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四十七万余人,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消失在这个硝烟弥漫的世界,不知道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解脱。
或许我想说的是,战争,或许比我自己想象的残酷的多,当我还天真的为牺牲的几十人几百人的连队心痛惋惜的时候却不知道如此庞大的牺牲基数在世界战争中只是冰山一角。
当我为自己生活在辽沈战役的胜利者——共产党政权下而庆幸的时候,却不知道死去的都是中国人。
当激情降温的时候,我是否会停步驻足;当梦想磨灭的时候,我是否会彷徨颓废。
蒋团队的梦想,靠权钱高压铁腕政策推进实现,一个被动前进的团队注定没有向心力,纵然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前行的脚步也会因为小小的磕绊迷失方向栽倒根头;毛团队的梦想,似种子,播种至每一个人的心田,萌芽,开花,一朵朵,一片片,所以激情涌动,动力丛生,梦想长青。
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兵戎相见的中国人。
我为自己身为一名共青团员和一名预备党员候选者的身份自豪,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
可是,在我内心的深处,我更希望我们能卸下上膛的子弹,在和平的氛围中解决所有的矛盾。
四十七万多人,牵动着无数的家庭的希望,在最后的枪林弹雨中化为泡影。
我知道我有些天真,明明懂得战争才是促进和平的唯一途径。
就像一位战略家说的那样,久分必合久合必分。
只是当你想起那么多生命为了希望的胜利勇敢的逝去,心里又如何平静。
战争,早就已经成为流血和牺牲的代名词,有些应该遇见的结果或许没那么难以接受,只是当赤裸裸的需要你去面对的时候,我却发现在它面前我们一切的拥有都来的那么让人惊心动魄,哪怕有一丝的浪费都是对前辈的不尊重。
我可能知道了这次老师安排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我们了解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的骁勇,而是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今天的和平生活。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身份最低的士兵,然而他们才是最大的牺牲者。
只是为了家里能得到一份补贴,他们便选择上了一条不知是否有归路的生活。
可到最后,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见兵败如山倒的形势都逃之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篇二: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51000平方米。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五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五篇)第一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2011 年 4 月 27 日,渤海大学校党支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我们预备党员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我们预备党员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怀着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和同学一起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对辽沈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共产党员这一称谓有了深刻的理解。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能展厅。
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
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观看了《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
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
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从辽沈战争的胜利来看,一个政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下,我们的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辽沈战争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了解了这一段光辉历史后,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毕业后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外,这一学期我有幸参加学校的预备党员党校学习,我为自己能靠近党而跨越出第一步十分骄傲,同时更是对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促进和鼓励。
同时,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需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并且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按照党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第二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2012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再一次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我参观了___,这次经历让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那场战役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那个硝烟弥漫、浴血奋战、枪林弹雨的年代,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他们的勇敢和牺牲为人民解放军拉开了解放全国的序幕,为建立社会主义梦想奠定了基础。
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需要以理性的心态去看待。
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岁月里,太多的震撼足以刺激人们的内心。
如果不是走进这个珍藏无数英烈留下痕迹的场馆,在这个和平年代里,谁能真正感受到当年战役的血泪史呢?战争带来的是汗水、泪水、流血和牺牲。
这不是电脑游戏里死掉后可以立即复活的虚拟世界。
现实是赤裸裸的,一颗子弹不仅夺去了一个人的生命,也毁坏了一个家庭。
当我走进纪念场馆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牵动了我无数的思绪,仿佛逝去的英烈还活生生的屹立在身前,他们在向我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所有故事……想要了解一段故事,需要记住那段历史。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体会那段故事,就需要凭着一事一物独自冥思。
一件破旧的军棉衣、一双漏洞的手套,它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平整,多年前上面或许还沾着战友或敌人的血迹,被硝烟熏烤后的面颊却像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滑稽。
没有人会嘲笑在战火中摸爬滚打的战士,战火洗礼的不仅是他们顽强的生命,还有那种敢打敢拼的心。
一盏油灯、一支钢笔静静地躺在那里,它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平静过,这些物品牵动着多少难忘的历史。
那不是惜字如金的年代,但多少重大战略决策仅仅是由这两个“利器”见证。
一面锦旗、一只号角,它们早已失去了作用,但当初那面锦旗是英勇的象征,嘹亮的号角发动了多少次胜利的冲锋。
纪念馆里有一个让所有人感动的梦想,它让激情和火力随着每个人的血液流淌,让梦想和动力永驻每个人的心间。
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路走对了,它的终点就是光明,反之,就是深渊。
千千万万种动力和活力只为一个共同的激情和梦想,整个世界开始变得简单,所以攻必克,战必胜。
如果我们不用心去了解这段历史,可能永远不会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
关于辽沈战 役纪念馆的观后感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数英勇事迹的地方,当我踏入它的那一刻,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进门,一尊高大的战士雕像映入眼帘,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手中紧握着钢枪,仿佛随时准备为了祖国和人民冲锋陷阵。
那种坚毅和勇敢,让我心头一震。
纪念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展品,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枪支、磨损的军鞋、泛黄的信件,还有那一幅幅记录着战斗场景的黑白照片。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示战争场景的沙盘前驻足良久。
那密密麻麻的地形标识,小小的士兵模型,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喊杀声。
他们不顾生死,只为了心中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本战士的日记。
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一行行文字却充满了力量。
他写道:“今天,我们又打了一场硬仗,身边的战友倒下了,可我不能哭,我要为他们报仇,为了新中国,冲啊!”这简单而又真挚的话语,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牵挂的家人,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战场,把生死置之度外。
还有一件展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面布满弹孔的军旗。
它曾经在战场上飘扬,见证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杀。
那些弹孔,就像是历史的眼睛,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面军旗,感受着它所承载的重量。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前。
逼真的音效和灯光效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场硝烟弥漫的战斗中。
战士们在壕沟里穿梭,炮弹在身边爆炸,泥土飞溅。
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不行。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身体微微颤抖,却目光炯炯地盯着每一件展品。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慨。
我忍不住上前和他搭话,原来他是一位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兵。
他给我讲述了当年的亲身经历,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我特别喜欢去历史博物馆,它能够让我们通过借鉴过去的教训,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社会、人民的变迁,而“辽沈战役纪念馆” 则是我对于历史博物馆中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一、概括作为纪念辽沈战役的博物馆,它主要通过图片、文字、简化模型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战争的情景、战争双方的动向。
游客首先会看到展厅顶部的一个铁皮飞机,作为冷战时期朝鲜的米格-15战斗机的复制品。
然后,展出内部分为《战役开展前的形势》、《辽沈战役进程与胜利》、《战争应以和平代替》三个部分。
展出了战场较为真实的壁画、设备、部队纪念品等物品,向我们展现了这次战役史无前例的残酷。
二、理解与感受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无法想象当年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人们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
他们必须在寒冷和飞沙走石的条件下与敌人作斗争。
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刻,他们依然能保持着万无一失的毅力和勇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演讲激励我们继续前进,并且也需要在历史借鉴之中反思后奋进。
三、评价在这个博物馆的展览中,槽坑、战壕、防空洞、通过彩色图片、幻灯片等方式为我们呈现以往残酷的历史。
这次战斗中一些大胆的决策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卓越的领导能力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扭转乾坤,并使之称为千古壮举。
此外,我对馆内部分的设计表示钦佩。
如:墙上的壁画和石刻,可以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战争中发生的事件。
同时人性化的布局和声景系统也使得观众置身于其内,生动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总之,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人们英勇、牺牲,以及通过努力争取带来胜利的年代。
四、元素这个博物馆从颜色到氛围设计的典型特色中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的“优美”印记。
同时,博物馆内的镜头和音效也是一个重要的矢量。
如:重战车号角和激励人心的歌曲让我们立刻感觉到热烈和接连不断地死亡。
而这些感觉,也引起了我自身内心的震撼。
五、总结总体来看,这个乍看之下沉重机型的博物馆却充满了温情和承诺。
在纪念辽沈战役历程之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性分析和直觉的防守受袭记忆中,而决定历史进程的原因也在文化、宗教、经济、政治、军事等多个方面。
关于辽沈战 役纪念馆的观后感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在阳光还算温柔的一天,我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刚到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让我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间沉静了下来。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上那挥舞着枪杆、奋勇冲锋的战士雕像,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阳光洒在雕像上,那金属的光泽闪烁着,就像战士们坚定的目光,让我不禁驻足凝望。
沿着台阶走进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那些陈旧的照片、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无一不在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我看到了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信,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他说:“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只是战斗很激烈,但你们别担心,儿子不怕,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算死,我也值了!”这简单朴实的话语,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烛光,一笔一划地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还有一件破旧的军装,上面布满了弹孔和血迹。
可以想象,穿着这件军装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他或许刚刚还在与战友们并肩冲锋,下一秒就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但他的眼神一定是坚定的,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那逼真的枪炮声、喊杀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看到战士们在壕沟里穿梭,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他们的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斗志。
一个小战士,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他的腿受伤了,鲜血染红了裤腿,但他仍然咬着牙,坚持战斗。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对胜利的渴望。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遗物的区域。
其中有一个破旧的水壶,壶身上的漆都掉了大半。
我不禁想到,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或许就是靠着这一壶水,坚持了下来。
还有一双破烂的草鞋,那草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
就是穿着这样简陋的鞋子,战士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样本(三篇)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样本某月某日,我与同学怀着沉痛的心情,共同探访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该馆始建于某年,并于次年某月由叶剑英将军亲笔题写馆名。
新馆的落成典礼于某年某月某日盛大举行,随后正式对外开放,其位置选定于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之北。
自开馆以来,历经数十载春秋,于某年底闭馆进行改陈改造工程,该工程于次年某月某日圆满竣工,纪念馆再次对外开放。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广阔,达____万平方米,园内景致优美,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巧妙地将大门、纪念塔、主体展馆等建筑紧密相连,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重温那段历史。
纪念馆内,包括纪念馆、纪念塔、烈士纪念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等在内的众多纪念性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具有深刻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它们在松柏的映衬下更显庄严。
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大部分构成,三园之间通过巧妙的提升式广场设计相连,既保证了城市交通的顺畅,又方便了游客的游览。
北园作为纪念馆的主体部分,其大馆建筑面积达到____平方米。
中园则主要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及纪念广场组成,广场两侧矗立着两组大型组雕,分别展现了辽沈战役的壮阔场景和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
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在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中为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____万余名烈士的姓名,令人肃然起敬。
从南大门步入园区,沿着中轴线向北行进,沿途可依次欣赏到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以及中国首座全景画馆等景观。
这些纪念性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轴线上,通过____级台阶相连,寓意着辽沈战役历经____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最终取得辉煌胜利。
游客在攀登台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触动与洗礼。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讲解员清晰而深情的讲解所深深吸引,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辽沈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刚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眼前的广场宽敞而整洁,四周的松柏苍翠挺拔,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画着辽沈战役中的英雄们冲锋陷阵的场景。
那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慢慢地踱步,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
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磨损的军鞋,还有带着血迹的军装。
这些物品虽然已经陈旧,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千。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饱含深情的话语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爹娘,孩儿在前线一切都好,勿念。
我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
”看着这封简单而又真挚的家书,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想象着这位战士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和果敢。
照片下面的介绍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场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看着他们的面容,我不禁在想,他们原本也只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
纪念馆里还有一处模拟战场的场景,那逼真的战壕、枪炮声和硝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喊杀声。
他们不顾生死,只为了能够夺取胜利,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遗物的区域。
其中有一个破旧的水壶,壶身上布满了弹痕。
讲解员说,这个水壶的主人是一位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排长,他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
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
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
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
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
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
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
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
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