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两例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实例

——兼论电容C23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先看以下电路实例:

图1 东元7200PA 37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

CN4

图2 海利普HLPP001543B型15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

图1、图2电路结构和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以图1电路例简述其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直流回路的530V直流电压,由端子CN19引入到电源/驱动板。

电路原理简述:由R26~R33电源启动电路提供Q2上电时的起始基极偏压,由Q2的基极电流Ib的产生,导致了流经TC2主绕组Ic的产生,继而正反馈电压绕组也产生感应电压,经R32、D8加到Q2基极;强烈的正反馈过程,使Q2很快由放大区进入饱合区;正反馈电压绕组的感应电压由此降低,Q2由饱合区退出进入放大区,Ic开始减小;正反馈绕组的感应电压反向,由于强烈的正反馈作用,Q2又由放大状态进入截止区。以上电路为振荡电路。D2、R3将Q2截止期间正反馈电压绕组产生的负压,送入Q1基极,迫使其截止,停止对Q2的Ib的分流,R26-R33支路再次从电源提供Q1的起振电流,使电路进入下一个振荡循环过程。

5V输出电压作为负反馈信号(输出电压采样信号)经稳压电路,来控制Q2的导通程度,实施稳压控制。稳压电路由U1基准电压源、PC1光电耦合器、Q1分流管等组成。5V输出电压的高低变化,转化为PC1输入侧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变化,进而使PC1输出测光电三极管的导通内阻变化,经D1、R6、PC1调整了Q2的偏置电流。以此调整输出电压使之稳定。

这是我的第二本有关变频器维修的书中,对图1电路原理的简述,由于疏漏了对电容C23作用的讲解,给读者带来了一些疑问:1)N2绕组负电压是如何加到Q2基极的?2)电路中C23的作用是什么?3)C23的充、放电回路是怎样走的?这3问题涉及到电路原理的关键部分,无它,开关电管Q2即无法完成由饱和导通→进入放大区→快速截止→重新导通的工作状态转换,三个问题其实又只是一个问题,即图1的C23(或图2中的C38)究竟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转换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先不要忙,将这个问题暂且按下不表,先说几句题外话。

在由3844(42/43/34)PWM脉冲芯片为核心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大行其道的今天,像图1、图2这样由两只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对比于集成器件,或称之为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仍占有一席之地,在数个变频器厂家的产品中,得到应用。难道是厂家技术人员有怀旧情结吗?还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其实都不是!采用分立元件做开关电源,设计人员肯定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考虑。

而我的维修经验而论,我比较倾向和首肯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理由是其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使用和维修都比较让人放心。电路的质量,并不取决于采用集成器件或分立元件,也不取决于电路采用元器件的数量多少,这些都是形式而非本质。相对于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集电器件是否就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工作上的可靠性?则真的是一个问号,不可一概而论。比较二者电路的设计难度,分立元件的电路,恐怕难度要更高一些。

与分立元件的电源相比,用3844做成的电源电路,更像一个“傻瓜型”电路,有固定的电路模式,与成型外围作成一个电路单元,可以应急取代任意开关电源电路,达到修复目的(有的技术人员已经这样做了)。

电路的元件数量愈少,电路结构越是精简,电路的故障率就越低,这是一个被实践验证的法则。实际维修中,采用图1电路形式的开关电源,故障率和可靠性,要优于用集成器件做成的开关电源。个别电源,停电时还好好儿的,一上电,开关管就炸掉了,说明即使“傻瓜型”电路,在设计上也不可掉以轻心,关键环节电路参数的严重偏离,也会导致电路设计的失败!

电路的优劣,还是不在于电路的形式,不在于采分立元件还是采用集成器件,用3844芯片设计的大量经典电路,在变频器开关电源中也同样大展身手。

此处不再讨论两种电路的优劣,结合电路的振荡工作过程,说明一下电容C23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1)变频器上电瞬间,由启动电阻R20~R30、R33提供开关管Q2的基极正偏电流,Q2由截止状态进入放大区,产生IC2→开关变压器TC2的主绕组N1流入电流而储能→反馈绕组N2产生上+下-的感应电压信号,经二极管D8输入开关管Q2的基极,使Ib2↑→IC2↑,直至IC2达到饱和。引发振荡状态的第一个转折。

二极管D8正偏导通时,相当于将电容C23短接(二者成并联接法),C23在此时不起作用。

2)Q2饱和期间(IC2不再变化),N2感生正电压降低→Ib2↓→IC2↓→令Q2退出饱和区进入放大区。IC2↓→N2反馈绕组感应电压反向,从图1上看,感应电压的极性变为上负下正,二极管D8反偏截止。假设没有C23,电路的振荡过程将被阻断,C23的作用在此时凸显,使振荡过程能够得以继续。

D8反偏,相当于开路,解除了对C23的短接,N2感应电压,经R32、Q2的be结到电源地,形成C23的充电电流通路,在C23上形成左+右-的充电电压。

从信号耦合的角度来看,C23将N2绕组的负向电压耦合至Q2的基极,对Q2基极的正偏电压进行了衰减,进一步令Ib2↓→IC2↓,强烈正反馈过程,使Q2很快进行截止状态。

再换一个角度看,在中、高频电路,双极型晶体管的be结电容,不容忽视。正向偏压,对结电容实施了上+下-的充电控制,C23所提供的负向电压,有反向强制将Q2的be结电容所储存的“电荷拉出”的作用,能令其快速截止。这是为什么要对开关管施加负向偏压的原因。

Q2截止后,因为C23上负压的存在(C23上的负压有一个放电时间),C23能维持一定时间的截止,直到其负向电压能量因放电小于启动电阻所提供正向电压的能量,Q2由截止状态,又会再度进入放大区。

C23的负电压(对Q2来讲,是负向偏压)的放电回路:C23右端的负电压→R32→N2绕组到地→DC530V 供电电源→启动电阻→C23的左端,C23的充电电荷被泄放,Q2负向偏压消失,为重新导通创造了条件。并联在分流管Q1的c、e极的二极管D9,限制Q2的be结反偏压峰值,有保护Q1、Q2的作用。

电路设计中,C23容量的选值和R33的选值,作为RC时间常数影响到振荡周期,需要与开关变压器的相关参数一起,精心核算和核准。

变频器对DC530V电压的采样和检测,是通过对开关变压器二次绕组的电压采来完成的。我在相关博文已道破这一“机密”。在这里顺便再说明一下。

开关管Q2饱合导通时,将TC2的初级绕组接入直流530V电源的两端,此时D11正偏导通,将N3绕组感应所得,与DC530V供电成比例的负向交流电压,整流和后续RC电路滤波后,得到-42V电压采样信号,送MCU主板电路,用于直流电压显示、过、欠压报警与停机保护,控制VVV/F输出等。D11和D12接于同一个次级绕组上,D12在Q2截止期间(TC2释放磁能)正偏导通,D将“大面积低幅度”的正向脉冲整流作为5V供电,而D11却在Q2饱和导通期间,将“小面积而幅度高”的负向脉冲做负向整流后,作为电压检测信号。D12整流电压是稳压的,D11输出电压值,仅反映DC530V电压的高低,并非稳压输出,为什么?朋友们可以自己先想一下,我的《直流电压检测电路的问号》一文中已有讨论,上此

不予赘述了。

-42V

+5V

N1输入电压波形示意图Q2截

Q2饱合导通0V

530V

5V

0V

-42V

N3输出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3 直流回路电压采样等效电路及波型示意图

为驱动电路供电的六组相互隔离的整流、滤波电路,省略未画,请参见第四章驱动电路的相关内容。

对开关电源故障的检修,要找出其中关键的脉络。主要有两个电路环节:

1、振荡支路——包括起振电路和正反馈信号回路。起振电路:由TC2主绕组、开关管Q2的C 、E 极构成Q2的I C 电流回路,和由启动电阻R26—R33、Q2的发射结构成的(Ib )起振回路;由TC2的正反馈绕组(有时称自供电绕组,本电路中兼有两种身份)、R3

2、D8构成的正反馈回路。起振回路和正反馈回路,二者结合,共同提供了和满足了开关管Q2的振荡条件。

2、稳压支路——U1、PC1、Q1构成了对输出电压的采样电路和电压误差放大电路,以Q1对Q2的I C 的分流作用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开关电源电路的两个支路其实共同构成了对Q2的I b 的控制。显然,稳压支路会影响到振荡支路。如Q2的漏电或击穿,将会造成对Q2的I b 分流过大,导致电路停振。电路停振肯定不仅只是振荡电路本身的问题,但检修的步骤,却可以围绕两个支路来展开。

中华工控网,原创文章

咸庆信

2011年10月31日

开关电源适配器测试报告

适配器12V/1A测试报告方案基本参数一览 修订更新版本

注: 在原板上进行了以下修改: 1、变压器参数更新(进行成本优化) 2、输入电容修改为15uF/400V 3、输出二极管修改为SR3100 4、可去除次级吸收回路(R21、C7)(纹波指标仍然优秀) 一.说明 此文档是针对FD9020D 12V/1A适配器的测试报告,可用于90~264Vac全电压输入范围下工作。适合12W以内的适配器电源及小家电产品的应用。

二.测试主要项目 1)电气参数测试 2)电性能参数测试 3)转换效率及空载功耗测试 4)常温老化测试 5)关键元件温度测试 三.测试使用的仪器 1.输入交流调压器:AC POWER SOURCE APS-9501 2.输出电子负载:FT6301A 3.示波器:DSO-X-2022A (Agilent Technologies) 4.交流输入功率计:WT210 DIGITAL POWER METER 5.数字万用表34970A 6.红外热成像仪Fluke Ti200 四.方案的实物图 五.主要项目测试记录 基本参数测试数据

:%(线末端测试):%(线末端测试) 小结:FD9020D 12V/1A适配器能够满载工作在90V~264V范围的工作条件下,板上输出电压范围为~,具有良好的电压调整率及负载调整率。 FD9020D 12V/1A适配器在空载~满载切换时,< VDD <,符合要求。 注:该方案VDD电压综合考虑系统的过功率保护及VDD过压保护功能,VDD电压受变压器的绕制工艺及漏感等参数影响较大,因此,若有更换变压器供应商时,请注意二次评测VDD 电压范围,以更完美匹配方案参数。 福大海矽可随时全方位协助该方案各项参数测试。 3)纹波噪声测试 测试条件:输入电压为220V,满载输出。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原理及维修(整理)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原理及维修(整理)变频器开关电源的原理及维修 维修部杨海涛 电源是每一个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电路提供能量的重要作用,它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电源的种类很多,开关电源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动态稳压效果好,因此被广泛应用到了各种电子设备中。下面就以 UC3844开关电源芯片为例讲述一下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在变频电路中的作用。右图a-1所示为开关电源PWM波形调制芯片。该图为8脚双列直插封装。 7脚是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该端在内部集成了稳压器和最低门限电压控制器,所以该芯片不用在外围设置稳压电路,只要接一只降压电阻即可。最低门限值为10V,当7脚输入电压低于10V,该芯片将禁止输出,处于保护状态。正常工作时该端电压约为12V—16V之间。 4脚是内部压控振荡器的定时端,通过接上合适的RC网络,使输出的PWM波控制在20KHZ—100KHZ之间。 a—1 2脚、3脚是输出取样反馈端,用于检开关电源的输出,以便进行PWM调制控制,从而达到稳压的目的。在变频器系统中,开关电源需要输出:一组5V/DC、一组?12V/DC、四组20V/DC等多组电压。其中5V/DC 主要用作主板及控制板的供电,?12V/DC用作霍尔检测器件的供电,四组20V/DC用作IGBT的触发供电。变频器的型号及品牌不同,其开关电源的电压值也不尽相同,但基本构架是一样的,在此仅以下图为例讲一讲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a—2 如图a—2所示:电源经D1—D4、C1、C2整流滤波之后,通过降压电阻R3到了UC3844的7脚电源正端,为其供电,UC3844通过检测当7脚电压大于10V时,控制内部压控振荡器开始工作,通过R8、C5将PWM的频率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此时6脚输出PWM信号去控制开关管Q1的通断,R10是开关管的电流检测电阻,通过检测R10的电压值来实时调整PWM的脉冲宽度,从而达到自动稳压

丹佛斯变频器常见故障维修

3 变频器常见故障现象和故障处理 我公司使用的vlt5000系列变频器在运行中常见的故障有:多种故障错乱出现(报警5、6、7、8)接地故障(报警14)、电机uvw相丢失(报警31.32.33)、通讯故障等。 3.1 开关电源损坏 这是众多变频器常发生的故障,通常是由于开关电源的元器件损坏或负载发生短路造成的,丹佛斯变频器采用了新型脉宽集成控制器uc2844来调整开关电源的输出,同时uc2844还带有电流检测,电压反馈等功能。当发生无显示,控制端子无电压,24v风扇不运转等现象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开关电源是否损坏(一般为uc2844或电阻损坏)。如果不能判断是否电源故障,可以外接24v电源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一切正常可以判定为电源故障。 3.2 丹佛斯5011变频器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字母“14”报警 变频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alarm 14”报警,变频器不能工作,重新送电后按reset 键能复位,再启动时再次报警,查操作手册为接地报警,检查电机和相关电缆并无接地故障,也就是说故障在变频器。分析电路导致接地报警的原因为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到电流取样板再送到运算放大器进行比较,结果数值过大,(见图2)查检测部分霍尔传感器正常,检测对陶瓷基薄膜集成电阻r501时测其中的一路阻值因腐蚀已变无穷大致使接地不良,造成信号过强,引起报警,无原件更换,在上面焊同阻值大功率贴片电阻,重新启动后运行正常。接地故障是平时经常遇到的故障,在排除电机接地存在问题的原因外,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分就是霍尔传感器和信号传输电阻,由于它们受温度、湿度、腐蚀气体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工作点很容易发生飘移,导致接地报警。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检修思路和检修方法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检修思路和检修方法 变频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完全可以简化为上图电路模型,电路中的关键要素都包含在内了。而任何复杂的开关电源,剔除枝蔓后,也会剩下上图这样的主干。其实在检修中,要具备对复杂电路的“化简”的能力,要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电路伸展中,拈出这几条主要的脉络。要向解牛的庖丁学习,训练自己的眼前不存在什么整体的开关电源电路,只有各部分脉络和脉络的走向——振荡回路、稳压回路、保护回路和负载回路等。 看一下电路中有几路脉络。 1、振荡回路:开关变压器的主绕组N1、Q1的漏--源极、R4为电源工作电流的通路;R1提供了启动电流;自供电绕组N 2、D1、C1形成振荡芯片的供电电压。这三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是电源能够振荡起来的先决条件。 当然,PC1的4脚外接定时元件R2、C2和PC1芯片本身,也构成了振荡回路的一部分。 2、稳压回路:N 3、D3、C4等的+5V电源,R7—R10、PC3、R5、R6等元件构成了稳压控制回路。 当然,PC1芯片和1、2脚外围元件R3、C3,也是稳压回路的一部分。 3、保护回路:PC1芯片本身和3脚外围元件R4构成过流保护回路;N1绕组上并联的D2、R6、C4元件构成了IGBT的保护电路;实质上稳压回路的电压反馈信号——稳压信号,也可看作是一路电压保护信号。但保护电路的内容并不仅是局限于保护电路本身,保护电路的起控往往是由于负载电路的异常所引起。

4、负载回路:N3、N4次级绕组及后续电路,均为负载回路。负载回路的异常,会牵涉到保护回路和稳压回路,使两个回路做出相应的保护和调整动作。 振荡芯片本身参与和构成了前三个回路,芯片损坏,三个回路都会一齐罢工。对三个或四个回路的检修,是在芯片本身正常的前提下进行的。另外,要像下象棋一样,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路来进行故障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停振故障,也许并非由振荡回路元件损坏所引起,有可能是稳压回路故障或负载回路异常,导致了芯片内部保护电路起控,而停止了PWM脉冲的输出。并不能将和各个回路完全孤立起来进行检修,某一故障元件的出现很可能表现出“牵一发而全身动”的效果。 开关电源电路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典型故障现象(结合图3、9): 一、次级负载供电电压都为0V。变频器上电后无反应,操作显示面板无指示,测量控制端子的24V和10V电压为0V。检查主电路充电电阻或预充电回路完好,可判断为开关电源故障。检修步骤如下: 1、先用电阻测量法测量开关管Q1有无击穿短路现象,电流取样电阻R4有无开路。电路易损坏元件为开关管,当其损坏后,R4因受冲击而阻值变大或断路。Q1的G极串联电阻、振荡芯片PC1往往受强电冲击而损坏,须同时更换;检查负载回路有无短路现象,排除。 2、更换损坏件,或未检测中有短路元件,可进行上电检查,进一步判断故障是出在振荡回路还是稳压回路。 检查方法: a、先检查启动电阻R1有无断路。正常后,用18V直流电源直接送入UC3844的7、5脚,为振荡电路单独上电。测量8脚应有5V电压输出;6脚应有1V左右的电压输出。说明振荡回路基本正常,故障在稳压回路; 若测量8脚有5V电压输出,但6脚电压为0V,查8、4脚外接R、C定时元件,6脚外围电路; 若测量8脚、6脚电压都为0V,UC3844振荡芯片坏掉,更换。 b、对UC3844单独上电,短接PC2输入侧,若电路起振,说明故障在PC2输入侧外围电路;电路仍不起振,查PC2输出侧电路。 二、开关电源出现间歇振荡,能听到“打嗝”声或“吱、吱”声,或听不到“打嗝”声,但操作显示面板时亮时熄。这是因负载电路异常,导致电源过载,引发过流保护电路动作的典型故障特征。负载电流的异常上升,引起初级绕组激磁电流的大幅度上升,在电流采样电阻R4形成1V以上的电压信号,使UC3844内部电流检测电路起控,电路停振;R4上过流信号消失,电路又重新起振,如此循环往复,电源出现间歇振荡。 检查方法:

开关电源测试规范

开关电源测试规范及报告一、电源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B板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温度范围:____________℃(若没有特殊要求,按照-15~55℃,) 输入电压范围:____________Vac(若没有特殊要求按照90-264Vac) 最大输出功率______W 二、电源原理图

三、带载能力与纹波测试 1. 测试方法 分别在不同输入电压下(额定电压、最小电压、最大电压),不同的环境温度(室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测试各输出支路的负载电流为空载/半载/满载时的电压值与纹波,保存典型波形图。若实际电路中某支路不会出现空载情况,可不测空载。满载时的负载电流取实际最大工作电流的1.2倍。 2. 测试记录 输出1:反馈主路设计输出___V, 最大负载____A,电压允许范围_____,纹波允许范围______ 输出2:设计输出___V, 最大负载____A,电压允许范围_____,纹波允许范围_______ 输出3:设计输出___V, 最大负载____A,电压允许范围_____,纹波允许范围________

四、整流二极管反向耐压测试 1. 测试方法 分别在不同输入电压下(额定电压、最小电压、最大电压),不同的环境温度(室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测试各输出支路在满载时整流二极管的反向峰值电压,保存典型波形图。 2. 测试记录 五、VDS电压测试 1. 测试方法 分别在不同输入电压下(额定电压、最大电压),测试电源芯片的MOSFET的VDS在变压器为空载/半载/满载时的峰值电压,保存典型波形图。分别测试5次启动过程和稳态过程。

开关电源的检修思路和检修方法

开关电源的检修思路和检修方法 开关电源简化电路图 变频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完全可以简化为上图电路模型,电路中的关键要素都包含在内了。而任何复杂的开关电源,剔除枝蔓后,也会剩下上图这样的主干。其实在检修中,要具备对复杂电路的“化简”的能力,要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电路伸展中,拈出这几条主要的脉络。要向解牛的庖丁学习,训练自己的眼前不存在什么整体的开关电源电路,只有各部分脉络和脉络的走向——振荡回路、稳压回路、保护回路和负载回路等。 看一下电路中有几路脉络。 1、振荡回路:开关变压器的主绕组N1、Q1的漏--源极、R4为电源工作电流的通路;R1提供了启动电流;自供电绕组N 2、D1、C1形成振荡芯片的供电电压。这三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是电源能够振荡起来的先决条件。 当然,PC1的4脚外接定时元件R2、C2和PC1芯片本身,也构成了振荡回路的一部分。 2、稳压回路:N 3、D3、C4等的+5V电源,R7—R10、PC3、R5、R6等元件构成了稳压控制回路。 当然,PC1芯片和1、2脚外围元件R3、C3,也是稳压回路的一部分。 3、保护回路:PC1芯片本身和3脚外围元件R4构成过流保护回路;N1绕组上并联的D2、R6、C4元件构成了IGBT的保护电路;实质上稳压回路的电压反馈信号——稳压信号,也可看作是一路电压保护信号。但保护电路的内容并不仅是局限于保护电路本身,保护电路的起控往往是由于负载电路的异常所引起。 4、负载回路:N3、N4次级绕组及后续电路,均为负载回路。负载回路的异常,会牵涉到保护回路和稳压回路,使两个回路做出相应的保护和调整动作。 振荡芯片本身参与和构成了前三个回路,芯片损坏,三个回路都会一齐罢工。对三个或四个回路的检修,是在芯片本身正常的前提下进行的。另外,要像下象棋一样,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路来进行故障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停振故障,也许并非由振荡回路元件损坏所引起,有可能是稳压回路故障或负载回路异常,导致了芯片内部保护电路起控,而停止了PWM脉冲的输出。并不能将和各个回路完全孤立起来进行检修,某一故障元件的出现很可能表现出“牵一发而全身动”的效果。 开关电源电路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典型故障现象(结合图3、9): 一、次级负载供电电压都为0V。变频器上电后无反应,操作显示面板无指

变频器开关电源故障检修五例

变频器开关电源故障检修五例 例一:康沃CVF-G1 型开关电源故障检修 接手了3台康沃CVF-G1型小功率机器,故障皆为开关电源无输出,无屏显。该机开关电源的IC为3844B,手头无此型号的IC,况不可能3台机器都是3844B 损坏了吧?故先从其外围电路查起。 所有开关电源不外乎有以下几条支路:1、上电启动支路,往往由数只较大阻值的电阻串联而成,上电时将500V直流引至3844B供电脚,提供开关管的起振电压;2、正反馈和工作电源支路,由反馈绕组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有的机器由两绕组供电支路组成,有的兼用。);3、稳压支路,一般由次级5V供电支路,将5V电压的变化与一基准电压相比较,其变量由光耦反馈到初级3844B 的2脚,但该机型的电压反馈是取自初级。 电路起振的条件是:1、500V供电回路正常,500V直流经主绕组加至开关管漏极,开关管源极经小阻值电流采样电阻形成供电回路;2、上电启动支路正常,提供足够幅度的起振电压(电流);3、正反馈和工作电源支路正常,提供满足幅度要求的正反馈电压(电流)和工作电源;4、负载侧无短路,负载侧短路无法使反馈电压建立起来足够的幅度,故电路不能起振。以上电路可称之为振荡回路。 为缩小故障,应采用将稳压支路开路,看电路能否起振。应施行降、调压供电并将易受过电压冲击损坏的电路供电切断,确保安全。若能起振,说明满足起振条件的4个支路大致正常,可进而排查稳压支路的故障元件。若仍不能起振,说明故障在振荡回路,可查找上述的四个支路。 依上述检查次序,甲、乙、丙机开关电源的故障都在振荡电路。检查甲机四个支路及3844B外围元件都无异常,试将一块3845B代换之,电源输出正常,修复;乙机,换用3845B后仍不能起振,4个支路元件都无异常,试将上电启动支路的300k电阻并联200k 电阻后,上电恢复正常;丙机也为3844B损坏,换新块后故障排除。 只有乙机的故障稍微有趣,试分析如下:

开关电源适配器测试报告模板

适配器12V/1A测试报告 方案基本参数一览 输入电压90~264Vac (恒压<±1%)输出规格12V/1A 输出纹波29mV@220Vac满载转换效率85.11% @220Vac,满载 待机功耗<110mW 拓扑结构反激式 VDD电压15.48V~26.48V(正常范围)CS波形正常 VDS峰值519V@264Vac<600V FB纹波237mV(正常范围) 其他说明:本测试报告针对XXX12V1A适配器成本优化方案(变压器资料如下图),福大海矽竭诚为客户提供完善到位的服务。 变压器版本:V2(20150831) 1、各绕组绕制参数见下表所示EE19立式骨架 绕序绕 组 线径*根数 脚位圈数套管(L) 绝缘胶带 9.0mm/Ts 绕线方式 进 脚 出 脚 Ts 进出 1 N1 ¢0.19mm*1(2UEW) 2 3 68 加套管 2 N2 ¢0.35mm*2(TEX-E) 三层绝缘线 10 8 21 加套 管 加套 管 3 N3 ¢0.19mm*1(2UEW) 3 1 68 5 N4 ¢0.19mm*1(2UEW) 5 4 28 制作说明: 1. 骨架EE19立式脚距4mm 排距10.3mm PC40磁芯Ae为23mm2 2. 电感量Lp(1→2)=2mH,漏感为Lp的5%以下 3. 初级对次级打3000V AC漏电流<2mA/60s 4. 初级对磁芯打15000V AC漏电流<2mA/60s 5. 次级对磁性打15000V AC漏电流<2mA/60s 6. DC500V绕组与磁芯之间1min大于100mΩ 7. DC500V绕组与绕组之间1min大于100mΩ 注:PIN3、PIN6、PIN7、PIN9需剪脚 版本更新说明: 1、初始版本V1(20150721) 2、版本V2(20150831)调整初次级匝数,次级由飞线改为插脚,去掉铜带屏蔽,去掉磁芯接地(进行成本优化)

[整理]东元变频器开关电源

两例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实例 ——兼论电容C23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先看以下电路实例: 图1 东元7200PA 37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 CN4

图2 海利普HLPP001543B型15kW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 图1、图2电路结构和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下面以图1电路例简述其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直流回路的530V直流电压,由端子CN19引入到电源/驱动板。 电路原理简述:由R26~R33电源启动电路提供Q2上电时的起始基极偏压,由Q2的基极电流Ib的产生,导致了流经TC2主绕组Ic的产生,继而正反馈电压绕组也产生感应电压,经R32、D8加到Q2基极;强烈的正反馈过程,使Q2很快由放大区进入饱合区;正反馈电压绕组的感应电压由此降低,Q2由饱合区退出进入放大区,Ic开始减小;正反馈绕组的感应电压反向,由于强烈的正反馈作用,Q2又由放大状态进入截止区。以上电路为振荡电路。D2、R3将Q2截止期间正反馈电压绕组产生的负压,送入Q1基极,迫使其截止,停止对Q2的Ib的分流,R26-R33支路再次从电源提供Q1的起振电流,使电路进入下一个振荡循环过程。 5V输出电压作为负反馈信号(输出电压采样信号)经稳压电路,来控制Q2的导通程度,实施稳压控制。稳压电路由U1基准电压源、PC1光电耦合器、Q1分流管等组成。5V输出电压的高低变化,转化为PC1输入侧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变化,进而使PC1输出测光电三极管的导通内阻变化,经D1、R6、PC1调整了Q2的偏置电流。以此调整输出电压使之稳定。 这是我的第二本有关变频器维修的书中,对图1电路原理的简述,由于疏漏了对电容C23作用的讲解,给读者带来了一些疑问:1)N2绕组负电压是如何加到Q2基极的?2)电路中C23的作用是什么?3)C23的充、放电回路是怎样走的?这3问题涉及到电路原理的关键部分,无它,开关电管Q2即无法完成由饱和导通→进入放大区→快速截止→重新导通的工作状态转换,三个问题其实又只是一个问题,即图1的C23(或图2中的C38)究竟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转换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先不要忙,将这个问题暂且按下不表,先说几句题外话。 在由3844(42/43/34)PWM脉冲芯片为核心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大行其道的今天,像图1、图2这样由两只双极型晶体管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对比于集成器件,或称之为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仍占有一席之地,在数个变频器厂家的产品中,得到应用。难道是厂家技术人员有怀旧情结吗?还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其实都不是!采用分立元件做开关电源,设计人员肯定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考虑。 而我的维修经验而论,我比较倾向和首肯于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开关电源,理由是其工作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使用和维修都比较让人放心。电路的质量,并不取决于采用集成器件或分立元件,也不取决于电路采用元器件的数量多少,这些都是形式而非本质。相对于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集电器件是否就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工作上的可靠性?则真的是一个问号,不可一概而论。比较二者电路的设计难度,分立元件的电路,恐怕难度要更高一些。 与分立元件的电源相比,用3844做成的电源电路,更像一个“傻瓜型”电路,有固定的电路模式,与成型外围作成一个电路单元,可以应急取代任意开关电源电路,达到修复目的(有的技术人员已经这样做了)。 电路的元件数量愈少,电路结构越是精简,电路的故障率就越低,这是一个被实践验证的法则。实际维修中,采用图1电路形式的开关电源,故障率和可靠性,要优于用集成器件做成的开关电源。个别电源,

开关电源测试报告

电源测试报告 一、功率因数与效率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万用表、功率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输出带最大负载1.7A、常温25℃; 3、测试方法: 1)、依规格设定测试条件;输入电压、输入频率、最大负载; 2)、从功率表中读取Pin and PF值,并读取输出电压计算Pout; 3)、功率因数=Pin/(Vin*Iin),效率=Pout/Pin*100﹪; 4、测试数据 二、能效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万用表、功率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输出负载分别为1.7A,1.275A,0.85A,0.425A; 3、测试方法: 1)、在测试前将产品在标称负载条件下预热1分钟; 2)、按负载大小由大到小分别记录220V ac/50Hz/60Hz输入时的输入功率(Pin),输入电流(Iin),输出电压(Vo1,Vo2),功率因数(PF),然后计算各负载下的效率; 3)、在空载时记录输入功率与输入电流。 4、测试数据 三、纹波与噪声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负载分别为1.7A,1.275A,0.85A,0.425A,0A,常温25℃; 3、测试方法:按测试回路接好各测试仪器,设备,及待测品,测电源在各负载下的纹波与噪声; 4、测试数据及最大幅值的波形。 四、上升/下降时间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负载为1.7A;

在维修变频器电源模块过程中

以下是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开关电源的几个维修步骤如下: 1、检测整流电路D1—D4是否击穿或断路,滤波电路的电容是否损坏,平衡电阻R1、R2是否正常,降压电阻R3是否烧断或阻值增大失效(断电情况下测试)。 2、检测开关管b-e结、c-e结是否有击穿短路现象、测量开关变压器各个绕组是否有短路现象,以确定开关管、及开关变压器的好坏(断电情况下测试)。 3、检测次级输出绕组的整流滤波元件,重点察看滤波电容是否鼓包或损坏,以排除次级电路短路的可能。 4、检测吸收回路D 5、R11、C9是否正常(断电情况下测试)。 5、在确定上述元件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开关电源板从变频器上取下单独对其进行加电试验。用调压器缓缓地调至开关电源的额定电压值,此时应能听到变压器起振时的吱吱声,如没有听到起振的声音,用万用表检测UC3844的电源正、负级之间是否有12V—16V左右的直流电压。 6、在确定UC3844的供电端电压正常后,可用示波器察看一下UC3844的6脚是否有PWM 波输出到开关管的触发端(根据电路设计的不同,PWM波的频率一般在20KHZ—100KHZ 之间)。 7、如果没有PWM波输出,则更换定时元件C5、R8、C6或UC3844。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的排除,开关电源应该可以正常工作了。在变频器中,开关电源的种类很多,但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每个PWM管理芯片都有供电端、定时元件RC网络、输出PWM波的端口等,只要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都能够把故障排除掉。 下面工程师就把实际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案例1】:台达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因此确定为开关电源板故障。按照上述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在进行第一步测量时,发现直流母线560V到PWM调制芯片之间的的330KΩ/2W的降压电阻损坏,标称330KΩ/2W的电阻,实际测量值达2MΩ以上,因此PWM调制芯片得不到启动的电源,所以无法起振工作。为谨慎起见又检测了开关管、变压器、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等关键器件,在确定没问题之后上电试验,OK!开关电源起振,输出各组电压正常,装回变频器后开机试验正常,此变频器修复完毕(注:维修人员在维修中,一定要养成习惯:发现坏元件后不要急于更换试机,一定要把功率大的、容易坏的元件都测一下,确定没问题后再试机,这样既安全又保险)。 【案例2】:台安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故障确定在电源板。按照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第一步测量通过,第二步测量时发现开关管c-e结击穿,将其拆下,然后检测变压器、及整流二极管、

新手入门--变频器电路原理分析

新手入门--变频器电路原理分析(分享) 要想做好变频器维修,当然了解变频器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变频器维修基础知识。大家看完后,如果有不正确地方,望您指正,如果觉得还行支持一下,给我一些鼓动!变频器维修入门--电路分析图对于变频器修理,仅了解以上基本电路还远远不够的,还须深刻了解以下主要电路。主回路主要由整流电路、限流电路、滤波电路、制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检测取样电路部分组成。图2.1是它的结构图。 1)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是将主控电路中CPU产生的六个PWM信号,经光电隔离和放大后,作为逆变电路的换流器件(逆变模块)提供驱动信号。 对驱动电路的各种要求,因换流器件的不同而异。同时,一些开发商开发了许多适宜各种换流器件的专用驱动模块。有些品牌、型号的变频器直接采用专用驱动模块。但是,大部分的变频器采用驱动电路。从修理的角度考虑,这里介绍较典型的驱动电路。图2.2是较常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源见图2.3)。

驱动电路由隔离放大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电源组成。三个上桥臂驱动电路是三个独立驱动电源电路,三个下桥臂驱动电路是一个公共的驱动电源电路。 2)保护电路 当变频器出现异常时,为了使变频器因异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甚至减少到零。每个品牌的变频器都很重视保护功能,都设法增加保护功能,提高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在变频器保护功能的领域,厂商可谓使尽解数,作好文章。这样,也就形成了变频器保护电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常规的检测保护电路,软件综合保护功能。有些变频器的驱动电路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整流逆变组合模块等,内部都具有保护功能。 图2.4所示的电路是较典型的过流检测保护电路。由电流取样、信号隔离放大、信号放大输出三部分组成。

开关电源测试规范

开关电源测试规范 (2007-12-22 17:15) 分类:电源技术类文章 开关电源测试规范 一、安全标准检查工作指导 5 1、高压测试 5 2、低输入电压产品使用1800VAC作高压测试 5 3、绝缘测试 5 4、漏电流测试 5 5、接地测试 5 6、输入电流测试 5 7、输入端的剩余电压 5 8、各输出端的最大VA 5 9、异常操作测试 6 9.2、特低输入电压测试 6 9.3、特高电压测试 6 9.4、过载测试 6 9.5、长时间的过压保护测试 6 9.6、适配器内可熔断电阻的安全测试 7 10、异常处理测试 7 10.1、严格的跌落测试(对于AC适配器) 7 10.2、严格的震动测试(对于AC适配器) 7 11、可见的潜在安全问题检查 7 11.1、输贴片电容的检查 7 11.2、AC输入线的检查 7 11.3、DC输出线的检查 7 11.4、热组件 8 12、可燃性检查 8 13、各种检查 8 13.1、组件检查 8 13.2、标贴检查 8 13.3、空间及爬电距离 8 二、环境条件测试 8 1、高温测试 8 2、低温操作测试 8 3、高湿操作测试 8 4、高低温储存循环测试 8 5、高湿储存测试 8 6、振动测试 9 6.1、非工作状态测试 9 6.2 工作状态振动测试 9 7、跌落测试 9 三、静态工作特性测试 9 1、输出电压与电流调整范围 (需在高、低、常温下进行测试) 9 2、效率测试 (高、低、常温三种条件下进行) 10

3、起机输入电压测试 (高、低、常温三种条件下进行) 10 4、输入电压临界电测试(高、低、常温三种条件下进行) 10 5、输出电压电流特性曲线测试 (高,低,常温三种条件下进行) 10 6、输出共模噪音电压测试 (在规格中有要求才做) 10 7、可听噪音测试 10 四、动态性能测试 10 1、浪涌电流测试 10 1.1、室温冷起机 10 1.2、室温热起机 11 2、开关机时输出电压过冲与欠冲测试 11 3、开机延时及输及电压间跟从测试 11 4、开机维持时间 12 5、阶跃负载响应测试 (此测试项须进行低温、常温、高温三种条件的测试) 12 6、POWER GOOD /FAIL TEST 12 五、开短路测试 12 1、测试范围 12 2、测试标准 13 3、测试方法(TEST METHOD) 13 3.1、开短路测试(Open short method) 14 3.2、在测试过程中和测试后要观察的项目(Utems to observe doing or after open short) 14 六、可靠性测试 15 1、电解电容寿命的检测 15 2、RUBYCON公司的电容寿命计算公式 16 3、温升测试 16 3.1、外壳温升 16 3.2、零件温升 16 3.3、火牛温升 17 3.4、电容温升测试 17 3.5、高温开关机测试 17 3.6、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 17 3.7、组件失效率的计算 17 七、组件使用率测试工作指导 18 1、测试范围 18 2、测试条件 18 3、用率要求 18 4、测试方法 18 4.1、电阻 19 4.2、电解电容使用率测试 19 4.3、电容 20 4.4、陶瓷电容 20 4.5、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20 4.6、二极管 20 4.7、稳压二极管 20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何处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何处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供电取自何处 在维修中常需将控制线路板,进行单独上电检修。无论是检测CPU主板还是检修电源/驱动板,都需要先使开关电源工作起来,为各部分电路的检测提供条件。所以须知晓开关电源电路的电源取自哪里,进而用外置维修电源来取代之。 开关电源的电源供给一般有以下几种来处: 1、直接取自变频器主电路的直流回路的两端,即储能电容的两端,在变频器电路中,厂家往往标注为P(或P1,供电+端)、N 端(供电-端),P、N之间直流电压约为530V左右;大部分变频器开关电源的供电,皆取自此处。如台达、东元、台安、康沃、富士等变频器一些机型的开关电源,都是取自直流回路530V直流电压的; 2、直流回路的储能电容,由于耐压的关系,用两只串联接于直流回路上,两只电容对530V形成分压点,分压点电压为265V左右。有的变频器开关电源的供电是取自a点,供电电压降低了一倍。如英威腾INVT-P9系列小功率变频器的开关电源,取自直流回路的265V 分压; 3、开关电源的供电,不接自直流回路,而另用380V/220V 变压器,从变频器电源输入端子R、S、T的任二相上取得,再经整流滤波后,送至开关电源。如富士、安川、东元变频器的一些机型。

图1 开关电源电路的三种检修供电方式 由图1中的三种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的的供电方式,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维修电源,放置于检修工作台的一个位置上,这个维修电源可用于对变频器进行拆机的上电检查、维修完毕装机后上电检查、对CPU主板和电源/驱动板的脱机检修等。 图2 开关电源电路的两种维修电源 上图中(一)AC端子电源的作用: 1、用户送修变频器,测量主接线端子无短路故障后,可从变频器的R、T电源输入端子接入上图(一) 的AC端子电源,为变频器上电,进行初步检查,如操作显示面板无显示,控制端子无电压等,即可判断故障出在开关电源电路;操作面板有显示,可通过调看故障记录(一些变频器无此功能),启、停变频器,观察运行和报警(故障代码)情况,进一步判断故障所在,为拆机检测提供依据。 须注意的是: a、如图3、1中的(三)电路,应将AC端子电压接入该变频器的S、T电源输入端子,否则机器内部开关电源因得不到工作电源,整机不

变频器故障显示及排除

变频器故障显示及排除东元变频器故障显示及排 (7200MA) 画面显示故障内容异常 接点 异常原因处理对策 故障 输出故障发生输出欠相故 障,输出端马达接 线断路 动作。输出端马达接线断路 。DCCT故障 。IGBT故障 。检查输出端马达接线 。检查DCCT是否故障 。检查IGBT是否故障 故障 直流电压过低运转中,直流主回 路低电压。 动作。电源容量不足 。同一电源系统中有大容量 马达启动。 。电源侧电磁接触器不良或 故障 。检查电源电压及配线 检查电源容量及电源系 统 故障过电流变频器输出电流 大于变频器额定 电流的200% 动作。加速时间太短 。变频器输出端短路或接地 。马达容量大于变频器容量 。驱动特殊马达(高速马达 或脉冲马达) 。加长加速时间 。检查输出端配线 故障地短路变频器输出端接 地(接地电流大于 50%变频器额额 定电流) 动作。达绝缘不良 。负载侧配线不良 。检查马达绕线阻抗 。输出端配线 故障过电压过电压保护(在减 速时,主回路直流 电压太高) 动作。减速时间太短 。电源电压太高 。长减速时间 。加装刹车电阻器 故障 马达过负载变频器内部电子 式热动电驿过负 载检出 动作。过负载,低速长时间运转 。V/F曲线不当 。马达温升测定 。减轻负载 。定适当的V/F曲线 。定正确的马达额定电流 (cn-09) 故障 变频器过负载输出电流超过额 定值112%时,反 时限特性电子式 热动电驿动作 动作马达额定电流设定不当。在故障未排除前,若反 复运转测试,易损坏变频 器

故障过转矩转矩过大检出输 出电流》cn-26设 定值时转矩过大 检出 动作机械负载异常。检查机械动作 。设定适当的过负载检出 故障EEPROM 。EEPROM故障 。EEPROM (BCC,编号)不 良 动作。外部杂讯干扰 。过大的冲击或震动 。执行sn-03作EEPROM 复归 。故障无法排除时,更换 控制底版 故障A/D CPU内部A/D故 障 动作同上同上 故障 PG过速度PG转速过大动作。ASR参数设定不良 。过转速单位设定不正 。确认ASR及单位相关之 参数 故障 PG断路 PG断路动作PG接线接触不良查PG接线 故障 速度偏差过大速度偏差过大动作ASR参数设定不良速度偏 差单位设定不正确 确认ASR及单位相关参 数 故障 刹车电阻过热内藏型低频度刹 车电阻过热 动作负载之回生能量太大,超过 低频度刹车电阻之刹车能 力 。延长减速时间 。使用高频度刹车电阻 故障 RS-485中断MODBUS通讯异 常 动作。外来的杂讯 。太大的震动冲击 。通讯缆线接触不良 。检查所有的参数(包括 sn-01,sn-02) 。重新开机 。检查通讯缆线,是否接 触不良, 警告 变频器过负载 (闪烁)变频器过负载 RESET后,内部 计时器动作 不动 作 变频器过负载RESET后, 未满5分钟 在变频器过负载RESET 后,在停止状态下送电5 分钟,警告自动解除 警告 直流电压过低 (闪烁)变频器尚未输出 时,检出主回落直 流电压太低 不动 作 电源电压低下以电压表量测主回落直 流电压太低 时调整电源电压 警告 过电压(闪烁)变频器尚未输出 时,检出主回落直 流电压太高 不动 作 电源电压上升以电压表量测主回落直 流电压太高 时调整电源电压 警告 过热(闪烁)外部端子的过热 预告信号输人 不动 作 。过负载 。冷却风扇故障 。周围环境温度太高 。空气滤网阻塞 。检查风机滤网 。检查周围温度是否过高

维修开关电源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维修开关电源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工程师在维修开关电源时遇到的问题,已给出解决的办法:案例1: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因此确定为开关电源板故障。在进行第一步测量时,发现直流母线560V到PWM调制芯片之间的的330KΩ/2W的降压电阻损坏,标称330KΩ/2W的电阻,实际测量值达2MΩ以上,因此PWM调制芯片得不到启动的电源,所以无法起振工作。为谨慎起见又检测了开关管、变压器、整流二极管及滤波电容等关键器件,在确定没问题之后上电试验,OK!开关电源起振,输出各组电压正常,装回变频器后开机试验正常。注:维修人员在维修中,一定要养成习惯:发现坏元件后不要急于更换试机,一定要把功率大的、容易坏的元件都测一下,确定没问题后再试机,这样既安全又保险。 案例2: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故障确定在电源板。按照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第一步测量通过,第二步测量时发现开关管c-e结击穿,将其拆下,然后检测变压器、及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等关键器件,在确定没问题之后上电试验,输出各组电压正常,装机测试正常,故障排除。

案例3: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故障确定在电源板。按照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第一步测量通过,第二步测量通过,第三步测量通过,第四步测量通过,然后单独对电源板加电测量PWM 调制芯片的电源端对地有12.5V左右的电压,说明供电正常。用示波器看芯片的PWM输出端,发现没有PWM调制波形。更换PWM 调制芯片后,上电试验正常,故障排除。 案例4: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屡烧开关管经检测发现电源主回路、充电电阻、主回路接触器都正常,故障确定在电源板。按照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第一步测量通过,第二步测量发现开关管击穿,第三步测量通过,第四步测量通过,更换新的开关管,单独对电源板加电,管子又烧了。把开关管拆下后不装管子,通电试验,测量PWM调制芯片的电源端对地有12V左右的电压,也正常。用示波器看芯片的PWM输出端,发现PWM波只有5-6 KH Z左右,断电后把定时元件拆下测量,发现定时电阻阻值变大,更换定时电阻、开关管后上电正常,不再烧电源管,故障排除。 案例5:伦茨变频器(故障现象:上电无显示)屡烧开关管按照维修步骤对开关电源板进行测量。第一步测量通过,第二步测量时发现开关管c-e结击穿,第三、四、五、六、七步都测量通过。装上新的开关管上电试验,随着调压器电压的升高,可以听到起振的吱吱声,就是有点响,把电压调到额定电压后测量输出电压低于正常值,不到

开关电源测试报告

Pass / Fail: According to specification 4 hours storage at 0℃, and operating at 40℃ . : Not Specified Test Equipment: TOPNOTCH OTC-2B-N Open Chamber . : Not Tested CHROMA Series AC Source / DC Load

A. INPUT CHARACTERIZATION INPUT CURRENT/POWER/EFFICIENCY/POWER FACTOR Test conditions: The unit is set at maximum load and the input voltage is varied from the minimum to the maximum value. Efficiency is computed and Power Factor is either computed or measured after 10 minutes warm up at least. Test equipment: Chroma Model 8000 Power Supply Auto Test System Chroma Model # 6590 9KVA Low Impedance AC Source Chroma Model # 630X0 DC Load Chroma Model # 6630 Power Analyzer Pass/Fail criteria: The unit test shall meet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Test result: PASS @25C Vin(Vac)Freq(Hz)Iin(A)Pin(W)Vout(V)Pout(W)Pd(W)PF Eff(%) Vin(Vac)Freq(Hz)Iin(A)Pin(W)Vout(V)Pout(W)Pd(W)PF Eff(%)

ABB变频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对策

ABB变频器的常见故障及维修对策 ABB变频器进入中国的市场也并不太长,也经历了一段被广大客户从陌生-认知-接受的过程,但其发展却是非常迅猛的。早期我们能看到的ABB变频器主要有小功率的ACS300变频器,以及标准型的ACS500变频器,应该说这两个系列变频器在国内并没有赢得太多的客户,而ABB变频器真正被广大用户认识和接受的就是采用DTC控制方式的ACS600的高端变频器。稳定,可靠,功能丰富,应用灵活,这就是ABB变频器赢得市场的法宝。随着产品的不断更新,ABB公司现在又推出了ACS600变频器的替代产品,ACS800,与ACS600相比,除保持DTC控制方式以及原有的一切功能之外,ACS800最明显的功能变化就是增加了简易PLC功能,不需要专门的工具和编程语言,用户可以自定义编程达15个模块。并能将程序绘制在功能模块模板上来存储该程序。此外我们还知道ACS600,ACS800变频器的选件功能特别丰富,除了常见的I/O扩展模块,用于通讯的Profibus Modbus模块等,ABB公司还专门针对不同行业开发了多个宏程序,包括造纸机械上使用的主从宏,纺织机械上使用的摆频宏,以及在恒压供水上使用的PFC宏,PID控制宏,转矩控制宏等等,应该说ABB变频器的选件功能相当丰富,基本满足了各个行业对变频器功能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群,ABB公司又推出了磁通矢量控制的ACS550变频器,这是一款针对中端客户而开发的变频器,应该说在性价比上有很高的竞争优势,此外还有针对低端用户使用的ACS400变频器,以及经济型的ACS100,ACS140小功率变频器。

由于ABB变频器在中国市场还是有一个十分庞大的销售量,包括一些早期使用的ACS200,ACS300,ACS500也已进入故障多发期,在使用中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以下我们就ABB变频器的一些常见故障在这里和广大使用者做一个探讨: 对于ACS300的变频器,我们经常会碰到的故障就是开关电源的损坏,A CS300变频器开关电源采用了近似UC3844功能的一块叫LT1244的波形发生器集成块,受工作电压的突变,以及开关电源所带负载的损坏,而导致此集成块的损坏时有发生,由于使用了较长年数,电解电容也到了它的使用年限,那用于滤波的电容也就成了开关电源损坏的直接原因。我们在维修中会碰到A CS300变频器的整流桥经常损坏,也许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了国际整流器公司的一款最紧凑的三相全桥整流器,体积和带载电流都较小,散热也较差,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损坏。ACS300主控板发生故障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控制盘与主板之间的通讯故障,主板CPU故障都时有发生,通常此类故障较难排除。ACS300选用了三菱的IPM模块,相对来说故障几率较低,模块损坏,只能更换,但更换前必须保证驱动电路完全正常。 对于ACS500变频器我们较常见的故障有驱动厚膜的损坏,此驱动厚膜已不仅仅包含驱动电路了,还包括短路检测,IGBT模块检测,过流检测等,由于良好的保护功能,ACS500的大功率模块很少损坏。在维修中如果碰到驱动厚膜损坏,在没有配件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对厚膜进行维修,由于厚膜元器件都焊接于陶瓷片上,散热相当快,特别注意不要因为长时间把烙铁加热于元器件上,而导致器件的损坏。由于受到使用时间的限定,ACS500的散热风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