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分析
尾矿库事故案例

尾矿库事故案例学习山西襄汾尾矿库事故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发生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泄容量为26.8万立方米,过泥面积30.2公顷,波及下游500米左右的矿区办公楼、集贸市场和部分民宅,造成建筑毁坏,人员伤亡。
截至12日17时,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已造成178人遇难,35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尾矿库隶属于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前身为临汾钢铁公司塔儿山铁矿,尾矿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产闲置。
位于铁矿办公区和生活区东部的半山腰,高于铁矿办公楼、集贸市场、居民区、乱石滩自然庄50米,距离最近的居民生活区百余米。
储量2236万吨,现保有储量303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服务年限20年。
2005年10月,塔儿山铁矿被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挂牌拍卖,后经资产转让,现实际控制人是张培亮。
2006年4月,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山西省安监局吊销,采矿许可证于2007年8月过期。
8日早上7时50分左右,这个顶在下游几千村民头上十多年、充满砂石泥水的“悬湖”突然溃坝。
约20万立方米混杂着矿渣的泥水从半山腰喷涌而出,几十秒内吞没了500米外的集市,并继续向下游扑去。
在1.5公里长、数百米宽的地带上,一切全被吞噬。
广西南丹尾矿库溃坝事故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一、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典型尾矿坝垮塌事故与应吸取的教训

典型尾矿坝垮塌事故与应吸取的教训典型尾矿坝垮塌事故与应吸取的教训范恩让摘要:本分从国内外几个典型尾矿坝事故分析入手,就导致尾矿坝失事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论述,认为管理、洪水、渗透及液化等是导致尾矿坝失事的主要原因,从而应吸取相应的教训。
关键词:尾矿坝;垮塌;教训;1、引言尾矿坝作为矿山开采的三大控制性建设工程之一,也是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尽管尾矿坝的建造有较长历史,如Brent尾矿坝于1830年中期建成[1],人们一直很重视它,但还是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灾难性的事故,特别是在国内近期矿难频发,因此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
国内外尾矿坝的各类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中,溃坝带来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及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西班牙Aznalc幃llar尾矿坝1998年溃坝,致使下游4600万m2区域受到污染。
意大利Stave尾矿坝1985年的溃坝导致了近300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1994年南非Merriespruit尾矿坝溃坝,导致17人死亡;1995年圭亚那Omai金矿尾矿坝遭受破坏后,900名圭亚那人因饮用氰化物污染水死亡;1994年California地震引起的TaoCanyon尾矿坝溃坝,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1950年SodaButte河因一座尾矿坝溃坝使该区域受到严重污染。
在国内,2000年广西南丹尾矿库垮塌,造成20多人死亡;2006年陕西镇安某黄金尾矿坝溃坝,造成17 人死亡。
2、尾矿坝垮塌事故案例及分析2.1 意大利斯塔瓦尾矿坝垮塌案例及分析斯塔瓦尾矿坝分为上方坝及下方坝,于1962 年开始建设下方坝,用上游法筑子坝,上升的最终高度大约为26m,坝的下游坡角平均为32 度;上方坝于的初期坝施工结束,初期坝高5m,由天然粘土建成,没有采用任何地基处理及加固手段,在大坝升到10m 高以前是采用中线法筑坝,下游坡面角大约40 度,坡角伸入到下方汇水区域的软沉积层中。
10m高以上用上游法筑坝,下游坡面角角度不变。
广西南丹县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垮塌事故

一.事情经过
2000年10月18日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 厂镇鸿图选矿厂后期尾砂堆积坝发生垮坝事 故,约14300m3尾矿浆越过砌石初期坝面溃 决,沿下游约20m宽山谷直冲而下约700m, 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位于尾矿库下游 的70间居民住房不同程度地被冲毁、冲坏, 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三、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决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安 全生产的做法。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 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安全。 2、规范和整顿选矿业,严格尾矿库的管 理。彻底取缔非法和不安全生产条件 的尾矿库,同时逐步淘汰小型尾矿库, 强制发展大型尾矿库进行集中选矿排 放。坚决杜绝胡乱审批,盲目建厂现 象。
选矿厂下方为尾矿库,是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库容约27400m3,建于1998年7月,1999年6月投入使用。 按照《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该尾矿库应属于五等级 别。该尾矿库上游后期坝是用人工集中放矿子坝的冲 积法筑坝,并按当地习惯做法每层围埝放0.1m茅草, 0.4—0.7m尾矿砂下游初期坝是不透水砌石坝。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基础坝不透水,在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 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又由于尾矿库长期 人为蓄水过多,干滩长度不够,致使坝内尾砂含水 饱和、坝面沼泽化,坝体始终处于浸泡状态而得不 到固结并最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 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尾矿库选址错误,盲目建设 2.尾矿库没有设计报告,也没有经过“三同时”审查 3.企业急功近利,降低安全投入,超量排放尾砂, 人为使库内蓄水增多。沉积干滩长度仅有4m左右, 最小安全超高几乎为零 4.业主、从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监管人员没有经过专 业培训,素质低,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差,仅凭 经验办事。 5.尾矿库与选矿厂不配套,库容太小,服务年限仅 1.5年
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预案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现 场的警戒、疏散、救援和处置工 作,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 制和处理。
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与协调
救援力量整合
迅速整合公安、消防、医疗、环保等部门的专业救援力量,形成强大的应急救 援合力。
协调配合
各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与使用
提高施工质量
总结词:施工质量是尾矿 库安全的保障,应通过提 高施工质量来降低溃坝事 故的风险。
详细描述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 体系,明确各方的职责和 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 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安 全意识。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 督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加强安全管理
详细描述
加强日常巡检和定期检查,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04
尾矿库溃坝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设计管理
总结词:合理的设计是尾矿库安全的前 提,应加强设计管理,确保设计符合规 范和标准。
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确保任何变更都 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审批。
对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设 计满足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详细描述
制定完善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 单位和设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
测设施不完善。
救援与善后
政府组织应急队伍,疏 散下游居民;对受灾地
区进行清理和治理。
事故教训
加强尾矿库安全监测设 施建设;定期进行尾矿 库安全检查;提高应急
响应能力。
案例三:某铁矿尾矿库溃坝事故
事故概述
某铁矿尾矿库因超水位蓄水导 致溃坝,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救援与善后
政府组织紧急救援,疏散下游 居民;对受灾地区进行清理和 修复。
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分析

一、尾矿库事故几率分析
其他 15% 洪水漫顶 28%
排洪设施 16%
坝体破坏 19%
坝基渗漏 22%
二、因洪水而发生的事故
1.美国布法罗河煤泥库 该库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布法罗河上,该库由三座相连的 小库组成,下游库坝高45m、顶宽152m、坝长365m,坝材为 煤矸石、低质煤、页岩、砂岩等。 在下游坝上游180m及364m处又用煤矸石新建两座新坝,新坝 坝高13m、顶宽146m、坝长167m,库内设有直径610mm排水 管,以控制上游库内水位。自1972年2月23日起,连续降雨三 天,23日雨量达94mm,致库内水位急剧上涨,水位高于坝顶 标高2m,上游坝体出现纵向裂缝,继而坝坡产生大滑动。塌滑 体挤压第二库(中库),致造成第二库(中库)内泥浆涌起而越过坝 顶,高达4m进入下游库区,致泥浆流冲开下游坝体宽度15m、 深达7m的缺口,使上游库内4.8×lO5m3煤泥废水在15分钟内 全部泄空,3小时内泄流距离24km,达到布法罗河口。 布法罗河煤泥库溃坝事故,造成125人死亡、4000多人无家可 归,并冲毁桥梁9座、一段公路、经济损失达6200多万美元。
火谷都尾矿库 1.概况 该库位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境内,为一个自 然封闭地形。它位于个旧市城区以北6km, 西南与火谷都车站相邻,东部高于个旧一开 远公路约100m,水平距离160m,北邻松树 脑村,再向北即为乍甸泉出水口,高于该泉 300m,周围山峦起伏、地势陡峻。库区有两 个垭口,北面垭口底部标高1625m,东部垭 口底部标高1615m,设计最终坝顶标高 1650m,东部垭口建主坝,待尾矿升高后, 再以副坝封闭北部垭口。
尾矿库溃坝事故案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
1.事故概况
2008年9月8日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溃坝,约19万立方米的尾沙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公司办公楼、宿舍区和一个集贸市场等设施,波及范围为35.9公顷,最远影响距离约2.5公里。
截止10月5日17时,实际遇难人数271人,33人受伤。
2.原因分析
经科学分析、论证,排除了因暴雨、地震等地质灾害引发溃坝以及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组初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尾矿堆积坝坡过陡、库内铺设塑料防水膜及采用黄土贴坡等违规做法使坝体发生局部渗透破坏,导致坝体整体滑动、造成溃坝。
3.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层面:一是非法生产,企业没有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
可证。
二是违规建设和排放储水,尾矿库未经立项审批、没有设计,属违规私筑坝体。
三是没有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
政府及相关部门层面:一是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没
有打击取缔非法采矿。
二是监管缺失,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对
企业非法生产监管不到位。
三是许可不严,国土部门对用地审批和
采矿许可把关不严,水利部门对取水许可把关不严,工商部门营业
执照与实际经营不符,环保部门对环评把关不严等。
4.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此外,事故背后存在腐败线索,正在调查之中。
事故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情况
公安部门已对23名事故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另有7人
正在追捕之中。
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被停职检查,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被免职。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J
国外石油化工企业近30年97起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 (每起事故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
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55
中国石化重大事故原因统计
事故原因 事故次 数 82 51 31 21 20 所占比例
人的不安 全行为占 大部分;
违章用火或用火 措施不当 操作失误 雷击、静电及电 器引起火灾爆炸 仪表电器失灵 设备损害、腐蚀
间接原因
主要责任者 主要原因
结案类型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论事故大小都要查清责任,严肃处理, 并注意区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事故。
事故责任 对于责任事故,应区分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主 要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 责任者;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在 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为 主要责任者。
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攀枝花米易中禾矿业一排土场滑坡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攀枝花米易中禾矿业一排土场滑坡事故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培训
攀枝花米易中禾矿业一排土场滑坡事故
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此次事故的直接原 因是排土场选址不当和前期的建设施工把关不 严。作为公司的法人陈跃进、分管生产的常务 副总王威远、前总经理助理兼矿长向伟和总监 理工程师彭浩负有不可推卸的刑事责任。在事 故发生前几个月米易县安监局就已经对中禾公 司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书,但中禾公司不但没 有停产整改反而仍然正常生产,并且在此期间 米易县安监局并没有复查,最终酿成此次事故。
广西南丹县鸿图选矿厂尾矿库“10.18”垮坝事故分析

广西南丹县鸿图选矿厂尾矿库 "10.18"垮坝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0年10月18日上午 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二、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是由姚肇奎和姚仕明共同投资500万元建设的一家私营企业,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选矿厂选矿工艺部分由华锡集团退休工程师刘德和华锡集团车河选厂工程师王万忠2人共同设计。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尾矿库基础坝是用石头砌筑的一道不透水坝,坝顶宽4米,地上部分高2.2米,埋入地下约4米。
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只是县环保局到现场检查一下就同意投入使用。
后期坝采用人工集中放矿筑子坝的冲积法筑坝,并按照县环保局提出的筑坝要求筑坝。
后期坝总高9米,坝面水平长度25.5米,事故前坝高和库容已接近最终闭库数值。
尾矿库坝首下方是一条东南走向的上高下低的谷地。
建坝时,坝首下方有几户农民和铜坑矿基建队的10多间职工宿舍。
到了1999年下半年,便陆续有外地民工在坝首下方搭建工棚。
选矿厂认为不安全,曾请求政府清除。
南丹县和大厂镇政府则多次组织清理。
但每次清理后,民工又陆续恢复这些违章建筑。
事故发生时坝下仍有50多间外来民工工棚。
三、事故经过 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其中水2700立方米,尾砂116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砂13100立方米。
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牛角垅尾矿库 该库位于湖南省郴州地区,为一山谷型尾矿库。初期 坝坝高16m、坝顶宽度3m、坝长92m。后期坝采用 上游法水力冲填坝,尾矿堆积坝坝高41.5m、库容 150×104m3。库内设有断面为1.2 m×l.9 m的排水 沟及涵洞、长度约570m,库尾还设有断面为 4m×2.9m、长度222.7m的截洪沟,将库区洪水排入 东河。 溃坝前该库已堆尾矿约110×104m3,溃坝前连降暴 雨,雨量达到429.8mm,属于数百年不遇之特大洪 水(郴州地区最大降水量为180mm),1985年8月25日 由于洪水超标,加之暴雨时大量泥石流下泄,上游洪 水越过截水沟进入尾矿库,超标洪水致尾矿库水位上 涨,造成洪水漫顶冲垮坝体近60m长的缺口,致高达 23m的尾矿堆积坝全部冲溃,尾矿流失量达 100×104t左右。本次超标洪水灾害造成49人死亡, 冲毁房屋39栋,输电、通讯线路被毁近8km,公路损 坏7.3km,直接经济损失达1300多万元。
溃坝事故 由于施工期生产与施工作业同时进行,未进行坝前排放尾矿、 坝前水位较高,加之事故前3天下了中雨,至库内水位已达 l641.66m;1962年9月20日曾发现坝南端及后来溃坝决口处的 坝顶上各有宽2~3mm的裂缝两条,长度约12m左右;另外, 在内坡距坝顶0.8m处(事故决口部位上)亦发现同样裂缝一条。 1962年9月26日,在坝体中部(坝长441m)发生溃坝,决口顶宽 113m,底宽45m(位于1933m一期坝高)深约14m,流失尾矿 330×104m3,澄清水38×104m3,共流失尾矿及澄清水达 368×104m3。 此次溃坝事故共造成171人死亡、92人受伤,造成11个村寨及1 座农场被毁,近8200亩农田被冲毁及淹没,冲毁房屋575间, 受灾人达13970人,同时还冲毁和淹没公路长达4.5km,本次事 故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我国尾矿库事故中最 为严重的一次。 产生本次溃坝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坝体边坡过陡;施工质量差, 且临时小坝基础为尾矿和矿泥,自身不稳,而二期坝体又筑在 临时小坝之上;坝前又未排放尾矿,坝体完全处于饱和状态; 对事故发生前已有滑坡迹象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坝 内临时小坝失稳向库内滑动,从而导致整个坝体溃决。
一、尾矿库事故几率分析
其他 15% 洪水漫顶 28%
排洪设施 16%
坝体破坏 19%
坝基渗漏 22%
二、因洪水而发生的事故
1.美国布法罗河煤泥库 该库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布法罗河上,该库由三座相连的小库组成, 下游库坝高45m、顶宽152m、坝长365m,坝材为煤矸石、低质煤、页岩、 砂岩等。 在下游坝上游180m及364m处又用煤矸石新建两座新坝,新坝坝高13m、 顶宽146m、坝长167m,库内设有直径610mm排水管,以控制上游库内 水位。自1972年2月23日起,连续降雨三天,23日雨量达94mm,致库内 水位急剧上涨,水位高于坝顶标高2m,上游坝体出现纵向裂缝,继而坝 坡产生大滑动。塌滑体挤压第二库(中库),致造成第二库(中库)内泥浆涌 起而越过坝顶,高达4m进入下游库区,致泥浆流冲开下游坝体宽度15m、 深达7m的缺口,使上游库内4.8×lO5m3煤泥废水在15分钟内全部泄空, 3小时内泄流距离24km,达到布法罗河口。 布法罗河煤泥库溃坝事故,造成125人死亡、4000多人无家可归,并冲毁 桥梁9座、一段公路、经济损失达6200多万美元。
类似洪水漫顶溃坝事故实例还有:银山 铅锌矿尾矿坝于1962年7月2日,因洪 水造成初期坝决口溃坝,致部分尾矿泄 漏造成环境污染,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新冶铜矿龙角山尾矿坝于1994年7月12 日,因发生超标洪水,造成洪水漫顶导 致溃坝,本次事故造成26人死亡、2人 失踪和重大经济损失。
三、因坝体失稳而发生的事故
尾矿库溃坝事 故案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相桂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源自一、尾矿库事故几率分析
根据尾矿库实际发生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 尾矿库事故中几乎占l/3的是由于洪水原因所 造成的,其中包括泄洪能力不足,超标洪水、 排洪设施损坏或淤堵等;其次坝基渗漏事故 约占1/5强,其中运行前5年发生事故的约占 1/3,而其中运行第一年发生事故的约占一半; 排洪设施事故多发生在投入运行后的第一年 的约占1/3,其中大半发生在汛期泄流时,其 他事故中包括坝坡失稳以及地震液化等。
火谷都尾矿库 1.概况 该库位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境内,为一个自 然封闭地形。它位于个旧市城区以北6km, 西南与火谷都车站相邻,东部高于个旧一开 远公路约100m,水平距离160m,北邻松树 脑村,再向北即为乍甸泉出水口,高于该泉 300m,周围山峦起伏、地势陡峻。库区有两 个垭口,北面垭口底部标高1625m,东部垭 口底部标高1615m,设计最终坝顶标高 1650m,东部垭口建主坝,待尾矿升高后, 再以副坝封闭北部垭口。
事故经过 2006年4月30日下午,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镇安黄金矿业公司)组织1台推土机和一 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在尾矿库进行坝体加高施 工作业。18时24分左右,在第四期坝体外坡,坝面 出现蠕动变形,并向坝外移动,随后产生剪切破坏, 沿剪切口有泥浆喷出,瞬间发生溃坝,形成泥石流, 冲向坝下游的左山坡,然后转向右侧,约12万立方 米尾矿渣下泄到距坝脚约200余米处,其中绝大部分 尾矿渣滞留在坝脚下方的200m×70m范围内,少部 分尾矿渣及污水流入米粮河。正在施工的1台推土机 和1台自卸汽车及4名作业人员随溃坝尾矿渣滑下。 下泄的尾矿渣造成15人死亡,2人失踪,5人受伤, 76间房屋毁坏淹没的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鸿图选矿厂尾矿库溃坝事故 鸿图选矿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厂镇,是一家民营企 业,设计生产规模120t/d。1999年建成投产,实际处理能力为 200t/d。尾矿库为山谷型,未进行正规设计,初期坝是浆砌石 不透水坝,坝顶宽4m,坝长25.5m,地上部分高2.2m,埋入地 下约4m,后期坝采用集中放矿上游式筑坝,后期坝总高9m, 库容2.74×104m3,尾矿库基本未设排洪设施。尾矿坝下有几 户农民和铜坑矿基建队的10多间职工宿舍,1999年下半年,便 陆续有外地民工在此搭建工棚。 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 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下 游对面山坡反弹后,再沿坝侧20m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出700m, 共冲出水和尾砂1.43×104m3,其中水2700m3,尾砂 1.16×104m3,库内尚留存尾砂11.3×104m3。此次垮坝事故 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其中铜坑矿基建队职工家属死亡5 人,外来人员死亡23人,冲毁民工工棚34间和铜坑矿基建队的 房屋36间,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初期坝坝不透水,尾矿库长期高水位运行(干 滩长仅4m),坝体处于饱和状态,坝面沼泽化严重,造成坝体 失稳。
2.岿(kui)美山尾矿库 该库位于我国江西省赣州地区,因尾矿库泄 洪能力不足,1960年8月27日,洪水漫顶造 成溃坝。该库初期坝坝高17 m、宽度3 m、 坝长198 m、相应库容5.0×lO5m3,库内设 有直径1.6m的排水管、上部为0.5m×0.6m双 格排水斜槽。 溃坝之前已连续降雨16小时,雨量达136mm, 库内已是汪洋一片,排水斜槽盖板已被泥沙 覆盖,泄流不足,导致洪水漫顶、坝体溃决, 冲走土方4×104m3,尾矿3×104m3,近千 亩田地受害。
镇安金矿尾矿坝 镇安金矿位于陕西商洛市镇安县,目前选矿厂日处理 量450t。尾矿库为山谷型,原设计初期坝高20m,后 期坝采用上游法尾矿筑坝,尾矿较细,粒径小于 0.074mm的占90%以上。堆积坡比1:5,并设排渗设 施。堆积高度16m,总坝高36m,总库容 28×104m3。1993年投入运行,在生产中改为土石 料堆筑后期坝至标高735m时,已接近设计最终堆积 标高736m,下游坡比为1:1.5。此后,未经论证、设 计,擅自进行加高扩容,采用土石料按l:1.5坡比向上 游推进实施了三次加高增容工程,总坝高50m,总库 容约105×104m3。2006年4月又开始进行第四次(六 期坝)加高扩容,采用土石料向库内推进10m加筑4m 高子坝一道,至4月30日18时24分子坝施工至最大坝 高处突发坝体失稳溃决,流失尾矿浆约15×104m3, 造成17人失踪,伤5人,摧毁民房76间,同时流失的 尾矿浆还含有超标氰化物污染了环境,经采取应急措 施得到控制。
按原设计意图在第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即应着手进 行尾矿堆筑坝体试验工作,若不能实现利用尾矿堆筑 坝体,则应按原设计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该库于1958年8月投入运行,至1959年底,库内水位 已达1624.3m,距坝顶相差3.2m,库容将近满库, 此时尚未进行第二期工程施工。 为了维持生产,于1960年全年,生产单位组织人员 在坝内坡上分5层填筑了一座临时小坝,共加高了6.7 m、坝顶标高为1634.2m,如图4所示。筑坝与生产 放矿同时进行(边生产边放矿),大部分填土没有很好 夯实,筑坝质量很差。 1960年12月,临时小坝外坡发生漏水,在降低水位 进行抢险时又发生了滑坡事故。经研究将二期工程的 土石混合坝坝型改为土坝,坝顶标高1639.5m,并将 坝体边坡改陡至内坡1:1.5,外坡1:(1.5~1.75),以 维持生产。 第二期筑坝工程施工质量理应按第一期工程的质量要 求进行工程施工,至于第二期坝体能否堆筑在临时小 坝坝体之上以减少筑坝工程量,必须等待工程地质勘 察做出结论后再行决定。
坝体构造 该库位于溶岩不甚发育地区,周边有少许溶 洞,主坝位于库区东部垭口处。原设计为土 石混合坝(图3),因工程量大分两期施工。第 一期工程为土坝,坝高18m,坝底标高 1615m,坝顶标高1633m,内坡为1:2.5~l:2, 外坡为1:2,相应库容475×104m3,土方量 12×104m3。第二期工程为土石混合坝,坝 高35m,坝顶标高1650m,相应库容 1275×104m3,土方量32×104m3,石方量 18×104m3。第一期土坝工程施工质量良好, 实际施工坝高降低了5.5m,坝顶标高为 1627.5m,相应减少土方工程量9×104m3, 相应库容量为325×104m3。生产运行中, 坝体情况良好,未发现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