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共30分 每题一分)
1.扁形动物的肌肉层来源于 B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胶层
2.具有辐射对称体型的动物是 D
A 草履虫 B 涡虫 C 蚯蚓 D 水母
3.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B
A 排除代谢废物 B 调节水分 C 气体交换 D 吸收营养
4.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B
A 沼螺 B 钉螺 C 隔扁螺 D 椎实螺
5.腔肠动物的刺细胞产生于 B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外和内胚层 D 中胶层
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B
A 血吸虫病 B 丝虫病 C 绦虫病 D 钩虫病
7.人体感染血吸虫的虫态是 C
A 受精卵 B 子孢蚴 C 尾蚴 D 囊蚴
8.人体往往是通过哪种途径感染钩虫病的? D
A 皮肤接触疫水 B 蚊子吸血传播
C 随饮食吃进了钩虫的虫卵 D 赤手赤脚下地干活
9.下列动物通常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的是 C
A 水螅 B 绦虫 C 轮虫 D 蚯蚓
10.雌体不以交配、受精即可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 B
A 幼体生殖 B 孤雌生殖 C 有性生殖 D 无性生殖
11.海葵和寄居虾(蟹)的生活关系属于 B
A 互惠共生 B 共栖 C 寄生 D 寄居
12.线形动物表现出比扁形动物高等的特征是 B
A 具角质膜、有原体腔、出现了肛门 B 有原体腔、雌雄异体、出现了肛门
C 具角质层、厌氧呼吸、雌雄异体 D 有原体腔、厌氧呼吸、雌雄异体
13.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级的特征是 C
A 两侧对称,三胚层,出现细胞外消化
B 有皮肌囊结构,出现中胚层,有完全消化管
C 两侧对称,出现中胚层,有器官系统分化
D 有皮肌囊结构,三胚体内充满间质
14.下列动物不属于瓣鳃纲的是 A
A 酸酱贝 B 竹蛏 C 江瑶 D 贻贝
15.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D
A 有分节的附肢 B 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 具有外骨骼 D 链状神经系统
16.中药中的蝉蜕是 C
A 蝉的僵死的幼虫 B 蝉的僵死的蛹
C 蝉的幼虫壳 D 蝉的蛹壳
17.菜粉蝶、蝇类的幼虫分别叫做 D
A 稚虫、蛆 B 菜青虫、孑孓 C 若虫、蛴螬 D 菜青虫、蛆
18.如果把草履虫和绿眼虫都放在蒸馏水中,会出现什么结果? A
A 两种虫都会死亡 B 两种虫都会继续生存
C 草履虫会死亡,而绿眼虫继续生存 D 草履虫生存,绿眼虫死亡
19.丝状触角的鞭节为 C
A 一节 B 二节 C 若干小节 D 呈丝状
20.在蛔虫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 D
A 消化系统 B 真体腔 C 消化

腔 D 原体腔
21.人虱足的特征,下列
正确的是 C
A 前足为攀缘足 B 后足为攀缘足
C 三对足都为攀缘足 D 三对足都为抱握足
22.属于双翅目的一组昆虫是 B
A 家蝇、库蚊、飞虱 B 按蚊、白蛉、摇蚊
C 麻蝇、牛虹、粘虫 D 果蝇、白蛉、臭虫
23.家蝇和胡蜂的触角分别为 C
A 具芒、刚毛状 B 环毛状、丝状
C 具芒状、膝状 D 环毛状、膝状
24.蚊和蝽蟓的发育(变态)分别属于 D
A 渐变态、完全变态 B 半变态、渐变态
C 完全变态、无变态 D 完全变态、渐变态
25.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E
A 具外骨骼 B 具有闭管式血液循环系统 C 有附肢 D 身体分部
E 链状神经
26.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可以依据下列哪一项 C
A 体色 B 刚毛 C 环带 D 体节
27.将蟑螂罩在纱罩内,再放上一堆糖粒和一堆木屑,可以看到它用触角碰一碰糖,又去碰一碰木屑,然后爬上糖堆偷吃。如果将它的触角全部剪掉可以看到它爬来爬去乱啃,分不出什么是能吃的食物。实验说明触角具有什么作用 A
A 味觉和嗅觉 B 嗅觉和触觉 C 视觉和触觉 D 触觉和听觉
28.具有触手、触角、触须、触肢、触唇的动物依次是 C
A 蜜蜂、蟋蟀、河蚌、圆蛛、海葵 B 海葵、蟋蟀、河蚌、蜜蜂、圆蛛
C 海葵、蜜蜂、蟋蟀、圆珠、河蚌 D 河蚌、圆蛛、海葵、蟋蟀、蜜蜂
29.触角呈鳃状的昆虫是 C
A 白蚁 B 蜻蜓 C 金龟子 D 莱粉蝶
30.关于棘皮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棘皮动物是典型的后口动物
B 棘皮动物胚胎发育的初期往往是两侧对称的
C 棘皮动物特有水沟系统
D 棘皮动物的石灰质骨骼来源于中胚层

(二)填空题 (共40分 每题2分)
1.原生动物的细胞器由 细胞质 特化而成,能行使多细胞动物 器官 相似的生理功能,故又称为 微器官 。
2.杜氏利什曼原虫属于原生动物的 鞭毛 纲,能引起 黑热 病,传播媒介是一种叫 白蛉子 的小昆虫。
3.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 孢子 纲。它寄生于人体的 肝细胞和血红细胞 处,患者出现周期性的 发冷发热 ,其传播媒介是 按蚊 。
4.血吸虫的生活史依次经过成虫、卵、 毛蚴 、 母胞蚴 、 孢蚴 和 尾蚴 等阶段。
5.蚂蟥吸血以后,可使宿主的伤口流血不止,这是因为蚂蟥的咽腺分泌 蛭素 ;具有 抗凝血 作用。
6.性成熟的蚯蚓,在第14~16节之间无节间沟,状如指环,称为 生殖环带 ,在生殖时能分泌粘液形成

卵茧 ,以适应不良环境。
7.高等动物的肌肉组织,可分为三大类: 骨骼肌
、 平滑肌 和 心肌 ;在无脊椎动物中还有一种 斜纹肌 。
8.来源于囊胚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无 肠壁中胚层 和 体腔膜 的体腔称为原体腔。
9.许多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这是它们的血浆中存在有 血红素 的缘故,而血液中的细胞则是 无色的 。
10.写出下列寄生虫的寄生部位。
日本血吸虫 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华枝睾吸虫 胆管 ;姜片虫 小肠 ;血丝虫成虫 淋巴系统 。
11.乌贼的快速运动主要是借 喷水漏斗 而实现的,运动的方向一般是向 后 。
12.乌贼的消化系统发达,除了有胃盲囊和各种消化腺外,在其口中有2个角质的鹦嘴颚,用以 在运动中牢固的捕捉小动物 ;神经系统高度发达,中枢神经有软骨 保护着。
13.写出下列动物排泄器官的名称。
吸虫 原肾管 ;沙蚕 后肾管 ;河蟹成体 绿腺 ;蟑螂 马氏管 。
14.写出下列动物循环系统名称。
沙蚕 闭管式循环系统 ;河蚌 开管式循环系统 ;昆虫 开管式循环系统 。
15.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宽大,一部分形成 水管系统 和 围血系统 ,较为特殊,由 肠体腔 法形成。
16.呼吸树是 排泄腔 向体腔突出的两枝树状管,为 海参纲 所特有,具有 呼吸 作用。
17.根据昆虫口器结构的变化,一般分为 咀嚼式 、 虹吸式 、 刺吸式 、 舐吸式 和 嚼吸式 等类型。
18.昆虫纲膜翅目的主要特征是:一般有 两 对 膜质 翅,口器为 咀嚼式 或 嚼吸式 ;发育为 完全变态 ;触角一般为 丝状 和 膝状

19.昆虫纲双翅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刺吸式 或 舐吸式 口器;前翅 膜质 ,后翅 退化为平衡棒 ,发育为 完全变态 。
20.写出下列昆虫口器的类型
金龟子 咀嚼式 ;家蝇 舐吸式 ;蜜蜂 嚼吸式 ;凤蝶 虹吸式 。

三、简答题 (共30分 每题6分 共5题)
1、 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
答:疟疾曾被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俗称“打摆子”。寄生于人体后大量破坏血细胞,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直至死亡。一生中要经历两个宿主,其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有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其生活史如下:

防治原则:1》防蚊灭蚊;2》治疗病人(包括带虫者);3》预防性服药;
2、 什么叫生物发生律?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其主要含义是:生物发展史可

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落的发展历史。个体
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进程。研究生物发生律对探究动物的起源及动物的分类有重要意义。对在许多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3、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答:腔肠动物出现了一些海绵动物还没有发生,而为其他多细胞动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2)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的分化;(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了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4)腔肠动物身体都有了固定的对称体制,即辐射对称。因此,可以说腔肠动物是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是其他高等动物的一个起点。

4、说明乌贼对其快速游泳和主动掠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答:乌贼为海产肉食性种类,适应快速游泳和捕食性的生活方式,其特征如下:一、游泳能力强;1、身体呈流线型,躯干两侧具肉质鳍,游泳时有平衡作用。2、足特化为腕个漏斗,漏斗、闭缩器及外套膜肌肉强有力的收缩,喷水借助其反作用力使身体迅速前进或后退,速度之快有“海里火箭”之称。
二、有强大的捕食器官;1、腕及其上的吸盘,特别是其中一对特长的触腕,有强大的捕食和攻击能力。2、口内有发达的颚与齿舌,适于掠食。3、发达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有利于食物消化。
三、 变换体色:体表具色素细胞,其周围有许多放射幢肌肉牵引,与神经系统协调作用,使色素细胞收缩与扩张并改变体色以适应深浅不同的海水颜色。
四、放出烟幕:具墨囊,遇到敌害时喷出墨汁,有如烟幕,逃避敌害。
五、神经及感官高度发达:即有软骨保护的脑和结构复杂的眼,能快速做出反应。
六、闭管式循环系统并具有可搏动的鳃心,加速气体交换,增强循环、代谢效率。
七、贝壳退化,减轻重量:贝壳埋于外套膜下,轻而质地疏松,有利于加速游泳。

5、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节肢动物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成功地登上陆地以后,就几乎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活环境。这是因为它们一面适应陆栖生活的新结构,一面又发展有的器官系统,以增强运动,顺应陆地上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具体表现如下:
(1) 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

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具几丁质的外
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也是节肢动物对广泛生活环境有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
(3) 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做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多功能,如:爬行,游泳,跳跃,还利用翅做远距离飞行。
(4) 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气管、书鳃呼吸。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
(6) 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 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增强了取食的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 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
(9) 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和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地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环境的生活。
(10) 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度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