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1]

合集下载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在县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的现象,受自然、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城乡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需要概述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日益成熟,已成为研究该领域的主流方法之一。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和处理大量的土地利用数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运用RS和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还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2 研究意义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调整,县域土地利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深入研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重大。

县域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农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深入分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利用变化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于县域乃至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县域作为地理空间单元,其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政策导向、自然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土地利用的格局和演变过程。

对于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趋势,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利用RS和GIS技术,对某县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并为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探讨县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县域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性;二是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趋势;三是探究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四是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并全面分析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3 研究意义土地利用变化是地球环境系统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

基于RS及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基于RS及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 — 一 一 一

48 —

科技论坛 I 【l
胡倩 伟 ’王 云 龙 熊 民文 I 覆盖变化分析
(、 1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 学院, 江西 抚州 34 0 2 包头市土管局土地登记规划事务 中心, 4 00 、 内蒙古 包头 0 4 1 10 0
3 江 西省 地矿 测 绘 院航 测分 院 , 西 南 昌 3o 3 ) 、 江 3 o 0
摘 要: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的数据采集、 处理及分析技 术, 获取研 究区域 中每个地块 图斑的位置 、 范围、 面积、 分布等状况。 汇总分析全 区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水平和 变化趋势 , 掌握全 市土地所有权、 用权 状况和 完善该地区土地调查、 使 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 在此基 础上, 2 0 与 03 年土地详查数据进行对比, 总结研 究区域土地利用存在 的问题 , 并对未来发展提 出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 遥感 ; 地理信息 系统 ; 变化分析 表 1二调 中城市用地增长的土地来源 在 MA G S数据建库系统中 ,根据下发底 PI 1 述 概 开展土地调查 , 查清每一块 耕地和基本农 图图幅数据, 建立图幅结合表 , 于单幅图幅的 用 空目地 l' 2 6 n 们 j 2 l .I 田的面积、 位置和保护等情况, 明确耕地和基本 管理和出图。 立数据字典 , 建 数据字典包括元数 i 月 如 0 ● ‘' 4i 2., 1 6 地类 图斑 、 权属代码 、 土地权属单位名称等。 农 田“ 红线 ” 的位置 , 促进耕地保护 目标 和任务 据 、 水 l 如 0, 1 ”O n” l ∞ 5 . 村 , O3 l 2 , ’z 7 , , l 具体化; 全面掌握辖 区土地利用状况 , 明确每一 将采集好 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转入数据库。 ^ i |辟 I2 O ‘ , 4 t 4 . ∞ 块土地 的用途 , 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 、 建设用地 进行空间数据的分层检查 ,图形数据位置精度 &蓐 l 0t I 5 3 ‘ " 6 2 ., 】 其 他 屯 4 ,, , 1 t l ∞ 审批、土地开发 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 检查,图形数据逻辑一致性检查 ,结边精度检 ¨斗 津 l 1 6 t 0 3 。1 3 3 ., 对 输 ● 地 t 1 " l ^ l 7 ● M . 整等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是科学编制土地利 查 , 土 地 面 积 进行 汇 总 检 查 , 出图表 。 有肺吨 0l 3 35 , ,.D I t .' 用规划 、 促进土地利用合理布局的需要; 统筹城 3 数据分析 ¨ _一一 ! —— !! : 31 比分 析 .对 乡用地 的重要依据 ;是掌握所研究区域 的土地 利用程度 , 评价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基础。 本文 在 MA GI P S平台下获取两次不同数据不同 来源 于村庄 , 达到 8 2 . 亩 , 52 7 占城市用地增 长 5 结合 2 0 年及 2 0 年土地详查 数据进行对比 地类 的面积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 , 08 03 通过上面的 比例 的 2 . ,其 次 是 工 矿 用 地 ,达 到 了 8% 5 0 8年 1 2月 3 216 % 。 1 .5 分析, 掌握土地的变化情况 , 明确每一个地类增 方 法我们可 以知道 ,截止 到 2 0 加或者减少的来源 ,对 于辅助政府决策具有一 日, 研究对象共有面积 1 .1 21 万亩 , 农用地 23 .9 4 结论 万亩 、 建设用地 8 . 亩、 7万 未利用 地 1 2万亩 , . 0 41通过 以上城市用地增长来源 我们可 以 . 定 的价 值 。 2 研究方法 分别 占土地 总面积 的 l. 7 . %和 8 2 知道 , 的耕地已经转化为城市用地 , 9 %、 1 8 7 8 . %。 4 大量 由此我 其 中全区二级土地类型共有 2 种 , 2 其中以城市 们必须加强土地的开发 、 复垦、 整理力度 , 在生 21研究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研究采用 20 0 3年研究 对象 地类图斑数据 用地 为主 , 达到 65 .5万亩 , 占全区用地总面积 态退耕 和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同时 , 将土地 及 20 08年快鸟影像数据 ,同时辅助专题图、 文 的 5 . %, 4 6 其次是水浇地, 0 达到 1 8 . 万亩, 3 占全 利用发展方 向由外延扩张转为 内涵挖潜 ,集约 1 %。建设用地中, 4 各类二 用地 , 字档案和统计资料并借助 学0l ea 0g a h软件等 。 区用地总面积的 1.3 e 规模发展 , 控制建设 占 用耕地数量 。 机场用地、 城市用地和 42 充分 利用 土地利 用动 态遥感 监测 技 . 数据的处理工作包括遥感影像 纠正 ( 主要包括 级用地变化情况 比较大 , 去除影像噪声 、 空间位置的几何纠正等 ) 、 影像 风景名胜用地呈正增长趋势 ,其中变化最大的 术 , 辅助开展土地更新调查 。 解译等。将遥感 解译获取的矢量图件在 GS系 两种用地是机场用地 和风景名胜用地 ,分别增 I 4 提高 土地 变更调 查成果 资料 的利 用 _ 3 统下进行一系列 的处理 , 主要包括拓扑处理 、 属 加了 2 2 4 1亩和 6 9 7 7亩 ;机场用地和风景名胜 率 ! 充分发挥调查成果在耕地保护、 土地市场秩 性数据输入、 线状地物面积 的扣除等。 属性数据 用地大幅度增加,是航空业和旅游产业发展 的 序规范 、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实施 以及建设用 的输入跟影像的解译密切相关。对于影像的解 结 果 , 市 用 地 增 加 了 7 % , 过 了一 半 以上 , 地 审批等 国土资源管理 日常业务 中的基础 作 城 1 超 译首先必须确定影像的解译标志 , 从影像的纹 表 明城市扩张迅速 。 用, 实现土地 资源的合理利用 , 建立“ 以图管地” 理、 形状、 色调、 阴影 、 位置综合判 断 , 同时也要 32来 源分 析 . 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 根据 自己的生活阅历以及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 借助 于 AR VE 软 件 ,我们 可 以分析 C IW 参 考 文献 合理的解译 ,从而获取准确 20 年和 20 年 2 0 03 08 0 8年及 20 年数据 ,并从中计算 出城市用 『1 03 1朱韦, 魏虹, 彭月, 熊春妮, 田晓锋三 峡库周地 地增长的来源及 比例。 首先, 我们将 M P I A GS格 区土 地 利 用, 盖 变 化 特征 叨.水 土保 持 研 究. 的两期土地利用 , 覆盖地类图斑数据 。 覆 由于 2 0 0 3年研究区域 的地形 图数据是采 式 的地类 图斑 转换 为 A C IW 格式 的.H 2 0 .. R VE SP o 7 3 用 的9 7地方坐标系, 所以该数据在使用之前必 文件 , 利用 A V E RC I W平 台下的空间分析模块 , f1张学 良.rVe I 2 &e i G S与 Ac I w rGS地理信息统 须转化为统一的 18 9 0西安坐标系 , 且转换精度 利用 t ua .a功能计算 出城市用地增长的 计 分析 [ . 京 : 国财 政经 济 出版社 ,0 8 a le fe b t1 r il 北 中 20 3吴 MA GS地 M】 北 电 符合要求 。 20 在 0 8年的影像数字化及线状地物 来 源 ,通 过 分 析我 们 可 以计 算 出 城市 用 地 的 增 [】 信 才. P I 理 信 息 系统 [ . 京 : 宽度赋值 以后就进行拓扑检查及地类图斑的建 长来 源如 表 1 示 。 所 子 工业 出版社 , O 4 2o. 面工作, 此次数据的分类标准完全根据《 中华人 通过表 1我们可 以知道 ,城市用地的主要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 标准》 执行 , 对于 20 03 年的数据我们 必须根据 新的标准 进行重新 分 ( 上接 1 6页) 5 升到民族气节的层面。换言 是政治工具 ,这都是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孔子的 类, 以达到对两次数据进行 比较、 分析的 目的。 之, 在启蒙教育上 , 小事即大事; 小事不成 , 大事必 曲解。孔子其 ^, 、是斯文尔雅的, 应还原为—个平 22属性数据的采集 . 败; 举国慎小, 文明乃大。 家长、 老师可通过 日常小 民的、 大教育家的孔子 , 并且继承和发扬其教育理 在 MA G S软件平 台下首 先必须 对所取 事, PI 为民族文化的认同及传承打开一条通道。 因此 让孩子明白, 有了感恩、 宽容、 责任和真诚之J 念, 得的地类图斑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的条件下进 后, 让他们体味到坚持这些品质后得到的幸福, 把 不要误以为回归传统就是主张复古,而是应当把 行属 性 结 构 的编 辑 ,并 结 合相 关 的 档 案资 料 以 人格 构建具 体化 。 注重 文化 认同 , 比如提倡练 习写 有用的东西传承下来。 同时防I庸俗化、 E 追求表面 及影像数据 , 对影像进行 目 视解译 , 在解译标志 毛笔字 , 理解祖国文字的人文内涵, 欣赏祖国古典 文章的做法。比 如拿几个专家的心得大进文化营 不够 明确 的 情 况 下 还 可 以辅 助 gol ex og fh软 语言, e l t 而不认真地 、 系统地、 深人人心地进行传 重视民族文化对其人格的感染和浸润 , 消解 养快餐 , 件进行 目视解译 , 从而达到属性数据的录人。 在 异质文化、 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 统文化学习; 搞一阵形式主义的诵经活动; 在人文 属性数据 录入结束之后还必须进行外业的核查 搞一点所谓古典文化形象建筑工程。 这里补充一点。长期以来 , 人们对传统文化 建设 E 工作 , 已达到属性 的准确无误 。 ( 主要是儒家文化) 的认识是, 传统文化是僵化的。 作 者简 介 : 新艳 (9 1) , 张 17~ 女 陕西 临潼人 , 中 23数据库建设 _ 就拿孔子来说 , 人们的理解是教条 , 是高深莫测, 学一级教师, 主要从 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1]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1]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卜晓翠1, 王志新1, 刘春霞2(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CURRENT LAND US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BU Xiao-cui, WANG Zhi-xin, LIU Chun-xia(1.College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of Chang’an University, Xi’an710054, China;2.School of Geomatics of Liaoning Technical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remote sensing map-making is quite wide, of which digital category thematic map-m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Fu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 using remote sensing SPOT5 image materials of Yantai in 2002,meanwhile, it produces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area.Keywords: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1 引言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地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农业生产水平和潜力,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愈加复杂。

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利用方式和格局的变化。

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本文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宁波市东南部,陆地面积为771.9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人。

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城镇用地、农业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二、数据和方法本研究使用了2000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两期影像进行了分类。

同时,结合实地调查和地形图等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和修正。

最后,使用转移矩阵法对两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一)总体情况2000年至2015年,宁波市镇海区的土地利用总面积由763.60平方公里增加至772.21平方公里,增加了8.61平方公里。

其中,城镇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增加了3.10平方公里和0.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了4.5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减少了0.04平方公里。

(二)城镇用地变化2000年至2015年,宁波市镇海区的农业用地从629.39平方公里减少至624.81平方公里,减少了4.58平方公里,减少率达0.73%。

农业用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包括水稻种植、果树种植和蔬菜种植等。

农业用地减少主要是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用地被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所取代,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的。

(四)水域变化四、结论综上所述,宁波市镇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用地面积的增加和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

这是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研究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直接关系到当地的国土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基于RS和GIS技术,对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探究。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本文以某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此外,还选取了该县的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发展规划图等地图资料,并结合当地实地调查资料,对土地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1 土地利用类型提取首先,在遥感影像数据上进行图像分类,提取出水体、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根据所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2.2 土地利用变化热点通过对比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发现土地类型的变化不是均衡的,存在着一些区域性的变化热点。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各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变化热点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

2.3 影响因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体系的变化、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可以找到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三、研究成果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近十年来,该县的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面积则减少。

其中,城镇用地和道路交通用地的面积增加最为显著,耕地面积以及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最为明显。

(2)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其周边区域,这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密切相关。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指通过使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图像数据和GIS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如县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和特征的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政府和研究机构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需要获取历年来的卫星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到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空间图像数据,使得我们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对卫星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

然后,可以使用GIS技术对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加分析,计算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和比例等指标,比较不同时间段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进一步,可以将县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与人口统计数据或经济发展数据等进行关联分析,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建议。

1. 了解土地利用演变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帮助研究者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2. 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政策: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政府和规划部门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辅助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

4. 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指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成为了探究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未来土地规划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某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对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某县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该县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传统的农业面积不断减少,而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逐渐扩大,农村居民点和林地等用地也发生了变化。

对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科学合理规划未来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1. 数据获取本研究选取了某县近20年来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图。

结合地面调查数据,获取了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 遥感影像处理使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影像纠正,得到清晰的影像数据。

3. 土地利用分类利用GIS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将土地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对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转换和赋码,方便后续的变化分析。

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对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和比对,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不同时间段内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减少和转化等情况。

5. 结果分析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方向。

三、研究成果经过以上研究方法的实施,我们得到了某县域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在1990-2010年的20年间,该县域的土地利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1. 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县域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分析卜晓翠1, 王志新1, 刘春霞2(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

利用2002年烟台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分析;数据库THE THEMATIC ANALYSIS OF CURRENT LAND US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BU Xiao-cui, WANG Zhi-xin, LIU Chun-xia(1.College of Geology Engineering and Geomatics of Chang’an University, Xi’an710054, China;2.School of Geomatics of Liaoning Technical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remote sensing map-making is quite wide, of which digital category thematic map-m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pply the technology of RS and GIS on the thematic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in FuShan district of Yantai city , using remote sensing SPOT5 image materials of Yantai in 2002,meanwhile, it produces the thematic map of the area.Keywords: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database.1 引言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地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农业生产水平和潜力,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众所周知,土地利用是一个变化较快自然因素,因此,利用周期性较快、现势性强的遥感图像开展土地利用制图具有许多优点:遥感资料的综合性因素有利于土地利用与类型的分析和划分;土地覆盖要素在图像都有明显的表征,选用最佳时相的图像可提取更多的地物类型,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制图精度;利用遥感资料能缩短野外土地利用调查研究和室内分析成图的周期,减少费用,尤其对难以考察地区的土地调查与制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本文以ERDAS MAGINE8.5 与ARCVIEW GIS3.2为软件平台进行了图像处理,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矢量化,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

通过分析揭示了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位于北纬36゜15'8〞~38゜24'0〞、东经119゜32'7〞~121゜55'8〞,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之一。

全市土地总面积约1.37KM2,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并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全市地形为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谷宽坡缓,中部高、南北低,中部山区一般在300-800M,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6%,山区周围及延伸部分是海拔100-300M的丘陵区,面积约占39.7%;南北两侧是山前平原和海滨平原,面积约占20.8%。

本研究使用烟台市2002年7月分辨率为5米的SPOT5遥感影像图并选取福山区作为研究区域。

地理参考图像选取本地的1:1万的地形图及行政区划矢量图。

为了提高解译的精度和准确性,同时采用增强图像作为补充信息源。

3 技术路线与方法工作流程见图13.1 数据预处理(1)几何精校正使用ERDAS MAGINE8.5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模型采用多项式变换,选择多项式次方为2,同时定义投影类型为横轴墨卡托(Transverser Mercator),椭球体为Krasovsky,缩放比例为1,中央经度为东经120度,False easting为40500000米,设置单位为米。

图1 工作流程(2)AOI多边形裁剪本文以地区为研究对象,故利用ERDAS的裁剪功能对影像进行不规则分幅裁剪。

不规则分幅裁剪是指裁剪图像的边界范围是任意多边形,无法通过左上角和右下角两点的坐标确定裁剪位置,而必须事先生成一个完整的闭和多边形区域。

该多边形区域即为该区行政边界。

(3)图像增强处理为使影像数据更易于解译,进行了光谱增强处理和锐化增强处理。

同时注意:调整影像以不过多损失空间及光谱信息为主,不能以牺牲信息量为代价,而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

特别地,要保证各要素如居民点、道路、耕地、林地等的清晰反映。

影像的质量和内容千差万别,不可能通过一种调整模式一步到位,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使用多种工具,反复组合,逐渐趋近。

3.2土地利用分类不同的地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在遥感影像上反映为不同的色调、形状、纹理和图案组合,根据不同地类的色、形、纹影像特征,即可判读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首先结合判读地区的具体地理环境特点,以及根据判读任务要求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范和标准,制定出本地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建立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然后通过遥感信息室内综合解译和和野外实地检验验证以及对研究区其他非遥感信息数据的辅助分析,直接在卫星影像图上对各种地表特征和覆盖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解译,圈出各地类的图斑,形成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图;最后将该解译图利用ARCVIEW GIS3.2软件进行数字化,建立相应的拓扑关系,并进行分类面积量算和统计。

在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判读中,先从水域、农用地判读入手,其次是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其中林地和园地判读准确程度相对较低。

在二级类型判读中,要分出农用地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水域中的河流、池塘,未利用土地中的未利用地和其他土地等。

在目视判读中,除了考虑地物的光谱特性,还要考虑地物所处的位置、形态特征等因素,从而避免误判或由界线不清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准确的判读结果。

同时,为提高分类精度,本次分类结合ERDAS的非监督分类功能。

它使用ISODATA (基于最小光谱距离公式)来进行分类。

聚类过程始于任意聚类平均值或一个已有分类模板的平均值;聚类每重复一次,聚类的平均值就更新一次,新聚类的均值再用于下次聚类循环。

ISODA TA实用程序不断重复,直到最大的循环次数已达到设定阈值。

这种分类方法由于人为干预较少,分类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图斑解译举例:如图2,平原地区耕地为灰色或绿色规则地块,色调均匀,有条纹。

梯田多分布于山坡、谷地、阶地,依地势成阶梯状。

山区旱地常有侵蚀沟系伴随。

图2 耕地图3 居民地图3中,乡村居民地呈不规则块状图形,有道路与附近居民地相互沟通。

图4 居民地图4,城镇为包含主要街道的居民点,并有主要道路与周围地区相连接,由不同大小矩形方块图形组成。

3.3 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首先按照《全国土地分类标准》明确土地利用类型编码。

在ArcView中添加视图后建立新专题,矢量化的每个对象都自动赋有属性。

打开Table即新专题的属性表进行编辑。

表1面状地物属性表3.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的配色分类图的彩色设计原理是既能反映各类的差别,又能反映各类的内在联系。

基本上说来,水田以绿色调为主,旱地以黄色调为主,森林以红色调为主,灌草地以紫色调和紫红色为主,水体以蓝色调为主,裸地以灰色调为主,城镇以咖啡色调为主。

旱地中不同的类型的旱地,以不同的黄色表示;水田中不同类型的水田,分别以不同的绿色表示,等等。

其次,为了使色彩比较柔和,对于面积广大者赋以较浅色调;面积较小者则赋以较深色调。

但是,色彩的设计要考虑编图者辨认和分析的方便。

同时还要考虑到图上类型多、颜色多、不易分辨的特点。

为了突出差别,易于辨认,故将色彩设计的浓艳一点,醒目一点。

这是与一般专业图配色的不同之处。

4成果图成果图主要有如图5,图6。

图5 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烟台市福山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图图6 土地利用现状柱状统计图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5.1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1)全区现有耕地40.146928 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3%,耕地利用率较高,主要分布于平原和山坡梯田。

园地6.39661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

近几年来,园地面积的扩展挤占了大量优质耕地。

林地面积19.99276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山区,牧业用地几乎为零。

(2)土地利用率高,但后备资源贫乏。

全区已利用土地面积115.370632平方千米,未利用土地6.963245平方千米,土地利用率约94%,后备资源贫乏,未利用土地主要是田坎、荒草地和难利用土地。

5.2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不足,灌溉能力差。

受地貌和地形的影响,河流源短流急,河道拦蓄条件差,汛期大部分降水流入大海。

由于地表水的利用较少,使大部分地区用水紧张。

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库塘淤积,库容减少,自然生态效益降低。

非农业用地日益增加。

5.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 采取有利措施,切实保护耕地。

(2)“开源”与“节流”并举,搞好土地复垦开发。

(3)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4)发挥丘陵潜力,促进林果生产。

(5)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滩涂养殖。

6结语目前,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编制土地利用类型图是一种经济使用的方法,它将为分析自然条件,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合理评价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伴随3S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集成性不断增强,必然能够很好的促进这项工作的更好发展。

同时,SPOT卫星影像分辨率较高,对于专题制图具有较好的效果,它将使航天遥感与制图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致谢:感谢山东科技大学的师兄和老师在论文写作中的关心和指导。

同时也感谢中科院的师兄所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1] 傅肃性.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党安容,王晓栋等.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彭望禄.遥感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中科院.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培训教材.[5] 曾志远.卫星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与地学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韩春建,吴克宁,冯新伟,等.基于3S技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方法探讨[J].信息技术.2006(2):30~34.[7]王军,吴传智,印仁高,等.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2,22(3):184~187.第一作者:卜晓翠(1980-),女(汉),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