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自然条件
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

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内蒙古自然资源概况•发布时间:2003/12/25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幅员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8省市区,靠近京、津二市,接壤俄、蒙两国,总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为我国第三大省区。
广袤的农田,美丽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宽阔的水面,丰富的资源,蕴藏着极其巨大的生产潜力。
一、农业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与相邻省区比较,是黑龙江省的2.5倍,辽宁省的8.1倍,北京市的72.0倍。
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是日本的3.1倍,法国的2.1倍,意大利的3.9倍。
按人均计,每人占有土地73.3亩,是全国平均数的6.8倍。
现有耕地1.07亿亩,每人占有的耕地4.4亩,是全国平均数的3.2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425万亩,其中,滴灌、管灌和渠道衬砌等节水灌溉面积3249万亩。
自治区热能资源丰富,多数农业区日平均气温≥0℃的农耕期持续日数为200-230天,积温为2500-3600℃,≥5℃的作物生长期持续日数为160-190天,积温为2300-3500℃,≥10℃的生长活跃期持续日数为120-160天,积温为2100-3200℃,相当多的地区夏收作物尚有较多的剩余积温,可以开展间、套、复种,自治区年平均昼夜温差较大,非常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自治区土地辽阔,耕地资源得天独厚,全区拥有农耕地1亿亩以上。
农作物主要种植地区是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西岸平原和广大丘陵山区。
这些地区有适宜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淤灌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
除现有耕地外,还有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其中不少质量好和较好的宜农土地有待科学合理开发利用。
自治区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全区拥有粮食、油料等25种植物一万多个品种,其中有许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这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
禾本科植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莜麦、糜、黍等;豆科植物有大豆、小杂豆等200多个品种;茄科植物有马铃薯等80多个品种,菊科植物向日葵有油用、食用两种;亚麻科植物有30多个品种;还有甜菜、烟叶、小茴香、麻类、黑瓜籽、河套蜜瓜等经济作物及瓜果。
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现状及对策

先 治理 好 。“ 点 ” 灭 就是 将 面 积较 小 的斑 状 沙窗 和风 蚀 坑一 次性 治
理好。“ 控面” 就是有步骤地控制
集 中分 布 、面 积较 大 的沙地 向外
与沙化展开 了顽强的抗争 ,特别 与 防沙 治沙 , 对参 与 治沙 的集 体 、 蔓 延 。 是 “ 北 ” 程 的 实 施 , 造 了一 个人 、 位等 在沙 地 承包 、 金投 三 工 创 单 资 按照“ 治早 、 好 、 了” 目 治 治 的 个 个 防沙治沙 的成 功范 例 。2 0多 入 、 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治理 标 进行 。所 谓 “ 治早 ” 是要 对 呼 就
种 草 及 改 良草场 50多 万 亩 , 0 营 依法 推进保 护 草原 和 防沙 治沙 工 把沙地恢 复和建设成 生物量高 、 造农 田防护林 2 0多万 亩 , 护农 作 , 善 了执法 监督 机 制 , 庇 完 加大 了 质量 好 的优质 草 场 ,在 改善 生态 使 重 田 20多 万亩 。 0 通过 治理 , 显著提 执 法力 度 , 提高 了执 法水 平 , 化 状 况 的 同 时 , 牧 民“ 操 旧业 ” 强
不大 , 有效降雨优于其它沙地 , 绝大部分 区 域具有天然下种萌生能力 ,是理想的飞播 造林区 , 应加大飞播造林力度 , 遏止沙化蔓 延趋势 , 恢复草场生产力。 人工造林主要在
城乡人居密集 以及重点沙源和风 口地 区。 同时要充分考虑保证树木生长的营养和水 土供需平衡 , 确定适宜树种 , 建立稳定的生 态屏障。 完善规划 , 明确 目 , 标 分步实施 。继续 完善 《 呼伦贝尔市防沙治沙十年规划》按 , 照不同的造林方式 , 明确划分封育区 、 飞播 区和人工 造林 区。 在边 远沙 区 , 以封 育和 飞 播为主 , 人工促进 为辅 , 加快治理步伐 , 建 设沙区生态修复防线 ;在城乡周边及沙化 严重 地 区 , 以人工 造林 为 主 , 工程 措 施 和生 物措施相结合 , 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 建设沙 区生 态治 理防 线 ; 以恢 复 和维 护 为 主 , 过 通 建立 机 制 , 强 管 理 , 法 保 护 , 设 沙 区 加 依 建
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基本概况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东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水泥灰岩等。
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
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和小天鹅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
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
侵蚀强度在三级(土壤流失量大于2 500 t/(年•km2))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
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
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其中流动沙地2.8万hm2、半固定沙地9.1 万hm2、固定沙地74.9万hm2、露沙地43.7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小尺度突破地理学习——内蒙古篇——呼伦贝尔草原

内蒙古篇——呼伦贝尔草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图中为“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呼伦贝尔牧区与潘帕斯牧区共同具备的区位条件有()①草场广布,草类茂盛①土地辽阔,地形平坦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①距海港近,便于出口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当前,呼伦贝尔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阶段,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呼伦贝尔实现畜牧业顺利转型的是()A.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B.加强交通建设,提高产品外运能力C.培育良种,加强牲畜的病害防治D.充分利用天然草场,扩大放牧规模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
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
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①过度放牧①过度农垦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①过度樵采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4.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B.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6.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 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草原植被生长一般依赖地下水。
内蒙古东部自然历史与气候调查汇报

内蒙古东部气候情况分析(内蒙古气象局沈建国白美兰等)1、内蒙古东部气候概况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林区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余地区基本位于半干旱气候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地区间降水量差别较大。
总的特征:年降水总量少,降雨日数少,局地性暴雨较多,但降水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雨热同季。
内蒙古东部区年降水量在250-510毫米之间,多年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为380毫米。
降水量最多区域位于大兴安岭山区,约为460毫米以上,最少区位于大兴安岭岭北地区,为250-300毫米,主要农业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从各地区降水分布看,兴安盟年降水量最多,平均425.3毫米,呼伦贝尔市为406.3毫米,赤峰、通辽市在300-400毫米。
与我国东三省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相比,内蒙古东部降水量总量少,是内蒙古东部区农牧业林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降水量还具有雨量集中,水热同期的特点,大部分集中在作物生长季5-10月,70-75%集中在夏季6-8月。
局地性暴雨多,导致局地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蒸发量的分布与降水量相反,年蒸发量为1126—2360毫米。
其特点为越是少雨地区,由于日照充足,地表植被稀疏,蒸发量越大。
内蒙古东部从北到南,气温分布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在-4.9—7.2℃;无霜期短,一般有50-150天,空间分布特点为南长北短;日较差大,一般在13-17℃。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秋季短促,夏季热量较为充足。
2、内蒙古东部气候特征所谓内蒙古东部地区是指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南北自北纬41°——52°N,东西自东经116°——120°E,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四个地区。
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并与此三省的西北部同处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因而两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基本相近。
2.1光能资源较丰富内蒙古东部区虽纬度较高,但云量不多,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呼伦贝尔大草原自然风光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自然风光简介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总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
这里有典型的湿地景观和众多的天然湖泊,草原上植被繁茂、风光秀丽,是我国北方草原风光的典型代表。
这里四季分明,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牛羊肥壮、花香鸟语、景色秀丽,是人们向往的绿色净土。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之一。
每年五月到九月是这里的旅游旺季。
呼伦贝尔大草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它与内蒙古高原遥相呼应,是内蒙古高原上最美丽富饶的一部分。
这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
从春季到秋季,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春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干旱。
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26℃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30℃左右;冬季最冷气温一般在零下30℃以下。
这两种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使这里既有辽阔无垠的草原和林海雪原,又有河流、湖泊、湿地、草甸和森林等优美景观。
因此呼伦贝尔市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共有各类大小湖泊300多个。
—— 1 —1 —。
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景点

内蒙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景点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被誉为“中国草原的明珠”。
这里的旅游景点丰富多样,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以下是一
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首先是草原风景区。
呼伦贝尔市拥有广袤的大草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
这里的草原绵延无垠,风景壮丽,是一片天然的牧场。
游客可以骑马、观赏牧民表演、体验牧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其次是星空之境景区。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高原,空气清新,没有大城市的灯光污染,因此具有极佳的星空观赏条件。
在这里,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星光闪烁,给人一种宇宙浩瀚的震撼感。
每年的夏季,呼伦贝尔市还会举办星空摄影节,吸引着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再次是草原文化村。
在呼伦贝尔市,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草原部落,如鄂温克民族、达斡尔民族等。
这些部落保留了传统的草原文化,游客可以到草原文化村参观,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品等。
在村庄里,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蒙古族美食,如烤全羊、奶茶等。
最后是自然保护区。
呼伦贝尔市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阿尔山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
特的自然景观,是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天堂。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观鸟等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总之,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旅游景点丰富多样,无论是草原风景、星空观赏、草原文化还是自然保护区,都给游客带来了难忘的体验。
前往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能深入了解草原文化和体验草原生活。
[世界上最大城市及介绍] 世界上最大城市
![[世界上最大城市及介绍] 世界上最大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90b955c855270722182ef799.png)
[世界上最大城市及介绍] 世界上最大城市在我国,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它就是呼伦贝尔市。
下面由主编为你介绍这面积最大的城市。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
也是“世界上土地管辖面积最大的地区级城市”。
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本世纪初发现呼伦贝尔地下石油资源。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
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有8个国家级一、二类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历史沿革自古即为游牧民族的牧场,境内大兴安岭为古代鲜卑族居住之地。
清代时划归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清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设黑龙江省,为该省所辖之区。
民国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日军侵占东北,沦为满洲国领土。
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设兴安省,面积与呼伦贝尔盟相同。
解放后,撤兴安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至今。
地理环境呼市总面积263,953平方公里,人口269.7万人。
呼伦贝尔市北与俄罗斯联邦,西与蒙古国,南与兴安盟,东与黑龙江省相邻。
大兴安岭横穿中部,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内蒙古高原的延伸。
境内主要有嫩江、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等河流和呼伦湖、贝尔湖等湖泊。
自然资源1.自然条件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
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呼伦贝尔市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海拔700~1 700米;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草原畜牧业经济区,海拔550~1 000米;草原与林地的过渡地带,多是黑钙土,适于发展种植业,形成以农牧企业为主要成分的农牧结合经济带;岭东地区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形成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海拔200~500米。
2.肥沃的土地呼伦贝尔市土地总面积3.8亿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土地有8大类,二级分类共42种类型,耕地土壤以黑土,暗棕壤,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土质肥沃,自然肥力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