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作者:娜木且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03期摘要: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用地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土地类型的转化和土地的各种数据的更新速度之快,技术要求之高,对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Abstract:As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e structur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re is a great change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The fast speed of land type transformation and various land data renew and the high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proposes new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 to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land utiliz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The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land design and utilization.关键词:土地规划;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Key words:land design;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GIS; expert system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67-011RS与GIS遥感技术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在县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的现象,受自然、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城乡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需要概述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日益成熟,已成为研究该领域的主流方法之一。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和处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运用RS和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还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2 研究意义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调整,县域土地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深入研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重大。

县域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农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深入分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工作中GIS、RS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理工作中GIS、RS技术的应用

土地整理工作中GIS、RS技术的应用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功能与空间分析功能已经大量的应用于土地整理工作中。

基于此,本文就土地整理工作中GIS、RS技术的应用做了一些叙述,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标签:GIS技术RS技术具体应用土地整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遥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海量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的现代技术,其是结合测绘学、遥感学、地理学、计算机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多门科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科学技术,而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遥感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以有效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精度和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1土地整理工作中GIS技术的具体应用1.1基于信息数据库的GIS技术应用土地整理工作需要及时全面的掌握土地一些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具备能够快速获取土地使用权属、数量、质量及使用条件和空间分布等信息的技术手段,而对于GIS技术来说,其支持各种图形和属性数据的输入,对于图形数据输入,通常可以分为人工矢量化、半自动矢量化以及自动矢量化等这些方法。

而对于属性数据的输入,通常使用手动输入方法。

而具体土地整理是利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并通过GIS来对具体地理特征信息提取,最终形成点、线、面矢量数据结构。

而通过土地信息利用数据库,实现对土地利用状况等信息的自动测量与分析,进而大幅度提高土地整理实际效率及精确度。

1.2基于土地整理规划的GIS技术应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的审批、编制及具体实施关系到很多的图件、空间数据及一些指标等,并且规划管理具体实施、监控,规划成果的检查存储及规划数据的查询与共享也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实现。

对于GIS技术来说其可以对土地整理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管理及输出与更新等,进而为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土地整理规划、项目管理及监控检测奠定技术基础。

而就具体来说,GIS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以下应用:(1)辅助规划编制;通过一些方案调整、潜力测算、方案规划来协助设计人员进行规划修改及编制等。

GIS、R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GIS、R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

GIS、R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应用作者:邓西鹏, 刘梅姜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福州,35000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付翔.王慧珍.段建南.FU Xiang.WANG Hui-zhen.DUAN Jian-nan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实施的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合理布局和利用土地成为当前严峻的挑战.在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望城县和醴陵市修编试点的经验,提出了要在规划理念、指标体系、供求预测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从专题研究、公众参与、3S技术等角度探讨了规划中多种综合方法的运用,阐述了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几点建议.2.期刊论文刘少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问题与对策-现代物业2008,""(12)本文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际,指出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定位,提出创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具体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3.学位论文于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2007众所周知,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又是一致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是统筹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措施,是协调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资源、人口、环境不能统筹协调的问题,这也给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更高要求。

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例研究,能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协调提供发展思路,保证区域内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其内部土地涉及的种类也非常多,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我国现有土地状态,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就需要对土地资源实施有效勘测,这样不仅仅能够清楚全面了解我国现存土地状态,对其实施有效土地资源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现在土地资源勘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勘测,为土地资源的发展管理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

针对于此就需要对烟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目前我国再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这两项技术手段的结合能够对我国显存的土地资源发展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

对于遥感技术来说能够全面打破传统提地勘测必须在现场进行实时勘测的限制,可以通过一系列微波检测器,对现存的土地资源进行实时勘测,而且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不单单能够减少土地管理需要的时间,对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对目的土地自行进行深入了解的作用,运用这一系统能够有效保证土地资源管理自身信息的准确性。

1 RS和GIS的你发展RS和GIS一体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共同趋势,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RS和GIS一体化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RS(Remote Sensing)即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乃至于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探测对象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体系。

它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地而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而实况调查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在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始于80年代,主要应用于测绘、林业、地质、海洋、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1998年以来,由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12年计划)”的启动,国土资源部已经在全国的66个重点城市开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遥感作为高新技术,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国土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基于RS和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探究。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本文以某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此外,还选取了该县的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发展规划图等地图资料,并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对土地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1 土地利用类型提取首先,在遥感影像数据上进行图像分类,提取出水体、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所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2 土地利用变化热点通过对比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发现土地类型的变化不是均衡的,存在着一些区域性的变化热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各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变化热点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

2.3 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系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可以找到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三、研究成果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近十年来,该县的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面积则减少。

其中,城镇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的面积增加最为显著,耕地面积以及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最为明显。

(2)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其周边区域,这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密切相关。

RS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RS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RS和 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利用RS技术进行湿地资源调查,基于RS、GPS、GIS和层次分析法,利用RS技术获取80年代至2020年五个时期近4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解释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湿地相关信息;结合实地GPS观测结果对提取数据进行几何纠正;根据湿地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研究区近40年来湿地、空间分布和植被覆盖率变化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实验利用RS技术对湿地生态系统从1980年至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进而深入探讨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利用RS技术可以进行实时、全面的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方法依据。

关键词:RS技术;GIS技术;动态检测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两违”现象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城乡规划,破坏了正常用地制度。

“两违”包括非法建设和占用土地。

“两违”的措施包括日常巡查和群众举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全面整治“两违”,各地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打击和治理力度,但仍存在屡禁不止的情况。

突击违建、顶风而上的情况时有发生,由地方国土管理部门配合进行外业核查,掌握该行政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1RS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概述1.1RS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的依据目前最广泛接受的湿地定义来自《湿地公约》,为了监测和评估生态湿地的变化,经典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类,人工目视解释、监督分类等,时间跨度长、时效性差,过程繁琐复杂。

利用RS技术和GIS技术进行动态检测具有信息量大、观测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

提高检测的及时性,节约人力物力,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分析,由定性到定量的信息表达,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多时相的信息监测。

为湿地的规划、应用和保护提供确的理论依据。

1.2RS和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美国建立了一个路易斯安娜湿地恢复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指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图像数据和GIS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如县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和特征的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政府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需要获取历年来的卫星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到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空间图像数据,使得我们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卫星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

然后,可以使用GIS技术对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加分析,计算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和比例等指标,比较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进一步,可以将县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与人口统计数据或经济发展数据等进行关联分析,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建议。

1. 了解土地利用演变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帮助研究者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2. 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策: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政府和规划部门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辅助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

4. 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指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RS与GIS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
农业用地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土地类型的转化和土地的各种数据的更新速度
之快,技术要求之高,对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关键词:土地规划;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67-01
1 RS与GIS
遥感技术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的目标探测技术和方法。

它通过对目标的探
测来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对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定
性和定量的描述。

遥感技术包括遥感器(也称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
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等。

因此,现代遥感技术是空间技术、应用光学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计算机
技术等结合的一门新技术。

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
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实现遥感系统全天候
工作和实时获取信息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
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二是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
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
用于空间数据,从而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计算机系统的支
持是GIS的重要特征,它可使GIS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空
间定位和动态分析。

四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
个领域,并正在走进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的结合即是在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地物进行判读、分类、提取信息,再通过地理
信息系统对之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对所研究的地区进行动态观测,使用户更容易、更直观地获取所需信息,使信息的管理层更加方便快速地管理与更新数据。

2 RS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是土地规划与利用的主要数据来源。

传统的地面调查需要耗费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在南方山区等条件困难的地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
更是难度大、体力劳动强度大、成图周期长。

而利用RS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可
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调查费用。

加上近几年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
可以获得多时相、多平台、多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这就为准确研究小范围内土地
利用特征、空间结构变化提供了便利。

遥感影像与该区采样的数据信息结合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表达地物的属性特征,这就为规划利用中对之进行判别和分类提供了便利。

此外,遥感卫星的传感器不同,产生的遥感影像也不同。

遥感影像有全色卫星遥感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
多波段的卫星遥感影像、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等。


们可以根据需要选取较合适的影像或者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不同效果的增强,如
对同一地区多时段的遥感影像的叠加融合,可以产生一个在原有的地物信息不变
的情况下获取包含更多有用信息的卫星影像。

3 GIS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的应用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构建一个基础的土地信息数据库。

系统提供了一整套
原始数据录入、删除、编辑、查询、打印等功能,并提供了对原数据、原文件的
自动备份和对数据库属性数据、图形文件的更新功能。

此外,建立空间数据库,
与GPS、RS等多种技术结合,提供修改、增加和更新数据等多种数据编辑功能。

在土地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GIS提供对土地利用现状信息进行输入、存储和管理功能,并向各决策部门提供所需信息;提供对土地利用数据、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等分析功能,自动生成土地
利用现状分析成果。

4 RS与GIS在土地规划与利用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和三高,即多平台、多传感器、
多角度和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

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
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

“十五”期间,我国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
据获取的手段,形成了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
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为土地规划与利用提供了更多更精确的数据。

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大多只在一个单位内部应用,数据无法共享,信息交流困难,系统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

随着We-bGIS的进一步发展,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也将实现网络化,可以公开的数据将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智能GIS是指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GIS,它实际上是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在GIS中的应用。

经过多年发展,GIS现在
已日趋成熟,但其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数据库、空间叠加分析上。

缺乏知识处理能
力和推断能力,因而在解决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包含大量信息的问题时就需将GIS与ES相结合。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已得到了广泛重视。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用地的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

土地类型的转化和土地的各种数据的
更新速度之快,技术要求之高,对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的科技含量提出了更新
更高的要求,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已得到了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余伯春.城市局部用地定性“非定性”模式[J].城市规划,1996(3).
[2]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3]巢耀明.从量的控制走向质的控制[J].城市规划,19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