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词义

合集下载

第五章词义1..

第五章词义1..

四、词义的结构: (1)理性意义 以现实现象作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 度的词义,称为词的理性意义。P129 两种理性意义: 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 如: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2是物体被日光或与 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 射时呈现的颜色。
• (2)附加色彩意义 p129 • A语体色彩:反映特定交际场合的语言 功能 • 口语/书面语(科技语体/政论语体/ 外交语体等) • 搁——安放,虫牙——龋齿, • 约会----会晤 • 花骨朵——花蕾,爸爸——家父
• 2、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 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P135
• 隐喻:以相似为基础 • 换喻:以相关为基础
• • • • • • •
练习:分析下列词义引申的方式 额:原指额头、脑门。后指一切题额、牌匾。 纲:原指提网的总绳。后指事物的总要。 基:原指墙角。后指基础、根本。 绪:原指丝头。后指事物的开端。 曲:器皿凹曲之形。后指理屈不直。 郊:野外祭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 称社。后指都城之外。 • 符:本为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 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后指符合、符号。 • 青衣:黑色的衣服。后指“婢女”,又引申为 “旦角”。
• “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 “作用、优势”搭配。“可能”是助动词和名词, “也许”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 练习:辨析同义词(北语2005年)
• 1、藏—躲藏 • 二者都有到隐蔽的地方不让人看见的意思。 • 但表示某个事物时,只能用“藏”, 不能用 “躲藏”,“躲藏”只用于人,不用于物。 而且“藏”可直接加宾语,“躲藏”不能直 接加宾语。 • 2、“书要反复看才能记住”,“反复”能否 换成“来回”? • 不能, “反复”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来回”表示来来去去不只一次,表示在一 个空间内的运动。看书不是一种空间距离的 运动,所以不能用“来回”。

词汇与词义

词汇与词义

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的含义很多。 1、意义: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2、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其所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 静态的备用单位 两大部分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语义的复杂性 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3、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 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E、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 外来词: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严格来说不是借词 :(日语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CT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站(jam); jam); 印度→ 印度→僧。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第五章词义1

第五章词义1

• 2、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 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P135
• 隐喻:以相似为基础 • 换喻:以相关为基础
• • • • • • •
练习:分析下列词义引申的方式 额:原指额头、脑门。后指一切题额、牌匾。 纲:原指提网的总绳。后指事物的总要。 基:原指墙角。后指基础、根本。 绪:原指丝头。后指事物的开端。 曲:器皿凹曲之形。后指理屈不直。 郊:野外祭天地。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 称社。后指都城之外。 • 符:本为古代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 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后指符合、符号。 • 青衣:黑色的衣服。后指“婢女”,又引申为 “旦角”。
• 三、言内意外
• • • • • •
产生原因: 一般和特殊 语言和思维 言语行为 例如: 某电影院告示:如果您的年纪不允许您摘掉帽子, 那么你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戴帽子。 • 芳草青青,脚下留情。
• 甲:看到您,我就想起非洲的难民。 • 乙:看到您,我就知道非洲为什么会有难民了。
• 男:你爱不爱我? • 女:我非常喜欢你。
• 甲:你喜不喜欢我的新地毯? • 乙:这墙纸不错。 • 顾客:你把手伸进我的汤碗里了。 • 服务员:没事,不烫。
• • •


• • • • • • • • • • • • • • •
三、特殊的解释学——词典的释义 (一)词典释义和解释学 词典的释义,是对词义的内容作出具体表述。词典的释义是可以成为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问的。它是解 释学的一部分。解释学古已有之,于今不衰。最早的解释学就是与语义解释有关的。古希腊的语源学 (etymology)是最早的解释学。但古希腊的语源学的立足点不是语音与语义的关系,而是语音与事物、 词语与客体的关系。因而它们的语义解释研究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哲学的烙印,如古希腊人十分关注词与 物的关系。 后代的解释学大体可分两个部分,一是从概念入手解释客观事物,基本思路是“概念· 文本——事理逻 辑”,这就是解释哲学;一是从语言入手,解释语义,这就是语文解释学。我国古代有训诂学、晚近有 词义学和语义学,正是语文解释学或语言解释学。 词典释义作为一种语义解释,被释对象是音义统一的语词,用来解释的是意义完全或接近等值的语词。 由于受词典篇幅和限制,两者的线性长度不会相差很大。 我国古代的语词释义,大体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古书注释中的释义;一是古代字书中的释义。古代诂训 的方法,不外于直训和义界。这两种方法也被吸收到现代词典的释义中。 参考书目: 《现代词典学教程》,李开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著,语文出版社,1996年。 《词位与释义》,陶原珂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二)现代词典释义的常用方法 1、对译式释义 把被释词用线性长度基本相等、意义相等或相近的解释词对应叙述出来,有点像对应翻译,这样的方法 叫做对译式释义法。这种释义方法不揭示概念的内涵,只是一种具体意义的等价物。 (1)把古语词用今语词对译,哀矜:哀怜/案牍:公事文书。 (2)把方言词语用普通话词语对译,饱雨:〈方〉透雨/荡子:〈方〉浅水湖。 (3)把外来词用汉语对译,哀的美敦书:最后通牒。〔哀的美敦,英ultimatum〕/的士:〈方〉出租 小汽车 (4)把书面语用通用语对译,帱(dào):〈书〉覆盖/露布:〈书〉檄文;〈书〉军中捷报 (5)把口语用通用语对译,叨登:〈口〉翻腾/倒嚼(dǎojiào)〈口〉反刍 2、解说性释义 不要求被释词和解释词的线性长度一致,用较多的语句来说明、描写、定义所要训释的词,释义比较精 密和深入。如果语词所表示的概念是单一的概念,比较适合用定义法;如果语词所表示的概念是综合的 概念,比较适合用说明和描写的释义法。名物类词语的释义常用定义法,动作行为类词语或者性状类词 语的释义常用说明和描写的方法。

第五章 词义

第五章    词义

第五章词义第一节词汇和词义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如“天空”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自由组成看天空,天空高远等;所谓最小,就是说不能分割和扩展,也就是说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如天空不能说成天的空。

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一)基本词汇1、基本词汇的含义: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

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

是语言使用中使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共同理解运用的基本词的总称。

根词与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新词时,即成为词根语素。

2、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ü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日,月,天,地ü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米,灯,菜,布ü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ü表示人体器官的词;头手脚心ü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年月春夏ü表示数目的词;一,二,三,百ü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走跑生死ü表示常见性状的词;大小长短3、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

(1)普遍性(全民常用性):是从共时角度来说,指词的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不受地域、阶级、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为全民共同理解和使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2)稳固性:历时角度来说,指词使用的时间长、变化慢,有的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

例如:上、下、河、草、牛、羊、人等。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古已有之,历史悠久,人们自古至今都在使用,不易发生变化。

(3)能产性: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

因此这些词很容易成为构成新词的基干4、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词义 中南大学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 词义 中南大学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就是 说,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 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 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颜色词。 人的年龄可以划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 年、老年”等五个阶段,在汉语中可以用这五 个词来表达,但每个词所指的具体年龄段界限 是模糊的。

A.基本词汇的特点: (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 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 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 泛。这些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 象和基本概念。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 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 新”等。


(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 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 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 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 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 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 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 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 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2)形象意义:语义中所包括的人们对客观 事物所作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 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 A、 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 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爬山虎 B、 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响当当、霹雳舞 C、 味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甜丝丝、 酸不溜丢 D、 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 有时候附加两种形象意义:胖墩墩(胖+矮+ 结实)

第五章 词汇和词义

第五章 词汇和词义

词义的性质
4、词义的性质 、 概括性 模糊性 根源:一是客观因素、一是主观因素) (根源:一是客观因素、一是主观因素) 民族性
三、义素和义素分析
1、义素 、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例如: [+人 [+男性 [+成年 男性] 成年] 例如:男人 [+人] [+男性] [+成年] 2、义素分析三步骤: 、义素分析三步骤: 首先, 首先,确立对比范围 其次,提取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其次,提取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 再次,整理和描写义素。 再次,整理和描写义素。 例如: 男人、女人、 例如:1、男人、女人、小孩 哥哥、弟弟、姐姐、 2、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同义和反义
二、同义和反义
1、同义词是指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几个声音不同而意 同义词是指同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几个声音不同而意 同一种语言或方言 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甲、乙
甲、乙
甲 乙
甲与乙重合
甲与乙基本重合
乙是甲的一部分
近义词的细小区别
请比较下面两组同义词 A B 教室---课堂 鼓励---怂恿 教室 课堂 鼓励 怂恿 鸡蛋---鸡子儿 成果---后果 鸡蛋 鸡子儿 成果 后果 西红柿---番茄 坚固---坚强 西红柿 番茄 坚固 坚强 公尺---米 慷慨---愤怒 公尺 米 慷慨 愤怒 扩音器---麦克风 脑瓜子---头颅 扩音器 麦克风 脑瓜子 头颅 A组完全等义,B组意义上有差别。 组完全等义, 组意义上有差别 组意义上有差别。 组完全等义 A组是等义词,B组是近义词。 组是等义词, 组是近义词 组是近义词。 组是等义词
平常人穿的衣服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警察或军人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4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音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音相同意义完全不同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第五章 词义

第五章 词义

不过,基本词汇里面的词也是语言词汇中最难掌握 的部分。打开词典,凡是意义最多,用例最多的, 差不多都是这批词。汉语的“打”、“开”、 “发”、“红”、“一”……,英语的make,1ook, do,take,get都是意义复杂,用法灵活,不容易掌 握的词。对于这类词,看来只能一个意义一种用法 地分次学习,才能把它学透。
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 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 义词。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增多的,让 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 原则。语言的这个要求由于词义的模糊性而得到满 足,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像科学术语那样界限明确, 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这使它能够兼 表有关的事物。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学习目标 认识词汇的构成系统 认识基本词汇的特点 理解词的词汇意义 弄清词义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重点掌握) 一、词汇及其构成(重点掌握 词汇及其构成 重点掌握 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是该 语言的词汇。(p126)
根据词的重要程度,可以把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 般词汇两大类。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p126) 1、基本词汇 、 基本词汇是人们从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 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部分词。 天、地、日、月、雷、电、水、火、山、湖、海、 人、马、牛、羊; 父母、叔怕、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姊 妹;
词义
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下面讨论的主要 是词的理性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 概括性。词义人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的反 1、概括性 映。词或名称是用来标志一类事物的符号,包括两 个方面,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所指的范围,一方面是 它所指称的东西有共同特征。 在分类过程中,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有 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把具体的一个一个 的事物所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词义1. 词和词汇的区别何在?词汇包括哪两个部分?1) 词: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

2) 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短语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

3) 词汇主要包括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个部分。

2.什么是基本词?基本词包括哪些类型?1) 基本词汇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就是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相当稳固,很少发生变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在长期(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使用过程中的积淀。

2) 基本词包括以下类型:表示自然现象和常见事物的词;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表示方位和时令的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常见动作行为的词;表示常见性状的词;3.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1) 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

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

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4.什么是一般词汇?一般词汇包括哪些类型1) 一般词汇: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2) 一般词汇包括以下类型:新词、古语词、外来词、行业用词、科技术语、方言俚语词以及除以上六种词以外的非常用词。

5.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的关系如何?1) 一般词汇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敏感。

以基本词为基础构造出来的新词,大部分首先成为一般通用的词。

2) 一般词汇中有些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长时期中同人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具有全民性、稳固性、作为构造新词的基础三个特点,就进入了基本词汇。

3) 原来属于基本词汇的某些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很重要,甚至过时了,这些词就退出基本词汇,变成一般词汇中的词。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基础,一般词汇又可以充实和丰富基本词汇。

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

6.什么叫词的词汇意义?它和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1) 词的语法意义: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

2) 词的词汇意义:与词的语法意义相对应,指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简称词义。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3) “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关系的公式告诉我们,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7.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附加色彩有什么区别?词义反映客观世界,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词义的产生又同人们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成果。

正因为词义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所以词义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一方面词义是在此基础上带上人们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即词义包含着人的认识和态度评价。

因此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

1)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理性意义是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

2) 词义的附加色彩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彩,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

【注意】词义的评价色彩虽然有其主观因素,但也具有社会性,不是指个人可以任意赋予一个词义不同的评价色彩,只有在选择运用的时候可以体现你的评价态度。

比起理性意义来,附加色彩由于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因素,因此其意义容易变化。

8.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是怎样的?词义反映现实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性是人类抽象思维活动的成果,也是认识活动的必然要求,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正是因为词义具有概括性,人类才能运用语言中数量有限的词语表达客观世界纷繁复杂、不可胜数的事物,使语言成为我们能够掌握的有效的交际工具。

由于词义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指称同类事物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9.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词义的概括性具体表现在词义具有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三个方面,这是词义概括性的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词义的概括性。

1)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注意】强调词义具有一般性,并不否认语言有必要的手段表达人们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或个性的认识。

在某一具体词的词义所指称的事物范围内,有典型的样本和非典型的样本之分。

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加清楚。

2)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词义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放在某一客观对象上,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标准。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型是比较清楚的。

3) 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

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

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

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

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荒谬的。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10.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如何?语素义不能独立表示概念,词可以独立表示概念,所以词可以构造句子,能独立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而语素只能构词,不能直接参与句子的构成。

在合成词中,词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义的融合。

只有词根和词缀两种语素可以构成词汇意义,词尾不能构词,不能构成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

11.词的多义是怎样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

12.多义词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同的意义?多义词的义项这样多,在使用中会不会造成歧义呢?多义词中有若干个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在词义结构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因而人们根据它们的差异而分别命之为“本义”、“派生意义”和“中心意义”的名称。

1) 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2)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3) 中心意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本义可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让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的地位,这个派生意义就成为该词的中心意义。

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显示出来,排除其他的意义。

当然,由于使用不当,上下文不能确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或者几种意义在一个句子中都讲得通,这就造成了歧义,会让人产生误会。

因此,交际中要注意多义词的正确使用,避免歧义。

13.词义的派生须具备什么条件?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词义派生的现实根据。

多义词的派生意义和派生它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而两者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则是建立这种联系的桥梁。

14.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是什么?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

引申大体上可以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 所谓隐喻,就是词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意义同本义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关系。

通过隐喻方式产生的派生义,由于同本义之间具有一种相似关系,因此往往可以还原为比喻格式来理解。

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一般是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似关系。

2)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也从本义产生派生意义。

换喻其实就是借代引申,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而不是相似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借代意义。

换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工具——劳动者;材料——产品;地名——产品;地点——机构;部分——整体;15.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什么区别?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联系,而多义词的各种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