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报告模板

超声报告模板
超声报告模板

浅表超声

脂肪瘤

高频探头扫查:皮下软组织层可见围约×× mm的(高回声、等回声)稍低回声区,呈椭圆形(梭形),边界清,有包膜,可见条索状、带状高回声,与皮肤平行,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质软可压缩。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75%表现为双侧腺体肿大,也可仅表现颌下腺异常;可合并脑膜脑炎、睾丸炎;偶尔也可无腮腺肿大)

高频探头扫查: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腺体轮廓模糊,实质回声减低、粗糙、不均匀,腺体尚可见一些小的低回声结节(直径小于5mm)CDFI:腮腺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火海征”。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是由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引起,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本病多为单侧受累)

高频探头扫查:腮腺呈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分布欠均匀,可显示边缘不光滑的液性无回声区,腮腺导管扩。CDFI: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腮腺周边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实质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呈椭圆形,边界清,有包膜,分布较均匀,CDFI:可见“树枝状”血流信号。

腮腺混合瘤(也叫多形性腺瘤,是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腮腺,常发生在30--60岁,多为单发,术后复发者常为多发)

高频探头扫查:左(右)侧腮腺可见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有包膜,分布欠均匀,(可见围约× mm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可见边缘篮边状包绕型血流信号)。

腺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腮腺,绝大多数位于腮腺浅部下极,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高频探头扫查:腮腺可见围约×× mm的极低回声区,呈圆形(椭圆形),表面光滑,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肿块较大时可出现不规则片状无回声区,瘤可呈网格状或多囊状,CDFI:多显示丰富血流信号,也可显示少量血流信号。

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是颈前部中线处最常见的良性肿物,以甲状腺上方的颈正中或略偏处多见)

高频探头扫查:颈前部正中(偏左、右侧)皮下可见围约×× mm的无回声区,形态规则,呈圆形(类圆形),囊壁可为不明显(<1mm)、薄壁(1--2mm)或厚壁(≥2mm),透声可(囊可见稠密不一的细点状回声,轻压探头可流动),后方回声增强,该包块可随舌骨活动而上下移动。CDFI:囊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肿块周边可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

神经鞘瘤(该病多见于青壮年,25%~45%发生于头颈部,位于颈动脉的深层,引起颈总动脉和颈静脉的分离,多为单发)

高频探头扫查:左右侧颈动脉鞘深面可见围约×× mm的低回声结节,呈椭圆形、葫芦形或纺锤形,边界清,有包膜,后方回声增强,(瘤出现液性无回声及点片状、团状强回声是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病灶两端相连的神经干纵切面显示为卵圆形肿瘤一侧呈渐行变细的强回声锥形结构,CDFI:肿块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毛姆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发生在皮肤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良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有时可达100%,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女性多见,通常单发,好发于头皮、面部和颈部,皮下触及无痛性质硬肿块)

高频探头扫查:皮下可见围约×× mm的低回声结节,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身体长轴一致,边界清,伴点状、斑状强回声,周边可见低回声包绕。CDFI:瘤体部及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瘤体较小及弧形钙化类型瘤体部则血供稀少)。

蜂窝织炎(化脓性炎弥散时称为蜂窝织炎;感染区域患者有明显红、肿、热、痛症状)

高频探头扫查:病变区常可见皮下软组织层明显增厚,部呈混合性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回声接近无回声区样低回声,后方回事增强,病变形态不规则或呈类椭圆形,界线不清,可呈蟹足样向周围软组织延伸;病变周边皮下软组织由于炎症浸润或水肿而增厚,回声增高。CDFI:病变边缘和周边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少部分部也可出现血流信号。

脓肿(化脓性炎局限时称为脓肿)

高频探头扫查:在脓肿形成阶段,病变区出现液化,局部可见囊性团块,围约×× mm,边缘欠清,囊壁增厚不光滑,囊腔透声欠佳,部分其可见斑片状、可漂浮的高回声。脓肿形成后,病变区可见不规则的杂乱点状回声或纤维条索状的带状回声,有时可见点状、线状、斑点状钙化;肿块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周边由于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粗而强的假包膜回声,但常不完整。CDFI:脓肿部危机明显血流信号,脓肿壁周围血流信号增多。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幼儿或青春期,生长缓慢)

高频探头扫查:皮下可见大小约×× mm的低-无回声结节,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有包膜,呈无回声(或可见强弱不一的散在性点状回声)(或部分呈“脂液分层”),肿块形态随探头挤压、说话或吞咽可改变,肿块与皮肤无粘连,柔软有波动感。CDFI:肿块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血管瘤(以小儿多见,大多数是女性,可生长在身体任何部位,头面部可占55%;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3种,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毛细血管瘤:皮下软组织可见围约×× mm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回声不均,可见小的液性无回声区,肿块有轻微压缩性。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偶可显示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

海绵状血管瘤:皮下可见大小约×× mm的实质性肿块,回声不均,可见多个枝条状无回声区或呈蜂窝状,无明显包膜。血管在头低位时无回声区可扩大,有时还可见伴有声影的点状强回声(其为窦血液凝固呈血栓且钙化而形成的静脉石回声),CDFI:可见静脉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时,彩色血流可出现红蓝交替现象。(加压蓝色为主,减压红色为主)

蔓状血管瘤:可见围约×× mm多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可见稀疏点状回声流动,肿块有明显搏动。CDFI:可见粗管状血流信号。探头挤压肿块后可探测到红蓝交替的彩色血流信号。

甲状腺(测量前后径意义最大,不能超过 2 cm,其次是左右径, 2.0--2.5 cm,一般不需要测量上下径)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主要是甲状腺两侧叶不对称肿大,一般可触及多个结节,大小不等,质地不等)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两侧甲状腺呈不对称性增大,包膜不光滑,腺体部回声增粗,可见多个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其一大小约×× mm ;结节边界多清晰,包膜多不完整,结节以外的甲状腺组织回声均匀或不均匀,或显示散在的点状或条状的高回声。CDFI:结节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部分囊性变(增生结节的钙化一般呈弧形、环状、斑块状、粗大颗粒状,极少数可呈微小钙化)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两侧甲状腺呈不对称性增大,包膜不光滑,腺体部回声增粗,可见多个混合回声结节,分

布不均匀,其一大小约× mm ;结节边界清晰,包膜不完整;部回声以囊性为主,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围约× mm ;结节以外的甲状腺组织回声均匀或不均匀,或显示散在的点状或条状的高回声。CDFI:结节未见明显流信号,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女性多见,中青年多发;肿块一般单发)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甲状腺可见大小约× mm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有包膜,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不均匀回声,周边有声晕;出现囊性变时显示囊实回声或囊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出现粗大钙化时后方回声衰减。CDFI:肿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环绕。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 即突眼性甲状腺肿,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年女性)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甲状腺呈对称性、均匀或不均匀性肿大;两侧甲状腺边缘相对不规则,甲状腺可呈分叶状,包膜欠光滑,边界欠清晰;上下甲状腺动脉增粗,甲状腺可显示扩血管;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甲状腺可显示散在、局灶性低回声及高回声;经治疗反复发作者,甲状腺回声不均匀,增强,出现增强回声带,或出现散在网络状、蜂窝状回声。CDFI:甲状腺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火海征”,甲状腺包膜周围出现彩色血流环绕。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在20--50岁)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患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模糊或消失;甲状腺显示低回声区,其形状不规则,呈片状,边界较模糊,有探头压痛;甲状腺低回声可单发或多发,多发低回声可相互融合,低回声区呈“冲洗征”。CDFI:病灶心里轻度增多或无明显改变。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瘤样甲状腺肿,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妇女)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双侧甲状腺呈明显弥漫性增大,以前后径增大显著,峡部一般明显增厚,少数患者峡部可不增大,病变后期可表现为甲状腺缩小。甲状腺回声多弥漫性降低,不均匀,有条状高回声分隔,显示为网格状。CDFI:病变早期,甲状腺血流信号弥漫性增多,病变后期由于腺体纤维化,腺体血流供应轻度增加或无明显增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甲状腺的大小因病因不同而有所不同;甲状腺边界欠清晰,边缘不光滑;回声不均。CDFI:甲状腺血流供应可增多、无变化或减少。

甲状腺癌(是人体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女性多见)

高频探头扫查:甲状腺左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甲状腺右侧叶前后径约 mm,左右径约 mm,峡部厚约 mm。甲状腺可见大小约× mm的低回声结节,回声不均;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的前后径与上下径的比值≥1;边界模糊,无包膜;肿块越大,形态不规则越明显,可呈蟹足样改变;周边可见不规则、不完整、厚薄不均声晕;后方回声多衰减;肿块可见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CDFI:肿块可见丰富血流信号,明显多于周边,且肿块越大部血流越丰富。

甲状腺癌一般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静脉周围多发,淋巴结多出现钙化,皮质呈向心性增厚,髓质回声变形、变窄、偏心以致完全消失,较大的淋巴结可出现囊性变,CDFI: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不出血流的淋巴结多为增生淋巴结)

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结节均可探及高速血流,不同之处是良性结节周边有血流环绕,周边血流多于部血流;甲状腺癌可一侧或双侧多发;微钙化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乳头状癌的微钙化可达93%--95%。

乳腺疾病

乳腺由浅层至深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皮下脂肪、乳房腺体、浅筋膜深层、胸大肌及肋骨等。检查前要问清主要的病史再行必要的触诊。受检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

(乳腺图像和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and reporting data system 即BI-RADS)

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或产后的初产妇

急性期:病变区域皮肤曾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腺体呈不规则低回声结节状,边界不清,边缘回声可增强,部回声分布不均,易探及血流信号。

脓肿形成期:肿块部呈一个或数个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且不光滑。脓液稠厚时无回声的腔呈现星点状或云雾状弱回声,肿块部也可呈多房性改变,脓肿边缘处可见血流信号。

乳腺增生

单纯小叶增生:乳腺组织增厚、变粗,小叶间纤维组织结构紊乱,回声分布失常。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囊性增生:可见大小不一的、数毫米到数厘米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无回声区,囊壁光滑,囊透声好,形成单纯性囊肿;囊壁光滑且与导管相连,形成导管囊性扩;囊液浑浊,部透声差,超声表现似低回声结节。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乳腺腺病:腺体层增厚或不厚,组织结构紊乱,回声强弱不一,导管可轻度扩,腺体可见一个或多个回声强度不等的瘤样结节,形态多不规则,部回声不均匀或欠均匀,边界清晰或欠清晰;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乳腺纤维腺瘤

发病率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居首位,约占乳腺肿瘤的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好发年龄18--25岁,月经初潮前即绝经后妇女少见。

超声表现:椭圆形或轻微分叶,较小时可呈圆形。边界光滑、完整,有时边缘为很薄的较强回声包膜,较光滑。部多为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分布均匀。部分纤维腺瘤后方有回声增强现象。纤维腺瘤的横轴长度大于前后轴长度。大多纤维腺瘤存在双侧边声影。CDFI:体积较小的纤维腺瘤多无血流信号或少许血流,点状或棒状;较大的纤维腺瘤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纤维腺瘤部血流多为低速低阻型,速度多在20cm/s

以下,阻力指数一般小于0.70。

导管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乳头及乳晕区,与机体分泌功能有关,多见于40--45岁的经产妇女,挤压肿块时常见乳头有浆液或血性分泌物溢出。肿瘤常为单发。

病变早期难以发现导管乳头状瘤,或仅见乳晕区导管扩。病程较长者,导管扩明显,导管壁有实性的乳头状物向腔突起。扩的乳腺导管大多表现为囊状扩,壁连续性好,无中断或被侵蚀的现象。乳头状物一般为低回声或中强回声,形态尚规则,边界较清楚。CDFI:瘤体较小时部一般无血流信号,较大时可探及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

副乳

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多位于腋窝区的皮下。

位于皮下脂肪层,与皮肤组织之间大多无低回声的脂肪组织,分界不清;副乳组织无包膜,与周围的组织境界不清;回声一般略低于正常乳腺组织或强弱相间,高于脂肪组织,回声点增粗,分布不均。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超声表现:乳腺癌较小时,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体积较大时,形态多不规则,呈小分叶状。乳腺癌边界多不整,无包膜,边界呈毛刺、锯齿或蟹足状,界线不清,有时可见较强回声晕。肿块部多呈实性低回声,分布不均,微小点状、密集或簇状分布的强回声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肿瘤后壁回声及后方组织回声减低或消失。髓样癌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肿瘤纵横比大于1。多数情况下,肿瘤部没有无回声区。肿瘤压迫或浸润Cooper韧带造成移位或中断。肿瘤发生转移,腋窝或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也可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器官。CDFI:大多数肿块血流信号增多,呈条状或紊乱表现,多有穿入型或中心型血流,部分肿块可见动静脉瘘。小结节血流丰富对诊断恶性意义大。血流呈高速高阻。

髓样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5--52岁。髓样癌是乳腺癌中分化较好的组织类型,相对预后较好,10年生存率50%--90%。常见腋窝淋巴结转移,但通常数目少,局限于腋窝下组织。髓样癌一般体积较大,肿块长径中位数为2--3cm,直径可达4--6cm,呈圆球形,界线清晰,部回声与脂肪层回声相近或部分为无回声,多位于乳腺腺体层深面。髓样癌多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后期肿块与皮肤界限不清。

乳腺硬癌一般体积不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整,界线不清,部呈低回声或极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可压迫性差。

乳头状导管癌常位于较大的导管,肿块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呈蟹足状,肿块后方有回声衰减现象。

附睾淤积症

左侧睾丸大小约×× mm,右侧睾丸大小约×× mm,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右侧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左侧附睾增厚,回声增强,见细密点状回声,呈“细网格样”改变。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肾动脉狭窄

(正常肾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阻型,收缩早期频谱上升陡直,而后缓慢下降,在收缩早期常有一切迹称为收缩早期切迹。从主肾动脉到肾各级动脉分支,流速是递减的,多数肾动脉的峰值流速<100cm/s,收缩期加速时间<0.07s,RI:0.55-0.7。)

肾动脉狭窄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

1.狭窄处杂色血流信号;

2.狭窄处最大流速;

3.狭窄处峰值流速与临近腹主动脉流速之比RAR,正常为1:1;

4.狭窄下游血流指标:肾叶间动脉。

肾叶间动脉检查方法:

1.分别取上、中、下部肾椎体之间获取叶间动脉频谱;

2.选择收缩期频谱上升最倾斜者测量加速时间(AT)和阻力指数(RI);

3.计算双侧阻力指数(RI)差值ΔRI,即RI高-RI低

肾动脉狭窄的分度:轻度:≤49%;中度:50%-69%;重度:70%-99%和闭塞

诊断标准:AT≥0.07s;RI<0.5;以ΔRI>0.05和>0.08来预测低阻侧肾动脉存在狭窄。

超声表现:患肾体积缩小,长径<9cm,或较健侧<1.5-2cm。

CDFI:狭窄处杂色血流信号;轻中度狭窄无明显异常;重度狭窄血流信号明显减少。

PW:峰值流速≥180cm/s、RAR≥3.5作为诊断径减少≥60%的肾动脉狭窄指标。

肾动脉(叶间动脉):加速时间(AT)≥0.07s,加速度<3m/s和阻力指数<0.5来诊断。

超声检查报告(超人明视邓学东)

检查项目:肾动脉+肾上腺超声

超声所见:

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处,径约 mm,PSV: cm/s。

左肾动脉起始部,径约 mm,PSV: cm/s;RI:;RAR<3。

右肾动脉起始部,径约 mm,PSV: cm/s;RI:;RAR>3。

双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右肾动脉流速增快(建议进一步检查,以除外右肾动脉狭窄?)

产科

1.胎儿左侧眼球(玻璃体前方)可见一× mm高回声团,高回声团后方可见一高回声带连于玻璃体后壁,未见正常晶状体回声,右侧眼球可见晶状体及玻璃体回声。

胎儿左侧眼球声像,考虑先天性白障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冠状切面横切胎儿颜面部时,可见胎儿的两侧鼻翼不对称,一侧鼻翼塌陷,胎儿左侧上唇线中断,此处可见一无回声间隙宽约 mm,相应牙槽突可见宽约 mm的回声中断,继发腭裂 mm。

胎儿唇腭裂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3.胎儿口腔可见大小约× mm的多房囊实性肿块,可见数个囊性结节,其一大小约× mm,部分透声可,部分透声差,囊实性肿块随口腔及舌头运动而蠕动,舌形态轮廓失常,嘴微开,闭合受限。CDFI:囊实性肿块未见血流信号。

胎儿口腔多房囊实性肿块:多来自舌根部,疑畸胎瘤

4.胎儿右肺中叶可见围约× mm的高回声区,分界清楚,CDFI:可见其血流来自降主动脉,其静脉回流入肺静脉。

胎儿右侧胸腔高回声区:考虑隔离肺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5.胎儿肠系膜上动脉水平以下(肾后段)的下腔静脉分为左右两支,左侧下腔静脉向右跨越腹主动脉后与右侧下腔静脉汇合成一支,最后汇入右心房。

胎儿双下腔静脉建议:遗传优生咨询,复查

6.胎儿肾段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于肠系膜上动脉下方跨越腹主动脉前方至右侧再汇入右心房。

胎儿左位下腔静脉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7.室间隔肌部可见宽约 mm右向左为主的双向过隔血流信号。

胎儿室间隔肌部缺损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8.胎儿胃位于左侧,心尖朝向左侧,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上段可见宽约 mm的回声中断,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断端之上,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径宽约 mm,主肺动脉径宽约 mm;三血管气管切面:气管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主动脉从右侧包绕气管至脊柱左侧延伸至降主动脉,两组房室瓣活动自如,卵圆孔 mm,房间隔近十字交叉端约 mm,近心底部约 mm,卵圆瓣位于左房活动。

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考虑法四,右位主动脉弓建议:遗传优生咨询9.胎儿脐动脉舒期血流信号反向,脐静脉腹段可见围约× mm囊状扩,透声差,可见较多的带状强回声斑块,观察过程中可见扩段形状改变,CDFI:可见血流信号缺损。

胎儿脐静脉声像改变:考虑脐静脉出血、腹段囊状扩并血栓形成

脐动脉舒期血流信号反向建议:请结合临床考虑,复查

10.三血管气管切面:气管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主动脉从右侧包绕气管至脊柱左侧延伸至降主动脉,主动脉弓上一次发出左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四腔心切面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右前方。

胎儿心脏声像改变:考虑右位主动脉弓伴镜像分支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1.胎儿左房室沟处可见扩的冠状静脉窦,大小约× mm,肺动脉左侧可见一直径约 mm的血管,汇入冠状静脉窦,未见无名静脉声像。

胎儿永存左上腔伴无名静脉缺如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2.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主肺动脉与动脉导管仍位于气管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发自降主动脉起始部绕过后方,形成一个环绕气及食管的“U”形血管环。

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3.主动脉弓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起自降主动脉起始部。三血管气管切面可见右锁骨下动脉绕行于气管与食管后方向右侧走行,形成“C”形血管环。

胎儿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4.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上部可见 mm的回声中断,可见双向过隔血流信号。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可见主、肺动脉均由右心室发出,两血管起始段平行排列,主动脉径 mm,肺动脉径 mm,左、右肺动脉径分别为mm、 mm肺动脉瓣瓣膜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肺动脉可见来自导管的反向供血。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可见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两组房室瓣活动自如。

胎儿心脏声像:考虑右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5.四腔心切面: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共可见宽约 mm回声中断,可见两组房室瓣,似可见腱索附着于室间隔顶部,卵圆孔 mm,近心底部 mm,卵圆瓣较大,呈挥鞭样运动,活动过程中少部分摆向右房侧。CDFI:二尖瓣收缩期可见两束红色反流,较大的一束位于后瓣根部,Vmax m/s。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可见。

胎儿心脏声像改变,考虑完全型心膜垫缺损(疑A型)建议:遗传优生咨询染色体检查

16.胎儿胃泡后方可见大小约× mm囊性暗区,壁较厚,透声可,与胃及食管不相通,CDFI:未见血流信号。

胎儿胃泡后方囊性暗区,疑胃重复畸形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7.胎儿右肾大小约× mm,可见多个囊性暗区,较大暗区径约 mm,囊与囊之间未见明显相通。

胎儿右肾声像改变:考虑多囊性发育不良。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8.胎儿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双侧肾脏下极于中线处可见宽约 mm的相连处,双肾盂角测值约 75°。

胎儿双肾声像改变:考虑马蹄肾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19.胎儿双肾呈一致性增大,左肾大小约× mm,右肾大小约× mm,占据腹腔三分之二强,包膜光

滑完整,肾实质集合系统囊状扩呈放射状排列,类似海绵状,小囊直径约 mm,肾髓质回声增强。

胎儿双肾声像改变:考虑婴儿型多囊肾建议:产前诊断

20.右肾可见来自腹主动脉的两支肾动脉血流,一支位于肾门,另一支位于肾下端。

胎儿右肾副肾动脉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1.胎儿右肾大小约× mm,左肾大小约× mm,左肾盂宽约 mm,肾盏宽约 mm,实质厚约 mm,左输尿管迂曲扩,较宽处径约 mm,CDFI:未见血流信号。

胎儿左侧巨输尿管可能性大建议:遗传优生咨询复查

22.胎儿右肾区及盆腔未见明显肾脏声像,右肾上腺呈平卧征,左肾大小约× mm,腹主动脉平肾门处仅见左肾动脉分支。

胎儿右肾区及盆腔未见明显肾脏声像,考虑右肾缺如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3.胎儿左肾大小约× mm,右肾区未见明显肾脏声像,右肾上腺呈平卧征,于胎儿盆腔右侧、膀胱上方可见一大小约× mm的肾脏回声,可见多个囊性结节,较大的大小约× mm,CDFI:在距左肾动脉下方 mm的腹主动脉右侧发出一支细小的肾动脉进入右肾。

胎儿右肾声像改变:考虑盆腔异位肾并多囊性发育不良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4.胎儿伏笔不连续,可见宽约 mm的回声中断,由此向外膨出,可见大小约× mm的混合回声包块,为部分肝脏、胃、部分肠管回声,有包膜,脐带附着于包块的左下方。

胎儿脐膨出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5.胎儿外生殖器类阴茎顶端毛糙,分叉。

胎儿外生殖器声像改变,不排除尿道下裂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6.胎儿脊柱冠状切面胸10椎体骨化中心分裂成左右对称的两半,呈“蝴蝶状”。

胎儿胸椎声像考虑:蝴蝶椎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7.胎儿脊柱冠状切面可见脊椎腰段椎体排列间距增宽,两侧椎弓分离,呈开放的“V”形,矢状切面显示该处皮肤长约 mm的回声中断。

胎儿脊柱声像:考虑开放性脊柱裂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8.胎儿小脑变形,呈“香蕉”状,后颅窝池消失,骶尾部皮肤不连续,由此向外膨出可见一×× mm 的囊性包块,可见条状回声脊柱横切面后方椎弓骨化中心开放,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呈“V”字形排列。

胎儿颅及脊柱声像:考虑骶尾部脊柱裂并脊膜膨出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29.双侧股骨弯曲,股骨干骺端粗大呈“听筒”状。

胎儿骨骼声像改变:考虑先天性骨骼发育不良畸形,不排除成骨发育不全建议:染色体检查30.胎儿胸腹部交界处呈角,胸部狭小,腹部稍膨隆,四肢长骨极度短小弯曲成角。

胎儿四肢声像改变:考虑成骨不全Ⅱ型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31.胎儿双足胫腓骨长轴与足底冠状面可在同一切面探及。

胎儿双足翻建议:遗传优生咨询

32.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左右侧壁及后壁,下缘完全覆盖子宫口达前壁约 mm,铅笔胎盘可见长约 mm 段围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胎盘后间隙消失,其实质呈“虫蚀样”改变。

胎盘声像,考虑完全性前置胎盘并部分植入建议:密切追踪观察

33.孕妇左上宫腔可见一后约 mm的带状回声。

宫腔带状回声,考虑粘连带

1.早孕期普通超声检查报告

(经腹部/经阴道)超声检查:

(膀胱充盈可/充盈不良,)子宫(前位/后位/平位),体积增大,轮廓清晰。子宫实质未见肿块回声。(宫腔中上段/宫腔偏右侧宫角/宫腔偏左侧宫角/宫腔下段)可见1个妊娠囊回声,大小约×× mm,平均妊娠囊径约为 mm,形态规则,呈类椭圆形,囊壁厚,可见“双环征”,妊娠囊(可见/未见)1个卵黄囊,形态正常,(可见/未见)胚胎回声,(可见/未见)原始心管搏动,胚长/头臀长为 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