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概括性
汉语的词义

第三章汉语的词义第一节词义的性质词义指词的词汇意义,是被语音形式所承载的词的内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和反映。
它具有以下性质: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词义是客观世界在人们脑中的概括反映。
词义所反映的内容,不管是真实还是虚幻的,不管是事物还是现象,都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和根据。
如果没有“阳光、电视机、股票、雨、导弹、死”这些事物或现象,就不会产生这些词,其词义也就不复存在。
至于有些词,诸如“神仙、鬼怪、妖精、地狱、嫦娥、上帝、天堂、孙悟空”等,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与这些词义相对应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但是这些词的产生依然不能离开自然和社会,只不过这些词的意义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原始的、愚昧的或虚幻、歪曲的认识而已,虽然这些词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但它们又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确实存在。
这些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尽管是不正确的,但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事物或现象,都是来自客观世界。
我们在一些书籍、神话传说、戏剧中仍可看到对这类事物现象的描绘和模拟,它们都和人类社会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紧密相联。
词义具有客观性,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本身并不就是词义。
词义产生于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长期的思维活动的结果。
例如,当“肺结核”还没有被认识时,它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没有形成词义;当医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认识到这种疾病时,才把“一种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称作“肺结核”。
词义既然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那么词义的形成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往往具有主观性。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往往因为年龄、文化水平、经历、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如对“激光”的词义的认识,物理学家和普通人的理解就不会完全相同,对“家庭”的词义,小孩子和成人在认识上也决不会一样。
此外,词所标志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的客观事物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代表这个事物的词义却相应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的概念 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 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广义的词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狭义的词义:词汇意义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一般的词的意义都是概括性的,指的都是整类 事物或现象。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 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 3、民族性 同类事物,在不同的语言里可以用不同的词来 表示。而且词义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也可以不同, 这就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
面兽 鹅卵石 玉带桥 马尾松 美人鱼 龟山 蛇山 B、动态:垂柳 失足 上钩 牵牛花 落叶松 攀枝花 钻山豹 穿山甲 C、颜色:绿洲 碧空 黄莺 白桦 雪豹 彩带 墨菊 蓝天 白云 D、声音:轰隆 劈里叭啦 布谷鸟 乒乓球 哐啷 稀里哗啦 沙沙 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 分的表现
2.语体色彩(语体义)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 (1)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今日 例如:今儿 明日 汗颜 父亲 爸爸
(2)有的具有口语色彩
明儿 不好意思
选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用使用的 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3.形象色彩 有一些词,往往能给人一种形象感。 例如: 人面兽、碧空、蹦蹦床
1、感情色彩
(1)褒义色彩:表明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 英勇 牺牲 健康 奉献
(2)贬义色彩:表明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 叛徒 小人 小气 虚伪 (3)中性色彩:既不褒,又不贬。 士兵 集体 个人 左 高
注意: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 才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语句中 的感情色彩)。例如“有水平、是地方、 够朋友”。
现代汉语第三节词义

(1)声音的偶合 (2)外来词的借用 (3)语音的演变 (4)词义的分化
管:从竹,官声。 引申为:掌管、掌握、干预、保证、关注 又引申为:铁管、铜管、黑管
(三)同音词形成的原因
(1)声音的偶合 (2)外来词的借用 (3)语音的演变 (4)词义的分化 (5)文字的分化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
(二)反义词
1、绝对反义词 生——死,有——无,正面——背面,抽象——具体 2、相对反义词 东——西,黑——白,瘦——胖,开头——结尾
(一)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
从意义方面辨析:词义范围不同、 集体与个体不同、 词义轻重不同、 词义侧重点不同;
从色彩方面辨析: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 从用法方面辨析:搭配对象不同、
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适应对象不同。
辨析下列同义词
持续——继续,鼓励——怂恿, 坚强——坚韧,努力——竭力, 完美——完善,商量——商榷, 家庭——家族, 书 ——书籍。
水泥、鼠窜、席卷、狐疑、马尾松、狮子狗、哈巴狗、鹅卵石
(一)词义的类型 1、词的概念意义 2、词的色彩意义
(1)感情色彩 (2)形象色彩 (3)语体色彩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1、本义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二)多义词
第三节 词 义
一、词义的性质和类型 (一)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2、词义的概括性和具体性 3、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4、词义的稳固性和变异性
(二)词义的类型 1、词的概念意义 2、词的色彩意义
通俗义与专门义
语言学概论作业4

语言学概论作业4第五章—第九章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同”主要指(理性意义)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附加色彩)等方面。
3.(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14分,每小题1分)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说明:这些词都具有全民性,并不是所有基本词都具有构词能力,代词和语气词一般没有构词能力,还有其它虚词也没有构词能力,但仍然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说明:这些词是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
任何词义都要反映客观现实。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说明:本题很多同学答错,可能简单地将单音节词与单义词对应起来了。
单音节词不一定意义也是单一的,比如“日、老”都有较多的意义。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说明:隐喻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有一种相似关系或直接的联系,喻换喻是有区别的。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说明:这是换喻,换喻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关系,监狱一般是铁窗户,于是表示这个特征的铁窗就直接代指这个事物,形成换喻。
词义辨析知识点总结

词义辨析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词义辨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意义,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避免产生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总结一下词义辨析的相关知识点。
一、词义的类型词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本义是指词语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比如“兵”这个字,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由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兵”后来引申为“士兵”“军队”等意思。
比喻义则是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的意义。
例如“心腹”,本指人体的中心部分,常用来比喻“亲信的人”。
二、词义的性质1、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它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个体,而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比如“书”这个词,不是特指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泛指各种装订成册的著作。
2、模糊性有些词义的边界不是十分清晰,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比如“高”和“矮”之间,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
3、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表达,这反映了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词义辨析的方法1、从词义的范围大小进行辨析有些词的意义范围较大,有些则较小。
比如“战争”和“战役”,“战争”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多个“战役”。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进行辨析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分。
“批评”和“批判”,“批判”的程度就比“批评”更重。
3、从词义的侧重点进行辨析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侧重点也可能不同。
“安静”和“宁静”,“安静”侧重于没有声音,“宁静”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
4、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辨析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成果”“结果”“后果”,“成果”是褒义,“后果”是贬义,“结果”则是中性。
5、从词语的搭配对象进行辨析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习惯。
“交流”通常与“思想”“经验”等搭配,“交换”则常与“礼物”“意见”等搭配。
四、常见易混淆词义辨析1、“必须”与“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则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词义的性质

一、 词义的性质 1、词义的客观性 、 词是一种语言符号。这种符号包括形式和 意义两个方面。词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听觉形 式的语音和视觉形式的文字,语音是词的最基 本的必不可少的形式,词的意义就是反映在词 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因而具有客观性。
2、词义的概括性 、 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具体而多样的, 词对这些事物现象只能进行概括的反映。我们 不可能给每一张桌子都安排一个词,用以表示 彼此的区别。只有把那些细微的差别舍弃,抓 住它们的共同特征,予以概括反映,才可能恰 当地指称所指对象时,突出了 对象 的形象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等。这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以视觉形象居多:蜂窝煤 佛手 猴头 龟缩 蛙泳 卷心菜 并 蒂莲 爬山虎 带有听觉形象的:笑哈哈 絮叨 刺溜 丁当 扑通 啧啧 带嗅觉形象的:香喷喷 臭烘烘 臊乎乎 味觉形象:甜丝丝 辣丝丝 淡巴巴 动态形象:抽搭 奔跑 哽咽 失足 上钩 颤抖 挥动 摇曳 压 缩 3、语体色彩 指与特定语体相适应的词的风格特色。 书面语体色彩:头颅 身躯 措施 殴打 观看 欢笑 颤抖 口头语体色彩:脑袋瓜儿 个儿 法子 揍 瞅 乐 哆嗦 通用词:头 身材 办法 打 看 笑 发抖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由两个要素构成:理性义+色彩义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理性义。 【雪】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 低到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 的。 (二)色彩义 1、感情色彩 词在反映对象的特征及范围时,有时会附 带上人们对该反映对象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 评价就是感情色彩。 褒义:漂亮 和气 雄伟 请教 贬义:妖艳 虚伪 顽固 倒爷 巴结 中性:山脉 河流 理由 松树 跑
3、词义的模糊性 、 主要指词义所指称的范围是非精确的。 日常交际中,似乎谁都知道“青年”这个 词的意义,但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却划不清 青年与非青年的界限。类似情形还有:高 大、刚才、堆积等等。
第三节 词义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我们不是反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共产党 人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 生活。我们反对的是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 的过高的消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 私和损人利己。” (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口语和书面语
爸爸——父亲、牙床——齿龈; 离婚——离异;生日——诞辰; 挂帅——主持;油水——好处; 挂钩——联系;红火——热闹
方言和普通话
斧头——斧子; 啥——什么; 脚踏车——自行车; 剃头——理发; 晓得——知道; 地瓜——红薯
音译词和意译词
镭射——激光; 休克——虚脱; 因特网——互联网;马达——发动机; 布拉吉——连衣裙;巴士——公共汽车
3.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 于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 语体所特有的色彩。有书面语色彩的,也 有口语色彩的。 口 语:爸爸、聊天、点头、 麻利、清晨、合计 书面语:父亲、闲谈、颔首、 敏捷、黎明、磋商
有形象色彩的词,或直接以比喻手 段构成,或是词的比喻、借代用法形成 了派生义,如“羞愧”与“汗颜”、“ 大笑”与“喷饭”,后者的意义就有形 象感。恰当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可 传达出丰富的信息,给人以多方面的联 想,可增强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收 到强调突出的修辞效果。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
词。 1.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主要有以下 一些类别,如: 常见事物的名称:衣服、桌子、钢笔、 专有名称:北京、上海、台湾、 科学术语:压强、化合、元素、
2.多义词
有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多义词是几个义项互有联系的词。它 都是由单义词发展而来的。在多义词中, 有一项意义是本义,也就是一个词最初所 具有的意义,它是多义词各项意义发展的 源头。多义词中除本义以外的各项意义, 因为都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发展起来的 ,因而称之为派生义。
现代汉语3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二)词义的概括性
•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 象都是进行了概括的。一般的词指的 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
•书
•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 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 旗子
• 有些词所表示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一个,而不是 一类。
• 地球、太阳、长江、北京 • 它们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三)词义的模糊性
•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 条件。
(二)色彩义
• 词的色彩义是指依附于理性义的各种各样的表 达色彩。
• 大部分词只表示客观的事物或现象,不带感情 色彩,例如“房屋”、“树木”,这一类词称 为中性词。另一部分词体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
1.感情色彩
•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 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 样的词称做“褒义词”。 •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 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 样的词叫做“贬义词”。
67
(3)有时用同音词和音近词组合的谐音手法,可以表达强烈的爱 憎感情。例如: 果然正像老百姓说的那样:“遭殃军”、“刮民党”,又是夺 来又是抢! 这里,“遭殃军”是“中央军”的谐音,“刮民党”是“国民 党”的谐音。人民群众运用这种谐音手法,揭露了国民党反动 派及其军队的残暴腐朽,表达了对他们的愤恨和讽刺。 同音词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很多同音词的存在,是造成一些人写别字的原因之一,有时会 引起意义上的混淆,影响思想表达,甚至造成误解。因此 ,我 们要正确地掌握词义及其书写形式,防止张冠李戴,把汉字写 错。
• (4)词的义项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一个词 的几个义项之间是环环相连的,各自独立的,即 各个义项出现的语言环境是各不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鸟
2.模糊性
• 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没有明显的界限。
例:高—低
美—丑
2.1 词义模糊性的根源
• 一方面,客观世界中存在着无数界限不 清的事物。
• 另一方面,人在认识过程中受种种主观 条件的限制,只能近似地复现客观事物。 例: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3.全民性
一.词义的概括性
• 词义并不是一一对应地反映客观存 在的每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经过人们 的思维活动,而是经过人们的思维活动, 对同类事物的特征加以概括形成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椅子,苹果
二.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 1.一般性 • 2.模糊性 • 3.全民性
1.一般性
• 将世间万事万物尤其是个别事物的 非本质的差别略去,而将其整类事物的 共性以及和它类别的差别突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