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2019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答题页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孜孜矻矻,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和《晋语》中,有这样的文字:“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这里已经将君、父、师并提。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主张“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强化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摘编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但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

B.《国语》中已将君、父、师并提,当时的人们认为三者的地位同等重要。

C.荀子视教师为礼法的守望者,因为学习和执行礼法,都需经由教师来完成。

D.除了在尊师上取得一致之外,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相互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所以在论述中国的尊师传统时,作者选择了从他说起。

B.在充分列举论据之后,文章进而深入剖析了“尊师传统”的本质:尊师既是尊业敬德,也是重学、重道。

C.文章在列举先秦诸子尊师的论据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其中,“面”为荀子的言论,“点”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D.文章在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体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如果对老师态度恭敬,服侍周到,但不愿勤奋学习,不肯虚心向老师求教,也未必可以说是真的尊师。

B.教育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如果不接受教育培养,一个人就难以造就才德,一个家族就难以发达兴旺。

C.尊师传统无形中对教师的才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人格高尚、学识博通,才能赢得尊重和礼敬。

D.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会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

陈益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

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旨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

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选自《散文》)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让我明白,做永远比说重要。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受到了浓烈饱满的母爱鼓舞。

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虚构,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凝聚着作者温暖而艰涩的记忆,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

E.母亲身上有多种优秀品质,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儿女,也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

5.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请概括作答。(4分)

6.文章后半部分引用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18分)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比.

诸侯之列(并,列) B .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

邻(增加) C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 朝济.

而夕设版焉(渡河) D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次) 又欲肆.

其西封(扩张)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朝.

济而夕设版焉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愿大王稍假借..之

B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C .行李..之往来 D.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因人之力而.

敝之 B .①卒惶无以..击轲 ②军中无以..

为乐,请以剑舞 C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沛公起如厕,因.

招樊哙出 D .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

令秦武阳为副 11.翻译句子。(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13.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种族号,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姓氏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

B.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后为表示尊敬,除在君、父面前外,一般只称名不称字。

C.“河”最初的本义就是黄河,后来扩大为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都称为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黄河。

D.社稷中的“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候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用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这件事,博得了楚怀王的信赖,并且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位置在项羽、范增之上。

B.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国大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

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畏惧项羽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

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谋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杀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不满。

15.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2)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三)诗歌鉴赏(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可在此前,蒋介石却存在国共两党划江而治的阴险居心。请结合这一背景和鸿门宴的故事,解释“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深刻含义。(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则》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魏贵妃到底是何等身份,

竟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话一言九鼎

....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

,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集团惨淡经营

....

,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

....

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

的烂书,就会浪

....

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

并不完美的生活,

....

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⑥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

、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④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20.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B.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C.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D.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21.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3分)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的磊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的无奈。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

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按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人们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褒贬不一,有人为他的兵败乌江叹惋不已,有人则认为他的失败有着必然原因。假如你有机会穿越到古代,曾经追随项羽多年,亲历其胜负荣辱,那么,在兵败之际,乌江之畔,你会和项羽说些什么呢?

请展开合理想象,写作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场景设置和角色设定要忠于历史,符合时代特点,不可戏作。

1.A(B项,原文中并无《国语》认为君、父、师“地位同等重要”的表述;C项,原文只强调教师教人懂得礼法,并未说经由教师来执行礼法;D项,“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观点都相互冲突”的说法扩大了范围。)

2.C(应为“‘点’为荀子的言论,‘面’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3.D(“一定是人人尊重教师”说得过于绝对。)

4.CE(A项,“没有给我们留下……精神财富”错。C项,“浓烈饱满的母爱”错,母爱内敛质朴,影响我的是她的勤劳温厚的品质。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家庭的困窘,生活的艰难”错,主要是表现“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我们在“默默劳作”的母亲影响下,都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

5.母亲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深爱儿女。(每点1分)

6.①子贡与孔子的对话,是孔子教导他“生无所息”,这种教诲与母亲一生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是相通的;(2分)②上承母亲对我的人生启示,下启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③将母亲勤劳不息的品格上升到“生无所息”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思。(2分) (意思对即可)

7、D解析:再:两次。

8、B解析: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9.B 10.C

11 (1)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

12.B 13.B一般称字不称名

14.B项梁是项羽的叔父,被秦国大将王翦杀死的是项燕。

15.(1)凭着强大的秦国,去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那形式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以、“秦

之强”定语后置、新造、举各一分,句义一分)

(2)(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在齐国境内追上了他,把他杀了。

(主语省略、“使”“及”状语后置各一分,句义一分)

16.答案:应乘胜追击国民党,解放全中国;不应像鸿门宴上项羽放跑刘邦那样,留下无穷后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D(①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使用正确。②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正确。③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生力军,使之更强。可褒可贬。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望文生义。⑤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适用范围不当。⑥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使用错,应用“曲突徙薪”)19.答案:B(A 否定不当,“禁止”“不得以”就是强调“要用”;C 句式杂糅。改为“而常常忽视与这些理论……训练”;D 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20.A(B“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惠存”是敬词,用于请他人保存;D“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

21.张良的机智,刘邦的圆滑,樊哙的忠勇。

22.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可以转变风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