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直立倾斜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直立倾斜式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表 1 BU H T阴性病 人消心痛激 发后 H T结果 U
是 临床 常 见 的病 症 ,其 _有柏 ! 部 分经 过 病 史及 临床 备 种 { 】
幢杏仍不能明确病 因, 血管迷走性晕{ V s vg ] y c p , 蕺(a o a a S n o e
V )在 不 删 原 因 晕厥 中约 占 7% S 0 。 近 年 来基 础 直 倾 斜 试 验 (tT I 泛用于 V BU )L广 t S的研 究 , 分 B T呈阴 性 的 v U B s 表 2 叫u T加 消 心 痛 后 H T结 果
Ars 及 Hro i et 等 e ̄ s Uo等 ” 报道 相 近 ,说 明 B T加 消心 l f U B
以上为阳性,不伴有血压 下降,心律 出现 下列 一种或以 卜 者为
性 。A 、交界行心律 ( 逸搏或加速 自主心律) 、窦性心动 。B 过缓,I  ̄5 B H 、窦性停搏 ≥3秒钟 。d t< O P c R 、一过性 I 。以 I 上 AB V 。② 血管抑 制型 :指症状发作时收缩压下降<0 t 8 ̄ g (O 7p ) 1 K a ,舒张压(0 Ⅲ g( .7 ) 5m H 6 6 a ,平均压较基础 血压
维普资讯
中华临床医药 20 0 2年第 3卷 第 2期 J u n lf o r a o Chn s Cl i l Me in 20 V I3 N 2 iee ic na dc 0 2, o. . o i

.5 1.
直立 倾斜试 验对血管迷 走性 晕厥诊断 中的运 用价值
2 S e s e gB R c a i , a i . t a . h e d u tr b r , e h vaE S geA e 1 T eh a — p ti ti p t e t i h s n o e o nⅡ 0 o i i . 皿 l a i n s t y c p f u l L r g n ^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李文华;刘卓敏;黄明光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033)006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12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54名无晕厥病史健康对照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倾斜70°、持续30 min),阴性者再进行两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的激发试验.结果①129例晕厥患者中,倾斜试验阳性者88例(阳性率68.2%),54名对照组中阳性者6名(阳性率11.1%),晕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本次试验的灵敏度68.2%,特异度88.9%.②患者年龄越大阳性反应率越低(P <0.05),性别对试验的阳性反应率影响不显著(P=0.31).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比较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总页数】3页(P470-472)
【作者】李文华;刘卓敏;黄明光
【作者单位】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0480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直立倾斜试验中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J], 杨剑雪;陈芳;周纪宁
2.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贾春花;王琴
3.77例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J], 方新历
4.起搏器治疗对复发性重度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发生晕厥的预防作用血管迷走神经性起搏器研究Ⅱ(VPSⅡ):随机试验 [J],
5.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李鹤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及盐酸米多君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及盐酸米多君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及盐酸米多
君干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及盐酸米多君干预研究
研究背景: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之一,常常给患儿及家长
带来困扰。

目前,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诊主要依靠直立倾斜试验。

而针对这种晕厥类型的治疗方法还较为单一,常用的药物包括米多君等。

但是,对于米多君的应用范围、剂量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争议。

因此,有
必要进一步探索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以
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
1. 探究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诊断效果。

2. 探究盐酸米多君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范围。

研究方法:
1. 纳入符合条件的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对其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晕厥类型以及出现的临床表现。

2.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盐酸米多君治疗,对照
组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晕厥频率、病情好转情况等。

3. 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血管迷
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以及盐酸米多君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治疗效果。

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加深对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认识,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同时,结合对盐酸米多君的应用研究,亦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其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意义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意义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意义摘要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2年9月~2006年8月因晕厥而就诊的58例患儿,试验前3天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

患儿仰卧5分钟,记录动脉血压、心率及Ⅱ导心电图。

然后站立于倾斜板床(倾斜角度60°以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分钟全程。

期间每5分钟测血压、心率及Ⅱ导心电图1次,且有不适症状时随时监测。

结果:阳性32例(55.2%),其中女26例(81.1%)。

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敏感度不高。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研究组58例,均来自于2002年9月~2006年8月来我院儿科因晕厥发作而就诊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40例;年龄8~14岁,平均11.87岁;至少有1次晕厥发作史。

所有患儿均经血液生化、心电图、脑电图、心脏彩超、头颅CT检查,除外引起晕厥的器质性疾病。

方法:试验前3日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

患儿仰卧5分钟,记录动脉血压、心率及Ⅱ导心电图,然后站立于倾斜板床(倾斜角度60°以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分钟全程。

在试验过程中,从试验开始即刻每5分钟测量血压、心率及Ⅱ导心电圖1次,若患儿有不适症状可随时监测。

结果判断:患儿在倾斜过程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头晕并经常伴有以下1种或1种以上症状: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的同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舒张压3秒;③一过性Ⅱ度或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率及加速性自主心率)。

结果阳性32例(55.2%),其中女26例(81.3%)。

多数有恶心、头昏、出冷汗、黑矇、胸闷、面色苍白,同时血压下降和(或)心率减慢,及时终止试验,平卧5~10分钟,症状皆可缓解。

讨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起初也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由于患儿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高,引起心室过度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反而激活了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冲动经C纤维传递到脑干迷走神经中枢,从而使迷走神经活性反而加强(该反射称为Bezold-Jarish反射[1]),反馈抑制交感神经,从而作用于外周血管和心脏,使外周血管扩张,心脏抑制,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而发生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TT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24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作为实验组,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18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与前者相一致。

结果实验组中19例阳性,5例阴性,阳性率占79.2 %,对照组1例阳性,其余阴性,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贾春花王琴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有多种类型,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约占不明原因晕厥的70% [1],过去是在排除其他类型的基础上诊断的,诊断步骤复杂,浪费大量时间及金钱。

近10年来用倾斜试验(TTT)诊断VS,发现检出率较高且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合用异丙肾上腺索(ISO)可提高阳性拉出率[2]。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本组24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8〜71 岁,平均(40.3 士11.2 )岁,发病时间2周至10余年不等。

1.2入选标准患者有明确晕厥病史,末次晕厥在0.5 a内,并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人经运动负荷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等检查,晕厥原因仍未明确。

对照组:无晕厥病史的健康志愿者,共18名。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依据[3]: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体位张力消失,并排除心、肺、脑部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附49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析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附49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可自行恢复的短暂意识丧失。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晕厥患者的30%~50%。1932年Thomas Lewis首次介绍了VVS的概念。目前,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 HUT)已成为临床诊断VVS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本院2000年1月~2009年4月期间49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的结果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3讨论
正常人由于体位突然由低平改倾斜,导致下肢静脉容积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对心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迷走神经传入张力消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来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因此倾斜位正常生理反应是心率略加快,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增高,平均动脉压不变。而VVS患者因突然急速减少回心血量,导致心室几乎完全排空的高收缩状态,刺激左室下壁机械感受器的C纤维,迷走神经加强兴奋,反射性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从而Βιβλιοθήκη 生晕厥[1]。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共49例。其中男性12例,女37例,年龄17~77(41.4 ±12.1)岁。
1.2试验方法检查前禁食4小时,开放静脉通道,输注普通生理盐水,同步监测心率与血压,每2~3分钟测血压1次。倾斜床常用角度为70°,基础倾斜试验30分钟,若未取得诊断结论,予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继续70°30分钟或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点滴1~3ug/min ,仍无症状心率增加10~30%倾斜70°30分钟.倾斜试验全过程必须专人在场监护,包括有心肺复苏经验的医师。另备有急救药物,包括除颤仪等设备。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目的:研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心内科门诊就诊或者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119例。

所有的患者均先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如果为阴性,则再进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

结果:(1)BHUT 119例,阳性6例,阳性率5.0%;SNHUT 113例,阳性57例,阳性率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HUT和SNHUT阳性率52.9%。

(2)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BHUT为(22.79±12.52)min,SNHUT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6.03±4.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阳性反应类型:血管抑制型77.8%(49/63);心脏抑制型14.3%(9/63);混合型7.9%(5/63)。

(4)阴性反应类型:正常反应87.5%(49/56);直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1.8%(1/5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7.1%(4/56);直立性低血压3.6%(2/56)。

(5)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胀不适,但均能完成SNHUT,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HUTT对VVS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NHUT能提高VVS诊断的敏感性。

标签:直立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硝酸甘油晕厥是指由于突然发生的全脑灌注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能自行恢复意识[1]。

临床上晕厥分为3大类,即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以及心率减慢,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低灌注而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摘要】本文探讨了倾斜试验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护理干预,通过介绍倾斜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诊断中的应用,强调了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体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适当的饮食和体位改变建议等。

文章还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总结了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预防晕厥发作中的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该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倾斜试验,血管迷走性晕厥,护理干预,诊断,重要性,措施,效果评估,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倾斜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手段,也被广泛运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在站立或长时间站立后突然晕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倾斜试验则可以通过模拟站立位引起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加来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护理干预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管理、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测等。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晕厥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深入探讨倾斜试验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应用,以及护理干预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重要性。

我们也将介绍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强调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2. 正文2.1 倾斜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倾斜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用于评估患者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心血管反应。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身体的位置,导致血液在身体各部分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症状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血管迷走性晕厥。

倾斜试验的方法包括平卧位、倾斜位和直立位,患者通常在监测设备下接受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