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预防方法及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02-01【摘要】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

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

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我院于今年6月份搬迁新址,拥有固定床位400张,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保政策的落实,每日病人数总在400~500人,由此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显而易见,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也就逐渐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

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因此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增高,而患者病情危、重、急、险,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致使护理人员没有更多时间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容易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

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1.1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摘要】颅脑损伤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需求,指出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接着阐述了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强调了其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状态、治疗措施等。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并总结了相关的实践经验。

强调了加强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并探讨了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需求、护理风险、因素、措施、实践经验、意义、未来发展、挑战、机遇。

1. 引言1.1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长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需求十分繁重,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监测。

而护理风险管理则是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颅脑损伤患者与护理风险管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医护团队在治疗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在护理领域中,加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意义重大,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2. 正文2.1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需求1. 生命体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重要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生命体征异常。

2. 头颅及颅脑状态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头颅及颅脑状态监测,包括观察头部外伤情况、神经系统功能状况、意识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3. 饮食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进食困难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

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急救和护理发表时间:2016-07-12T14:52:26.2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杜卫东[导读] 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急救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绥棱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222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尽早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急救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早期急救;护理头部受到锐器、火器、偶或钝器的打击,引起头皮、颅骨及颅内结构的联合损伤,并使颅腔与外界直接沟通,称为开放性颅脑伤。

包括头皮裂开、开放性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损的开放性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外科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以后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同时给患者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3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通过积极救治和和精心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近期收治的13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患者73例。

女性患者57例;患者年龄在9岁一77岁,平均年龄为36.5岁。

受伤原因包括:车辆撞伤76例,高空坠物致伤13例,钝器致伤18例,高空跌落伤17例,挤压损伤6例;患者均有头皮撕裂外伤,伤口粘有泥土、油污、碎石等异物。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对患者伤势进行评估:轻型患者61例,中型46例,重型18例,特重型患者5例。

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论文颅脑损伤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论文颅脑损伤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论文颅脑损伤护理论文早期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

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

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 减少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颅脑损伤;氧饱和度;护理The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Yan Yan-ling, Li Yun-ling, Luo Jin-ling, et 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 City,Zhaoqing52602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i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by early stage ventilation.Methods 250 patients(GCS 5-8)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128)and control group(n=122)according to whether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re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 monitoring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ime, a correct choice of ventilation modes and paramet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nursing of artificial airway andpressure(BP), heart rate(HR), GCS score and prognosi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and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P<0.05).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the GCS score, mortality an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Early stage mechanica lventilation may assure ventilation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Correct and reasonable use of vent ilat or, and corresponding care begiven may do well to correct post-injury hypoxemia, hypercapnia of the patients. It can also decrease complicat ions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Mechanical ventilation; Craniocerebral injury; Oxygen saturation; Nursing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机辅助呼吸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与呼吸停止的有效措施之一。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继发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颅脑损伤仅次于四肢损伤,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第二位,而患者出现死亡的原因多因为颅内血肿所导致。

患者外伤后出现的血肿会致使颅内的压力明显上升,致使患者出现脑疝,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出现残疾,甚至导致死亡。

患者发生颅脑损伤之后发生血肿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养治疗,此时患者易于发生并发疾病,这一时期对患者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笔者依据临床经验,患者多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静脉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炎等并发疾病,笔者对上述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给予针对性地护理,以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1 患者易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患者因疾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这就导致患者下肢活动量很少,这会致使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高,长时间会致使患者下肢发生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主要以髂静脉、腓肠静脉为主。

患者会表现为下肢皮肤表现为发绀、黄白,并发生肿胀的表现。

故应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治疗,以保障肢体的活动度,可将患者的下肢抬高。

如患者已经发生次并发症,应给予对症治疗,给予患者低右、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且应对患者应用物理疗法给予局部热敷方式进行治疗。

如患者疾病平稳可给予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结合按摩以促进患者疾病痊愈。

患者活动时不可进行过度的曲髋活动,不可在其膝下垫上垫子从而致使患者的静脉出现回流影响。

给予患者应用治疗药物时也应避免长期应用高渗类等药物,给予患者进行大隐静脉穿刺治疗时应尽量保护患者静脉内膜,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应有所提高,尽量一次操作成功。

患者的饮食也应加强营养,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患者长期卧床,故应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因为用力过度而导致血栓脱落的严重情况发生,血栓脱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的重症疾病,其会致使患者死亡。

患者突然表现为恐惧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应立即给予处理,及时抢救,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对症处理。

9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9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其是 昏迷患 者 , 失去 主动清 除气 道分 泌物 的能 力 , 因呕 吐 可 物、 血液 、 脑脊液 等吸入 气道 而 引起 呼吸道 阻 塞 ; 颌松 弛 、 下
舌 后 坠 等也 引发 较 为严 重 的气 道 梗 阻 , 立 即 清 除 口腔 中 的 应 呕 吐物 、 物 、 齿 、 泌 物 等 , 头 偏 向 一 侧 , 起 下 颌 , 异 义 分 将 抬 保
不一 。它不仅严重影 响患 者 的生命 安全 , 留行 为 、 遗 认知 和 社会性残缺 , 也给家庭带来 巨大的精神 、 经济压力 与痛苦 … 。 本院 自2 0 0 6年 l O月 ~20 0 9年 9月 共收 治急 性颅 脑损 伤患 者 3 1例 , 中开放性颅脑 损伤 9 6 其 8例 , 经积极 早期抢 救与处
作者单位 :0 36上海市 长宁区中心医院 203 通讯作者 : 晓燕 谢
其 中到达 现场时 , 确认死亡 者 5 。 例
3 护 理 要 点
3 1 心理护理 .
急性 、 开放 性颅脑 年 9月 第 8卷 第 2 0 1 5期
Mei l noai f hn 。etm e.0 . 0. 02 d a Invt no i Soe br2 1 V 18N . 5 c o C a 1
医学创新 2 1 01
强 了哺乳的信心 。
月 筮 鲞筮 堑 翅

塑 ! ! 曼巳 : !

: 箜

93 ・
痛 明显 减轻 , 增加母 亲 的舒适 感 和母乳 喂养 的信 心 , 生儿 新
也能含 接乳 头 , 愿意 吸吮母乳 , 保证 每 日提取足够 的营养 , 为
需 碾 碎 溶 解 后 方 可 注 入 , 期 鼻 饲 做好 口腔 护 理 。 长 39 各 种 导管 的 护 理 . 当患 者 出 现 烦 躁 、 识 不 清 及 不 配 合 意

开放性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
1 1.执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2.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有无剧烈头痛,呕吐、四肢活动障碍,面肌瘫痪及癫痫症状出现
3 3.伤后禁食24小时,三天内适当限制水盐摄入量,不能进食者静脉补
4
4.建立静脉通路,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快速滴注脱水药,20-30分钟输完250ml,静脉补液速度宜慢,每分 钟40滴左右
纱布盖眼
14.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 腔清洁,每天用漱洗液清 洗口腔,一日2至3次,张 口呼吸者用湿纱布盖口, 保持湿润清洁。对于肢体 瘫痪者,在病情许可的条 件下给予被动运动,四肢 肌张力极高者,注意被动 活动四肢关节,防止肢体
萎缩和足下垂
3
15.气管切开的病人,更 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 度牵拉扭曲,保持人工气 道的通畅,定时给予雾化 吸入和及时吸痰,吸痰时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 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 腔,不能重复使用同一根 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
-
感谢您的莅临
NEXT
开放性颅脑损伤
重者可见伤口裂开,颅骨碎裂外露,碎烂的脑组织、脑脊液外溢;轻者局部伤口可以很小 ,被头发掩盖而不易发现。检查时应注意创口的大小、方向及深度,对留置在创口内的致 伤物不能轻易拨出,以免引起出血 2.全身症状 早期可出现休克及生命体征改变。休克的原因有:头皮裂伤及颅内大的动脉、静脉破裂失 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脑脊液外漏,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故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 性全身血压升高的改变减少;复合伤导致的其他脏器出血。常见的复合伤多为胸腹闭合性 损伤。若颅脑损伤严重,临床征象大多以脑伤为主, 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资鉴别。容易漏诊复合伤。此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可有低热,而 伤口或颅内感染可引起高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资鉴别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论文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摘要:总结了90例颅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在神经外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早期的康复治疗,主要抑制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的活动模式,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实现脑功能重组或再塑,防止了废用综合症的产生及肌痉挛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颅脑损伤;肢体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84-01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全身各个部位损伤中占第2位,而病死率及致残率占居首位。

根据不同的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患者可出现瘫痪等功能障碍,而伤后初期,人们往往重视抢救和药物治疗,忽略了早期的康复训练。

然而研究表明,偏瘫的肢体只要数天就会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若待患者病情稳定,有的已失去最佳的功能恢复时机,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患肢痉挛等残疾,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

因此,我院神经外科对90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年龄15~60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6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1例,多发脑挫裂伤合并颅底骨折11例。

入院后格拉斯哥评分:6-8分32例,9-12分47例,13-15分11例。

患侧肢体肌力0-2级56例,肌力3-4级34例。

1.2方法:本组患者在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实施时间是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不再发展的48小时。

1.3结果:90例患者出院时患肢肌力5级51例,肌力4级24例,肌力2-3级15例。

2康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肢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难以接受,容易出现悲观、沮丧、焦虑、抑郁等心理,这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有效康复。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反复强调肢体早期康复的好处,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宣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方法:回顾分析3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应对措施。

结果: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护理可从接诊、急救处理及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

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护理不但需要应急、应变能力,还要我们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积极做好健康宣教,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及伤残率【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14-02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颅脑各层组织开放伤的总称,是指外伤造成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而差别悬殊,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昏迷,合并创口、骨折、局源性脑症状,易并发感染,伤情重、变化快,伤残和死亡率高。

现将我科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3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开放性颅脑损伤37例,男29例,女8例。

年龄3-75岁,平均29.8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坠落伤11例、钝器伤3例,摔伤2例,爆炸伤1例。

颅脑损伤部位:额部14例(其中6例合并前颅窝底骨折),颞眶部1例,额顶部6例,颞顶部9例,额颞顶部4例,顶枕部3例。

并发症:休克5例,四肢骨折9
例,肝脾破裂3例,血气胸2例。

1.2临床表现:3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入院按gc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3-15分16例,9-12分9例,6-8分9例,3-5分3例。

临床出现脑疝3例,呕吐19例,肢体偏瘫9例,肢体单瘫4例,失语2例
1.3影像学资料:本组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开放伤口有不同程度粉碎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气颅及局部脑挫裂伤。

合并单纯硬膜外血肿9例,单纯硬膜下血肿5例,单纯脑内血肿3例,复合性血肿3例,合并原发脑干损伤3例,上矢状窦损伤3例,横窦损伤1例
1.4治疗放法:本组患者均在伤后72小时内行开颅清创术,手术清除坏死头皮组织,游离的碎骨片、异物,清除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和坏死的脑组织,修复硬脑膜,缝合硬膜困难者,用颞肌筋膜或人造脑膜修补。

7例行一期颅骨缺损修补,未发生颅内感染。

2例行小脑幕切开术,28例因颅内压增高或伤口污染严重而行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5例伤口出现脑脊液漏而行缝合及持续腰大池引流,1例发生颅内感染,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及鞘内注入抗生素治疗,3
例癫痫发作,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同时所有病例行脱水治疗、抗感染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及营养支持,康复等治疗
结果
37例患者经治疗后随访6个月-4年,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分:良好25例,轻残3例,重残4例,植物样生存2例,死亡3例
2接诊护理
2.1迅速判断病情:详细询问病史,重点了解暴力作用的部位、方向、大小及伤后有无出血及昏迷,有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着重了解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意识、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及肢体活动情况,颈部有无抵抗,行gls评分,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x线,ct迅速判断病情,判断病情时注意相应紧急处理,如清理呼吸道等和快速判断应交叉进行。

2.2做好宣教,注意自我保护: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反应,简单扼要宣教疾病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本组有5例为110送来的无名氏患者,在抢救同时,发动各方面积极寻找家属和目击证人,对危重患者保留衣物、相片、血样或记录特殊的体貌特征以便于日后认领。

对交通肇事患者输液前注意留取血样,以利于监测乙醇含量。

锐器伤患者不可抛弃致伤物,以便于事故处理。

同时注意与其他医务人员的言行保持一致,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3急救处理、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发生呕吐或误吸,尤其是昏迷患者,可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等引起呼吸道阻塞;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也可引起呼吸道阻塞。

入院后尽快清除口、鼻腔的血液、呕吐物和分泌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抬高15-30°。

若有气道不畅或呼吸抑制放置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遵医嘱吸氧。

本组有1例脑干损伤的患者入院时突然呼吸骤停,立即请麻醉科气管插
管,并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后转icu
3.2防止休克:有效地抗休克可为其他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有效的抗休克治疗
3.3紧急处理伤口:开放性伤口一般用无菌敷料适当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若继续活动性出血可暂时性用止血钳夹持或缝合止血,若伤口内留有异物切忌撼动及拔出崁入颅内的致伤物,以免造成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导致颅内大出血的危险。

坚持在直视下由外到内分层严格清创,彻底取净异物和游离的碎骨片,剔除污染较重的软组织,反复用双氧水及1:1000庆大霉素溶液冲洗伤口,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4处理合并伤:原则为先重后轻。

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1],如合并危及生命的胸腹脏器损伤,应优先处理,然后再处理颅脑外伤,如同时有脑疝迹象、伤情严重,只有在良好的麻醉与输血保证下两方面同时进行。

本组合并由血气胸2例,肝脾破裂3例请相关科室优先处理。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可先行简单的固定,以免再损伤3.5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情、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变化,对怀疑脑出血的患者观察瞳孔变化每15-30分钟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

清醒者注意有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呕吐方式及与头痛的关系及头痛是否进行性加重。

口、鼻腔有血迹或清亮液体流出时鉴别是否为脑脊液外漏
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4.1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极易发生感染,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颅骨骨髓炎和脑脓肿,为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现为持续高热,颈项强直进行性加重,创口红肿、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等,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脑脊液外漏者应取患侧卧位至外漏停止3-5天,保持鼻腔和耳道清洁,禁止冲洗、堵塞和滴药,禁止要穿,避免用力咳嗽、摸鼻涕、打喷嚏、用力排便,以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颅内积气和脑脊液逆流引起逆行感染。

有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长期卧床或昏迷患者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或肺部感染
4.2局源性脑症状:颅脑穿透伤后多见外伤性癫痫,早期发生多与脑水肿、血肿形成及骨折片压迫刺激有关;晚期发作多因脑脓肿、脑萎缩等引起,临床以局限性发作为主。

要注意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舌咬伤等,遵医嘱给予鲁米那等镇静剂及抗癫痫的药物,及时降颅压,避免情绪激动,发作时卧床休息,适当吸氧。

也可按压合谷、人中等穴位来缓解症状。

颅脑伤后患者可能有某些精神方面障碍的表现,如躁动、胡言乱语、伤人毁物、幻听幻觉。

患者常主诉耳鸣、心悸等,症状可时轻时重,ct可见轻度脑萎缩。

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急性期过后给予适当的镇静和止痛剂,适当进行一些体疗如瑜伽、太极拳等
4.2血管和神经损伤:颅前窝骨折可有视神经和听神经损伤,表现为视力减退,嗅觉消失,颅中窝骨折可有面神经和听神经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听力丧失、眩晕和平衡障碍,故急性期应注意卧
床休息,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若骨折片或异物直接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可引起外伤性
颈内动脉海绵窦炎,典型症状为头部或眼眶周围连续性杂音、搏动性突眼、眼球运动受限和视力进行性减退等,应做好心理护理
5健康教育
5.1心理指导:开放性颅脑损伤多为突发事件,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及心理准备,对预后顾虑重重,自入院起繁杂的治疗检查护理等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所以医护人员注意心理指导,及时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宽慰,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5.2防止意外伤害及并发症:应加强宣教及巡视。

避免患者因头痛、失眠私自服用安眠药或止痛剂。

许多家属因知识缺乏,担心翻身影响患者睡眠,应在加强皮肤护理宣教同时,每1-2小时巡视1次,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石膏固定的患者注意(趾)指端皮肤颜色及血液循环情况,防止缺血性坏死。

加强安全宣教,躁动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专人陪护,防坠床、走失、自伤、他伤等意外发生。

对有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按医嘱规律服药。

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应规律服药,避免情绪波动,避免诱发再出血
5.3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在病情稳定后可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及主动联系、语言能力及记忆力恢复的练习,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方法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体能及手术切口的恢复
6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必须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护士应做到忙而不乱,分秒必争,这是抢救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措施。

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自我保护,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如特殊的检查及贵重器械,毒麻醉药的使用,应保留家属或监护人的签字,以备日后查验
参考文献
[1]本俊城,郑玉莲,复合性多发性颅脑损伤108例临床分析。

中华医药杂志,2004,8(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