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术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的主导词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的主导词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
这种手术是通过在头皮上钻孔,将引流管插入到硬脑膜下,以排除血液或积液,并减轻颅内压力。
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常由头部外伤或脑血管破裂引起。
当血液或积液在硬脑膜下积聚时,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进而对脑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手术方法。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血肿或积液的位置和范围。
手术时,患者会被麻醉,医生会在头部标记钻孔点位,并进行头皮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专用的钻孔器具,在标记的点位上进行小孔钻孔,通常直径为1-2厘米。
然后,医生会将引流管插入到钻孔孔洞中,直达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位置。
引流管通过负压吸引,将血液或积液排出体外,以达到减轻颅内压力的目的。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避开重要的脑血管和脑组织,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因此,选择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合理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总的来说,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手术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显著减轻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慎重考虑,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预案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预案一、术前预案1、病史采集患者于3、4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右侧明显,行走较前拖曳,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耳鸣、视物双影,无言语不利,饮水呛咳,无双上肢活动受限、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症状持续存在。
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年,“脑梗死”病史18年,“髋关节外伤术后”14年,“左耳听力下降”病史10余年。
2、术前检查颅脑CT示“右侧额颞顶枕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脑萎缩、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双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左侧椎动脉颅内段管壁钙化”。
3、术前讨论4、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5、术前备皮后手术标记。
6、做好术前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术前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问题做好细致的心理疏导。
二、术中预案1、采用全醉行左侧卧位,术中吸氧及心电监护。
2、根据CT 或MRI 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处为钻颅点(多位于顶结节或附近),绕骨孔处设计弧形切口 4 cm,切口与骨孔错开。
3、患侧肩下及髋部垫枕,躯体向健侧倾斜45°,使颅骨钻孔处位于最高点,减少颈部扭曲。
4、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剥离显露颅骨,乳突牵开器撑开,骨钻钻孔,骨板较厚者可适当咬除少许外板,方便置管冲洗。
5、双极电灼硬脑膜后,先切开2 mm 微孔,缓慢放出不凝血,喷射现象停止后“十”字切开硬膜,并电凝皱缩到骨孔边沿。
6、继之用8—12 号软管放入血肿腔内,当软管到达血肿边沿时,能感觉到轻微的阻力,此时稍微退后一点,以免捅破血肿包膜。
7、从各个方向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水清后换方向,最后于血肿腔内前下方(额部)留置12 号软管,引流管前端剪侧孔2~3 个,自然放入血肿腔2~4 cm,从切口后方另戳孔引出固定。
8、血肿腔内注水排气后,明胶海绵封闭骨孔,分层缝合头皮切口。
9、引流管接无菌密闭引流袋。
10、术后适当加压包扎。
三、术后预案1、术后去枕平卧,头尽量偏患侧,也可取头低足高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禁忌症】
肿量较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及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体位:在局麻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 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 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
4. 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先拔低位置管,后解开高位导管,以空针边吸边拔出,以排出囊腔内空气。
【注意事项】
1. 插入导管时要有一定的角度,冲洗时动作要轻柔,注意避免损伤脑实质。
年轻者脑复位较快,故不宜反复插管。
2. 病人拔管前平卧48小时。
3. 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必要时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气颅和新的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1. 血肿复发或形成积液。
2. 引流管损伤脑组织或皮质血管。
3. 气颅。
4. 术后感染。
5. 癫痫发作。
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近年来,交通事故引发的伤残案件数量逐渐增多,其中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展开论述,从钻孔引流手术的意义、鉴定的方法和标准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一、钻孔引流手术的意义钻孔引流手术是一种治疗颅内血肿和脑水肿的常见手术方法,通过在颅骨上钻孔,将穿刺引流管插入颅内,以减轻颅内压力,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达到保护和康复脑功能的目的。
在交通事故中,因头部受伤导致颅内出血、脑水肿等情况时,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钻孔引流手术来救治伤者,并在手术后对伤残情况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程度和赔偿责任。
二、鉴定的方法和标准针对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首先,医学鉴定人员会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记录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伤残的病理性质、范围和程度。
其次,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功能评定,了解其生活自理能力、言语能力、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受损情况,作为伤残鉴定的重要依据。
此外,相关部门还会参考《伤残评定标准》等文件规定的伤残等级和评定标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的实际案例分析,旨在突出鉴定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某被告因交通事故致原告头部受伤,接受了钻孔引流手术治疗。
在伤残鉴定过程中,医学鉴定人员通过对原告的病历资料、手术记录和各项功能评定结果的分析,确定其头部受伤导致的伤残范围和程度。
同时,还结合《伤残评定标准》规定的等级和标准,最终确定原告的伤残等级为乙级,即严重伤残。
针对这一案例,伤残鉴定人员遵循了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了原告的实际情况和医学证据,最终作出了合理的伤残等级评定。
这个案例也反映了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需要医学鉴定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一、引言交通事故是指因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在交通事故中,往往会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伤残,其中包括需要进行钻孔引流手术的伤残。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1.钻孔引流手术的定义钻孔引流手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针对伤口或者脓肿进行引流,以清除伤口内的炎性渗出物或血肿,加速伤口愈合的治疗方法。
在交通事故中,某些受伤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此种手术来治疗伤口感染或者其他炎性疾病。
2.钻孔引流手术的过程钻孔引流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通过专用仪器在伤口或者脓肿处进行钻孔,然后将导管或者引流管插入其中,通过引流管将伤口内的炎性渗出物或血肿排出体外,最终达到治疗伤口的目的。
三、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1.鉴定标准在交通事故中,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手术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手术后的功能障碍、引流管的使用时间以及伤残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方面。
2.鉴定程序对于需要进行钻孔引流手术的患者,首先需要由相关医生将手术情况和术后功能障碍进行详细记录和鉴定。
然后由伤残鉴定专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鉴定,包括对伤残程度的评定和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的判定。
3.鉴定结果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对患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评定,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生活补助或者工伤赔偿。
四、案例分析以某位交通事故受伤患者为例,该患者因交通事故导致股骨骨折并发伤口感染,需要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出现了行走困难、下肢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五、总结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受伤患者来说,其伤残程度的鉴定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对于法律和医疗工作者来说,对于伤残的准确鉴定也将决定着患者能否获得应有的补偿和赔偿。
因此,我们应该对交通事故钻孔引流手术伤残鉴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保障受伤患者的合法权益。
脑出血钻孔抽吸引流术

基底节出血
慢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手术准备
术前:一般病人意识较清楚,局部麻醉即 可实施手术,但对血肿位置较深、意识不 清,烦躁的病人则实施气管插管下麻醉
评估病人血管情况,一般选择下肢静脉血 管穿刺
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绑腿带,胳膊固 定)
脑出血钻孔抽吸引流术
神经系统解剖
大脑分区
正常颅脑外观
正常颅底
颅脑分层
头皮
矢状窦
颅脑分层
颅骨 硬膜
脑实质
大脑半球
颅脑的大体结构
脑干
小脑半球
正常脑CT
正常颅脑MRI(核磁共振)
脑出血钻孔抽吸引流术的优点
手术安全、方便、经济、有效 手术损伤较小 手术风险较小
适应症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幕上血肿超过20ML以上, 幕下血肿超过10ML以上,可进行钻孔手术(病人 一般情况好,意识障碍较轻,视病人情况选择手 术方式)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手术特殊用物
颅骨骨钻 骨蜡 双极电凝镊 冲洗球 明胶海绵
术配合
1.消毒皮肤,铺巾,贴手术膜 2.局部麻醉(3支利多卡因15ml,再加15ml生理盐水) 3.切皮1-2CM,皮下腱膜层,电凝止血
6.颅骨钻钻孔,骨蜡止血 7.切开硬脑膜,电凝止血 8.脑室引流管穿刺出血部位,5ml注射器抽出血液 9.三角针缝合皮肤,4#丝线
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种钻孔引流术式比较

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种钻孔引流术式比较谯飞;范润金;尚彬;张逵;刘毅;唐辉【摘要】目的:钻孔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比较钻单孔和钻双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钻孔冲洗加密闭引流手术治疗的152例CSDH患者的资料,统计两种钻孔方式治疗患者各自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78例钻单孔的患者中,复发6例(7.69%);74例钻双孔的患者中,复发5例(6.76%),P>0.05单、双孔手术各自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6.31±3.12) min、(53.20±4.58) min,P<0.01;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1.02)d(2.90±1.53)d,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5.02±1.25)d、(7.21 ±2.17)d,P<0.05;两者气颅发生各为18例(23.1%)、3例(52.70%),P<0.05.结论:钻单、双孔引流治疗CSDH的复发率较低,在减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气颅发生率方面,钻单孔具有优势.【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9)003【总页数】4页(P256-259)【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引流;双孔引流;复发【作者】谯飞;范润金;尚彬;张逵;刘毅;唐辉【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慢性硬膜下血肿为常见于老年人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内血肿的10%[1],目前较多报道的对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钻孔,锥颅穿刺和开颅血肿清除三种方法。
钻孔引流术护理课件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排尿等,确保手术 顺利进行。
03
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准备
80%
手术室清洁与消毒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使用 紫外线或臭氧消毒,减少感染风 险。
100%
手术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钻孔引流术所 需的器械,如钻头、引流管、注 射器等,并检查其完好性。
80%
手术台及辅助物品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张先生,56岁,因脑出血入院,CT检查显示颅内血肿,需要进行钻孔引流术。
护理过程
在手术前,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在手术过程中, 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手术后,护理团队对患者 进行了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出血
总结词:出血是钻孔引流术常见并发 症,可能导致失血过多和休克。
详细描述
观察引流物颜色和量,如出现大量鲜 红色引流物,提示可能有出血。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 扭曲或脱落。
定期检查敷料,如发现渗血过多或敷 料被血液浸湿,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并观察患者生 命体征变化,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 细速等表现,立即报告医生。
其他并发症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总结词:钻孔引流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颅内 积气、颅内血肿等。
详细描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发 现颅内并发症。
如出现颅内积气,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需及时处理。
如出现颅内血肿,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 状,需紧急手术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及穿刺点,将束带保护,防止
病人受伤及术中误
伤
检测生命体征
保持管路通常并固定妥当
约束病人
贴眼睛
根据血肿摆体位
五、手术配合
1.整理物品,铺无菌台
2.整理器械并清点物品,
3.协助医生消毒、铺单
4.严密观察手术进展及患者生命体征 5.烦躁不安病人严密看护并保持各管路
通畅
6.烦躁不安患者应及时安抚,以免发生意外。 .
整理无菌台及器械
铺单
抽吸麻药及稀释
固定病人打麻醉
钻孔
用直钳
放置软管
抽针芯
抽吸血肿
固定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连接管路、贴贴
揭膜,擦拭面部头部碘伏
贴引流管日期
引流袋日期
六、填写护理单
01 根据手术风险,填写手术风险评估单 03 填写手术收费单
5. 检 查 患 者 是 否 携带金属及贵重 物品
3. 询 问 患 者 有 无 过敏史,询问并 检查皮肤完整性
6. 更 换 平 车 , 推 病人进手术室
四、监测生命体征,协助 医生摆体位
A 观察病人意识、 瞳孔变化、面色 口唇颜色,吸氧, 监测血压,血氧, 保持各管路通常。
B
协助医生摆体位,
根据CT确定出血部
无菌注射器 各1、利多
卡因一支、 生理盐水等
无菌库
仓库
神经外一
神经外二
其他
约束带
护眼膜
三、交接患者
1. 首 先 判 断 患 者 意识状况
2. 核 对 患 者 姓 名 、 性别、住院号、 床号及手术名称 和手术标记
4. 根 据 手 术 交 接 核查单查看各种 管道通路和物品 并填写交接核查 单
一、接到手术通知单
1.查看通知单
了解患者科室、年龄、 病情及手术部位
2.接病人
通知护工接病人,并 应告知科室及手术方 式
查看手术通知单
二、准备用物
无菌库: 中单二、碗、 钻孔引流包
仓库:
脑室引流器、 术后宁、套 针、四号慕 丝线一包、 吸氧管、无 菌记号笔
其他:约束
带、头圈、
贴眼膜、 5ml和20ml
钻孔引流术
•LOREM IPSUM DOLOR
什么是钻孔引流术?
是指将导管置入血肿腔,起到引流血肿的目的。
钻孔引流的适应症
小范围的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等。
工作流程
1
接到手术通知单
2
准备用物
3
交接患者
4
监测各项体征,配合医生摆体位
5
清点物品,配合手术,填写各项护理单
6
交接病人,整理物品
将手术间物品物归原 处,并请人打扫
3. 填 写 手 术 间 使 用登记 填写手术间使用登记, 补充液体,将手术费 用记录单及未用物品 送到仓库核对。
整理器械
清洗后放于辅料间
收拾手术间
请人打扫手术间
九、在无菌手术登记本登记
1.在无菌手术登记本登记 2.登记工作量 3.在通知单上做已登记标记
@your name
02 根据清点内容填写护理记录单 04 手术结束后,填写麻醉核查单
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填写报账单,手术结束后大夫核对手
术名称并签字
填写手术交接核查表
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七、送病人出手术室,与护工交接
八、整理用物
1.整理器械
清点整理洗净器械, 并将器械交接卡放入 器械框
2.整理手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