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早期的一股文学运动,主要涉及到

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它旨在挑战传统文学形式,探讨现代社会、人类心理、语言和感性经验。这种文学形式的兴起,是由于20世纪初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科学上的

变革,因此,文学家们在创作方面也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派文学的特征是拒绝使用传统文学形式,如描写性的情节发展、阐述性的结构和叙事风格等。相反,文学家们试图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如使用流派技巧、意识流、反常的叙述顺序、抽象和多重解释等。此外,现代派文学还试图涉及更多现实本身的元素,例如繁重的书写内容、对绝望和恐惧的描述以及对现代性和人类存在的探寻。

其中,现代派诗歌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如使用简洁、抽象和富有音象律的语言,探索内心体验,展示抽象和矛盾情感。该派别的标志性诗人包括T.S.艾略特、艾米丽·狄金森、威廉·卡

洛斯·威廉斯等。例如艾略特的《荒原》,通过使用复杂的语言、多重叙述和宗教象征,描绘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现代派小说也是该派别的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作家是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派小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

都非常创新,包括追求真实性和不断探究道德和社会观点,同时也因其难以理解的复杂形式而备受争议。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使用语言游戏、意识流技巧和与现实中的细节对话,试图展现出当代爱尔兰文化的特点和心理状况。

戏剧作品也是现代派文学的一部分,旨在挑战传统戏剧观念、文学形式和文化价值。该派别的代表作品通常具有高度互动性和社会性,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该作品具有压抑和无聊的氛围,展现出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精神状况。

总体而言,现代派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对传统文学的蔑视和拒绝,试图在文学形式、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展现出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它以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为基础,探索现代主题、社会关系和人类经验。尽管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非常奇异难懂,但它对当代作家和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不仅直接改变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方式和观念,更是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派文学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于20世纪文学以及其后的流派和

风格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现代派文学带来了一种法国象征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法国象征主义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的奥秘,诗人应该通过象征、隐喻和意象来表达深层的人类本质和情感。现代派文学继承了这种观念,同时将其发展到了一种更广阔、更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在现代派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出现一些神秘、意象化、隐喻的形态,这将文学表达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透过语言表现出更加深刻、真实、多元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现代派文学强调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探索。19世纪末

和20世纪初,社会和人类经验都发生了激烈的变革,传统价

值观被推翻,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急剧改变。这些变革打破了传统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界限,文学家们开始从新的角度

审视现代社会和人类心理。现代派文学通过突破语言、形式和思想的边界,真实地反映和探索世界的本质。这种反思和追寻现代性的文化和精神表征不仅引导了20世纪文学的发展,更于文学之外影响深远。

此外,现代派文学在探索语言和表达形式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代派文学致力于将文学形式从传统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中解放出来,采用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法。这种解放而来的语言追求独立自主,寻求新的表达组织形式和沟通的意义,使用的语言和形式越是抽象、多样化,文学典型意涵也就越是丰富多样。现代派文学采用了许多像语言游戏和全盘拆分等新的表达手法和思维方式,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通达到文学之外,对科学、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体而言,现代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在西方文学的发展中独具特色,更对于整个西方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派文学用创新的视角,在破除传统语言形式和命题思考的基石中发掘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们理解到文学其实是一种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体现人类命運場景和感性經驗的藝術表現形式,因而现代派文学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与优化媒介来创造更丰富、更贴切现实的作品。

总之,现代派文学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文学流派和风格,更是完整的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和文化的深度变革。在这股文学浪潮中,处女作、文学经典、诗歌优秀作品都充满

了那种自由和不拘一格的创造精神,在现代派文学的神秘和怪异探索中,让我们找到了那种创意和文化启示,带给了我们对于现代文学、文化乃至人性的心灵深处的思考和反思。

西方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三。名词解释、问答、 1.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2.后期象征主义 3.未来主义 4.超现实主义 5.表现主义文学 6.叙事剧与间离效果 7.意识流小说 8.存在主义文学 9.荒诞派戏剧 10.新小说派 11.黑色幽默 12.魔幻现实主义 13.卡夫卡小说 14.境遇剧 四.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问答题 1.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2.《荒原》的主题与象征意义。 3.《变形记》的主题、思想意义。 4.卡夫卡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5.新小说派在小说文体(叙事艺术)上的革新。 6.《百年孤独》的主题与思想意义。 五、论述题 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附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 3、“意识流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4、《喧哗与骚动》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5、谈谈《荒原》的艺术成就及其划时代意义。 6、《尤利西斯》的神话原型结构与意识流技巧。 7、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特点。 8、《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三.名词解释1.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欧美出现的各种文学艺术思潮流派的总称(1分)。它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与人的精神迷惘、困惑(1分)。在思想内容、审美追求与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反传统的倾向。具有标新立异、大胆实验、追求奇异的风格特点。故称为先锋派、实验派。重要流派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等(1分)。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瓦雷里、里尔克、艾略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1分),是十九世纪末象征主义的继 续和发展。创作上主张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手法表现微妙复杂的体验与主观感受(2 分),较前期象征主义更趋哲理化与神秘性(1分)。代表作家作品:艾略特《荒原》、瓦雷里《海滨公园》、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1分)。 3.二十世纪源于意大利,影响整个欧洲的诗歌流派(1分)。其基本特征是:否定一切,主张彻底废除一切 艺术遗产与传统文化,主张变革,歌颂混乱、速度美、力量美,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颠覆传统艺术规范,具 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倾向(2分)。代表人物:马里内蒂、帕拉采斯基(1分)。 4.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源于法国影响欧美的文学流派(1分),主张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心理、梦 幻世界,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写作(2分)。最大限度展示自我的内在真实。具有神秘晦涩的特点(1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2+答案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卡夫卡是()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A、20,现代主义 B、20,现实主义 C、19,浪漫主义 D、20,自然主义 2、下列不属于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的作品是()。 A、《美国》 B、《地洞》 C、《诉讼》 D、《城堡》 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卡夫卡的是()。 A、《变形记》 B、《地洞》 C、《尤利西斯》 D、《饥饿艺术家》 4、下列不属于艾略特作品的有()。 A、《空心人》 B、《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C、《四个四重奏》 D、《海滨墓园》 5、 A、 6 A、 7、 A、西蒙B 8 A、西蒙B 9 A、海勒B 10 A 1 2 于20 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3、存在主义: 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寓哲理于形象、情节中,其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等人。 4、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地对话、混乱不堪的四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三、简答题 1、简述《喧哗与骚动》的主要内容。 答:《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书名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内容主要写美国南方望族康普生一家衰败故事,其结构手法颇为精巧。作家首先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让三兄弟即班吉、昆丁、杰生各自独白自己的故事,随后又用“全知角度”以家人黑佣人迪尔西为主讲剩下的故事,四部分在时间、空间、人物互相之间的情绪心理行为上,嵌合的很精密。第一章《1928年4月7日》,是“班吉的部分”,通过白痴小弟弟班吉的原始意识流动,写班吉对姐姐的依恋,涉及他们的童年生活。第二章《1910年6月2日》,属昆丁的部分,写当时哈佛大学生大哥昆丁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涉及祖先罪恶、凯蒂的堕落、家庭的冷漠,表现昆丁对妹妹凯蒂隐私的感情人生绝境,最后跳河自尽。第三章《1928年4月6日》,即杰生的部分,他是顺应时势潮流的市侩,认为姐姐凯蒂与人私奔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从“恨”角度讲故事。最后一章《1928年4月8日》,为“迪尔西的部分”,这一天 4月6 ,因 2 答: 1、 的目的地, K 《城堡》 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两者隔开,永不相通。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人们最低的生存权力也是没有具体保障的。(要求结合作品展开论述) 2、《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尤索林。他同以中队司令官卡斯卡特为首的凶险环境的矛盾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卡斯卡特是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家伙。他一再增加飞行次数,是个丝毫不怜惜部下生命的人。他的形象反映了官僚机构滥用权力的特点。谢司科普夫则是官僚机构的另一本质——僵固的代表。他唯一的军事天才是指挥机械性的列队操练。他甚至还摆弄玩具士兵来进行演习,赶着老婆满屋子兜圈子来演习步伐。布莱克上尉是一个专横狡诈的情报官,同时也是一个虚情假意、善于玩花招的家伙。卡斯卡特、谢司科普夫、布莱克等人共同结成了一张谁也逃不出的天罗地网,形成了一种难以动摇的军事官僚机构。 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表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尤

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早期的一股文学运动,主要涉及到 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形式。它旨在挑战传统文学形式,探讨现代社会、人类心理、语言和感性经验。这种文学形式的兴起,是由于20世纪初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科学上的 变革,因此,文学家们在创作方面也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派文学的特征是拒绝使用传统文学形式,如描写性的情节发展、阐述性的结构和叙事风格等。相反,文学家们试图创造出新的文学语言,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如使用流派技巧、意识流、反常的叙述顺序、抽象和多重解释等。此外,现代派文学还试图涉及更多现实本身的元素,例如繁重的书写内容、对绝望和恐惧的描述以及对现代性和人类存在的探寻。 其中,现代派诗歌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如使用简洁、抽象和富有音象律的语言,探索内心体验,展示抽象和矛盾情感。该派别的标志性诗人包括T.S.艾略特、艾米丽·狄金森、威廉·卡 洛斯·威廉斯等。例如艾略特的《荒原》,通过使用复杂的语言、多重叙述和宗教象征,描绘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现代派小说也是该派别的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作家是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派小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 都非常创新,包括追求真实性和不断探究道德和社会观点,同时也因其难以理解的复杂形式而备受争议。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通过使用语言游戏、意识流技巧和与现实中的细节对话,试图展现出当代爱尔兰文化的特点和心理状况。

戏剧作品也是现代派文学的一部分,旨在挑战传统戏剧观念、文学形式和文化价值。该派别的代表作品通常具有高度互动性和社会性,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该作品具有压抑和无聊的氛围,展现出现代人的内心状态和精神状况。 总体而言,现代派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对传统文学的蔑视和拒绝,试图在文学形式、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展现出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它以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形式的文学作品为基础,探索现代主题、社会关系和人类经验。尽管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非常奇异难懂,但它对当代作家和读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不仅直接改变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方式和观念,更是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派文学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对于20世纪文学以及其后的流派和 风格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现代派文学带来了一种法国象征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法国象征主义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的奥秘,诗人应该通过象征、隐喻和意象来表达深层的人类本质和情感。现代派文学继承了这种观念,同时将其发展到了一种更广阔、更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层面。在现代派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中,经常出现一些神秘、意象化、隐喻的形态,这将文学表达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透过语言表现出更加深刻、真实、多元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现代派文学强调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探索。19世纪末 和20世纪初,社会和人类经验都发生了激烈的变革,传统价 值观被推翻,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急剧改变。这些变革打破了传统文学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界限,文学家们开始从新的角度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以卡夫卡为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象征性 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2)“荒诞性” 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里,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

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3)意识流 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4)意义的不确定性 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在艺术表现上他们常采用事实与虚构交织的拼凑、自相矛盾、不连续性、模糊性等方法来表现这个复杂多变、难于捉摸的世界。 由此可见,现代派文学是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众多相对独立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现代派文学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国际性文学思潮,又表征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精神。因此,五光十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又呈现出整体性,具有共同的特征。在思想上,现代派文学富有强烈的反传统精神,提倡非理性,善于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主题,具有强烈的

外国文学史1

各个流派: 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其特征是: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法国布勒东,代表作《娜佳》。 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美国的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年代后盛行于西方文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文学最初是作为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象阐述而出现的,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其基本主题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揭示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主张人的自由选择。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人。 后现代主义文学: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见于弗·奥尼斯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它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背离,以非理性为基础。后现代主义文学把反传统推向极端,不仅反对现实主义旧传统,也反对现代主义新规则。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解构性,试图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形式进行解构。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黑色幽默:20世纪60、7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黑色幽默作家信奉存在主义哲学,他们用病态的、荒诞变形的手法表现幽默。1965年美国文艺理论家弗里德曼将这些作品结集起来,取名为《黑色幽默》,以后文坛把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的作家称为黑色幽默作家。作品表现世界的荒诞和混乱以及人与环境、社会的不协调,以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展示人类的灾难,即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因而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的幽默”等,人物形象多为玩世不恭、性格乖僻的“反英雄”。代表作家有海勒、冯内古特、品钦等人。 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于30-40年代的拉美,60年代以后成为拉美文学主潮。它的特点是把现实与神话、真情与梦幻巧妙结合,给现实披上光怪陆离的外衣,使现实具有浓郁的魔幻色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从古代印第安文学、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吸收了奇幻、怪诞的成分,创造出似真似幻的境界,以这种表现手法来更真实地反映现代化大都市与刀耕火种并存的拉美现实。在表现技巧方面,魔幻现实主义受到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广泛地运用了象征、荒诞、意识流、时序颠倒等现代派手法。魔幻现实主义结构多变、语言新颖,富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和墨西哥的鲁尔福等。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第一,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第二,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第三,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代表作家有S.

卡夫卡的文学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的文学地位是怎样的 卡夫卡在文学史上有绝对的地位 卡夫卡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的作品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经常采用寓言体,而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永无定论,这也让卡夫卡的作品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同时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在这方面,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卡夫卡的作品思路总是那么不连贯,跳跃性很强,主题曲折晦涩,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不小的困难。虽然卡夫卡的作品难读,但是只要能读进去,摸清作品的脉络,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卡夫卡的创作风格是表现主义,同时他也是在表现主义文学创作上最有成就的人。他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的社会经济萧条,社会,人民穷困潦倒,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的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这种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为了卡夫卡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是很多,而且,他在去世之前,他的女友按照他的意愿,已经将他生前的大部分作品都烧毁了。但是,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的小说以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一种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他被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视为同仁,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视为先驱,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为典范。 卡夫卡是哪国的 对于卡夫卡是哪国作家来说,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因为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生活奥匈帝国的末年,那时的帝国动荡不安。他虽然生活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但是那时的奥匈帝国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因为它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对于卡夫卡是哪国作家已经没有确切的答案,如果说他是奥匈帝国的话,因为他在1883年至1924年生活的地点是布拉格,1918年之前布拉格属于奥匈帝国,之后便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这就意味着卡夫卡要么属于奥匈帝国,要么属于捷克,因为在这期间他是两国的臣民。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特征

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 反映了近八十年来西方社会的动荡变化;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运动 以及文化、艺术思潮当然都在现代派文学中有直接间接的表现。反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现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 和国际法西斯主义、原子弹恐怖以及形形色色的哲学艺术思潮的作品,在 现代派的文学里并不罕见。但我认为这只是现代派与现代的其他流派的共 同之点,而不是现代派独有的、典型的特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作为观念形态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代西方人 的思想情绪,精神状况和生活经历,从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西方社会的面貌。西方现代派文学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 表现对象和方法,这就使得它在思想内容方面带着鲜明的朝代印记和不同 于传统文学的显著特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联的异化观 念和表现自我,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基本主题。 第一、危机意识。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所表现的对现代 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深切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意识可以表现为卡夫卡式的焦虑,“荒原”式的绝望,乔伊斯对人性的透彻解剖或贝克特的荒诞;它也 可以表现为德国表现主义者的大声疾呼或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的对机械、暴 力的盲目崇拜。它可以因不满现状向后看,向往于过去的宗法社会或原始 力量,也可以向前看,发出启示录式的关于死而复生的预言。19世纪末,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充分暴露,战争给人们 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引起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西方文明的怀疑,而新的价值观念没有形成,人们陷入精神失落的境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 域弥漫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浓厚的悲观主义,一种世界末日行将到来的惶 恐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情绪在 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共同的主题。后期象征派诗人艾略特的长诗《荒原》把 失去信仰的欧洲描绘成一切生命都已死亡消逝的荒原,在这冷漠肮脏的荒 原上只有行尸走肉般的男女在寻欢作乐。这种危机意识一直贯穿了现代派 文学发展的全过程,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的 各种流派,无不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和否定,表 现出一种失魂落魄,精神无所寄托的苦闷、痛苦和怅惘。现代派作家从社 会生活、个人灵魂深处等多种角度表现了西方文明没落的情景,同时也透 发出无可奈何的悲观绝望的情绪。 第二、异化观念。异化问题是西方现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主题。法国评 论家多蒙纳说:“异化把全部现代文学吞没了。”异化是与危机意识紧密 相关的,二者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马克思很早提出异化观念,他是指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第一节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科学文化背景 (三)文学思潮背景 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思想特征 1、表现人的异化、 社会的危机—— 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 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 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 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 多变的内心; 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 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 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 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 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 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 性与现代意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 §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作家(见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就局限和问题

西方王见代主义文学 的成就、局限和问题 子袁可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 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暴露了严重的局限,也带来了复杂的问题。这些成就、局限 和问题又是互相牵连,难解难分的。我们只 能就主要的方面做一点具体分析,希望有助 于全面地认识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 一、显著的成就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是 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所 体验到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作为一种意 识形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尽了它反映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 现实矛盾和时代精神的使命的。这里所说“反映现实矛盾”,主要是指在四种人类基本关 系上的矛盾,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四种关系上的畸形脱节,这 一点大概没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其反映了“时代精神”,怕就会引起争论了。近百年来西方社会各个阶级对“时代精神”当然持有不同的理解,但就中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知 识分子、作家艺术家这个阶层说,这个时代 的主要精神特征无疑是反传统,反理性,怀 疑一切,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从上世纪末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到本世纪70年代贝克特声言“人死了”,这一精神特征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是一以贯之,而且日益严重的。尼采否定了上帝,还可用超人来代替,来重新评估 一切;贝克特否定了人,就走到了彻底的、 完全的虚无之境。我这样说,并不否定现代 西方社会还有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民主进 步阶层,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积极进取的,反 抗剥削和压迫的,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时代精神。既然我所说的西方现代派文学 基本上不代表后者的立场和观点、思想和感情,现代派所把握、所表现的时代精神自然 也就不会是后者所把握、所表现的时代精神。现代派只能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时代精神。应 当补充的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有少数作品 还是表现了一些进步思想和积极精神的,如 前期象征主义对巴黎公社的歌颂,左翼表现 主义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反抗,左翼未来主义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和理论基础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和理论基础(上1) 1.什么叫现代派?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2.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3.现代派文学有哪些艺术特征? 4.如何评价现代派文学? 5.什么叫“后现代派”? -------------------------------------------------------------------------------- l.什么叫现代派?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的。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在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特别是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趋于白热化,经济危机不断发生,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政治形势动荡不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等问题也矛盾重重。国内外激烈而复杂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危机。许多知识分子面对问题成堆的现实,感到理想破灭,生活空虚,精神苦闷,产生所谓个世纪末的悲哀。不少中下层知识分子,一方面对现实感到失望,觉得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又不理解、不相信社会主义,害怕工人革命运动。他们站在唯心主义立场,认为现实是不可理解的,荒谬的。他们退到内心世界中去,守住“自我”这块阵地。另外有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受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影响,热情很高但又不够成熟,喜欢标新立异。他们否定一切过去的文学遗产,大喊大叫要创造未来的或超现实的文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最早出现的派别是象征主义,它的先驱是法国的波德莱(1821—1867)。他的代表作是《恶之花》,堪称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正式打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并逐步形成了象征主义作家队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到20年代形成高潮。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这段时期出现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杰出作家。小说方面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爱尔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戏剧方面有美国的奥尼尔,比利时的梅特林克,德国的霍普特曼。诗歌方面有美国的庞德,英国的艾略特、叶芝等。 30年代至40年代初,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异常猖狂。反法西斯的民主作家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现代派文学处于低潮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颓废思想抬头,社会上充满悲观阴暗气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泛滥,于是现代派文学进入新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现代派文学,被称为“后现代派”。具体派别有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法)、贝克特(爱尔兰)、阿尔比(美)等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法)为代表的新小说派,以海勒和冯尼格为代表的美国黑色幽默派和以奥斯本为代表的英国“愤怒的青年”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在思想方面,这些派别大多与存在主义哲学有联系。在艺术形式方面,竞相标新立异;各有特点。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精选资料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卡夫卡和《变形记》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与西方传统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具有特殊思想倾向和艺术方法的文学, 它标志着西方尤其是欧美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和表现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现代派文学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 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对其影响颇深。作为一个异常纷繁复杂的文学 未来现象,现代派文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主 义、存在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都可归属在旗下。相对于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 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法包括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省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梦幻与荒诞手法等多种艺术手法, 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做诸多大胆的增强与超越。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堪称可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当代第一人。《变形记》是其代表作品。若想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名篇,《变形记》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早被译介给中文读者的 也最为中文读者接受和推崇,当然对之进行的分析和评论也为数 最多。而给人印象最深地莫过于小说震撼性的开场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 己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 贴着床, 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技 巧自动写作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技巧自动写作 (一)现代派文学是一种表现自我主观的文学,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表象,而主观意识才是本质的、真实的。各种现代主义的文学流派,都重在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但是现代派文学所表现的主观世界是一种变态的扭曲了的精神状态。所谓表现“现代意识”,实际是表现非理性的直觉,他们以为“直觉就是艺术”。现代派文学表现的是本能、变态心理、疯狂、梦幻、潜意识。所以,这种文学可以不管客观实际,不管读者,只是主观的表现,因而写得颠三倒四、跳跃突兀、随意幻想、晦涩难读。在技巧上爱用意识流的手法。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诗都是诗人的意识流表现。各流派的小说不是主人公的意识流就是叙述人的意识流。表现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角色的台词也是剧中人的意识流。现代派文学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把直觉与幻觉、回忆与印象、梦境与现实交错混合、用“心理时间”打破空间的时间,表现出畸形社会中的病态意识,反映厌世、绝望、丑陋的主观心理。 (二)现代派文学是荒诞社会产生的荒诞文学现象。总体来说荒唐、怪诞、破坏艺术传统与美的规律则是不少现代派文学流派的特征。所谓“反戏剧”、“反小说”等等,就是背弃传统文学的规律,创造出从内容到形式都怪诞的文学来。现代派文学为了表现主观的感受与直觉,常改变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形态。违反了常识与事物规律性的物象与过程,则形成荒诞:人一觉醒来变成了甲虫,卧室里陈放着15年来不断膨胀的尸体,人和鬼谈话……有的诗荒诞到了没有语言,有的戏剧、小说荒诞到没有故事与冲突、没有传统的人物形象性格,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所谓舞台形象。在荒诞的背后,有的还有某些可以让人猜测的寓意和哲理,有的则荒唐不可解。

西方现代派对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论西方现代派对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摘要: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丰富多彩与快速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与重要性的时期。这一新时期,中国文学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积极地在对西方文艺的评介中觅取新的发展路径,自觉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各种创作题材、主旨、手法、风格,并创造性的投入自身的文学创作。八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现代派文学逐渐辐射下的产物。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思想观念、叙事艺术、结构技巧等均对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西方现代派文学;八十年代文学创作;影响

前言 西方现代派文学, 是19 世纪中叶以来, 在欧洲各国陆续出现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新小说派、荒诞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这场漫长的文学运动从思想观念到内容技巧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命性的颠覆, 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 世纪初,西方现代派传播到了中国,在八十年代,大量的现代派文学的作品和理论专著被翻译成中文。这些作品的引进,对八十年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涌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反思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等纷纷出现。正如学者约瑟夫所说:“各种影响的种子都可能降落, 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条件具备的土壤上的种子才能发芽。”[1] 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促成了现代派在中国的萌芽和生发,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创作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的深刻影响。 一、意识流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初,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求新变异之风,而中国文学迎来了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转换。在这次转换中,意识流首当其冲地“流”到中国,并适时而成功地参与到当代文学艺术实践中。首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就是80 年代初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宋耀良曾经这样评析当时的情形:“在中西文化落差最悬殊的岁月里,意识流文学是首批从西方驶入中国文学内湖的红帆船。随着当代文学的当代化,很快地在中国也形成一支东方式意识流小说脉流。”不仅如此,“中国式意识流小说一经出现,便参与了当代文学当代性的改造。”“在那颇为艰难的转折过程中,意流文学率先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建立了功绩。于是,一个以人的解放和文的自觉为特征的新时期文学运动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在开阔而又神秘的东方地平线上。”[2] 王蒙继1979年发表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夜的眼》之后,又接连发表了《春之声》、《海的梦》和《蝴蝶》等作品,从而推动了8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的勃兴与繁荣。王蒙作为新时期文学探索与创新的先锋,使中国当代读者第一次认

西方现代派文学――荒诞派小说

(结业论文) 题目荒诞派小说 学院(部)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汉语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

荒诞派小说 摘要:在现代西方的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影视等诸多领域中,我们常常读到、听到、看到、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基本情绪,那就是荒诞。整个西方现代思想都弥漫着荒诞这一主题。荒诞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发展到了极端,成为20世纪文学中的一个重大现象。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因而出现了一大批作家和作品,这类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语言冲击力,同时也产生了多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荒诞、背景、作家作品、语言冲击、意义 荒诞派小说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西方人是在战火与血腥中真正进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惨绝人寰的悲剧。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爆炸、战后的冷战威胁和社会病的蔓延,彻底摧毁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普遍的幻灭情绪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广泛感觉到生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陌生世界里,失去了立足点和安全感。他们绝望的。虚无主义的心态促使他们形成荒诞观念,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荒诞的混乱的、无意义的世界,并将这一观念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同时机械化大生产,把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种种异化的现象促使哲学家、思想家去思考人的存在、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等问题,荒诞派小说的产生也是这种思考的结果。 荒诞派小说的产生还有它的哲学基础。“上帝死了!”当尼采通过一则寓言发出耸人听闻的惊呼时,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惊,对基督教上帝的信仰崩溃了,建立在这一信仰基础上的整个价值体系也随之倒

塌。哲学在这一片废墟之上完成了由近代图式向现代图示的转变。集中表现荒诞意识的存在主义体现了在西方文化这一转变后人的焦虑,也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到现代高度后自身的焦虑。从康的开始,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再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直到存在主义、理性主义的神圣光环已经消失殆尽。没有上帝的世界变成了一个“自由”的世界,自我、个别、偶然、可能等概念的新组合,诞生了现代西方一个重要的概念——自由,从自由又孪生出另一个重要概念——荒诞。 海德格尔将世界的本体化为无,转用自己在世的基本经验和体验来证明无的存在,这是荒诞意识的的基础。萨特认为客观世界是自在的存在,它是没有任何目的的结构。从根本上说,它是偶然的,不可思议的,荒诞的,人是被无视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不知道为什存在,这世界对他来说是完全偶然的,是荒谬的,是令人恶心的。用文学展现多种多样的荒诞感,反映现代人在这个混乱世界的心态。 卡夫卡可以称得上是荒诞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主要内容是表现孤独的个人在面对陌生、荒诞的世界所感到的恐惧和迷茫,以文学作品形象的反映荒诞概念。卡夫卡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作品的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但是陪衬中心事件的环境是真实的,产生“虚实相照”的效果。《变形记》和《地洞》都典型地反映出卡夫卡作品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变形记》以独特的变形手法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主人公在生活的重担与职业的习惯势力的压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甲虫。卡夫卡通过主人公变虫后细腻的心理感受和周围人的反应,深刻地表现了人的灾难感、压迫感、孤

外国小说简介

小说的一般常识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虚构: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虚构,是小说的本质。分类:(1)按篇幅:长、中、短、微(2)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3)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4)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5)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6)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三要素的作用(一)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人物描写手法:按内容: 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景物)按技巧: 工笔白描侧面正面(二)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情节模式: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三)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

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西方现代派文学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 19世纪80年代出现、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遍及欧美各国的一种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表现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文学等。思想特点一、鼓吹非理性主义。主要受叔本华、柏格森、尼采等哲学家的唯心主义哲学影响,同时也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叔本华: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悲剧。尼采的悲观主义。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源于潜意识,是作者心中潜意识的外化和变形。存在主义哲学极力宣扬先有主观意识,后有客观存在,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二、强调表现自我。现代派作家不重视环境描写,而是着重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把个人内心生活作为作品的重点,精雕细刻地描绘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情绪、联想、幻想、幻觉以及微妙的感情变化等。现代派作家经常描写人的异化的主题,他们认为在颠倒混乱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已异化为非人。人已失去了自我的本质。他们的创作也成了“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参考教材: 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马新国主编北师大出版社《西方文论史》 【1(直觉主义与意识流】 概况 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 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 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 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

罗卫夫人》 评价 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说的差别: 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 优点:1。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 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缺点:意识流如实再现小说人物意识之流内在律动的文学宗旨在理论上未必十分圆满。 【2(语义学与新批评】 概况 一、语义学(带鲜明的实证主义和心理学倾向),代表人物:(英)瑞恰兹 1、把语义分析作为文批的最基本的手段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一、象征主义文学 二、表现主义文学 三、存在主义文学 四、意识流小说 五、新小说派 六、荒诞派 七、魔幻现实主义 八、黑色幽默 九、超现实主义 十、后现实主义小说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

律感。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是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语言和形式精致、优美,内容多样。 爱伦·坡是侦探小说(detective story)鼻祖、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先驱之一、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大师、短篇哥特小说巅峰、象征主义(symbolism)先驱之一,唯美主义(aestheticism)者。受到过爱伦·坡影响的主要人物有:柯南·道尔、波德莱尔、斯特芳·马拉美、儒勒·凡尔纳、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希区柯克、蒂姆·伯顿、江户川乱步等。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坡力图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