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总结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总结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总结
10月14日为响应爱国主义教育我系组织大一全体新生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前往途中同学们都井然有序,到达目的地时同学们都站好了队伍准备参观。

有序的进入纪念馆,刚进入馆内同学们就拿出自己的拍摄设备纷纷记录着看到的一切,一幕幕真实的场景都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全馆分为战史馆:里面陈列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提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支前馆:里面陈列着机床、花轱辘大车、驴驼架、军鞋等物品,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搞好生产,全力支援前线作战的拥军场面,描绘了人民群众与解放大军的鱼水之情 。

英烈馆:里面陈列着许多为解放锦州而捐躯的烈士的雕像,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

全景馆:、最吸引我们的是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的《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这全景画馆采用了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

这次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课,使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了苦难的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风雨雨、硝烟战火,真正的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今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各班同学们都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此次工作,各班负责人都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组织好本班同学,让学校组织的此次工作发挥的淋漓尽致,望学校多多组织这种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初等教育二系2010。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建筑特色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现代手法表现了东北地区的传统 建筑风格,如使用红砖、青瓦等建筑材料,同时融入了战争 元素,如碉堡、铁丝网等,展现了辽沈战役的历史氛围。
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和形式
展览内容
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战役前的形势、战役过程和战役 后的胜利意义。其中,战役过程是展览的重点,详细展示了双方军队的部署、战 斗经过和战术运用等情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2023-11-08
目 录
• 引言 • 辽沈战役纪念馆概述 • 参观者调查 • 员工调查 • 参观者和员工反馈汇总 • 辽沈战役纪念馆发展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 次重要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记录这次战 役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馆藏丰富
辽沈战役纪念馆拥有丰富的馆藏 ,包括文物、历史照片、艺术品 等,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
、战斗过程和胜利成果。
展览特色
纪念馆以多种形式展示了辽沈战 役的历史,如多媒体演示、互动 展示、实物展示等,使观众能够
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历史。
观众服务
纪念馆提供了完善的观众服务, 如讲解服务、休息区、纪念品商 店等,满足了观众的多种需求。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有效率为90%。
调查结果分析
01
工作状况
大部分员工对纪念馆的工作环境、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比较满意,认为
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安排合理、工作内容有趣。但是,部分员工反映工
作压力较大,需要更好的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与范围
•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辽沈战役纪念馆 的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
• 调查范围涉及辽沈战役纪念馆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展厅、 纪念碑、文化活动等。
02
辽沈战役纪念馆概述
辽沈战役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对于推 动全国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决策、国民党政 府的统治以及东北地区的复杂局势等方面。
运营模式
辽沈战役纪念馆采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通过多元化运营实现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纪念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辽沈战役纪念馆通过门票销售、文创产品销售、会议和活动承办等实现经济效益 ,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效益
辽沈战役纪念馆通过展示和传承辽沈战役历史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感,促进地区社会文化发展。
VS
建议
建议辽沈战役纪念馆可以增加多媒体互动 体验设施,提高展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有关辽沈战役的影视作 品和书籍等文化产品,提高游客的文化体 验和文化消费。
04
纪念馆运营状况分析
纪念馆游客接待能力与运营模式
游客接待能力
辽沈战役纪念馆在旅游旺季和特殊活动期间可能会出现游客数量激增的情况 ,需要加强游客分流和接待能力。
知名度提升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国内知名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其存在对于提升当地在国 内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推动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对当地旅 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教育
辽沈战役纪念馆通过展示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弘扬了爱国主义精 神,对于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肃穆。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

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

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

同时也知道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的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

碑上刻录着五万多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桃花灼灼之日,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正午时刻,迎着炽烈的在住阳光走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走到纪念馆门口,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

通过入口后,首先我们经过了刻有众多烈士名字的纪念碑,每位烈士的名字都用魏碑体方方正正地刻在了石碑上。

七十多年前他们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和平兴盛年代里,后人轻轻地默读过他们的名字,再次对那段血泪历史投以关怀与感叹。

然而我们深知,东北解放战争绝不仅仅是眼前看到的这刻有将近五万名烈士名字的名录碑,因为在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记载着一个个荡气回肠、血泪相参的故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伫立在纪念馆前方的纪念塔,阳光照耀下,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大金字熠熠生辉。

塔身两侧的浮雕群像十分生动形象,不少游人在此合影留念;顶端持枪振臂呼喊的战士铜像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雄壮肃穆。

缅怀先烈——辽沈战役纪念馆

缅怀先烈——辽沈战役纪念馆

缅怀先烈——辽沈战役纪念馆2023年的元旦,我坐上了去往辽宁锦州的火车,这一站我要去参观红色历史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

后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修建了新馆,于1988年落成开放。

主体建筑8600平方米,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首先进入“序厅馆”: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主题雕塑《决战决胜》,东西两侧各镶嵌5枚铜质奖章、纪念章,举目抬望,可以看到天棚巨大的金星,在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更加烘托出辽沈战役辉煌胜利的浓郁氛围。

接着走到了“战史馆”:这里回顾了东北战局,讲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如何从最初的10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100余万人的过程;以及风起云涌的辽沈战役是如何在52天攻克锦州,解放长春,攻占沈阳、营口,最终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其中陈列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陈云穿的棉背心,战场上使用的手枪、坦克,吕其恩部队用过的风琴,东北炮兵学校使用的罗盘仪,军校毕业证书、立功计划书等等。

另一个重要的馆藏是“支前馆”:即支援前线馆,可以看到东北民众对战争胜利的支援和贡献。

通过多张照片、文献、文物,可以看到当年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

正是东北地区的男女老少,为战争前线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东北军民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下一站来到了英烈馆: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长眠在白山黑水的5万余名的军人,用鲜血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这里陈列了战场上的英雄名录,并特别陈列了东北野战军不同纵队的功绩和代表人物,比如第11纵队:6连6班班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12020年4月19日辽宁理工学院调查报告题目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完成人姓名毕鹏飞系别外语系专业日语班级14级4班指导教师刘艳君完成日期4月30日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毕鹏飞(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一史馆历史背景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

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

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

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

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 18 万平方米。

从入口到纪念馆能够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

在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经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

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

经过的 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

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从馆门进去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浮雕上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

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了。

关于辽沈战役的调研报告

关于辽沈战役的调研报告

关于辽沈战役的调研报告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首。

它的胜利"使国共双方武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也由此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和巩固了具有一定工农业基础的战略后方。

"辽沈战役对以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的胜利迎来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引言[1]调查者:姜宠泽等地点:辽沈战役纪念馆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暨解放锦州62周年。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烈士,我和李晓双等同学决定对此开展一次小型调查。

8月8日上午10点半,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目的地--辽沈战役纪念馆。

以下就是我们参观后了解到的辽沈战役--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在经过了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后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

在东北战场上,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夏、秋、冬三季攻势后,部队又进行了扩充和修整,至1948年8月,总兵力已达103万人。

而在东北的卫立煌[2]部队却处境非常困难,其总兵力虽然还有55万人,却是被压缩在了锦州、沈阳、长春这三个孤立地区,欲守无力,欲撤却又难舍,只好采用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今京沈铁路)的方针。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是军力和经济实力唯一超过国民党军的战场,因此将决战的第一仗放在东北,并制定了"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提出"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

林彪[3]、罗荣桓[4]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攻克河北昌黎,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

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国民党军。

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线发起进攻。

至10月1日,先后占领了绥中、义县及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将范汉杰兵团分割周围在锦州、葫芦岛、山海关三个地区。

2日,蒋介石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组成"东进兵团、西进兵团",准备东西对进,夹击锦州,以解锦州之围。

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报告

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报告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我参与的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我所在的团队由10名成员组成,我们的任务是前往辽南地区进行考察和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考察和调查我们首先到达了东北的一个小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深入了解了辽宁抗日战争中的辉煌历史。

我们还前往了当地的一些企业、农村和城镇,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东北地区的辉煌过去和努力的现在。

虽然经济发展比不上南方的一些地区,但是人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们非常钦佩。

二、社会实践成功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旅途中的艰辛和困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在社会实践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反思和展望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我们深入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更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锻炼自己的胆略和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也展望着未来,在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综上,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情况。

这次活动也让我们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更加优秀和自信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理工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完成人姓名毕鹏飞
系别外语系
专业日语
班级14级4班
指导教师刘艳君
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毕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
一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

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

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

2002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 2004 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2010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

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

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18 万平方米。

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

在 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

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

经过的 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

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
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
从馆门进去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浮雕上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

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了。

战史馆是四个场馆中展厅面积最大的记录和展出了当年辽沈战役前后的峥嵘岁月。

辽沈战役是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

东北根据地由初创、基本建成到日以巩固和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 10 万余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 100 万余人。

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已超过国民党军为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 年 9月 12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了辽沈战役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

经过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大胜利。

3.支前馆
参观完战史馆我们就来到了位于馆内地下的支前馆。

支前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前线。

有人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东北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

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 160 万人出动民工 313 万人担架 20 万副缴纳粮食 450 万吨。

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

百万民
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

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成功。

我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我们党为了解放人民而打仗所以才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英烈馆
再下一层缓坡就看到了英烈馆。

在这个馆内各位烈士的照片挂满围墙还有很多头像雕塑环绕周围。

一侧墙壁是各位领导人对无数英烈的高度赞扬的题词表达了对广大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的深切缅怀。

没有这些革命烈士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历经战争的磨难和考验,我们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

广大战士勇敢战斗、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 5 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他们的英名和功绩永远镌刻在历时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4.全景画馆
英烈馆的尽头是一条长长的螺旋上升的缓梯最顶端就到了最著名的全景画馆。

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用全景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辽沈战役中关键性的一战——攻克锦州。

作为我国首幅全景画的《攻克锦州》15 年来被中外 1000余万观众所参观。

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将绘画、塑性、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
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

现在世界上约有 48 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 122.22 米高16.1 米总面积 1968 平方米重量达 4 吨。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

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

看台距离画面 13 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性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

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

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筑艺术地面塑型制作艺术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才会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

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模的巨大篇幅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塑型艺术和灯光、音响等现代技术。

三.对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思想总结
攻克锦州成为了打响辽沈战役的第一战役。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东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使中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奉命入关,为夺取平津战役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精神宝库使我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广大人民的爱国之情。

想起全景画馆中那隆隆的炮火声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正在向我们发出历史的回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些陈列着的照片那些经过血的洗礼火的考验的武器和物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雄气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

我想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心中都会激荡起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祖国的浓浓爱国情怀。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四.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启示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此时此刻应该做的。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我们应该牢记身上肩负的历史重任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因为惨烈的的战争和伟大烈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不易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和努力工作丰富阅历提高素质充实自身端正态度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广开思路积极探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拼搏。

2016年4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