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报告
丁玲故居调研报告

丁玲故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创作了许多具有社会关怀和深远影响力的作品。
为了进一步了解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本次调研小组决定前往丁玲故居进行深入调研。
二、故居概况丁玲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是丁玲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
故居坐落在一片绿树成荫的小区内,建筑风格为传统的客家民居,保存状况较好。
三、参观体验我们首先参观了丁玲故居的客厅,这是丁玲平时接待客人和朋友的地方。
客厅布置简洁,有一张古色古香的红木圆桌和几把椅子。
一壁书架上摆放着丁玲的著作和她喜欢的书籍,书籍之间还夹着她的手迹和笔记,这使我更加亲近和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接着,我们进入了丁玲的书房,书房内陈列着丁玲的工作桌和书架。
工作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等文具,旁边还有一瓶玫瑰花瓣和一把手风琴。
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有文学、历史、哲学等。
仔细观察这些藏书,我们发现丁玲涉猎广泛,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支撑自己的文学创作。
除了客厅和书房,我们还参观了丁玲的卧室和厨房。
丁玲的卧室简约舒适,床头柜上放着她的相册和一本日记本。
厨房内的用具和灶台也被保留了下来,看得出丁玲是一个勤劳的主妇,她用这个小小的厨房为自己和家人煮饭。
同行的导游告诉我们,丁玲的故居不仅是她的生活空间,更是她的创作灵感源泉。
她在这里度过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这使我对丁玲的文学成就和她的创作环境更加佩服和钦佩。
四、故居保护和利用状况在参观中,我们注意到丁玲故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故居保留了丁玲生前的家居摆设和物品,并且在空间规划上进行了合理调整,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丁玲的生活状态和创作氛围。
此外,故居还建有一个丁玲文化展览馆,展览馆通过照片、文字和影像资料的展示,全面展示了丁玲的一生和她的文学成就。
馆内还设有学术研究区域,供研究者和丁玲爱好者深入学习和了解。
五、调研心得和收获通过对丁玲故居的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丁玲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故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故居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总结1.引言故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本调查分析报告旨在对某故居的现状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保存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其进行合理保护的建议。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利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故居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定量研究通过搜集故居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3.故居概况故居位于某市中心,始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故居分为前院和后院,中间以庭院相连,建筑风格兼具中式和西式特点。
4.保存情况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建筑结构完整,大部分原始木制构件保存完好。
庭院内保存着古树名木和传统园林景观。
部分古建筑内部保存着当时居住者的文物和家庭用品,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也存在一些保存不良的问题,如部分建筑外墙存在水泥砂浆覆盖,影响了建筑原貌的体现。
5.问题分析与建议5.1 建筑维护问题故居建筑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面临一些维护问题。
建议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建筑材料加固和病害治理,同时加强建筑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促使居民积极参与维护故居的行动。
5.2 管理与利用问题故居现状下旅游开发和文化展示等途径,加大对故居的利用,使故居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合理的开放时间和票务管理制度,避免无序开放和游客滥竽充数。
5.3 环境保护问题在故居周边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区,加强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故居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时,在参观故居时倡导游客维护环境卫生,减少对故居环境的破坏。
6.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对某故居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故居作为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故居保护工作,将其保存好,有效利用,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效果。
烈士故居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烈士故居现状分析报告范文一、烈士故居的背景和意义烈士故居是指为了纪念和表彰革命烈士而保留下来的他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房屋。
作为历史遗存的一部分,烈士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意义,有助于保持和传承革命精神。
通过研究烈士故居的现状,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状况,借鉴历史经验,进一步加强对烈士精神的教育和传承。
二、烈士故居现状概述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某城市的一处烈士故居,该烈士故居是纪念该地区一位革命先烈的场所。
故居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故居外观为传统民居风格,建筑风格简朴古朴,透露着一股浓厚的革命情怀。
三、故居的保护状况1. 建筑物保护状况经过初步调查,故居的建筑物基本保持完好,尚未出现严重的破损和倒塌现象。
然而,外墙上有一些开裂和脱皮的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和维护。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建筑物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长久保存。
2. 室内陈设和文物保护状况故居内部陈设较为简单,主要以照片、书籍、文献等形式呈现烈士的生平和事迹。
然而,目前故居的文物保护状况较为薄弱,有少量文物已经出现损坏和丢失,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
建议相关部门对文物进行全面保护和鉴定,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故居周边环境故居周边环境整体较好,附近有公园和纪念碑等相关纪念场所,为游客提供了方便和舒适的参观环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故居周边存在大量杂物和乱放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整顿和清理。
四、烈士故居的开放和利用情况故居目前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通过预约参观。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讲解和解说人员,参观者对故居的了解程度较低。
建议加强对故居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专业的讲解和解说服务,加强参观者对烈士故居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故居的利用情况较为单一,仅用于举办一些少量的纪念活动和教育类讲座。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故居的利用力度,举办更多形式丰富的活动,如主题展览、研讨会等,提升故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倡议和建议烈士故居是传承革命精神和弘扬民族志业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吸引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昌名人故居调研报告

武昌名人故居调研报告武昌名人故居调研报告我前往武昌进行了名人故居调研,以下是我的报告。
武昌拥有众多名人故居,这里曾是许多杰出人物的故乡。
在我的调研中,我先后参观了中国近现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和作家夏丏尊的故居。
中国近现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位于武昌市东湖路,它是毛泽东在1920年至1923年期间的旧居。
故居是一幢老式建筑,由砖石砌筑而成,房屋总共有两层。
故居内部陈设简约,没有太多的装饰,而是更注重展示毛泽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在一楼的客厅中,有一张木桌子和几把木椅子,据说这正是当年毛泽东读书写字的地方。
我还看到了他的卧室,房间里有一张木床和一张写字台。
在故居的二楼,有一个小阳台,可以俯瞰故居周围的风景。
整个故居非常朴素,但这正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和勤奋学习的象征。
通过参观毛泽东故居,我对中国革命家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下进行了伟大的事业。
这也使我深感佩服和敬仰。
除了毛泽东故居,我还有幸参观了作家夏丏尊的故居。
夏丏尊是中国现代作家和翻译家,被誉为“卓别林笔下的中国人”和“中西汇通的文学大使”。
他的故居位于武昌市南湖花园,是一座仿古建筑。
故居的外貌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进入故居,我看到了夏丏尊的写作工作室,里面摆放着一台老式打字机和一些书籍,还有他的笔记本和手稿。
这个工作室展现了作家的工作状态和创作过程,让我对夏丏尊的创作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夏丏尊故居的参观,我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环境和思维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们通过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创造出了独特而有影响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武昌的名人故居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各个领域杰出人物的重要窗口。
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我深深被这些名人的奉献精神和创造力所感动。
这些故居不仅记录着名人的生活轨迹,更是传承了他们的文化遗产。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参观和了解这些故居,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英烈精神。
名人故居调查报告

名人故居调查报告名人故居调查报告近期,本团队对多位名人故居进行了深入调查。
名人故居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人文价值。
通过对这些故居的考察,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名人的生活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推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一、故居一:李白故居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所调查的李白故居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这座故居建于唐代,坐落在一片幽静的山林之中。
故居内部布置简洁而雅致,墙上悬挂着李白的诗作和画作,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在故居的后花园中,有一座小亭子,据说李白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整个故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敬意。
二、故居二:爱迪生故居爱迪生,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的发明和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所调查的爱迪生故居位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
故居内部陈设着爱迪生生活和工作的物品,包括实验室设备、发明模型和个人物品等。
在故居的图书馆中,还保存着爱迪生的笔记和手稿,展示了他的思考和创造过程。
通过参观这座故居,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爱迪生的智慧和奋斗精神。
三、故居三:梵高故居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我们所调查的梵高故居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市郊。
这座故居是梵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居住和创作的地方。
故居内部保存着梵高的绘画工具、绘画作品和个人物品等。
在故居的壁画上,可以看到梵高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情感表达。
这座故居给人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感觉,让人深入思考艺术与生命的关系。
四、故居四:李小龙故居李小龙,中国功夫明星,他的电影和武术技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我们所调查的李小龙故居位于香港,是一个备受游客瞩目的旅游景点。
故居内部展示了李小龙的成长轨迹和影响力,包括他的电影剧照、武术器械和个人物品等。
在故居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李小龙对武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自我提升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阳明故居调研报告

阳明故居调研报告阳明故居调研报告一、引言阳明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政治家王阳明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研究阳明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阳明故居及其相关历史文化,本次调研小组对阳明故居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撰写此报告以总结调研成果。
二、调研内容1. 故居概况阳明故居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格局独特。
整个故居分为前堂、后堂、侧厅等部分,内部设有书院、厅堂和庭院等。
每个建筑都体现了明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在故居中,很多文物、书籍和纪念品都展示了阳明思想和其影响的历史痕迹。
2. 阳明思想阳明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研小组对阳明思想进行了深入了解。
阳明思想强调人的内心改造和自我完善,主张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道德伦理的追求。
阳明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3. 文化保护与传承阳明故居是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非常重要。
故居管理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收藏、开展教育讲解等,以确保阳明故居的原貌能够得以保留,并传承给后代。
此外,故居还定期举办讲座、展览和研讨会,吸引了很多学者和爱好者参与其中,推动了阳明思想的传播与研究。
三、调研成果1. 深入了解阳明思想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故居管理人员的交流,我们对阳明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阳明思想注重实践和实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道路。
这对我们个人的思考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传统建筑保护的经验与启示阳明故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这种经验包括加强古建筑的修缮和保养,合理管理文物收藏,开展相关教育宣传活动等。
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3.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调研阳明故居,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自身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家乡名人故居研究报告

家乡名人故居研究报告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人。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将重点介绍家乡两位著名名人的故居。
首先要介绍的是我的家乡李白故居。
李白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广泛流传于后世。
李白故居坐落在城市的中心范围内,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
宅邸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米,由多个院落和园林组成。
整个故居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配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
在故居中,可以见到许多李白的作品手稿、书信和诗集,这些宝贵的文物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过程。
此外,李白的故居还有一个专门陈列李白形象的展厅,里面陈列着李白的画像、雕像以及其它文物。
通过参观李白故居,人们可以更加亲近这位伟大的诗人,了解他的创作理念以及对时代的影响。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故居是家乡的屠呦呦故居。
屠呦呦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医专家,被誉为“药不分家,理论实践两手抓,药物质量保证一致国际”。
她是中国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故居建于20世纪初,占地面积为五百多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院落。
故居内部设有图书馆、研究室和展览厅等功能区域。
在屠呦呦故居的展览厅中,有许多展品与她的成就和荣誉密切相关,如她的著作、研究成果、奖项等。
此外,屠呦呦故居还有一个开放的药物研究实验室,供有志于药学研究的人使用。
屠呦呦故居是一个集教育、研究和纪念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能够让人们了解到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并且启发更多年轻人去从事科学研究。
总之,我家乡的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展示了名人的生平和成就,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让人们去学习和研究他们的事业。
通过参观这些故居,不仅能够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还能够加深人们对名人事业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故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家乡名人的杰作和贡献。
名人旧居调研报告

名人旧居调研报告名人旧居调研报告调研对象:名人旧居调研时间:20XX年X月X日调研地点:XX市一、调研背景名人旧居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也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名人生平及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名人旧居的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名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和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名人旧居的保护状况:查看旧居的建筑结构、历史完整性以及保护措施措施等情况,评估其文物价值的保护情况。
2. 研究名人生活环境:调查名人旧居的布局、装修风格,了解名人在此居住时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
3. 评估名人旧居的文化价值:通过对旧居内的藏品、文物、陈列品等的研究,评估名人旧居对当地文化遗产的贡献。
三、调研过程及结果1. 调研过程本次调研共选择了XX市几个著名的名人旧居进行实地考察。
首先,对旧居的建筑结构、保存状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和拍照记录。
然后,进一步查看了旧居内的藏品、陈列品等展示物,了解名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最后,与维护旧居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了解旧居保护的措施和难点等情况。
2. 调研结果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1)名人旧居的建筑结构保存相对完好,但也存在一些破损和老化现象,需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
(2)旧居内的藏品陈列合理,能很好地还原名人居住时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3)旧居内的文物保护措施较为全面,有专人负责清理、修复和保养。
(4)名人旧居在当地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 调研结论通过对名人旧居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旧居的建筑结构和文物保护措施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保护和传承名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旧居内的展示陈列也能够恰当地展现名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对于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名人的生平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名人旧居的保护和传承价值,建议:(1)加强旧居建筑物的维护和修复,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物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2012年2月19日目录一、项目简介1、团队名称 (2)2、活动口号 (2)3、课题名称 (2)4、选题背景、意义 (2)●现实背景 (2)●意义 (2)二、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 . (3)1、活动时间 (3)2、活动形式 (3)3、活动内容 (3)三、活动记录 ................ . (4)1、日程安排 (4)2、部分采访问题 (5)3、访谈记录 (5)四、活动成果 (8)1、各地故居现状 (8)2、部分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1)3、部分关键问题的解答 (14)五、部分活动照片 (17)六、后记 (22)七、附录:调查问卷 (24)项目简介团队名称“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活动口号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积淀!所属单位*************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状走访调查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活动背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
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活动的意义学史可以明智,历史人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教育,历史的生命和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挖掘地方高校所在地区和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品味大师的伟大人格,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途径。
同时,名人故居,是一枚枚钉在城市文化地图上的符号,承载的是文化,传承的是精神。
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走访,我们要发现故居在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它们,并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措施。
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济南:济南市文物局、老舍故居、状元陈冕的府邸、王士祯的故居、路大荒的故居、教育家鞠思敏故居。
青岛:束星北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童第周故居、冯沅君陆侃如故居. 活动时间2012年01 月13 日—2012年 02月06 日活动方式:走访、调查。
用笔和相机记录我们的行程。
活动内容: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会走访济南现存的文化名人的故居,查看它们现在的具体情况。
并且采访询问周围的市民对附近的名人故居的了解情况。
之后,我们将会到济南市文物局去了解济南名人故居的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它们被拆迁的经历。
离开济南后,小组成员各自回到家乡,到自己的家乡去走访调查。
因为青岛曾是山大的老校址,所以在海洋大学附近的名人故居是比较多的。
同时,青岛市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对于当地的故居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完善。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工作重点就是青岛市。
过完年之后,我们将把较多精力投入到走访青岛故居方面的工作中。
故居实地走访包括:故居现状参观,对于现存的故居旧址我们进行实地考察;故居住户及附近居民的交流互动,我们到达故居参观完之后,要与故居现在的居民进行交流沟通,谈一谈大师们在以前在这里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这里居住时取得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会从居民口中了解故居建成以来所经历的变故,以及当前故居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完成故居的走访之后,我们要到文物保护部门去了解一下更加权威的材料和数据,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对于故居的保护所出台的一些政策,以及在探索如何保护故居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
完成我们的社会实践考察之后,我们利用所见所闻获取的材料,整理出我们的社会实践走访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济南、青岛等地现有的故居数量,及其所归属的部门。
故居的现状和保护利用情况。
当地政府对于故居保护的投入等。
活动记录日程安排1月12日: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会议,强调社会实践中注意的问题,分配给各组的任务。
1月13日:一组成员奔赴济南市文物局,向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了解济南市名人故居的数量、现状、利用和保护措施、故居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以及当前故居保护的困难之处。
做好我们的采访记录。
二组成员去往位于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与故居现在的居住者交流故居的历史和利用情况,并向周围群众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三组成员的目标则是秋柳园街21号的清代杰出诗人王士祯的故居。
晚上召开组内会议,总结今天的成果。
1月14日:一组成员路大荒的故居;二组成员状元陈冕的府邸;三组成员教育家鞠思敏故居。
晚上召开会议,结束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济南地区的活动。
2月1日:小组成员开始启动自己家乡的故居调查活动。
队长将奔赴青岛,与家乡青岛的队员一起组织开展青岛地区的活动。
2月2日:朱树屏故居、康有为故居。
2月2日:沈从文故居、闻一多故居。
2月3日:青岛市文物局、老舍故居。
2月5日:将材料汇总。
开始着手我们的另一项任务——结题报告。
将各个任务分配到小组中,由小组成员负责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最后形成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
部分采访问题1、如何看待人文故居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2、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我们能获得什么?3、我市现有的故居数量是多少?4、各故居的现状如何?(老舍故居、状元陈冕的府邸、王士祯的故居、路大荒的故居、教育家鞠思敏故居)5、我市对于故居保护出台过哪些政策?6、除了政府出面,民间是否有相应的保护措施?7、现阶段对于故居保护存在的困难有哪些?8、在探索故居保护方面,我市有哪些突出成果?访谈记录陈冕状元府(***************)个人印象:一路走来,我们没有发现庄严气派的状元府邸。
经询问附近的居民得知,路上我们看见的一个院门,比较高大的那个就是。
带着疑惑,我们走近了那个大门。
虽说门口不大,但细看也能品味出一些东西。
大门的上的飞檐给人一种细长高耸的感觉。
虽说这样,但是让我们相信这就是济南出名的陈冕状元府也是有困难的。
进门之后,里面的残破就更加突出了。
一面损坏严重的墙面上,有一个比较显眼的牌子“陈冕状元府,济南市文物局”。
一个小四合院映入眼帘,一个四合院与大门的方位相对,正屋为五开间、前出厦的西屋,南、北屋为略矮的厢房。
院子里挤满了现代的红砖墙,大部分地方都杂七杂八的堆放着各种废弃物品的用具,丝毫没有我们想象的气派。
继续往里走,通往院里的路也是容得开两人并排行走的小胡同。
绕过西屋南侧的狭窄过道,又转入一个小四合院,结构与前一个四合院类似。
再往西行,一面墙挡住了去路,墙根的一口古井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井水面很浅,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井水,我们也是比较新奇的。
这便是尽头了,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采访院里住户的实录:***:奶奶,您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了?奶奶:我呀,呆在这个大院里有70年了。
***:那这个大院有多少年历史了?奶奶:这个院子可要150年左右了。
(这个院子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的,所以时间较长,历史比陈冕状元还要久远)***:我看见门口有个牌子,是济南市文物局挂的。
奶奶:不错,你们进来的门也是前些年济南市文物局修缮过的。
***:哦,那这个院子是属于谁的?状元的后人还在吗?奶奶:这个院子现在是职工家属院,状元的后人啊,都在北京留下了。
关于陈冕状元的信息,你们到东边的那条街上看看,那里写的比较详细,比我讲得好。
***:对了,奶奶,我们看见这个院子的后面有一口井。
奶奶:当时状元府内就用井里的泉水,这么多年了,泉子从来就没干过。
***(指着一间挺高大的屋子):这边的房子就是当年的建筑吧。
奶奶:对,这就是当年的建筑,但有些变了。
以前最早的时候,这些房子的瓦都是那种小的瓦片。
这里成了工人家属院之后,这些小瓦漏水,所以各家各户都把它换成了大的瓦片。
在住进更多人之后,人们便在任何能利用的空间里搭建住房。
于是,这里变成了现在的大杂院。
各家也把状元府用墙间隔开。
原来这里可是挺好,十六课很粗的冬青,由三个院子组成(分别给我们指了指三个院子的位置),经过家属院的人改造之后,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年,状元府是由20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和一个南花园组成,东起鞭指巷,西至西熨斗隅巷,南至将军庙街。
近百年来,状元府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原来的地方建起了宿舍楼、宾馆。
***:好的,谢谢奶奶给我们讲了这么多。
奶奶:哎,好,不到屋里喝口水啊。
队员们:不了不了。
记录者:***2012年1月13日济南市鞭指巷青岛骆驼祥子纪念馆(***、***)个人印象:几经周折,询问附近居民,我们才在一个小巷中找到青岛的老舍故居。
也许是经历了济南地区残破不全的建筑,我发现这个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做得很好。
门口两块牌子,“老舍故居”,“骆驼祥子纪念馆”表明了它的身份,进门之后,发现这里面是个挺宽敞的院子,院子里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垃圾,青石板铺路。
院落周边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因为是冬天,很多花没有开放,门口左边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屋,牌子上写着“祥子书店”。
面前正对着的,是一个车夫的铜像,不用说,这就是祥子的形象了。
右边是老舍的半身雕像,雕像后面是一座雅致的小楼。
因为是免费开放,我们进去发现里面的文化底蕴是十分浓厚的,博物馆的主展览场馆,展示珍贵的资料图片,先生在青岛短暂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得以再现,体现先生简朴而光辉的一生。
博物馆也展示了老舍子女捐赠的先生生前衣物、眼镜、印谱、钢笔、小古玩、花盆等,还有当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创作时所使用的书桌也被原地原样摆放。
展厅中还摆放由老舍先生当年常用的刀枪剑戟。
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老舍便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里面转了一圈,我们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我不由得觉得有些诧异。
偌大的院子完全无人管理吗?即将出门的时候,我们又注意到了门口的“祥子书店”,我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刚一敲门,便有人给我们开门,让我们进去。
与“祥子书店”的有关工作人员交流:工作人员:进来看看吧。
***(我们一行三人进门):好的。
***(进门后):这些都是老舍的书籍啊。
工作人员:对啊,尤其老舍在青岛地区的文学创作都在这。
***:能问一下关于这个纪念馆的问题吗?工作人员:行啊。
***:这个博物馆看着挺新的,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工作人员:这是2010年5月份在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亲自主持下开馆的。
***:那建成博物馆以前这里是什么情况?工作人员:以前啊,从老舍先生离开之后,这里上上下下三层楼挤进了十二户人家,可想而知这个小楼的命运如何了。
***:那能给我们讲讲博物馆的修建经历吗?工作人员:好,在部分市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市政府将故居的保护工作交给了青岛市文物局,但是文物局发现,如果想修缮故居要涉及拆迁等问题,因此,他们又把这个工作交给了市南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