸

3.3 烘箱

3.4 真空泵

3.5 扁嘴无齿镊子

3.6 实验室其它常用仪器

4 采样与样品保存

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应尽快分析。

5 测定步骤

5.1 滤纸准备

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

5.2 试样测定

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V(ml)。

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2~3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记录(W2)。

6 计算

6.1 污泥浓度

C污泥浓度(mg/L)=(W2–W1)×106÷100

6.2 污泥指数

SVI(ml/g)= SV%×106÷C污泥浓度

6.3 污泥沉降比

SV(%)= V÷100×100%

式中:V —— 100ml试样在100ml量筒中,静止30分钟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ml;

W1 ——过滤前,滤纸+ 称量瓶重量,g;

W2 ——过滤后,滤纸+ 称量瓶重量,g。

7 注意事项

7.1 用真空泵进行抽滤时要严格控制泵的抽力,以免滤纸被破坏。

7.2 当水样过滤结束后还要保持慢速抽滤3~5分钟,把水分充分除去。

7.3 用镊子夹出带污泥的滤纸,纵向折叠后放到称量瓶内(泥在下面)。当烘到2小时的时候将滤纸放置的方向进行颠倒(泥在上面),继续烘烤,这样有助于水分的蒸发。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olatile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1、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污泥检测方法

PH 参考方法: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4 PH的测定电极法一、原理 PH由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而得。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电池。在25℃条件下,溶液中每变化1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为59.16mV,据此在仪器行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没有补偿装置。 用无CO2水浸泡污泥样品,最终使污泥中的[H+]完全转化至水中,达到凝固平衡后,测定此时的PH值。 二、样品制备 对于脱水后的污泥样品称取5.00g置于1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加入50mlCO2水浸泡,密封。置于复式振荡器上,于室温下振摇4h后,离心5min,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液。 对于含水率大于99%的污泥,可直接将玻璃电极插入测定,但侧低昂数值至少要保持恒定30s。 对于不溶解粘稠状的污泥,则将样品进行离心5min后,收取足够量上清液于量筒中,作为待测液。 三、测试程序 1、样品测定 用PH酸度计测定经处理后的样品待测液的PH值,记录结果。 2、结果表示 PH值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四、精密度和准确度

经过7个实验室,对13个样不同浓度污泥样品PH值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07%~0.74% 含水率 参考方法: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T 221-2005 2 含水率的测定重量法 一、原理 将均匀的污泥样品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减少的重量以百分率计为含水率。 二、样品制备 测定含水率的样品应剔除各类大型纤维杂质和大小碎石块等无机杂质,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放入密封容器尽快分析。如需放置,应在密封贮存4℃冷藏冰箱中。 三、测试程序 1、分析条件 天平感量:0.001g 烘箱:0~300℃干燥器蒸发皿:100ml 2、样品测定 将已恒重为m1的蒸发皿称取经捣碎均匀的污泥样品约20g,精确至0.001g 记为m。将盛有污泥样品的蒸发皿至于水浴上蒸干,放入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多次,直至恒重记为m2。 3、结果计算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学号 130909221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4)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 1.2设计原则 (5) 1.3设计依据 (5)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9)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摘要 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3/d。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

污泥检测方法 ph

污泥干化生石灰指标及检测方法 石灰:与处理对象污泥中含有的水分反应,增加含固量,降低含水率,性状指标三要素如下: 活性度:表征生石灰水化反应速度的一个指标,即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以中和一定量的生石灰消化时产生的Ca(OH)2所消耗的4mol/L盐酸的毫升数表示。检测方法参见《冶金石灰物理检测方法》(YB/T105-2005)。该指标影响石灰活性度的组织结构包括体积密度、气孔率、比表面积和CaO矿物的晶粒尺寸。晶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气孔率越高,石灰活性就越高,化学反应能力就越强。满足使用要求为200-300。 t60:作为活性度简易检测指标,即石灰加水后温度升高到60℃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应小于2min。具体检测办法为称取试样100g 置于500mL的大烧杯中,然后量取60mL水(温度10-20℃)倒入该大烧杯中,迅速搅拌混匀后开始计算时间,直至温度升至60℃,记录温升所需的时间。 目数: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细度,一般定义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积内有多少个网孔数,即筛网的网孔数,物料能通过该网孔即定义为多少目数。满足使用要求为150,即0.1mm以下。 有效氧化钙含量:满足使用要求为有效氧化钙(CaO)含量>80%。 干化污泥粒径分布测定方法 (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干化产品污泥m1000g。 (2)首先将干化产品污泥放入35mm筛套筛中,分离筛上物和筛下物,称重记录筛上物重量即为m1。 (3)将第(2)步的筛下物干化产品污泥放入10mm筛套筛中,分离筛上物和筛下物,称重记录筛上物重量即为m2和筛下物重量m3。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占总重量(1000g)的重量百分比。

石灰中有效钙的测定

T 0811 —1994石灰有效氧化钙测定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 2 仪器设备 2.1 方孔筛:0.15mm 1 个。2.2 烘箱:50~250C, 1 台。2.3 干燥器:25cm, 1个。2.4 称量瓶:30mm X 50mm 10 个。2.5 瓷研钵:12~13cm 1 个。 2.6 分析天平:量程不小于50g,感量0.0001g , 1台。2.7 天 子天平:量程不小于500g,感量0.01g , 1台。2.8 电炉:1500W 1 个。2.9 石棉网:20cm X 20cm, 1 块。2.10 玻璃珠:3mr p 1 袋(0.25kg )。2.11 具塞三角瓶:250mL 20 个。2.1 2 漏斗:短颈,3个。2.1 3 塑料洗瓶:1个。2.1 4 塑料桶: 20L , 1 个。2.15 下口蒸馏水瓶:5000mL, 1 个。 2.16 三 角瓶:300mL 10 个。2.17 容量瓶:250mL 1000mL 各1 个。 2.18 量筒:200mL 100mL 50mL 5mL,各1 个。 2.19 试 剂瓶:250mL 1000mL各5个。2.20 塑料试剂瓶:1L , 1个。 2.21 烧杯:50mL 5 个;250mL(或300mL , 10 个。2.22 棕色广口瓶:60mL 4 个;250mL 5 个。2.23 滴瓶:60mL, 3 个。2.24 酸滴定管:50mL, 2支。 2.25 滴定台及滴定管 夹:各1套。2.26 大肚移液管:25mL50mL,各1支。2.27 表 面皿:7cm, 10 块。2.28 玻璃棒:8mn X 250mn及4mi X 180mm

污泥指标测定

2.1.2 现场运行情况调研 对污泥沉降比SV%、溶解氧(DO )、微生物相、是否开启推进器及曝气机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内容如下: 1)现场测定污泥沉降比SV% 测试目的:为了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同时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测试方法: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 量筒中,静置30min 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2.2.1 水样及污泥样采集位置 水样采集:进水采取细格栅后的进水取样,出水采取紫外消毒后的水样,氧化沟反应池内取水样5个点。泥样采集:回流污泥、氧化沟内泥样取样点取1,2,3三点,同水样取样点位置。 2.2.3 污泥指标测定 取样回实验室,对氧化沟内的3个取样点的污泥样品及回流污泥测定污泥体积指数SVI ,污泥浓度MLSS ,MLVSS ,全N ,全P 。重金属检测每月一次,只检测剩余污泥。 2)污泥浓度MLSS 它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或g/L ,如表2-7所示。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将滤纸和称量瓶放在103-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称量瓶重,放入烘箱(103-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污泥干重= W2 - W1;进行污泥浓度计算。 3)污泥体积指数SVI 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SVI 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计算公式如下: MLSS SV SVI 10?= 将计算后的数据记入表2-7中。 1000100)(12)/(?-=mL g W W L g MLSS

原子吸收法对钙的测定

原子吸收法对钙的测定 摘要:探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钙的方法。钙单元素检测范围在0~5μg/ml浓度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 0.99942);相对标准偏差为1.59%~2.19%,加标回收率95.13%~96.28%。结论:该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该方法抗干扰能力强,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回收率高,操作快速简洁等优点。适合开展大批量检测工作,可为食品中钙的含量测定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calcium in food by th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range of calcium single-element detection is in 0~5μg/ml concentration, and the standard curve linear relationship is good,(r=0.99942);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rivations for ca is 1.59%~2.19%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ies of samples for ca is 95.13%~96.2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results of the testing method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is method has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low detection limit, good reproducibility, high-precision, high-rate, simple and fast opera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testing for high-volume work can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alcium determination.

03-第三章活性污泥法030916

第三章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 污泥法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 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在池呈悬浮状态; 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 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 1.006);

粒径:0.02~0.2 mm ; 比表面积:20~100cm 2/ml 。 ② 生化性能: 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 )、微生物源代的残留物(M e )、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 解的有机物(M i )、无机物质(M ii )。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① 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 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 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ixed V olatile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 MLVSS = M a + M e + M i ; 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对城市污水,一般是0.75~0.85 ③ 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 olume ): 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④ 污泥体积指数(SVI )(Sludge V olume Index ): 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 单位是 ml/g 。 )/() /((%))/()/(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10?= = 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其值过 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现象; 城市污水的SVI 一般为50~150 ml/g ; 三、活性污泥的增殖规律及其应用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发生反应、有机物被降解的必然结果,而微生物增殖的结果则是活性污泥的增长。

污泥浓度的测定

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污泥沉降比的测定 污泥浓度的测定 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mg/L。 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应尽快分析。 测定步骤 滤纸准备 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 试样测定 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V(ml)。 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2~3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记录(W2)。 计算污泥浓度 C污泥浓度(mg/L)=(W2–W1)×106÷100 重铬酸钾法测COD时计算公式: CODCr=(V0-V1)×C×8×1000/V 式中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水样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式中,(V0-V1)*C是水中污染物(还原性物质)的量,和氧化性物质的量可以配平。在换算成需氧量时,因为一个硫酸亚铁铵分子反应中失去一个电子,按氧来算,一个氧原子需要2个电子,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所以得到一摩尔电子的质量是8克。要计算质量,所以得用还原物质的量乘以8克/摩尔氧,所得值即为污染物的需氧量

8.1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微孔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污水厂、水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一、活性污泥法由五部份组成: 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 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③回流系统: 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从空气压缩机站送来的压缩空气,通过铺设在曝气池底部的空气扩散装置,以细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还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搅动的状态,呈悬浮状态。溶解氧、活性污泥与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触,使活性污泥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第一阶段,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颗粒吸附在菌胶团的表面上,这是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多糖类黏性物质。同时一些大分子有机物在细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第二阶段,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吸收这些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给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应进行的结果,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长,污水则得以净化处理。 经过活性污泥净化作用后的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混合液中悬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体物质在这里沉淀下来与水分离,澄清后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增殖的微生物从系统中排出,称为“剩余污泥”。事实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从污水中转移到了这些剩余污泥中。

污泥指标测定

附件 1 剩余污泥指标测试方法 主要指标 PH 酸碱度 TS 干物质含量 VS 挥发性物质含量 VFA 挥发性脂肪酸 TCD 甲烷含量 TP 总磷 TN 总氮 NH4+-N 氨氮 PO43+-P 速效磷

目录 一污泥样品的PH测定—电位法 (1) 二污泥TS,VS测定 (3) 三气体CH4含量,VFA测定 (4) 四污泥—全氮(TN)的测定 (6) 五污泥—氨氮(NH4+-N)的测定 (9) 六污泥—全磷(TP)的测定 (11) 七污泥—速效磷(PO43+-P)测定 (13)

一污泥样品的PH测定—电位法 1. 药品 1)PH 4.01标准缓冲溶夜:称取经105℃烘干的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分析纯)。10.21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2)PH 6.87标准缓冲溶夜:称取经50℃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分析纯)3.39g和经120℃烘干过的无水磷酸二氢钠(Na2HPO4,分析纯)3.53g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 3)PH 9.18标准缓冲溶夜:称取经105℃烘干的称取 3.80g硼砂(Na2B4O7·10H2O,分析纯)溶于无CO2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此溶液PH易变,注意保存。 4).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蒸馏水放入平底烧瓶中加热至沸腾,3-5min后取下冷却至室温(用带苏打石灰管的橡皮塞塞紧)。 2.主要仪器 酸度计,天平 3. 提取 1)提取 称取样品2g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入18g(相当于稀释20倍)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剧烈搅拌1min,静置20min,同时将酸度计预热30min,用PH 9.18和PH 4.01的标准缓冲液反复校正仪器,使标准缓冲液的PH值与仪器标度上的PH一致。 2)测定 将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同时插入样品悬浊液的上部清液中,待显示的PH值稳定后,记录PH值。每测定完一个样品需要蒸馏水冲洗电极,用干滤纸吸干。每测定5-6个样品后,必须用PH缓冲液校正一次。 4. 注意事项 1)测定时记录PH值平衡时间,随不同污泥而异,一般规定平衡1-2min读取PH值。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 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 线的斜率为 max V Ks ,截距为max 1 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污泥浓度测定实验

实验一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3实验设备与试剂 (1)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 (2)真空过滤装置1套。 (3)秒表l块。 (4)分析天平1台。 (5)马弗炉1台。 (6)坩埚数个。 (7)定量滤纸数张。 (8)100mL量筒4个。 (9)500mL烧杯2个。 (10)玻璃棒2根。 (11)烘箱1台。 4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污泥沉降比SV(%)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6-1)。(2)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①测定方法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见 表4-5)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②计算污泥浓度(g/L)=[(滤纸质量+污泥干重)一滤纸质量]×10(3)污泥指数SVI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 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3)(表4-8-1),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 纸和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取出故人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d)。②计算在一般情况下,MLVSS/MLSS 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其比值常在0.75左右。5实验报告记载及数据处理式中W1——滤纸的净重,mg;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V——水样体积,L

有效氧化钙的测定有如下两种方法

有效氧化钙的测定有如下两种方法:蔗糖法原理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20℃时溶解度为1.29g/加入蔗糖就可使之成溶解度大的蔗糖钙,再用酸滴定蔗糖钙中的氧化钙的含量,反应如下: C12H22+O11+CaO+2H2O─→C12H12O11 CaO?2H2OC12H22O22O11?CaO?2H2O+2HCl→C11H22O11+CaCl2+3H2O试剂蔗糖:化学纯。酸:0.5N标准溶液。酚:?指示剂。操作迅速精确称取0.4~0.5g研成细粉的试样,置于250ml具有磨口玻塞的锥形瓶中,加入4g化学纯蔗糖及小玻球12~20粒,再加入新煮沸而已冷却的蒸馏水40ml。塞紧瓶塞。摇动15min,以酚为指示剂,用0.5N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恰好消失,并在30s内不再现红色为止。 计算按下式计算有效氧化钙的含量:NV×0.028 CaO(%)=──── ×100W式中:N──?酸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V──滴定时所耗用的? 酸标准液的量(ml);W──试样量(g);0.028──与1ml1N酸相当的氧化钙的量(g)。注意事项测定时,不应使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所以要用新煮沸过而尽量除去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以免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进一步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使消耗的?酸标准溶液量偏低。再者,因蔗糖只与氧化钙作用,而不与碳酸钙作用,所以称量试样要迅束,否则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导致结果偏低。酸量法原理有效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可用酸滴定氢氧化钙,从而测出有效氧化钙的含量。 反应如下: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试剂0.1N?酸标准溶液。酚?指示剂。测定方法准确称取研磨细的试样1g左右,置于烧杯内,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约300ml,搅匀后全部转移至1000ml 的容量瓶中,将瓶加塞不时摇动,约20min后冷却,再加入新煮沸已冷蒸馏水至刻度。混匀,过滤(过滤要迅速)。弃去最初100ml滤液,吸取50ml 入锥形瓶中,以酚为指示剂,用0.1N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且30秒不再出现即为终点。 计算NV×0.028×1000 CaO(%)=────────×100W×50试中各项意义同蔗糖法。注意事项所使用的蒸馏水必须重新煮沸过。过滤要迅速,以免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而使结果偏低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修订稿

活性污泥浓度M L S S详 解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需要众多控制参数的合理调控,其中包括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控制,它是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对此,今天针对MLSS的定义和其他指标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1.活性污泥浓度MLSS定义 活性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悬浮固体的含量,用符号MLSS表示,其单位是mg/L,它用来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MLSS的总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活性的微生物; ?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无机物。 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MLSS仅指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而不考虑二沉池内混合液的浓度。同时,在监测曝气池混合液浓度的时候需要注意是以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浓度为标准来衡量整个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的。 2.活性污泥浓度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 1)活性污泥浓度和污泥龄的关系

污泥龄是通过排除活性污泥来达到污泥龄指标的可操作手段的。通过合理的污泥龄及食微比的控制即可给出控制活性污泥浓度的合理范围。事实上,若一味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污泥龄就会特别长,超出正常控制的污泥龄值,这明显地提示我们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这样要比用活性污泥浓度的绝对值来判断是否对活性污泥浓度的进行控制要准确的多。 2)活性污泥浓度与水温的关系 活性污泥在生化池内的生长、繁殖、代谢和水温的关系是密切的。水温每降低10℃,活性污泥的活性将降低一倍;当水温低于10℃时,可以明显发现处理效果不佳。对此通过活性污泥浓度的调整来应对水温的变化: ?当水温偏低时,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浓度,以抵消活性污泥活性降低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活性污泥在水温偏低时去除效率增高的目的; ?当水温较高时,活性污泥活性旺盛,控制过高的活性污泥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沉降,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指导我们通过降低活性污泥浓度来规避出现未沉降絮体和混浊的上清液的不良状况。 3)活性污泥浓度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关系 活性污泥浓度会影响沉降比的最终沉降值。活性污泥控制浓度越高,活性污泥沉降比的最终结果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是因为活性污泥浓度较高时,生物数量多,在压缩沉淀后自然就会出现较高的沉降比了。这与其他也能导致沉降比升高的因素相区别的要点是,观察沉降压缩后的活性污泥是否密实,色泽是

分析化验分析规程钙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钙硬度的测定EDTA 滴定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原水、天然水、循环冷却水、预膜液或炭黑水中钙离子浓度的测定。测定范围:10?200mg/L。 2分析原理 在PH=12 ?12.5 的碱性溶液中,水样所含Mg 2+完全转化为难溶氢氧化物沉淀一Mg(OH) 2,而钙仍以离子状态留在溶液中。此时,加入少许钙羧酸指示剂后少量钙便与其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酒红色的配位化合物。当用EDTA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溶液中大量的Ca+便与之反应生成配合物CaY2-,继续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EDTA便夺取黄绿色萤光配合物中的Ca2+,故此时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从而指示终点的到来。 3试剂和仪器 3.1 试剂 3.1.1盐酸溶液(1+1):量取500 mL 浓盐酸到1000 mL 烧杯中,用纯水稀释到刻度,搅匀。 3.1.2KOH溶液200g/L :称取200gKOH溶解于水中,稀释到1000mL,存储于塑料瓶中。 3.1.3钙羧酸指示剂:称取5g钙羧酸与100g经105 C烘干的氯化钠(GB1266) 于研钵中研细,混匀,保存磨口瓶中(使用期为6 个月)。 3.1.4EDTA 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1mol/L] 3.1.5三乙醇胺溶液(1+2):量取三乙醇胺溶液100 mL 于烧杯中,加入水200mL 搅匀。 3.2仪器 3.2.1酸式滴定管(25mL); 3.2.2移液管(5mL,50mL);

4操作步骤 准确吸取50mL 经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的水样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3滴盐酸 (1+1)溶液,混匀,加热微沸半分钟后,加 50mL 试剂水,加2mL 三乙醇胺, 再加5mL 200g/L 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适量的钙羧酸指示剂,用 EDTA 标准溶液 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 5分析结果 水样钙硬度按以下各式计算: 、 C (EDTA ) (a — b) 钙硬度(mmol/L) ------ 1000 钙硬度(mg/L Cg 计)0TA)(a v b)100.08 1000 6允许差 平行测定两结果差不大于0.69mg/L 7注意事项 7.1水样中六偏磷酸钠含量大于6mg/L 时对测定均有干扰。 7.2含有聚丙烯酸及大量碳酸根离子时对测定均有干扰,经加盐酸煮沸后再滴 定,式中: C —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a —水样消耗EDTA 标准溶液体积,mL ; b —空白消耗EDTA 标准溶液体积,mL ; V —取样量,mL ; 100.08 — CaC03 的毫摩尔质量, mg/mmol ; C (EDTA) Z)40.08 1000 V Ca (mg/L)=

污泥浓度快速测定方法

污泥浓度的测定 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mg/L。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 3 仪器 3.2 定量滤纸3.3 烘箱3.4 真空泵3.5 扁嘴无齿镊子3.6 实验室其它常用仪器 4 采样与样品保存 实验室样品采集在干净的玻璃瓶内,采样之前用待采的水样清洗三次,然后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100―200ml,盖严瓶塞。应尽快分析。 5 测定步骤 5.1 滤纸准备 用扁嘴无齿镊子夹取定量滤纸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内,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记录(W1)。将恒重的滤纸放在玻璃漏斗内。 5.2 试样测定 用100ml量筒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静止30分钟后读取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 V(ml)。 倾去上述量筒中清液,用准备好的滤纸进行过滤量筒中的污泥,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量筒,合并滤液。(为提高过滤速度,应采用真空泵进行抽滤。)将载有污泥的滤纸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2~3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记录(W2)。 6 计算6.1 污泥浓度 C污泥浓度(mg/L)=(W2–W1)×106÷100 式中:V —— 100ml试样在100ml量筒中,静止30分钟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ml; W1 ——过滤前,滤纸+ 称量瓶重量,g;W2 ——过滤后,滤纸+ 称量瓶重量,g。 7 注意事项 7.1 用真空泵进行抽滤时要严格控制泵的抽力,以免滤纸被破坏。 7.2 当水样过滤结束后还要保持慢速抽滤3~5分钟,把水分充分除去。 7.3 用镊子夹出带污泥的滤纸,纵向折叠后放到称量瓶内(泥在下面)。当烘到2小时的时候将滤纸放置的方向进行颠倒(泥在上面),继续烘烤,这样有助于水分的蒸发。

钙离子的测定——EDTA滴定法

钙离子的测定——EDTA 滴定法 本方法适用于循环冷却水和天然水中钙离子的测定。 1.0 原理 钙黄绿素能与水中钙离子生成莹光黄绿色络合物,在PH >12时,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钙,当接近终点时,EDTA 夺取与指示剂结合的钙,溶液莹光黄绿色消失,呈混合指示剂的红色,即为终点。 2.0 试剂 2.1 1+1盐酸溶液 2.2 20%氢氧化钾溶液。 2.3 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 称取钙黄绿素酚酞置于研钵中,再加入20g 氯化钾,研细混匀,贮于广口瓶中。 2.4 LEDTA 标准溶液 3.0 仪器 3.1 滴定管:25mL 3.2 移液管:5mL 4.0 分析步骤 吸取经中速滤纸干过滤的水样50mL ,移入250mL 锥形瓶中,加1+1盐酸3滴,混匀,加热煮沸半分钟,冷却至50℃以下加5mL20%氢氧化钾溶液,再加约80mg 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用L 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莹光黄绿色消失,出现红色即为终点。 5.0 分析结果的计算 水样中钙离子含量X (毫克/升,以CaCO3计),按下式计算: X=W V M V 10008.100??? 式中: V ——滴定时EDTA 标准溶液消耗体积,毫升; M ——EDTA 标准溶液浓度,摩尔/升; Vw ——水样体积,毫升; ——碳酸钙摩尔质量,克/摩尔。 6.0 注释 6.1 若测定时有轻度返色,可滴至不返色为止。 6.2 若返色严重可用慢速滤纸对水样进行“干过滤”。 6.3 也可采用钙指示剂或紫脲酸铵作指示剂。 7.0 允许差 水中钙离子含量在500mg/L (以CaCO3计)时,平行测定两结果差不大于2mg/L 。 8.0 结果表示 取平行测定两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水样的钙离子含量。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调试及流程

EH 工艺污水处理调试方法及微生物培养流程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流程 1. 向瀑汽池(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或开动液下瀑汽机。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 ,BOD 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 值、DO 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 、BOD、COD、NO3-、NO2- 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 、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活性污泥的驯化流程; 1. 通过分析确认进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活污水或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活污水或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 减少NH4C1 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污水或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 NH4Cl 。同步监测出水CODcr 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 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 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 达到5000mg/L, 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三、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 浓度、pH 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 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C ,最佳温度在20?30C。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 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 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 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 H 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