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建模

篇一: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浅谈

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对数学建模教学与现行的应用题教学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植树问题”为例,探究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教学植树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是当今数学教育实践的方向。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教学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数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今天,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并不只是需要数学家,而是大量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际问题的各种人才,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简称MM,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的是确定

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建模是由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等步骤组成的过程。数学建模教学是指我们的课堂内外增加一些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工是怎样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数学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做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开展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拥有量的限制,不可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太复杂的实际问题,但从建模的过程:“观察——分析与处理——抽象——检验与修改”这四个步骤看,在小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数学公式的推导、数量关系的揭示中,也都能充分体现,如从观察铝笔盒、电视机、火柴盒等,可撇开其各面凹凸不平这些非本质特性,通过理想化处理,抽象出长方体。通过观察总价/数量=单价(一定),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这两个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数量关系式,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特征:y/x=k(一定)等等。上述抽象过程,以往教学中往往不够重视,而这恰恰蕴含着数学建模的思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儿童数学能力所必需的。

2.通过数学建模理论的学习和研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和数学素养。这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数学教师除需要

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难以深刻理解和掌握上述数学知识的抽象方法,因而也不可能在教学中加以揭示的。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学习数学建模理论,能逼使教师对整个数学教学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3.有利于加强师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意识,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数学的内容具有抽象性,但是它的现实原型又十分生动具体,具有具体性。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后才具有的,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以具体性为基础的。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的是他们身边的事,解决的是他们实际碰到的问题,具有具体性,因此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春游的路线,安排班级午餐,让学生帮妈妈上街买菜,选择最近回家的路等,从这些具体的素材出发,并适时地上升到抽象理论,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然后再把它用之于更广泛的具体内容中去,既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又能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作用,领悟到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数学建模与现行的应用题教学的区别

“数学建模”问题与数学中的“应用题”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也是有区别的。如:“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经典的数学应用题,但却不是数学建模问题,因为在实际问题中不可能用这种方法去求鸡和兔的只数,它仅仅是一种数学假设。

以往我们教科书中的应用问题基本上都是“数学应用题”,这些应用题,不仅数量关系比较清楚,而且已知条件不多不少,所有问题一定有解,且答案唯一,对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认

为数学学习就是套公式,套题型。以往的数学教学中也只把重点放到数学内部的理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展示(即严士键教授所说的“鱼烧中段”),没有在数学的应用上给予足够的注意和训练,即没有着意讨论和训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鱼头)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来满足实际问题中的特殊需求(鱼尾),很少给学生揭示有关数学概念及理论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不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把数学知识当成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管学生是否想吃,是否能消化和吸收。到了大中学就有不少学生反映“学了不少数学,但是不会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更有甚者,认为“数学根本没有用”,使学生过早地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此,可以认为在小学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是必需的,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四、怎样进行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呢?

1、选择适当的数学建模问题,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现今的学科之间是不分界的,数学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不能和生活分离。”“时时有数学,事事有数学。”“把生活融汇到学校数学教育中,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趋势”??

因此教师应自己动手,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改造适合自身学生使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建模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合理、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壶山小学少年甲A足球赛开赛了,就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了一节与足球运动有关的数学建模专题课,内容包含了观众座位的安排、喊口号的规律、最佳射门位置、足球黑白两色皮的块数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数学

建模问题难易应适中,千万不要搞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建模教学,题目难度以“跳一跳可以把果子摘下来”为度。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如教学“相遇问题”,可通过CAI课件创设两个同学在弯曲不平的道路上行走的情景,突出“同时”、“相向”、“相遇”这三个特征,然后把曲线变成直线(线段图),建立“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得出相遇的“路程=两人的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由于教学的情景是学生们自己上学的事,所以,学生的探索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且由于结合它的应用讲清了这些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作为逻辑推演体系的数学的建立。

2、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我们提倡采用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等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讲求效率、实事求是、追求完美、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这些也都是现代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在提出数学建模问题以后,可让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厂长”,“假如你是县长”,把他们置于自主解决问题的地位,可带来更大的责任感,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在学生建模、演算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并给他们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激发了探索精神。

3、注意因时施教、因人施教

这里的“时”是指学生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年级,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逐步学得的,人们在不同的年级所具有的能力、知识是不相同的。依据学习过程的认知论原则,教学必须应以发展为目标,因此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

有所区别,应该经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更高的教学目标。

和提高学生其它素质一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应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应与现行数学教材有机结合,把应用和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要做成两套系统,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二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在实际生

篇二:中小学数学建模资料汇总

班级: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三班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X 日期:2013年5月23日

目录

引言 (3)

一、数学建模简介 (3)

二、优秀的小学数学建模论文鉴赏 (7)

(一)《买房中的数学》 (7)

(二)《旅游如何游?》 (10)

(三)《节约能源,选择小排量汽车》 (13)

三、优秀的中学数学建模论文鉴赏 (15)

(一)《关于舟山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 15

(二)《人寿理财分红类保险条款的分析》 (18)

(三)《房屋家具摆设的方案》 (23)

(四)《中国太平洋少儿乐两全保险A款条款分析》 (29)

引言

《全日制普通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数学建模简介

(一)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划,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1]

(二)建模应用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从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要求越来越精确,使得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数学科学的地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数学已经

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建模意义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含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我们也可以这样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数学建模是一个让纯粹数学家(指只懂数学不懂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数学家)变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心理学家等等的过程。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录音,录像,比喻,传言等等。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

(四)建模过程

①模型准备

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

②模型假设

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③模型建立

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④模型求解

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或近似计算)。

⑤模型分析

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⑥模型检验

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⑦模型应用

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五)建模起源

1.西方情况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1989年在几位从事数学建模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几所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美国的竞赛,而且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几年参赛校数、队数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是在美国诞生、在中国开花、结果的。

2.中国情况

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举办了我国10城市的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教育部领导

及时发现、并扶植、培育了这一新生事物,决定从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一届。十几年来这项竞赛的规模以平均年增长25%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9 年全国有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1137所院校、15046个队(其中甲组12276队、乙组2770队)、4万5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是历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其中西藏和澳门是首次参赛)!

(六)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七)如何写好数学建模小论文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

篇三:浅谈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浅谈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梁知章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出版。《新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数学建模)发展。”

《新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标准》首次提到了数学模型的概念,同时严士键教授也在《数学教育应面向21世纪而努力》一文中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常意味着以下一些环节:将实际问题化成可以处理的但又对原来的问题有用的数学问题,寻找或创造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包括计算方法),有时还需要对问题的解做一些解释和讨论。” 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质就是数学建模的能力。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大中学中早已蓬勃地开展,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还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此,我认为应该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的活动。

二、关键词解释

1、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作出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显示状态,

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有效决策或控制。

2、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验证的过程。

3、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教学是指在我们的课堂内外增加一些有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并通过

这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做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感悟数学。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激发创造的舞台和空间。

三、开展数学建模的理论依据

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而促使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题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

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管理自己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况中完成任务。另外,还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他们认为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

数学建模,渗透了建构主义的先进思想,作为一种课堂活动的模式,是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最佳手段。

四、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的策略

1、小学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标准》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形式展开。(如下图)

(1)问题情境:将现实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根据问题的特征和目的,对问题进行化

简,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2)建立模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知识,来刻划事物之间的数

量关系或内部关系,建立其相应的数学结构。

(3)解释:对模型求解,并将求解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4)应用与拓展:将求得的数学模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化。

2、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

怎样进行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常规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建模思想,切入应用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

更系统、更完整。如:在新知识的引入、巩固等环节,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穿插一个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完成一个简单的建模。

以下是一个在中段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老师向大家提出的一个建模的问题(提出问题):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cm

5cm

8cm 2cm 3cm 4cm2cm2c3cmm3cm8cm 5c 学生经过运算,很快会发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提问道:“你们觉得这样的情况是偶然的吗?”引导学生们开展讨论。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如果将后两个图形凹进去的地方还原,它们就是和第一个图形一模一样的长方形。这样,学生们就在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中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平移(建立模型)。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自然就会运用平移的思想方法来解答(求解与应用)。在教学中穿插建模,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得以扩展,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举行数学建模专题课,让学生了解建模的基础知识,感受建模过程,让学生了解数

学的内在联系,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以下是一堂在小学高年级举行的“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的一堂建模课:

1>、情境与问题:出示一个时钟(没有秒针),请学生观察钟面,你能提出什么样的

问题。

学生的问题很多:a、现在是下午3点11分,我想知道,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几度?

b、下课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几度?

c、我想知道,几点几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直角?

于是,老师提出:“我们就挑时针与分针的夹角问题来研究探讨。

2>、建模与求解

因为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建模问题,因此,老师首先要进行总的指导:为

了研究方便,我们不妨设某一时刻为n时m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x度,同学们能不能拿出自己的方案呢?

有学生说:“在那一时刻,迅速取出钟内的电池,让时针与分针停止走动,

拿出量角器量出夹角的度数。

这个方案马上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这个方法不够准确,我们可以想

办法计算出夹角的度数。

接下来的时间,师生进行探讨与交流: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时针

1小时走一大格是360÷60=60度;分针一小时走一周是360度,时针一分钟(1/60小时)走30*(1/60)=1/2度,分针1分钟走一小格是360÷60=6度。所以n时m分可以看作时针走

了(n+m/60)小时,即30*(n+m/60)=(30n+m/2)度;分针走了m分钟,即6*m=6m度。所以n时m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从0时0分始,顺时针方向看首针与次针所夹的角。0时0分夹角为0度,12时0分为360度)的度数:

x=30+m/2-6m=30n-5.5m(首针为分针),

或x=6m-(30n+m/2)=5.5m-30n(首针为时针)

3>、实际问题的解

经过以上的讨论,学生们建立了关于求钟面上指针夹角的模型,并写成

了数学公式,下面就是对模型的运用:

a、下午3时11分,分针与时针夹角的度数:

解:x=30n-5.5m=30*3-5.5*11=29.5。

b、下课时(3时5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

解:x=5.5m-30n=5.5*50-30*3=185。

c、几时几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直角:

解:30n-5.5m=90,得9个解;或5.5m-30n=90,得8个解

或30n-5.5n=270,得3个解;或5.5m-30n=270,得2个解。

(2)组织以建模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应用,提高他们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调查生产、生活在一些事物的配比情况,作为课后的一项活动内

容。同学们有的到食堂、饭店,有的向家长、各行各业的能人咨询,建立了如下的表格:

回校后,同学们纷纷自发地相互交流活动情况,甚至产生激烈辩论。教师收集各组同学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把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外再调查,再实践,再思考。

五、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优点

1、数学建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

《新标准》中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点和概念的操作,在发现、设问、设计、探求、归纳、创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有利于学生自觉检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化发展。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学生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新的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数学知识储备必然在学生的主动调用下得到巩固,并且主动将各部分知识,如几何知识,计算方法,统计方法等加以联系和整合,从而加强了原本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学生学会并养成合作交流的方法、习惯,特别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数学研究还是数学学习,其目的之一是将数学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通过数学模型这个桥梁来实现的。因此“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在数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这是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建模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建模试题及答案 一、问题描述 某小学举行了一场数学建模比赛,共有100个参赛小组。每个小组有3名成员,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本文将给出其中的两道试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 二、试题一 题目:某超市打折促销,其中甲品牌的商品原价为10元/件,乙品牌的商品原价为15元/件。超市制定了以下几个商品组合的促销折扣方式: - 甲品牌购买3件,总价格打8折 - 乙品牌购买2件,总价格打9折 - 同时购买甲品牌和乙品牌的商品,总价格打7.5折 现在小明带着100元去购买这两个品牌的商品,请问他能够购买到几件商品? 解答: 设小明购买的甲品牌商品件数为x,乙品牌商品件数为y。根据题目所给的折扣方式,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 1. 10x + 15y = 100 (总价格不超过100元) 2. 0.8 * 10x + 15y >= 100 (甲品牌打折)

3. 10x + 0.9 * 15y >= 100 (乙品牌打折) 4. 0.75 * (10x + 15y) >= 100 (甲品牌和乙品牌同时打折)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求得x和y的值。计算结果为x = 4,y = 4。因此,小明能够购买到4件甲品牌商品和4件乙品牌商品。 三、试题二 题目:小明和小红在校外进行了一次跑步比赛。比赛开始后,小红 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匀速前进,小明则分段加速前进。具体规则如下: - 第1分钟小明跑出50米 - 从第2分钟开始,小明每分钟的速度都比前一分钟提高10米/分钟问:在多少分钟之后,小明能够超过小红? 解答: 设小明在第n分钟时超过小红,则可以列出以下方程: 50 + 10 + 20 + ... + 10(n-1) > 200n 通过对1到n的整数求和,可以化简为: 50 + 10 * (1 + 2 + ... + (n-1)) > 200n 50 + 10 * ((n-1) * n / 2) > 200n 25n^2 - 225n + 100 > 0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案例总结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小学数学建模的思想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挖掘问题的本质,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总结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建模。某小学的操场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面积为150平方米。由于校园环境整治的需要,校方决定将草坪改为几个圆形花坛,每个圆形花坛的面积相同。学生们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确定花坛的个数和面积。 学生首先需要分析问题,将草坪和花坛的形状抽象为几何图形,即矩形和圆形。然后根据草坪的面积和花坛的个数,建立两个方程,即矩形的面积等于150平方米,圆形的面积等于花坛的面积乘以花坛的个数。通过解方程,学生可以得到花坛的个数和面积。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巩固了矩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运动员训练问题的建模。某校的运动场是一个长方形,长为200米,宽为100米。学生需要在运动场上设置一条跑道,让运动员每次跑1000米。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确定跑道的长度和宽度。 学生首先需要将运动场和跑道的形状抽象为几何图形,即矩形。然后根据运动场的长和宽,以及跑道的长度和宽度,建立两个方程,即矩形的周长等于1000米,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通过解方程,学生可以得到跑道的长度和宽度。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巩固了矩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分数的比较问题的建模。某班级共有30个 学生,其中有13个是女生。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确定女 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值。 学生首先需要将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抽象为数值,即13和 30-13。然后根据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值,建立一个方程,即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等于13除以30-13。通过解方程, 学生可以得到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值。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巩固了分数的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数学建模,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

小学数学建模的方法

小学数学建模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才能够实现。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建模的方法,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 一、问题提出 问题的提出是建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应当是基于现实生活、社会文化和学生生活等实际情境的。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像、物体、事物等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自己的理解和知识基础上思考问题。 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是建模的核心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可以分为图形模型、关系模型和函数模型等。教师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和应用。 1. 图形模型 图形模型是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图形模型来建立几何概念,并解决与地理、生活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建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制作模型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2.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数学建模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模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与比例、相似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建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探究等方式来建立相应的关 系模型。 3. 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是数学建模中比较复杂的一种模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 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与速度、利润等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建模过 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函数知识,并逐步引导他们建立 更复杂的函数模型。 三、求解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求解数学模型。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求解数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算式求解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列式、推理、演算等方式,来求解相应的数学模型。 2. 图形求解法:学生可以通过图形表示法、等面积法、几何变换法 等方式,来求解相应的数学模型。 3. 逻辑求解法:学生可以通过逻辑思考、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方式,来求解相应的数学模型。 四、数学模型的应用

小学数学建模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建模实施方案 一、引言。 数学建模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数 学建模,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提出小学数学建模的实施方案,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 二、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 小学数学建模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同时,可以将数学建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发展。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实地调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教学资源。 学校应该积极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实验器材等。同时,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实地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4. 评价方式。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答辩、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学校支持。 学校应该给予小学数学建模教学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包括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组织相关的比赛和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三、结语。 小学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 施本文提出的方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各位教师和学校能够积极推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活动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活动设计。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数学建模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包括他们的数学水平、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数学建模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确定数学建模的主题和目标 接下来,教师需要确定数学建模的主题和目标。主题是指数学建模活动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领域,例如环保、交通等。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应该达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选择合适的数学建模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数学建模方法。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问题导向法、课题研究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 四、设计数学建模活动的环节和任务 在确定了数学建模的主题和方法之后,教师需要设计数学建模活动的环节和任务。这包括问题提出、数据收集、模型建立、结果分析等

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具体的任务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按照流程 进行活动。 五、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学习 资源。这包括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 关资料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识,以支持他们的建模过程。 六、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数学建模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 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工合作,互相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七、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数学建模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生可 以回顾整个建模过程,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找出不足之处,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 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八、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可以包括口头表达、书 面报告、展示等形式。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数统计等。数学建模思想是指将数学方法和技巧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研究如何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来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总结数学建模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通过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含义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探讨,旨在探讨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已有研

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推进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探讨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2. 正文 2.1 数学建模思想的含义 数学建模思想是指利用数学工具和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和求解的过程。在数学建模中,需要确定问题的数学模型,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符号和方程,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验证。 数学建模思想的核心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数学建模思想的含义还包括对问题进行合理简化和概括,以便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通过数学建模,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预测和优化。 数学建模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数学建模思想

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分析

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分析 在现如今的教育体系中,数学建模已经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通过数 学建模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生数学建模的案例,探讨数学建模对于小学 生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小明的帽子 小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喜欢戴帽子。有一天,他在帽子 店捡到了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帽子。小明好奇地打开袋子,发现里 面没有标签,也没有告诉他帽子的数量。于是小明决定通过数学建模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观察和收集信息。小明先将帽子逐个取出,并用一张纸记 录下每个帽子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同时,他还用一个小 本子记录下袋子里帽子的数量。 第二步,分析问题。小明在观察后发现,每个帽子的特征都不同, 但是某些特征可能会重复出现,如颜色和形状。他决定以颜色和形状 为主要特征进行分类,并将每个帽子分到相应的类别中。 第三步,构建模型。小明将问题简化为将帽子分成不同的类别,即 颜色和形状。他用彩色的纸条代表不同的颜色,用不同形状的图案代 表帽子的形状。然后,他用这些纸条和图案在桌上进行组合排列,找 到合适的分类方法。

第四步,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彩色纸条和图案在桌上的排列,小明发现可以将帽子分为四类: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三种形状: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于是他得出结论,袋子里有四顶红色的帽子、三顶蓝色的帽子、五顶绿色的帽子和两顶黄色的帽子。同时,他还计算出袋子里共有14顶帽子。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建模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是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首先,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这个案例中,小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帽子的特征,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培养了小明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个案例,小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帽子的数量,他通过构建模型和合理的排列组合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培养了小明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比于传统的教科书上的习题,数学建模更加有趣和具有挑战性。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建模对小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应该给予数学建模更

《小学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建模》 案例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一环节:呈现原模,建立表象。 课始,呈现生活中的图片——校园风景图,提问:在我们的校园中,哪里有平行四边形?在寻找中,唤醒学生的记忆,建立起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表象接近于感知,具有一定的鲜明性和具体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教具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二环节:凸显本质,概括定义。 1.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提问:为什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板书“平行四边形”)拿出你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进行观察、思考,然后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1)学生观察、猜测、动手验证(用尺子测量、平移); (2)同桌讨论、交流; (3)反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 (4)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辨析图片,抽象概括,完善定义 (1)出示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较大、正放):这个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旋转,变换位置)现在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看它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根据什么来判断?(手指板书)我们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这两组平行线吧。 (2)出示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较小、斜放):这个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旋转)这样放呢?(再旋转)这样呢? (3)出示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纸片(随意放):这个是吗?现在老师给它动个小手术,“喀嚓”用剪刀剪一刀(边说边剪下一个角),看,现在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揭示平行四边形首先必须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数学建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数学建模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来理解这些概念。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2. 数学建模在生活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例如,在学习时间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概念。通过观察钟表、计时器等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如计算时间间隔、制定时间表等。 3. 数学建模在游戏和竞赛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还可以应用到游戏和竞赛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 学习几何图形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建几何图形的模型来理解这些概念。通过构建模型、比较和分析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解决游戏和竞赛中的问题中。 三、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解决生 活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数学建模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解决游戏和竞赛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 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鼓励合作交流来促进数学建模的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分类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两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问题,并鼓励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测量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在学习时间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些日常活动所需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解决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通常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 神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组 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数学建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 相互学习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合理运用技术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数字工具和计算机已经成为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技术手段, 比如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计算,使用电脑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 通过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十 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解决实 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合理运用技术手段。通过这样的教学 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建 模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 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建模方法可以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将介绍小学数 学学习中的数学建模方法,并探讨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意义。 1. 实际问题引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以校园中的操场、教室 等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区域的面积。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意识到数学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工具,从而增强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2. 数学模型建立 在实际问题引入之后,学生需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对 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通过数学符号和公式来描述问题。以学习面 积为例,学生可以将操场或教室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状,然后使用相 应的公式计算出面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 为数学形式,更加系统和科学地解决问题。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观察 和测量,学生可以获取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据。以学习体重的概念为例,学生可以让同学们量身体重,并记录下相关数据。然后,学生可

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学生的体重,找出规律和差异,进一步深入理解体重的概念和相关数学知识。 4. 解决问题与验证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解决实际问题并验证他们的解决方案。以学习比例的概念为例,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尺寸,计算出其比例关系,并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解决问题并验证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反思与改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他们可以评估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反思和改进,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提高数学建模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 数学建模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模型建立、数据收集与分析、解决问题与验证以及反思与改进,学生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数学建模

小学生学习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指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既 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建模有助于 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将介绍小学生 学习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案例。 一、学习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 建模与求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建模也能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 1. 培养问题意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第一步是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问题,并让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 2. 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 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来提升其数学建模能力。教师 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小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 研究问题、收集数据、讨论解决方案,并在团队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合理分工和分享成果。 4. 实践和应用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例如数学建模竞赛、实验课 程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数学建模的应用案例 1. 垃圾分类问题 小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利用数学模型分析 各类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理方式,为社区提供优化的垃圾分类方案。 2. 交通拥堵问题 小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交通流量, 探索降低交通拥堵的有效方法,如改变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道路设 计等。 3. 农田灌溉问题 小学生可以了解农田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预测水 分需求,并提供合理的灌溉方案,帮助农民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

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 知识和技能,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 解决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建模 练习题,供大家练习和思考。 题目一:小明放风筝 小明想放风筝,他站在一个长方形草坪的一角,正北方向有一面墙,南边是一条宽为10米的小溪,他希望风筝飞向墙上方,但是又不希望 风筝落入小溪中。现在假设整个草坪的长和宽分别是100米和50米, 请问小明站在哪个位置放风筝比较好呢? 题目二:水果销售 某水果店的负责人想要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提高水果的销量。经过分析,他发现在夏季,顾客特别喜欢购买西瓜和橙子。为了促进销售, 他决定对这两种水果进行优惠。西瓜的售价为每斤2元,而橙子的售 价为每斤1元。他希望考虑到顾客的购买力和需求情况,从而设置一 个合理的促销策略,使得总销售额最大化。请帮助他确定西瓜和橙子 的最佳促销比例。 题目三:花坛设计 小学的花坛设计已经老旧不堪,学校决定对花坛进行翻新。花坛的 形状为一个等腰梯形,底边长为4米,上底边长为2米,高为3米。学

校希望设计一个新的花坛,使得花坛内尽可能多地摆放花朵。已知每平方米花坛能够容纳8朵花,请计算这个新花坛最多可以摆放多少朵花。 题目四:学校跑步比赛 学校要举办一场跑步比赛,共有4个年级的学生参加,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0人、150人、120人和80人,比赛规则是每个年级选择3名参赛选手代表该年级参加比赛。为了公平起见,学校希望每个年级参加比赛的总成绩最好的选手之和尽可能接近。请帮助学校确定每个年级的3名代表选手。 题目五:果园采摘 小明去果园采摘水果,他发现果园里有苹果、橘子和桃子,他看到的苹果数是橘子数的2倍,橘子数又是桃子数的3倍。小明准备采摘苹果和橘子,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他只能采摘400个水果,请问他应该采摘多少个苹果和多少个橘子才能使得采摘的水果总重量最大? 以上是五道小学数学建模练习题,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并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数学建模能力。数学建模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加油!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题材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题材 摘要: 小学数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数学建模的 论文题材,帮助小学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建模在教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选择适合小学数学建模的论文 题材至关重要。 一、自然科学领域 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较高,因此,选择自然科学领域的题材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 物种数量变化的关系等是一些适合小学数学建模的题材。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地区的湖泊水质的变化问题。首先,学生需要 了解湖泊水质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相关数据。接下来,他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比如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来分析

湖泊水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后,他们需要根据模型的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如如何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等。 二、社会实践领域 选择社会实践领域的题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可以选择人口增长与资源匮乏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数据,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例如,他们可以使用人口增长模型和资源消耗模型来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量,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比如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等。 三、日常生活领域 选择日常生活领域的题材可以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可以选择食品盒的设计问题进行建模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实验,了解不同食品盒的尺寸、材料等因素对保存食品新鲜度的影响。然后,他们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模型,如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来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他们可以给出设计更好的食品盒的建议。

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

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数学建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 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将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目的以及 在小学六年级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造,是数学与其 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 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方法解决问题。 2. 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 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数学建模需要学生进行创 造性思维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的实施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实施方法:

1. 问题引入阶段: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背景和问题的关键点。例如,假设有一座高达100米的塔楼,你想知 道队友站在塔楼的哪个位置可以看到你手中的旗帜。请你用数学建模 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建模和分析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建模,可以通过绘制图表、 列方程等方式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例如,可以通过绘制塔楼高度与 观察距离的图表,列出相应的方程模型。 3. 解决问题阶段:学生根据建模得到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方程或 者使用其他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 求解出观察距离与塔楼高度之间的关系。 4. 结果验证和讨论阶段:学生验证他们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并对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例如,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 对比,验证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可以思考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建模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要求学生从实 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数学建模优秀范文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