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炉膛换热计算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本文摘自1995年《电站系统工程》第11卷第2期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辐射换热计算方法探讨湖北省燃烧工程学会田正渠对比了两种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内求取辐射换热系数的方法;计算表明:炉内稀相区辐射换热系数占总传热系数的65%左右。
下面只摘了第二种方法,也就是最简便的计算CFB锅炉炉膛内辐射换热系数方法。
床层有效黑度法俄学者勃洛东尼教授等提出,正确计算CFB炉内辐射换热系数的问题,可归结为求取流化床层的辐射有效黑度a*,然后按辐射热计算公式来求得辐射换热系数αt,即αt=a*(T∞2+T w2) (T∞+T w)式中:T∞为床层核心层温度,K;T w为炉内壁面温度,K。
对于流化床炉膛a*=σ/[(1/εw)+( 1/εe)-1];对于循环流化床炉膛a*=σ/[(1/εw)+( 1/εb)-1]。
式中:σ——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σ= 5. 67×10-8,W/(m2·K4)。
εw——炉膛壁面黑度,在前苏联BTTI-9HIIH热力计算标准方法中(1973年)取其为常量,即εw = 0.75或0.8;εb——为床层等温黑度;εe——为床层有效黑度。
关于εb与εe关系式如下:εe/εb=A+(1-A)( T w/ T∞)^4;当( T w/T∞)≤1时,εb=εs^0.4。
其中εs为床层颗粒物料黑度(可据工作温度查有关手册);A为反映床层等温性的参数,A=1-exp(-0. 16Ar^0.26 ),A r≥122这里Ar由床层温度T∞算出。
当Ar≥10^5,等温性参数A≈1,且εe≈εb,这时对应于充分掺混的等温床层。
对于快速循环流化床炉膛的稀相区,实为一空隙度很大的物料弥散系统,可允许使用εb=εs^0.31式作计算。
〔举例]援引文[1]中74页例题CFB炉在床温850℃及流化速度6米/秒下运行。
床砂粒200微米,膜式壁温360 ℃,在给出了一系列的物性和热工参数条件下,问求总传热系数。
锅炉本体的热力计算

§7.2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六、炉膛出口烟气温度
炉膛出口焰温的大小,决定着 锅炉辐射受热面及对流受热面吸热 量的比例关系,炉膛辐射受热面处 于烟气高温区段,辐射换热量与烟 温四次方成正比的,因此,辐射受 热面热负荷比对流受热面高得多; 这样,吸收同等热量时,辐射受热 面所需的受热面积及金属耗量就比 对流受热面少。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ppt, 05/2003 Page 26
§7.2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⑵
K ' 因为: K o
;
' 1 K ' Ko ' 则: 1 1 1 1 1 2 2
1
1
2
W / m 2 o C
① 锅炉管束、省煤器:因为 2 很大,所以 则 K ' 1 W / m 2 o C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ppt, 05/2003 Page 8
§7.1 炉膛传热过程及计算
二、炉膛传热的基本方程式及炉膛黑度
传热计算简化模型:
(1)水冷壁分布均匀,并把整个炉 膛看作一个整体 (2)火焰和炉壁是物性均匀的灰体 (3)炉墙绝热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ppt, 05/2003 Page 9
§7.1 炉膛传热过程及计算
1 1
1h
h 1 h 2
kw / m 2 o C
式中:
1h
与
h h
难以测定,在计算中一般以 、 '
、 来考虑灰污对管壁传热的影响。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ppt, 05/2003 Page 23
§7.2 对流受热面的传热计算
1. 灰污系数ε ——表示灰污引起的传热热阻的增加。
W型火焰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的研究

2. 3. 3 第三区段 (包括屏在内的最后一个区段)
式中 Υ为保热系数, Υ= 1- 1q050; V cp j 为 1kg 燃料
的 燃烧产物在 (; a - ; ″l) 的温度区间内的平均比 热, V cp j = (Q l- H ″l) (; a - ; ″l) ; Υp j 为水冷壁热有 效系数的平均值; A lq为炉墙面积。 将公式进行变
有效的利用能源, 电力工业燃用贫煤、无烟煤的数 量还将增长。 因此,W 型火焰炉是今后主要采用
1 W 型火焰锅炉的结构特点
的炉型之一。 对已投运的W 型火焰锅炉的运行性能调查
表明: 由于引进时间比较短, 国内设计、运行等方 面的技术尚不成熟, 这使得W 型火焰锅炉的优势 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而且有些电厂的W 型火焰 炉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对此项 引进技术的进一步消化吸收及发展常常要以热力 计算为基础。由于W 型火焰锅炉技术是自国外引
·1216·
动 力 工 程
第 21 卷
辐射放热的热有效系数, 对于固态排渣煤粉炉取 式中要求; ″≤0. 9; T ″l 为炉膛出口处烟气的绝对
0. 1; 7 ″1 为表征向冷灰斗方向辐射放热的热有效 温度, 单位 K; T a 为绝热燃烧时烟气的温度, 单位
系数, 取 7 ″1= 7 ; p j1 F c1, F c2为该区段的上、下截面 K; a l 为炉膛黑度;M 为考虑到沿炉子高度温度分
图 1 是一个典型的W 型火焰锅炉。与常规的 煤粉锅炉相比, 不同的是它的燃烧室由下部的着 火炉室和上部的辐射炉室组成。其中, 下炉室大面 积布置了卫燃带以确保无烟煤的稳定燃烧, 上炉 室大量布置了水冷壁、屏式过热器等吸热面, 以确 保出口烟温保持在合适的温度。 着火炉室的深度 比辐射炉室大 80%~ 120%。 前后墙突出部分的 顶部构成拱体, 拱体倾斜。煤粉气流和二次风喷嘴
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传热系数计算⽅法第四章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的传热是⼀个复杂的过程,传热系数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了受热⾯设计时的布置数量,从⽽影响锅炉的实际出⼒、蒸汽参数和燃烧温度。
正确计算燃烧室受热⾯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关键之⼀,也是区别于煤粉炉的重要⽅⾯。
随着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益成熟,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传热计算思想和⽅法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
许多著名的循环流化床制造公司和研究部门在此⽅⾯也做了⼤量的⼯作,有的已经形成商业化产品使⽤的设计导则。
但由于技术保密的原因,⽬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的可以⽤于⼯程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法,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清华⼤学对CFB锅炉炉膛传热作了深⼊的研究,长江动⼒公司、华中理⼯⼤学、浙江⼤学等单位也对CFB锅炉炉膛中的传热过程进⾏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已公开发表的⽂献报导,考虑⼯程上的⽅便和可⾏,本章根椐清华⼤学提出的⽅法,进⼀步分析整理,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
为了了解CFB锅炉传热计算发展过程,也参看了巴苏的传热理论和计算⽅法,浙江⼤学和华中理⼯⼤学的传热计算与巴苏的相近似。
4.1 清华的传热理论及计算⽅法4.1.1 循环流化床传热分析CFB锅炉与煤粉锅炉的显著不同是CFB锅炉中的物料(包括煤灰、脱硫添加剂等)浓度C p ⼤⼤⾼于煤粉炉,⽽且炉内各处的浓度也不⼀样,它对炉内传热起着重要作⽤。
为此⾸先需要计算出炉膛出⼝处的物料浓度C p,此处浓度可由外循环倍率求出。
⽽炉膛不同⾼度的物料浓度则由内循环流率决定,它沿炉膛⾼度是逐渐变化的,底部⾼、上部低。
近壁区贴壁下降流的温度⽐中⼼区温度低的趋势,使边壁下降流减少了辐射换热系数;⽔平截⾯⽅向上的横向搅混形成良好的近壁区物料与中⼼区物料的质交换,同时近壁区与中⼼区的对流和辐射的热交换使截⾯⽅向的温度趋于⼀致,综合作⽤的结果近壁区物料向壁⾯的辐射加强,总辐射换热系数明显提⾼。
生物质直燃锅炉设计计算(详细)

生物质直燃锅炉设计计算生物质直燃锅炉设计计算3.1锅炉设计时主要的结构尺寸1)炉膛净空尺寸:250×250×14002)炉排有效面积250×600,共做3块,炉排小孔4mm,开孔率40%,炉排下两侧装导轨,机械传动3)前拱高200,长50;4)后拱高180,长3003)炉顶出口:天圆地方结构,出口60mm4)点火炉门80×80,装在侧强5)看火孔42mm6)炉前装料斗7)料层厚度60mm6)炉顶装省煤器,管子18mm,前后各布置测点一个。
8)每隔300mm一个测点,测点预留孔14mm,烟囱上布置一个测点9)支架高度800mm10)炉膛内衬80mm厚,布置抓钉11)整体用不锈钢外包装12)支架高度800mm13)整体外形长宽高:760×410×22003.2试验原料本试验是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玉米秸秆颗粒燃料),是由生物质燃料成型机压制而成的。
其尺寸是圆柱形,直径是8mm,燃料颗粒自然堆积密度为554.7kg/m3,其颗粒密度为1200kg/m3。
实验前用氧弹式量热仪测定玉米颗粒燃料的收到基净发热量qnet,ar ,qnet,ar=15132kJ/kg。
由燃料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其收到基中C,H,N,S,O的含量,得到:Car=44.92%,Har=5.77%,Nar=0.98%,Sar=0.21%,Oar=31.26%。
用燃料工业分析仪分别测定其收到基水分含量(Mar),收到基挥发分含量(Var),收到基固定炭含量(Far),收到基灰分含量(Aar)。
如下:Mar= 9.15%,Var= 75.58%,Far= 7.56%,Aar= 7.71%。
3.3直燃锅炉设计的相关参数1)锅炉功率要求:10 kW;2)温度:查阅暖通空调设计指南(P63)可以得到室内空气温度在16-24℃范围内[2],在试验期间实际测得当时温度为16℃,室外环境温度t0=10℃,排烟温度tpy低于烟气露点,150℃左右[20],tpy =165℃;3)热负荷:查相关锅炉设计手册得炉排单位面积热负荷经验值700~1050kW/m2 [3-8],由于低温及燃料易燃尽时取上限,所以取qF= 1050 kW/m2;炉膛单位容积热负荷经验值235~350kW/m3 [3-8],因为低温及燃料易燃尽时取取上限,所以取qV= 350 kW/m3;4)过量空气系数:炉门和进料槽漏风系数△α= 0.2;炉膛进口空气过量系数α1= 1.5,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α2,=α1+△α= 1.7;5)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q4=3.56%,CO未完全燃烧损失q3=2.5%,侧壁散发到室内的热量q5=0%;6)大气压力P=1atm总结以上数据绘制成下表1表1 直燃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序号主要设计参数符号参数来源数值单位燃料参数1 燃料种类给定玉米桔杆2 燃料颗粒大小φs 燃料测定8 mm3 燃料颗粒自然堆积密度ρs 燃料测定554.7 kg/m34 灰渣自然堆积密度ρash 燃料测定1200 kg/m35 收到基碳含量Car 燃料元素分析仪测定44.92 %6 收到基氢含量Har 燃料元素分析仪测定5.77 %7 收到基氮含量Nar 燃料元素分析仪测定0.98 %8 收到基硫含量Sar 燃料元素分析仪测定0.21 %9 收到基氧含量Oar 燃料元素分析仪测定31.26 %10 收到基水分含量Mar 燃料工业分析仪测定9.15 %11 收到基挥发分含量Var 燃料工业分析仪测定75.58 %12 收到基固定炭含量Far 燃料工业分析仪测定7.56 %13 收到基灰分含量Aar 燃料工业分析仪测定7.71 %14 收到基净发热量qnet,ar 氧弹式量热仪测定15132 kJ/kg直燃锅炉参数15 功率W 10 kW16 温度thot,2 30-50℃,不超过70℃[1] 50 ℃17 室内空气温度thot,1 在16-24℃范围内选取[2] 16 ℃18 炉排单位面积热负荷qF 经验值700~1050kW/m2 [3-8] 1050 kW/m2低温及燃料易燃尽时取上限19 炉膛单位容积热负荷qV 经验值235~350kW/m3 [3-8] 350 kW/m3低温及燃料易燃尽时取取上限20 炉门和进料槽漏风系数△α参照文献[9]选取0.221 炉膛出口空气过量系数α2α1+△α 1.722 炉膛进口空气过量系数α1参考文献[10-13] 1.523 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q4 参考文献[14-16] 3.56 %24 CO未完全燃烧损失q3 参照文献[14-16]选取2.5 %25 侧壁散发到室内的热量q5 参考文献[17-19] 0 %26 室外环境温度t0 给定10 ℃27 排烟温度tpy 低于烟气露点,150℃左右[20] 165 ℃28 压力P 给定1 atm3.4烟气量的计算(1)二氧化物量vRO2二氧化物是指烟气中的量,其计算如下:vRO2=0.01866(Car+0.375Sar)=0.01866(44.92+0.375×0.21)=0.839676675Nm3/kg(2)理论空气量va,0理论空气量是指每千克固体、液体燃料或每标准立方米气体燃料在化学当量比之下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往复炉排炉 锅炉热效率

往复炉排炉锅炉热效率以往复炉排炉锅炉热效率为话题,我们来探讨炉排炉锅炉的热效率问题。
炉排炉锅炉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锅炉,其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炉排将燃料送入炉膛进行燃烧,进而将水加热为蒸汽。
而热效率是衡量锅炉能量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与水蒸汽输出能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们来了解一下炉排炉锅炉的工作原理。
炉排炉锅炉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热能,通过炉排将燃料送入炉膛进行燃烧。
炉排炉锅炉的炉排是由许多金属块组成的,燃料从炉排的上部进入,经过燃烧区域,然后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炉排的下部排出。
炉排炉锅炉的工作过程中,燃料在炉排上燃烧,同时水在锅炉壳体内被加热,形成高温高压蒸汽。
那么,炉排炉锅炉的热效率又是如何计算的呢?热效率是指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与水蒸汽输出能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炉排炉锅炉的热效率计算公式为:热效率=(输出能量/输入能量)*100%。
其中,输出能量指的是水蒸汽的热量,输入能量则是燃料的热量。
要提高炉排炉锅炉的热效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燃烧效率。
燃烧效率是指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与燃料本身所含有的热能之间的比例关系。
燃烧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来实现。
例如,可以合理调整燃料供应量和风量,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燃料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燃烧辅助设备,如预热燃烧空气、利用余热等方式,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炉排炉锅炉的换热效率也是影响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换热效率是指炉排炉锅炉在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时的能量损失情况。
换热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换热面积、改善换热条件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可以增加锅炉的加热面积,提高水与烟气之间的接触程度,增强换热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节能措施,如利用余热进行预热,减少能量的浪费。
炉排炉锅炉的运行管理也对热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运行管理可以保证锅炉的高效运行,减少能量的损失。
例如,可以对炉排炉锅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控制技术,如自动调节燃烧过程、自动控制供水温度等,提高锅炉的运行效率。
锅炉本体的热力计算

1.72 e+0 3
03
1.72 e+0 3
1.6 4 e+0 3
03 03
1.6 4 e+0 3
1.55e+0 3 10
1.55e+0 3 1.4 6 e+0 3
03
1.4 6 e+0 3
1.3 7e+0 3
Height / m
03
1.3 7e+0 3
8
1.2 8 e+0 3
03
1.2 8 e+0 3
X 33Z..8877e+e0+20 2
22..9988e+e0+20 2 0
2 .0 8 e+0 3 1.9 9 e+0 3 1.9 0 e+0 3 1.8 1e+0 3 1.72 e+0 3 1.6 4 e+0 3 1.55e+0 3 1.4 6 e+0 3 1.3 7e+0 3 1.2 8 e+0 3 1.19 e+0 3 1.10 e+0 3 1.0 1e+0 3 9 .2 2 e+0 2 8 .3 3 e+0 2 7.4 4 e+0 2 6 .55e+0 2 Y 5Y.6 5e+0 2 X 4X.Z76 eZ+0 2 3 .8 7e+0 2 2 .9 8 e+0 2
CpCoeonrnattotouuurrress o(okff)SStattaict iTcemTepmerpateurreat(uk)re (k)
2 .0Y8 e+0 3 1.9 9 e+0 3 1.9 0 e+0 3 1.8 X1e+0 3 Z 1.72 e+0 3 1.6 4 e+0 3 1.55e+0 3 1.4 6 e+0 3 1.3 7e+0 3 1.2 8 e+0 3 1.19 e+0 3 1.10 e+0 3 1.0 1e+0 3 9 .2 2 e+0 2 8 .3 3 e+0 2 7.4 4 e+0 2 6 .55e+0 2 5.6 5e+0 2 Y 4 .76 e+0 2 X 3 .8 7Ze+0 2 2 .9 8 e+0 2
锅炉热效率

锅炉热效率锅炉热效率是指锅炉在燃烧燃料时所转化为热能的比例。
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加重的背景下,提高锅炉热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通过介绍锅炉热效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来详细探讨锅炉热效率的相关问题。
一、锅炉热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锅炉热效率是指锅炉所转化热能占燃料高位发热量的比例。
一般以锅炉的使用热负荷为基准来计算锅炉热效率。
常见的计算公式为:锅炉热效率=锅炉输出热量/燃料消耗热量×100%。
其中,锅炉输出热量可以通过测量锅炉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烟气流量等参数来计算得出,燃料消耗热量则可通过测定燃料的高位发热量来得到。
二、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因素1. 锅炉设计参数:锅炉的结构设计和燃烧系统参数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如锅炉的炉膛设计、换热面积、燃烧器结构、燃烧风量、空气预热等都会对锅炉的热效率产生影响。
2. 燃烧方式:燃烧方式包括直接燃烧和间接燃烧两种形式。
直接燃烧锅炉的燃料直接参与燃烧,而间接燃烧锅炉则通过传热介质间接进行燃烧。
间接燃烧方式的热效率往往比直接燃烧更高。
3. 燃料种类和质量:不同种类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热值和燃烧特性,这会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热效率。
同时,燃料的质量也会对锅炉的运行状况和热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4. 烟气损失:烟气中包含了大量的热量,如果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导致能量的浪费。
通过合理的烟气处理措施,可以尽量减少烟气损失,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5. 燃烧控制和调节:燃烧控制和调节是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和提高热效率的关键。
精确控制和调节燃烧过程能够使锅炉实现最佳的燃烧条件,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锅炉的热效率。
三、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1. 优化锅炉结构设计:改善锅炉结构,增大换热面积,改进燃烧室结构,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可以采用蓄热技术和烟气再循环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2. 选择合适的燃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燃料种类,提高锅炉的热值,降低燃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当然与波长没有关系;三原子气体CO2(14%—16%),SO2(很
少),H2O(较少)对辐射具有选择性,其吸收与辐射与波长有关。但 是,炉膛内的火焰温度均低于2000K,热辐射的波长位于红外线范围内 (0.76—20μm),在这一范围内,吸收系数α随波长λ的变化较小。因此, 燃煤烟气按灰体处理并不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但需要用试验数据加以修 正。
为了合理、有效地进行炉膛换热计算,至今为止,世界各国的锅炉制
造商,在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各自开发了行之有效 的工程计算方法。尽管各种计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但所遵循的基本思路是 一致的: • 简化的炉膛换热物理模型 • 依赖于先进测试技术所得到的大量测试数据及其总结的经验参数 • 辅助以先进的数值计算技术等 值得指出的是,现有的各种计算方法均处于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之中。 本章将主要讲述我国电站锅炉行业的教育、科研、设计制造和电厂运行、 调试等部门长期、广泛采用的常规煤粉炉炉膛工程计算方法。本章重点讲 述其基本原理、计算过程和主要的计算规定,计算的细节需要参考有关的技 术手册或计算标准。
J E b G
E b 1 G
式中 (6)
ε——灰体的辐射率(或称为黑度) Eb——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ρ——灰体的反射率; α——灰体的吸收率。
由灰体假设得出,灰体的辐射率(黑度)即为灰体的吸收率,因此, 火焰的有效辐射Jhy 表达为
J hy Eb, hy 1 hy J b
1 1 1 1 a hy a b
(2)
式中 Bj ——计算燃料消耗量,kg/s; Qf ——以1kg燃料为基准的炉内换热量,kJ/kg; σ0 ——玻耳兹曼常量,σ0=5.67×10-11kW/(m2· K4); αs ——炉内系统黑度; Fl ——炉膛换热壁面积;
• 高温烟气在炉内放热的热平衡方程
、Bj 、 式中, VC p 、Ta可以由炉膛设计计算的初始条件得到,αh y 可
以根据炉膛几何尺寸、温度、烟气辐射成分等求得,均可视为已知。 但是,系统黑度αs 计算式中的炉膛壁面黑度αb 和壁面温度Tb 既不是炉膛 壁面受热面管的,也不是炉墙的,均是极难确定的参数,火焰温度Thy 也不易 确定,至此还无法直接应用上式进行炉膛的换热计算。所以,需要根据传热学 的基本概念,在炉膛换热基本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其他容易由试验方 法确定的参数,替代式中的不易确定的壁面温度Tb、炉膛壁面的黑度αb及火焰 温度Thy 。
第三节 炉内传热的相似理论计算方法
目前我国工程界常用的炉膛换热计算方法是直接建立在描述炉内换热 方程式(14)的基础上,通过对火焰平均温度的近似表述,并应用相似理 论所得到的半经验关联式,也被称为经过修正的古尔维奇方法。 炉膛内火焰平均温度Thy 显然处于理论燃烧温度Ta 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Tl" 之间,三者间的关系与燃烧和传热过程有关。由试验和经验数据可总结得到 如下的关系,即
式中
(7)
4
Eb,hy —— 火焰的本身辐射; E b, hy a hy 0Thy Jb —— 壁面的有效辐射;
( 8)
实际上,该式成立的条件是不透射(τ=0),而锅炉炉膛内的辐射是透射
的。但是,由于炉膛的结构所决定,透射部分仍然落在另一侧的水冷壁上,
所以尽管τ≠0,该式还是适用的。
水冷壁热有效系数ψ也可以表述为水冷壁受热面的实际吸热量与火焰 有效辐射热量的比值,即
根据以上前面的结果,炉膛内辐射换热量可表达为
4 BjQf FlJ hy 0a l FlThy
所以,炉膛换热基本方程(4)进一步变化为
'' 0 al FlTh4 B VC ( T T见,引入了炉膛黑度αl 后,避免了直接确定Tb与αb的困难。 从炉膛换热方程式(14)可以得出,影响炉膛换热的主要因素为炉 膛黑度αl 、辐射受热面平均吸热能力ψ、辐射受热面面积F1 及火焰平均 温度Thy 等。
(11)
将式8代入式9-11,并整理的得
J hy
4 0 a hy Thy 4 a l 0Thy a hy 1 a hy
(12)
其中
al
a hy 1 a hy
a hy
(13)
al 称为炉膛黑度。根据火焰的黑度和水冷壁的热有效系数即可计算 得到炉膛黑度。
Thy
Tl" c Ta Ta
n
(15)
式中c和n均为经验参数。进一步引入炉膛出口烟温的无量纲温度和火 焰平均温度的无量纲温度,有
Thy Tl" , hy Ta Ta
" l
式(15)可写为
hy c l"
n
(16)
由炉膛换热基本方程式(14)及式(16)可得
第一节 锅炉炉膛内传热的特点
一、炉膛换热的主要特点 二、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任务 三、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困难 四、炉膛内工作过程的简化 五、炉膛换热的基本物理模型
一、炉膛换热的主要特点 在锅炉炉膛中进行着燃烧的燃料过程,送入炉膛的燃料放出几乎全部 的热量,将燃烧产物(主要为燃烧而生成的烟气)迅速加热升高至很高温度 (常规煤粉炉的炉膛火焰最高温度约为1500 -1600℃);同时,燃烧产物又 以辐射为主、对流为辅的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炉膛受热面的工质,燃烧产 物的温度沿程逐渐降低。
2、炉膛内换热主要以辐射的方式进行
由于炉膛内高温烟气向上流动的流速不高,而炉内火焰的温度很
高,以对流方式传给炉壁受热面管内工质的换热份额占总换热量中很 小的比例,不足5%,传热主要是辐射方式,所以,在炉膛换热工程计 算中按纯辐射的方式计算。
3、火焰平均温度
对炉膛换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炉膛火焰温度。在计算中将炉内火 焰温度看作是均匀的,火焰辐射按平均火焰温度来考虑,避免了计算 炉膛内复杂温度场的极大困难。但是,需要对火焰平均温度作近似且 合理的描述。
三、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困难
炉膛换热计算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课题,炉膛的换热过程是 伴随燃料的燃烧过程同时进行的,它不仅取决于炉膛的结构型式、几何尺 寸,而且与燃料的种类、燃料性质、燃烧器的布置和型式以及运行方式等 都有紧密且复杂的关系。 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困难来自炉内过程的复杂性。炉膛本身结构复杂,火
T”l——炉膛出口烟气温度,K;
• 炉膛换热基本方程
4 '' 0 as Fl (Th4 T ) B VC ( T T y b j p a l )
(4)
原则上,由该方程可以完成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任务,即由已知受热面 结构计算炉膛出口烟温,或由已知的炉膛出口烟温计算所需的炉膛受热面积。
B
(18)
根据大量的炉内换热实验数据整理成炉膛出口无量纲烟温与特征数之间的 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到表达炉膛出口无量纲烟温的传热特征数方程,即
" B0 T l" l Ta Ma l 0.6 B 0 0.6 0 .6
(19)
式中:M为经验系数,它和燃料的性质、燃烧方法、燃烧器布置的 相对高度、炉内火焰温度平均值与绝热温度的关系等因素有关。
为此,进一步引入了水冷壁热有效系数ψ,描述辐射受热面的平均吸热能 力,其定义为受热面的吸热量与投射到炉壁上的热量的比值,即
受热面的吸热量 投射到炉壁上的热量
(5)
根据传热学中灰体有效辐射的原理,对 炉膛内火焰的有效辐射,可以认为灰体的有 效辐射公式仍然成立。有效辐射J 定义为本 身辐射εEb 加上反射辐射ρG,即
四、炉膛内工作过程的简化 1、分别考虑炉膛内的燃烧与换热过程
实际上,炉膛内的燃烧与换热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但是,至今
人们的认识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合理处理二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 程度,因此,人为将换热与燃烧过程分开后在进行分析是首先要进行 的必要简化。 在计算换热量时认为燃料从燃烧器进入炉膛后瞬间即完成燃烧过 程并达到最高绝热燃烧温度(理论燃烧温度)Ta ,同时引入经验系数 来计及燃烧工况对换热的影响。
a lc "n l l" 1 0 B0
B0
(17)
B j VC p 0F T
3 l a
—— 波尔茨曼特征数
式(17)中的a1,c,n 均无法采用理论的方法确定,还不能用来求 解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但得到了炉膛出口无量纲烟温与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即
0 l" f a , n, c l
影面既作为火焰的辐射表面,也是水 冷壁接受火焰辐射的表面积,称为炉 膛辐射壁面,具有平均温度Tb ,黑度 αb 和面积Fl 。
第二节 炉膛辐射换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射热计算方法
• 高温烟气与辐射受热面间的辐射换热方程
4 B j Qf 0as Fl (Th4 T y b )
(1)
as
第九章 锅炉炉膛换热计算
第一节 锅炉炉膛内传热的特点 第二节 炉膛辐射换热的基本方程和有效辐射热计算方法 第三节 炉内传热的相似理论计算方法 第四节 炉膛受热面的辐射特性 第五节 炉膛火焰黑度 第六节 火焰中心修正系数M 第七节 炉膛结构特征及其他参数 第八节 炉膛换热计算的修正方法 * 第九节 炉膛换热的其他计算方法
二、炉膛换热计算的主要任务 从传热角度,炉膛内必须布置足够的受热面,以在炉膛的出口处 将高温烟气冷却到合适的温度,使烟气进入炉膛后的密集对流管束时 温度已经低于灰的熔融温度,避免受热面结渣。 炉膛换热计算均以计算炉膛出口截面上的平均烟气温度为核心。 设计计算是在已知炉膛出口温度的条件下,计算所需受热面的数量, 校核计算是在已知炉膛内布置的受热面的条件下,计算炉膛出口的 烟气温度。
焰温度分布不均匀,火焰的辐射特性不易确定,尤其是燃料燃烧后对受热面产
生的积灰或结渣程度难以准确计算,其对传热的影响程度也极难定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