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机理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机理研究一、新词语产生的大环境。
咱得先聊聊这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大环境呢。
现在这社会发展得可快啦,科技就像坐火箭似的往前冲。
比如说互联网的普及,这就像打开了一个超级大的魔盒,各种新东西都冒出来了。
以前哪有什么“网红”这个词呀,现在到处都是网红,还有什么“直播带货”,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就催生了好多新词语。
而且呀,社会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了。
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特别频繁,像“欧巴”这个词就是从韩语里过来的,年轻人觉得好玩儿,就用起来了。
这种文化的交融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派对,新词语就在这个派对里欢快地蹦跶出来了。
二、新词语构造的方法之一:组合法。
组合法可有意思啦。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新词语。
比如说“高铁”,“高”表示速度快、等级高,“铁”就是铁路嘛,两个词一组合,就精准地描述了那种快速的铁路交通工具。
还有“外卖员”,“外卖”是一种送餐的服务,加上“员”这个表示人的字,就成了从事外卖服务的人啦。
这种组合法简单又直接,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新词语的意思。
有时候呢,组合还会有点创意。
像“月光族”,把“月光”和“族”组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每个月把钱花得精光的人群。
这个词一说出来,就感觉特别生动,好像能看到那些每个月到月底就穷得叮当响的小伙伴们呢。
三、新词语构造的方法之二:缩略法。
缩略法也很常见哦。
咱们说话都想图个方便嘛,所以就把一些比较长的词语缩略成简短的新词语。
比如说“北大”,就是“北京大学”的缩略。
这样叫起来多顺口呀,而且大家都能明白。
还有“社保”,就是“社会保险”的缩略。
这就像给词语做了个瘦身,让它变得更轻便,更适合在日常聊天里使用。
不过呢,缩略法有时候也得靠大家的默契。
要是刚接触一个新的缩略词,可能还得琢磨琢磨。
但一旦大家都知道了,就会觉得特别方便。
就像“GDP”,这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略,现在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词啦,一说GDP就知道是在说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呢。
现代汉语词典新修改的词语、字音等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改词语、字音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一、新增词语1、增加新词语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闪婚、闪离。
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
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2、新收外来词、地区词、方言词、字母词英语外来词: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
日语外来词: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
粤港澳地区词: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
台湾地区词: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
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指定。
字母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
3、第6 版词语和读音记录社会生活词语(1)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3)“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更趋开放性和科学化,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4)“北漂、草根、社工、达人、高管、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全职太太”等名词直观地反映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5)“闪婚、闪离、试婚”等词语反映了传统婚恋观所受到的巨大冲击;(6)“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关系网、冷暴力、霸王条款”等词语反映了进入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如今汉语的变化趋势

如今汉语的变化趋势
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简化:现代汉语的语法比古代汉语简化了许多,例如倾向于简化语序、减少虚词的使用等。
这种简化导致了一些语法规则的变化。
2. 词汇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更新。
许多新词、新义词被引入,以满足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表达需求。
3. 发音变化:汉语的发音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方言和口语领域。
一些地方方言在发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出现了一些音变现象,如舌尖音的替代等。
4. 网络语言流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注重简洁、快捷,常使用拼音、缩写、表情符号等方式进行表达,对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外来词的增加: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中大量使用了外来词,尤其是英语词汇。
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对汉语的发音和语法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是语法简化、词汇更新、发音变化、网络语
言流行和外来词的增加。
这些变化是由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环境的变化所推动的。
现代汉语词汇 语义及语法变异现象研究

四、解决方案
四、解决方案
1、加强语法学习:掌握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是解决语法歧义现象的关键。通过 加强语法学习,提高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减少语法歧义现象的发 生。
四、解决方案
2、推广规范语言:规范化的语言有助于减少语法歧义现象。通过推广规范化 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降低产生语法歧义的可能性。
四、总结归纳
四、总结归纳
本次演示对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表 现形式和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也对母语为汉 语的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这种现象,同时 重视其对汉语语言的影响,积极推广规范汉语的使用,鼓励语言创新,共同促进 汉语的健康发展。
谢谢观看
一、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的特点
1、模糊性:语法歧义现象往往是由于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的特点
2、复杂性:语法歧义现象可能涉及到多种因素,如词语的多重含义、短语结 构的不规则等。这些因素使得语法歧义现象具有复杂性。
五、结论
五、结论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是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它具有模糊性、复杂性和地 域性的特点。这种现象主要受到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语言演变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语法歧义现象的发生及其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 包括加强语法学习、推广规范语言、使用明确的语境以及遵循行业规范等。这些 措施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的准确性和平衡性,促进有效的交流和理解。
一、现代汉语语法歧义现象的特点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方言和习惯用语也会对语法歧义现象产生影响,使得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域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摘要]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的出现也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库,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分析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阐述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语、新词义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大量新词会不断涌现,旧词语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加强对新词语、新词义的形式、特点、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及知理解。
一、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汇,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由此可见有些词汇固然形式未变,但因为“旧瓶装新酒”,因此也被称作是新词语。
新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众性即要求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接受,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者通用的口语和书面体。
2.多元多维性语言具有很强大社会性,而社会又是多元的,同一规范的词汇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场合时,其可能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3.时代性新词本质上就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特色,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4.多变易变性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社会是五花八门的,新事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共同导致了新词的产生。
二、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1.社会变化、历史变革是新词产生的根本原因(1)社会变迁是新词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世界,菩萨”,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僵化的体制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大量的新词产生就缘于众多商业、政治词汇脱去了原先贬义或者神秘的色彩,甚至激发了很多新词汇的产生。
弄巧成拙生造新词

弄巧成拙生造新词(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弄巧成拙的含义和生造新词的现象2.弄巧成拙的例子和影响3.生造新词的原因和影响4.对生造新词的看法和建议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正确使用词汇的重要性正文【引言】弄巧成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本来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搞得一团糟。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生造新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些新词有时是出于创新和表达的需要,有时则是因为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和使用。
本文将从弄巧成拙和生造新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弄巧成拙的例子和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弄巧成拙的例子。
比如,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故意使用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果反而让人难以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追求文采,故意用一些不熟悉的成语和典故,结果却弄巧成拙,使得文章显得矫揉造作。
弄巧成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人际关系。
其次,它可能让人产生误解,甚至误导别人。
最后,它可能让人失去信任,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生造新词的原因和影响】生造新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创新和表达的需要、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和使用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生造新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些新词能够被广泛接受,并被收入词典,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新词却因为不规范、不合理而遭到人们的反感和抵制。
生造新词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表达更多的意思和情感。
其次,它可以反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特点。
然而,过度生造新词可能导致语言的混乱和规范的破坏。
【对生造新词的看法和建议】对于生造新词,我们应该持一种既开放又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创新和表达的需要,尊重人们对语言的探索和尝试。
另一方面,我们要遵循语言的规范和原则,避免过度生造新词,导致语言的混乱和规范的破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语言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尊重语言的规范和原则,避免过度生造新词;三是积极参与语言的创新和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语言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
对新词语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新词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词汇现
象。严格说来,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词语出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词语出现的数量
和速度有所不同而已。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特点。
关键词: 新事物;新词新语;现代汉语
前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思维不断产生,代表这些事物、
思维的新词新语也相伴而生。当前网络生活日益发达,借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巨大优
势,有很大一部分的流行语慢慢的被大家接受。本文将以最近网上较为流行的“甄嬛体”“元芳
体”等为例,对现代汉语新出现的流行词、流行语语句模式进行研究。
一、流行语和新词新语的区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问题,
而代表这一类新事物等的语言符号也相继出现。根据材料,最早出现的是“新词”这一概念,
而最近一直流行的是“新词新语”、“流行语”比较合理的说法。
新词,顾名思义,根据词的概念可以解释为新出现的并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新语”既包括指的是新出现的已被大众接受的短语以及短语模式,例如
“暴力女”、“虐猫女”“猥琐男”“宝马男”等一系列“X女”、“X男”模式的短语等。流行语指新出现
的但并不一定被大众接受的、一段时间内风靡摸个领域的词、短语,甚至是新的句子模式,
例如“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新词”、“新语”、“流行语”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流行语经
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为大众接受,基本上就能变成新词或者新语。
二、流行语出现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
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最大,作为语言中的新现象,流行语也同样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表达
意识、社会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也为了使语言更加诙谐,人们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有代表性
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元芳体”,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一件刑事案件:泉州女
孩被肢解坠落高楼,警方断为自杀,一名武汉网友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开始发问,引
起了广大网友的踊跃发言。最后,广大网友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后面都会加上一句“元芳
你怎么看?”,慢慢变成了常用提问句。
(二)语言因素
人类是交际的主体,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自然要满足交际主体的需要,而
交际主体是多元化的,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需求,语言也在不间断的产生新的形式和
用法,流行语自然算是一方面。
另外,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这就要求流行语的产生不能一下脱离原有的语素,否则
也不会为大众接受和使用。而语言的类推机制刚好为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例如,“甄嬛体”中,常出言必以“本宫、臣妾、嫔妾、哀家、朕”等自称,描述事物的时候,
用双字,如“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等,短语方面则“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符
恩泽”等套用。用甄嬛体说话在网上颇为流行。网友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模仿:
“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
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
这类流行语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究其红遍网络的原因,除了《甄嬛传》这部电视
剧的热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语言较为委婉,模仿比较方便,这就是类推机制在起
作用了。
三、流行语的特点
(一)多受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新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日益增加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人们往往也会采用一些新的表达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见解。例如,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女性对择偶对象的要求也出现了具体的要求:身高一般、发型传统,
性格温和;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或者AA制;无红颜知己;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一般从
事IT、机械制造、技术类行业的男人。女士根据“经济适用房”一词将这类男士称之为“经济
适用男”。还有就是最近出现的“保钓人士”,也是由于中日政治关系、领土纠纷的变化而逐渐
产生的。
(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
当代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前卫,更想凸显个性,所以比较喜欢追求流行语。例如,“肿么
了”,表示一种疑问、问候的语气,意思是“怎么了”。再如“酱紫”一词,虽然并不符合现代汉
语规范化的要求,但也为广大年轻人广泛使用,此词来源于台湾居民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
“这样子”相同。这符合了语言的社会变异中的年龄变异,年龄的变异不是由社团的距离、交
际的障碍引起的,而是由于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复杂原因引起的。
(三)多来源于外来语和方言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国外加强了联系,汉语也一样,从80年
代甚至更早不断引进的外来词汇,到现在甚至已经出现了由汉语和外语混合搭配的“词语”。
例如,“hold住”,“hold住“一词来源于香港中英混用词汇。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fashion”、
“上WC”等一系列类似的词汇。
四、新词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一)增加了某些词语的义项
许多外来词或是网络语增加了词语的义项,使这些普通词焕发了新的活力,扩大了它们
的语法功能,丰富了词语的义项。例如“秀”,本义有草类结实,美好、秀丽之义,现在“秀”
是英语show的音译,是表演的意思,例如“模特秀,时装秀,秀场,魔术秀”等。再如“雷”,
本义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是名词,现在“雷”却表示令人震惊、使人尴尬的意思,是动词,
例如“雷人,太雷了,雷人语录”等。
(二)扩大词汇系统中的词缀形式
新词语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词缀的数量。普通词中就有很多词的
词缀在当时也是从外来语中借用过来的,诸如“性,化,主义”等,这些词已经稳定于汉语的
词汇系统中。同样地,现如今的很多新词缀也会经历时间的检验为大众所接受,最终在词汇
系统中稳定下来。例如“被下课,被腐败,被就业,被开心,被自愿”,“国籍门,返航门,瞌
睡门,改龄门”等。
(三)提高词汇系统中的符号用量
在网络或科技领域产生的新词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符号的大量使
用给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新的改变,这些符号式新词语的使用也提高了词汇系统中符号
的用量。这些符号有的是拼音字母,有的是英文字母,有的是数字,还有一些标点符号。例
如“BT(变态),BS(鄙视),88(拜拜)等,它们提高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对符号的使
用。
五、结语
当今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发生在网络上,使用者多为年轻人,这引起了广大学者的
注意,存在较大争议的地方就是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问题。当前的流行语是否可以进入规
范的现代汉语中,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当然,根据语言
的社会约定俗成性,如果这些流行语能够被社会大众接受,我们应该将其视为规范的现代汉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