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1.景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3.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4.摄影机的外部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

5.变焦距镜头即在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拍摄对象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镜头内部焦距的变化来改变被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使画面变大或变小的镜头。

6.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正常运转时每秒24格

7.

8.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9.叙事蒙太奇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复现式,对话式,叫板式。

10.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制造美学效果,使画面着力表达情感、思想、情绪、气氛和哲理。

11.表现蒙太奇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并列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比喻蒙太奇,节奏蒙太奇。

12.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这被看作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13.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14.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年6月15日,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5.影视摄制的基本分工主要有导演,制片,编剧、摄像、美工、场记、照明、剪辑、化妆等(任意写出五个即可)

16.1954年,美国正式开办了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7.1927年美国摄制并公映了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18.在导演的分镜头剧本的某些影视文学

剧本中,常常标有显、隐、化、切等字样,这就是指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不同的组接方式

19.切:又叫“切换”。就是将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两个不同的镜头(画面)直接来粘接起来,具体讲,又可分为连续性切换和穿插性切换

20.非线性编辑流程可以简单地看成输入、

编辑、输出这3个过程。

21.电视分为哪几种制式PAL、NTSC、SECAM,中国在电视制作用的是PAL制式。

22.标清电视信号的输出分辨率是

720*576,高清电视信号1080P的输出分辨率是1920*1080,720P的输出分辨率是1280*720。

23.慢镜头即改变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对拍摄对象进行高速拍摄,放映时候以每秒24画格放映。

24.空镜头即画面中没有出现人物的镜头。

25.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主要与影片的长短,片种样式,导演的美学追求,影片的艺术风格,等有关

26.远景的艺术功效有描写环境,营造气势和气氛。

27.长镜头就艺术功能分两类:纪实性长镜头,场面调度长镜头。

28.场面调度长镜头通过导演精心设置的

景别、场面、人物、构图及光影、色彩等造型因素变化,来体现创作者的意图。

29.场面调度长镜头实际上是一口气拍下

来的一种多场面的镜头,所以又叫镜头内部蒙太奇性质的长镜头

30.电影的前期创作,又称之为案头准备阶段

31.电影的前期创作阶段分为三个步骤确

定好文学剧本,写出分镜头剧本,组织摄制班子。

32.电影制作的后期包括剪辑、混录、合成。

33.影视艺术鉴赏是以影视艺术欣赏为基础,以影视艺术观赏为前提,以影视艺术批评为方法,

34.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拍摄由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的片断。

35.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又译(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

36.在一部电影的摄制过程中场记员负责填发排戏通知单,维持拍摄现场的秩序,记录场记表,帮助导演和演员记忆。

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一、影视构成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 1.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景别: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 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一种空间概念,即一种空间上的瞬息呈现。) 3.镜头: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镜头就是指摄影机或摄像机从开拍到停止所拍下的全 部影像。(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或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 4.决定一部影片所使用的镜头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多种因素决定:a.与影片的长短有关,规模大,放映时间长的影片,镜头的数量当然多一些;b.与片种样式有关,戏曲片、生活纪录片、打斗片、惊险片镜头数量相对多些; c.与导演的美学追求和影片的艺术风格有关,如导演崇尚长镜头和纪实美学,那镜头用 的就少。如果崇尚蒙太奇,追求戏剧性风格,所使用的镜头数就多。 第二节各种景别的拍摄及造型功能 1.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2.特写:即视距最近的景。它是影视艺术中进行细节描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突出地 表现某一细节及细节动作的。它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给这种情绪以形象性的强浓度表现。就像音乐中的重音一样,通过给观众以较强的刺激和震撼来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写:将主体的某一局部都充满画面,重视提示对象内在的动感和本质。有利于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况。常被用来做转场组接时的过渡画面。 3. 近景:视距较特写较远的画面,即将摄影机从特写拍摄的镜位向稍加拉开而拍下的画面。 其取景范围,就人体而言,约为人的小半身,即主要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节和脸部表情。表现人物的脸部表情、说话神态和事物的细节、质感,它是描写人物情感和事物细节的主要景别。 4. 中景:取景范围,就人体来说,一般是拍摄人的大半身,主要表现人物双膝以上的活动 情形,让观众既能看清任务的神态,又能看到人物的形体动作,一般是表现人物的半身活动的。中景: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并配合语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关系。 5.全景:视距又比中景远,用以拍摄表现主体的活动及周围的景色,把主体放在一定的环 境范围内加以表现。其取景范围除人的全身外,还包括主体周围的背景。但背景在画面上所占比例较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环境。 6.远景的含义及其艺术功效? 远景:即镜头在距离被拍摄对象比较远的情况下所拍摄的广阔空间和广大人群。其特点是画面开阔,景深悠远,一般用来交待环境,渲染气氛。 远景的艺术功效: A.描写环境。许多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和人物传记,一般都要进行环境描写。在 许多影片的开头,便常用远景和大远景交待故事发生或人物生长的时代背景或自然

电影蒙太奇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电影蒙太奇——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蒙太奇(montage),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直译为“装配”、“构成”的意思。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艺术专门术语,即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剪辑、组接镜头的意思。 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 蒙太奇是摄影机的活动和可剪辑胶片的产儿,是“借助于电影技术而发展到极完善形式的分割和组合方法”(《普多夫金论文集》第151页)。早期的电影是没有蒙太奇的。如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影片,前者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后者也仅是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从不分什么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再将各个场面机械地粘接在一起,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当然也没有什么蒙太奇。 第一个运用蒙太奇手法的是英国人威廉逊。 英国人威廉逊和斯密士,创造了以不同机位、不同景别镜头进行组接的新的电影语言——蒙太奇。他俩运用蒙太奇技术拍摄了不少改编自通俗小说、民间故事的通俗化电影。在影片中,他们将追逐式的平行蒙太奇加以充分发挥,追逐者和被追逐者镜头相互穿插出现在银

幕上,加快节奏、制造紧张气氛,由此吸引观众。后来的美国电影《火车大劫案》的处理手法基本源于此。 威廉逊和斯密士创造了蒙太奇,但毕竟简单,真正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手法,是美国人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是个实践家,他只是凭借艺术家的直觉来运用蒙太奇手法,并没有总结出理论,是苏联早期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和库里肖夫等人创立了蒙太奇理论。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们对可见世界的观察,总是不断地改变空间范围和视角角度。 其次,人类天性有喜爱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事物连成一个联想的习惯。 第三,“不是两数之和,更像两数之积”。最先阐明这个原理的,是普多夫金及其老师库里肖夫的那个着名实验——“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从旧片中选出着名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毫无表情的脸部大特写,在他前面分别接上三个不同的镜头——一盘汤、一口棺材、一个玩耍的小女孩。当把这些接好的片段分别放映给不知底细的观众

影视艺术概论复习知识点

1. 20世纪是电影的世纪。 2. 中国灯影戏从13世纪开始,就逐渐向南亚、波斯和欧洲传播。 3. 从1877年开始,美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具贡献的发明家爱迪生先后发明了留声机和可以连续拍摄的摄影机。 4.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的诞生日。这一天,法国导演卢米埃尔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印度厅内,向公众放映了他所拍摄的电影。 5. 卢米埃尔喜剧片《水浇园丁》情景片《火车到站》 6. 中国电影的最早放映是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一开始就把西洋艺术媒介和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京剧结合起来。首部中国故事短片电影《难夫难妻》(1913)由郑正秋、张石川编导 7. 关于梅里爱:1897年建造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戏剧纪录片式的电影美学观念;开辟了摄影棚拍片的新天地;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 8. 法国电影在1910年之前是世界电影的霸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电影取而代之,成为世界电影新霸主。 9. 20世纪2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主要流派:印象派电影、先锋派电影。其中,先锋派电影分为达达主义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达达主义电影如《机器舞蹈》;超现实电影如《一条安达鲁狗》(人本化努力地回归真实) 10.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德国电影两大主流风格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电影。由梅育等人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开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先河。另一部表现主义电影名作《疲惫的死》。在苏联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下,德国出现无产阶级电影 有声电影诞生于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了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 11. 电影基地的定点和定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电影称霸全球电影市场。法国百代公司(最早的电影王国),最为叫座的几块招牌是文学片、艺术片、喜剧片和爱情片。 12. 美国的好莱坞:目前最大的电影基地或电影制作与发行中心,全球电影中心,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的大本营。美国电影的发源离不开爱迪生。早期好莱坞电影大致分为开拓与建立时期、鼎盛商业片时期、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三大时期。在第一个时期(开拓与建立时期)内,好莱坞电影确立了艺术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并逐步发展集成为米高梅、派拉蒙和华纳兄弟等8家超级电影公司。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威尔斯自导自演《公民凯恩》 13. 格里菲斯、卓别林:格里菲斯的艺术贡献:对镜头语言的开拓和创造;卓别林:“启斯东喜剧风格”,默片喜剧。《大独裁者》代表着美国无声电影的最高成就。 14. 苏联电影: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反对虚构和编造,主张“实况拍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创始人。 1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美学原则:纪实主义美学,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紧贴现实,浓重的当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自然光、长镜头、非职业演员的使用(2)代表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宣言书”:《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扛鼎之作:《偷自行车的人》,后期力作:《罗马11时》,掩卷之作:《屋顶》(3)安东尼奥尼:新现实主义电影演化后的电影新潮族的代表。;他们电影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人的精神领域与感情生活的关注与探究,揭露人的精神危机。巴赞称其“完善”和“超越了新现实主义”。

《影视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影视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影视编导艺考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主要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艺术的鉴赏与批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与影视艺术有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基本概念 主要知识点:影视艺术的概念;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与戏剧、小说等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影像与声音 主要知识点:影视影像;镜头;镜头的功能;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画的关系;影像与声音的一体化构成。 第三节蒙太奇 主要知识点:蒙太奇;蒙太奇的分类与特征;蒙太奇的功能。 第二章影视艺术创作 第一节影视艺术创作的过程 主要知识点:前期筹备;拍摄阶段;后期制作。 第二节编剧 主要知识点:影视剧作的基本特征;题材与主题;形象与性格;情节与结构;场面与细节。 第三节导演、表演、摄影 主要知识点:导演的地位与职能表演的基本规律;影视表演的特殊规律;摄影创作的基本手段。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主要知识点:物象的真实;心理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影视艺术真实的创造。

第二节影视艺术对善的追求 主要知识点:娱乐大众与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影视艺术求善之道。 第三节影视艺术形式之美 主要知识点:影像之美;声音之美;言语之美;表演之美。 第四章影视的类型 第一节电影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电影分类原则;类型电影;故事片;纪录片;电视电影;数字电影。 第二节电视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电视分类原则;电视类型;电视剧;电视栏目。 第三节影视文学 主要知识点:影视文学定义;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影视文学分类;影视文学创作与改编。 第五章电影的流派与风格 第一节电影的流派 主要知识点:电影流派;影响电影流派形成的因素;电影流派的意义。 第二节电影艺术的风格 主要知识点:电影风格概念;影响风格的因素;地域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导演风格。 第六章影视鉴赏 第一节影视鉴赏的任务与方法 主要知识点:影视鉴赏的概念;影视鉴赏的任务;影视鉴赏的方法。 第二节影视鉴赏的心态与鉴赏者的素养 主要知识点:影视鉴赏的心理;鉴赏者的素养:知识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第七章影视批评 第一节影视批评的价值 主要知识点:影视批评的概念;影视批评的功能;影视批评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影视批评的方法 主要知识点:社会历史方法;心理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 第八章影视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世界电影的发展 主要知识点:电影技术的发明和电影艺术的诞生;无声电影期间的故事片;纪录片的出现与发展;有声电影的问世与现代电影的起步、发展。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蒙太奇技巧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蒙太奇技巧 蒙太奇技巧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是建筑学用语,意为构成,装配。到了20世纪中期,电影艺术家将它引入到电影艺术,意思转变为剪辑,组合剪接,即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在无声电影时代,蒙太奇表现技巧和理论的内容只局限于画面之间的剪接。在后来出现了有声电影后,影片的蒙太奇表现技巧和理论又包括了声画蒙太奇和声声蒙太奇技巧与理论,含义更加广泛了。 1、蒙太奇技巧在影视节目中的作用 蒙太奇组接镜头与音效的技巧是决定一个成功影片的重要因素。在影片中的表现有下面这些方面。 (1)表达寓意,创造意境。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单个镜头,单独的画面或者声音只能表达其本身的具体含义,本身不具有其他的思想含义或者深刻内容。而如果我们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就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可以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4)可以创造银幕(屏幕)上的时间概念。运用蒙太奇技术可以对现实生活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和改造,使得影视时空在表现现实生活和影片内容的领域极为广阔,延伸了银幕(屏幕)的空间,达到了跨越时空的作用。 (5)蒙太奇技巧使得影片的画面形成不同的节奏,蒙太奇可以把客观因素(信息量、人物和镜头的运动速度、色彩声音效果,音频效果以及特技处理等)和主观因素(观众的心理感受)综合研究,通过镜头之间的剪接,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影片的节奏丰富多彩,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镜头组接蒙太奇

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影评写作的角度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

影视理论基础知识

影视理论基础知识 123 影视是一门现代艺术,以塑造形象和典型为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而影视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三个,即视觉元素、听觉元素和运动元素。这三个元素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但在服务影视的前提下,又是互相联系和互补的。影视的运动元素,其主要构成是节奏和蒙太奇。在影视艺术中,节奏是同时表现在空间运动和时间流程形态上的一种“旋律”,渗透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 (一).影视作品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是影视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讲:“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电影理论家慕西纳认为,电影的关键“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 [1]美国电影研究家威廉·汉脱在《电影的探索》中写道:“毫无疑问,节奏――这是影片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2]影视节奏是作品生命力之体现,没有节奏,便失去了艺术的魅力。张艺谋在《红高梁》中极力要张扬的是狂放的生命意识,在艺术处理上相应地采用了看似玩耍的节奏,外部松散内里紧凑,相得益彰;谢晋在《红色娘子军》中注重一种强烈深沉又昂扬的节奏,更好地挖掘出了影片的主题;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一改以往琼瑶作品缓慢的节奏,充分发挥音响和色彩的快捷与明丽功能,获得了成功,这即是时代意义与市场意义上的节奏表现。 (二).影视作品节奏的特点 尽管很难对节奏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我还是试图从那些关于节奏的论述中归纳出一些共同特点。1.观赏者的地位很重要,节奏的存在以观赏者感知或感受到为条件。影片内在力量既情绪流动的节奏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不同幅度和速度的交替运动,引发欣赏者改变原有的心理状态,产生情绪感受上的共鸣或同步,由此可知,电影节奏并不等于影片本身的节奏,而且包括影片本身节奏与由此产生的观众感受节奏的同构。如拉斯�q冯�q 提尔《黑暗中的舞者》其中几处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翩然起舞的场面情节就是来源于音乐节奏和调动起来的观众情绪节奏。影片按现实时间的自然流程运用手提摄影的方式描述一段充满画面质感和情感真挚生动的故事。女主人公眼疾日重却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却以机器有韵律机械的运作声和工友的操作声作为翩然起舞的节奏,在劳累中享受音乐舞蹈的陶醉。这种节奏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是主人公情绪上的要求,影片正是抓住这点让这段优美的节奏韵律成为亮点和影片魅力所在。2.艺术家为观赏者制造一连串期待和这些期待的实现。这里最典型的例证应该是也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导演希区柯克在运用变化和构成节奏形成独特的悬疑影片风格上堪称大师。由变化产生节奏影响甚至控制观者的期待成为希区柯克轻车熟路的手段。表现在影片《精神病患者》中浴室谋杀一段是这样处理

影视常识

影视常识电影史及名词解释 一、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墙》、《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是其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 3.爱森斯坦是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他导演的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时至今日仍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4.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诞生。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诞生。 5.美国越战片的代表作品有《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等。 6.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机构颁发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奖项是金棕榈奖。 7.美国的著名“悬念大师”是希区柯克,他的代表作有《蝴蝶梦》、《后窗》等。 8.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有《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等。 9.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家庭伦理剧兴起,它的代表作有《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 10.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该电影节于1923年首次举办。 11.《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作品。 12.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改自格拉斯的同名小说作品《铁皮鼓》。 13.50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 14.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伦·雷乃,代表作品是《广岛之恋》。 15.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黑泽明。 16.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1905年在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广场上拍摄。 17.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18.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采用的是腊盘配音技术。 19.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是《渔光曲》,编导是蔡楚生,它于1935年2月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20.我国第一部长动画片是《铁扇公主》,该片长达2700米左右,从1940~1941年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拍摄。 21.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工人生活的《桥》。 22.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是1959年由李准的编剧,沈浮导演的《老兵新传》。 23.我国和外国合拍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法国的加朗斯艺术制片公司联合拍摄的《风筝》。 24.主演过《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林则徐》、《李时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是赵丹,他主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烈火中永生》。 25.获第一届“百花奖”的影片是《红色娘子军》,最佳男女主角分别是崔嵬和祝希娟;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的影片是《李双双》,最佳男女主角分别是张良和张瑞芳。

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

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 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 一、电影的基本语言 ㈠电影的审美特征 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形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 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画面和声音是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语言. ㈡画面语言和声画组合的不同方式 1、画面语言有两个层次 ① 第一个层次 ______环境空间与人物形象结成的银幕造型世界.环境(空间)造型即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地点的特色. 1.什么时间,什么光线、色彩、影调等. 2.人物形象造型,即人物的身材、头型、容貌、发饰、穿着等等. 3.人和空间关系的造型 镜头调度和演员调度形成的运动:人和空间都不动,人动空间不动,人不动空间动,人和空间都动. ② 第二个层次包括 影片整体的造型形式和风格.即影片的画面基调(由光影、色彩、结构、动向构成)是否统一,有没有形成全片视觉构 成的个性和韵味。 2、声音

① 声音元素________人声、音响(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音乐、无声(经主观处理的无声片段) ② 声音运用规律与声画组合______声音和画面共同创造着电影艺术的意境。 二、电影的结构形式____蒙太奇 ㈠蒙太奇的性质 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周围客观世界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它重现了我们在环境中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 接触视像的内心过程。作为镜头分切与组合的代称,蒙太奇决定着一部影片内容的取舍、结构和节奏的安排.对于观众 来说,它就是电影讲故事的一种方式,从顺当地看懂剧情到深刻感受影片的全部艺术内涵,始终离不开蒙太奇的作用. 镜头特征和组接的不同,配合对话和人物的表演,形成观众对两个片段不同情绪和不同人物关系的感受,这就是蒙太奇。 按约定俗成的说法,蒙太奇指:每个镜头的组成形态,相连镜头的组接关系,整部影片的镜头构成. ㈡蒙太奇形成的历程 1.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一个镜头组成,固定的视觉和视距,没有时空转换,还不存在蒙太奇) 2.美国人埃德温・波特的《火车大劫案》(14个镜头,按故事发生的顺序组接,产生了全新的叙述方法。电影镜头有 自己独特的时空,而由创作者按主观意愿把这些时空连接起来,这是该影片意义所在) 3.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当中著名的高潮段落“林肯被刺”,几分钟的场面由34个镜头组成,从不同 的角度,分别叙述了主人公和他目睹的林肯总统和刺客各方面的表现、行为和心理状态。镜头分别由大全景、全景、中 景、近景、特写组成,这样一种讲述故事的方法,完全形成了电影自己的叙事方法,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蒙太奇。

影视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认识电影 1、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公开售票放映电影短片的日子。《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2、我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 3、我国第一部胶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早在1910年,意大利电影导演卡努杜就在发表《第七艺术宣言》中,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 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经典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中自觉地使用交叉蒙太奇,被誉为“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著名手法。 视觉滞留:即在某个物体消失以后,该物像仍然可以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这种现象物理学上称为“视觉滞留”原理。 2、电影诞生至今完成了那几次技术形态上的重大革命? 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标志着电影从纯视觉的无声电影时代进化到视听结合的有声电影时代;1935年《浮华世界》完整的三色系统终于问世。这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标志着世界电影由黑白进入彩色时代的第二次重大改革; 1994年《狮子王》标志着电脑生成图像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 1995年美国第一部数字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数字电影正式诞生。 3、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的表现有那些? 首先是高度逼真性、其次是假定性、综合性也是电影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性。 电影的概念:从物质技术的层面出发,电影就是根据“视觉滞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或者数字载体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第二章视听特性 电影构成公式“影像——画面——镜头——场面——段落——全片”。 影像具有再现功能、叙事功能、表意功能、审美功能、传播功能。 电影镜头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的画幅、镜头的景别、镜头的运动、镜头的焦距、镜头的角度、镜头的试点、镜头的长度。 镜头的画幅:标准银幕电影,画幅高宽比例为1:2.375;宽银幕电影,画幅高度比例为1:1.66或者1:2.55;常见的两种是1:1.85和1:2.35。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和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和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和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对话是指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考研电影基础知识

考研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章、电影基本概念 1电影的物质基础包括:透视成像、视觉暂留、视听融合三个方面。 2电影美学层面概念:是指电影艺术。即以电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音声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影视影象具有逼真性、假定性、复制性、幻觉性和符号性等多重性。 3电影片种:指电影作品的类别,其划分是按照电影作品的功能定位、所承载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来进行的。一般来讲,电影作品被划分为故事片、美术片、记录片(含新闻片)和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四大类。 4故事片: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片种,也是电影产业的经济支柱;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叙述虚构的事件情节,由演员饰演的角色塑造人物形象。 5美术片:是运用人工创作的视觉形象为造型元素塑造艺术形象以及叙述情节的片种。 6记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个局部的电影类别,记录片不允许虚构。从题材上有历史记录片、传记记录片、政论记录片。 7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科技成果为基本目的的电影

类别。可分为科学普及片、科技教学片、科学研究片。 8电影的综合性:综合性是电影的重要特性。电影同时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与属性,可以在特定时间内展示空间,同时在空间的变换中表现时间。 9电影的艺术性: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以相关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具有特殊的艺术性。电影的艺术性同时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的独特审美特性,如高度逼真性、综合性、假定性、幻觉性等。此外,电影的艺术性还与科技性和产业性密切相关,这些都是电影的艺术特性的独特之所在。 10电影的再现功能:电影是纪录声像、传播信息与感情的艺术样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纪实性、逼真性以及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使电影的社会再现功能较其他艺术来说更为突出。逼真性是电影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电影的再现功能的基础。 11电影表现意义:电影不仅具有社会再现功能,同时具有社会表现意义。这一表现意义植根于电影的假定性和符号性。是一种合成空间内的人造现实。电影既有逼真性和纪实性,也具有假定性和符号性。同样,电影既具有再现现实的社会功能,也具有主观表现的社会意义。 12电影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不仅能够使人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美的感受以满足其审美需要,而且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培养 其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同时,电影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形成特

影视艺术的知识介绍

影视艺术的知识介绍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方式的表现力。那么,关于影视艺术,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影视艺术的知识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1.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6个阶段: ① 传播的开端,也被称为形体和信号时代。 ② 语言的产生,也被称为说话和语言时代。 ③ 文字时代,数千年前,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我国古代出现了甲骨文。 ④ 印刷时代,我国东汉蔡伦造纸,造纸艺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⑤ 大众传播时代(称为电子时代),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是在20世纪初,伴随着电影,广播,电视的发明而普及开始。 ⑥ 网络传播时代,使人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单向性的大众传播发展到了交互式的大众传播。 2.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最大众化,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从这种意义上讲,影视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语言,文字,印刷术产生以来,在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被称为“传播学的鼻主”的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人类传播方式的变化速度在不断加快,这种速度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 3.电影电视的诞生,甚至推动了大众传播的研究和传播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1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传播学的诞生,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曾对传播过程和传播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5W的模式。 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影视艺术概论》习题与答案

《影视艺术概论》习题与答案 (解答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是对电影和电视这两种现代视听艺术形式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体系,它涉及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创作规律、美学原则、叙事结构、类型分析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内容。 2. 电影蒙太奇:电影蒙太奇是指电影剪辑的一种技巧与手法,通过将不同镜头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时空关系和意义,包括叙事蒙太奇(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和理性蒙太奇(如对比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 3.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电影和电视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包括视觉元素(如镜头、色彩、构图、运动等)和听觉元素(如声音、音乐、音效等),它们共同构建了影片的叙事结构、情感氛围和主题内涵。 4. 电影类型片:电影类型片是指按照一定的题材和风格特征划分出的电影种类,如西部片、爱情片、科幻片、动作片、喜剧片、恐怖片等,每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其固定的叙事模式、人物塑造和观众期待。 5. 剧作三要素:剧作三要素指构成剧本故事的基本元素,包括情节(即事件发展的脉络)、角色(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和主题(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或价值观)。 二、填空题 1. 电影《公民凯恩》采用了______叙事结构,讲述了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一生。 答案:非线性叙事

2. 长镜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理论家______,他认为长镜头可以保持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更好地展现真实生活。 答案:安德烈·巴赞 3. 在影视艺术中,______是实现情绪渲染、氛围营造、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灯光 4. 电影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对场景调度、演员表演和摄影机运用等方面的控制称为______。 答案:场面调度 5. 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中的“黄金时代”大致发生在______年代。 答案:20世纪30-50年代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部电影作品属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A.《教父》 B.《公民凯恩》 C.《四百击》 D.《乱世佳人》 答案:C 2. 在影视艺术中,色彩具有重要的表现功能,其中暖色调常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或氛围? A. 冷漠、疏离 B. 欢快、热烈 C. 平静、安宁

大一影视鉴赏知识点

大一影视鉴赏知识点 影视鉴赏是大一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影视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影视鉴赏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一、影视鉴赏的基本概念 影视鉴赏是指对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的过程。它包括对影视作品的内容、形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达到更深入地感知、欣赏和理解影视作品的目的。 二、影视作品的分类 1.电影:电影是最常见的一种影视作品形式,包括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等各种类型。 2.电视剧:电视剧是以连续剧集形式制作的影视作品,通常每集片长较短。 3.纪录片:纪录片以真实事件、人物或事物为素材,通过记录和展示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4.动画片:通过图像的动态变化和声音的配合,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影像作品。 5.微电影:微电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短篇电影形式,一般片长较短,常用于网络平台传播。 三、影视鉴赏的要素 1.剧情:剧情是影视作品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要素,它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角色:角色扮演者在影视作品中扮演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表演技巧和人物塑造让角色栩栩如生。 3.画面:画面是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形式,包括镜头的选择、构图的布局和色彩的运用等。 4.音效:音效是影视作品中通过声音来营造氛围、增强气氛的手段,包括配乐、音效等。 5.导演:导演是影视作品的创作主导者,负责统筹和决定影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手法。 四、影视鉴赏的方法

1.了解背景:在鉴赏一部影视作品之前,了解其背后的创作背景、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等,可以为鉴赏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理解。 2.分析内容:通过对影视作品中的剧情、角色、画面和音效等要素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3.比较鉴赏:将同类型、不同时间或不同制作团队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4.思考讨论:在鉴赏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讨论所观看的影视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影视鉴赏的意义和价值 1.开阔视野:通过影视鉴赏,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能力。 2.增强思考能力:影视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呈现,鉴赏影视作品可以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3.拓展文化知识: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鉴赏了解并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1.景是指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 2.不同的画面叫“景别”,即摄影机和摄像机从各自不同的视距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所获得的各种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 3.景别大体分五类: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4.摄影机的外部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 5.变焦距镜头即在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拍摄对象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镜头内部焦距的变化来改变被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使画面变大或变小的镜头。 6.镜头在拍摄时的运转速度,正常运转时每秒24格

7.摄影机的镜头当做剧中人的眼睛的使用方法我们称之为主观镜头 8.显:又叫渐显、渐现、淡入,就是画面从空白或全黑中渐渐现出。 9.蒙太奇狭义:是作为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而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10.蒙太奇广义:不仅指画面、声音、色彩等元素编排组合的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11.蒙太奇的主要功能有:可以使镜头画面产生出新的含义,可以激发观众对比、联想,积极参与影视艺术的再创作活动,可以营造各种节奏。 12.蒙太奇结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叙事

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13.叙事蒙太奇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复现式,对话式,叫板式。 14.表现蒙太奇主要作用:制造美学效果,使画面着力表达情感、思想、情绪、气氛和哲理。 15.表现蒙太奇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并列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比喻蒙太奇,节奏蒙太奇。 16.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售票放映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拆墙》等影片。这被看作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17.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18.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