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战后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专题:二战后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专题:二战后经济发展与全球化

现代经济与三次科技革命

一战后1924年——1929年,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1)美国罗斯福“新政”

①时间:年开始实施

②目的:消除,巩固制度;

③中心措施(核心):对的调整,颁布《》

④罗斯福“新政”的指导思想/特点:

⑤评价: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不能根本消除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制度)

⑥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一)、二战后的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2、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①位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②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发展的过程

③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2、经济发展表现:①50年代超过战前水平,②50初-70年代持续

3、西欧的联合——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①目的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时间:年代

③最初的成员国:、等西欧国家

④发展:年,成立,是。

⑤欧盟统一性表现为: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和居住。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⑥意义: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跨

国公司的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 ,加快:,成立。(它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个重要表现。)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或作用):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3、影响或评价:经济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利: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弊: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行为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4、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的应对措施:

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资金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APEC会议;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知识链接】怎样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挤问题、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全球变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知识链接】举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怎样兴利除弊?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但利用不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如原子能可以建造核电站,也可以造造原子弹。克隆技术用于医学,造福人类,但克隆人会带来社会道德问题。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3)我们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知识链接】“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2)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3)注意科技的安全性……

【知识链接】我国应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变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知识链接】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当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知识链接】我国应该怎样面对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知识链接】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订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加入WTO;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知识链接】中学生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

(1)培养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3)心态开放;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善于竞争和合作,对外来文化要善于鉴别和正确选择。

【知识链接】全球化下面临共同问题:当今人类面临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能力.

【知识链接】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国际合作;【知识链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科技革命)。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主要原因: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知识链接】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扶持;(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扶持;(2)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3)引进最新科技成果;(4)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勇于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策。

【知识链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动力。(4)跨国公司的推动。

2、表现:(1)跨国公司的推动;(2)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影响:有利: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是良好机遇。不利: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跨国公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加大;拉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知识链接】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上半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形成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①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头号强国②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③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各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①70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世界经济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②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及其认识。

1、落后的原因:①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搜刮和战争的严重破坏,②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国处于内战时期。

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④50年代后期,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导致60—70年代出现“文化大革命”。

2、认识:①国家独立、政治局面稳定是振兴经济、发展科技的必要前提。②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重要保证。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抓住机遇,把中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论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发展趋势,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但又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并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开放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下,为推动市场的不断扩大,通过弱化国界的限制,各国共享信息、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全面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其本质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使各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地理位置上邻近的国家为了维 护他们之间共同的经济或政治利益,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条约或规定,即超越国界的经济协调制度,或建立其共同的机构,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最终实现经济及政治上的合作与

联盟。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因邻近国家文化接近、市场结构互补,可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过渡,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高阶段。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混淆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一)二者的发起主体不同 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自发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国家的主导作用下形成的。 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并不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它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并不含政治因素。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市场机制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一种制度安排。经济结构相近的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选择签订协议达成共识,这是建立在经济上的政治合作。 (二)二者对风险的规避程度不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然而风险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的。经济全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专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高考·考纲】 【专题·导航】 本单元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单元·结构】方法一、按时间轴整理 方法二:按知识网络整理 【单元·归纳】 (一)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训练】 1.(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建立北约组织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1月湛江市高三模拟1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21题)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召开 4.(湛江市2012年普通高考测试)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5.(2014·广东佛山一模·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经济共同体就是 6.(2014·广东茂名二模·23)“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 7.(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测试)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8.(2011·江苏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9.(201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材料可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教学总结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 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

2020秋高中历史专题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时分层作业人民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 的是() 【导学号:97372098】 A. 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 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 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筹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援助 并发展西欧的经济,故B项错误;C项是该会议召开后带来的客观效果,排除。] 2 .下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 A. 致力于战后的亚洲经济复兴 B. 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C.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 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B [根据题干图片“ WORLD BANK勺信息,可判断该组织是世界银行,它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故选B项。] 3?国际奥委会第125届全会通过投票,最终日本的东京成功获得了2020年第32届夏季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日本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申请的机构是() A. 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后期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与技术援助,促进 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日本应该向世界银行贷款,故选D项。]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 一个大国的工具” (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

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国还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 3、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促进就业。中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吸收了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一批新型的技术工人和具备先进理念的服务人才充实到就业队伍,为国内经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国际水准的劳动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同构成机遇方面相比,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一些挑战。其根本原因是,国际垄断组织经常在损害别国利益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1、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2、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它们凭借其经济与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导学案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李芳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使学生认识到,要应对这些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树立开放观念。 2.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载体和主要表现;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3)明确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3.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发现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分析感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时,设计一个小小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既看到经济全球化利的一面,又看到其弊的一面,既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以此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教学难点: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和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 (2)目的: (3)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分组展示。 1:生活中的外国品牌的商品有哪些? 2:国际上畅销的中国商品有哪些?

3:我国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4:国外知名的跨国公司有哪些? (一)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活动1:2分钟速记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作用 活动2:自我检测 (1)经济全球化是指() A.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A.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B.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要求 (3)国际上有一种说法,“美国的消费,中国的投资”。中国 的投资拉动对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重要,一旦中国投资减缓, 世界经济很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4)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生产的相机,并不是全部生产过程都在日本完成。 其零部件产地如下: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部分零件来自韩国,组装在马来西亚,最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销往世界各地市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 C.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害 (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6)下列对对跨国公司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 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 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④跨 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七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线索: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 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体系形成的背景: 1、大危机及二战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遭到重创,需要重建 2、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为了世界和平,需建立协调机制,重建经济秩序 3、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实力下降,失去主导世界的能力 4、战后美国实力最强,欲按自己的意愿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确立世界经济霸权。(二)体系的内容:

2、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原因: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积极倡导 (2)经过: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订了官帽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较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性质:是一个多边协定,但实际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家经济贸易组织。 (5)作用: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一个工具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1、积极: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2、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有利于美国经济对外扩张。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 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2、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3、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4、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欧洲联盟 (1)成立过程: 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洲共同体成立后,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共同体还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还朝着 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⑤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⑥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⑦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 (3)影响:①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形成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②欧洲一体化对美国的挑战; ③美、加、墨三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 (2)形成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影响: ①三国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便于它们充分发挥优势,实现经济上的互补; ②推动了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和生产的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最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

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 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柏兰芝老师 提纲4. 9/25/02 IV. 需求拉动的区域增长理论( Demand-based theory) 1. Export-base theory (North) 2.Tiebout’s response 3.Economic base theory 经济基础理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b33651647.html,pared to Jane Jacobs’ “supply region” 1.Export-base Theory Context: 战后关心工业化和增长 2) 区域发展必须放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利润极大化,可流动的生产要素) 以美国大西北出口历史为例。 麦/面粉 1868开始到英国/ 1857到日本/亚洲/澳洲 19世纪:一半以上出口 伐木业(Douglas fir):联系加州的gold rush 1860-1920, flour and lumber accounted for 40-60% of the value of the region’s manufacturing output

不是线性地从subsistence--------------------------- 集中 reduced transport rates 3) 定义export base: collectively exportable commodity of a region. In the US, many regions stated from 1 or 2 exportable commodities, And, export base often widened after transport costs has been reduced --bring income back to the region --develop diversity --develop residentiary industry --external econom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apital: invest in existing export industry reinforce existing export base, create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4) 增长的机制 增长一定要工业化 The case of Oregon:农业带动的出口也能带动增长 5) So, a region is defined by its development around a common export base. This makes it economically unified and ties the region’s fortunes together. 6) What will influence the decline of a region Transportation/Technology/Government 2.Tiebout’s response: 1956 1) export base 对小区域比对大区域有用—decided by the scale of a region. --How to define a region --Not by export base. --Size matters. The larger a region is, the more it has internal trade. . export only accounts for a very small portion of US economy 2)short-term . long-run other sources of regional growth (of income and employment): business investment, government spending,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non-economic migration 3)factor endowment: . New Jersey’s coal—有煤不见得就有出口,还要看成本 4)stage theory counts—. America as a colony 5)export base is better to be applied to satellite cities in the suburban fringe 6) a region must divide its energies between residentiary and export activities North: Reply 1)long run 2) a region’s significance lies in its being a specialized part of the whole so, export base is useful to define a region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区域吗有export base 可用来定义吗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标签: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 1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1 刺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通过对外开放,在资金和技术上获得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在资源和市场的开发上,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的经济繁荣受益匪浅。经济全球化更加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的稳步增长,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长期以自我封闭的形式发展,而经济全球化则完全打破了这种模式,为我国的经济引入新鲜血液,并逐渐适应和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此外,经济全球化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契机和环境,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因此获得调整和优化,并充分调动产品的内需,进而扩大到全球,由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 1.3 有利于吸引外资 中国的经济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具有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还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市场成为了发达国家投资的目标,各行业的公司和工厂纷纷建成,争先恐后地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伴随着外资的引进,许多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随之引入,有利于我国广大企业对于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推动我国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1.4 繁荣对外贸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跨国贸易也越来越频繁。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有着较大的比例,出口额的多少也是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的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目录 1前言 (1) 1.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1) 1.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2) 1.3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2)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2.1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3) 2.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3) 4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对策 (4) 4.1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4) 4.2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4) 4.3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加强公平贸易 (5) 5结论 (5) 参考文献 (5)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客观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各个国家既要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审时度势规避风险、迎接挑战,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对策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联成网络,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应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专题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考纲要求】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课程标准】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发展迅速。 3、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知识整合】 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 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 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 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 4、布雷顿森林体系 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 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 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 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④、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的分歧和障碍,加速 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务等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 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㈠、欧洲联盟 1、成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讲课讲稿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趋利避害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成为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学者的共同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

三大趋势:(1)金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2)融资证券化的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方式;(3)金融合作利益增强的趋势: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作为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是上策,而游离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外、拒绝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固步自封,无益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便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对于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