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的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裸岩和石砾地
• 面积约15.55亿亩,占全国土 地总面积的10.9%,主要分布在 西北和青藏高原,华北,西南及东 南部山区局部地区亦有分布.
8.高寒荒漠
•
总面积约2.3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昆仑山
以南,青藏公路以西, 新藏公路以东,北纬33"以北的地区.高寒荒漠
区,地势高,气温低,土壤瘠薄,基本上没有种植活动,植被极稀疏矮小,
3.森林
•
中国有林地面积约24亿亩,森林覆盖率只有16.8%.森林面积小,分布不均衡,其
中比较集中成片的有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西藏东南部地区;其次是西南地
区的川西,滇西北地区.此外,新疆的天山地段,甘肃的白龙江流域,秦岭大巴山,湖
北的神农架,东南丘陵地区,海南南部及台湾中部等地也有较集中的森林分布, 其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第三小组
姜军平、黄日新、周文洁、田骁祎、卢传剑、方向、张翔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 (1)数量特征
•
中国土地辽阔,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位,是世界上土地资源大国。但中国又是土地资源小国,因为我国人
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3。
•
在我国土地资源面积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之和占
66.6%,居主导地位;农业用地中牧草地、林地比重大,耕地次之,
园地最少。未利用土地多为难开发利用的沙漠、荒漠、裸岩及石砾地
、重盐碱地、沼泽地等,而且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
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
• (2)质量特征
•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地占33%,高原占26% ,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术论坛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 冬(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200)摘要:土地资源是指可以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土地。
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遭到掠夺和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要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当前土地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有效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对策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配置现状我国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明显的是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调整现有资源的比重。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整中,也需要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缺陷。
从上世纪末我国大中城市数量的发展形态来看,分布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这对我国城市的综合建设有很大的调整。
在重构现代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整。
我国资源配置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公共土地资源配置现状从我国城市化资源配置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城市化网络密度不足,交通道路比低,大部分交通城市组织不完善,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经济的作用主要在于交通干线的治理。
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二是绿地面积小。
从我国现代娱乐文化用地和绿地的比例来看,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差异。
到上个世纪末,现有的城市建设面积只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其中,全国绿化覆盖率超过城市总体建设的35%,但实际绿化面积远未达标,相关娱乐场所占用面积较大。
就我国高校分布而言,名校大多集中在京津两地,其他地区则少得多。
两地高校分布占全国三分之一之多。
从长远来看,这一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需要进行全面调整。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土地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农地占比过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以2017年为例,我国永久农田土地面积为1.53亿公顷,占用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7.89%。
而这一比例还不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其他用地。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农地占比过高,其它用地比例不足。
2.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比如农业用地耕作强度不足、林地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此外,开发利用存在着以浪费方式占用土地的不良情况,许多土地被用于住宅楼盘的开发,但是这些楼盘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成为了土地浪费的例证。
3.土地过度开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为了容纳人口增长,大量开发新区、新城。
但开发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的过度开发,许多土地各种资源都严重不足。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1. 鼓励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农地和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范围和密度,改变城市化规模扩张的现状。
2.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国土面积已经不能再继续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等方式。
3.促进土地的多种使用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土地利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利用土地资源的多样化。
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工业用地的建设,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划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步设想可以通过推进高效、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加以实现。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土地利用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农地荒芜和浪费的问题。
由于农民收入低、农业效益不高以及农民流失等原因,许多农地处于荒芜状态,严重浪费了可耕地资源。
存在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方面,经常违法建设和占用土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存在城市扩张过快和农村土地过度集约利用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城市扩张过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农民失地、失业,农村集体经济受到损害,同时也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四,存在土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乱占乱用土地、盲目开发建设等问题,导致土地生态环境严重受损,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严重后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效益。
加强对农地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农民收入待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地荒芜和浪费。
加强土地规划和执法力度。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对违法建设和土地占用的查处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合理化。
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加强土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土地保护力度,加强对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有效监测和预测土地利用的情况,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管理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只有加大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够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的利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国家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和保护耕地的大环境下,如何破解建设中的土地保护难题,是关乎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土地利用对策,从而促进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空间迅速膨胀且呈现盲目无序的态势,对于生态空间造成极大的冲击,土地利用格局演进较为剧烈,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备受关注。
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从景观格局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优化等方面为切入点,构建“点(核心源地)—线(潜在廊道)—面(生态网络)”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布,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干扰,通过景观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维持区域景观的连续性、完整性,巩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1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1.1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总体良好,但用地效益下降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良好,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结构稳步提升,但用地效益略有下降。
一是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总体看开发有序、供应及时、建设充分。
二是国家级开发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进一步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更趋集约。
1.2耕地保护方面未耕种主要是退耕还林范围内未达到成林标准的草地,根据实地调查确定退耕还林范围内实地已退耕,但未达到成林标准的图斑。
根据退耕还林项目计划,下一步这部分耕地全部变为林地,故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1.3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都市圈核心区是整个都市圈发展潜力最大,人口聚集最大的区域。
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人口的迅速膨胀致使用地紧张,生产生活空间不足,进而通过空间扩张来维持自身的发展需要,导致一定程度上对于生态空间等非建设空间的冲突。
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023年了,我们回顾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
从封建时期的世袭土地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再到90年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直到现在的城乡统筹、产权明晰、流转有序的土地管理制度。
可谓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然而,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土地制度现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尽管近年来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土地流转,但仍有很多地区存在土地闲置、占地面积过大、农民分散经营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这不仅浪费了优质土地资源,还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制约。
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政策体系不完善、土地流转审批程序繁琐、流转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面临着很大的阻力。
三是土地保护面临压力。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滥用土地资源、非法占用耕地等问题时有发生。
土地资源的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面对这些挑战,土地制度的改革显得更加紧迫。
但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一是土地流转潜力巨大。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
土地流转有效增进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使得这一机制逐渐完善。
二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带来变革。
目前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正在深度介入农村,整个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都在迅速孕育成熟。
例如,到2023年,数字化土地流转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优化土地利用、精准施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推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的重要载体。
三是国家对土地保护力度加大。
由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绿色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于土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土地保护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是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的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
让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对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至关重要。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
活动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内蒙古草原牧区、华北平原旱作农业区、城市建筑区等景观图。
学生分组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教师讲解,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活动二:多媒体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饼状图,小组内交流合作,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多、一
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反思: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
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