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发展PPT参考
解读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之路

解读新世纪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之路陈鑫(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公路电影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风格多样,形式成熟,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
中国公路电影起步较晚,至今还在摸索探究的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公路电影从早期的模仿借鉴到本土化的创新,不断找寻着中国观众喜爱的中国特色,展现着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
本文将通过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公路电影的风格特色,分析中国公路电影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公路电影;发展轨迹;本土化;叙事模式一、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轨迹中国的公路电影起步较晚,至今还在摸索探究的阶段,也还未形成较完整的类型体系。
一般来说,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公路电影是2000年由施润玖导演执导的电影《走到底》,虽然影片过多的借鉴美国公路电影,缺乏自身的特色,但还是给当时的中国电影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上映的《赖小子》和《红色康拜因》,在国际上获奖无数,颇受国际影评人的好评,但因为是实验性质的艺术探究的作品,因而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
同样是2007年上映的由张扬导演执导的《落叶归根》,因其本土化的影像风格和开放式的空间叙事结构,使这部影片获得了市场的肯定和观众的认可,引发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
进入2010年之后,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进入了新高潮,以2010年由叶伟民导演执导的电影《人在囧途》为首,出现了一大批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优秀公路电影,如《心花怒放》、《后会无期》等。
中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并不像国外公路电影那般顺利。
纵观国内外公路电影发展环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界此时是百花凋零,万马齐喑,纵使电影人们心中有再多的创作欲望,也很难有机会展现出来。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伴随着《邦妮与克莱德》、《逍遥骑士》等电影的陆续上映,公路电影正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路电影的概念也由此进入中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文化新常态中的中国电影建设发展之路——从《叶问3》现象透视当下电影文化情态

文化新常态中的中国电影建设发展之路——从《叶问3》现
象透视当下电影文化情态
周星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6(0)2
【摘要】文章以当下热点现象的《叶问3》为切入口,不避讳其资本对于市场的损害影响,但强调电影本身创作的自有艺术努力.问题应当放到中国文化新的常态中来透视,包括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同构关系,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撑关系,文化受市场影响但也建设与市场的关系,文化在人心感染上的更为积极主动的关系等等.同时,电影作为主要构成也面临着电影文化的新常态,即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艺术在技术增进中获得传播力,网络影响与电影大众性影响力不断彼此增力,青年观众左右着电影的发展走向,资本介入强势影响电影构成,主流价值观与电影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等.
【总页数】7页(P17-23)
【作者】周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重写早期中国电影文化产业视域中的江苏艺术家r—评李斌《江苏艺术家与早期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J], 王莹;汤哲声
2.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产业创作现状之思考 [J], 宋红岩
3.“一带一路”文化视野中强化中国电影文化辨识度的意义 [J], 周星
4.异托邦、世界想象与主体——从《叶问4》看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重建 [J], 高鹏飞; 吴琼
5.回顾与展望:当下中国电影文化 [J], 张铭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民族电影振兴之路的探索与选择

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民族电影振兴之路的探索与选择中国电影“新浪潮”研究——民族电影振兴之路的探索与选择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历经了许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在195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电影创作陷入了低谷期。
然而,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持续冲击下,电影工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严重停滞的时期。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新浪潮”崛起,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电影的新篇章。
新浪潮电影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产生推动了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影创作的多元化。
新浪潮电影的产生与西方电影的影响密不可分。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西方电影在中国流行起来。
年轻的电影制作人们受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启发,开始试图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和创造中国电影。
他们在电影创作中引入了更多写实主义的元素,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审视成为了新浪潮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
历史和现实是新浪潮电影探索的主题之一。
相比于过去讲述英雄故事或夸张喜剧的影片,新浪潮电影更加注重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反映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影《红高粱》《红河谷》等作品通过复杂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呈现了中国乡村社会和革命时期的动荡岁月。
同时,新浪潮电影还积极尝试了许多新的电影表达方式和技巧。
电影语言的多样化成为了新一代导演们的追求。
他们使用了诸如倒叙、闪回、跳时等手法,通过镜头的运动、剪辑的速度和音乐的运用等手段,创造出了很多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影像。
这些新的尝试不仅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创新,也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更加丰富的体验。
尽管新浪潮电影在创作上获得了一定的突破,然而,它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新浪潮电影的产生正处在社会政治风潮的不稳定时期,电影制作面临着众多审查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因此,许多优秀的作品无法被公众如期看到。
其次,电影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投资不足和市场不完善使得许多优秀新浪潮电影无法得到适当的宣传和推广。
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之路

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之路然而,随着经济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引起了商业电影发展的关注和探索。
1994年,戴珊执导的商业电影《长江七号》上映,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开山之作。
该片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次偷船冒险的故事,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并引发了观众对商业电影的关注。
随着《长江七号》的成功,商业电影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接受。
1997年,由郑保瑞执导的喜剧片《喜剧之王》上映,以周星驰的喜剧元素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破亿的商业电影,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电影的发展。
商业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开始兴建多家现代化电影院,提供更好的观影环境和设施,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这为商业电影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1年,由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片《大腕》上映,再次刷新了中国商业电影的票房纪录,票房收入超过了2亿人民币,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热议。
此后,冯小刚执导的《手机》、《非诚勿扰》等商业电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
除了商业电影的票房成功外,还有一些商业电影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2000年由杨德昌执导的商业电影《一一》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这种商业与艺术结合的成功案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更加迅猛。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冲击,中国的在线视频平台如优酷、爱奇艺等开始涌现大量商业电影。
这些平台为商业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发行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中国商业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商业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故事和题材也更加多样化,不仅在中国内地市场取得了成功,还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之路尽管起步晚,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商业电影逐渐崛起,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电影之路 与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

1、电影第传入五中国代是在导189演6年的,8月肩11日。负着承前启后的 使命从“左”
他们大多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身边日常经历。
人》、的《小思武》想、《桎爱情梏麻辣和烫》陈、《旧那山、、 刻板的艺术模式里突围而出
中国电影之路 与
中国电中的影国之当锐路代电与气影中发国,展当代创电影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 《盗马贼》、《黑炮事件》、《红高粱》、《晚钟》 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娄烨 。
中国电影之路 与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
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娄烨 。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 6、1931年,还诞生了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
7、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的锐气,创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 标志着左翼电影的兴起。 外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中国电影之路 与中国当代电影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外 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 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2、中国自拍自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 馆老板任景丰拍的《定军山》这是一部短戏剧片,主演是 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定军山》是“谭派”的保 留剧目。 3、1917年,中国有了第一所自己的电影 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我国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
人》、《小武》 、《爱情麻辣烫》 、《那山、
那人、那狗》、《暖》、《黑洞》、《紫蝴蝶》
《南京,南京》等。代表人物: 霍建起 、张元、
中国早期电影(1922-1930)

守旧文化熏陶的创作阵营,留洋学生 与新文艺工作者,他们的知识分子身 份与商人身份相叠的特殊内构,造成 了艺术理想与商业利润的掣肘,因而 文艺片的样式成为了国产电影运动乃 至中国电影传统的主导性样态。
民国早期电影
1922——1930
第一节 早期电影格局
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 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整体处于上升态势, 中国电影制片业在 20世界20年代前半期迎来了整 体的兴盛。 该时期形成了“三大四小”的主干企业格局。即 明 星(1922) 大中华百合(1925) 天一(1925) 为首;长城( 1924 ) 神州( 1924 ) 上海影戏 (1920) 民新(1923,1926迁至上海)
该影片一改明星公司滑稽搞笑、凶杀刺激 的套路,以严肃的态度将新思想与传奇故 事结合在一起;用从容平实的影像表现聚 合道德性审美和传奇性叙事曲折多变的情 节过程,先抑后扬,把一出充满心酸的家 庭伦理故事最终定格为族媳孙三代人的大 团圆。
影片主人公“余蔚茹”被置于“被诬陷--被赶出 门 --- 含辛教子 --- 抚育成人 --- 终成正果 ” 的情 节过程中,在传统节烈之妇的苦戏框架里, 完整的体现了恭宽信敏惠,孝智礼勇忠的 传统儒道的美德。于哀怨忍韧之间达成了 饱含中国道德审美内涵与哀情情愫的审美 性捏合。
此后 《孤儿救祖记》采用的“影像传奇叙事” 的策略和方法成为被效仿的模板,明星公 司又沿此路径,与“鸳鸯蝴蝶派”作家合作, 拍摄出《玉梨魂》《空谷兰》等有广泛社 会影响力和票房收益的影片,并直接启动 了“国产电影运动”
第二节 国产电影运动
国产电影运动直接表现为数量的激增,从1923年 的5部,到1924年的16部,到1925年的51部,到 1926年的101部。 另外,早期的制片企业,资本状况的改善,管理 水平、设施、技术的提升,为国产电影运动的开 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电影发展

《渔光曲》
变革时期(1932-1937
影片评价 影片以现实的题材、动人的情节、通俗的手法和精炼的技 巧,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当时影片卖 座最高纪录。影片的主题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一。 《渔光曲》显示了蔡楚生导演艺术技巧的成熟和他艺术风格的 进一步形成。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上,画面造型的美感追 求上以及对待意境界的营造上,都有成功的探索和创新。影片 表现手法质朴,却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 人,前后对应地配以清新真挚的主题歌,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 效果。 轰动效应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连映3个月,造成 轰动效应。主题歌《渔光曲》十几万张唱片一抢而空。 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 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从而使 本片编导蔡楚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 数十年前拍摄的这部黑白故事片,居然令中外电影观众如 此陶醉,并至今魅力不减,时间证明,《渔光曲》确实是我国 电影史上一部颇有建树
王朔电影年 1988
四位大导演分别将王朔小说改编成电影 这 股王朔热称为王朔现象 《玩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米家 山 《轮回》(根据《浮出海面》改编), 黄建 新 《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 说改编 ), 夏刚 《大喘气》(根据《橡皮人》改编,叶大鹰
第五代导演
• 第五代导演:“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 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 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 代表人物:陈凯歌 吴子牛 田壮壮 张艺谋 冯小刚 崛起标志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
从中外影视发展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外影视发展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中国影视发展之路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XXX
4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陈凯歌电影创作特点:
1、哲理性:在第五代导演之前,中国好电影的标准是好故事基础上的人物 性格化,而陈凯歌则把好电影树立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电影充满了思 辨色彩,在传统的故事层面上加了象征或隐喻。
2、文化性:与其说陈凯歌的电影是艺术电影,不如说他的电影是文化电影。 陈一直在他的电影中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他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全面 的,更具批判性,也更凌厉 。
2021/3/10
授课:XXX
5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冯小刚电影创作特色:
1、欲望表达
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 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以 平民的视角,表现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阶层的心里欲望和消费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电影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喝彩。 2、对生存、生命的反思
元,占总票房的61.58%。全年故事影片
产量686部。公开上映的影片中,票房过
亿影片共81部,其中国产影片47部。国产
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
48.13%。全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
2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10、蔡楚生的《渔光曲》在1935年2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 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1、解放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国电影频频在国际上获奖,涌现出杰出的 电影导演:
(1)、承前启后的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张艺谋、吴 子牛、田壮壮、张泽鸣、黄建新等第五代导演,肩负着承前启 后的历史使命从“左”的思想桎梏和陈旧、刻板的艺术模式里 突围而出的锐气,创作了曾引起世界瞩目的《黄土地》、《盗 马贼》、《黑炮事件》、《红高粱》、《晚钟》
等开一代新风的“新电影”。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一直被 推崇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
2021/3/10
授课:XXX
3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张艺谋电影创作特点:
一、内容方面:--------情绪的感觉性视觉盛宴:
1、色彩、构图。
2、听觉的享受:音乐
二、形式方面--------易变极端性 (绚烂要达到极致,平淡也要 达到极致),这就是“写意”与“纪实”,易变极端就是善于变化 和易走极端性的结合。
3、1917年,中国有了第一所自己的电影
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
4、我国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
2021/3/10
授课:XXX
1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5、1913年,由美国人出资、中国人拍摄的《庄子试妻》成为 第一部送到外国去的影片。
6、1931年,还诞生了我国的第一部有声片
1、易变性:求新求变。
2、极端性: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断尝试新的题材 及新的表现方式,不断凤凰涅槃似的进行自己的极端体验。
三、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共同点:庸常世俗性
1、现实主义的批判:秋菊打官司、一个不能少
2、内心写照:电影是导演内心的喷射与写照
3、与时俱进:金1/3/10
授课:XXX
6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2) “新生代”第六代导演:他们大多在60年代出生, 80年
代以后在电影学院、广播学院等接受了正规的影视教育。 他 们大多重现当代城市生活和身边日常经历。表现为一种城市 青年的边缘化生活和生命姿态 ,以一种随意、陌生、天马行 空的方式,表达人的生存感。 2、新生代大多在都市中成长,对生存并没有多少刻骨铭心的体 验,却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现代文明和西方电影的熏染。他 们大多数人所焦虑的是自由的冲动与无处可逃的失落之间的 难以调和,是物质的诱惑与心灵的向往之间的艰难选择。因 而,他们的电影并不关怀身外的世界,而是经意和不经意地 还原着他们自己的都市体验和成长记忆,与此同时很在意自 我身份的影像表达。
假定式的游戏情节中透露出了对生存、生命的反思冯小刚的电影继承了王朔 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整个市民文化在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谑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3、京味、地方语言
电影游戏调侃的京味、地方语言
4、明星策略
不变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冯氏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最 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冯小刚一马当先地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 的制作策略。而且不论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运作,他都始终注意依从商业生产 流程,针对中国市场特色,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
《歌女红牡丹》。
7、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同时也
标志着左翼电影的兴起。
8、孙瑜执导的《野草闲花》 其中的《寻兄
词》了我国电影插曲的先河。
9、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现在的黑龙江省鹤
岗成立,为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2021/3/10
授课:XXX
3、电影性:陈凯歌也具有第五代导演的共性,对电影语言的开拓充满了期 待和好奇心。
陈凯歌不能放弃悲剧带来的震撼和凝重 ,是宿命的注 定还是今生的真相,我们不能从电影里寻找,唯一的途径应 该是你的生活本身。一出人生的悲剧,一首惊世的绝唱,陈 凯歌的成就,首先在于其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与人 的生存。
2021/3/10
授课:XXX
7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3、代表人物: 姜文、顾长卫、王全安、霍建起 、张元、贾樟柯、 陆川、张扬、管虎、 娄烨、王小帅、宁浩等。
2021/3/10
授课:XXX
8
中国电影之路中国当代电影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
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
中国电影之路与中国当代电影
1、电影传入中国是在1896年的8月11日。外国 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 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当时被称为“西洋影戏”。
2、中国自拍自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 老板任景泰(字景丰)拍的《定军山》这是一部短戏剧片, 主演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定军山》是“谭派” 的保留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