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制作糖、酒、醋、饮料等,同时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能源和化肥。
为了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必须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土地选择甘蔗喜欢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松软、PH值在6-8之间的土壤,应选择耕作条件良好的土地,尽量避免水浸、涝害、盐碱化等不良土壤。
(二)品种选择选择高产、耐候、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如Java 72、ROC22、GT21等。
(三)种植密度甘蔗种植密度一般在1.3-1.5万株/亩左右,根据品种的具体要求,也可以适当调整密度。
(四)施肥技术春季播前应在土地中进行充分的深耕,使土壤松软,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充分发育。
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品种的特点来制定施肥方案。
春季播前施入底肥,建议使用农家肥或堆肥进行翻耕,春季播后30天左右再进行追肥,一般使用复合肥,根据需求分别施入氮、磷、钾等。
(五)田间管理合理控制田间的水分,不能过多或不足,过多会引起病害,而过少会降低产量;防止田间杂草和害虫的滋生,保持田间的通风透气和阳光充足,利于甘蔗的生长健壮。
(六)采摘技术甘蔗成熟采摘后不宜过多存放在阳光直射处或长时间储存,采后应及时清洗和包装,储存时选择阴凉通风霉菌较少的地方,避免霉变和腐烂。
多数甘蔗病虫害都与环境因素和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来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病害防治1.霜霉病霜霉病在高温多湿的夏季易于发生,首先在甘蔗上形成白色菌丝,只要湿度达到85%,就会迅速生长扩散,导致甘蔗的黄叶枯萎。
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前进行药物喷洒,如播种后每隔10天用25%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2.红腐病红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病害首先在甘蔗的中低部产生,然后逐渐向上蔓延,导致甘蔗的叶片变成黄色或红色,最终腐烂与死亡。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者:李春辉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种植甘蔗采用地膜覆盖增产效果大,主要是发挥保温、保水、保肥作用。
盖膜比不盖膜的甘蔗平均每亩可增产0.8—1吨,糖份提高0.8%,其栽培技术如下: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一、选择良种、适时早植。
选用高产高糖的“新台糖10号”、“新台糖一号”等最新良种,配搭其他早、中熟良种,错开成熟收获期,地膜蔗应安排在12月至次年3月种植,以冬植更好,能充分利用“冬温”延长甘蔗生长期,在气温15℃左右,地膜下蔗畦土温比地温高3—5℃左右,使甘蔗种芽眼早萌发,因而地膜蔗比常规种植法萌芽率高,早出苗25—30天。
二、整地修植沟、施足肥、药、水。
种植甘蔗的土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土壤疏松、保水力强的地块。
要求深耕25—30厘米,两犁两耙,然后按行距一米,畦中心挖一条宽20—25厘米,深10—15厘米的平底沟,沟底土要细碎平整,每亩用50%丁莫胺100克加水80公斤喷洒(若用阿特拉津则用150克兑水70公斤于盖土后洒于畦面),并用3%呋喃丹颗粒剂3公斤均匀撒于沟内,再按(1)一次全量施肥法;亩施腐熟农家肥或优质土杂肥60担,混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10公斤作盖种肥,有条件的再淋尿水15—20担,最后复土4—5厘米;(2)两次施肥法:施药后把全期施肥量的50%,一般用三元复合肥100公斤均匀条施沟两侧,施幅1—2厘米,有条件的同时施下土杂肥50—80担。
若不是用复合肥的可用尿素37.5公斤,钾肥15公斤如法施下。
第二次施肥在大培土(5月底6月初)将余下的50%(同第一次的数量)施下,施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畦边上距蔗蔗约10—15厘米处开小穴,穴距约25—30厘米,穴深5厘米(破膜),把肥施放在穴内。
另一种是把氮肥、钾肥撒施于蔗根基部周围即可(不破膜)。
施肥后结合大培土,把肥料和膜培入土中;(3)三次施肥法:第一、二次施用方法用二次施肥法,只是将氮肥留10公斤于9月份作壮尾肥,把畦面上有肥料部分盖上泥土即可。
旱地甘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与管理

种植技术2020.09 某区域甘蔗种植区由于多年的冬春大旱,使得甘蔗产量相较于以往有了明显降低。
为将这种现象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以提高甘蔗种植产量,作为技术人员应针对其高产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管理,在大量试验中总结相关数据,为蔗糖产业的未来转型奠定基础。
1 甘蔗快锄低砍技术甘蔗快锄低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锋利的短把小锄作为收割甘蔗的主要工具,并在过程中应用低砍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甘蔗产量,入榨甘蔗的糖分也能够有效提升,同时也是降低收割面病菌感染风险与提高其抗寒性能的关键方式。
1.1 优势以每667m 2,5000条甘蔗计算,采取该种收割方式每一条甘蔗的收割量将增加0.005kg,那么667m 2将共增收250kg,从而实现全面的增产增收。
再加上甘蔗入榨量与产糖率提升,制糖企业的制糖成本也将缩减;由于高位芽被去除的主要原因,使得甘蔗下部的芽萌发的要快的多,茎数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了明显增长[1];该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宿根蔗留养数量达到了4至5根,种植费用减少使得蔗农收入明显增长;高位芽的去除使得在输送养分时只能通过低位芽,此种条件下对于甘蔗来说,无论是抗倒伏能力还是抗病虫害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1.2 技术要点应用此种方法地面与锄头之间的夹角应大于10°,且需要用力适中,避免出现一锄头砍不断的情况,增大赤腐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影响萌芽率降低产量;一般情况下,不培土的甘蔗应紧贴土皮砍,若培土较浅则需要进入土壤大约3.3cm 处低砍,培土高的则需要进入到土壤5cm处。
2 甘蔗小水窖工程建设技术“靠天吃饭”是很大一部分甘蔗种植户的想法,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干旱天灾将无法抵抗。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下,各处的用水均极为紧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加快小水窖的建设进度。
2.1 优势偏远地区甘蔗的种植生产条件不仅交通极其不便,且土地贫瘠、地块零散,以本文所举甘蔗种植地区为例,经常会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2]。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巴结镇、泥凼镇是兴义市的甘蔗主产区。
近年来,甘蔗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为了实现节本增效、高产高糖和促进甘蔗产业发展目的,现将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蔗农参考。
关键词:甘蔗栽培1 品种选择应选择丰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品种,如红果蔗。
2 摆种前准备2.1 选种砍种选择无病虫危害、无裂缝,芽鳞新鲜且成熟的蔗梢作种茎,砍成2~3芽一段,使上下位芽在一个完整的节间内。
砍种时,从上位芽上方1/3和下位芽下方2/3的位置用锋利的薄刀各斩一刀,切口斜度以45°为宜,要做到不破种茎、不伤芽。
2.2 种苗处理晒种。
蔗梢苗因节间较密,组织鲜嫩,含水量高,所以采种后要在太阳下晒种5~7天,至叶鞘略呈皱缩。
浸种消毒。
种苗捆好后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也可用50%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
催芽。
消毒后将种茎平放成堆,盖上稻草,适量浇水,外用薄膜覆盖,温度控制在25~30℃,待芽伸长至1cm左右,即达标准。
2.3 整地、开沟、施肥整地前,应及时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蔗田最好机耕,要求二犁二耙,耕作层深度达50厘米,要耙碎整平,土壤要疏松。
蔗田耙碎整平后,挖植蔗沟时尽量加深,采取“深沟浅种”方式,以便达到保肥、保水效果。
植蔗沟根据地形分为两种基本规格:①平坝地,沟距120cm,沟底宽35cm,够深35cm:②缓坡地,沟距100cm,沟底宽30cm,够深30cm。
底肥一般在摆种前施入,应将肥料均匀撒在植蔗沟内然后再盖上3cm厚薄土,避免播种时肥料与蔗种直接接触。
施肥量一般为每亩800~1000kg腐熟农家肥加50kg多元复合肥或每亩100kg多元复合肥。
为有效防止蔗螟危害,在施肥时,每亩用地虫杀净4~5kg与复合肥拌匀施入。
3 摆种覆膜3.1 摆种摆种根据蔗茎大小,蔗芽稀密的不同,可适当加大或缩小种段间距,芽稀的密摆,芽密的稀摆。
每亩下种量以7000~8000个健康蔗芽为宜。
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

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1. 引言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在甘蔗种植中,苗期管理是决定甘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苗期,甘蔗生长缓慢,抗逆能力差,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甘蔗苗期的生长质量,是甘蔗种植的重点和难点。
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是一种提高甘蔗苗期生长质量的新型技术,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这种技术: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效果。
2. 技术原理甘蔗小拱棚覆盖育壮苗技术利用棚覆盖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特点,为甘蔗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甘蔗的生长。
棚覆盖可以增加温度、提高光照强度、保持湿度,有利于促进甘蔗生长,加快苗期生长速度,提高甘蔗质量。
覆盖棚可以科学地控制光照量、温度和湿度,创造一定的适宜环境为甘蔗提供了条件。
覆盖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甘蔗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蔗秆粗度,增加甘蔗产量。
3. 技术方法3.1 棚架建设棚架应建设在甘蔗种植的基地内,以便于管理和采摘。
棚架建设应符合地形地貌,运用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适宜的甘蔗小拱棚。
3.2 覆盖材料覆盖材料选用的是保温性能好的轻质材料,如薄膜、瓦楞纸等。
材料颜色应浅色,以便于反射阳光,避免过度积热。
同时,棚内要保持通风,以防止过度积热和透气不良,可能导致甘蔗生长不良或者病虫害滋生。
3.3 覆盖时间覆盖时间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当年气候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南方地区,从4月中旬或者5月初开始,覆盖3个月左右,到8月初或者8月中旬撤掉覆盖物。
3.4 其他管理管理中要注意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的调节,喷洒适量的水分、控制适宜的肥料、防治病虫害。
同时要在适宜的时期对甘蔗进行喷水叶面肥和叶面液肥施用等。
3.5 育壮苗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育壮苗技术在不同地区广泛适用,但在具体施用时应考虑当地气候、地形和质地等因素。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会受到影响,一般建议选择冬小麦等作物进行试验,以期验证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种植甘蔗盖地膜有什么好处,需要注意什么?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种植甘蔗盖地膜有什么好处,需要注意什么? 甘蔗地膜掩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湿、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生态效应,
能使甘蔗提早栽种,出苗快,出苗率高,幼苗齐、匀、壮,可节约蔗种,
延长甘蔗生长期,提早开榨,减轻霜冻害,增产增糖,经济效益显著。
甘蔗地膜掩盖技术要点如下:要求深耕35~40cm ,增加土壤保水力,要求土层疏松,畦面平整,施足基肥以利蔗苗早生快发。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采纳冬植,在糖厂开榨以后即可边砍边种,尤其有利于早熟早砍品种。
在气温较低的蔗区,也可提早在晚冬早春下种。
由于地膜掩盖后,出苗率和分蘖率都明显提高,下种量可比一般直播的削减20%~30%。
甘蔗在下种时覆土宜薄,以利阳光辐射,提高温度,促进早萌芽。
由于地膜掩盖成败的关键是水分,地膜既保水又防水,所以要求“三湿”下种,保证相宜水分。
在施肥、盖土后喷除草剂才盖膜。
盖膜时要做到上方拉平,两边压紧,膜面贴地,中间有20cm 的白色宽度,避开破口漏气。
甘蔗实行地膜掩盖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当甘蔗已长出分蘖或气温回升到30度以上,膜内温度超过35度以上,应准时揭膜,以免烧苗。
揭膜后要抓紧施肥、培土、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保证幼苗齐、匀、
全、壮,为争取高产打下基础。
甘蔗新植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甘蔗新植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一、新植蔗:做到“六个”统一、抓住“四个”重点、把握“一个”关键。
1、六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苗处理、统一地膜覆盖、统一化学除草。
(1)统一品种:品种以新台糖1、10、22、24、25、26号、台糖90/7909为主,桂糖11号、云蔗92/19、92/80、粤糖94/128为补充,实现早中晚熟品种4:4:2的合理配比。
(2)统一种植规格:田100cm开墒,水浇地95cm开墒,植蔗沟深50cm,沟宽35cm,双芽梯形下种,每亩下芽量8000芽,浅土覆盖10cm。
(3)统一配方施肥:底肥亩施有机肥3000kg或滤泥3000kg,普钙50kg或甘蔗专用复合肥50kg。
(4)统一种苗处理:蔗种砍成双芽节段,边砍边捡除无芽、烂芽及有虫眼的芽段,砍好的蔗种用0.5%的福美双或0.2%的多菌灵浸种,也可亩用50%的福美双1kg与肥料混合后撒于植蔗沟内,以预防甘蔗凤梨病、赤腐病的发生。
(5)统一地膜覆盖:种植灌水后2-3天盖膜,每亩用量3kg,盖膜时薄膜要拉紧、拉直、紧贴土面、四周压紧压实,不透气,曝光面不少于20cm。
(6)统一化学除草:亩用48%蔗草灭200g兑水,对已覆土灌水的种植沟进行喷雾封草,也可在甘蔗揭膜后结合灌水亩用48%的蔗草灭200g兑水喷雾。
2、抓住四个重点:即肥水管理、培土防倒、剥除枯脚叶、病虫害防治。
(1)肥水管理:施肥上坚持重施有机肥,巧施追肥。
亩施有机肥3000kg、普钙50kg作底肥,追肥用尿素40kg,普钙50kg,硫酸钾10-15kg;水分管理采取“润-湿-润-干”的原则,即苗期、分蘖期以“润”为主,伸长期以“湿”为主,生长后期以“润”为主,收砍前15天以“干”为主。
(2)培土防倒:切实抓好小、中、大培土,苗期浅培土3-5cm;分蘖期结合间苗、定苗中培土10cm;伸长期大培土20cm。
(3)剥除枯脚叶:甘蔗生长后期及时剥除枯脚叶,既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损失,促进糖份积累,提早成熟;又利于农事操作,提高砍削质量,减轻病虫鼠害和防止倒伏。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生产砂糖和其他甜味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甘蔗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排在前列。
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高产栽培技术,并且及时有效地防治甘蔗病虫害。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
一、甘蔗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甘蔗生长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高。
一般来讲,甘蔗适宜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对于土壤的pH值,最适宜的范围是6.0~6.5。
2. 种植季节:甘蔗的最佳种植季节是春季和夏季,一般在3月至5月或者9月至11月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种植。
3. 良种选育: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良种进行种植,能够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4. 种植密度:甘蔗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每亩地的种植量在15000~20000株之间较为适宜。
5. 施肥管理:甘蔗是一种喜欢养分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田间土壤的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丰富土壤养分,提高产量。
6. 灌溉管理:甘蔗对水分的需求比较高,在干旱季节需要适时浇水。
但是在生长初期和收获前期要注意不要积水,避免水涝导致甘蔗发生病害。
7. 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甘蔗的除草、松土、培土、翻耕等田间管理工作,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有利于甘蔗的正常生长。
8. 病虫害防治:甘蔗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确保甘蔗的产量和质量。
二、甘蔗的病虫害防治1. 甘蔗蛾:甘蔗蛾是甘蔗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以甘蔗叶片为食,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
对此,可采取喷施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2. 甘蔗蚜虫:甘蔗蚜虫主要危害甘蔗嫩叶,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卷曲和发黄。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初期用75%敌敌畏乳油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或者在病株附近搭放蚜虫板进行黏虫。
3. 白腐病:白腐病是甘蔗的常见病害,会造成甘蔗地下部腐烂,导致甘蔗倒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龙 州县 甘 蔗 种植 面 积很 大, 产 量也 在 逐 年提 高 , 糖业 总 产 值达 4 亿 元 以上 , 为 了实 现 节 本增 效 、 高产 高糖和 促 进 甘蔗 产 0 业 发展 目的 , 本 文就 甘蔗 高产 栽培 技 术 做 了简单 总 结 。 关 键词 :甘蔗 ; 栽培技 术 ;龙 州县 中图分 类号 :¥ 6 . 56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42 (0 2 0— 1 12 64 03 2 1 )一2 02—
2 1 年第 0 期 0 2 2 ( 总第2 4 ) 6期
吉 林 农 业
JLI A GRI I N CULTURE
N O . 2. 2 2 0 01
( u uaie N 24 C m l v t O.6 ) t y
覆膜 甘蔗 高产栽培技术
陆 献
( 西壮族 自治 区龙 州县 农业局 土壤 肥料 工作 站 ,广 西 龙 , 5 20 ) 广 r 340 l 1
近 年 来 ,龙 州县甘 蔗种 植 面积 在5 万亩 以上 ,年产 蔗3 0 吨 沟 内, 芽向左 右两 侧 ,不要 摆成 “ 4 4万 天地 芽 ” 。 左 右 ,糖 业 总 产值 达 4 亿 元 以上 ,甘蔗 已成 为我 县 农 民增 收 致 富 O 回 土盖 种 时 ,用 锄头 将 沟垄 侧 面 的细 土掏 向沟 中心 ,均 匀地 的重 要 产 业 之 一 。为 了实现 节 本 增效 、高 产 高糖 和 促进 甘 蔗 产业 将 蔗 种 及底 肥 盖 上 ,先 将种 苗 轻压 入 土后 ,再 回土 以利发 根 。 一 发 展 目的 ,现 将 甘蔗 高产 栽 培技 术总 结如 下 ,供广 大 蔗农 参考 。 般 盖土 厚 不超 过 1 c 为 宜 。 0m 1品 种 选 择
应 选择 丰产 潜 力大 、宿 根 性强 的 品种 ,如新 台糖 2 号 。 2
3 2 覆 膜 .
2摆 种前准备 2 1选种砍种 .
覆膜 前每 亩施 用米 乐尔 23 — 公斤 防止地 下 害虫 ,喷 洒乙草 胺或 阿 特 拉津 防 除杂 草 。 覆膜 时 贴着 地 面铺 平 拉 紧 ,封 好 四边 ,每 亩 用 宽幅 5c 的地 膜约 33 5g 0m — .k 。
JLN G I LUE 1 II ARC TR U 21
4 42 锈 病 危 害症 状 :主要 危 害叶 片 ,发病初 期 叶片 出现淡 黄色 9 % .. 0 敌百 虫的5 0 液进行 喷雾 防治 。 0倍 .. 小斑 点 。病 斑沿 叶脉 蔓延 ,逐渐 变 成橙 褐 色 至深 褐 色 ,略 凸起 的 4 5 2 绵 蚜 危 害 症状 :甘蔗 绵 蚜 以刺 吸 式 口器 吸 食 叶片 内的汁
苗 , 间 苗原 则 为 : “ 间密 留疏 ,间 弱留 强 ” 。卜2 时定 苗 ,每 节 亩 留无 病健 壮 的 主茎 苗 6 0 株 左 右 。如 有 缺株 断 行 的 ,应 及 时 用 00
4田间管理
晒 种 。蔗 梢苗 因节 问较 密 ,组 织 鲜 嫩 ,含 水量 高 ,所 以采 种 蔗 种补 植 或移 密补 稀 ,保证 苗数 。 4 2 肥 水 、 除草 及培 土 管理 . 后要 在太 阳下 晒种 57 ,至 叶鞘略 呈皱 缩 。 —天 在 蔗 苗 分蘖 中后 期 ,每 亩 施 尿素 1— 5 g 0 1 k ,施肥 量 视 苗 情而 浸 种 消毒 。种 苗捆 好 后采 用清 水或 2石 灰 水浸种 卜2 ,也 可 % 天 用 5% 布津 或 多菌 灵 10倍 液浸 种 1分 钟 。 0托 00 0 定 ,将 肥料 均 匀撒 施 于 蔗沟 内,之 后 进 行适 当培土 。水肥 条 件较 催 芽 。 消 毒 后 将 种 茎 平 放 成 堆 , 盖 上 稻 草 ,适 量 浇 水 ,外 好 的蔗 田 ,苗 期杂 草 生 长迅 速 ,施 提 苗肥 前 ,要 先 拔 除杂 草 再追 用 薄 膜 覆 盖 ,温 度 控 制在 2 — 0 53 " C,待 芽伸 长 至 lm 右 , 即达 标 肥 培土 。 c左
盖上 3 m 薄 土 ,避免 播 种 时肥料 与 蔗种 直接 接 触 。施肥 量 一般 为 于通 风 透 光 ,减 轻 病虫 害 ,还 有 促进 蔗 茎着 色 ,提 高 果 蔗质 量 的 c厚 每 亩 80 10k 腐 熟 农家  ̄J 5 k 多元 复合肥 或 每 亩 10 g 0 —0 0 g EJ O g I ] 0 k 多元 复 效果 。 合肥 。为有 效 防止 蔗 螟危 害 ,在 施肥 时 ,每 亩用 地虫 杀 净4 5g - k 与 4 4 病 害 防治 . 复 合 肥拌 匀施 入 。 4 4 1 梢腐 病 危 害症 状 :主要 危 害甘蔗 梢头 部 ,发病初 期 ,幼嫩 .. 3摆 种覆膜 叶片 退 绿 出现 黄 化斑 块 ,斑 块 上 有 黑褐 色或 红 褐色 小 点或 条 纹 , 随后 条 纹 开裂 呈现 纺 锤 形裂 口,边 缘 为 锯齿 状 。发 病重 时心 叶腐 3 1 摆种 . 摆 种 根据 蔗 茎 大 小 ,蔗 芽稀 密 的 不 同 ,可适 当加 大 或缩 小种 烂 ,不 能 继续 生 长 ,病 菌 向下 蔓 延 ,致 使节 间 弯 曲,蔗 芽萌 发 , 生 长 形 成 “ 帚蔗 ” 。防 治方 法 :① 选 择抗 病 品种 ,如 红 果 蔗 。 扫 段 间距 ,芽稀 的密摆 ,芽密 的稀 摆 。 每亩 下种 量 以7 0- 00 健 0 0 80 个 康 蔗芽 为 宜 。 ② 少 施氮 肥 ,多施 磷 钾肥 。⑧ 用绿 亨6 50 号 0 倍液 喷 雾 防 治 。④ 发 据 植 蔗沟 沟底 的 宽度 和 种 芽 数 , 摆种 一般 为 2 3 ,沟 底 宽 病 早 期 用 5% —排 0 多菌 灵 或5 % 来 特 粉剂 10 倍 液 进行 喷雾 防 治2 3 0苯 00 — 3 c 的摆 2 ,沟 底 宽 3 c 的摆 3 。摆 放 时 ,蔗 种 要平 放 在 植蔗 次 。 0r a 排 5m 排
② 发 病 早期 用7% 0 粉锈 无源 10 倍液 、2 % 锈 宁1 0倍 液或 4% 00 5粉 20 3 好 质 变劣 产量 降低 。 防治方 法 :用蚜 虱尽 杀 ( 天威 2 )10倍 液 、 号 00 力克 30 倍液 ,每 隔7 1 ,连 续喷雾 防 治2 3 。 00 天 次 —次 辟 蚜雾 10倍 液或 蚜虱 净与 木虱净 混合 10 倍液 进行 喷雾 防治 。 50 50 4 4 3 褐 斑 病 危 害 症状 :主 要危 害 叶 片 ,叶 片发 病 早 期 出现 卵 4 5 3 粉 蚧 危 害症 状 :苗 期 潜伏 于 蔗苗 基 部 。蔗 茎 伸长 以后 , .. .. 圆 形 淡黄 色 斑点 ,随着 病 情加 重 ,病 斑 颜 色逐 渐变 红至 红 褐色 , 聚 集 于 叶鞘 包裹 的 茎节 部 位 吸食 蔗汁 ,分泌 的 蜜 露类 粪便 能 诱 发 狭 窄 的黄 色环 带 围绕 于 病斑 外 侧 , 叶脉 也 易受 害 形成 病 斑 ,严 煤 烟病 ,影响甘 蔗 糖分 质量 和产 量 。防 治方法 :4 % 克特 乳油 、 0蚧 重 时 ,相 互 合 并成 更 大 的病 斑 ,外 围 深红 色 , 中间 于枯 呈 现干 草 2 % 虱速 杀或4 % 扑杀 乳油 1 0 倍 液 喷雾进 行 防治 。 5蚧 0速 00 状 ,病 株 或 染 病 蔗 田呈 “ 烧 ”状 。防 治 方 法 :① 选 择 抗 病 品 火 种 。②及 时清 除染 病 植株 。③ 用 5% 菌特 10 倍液 、 5% 0退 20 0 多菌 灵 5适 时 采 获 甘 蔗 后 期 生 长 , 由于 昼 夜 温 差 加 大 ,有 利 于 糖 分 积 累 。所 可湿性 粉  ̄ 5 o Uo 倍液 或 5 . % 杀得 1 0 倍液 喷雾 卜2 ,每隔 7 l 38 可 20 次 一O
2 3 整 地 .开 沟 .施肥 . 二 犁二 耙 ,耕 作层 深度 达 5厘 米 ,要耙 碎 整平 ,土 壤要 疏松 。 O 蔗 田耙 碎 整 平后 ,挖 植蔗 沟 时 尽量 加 深 ,采 取 “ 沟 浅种 ” 深
方 式 , 以便 达 到 保肥 、保 水 效 果 。植 蔗 沟根 据 地 形分 为 两种 基 本 4 3去 蘖 .剥 叶 . 规 格 : ① 平坝 地 ,沟 距 10 m 2 c ,沟 底 宽3 c , 够深 3 c :② 缓坡 5m 5m 甘 蔗 生 长 期 间 , 不 断 分 蘖 ,蘖 芽 只 消 耗 营 养 ,不 能 长 成 果 地 ,沟距 1 0 m 0 c ,沟 底 宽3 c ,够深 3 c 。 0m 0m 蔗 。为 此 ,应 及 时 清除 蘖 芽 , 以促 进主 茎 生长 发 育 。在 管理 过 程 底肥 一 般 在摆 种 前 施入 ,应 将肥 料 均匀 撒 在 植蔗 沟 内然 后 再 中 ,伸 长 期和 成 熟 期还 应 及 时剥 去 病叶 和 枯 黄老 叶 ,这 不仅 有 利
选择 无 病 虫 危 害 、无裂 缝 ,芽鳞 新 鲜 且成 熟 的蔗 梢 作 种茎 , . 砍 成2 3 — 芽一 段 ,使 上 下位 芽在 一 个完 整 的节 间 内。砍 种 时 ,从 上 4 1 间 苗 .定苗 地 膜栽 培 的甘蔗 萌 芽率 、分蘖 率都 高 ,一般 在3 5 — 片真 叶 时间 位 芽 上方 1 3 下位 芽 下 方2 3 /和 / 的位 置 用 锋利 的薄 刀各 斩 一 刀 ,切 口斜 度 以4 。 为宜 ,要做 到不 破种 茎 、不伤 芽 。 5 2 2 种 苗处 理 .
一
天1 。 次
以,应 尽 可 能延 长甘 蔗 的后 期 生 长 ,在立 冬 前 后采 收 ,从 而 实现 高产 高糖 的 目的 。收获 前1 月左 右停 止浇 水 。 个
44 4 凤 梨病 危 害症 状 :染病 后 ,切 口两端 变为 红色 ,并散 发 出 .. 凤梨 般 的 香味 ,切 口经 过 一段 时 间之 后 ,变 黑 并产 生 煤粉 状 物 , 纵剖 蔗 茎 , 内部 组织 呈 红褐 色 ,病 情 严 重 的蔗 茎全 部 变 黑 。防 治 方法 :① 进行 轮 作 。② 对种 苗 进行 浸 种 消毒 ,5% 来特 、 5% 0苯 0 多 菌灵 8 0 1 0 倍液 浸 l 分钟 ,2 石灰 水浸8 时 以上 。 0— 00 O % 小 4 5 虫害 防治 . 4 51 蔗螟 危 害症状 :以幼 虫打 孔钻 入蔗苗 或蔗 茎 内取食 ,从 苗 .. 期 至 中后 期 都危 害 甘 蔗 。苗 期危 害 造成 蔗 苗数 减 少 , 中后 期蔗 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