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前些日子,我去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说实话,去之前,我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不就是个纪念馆嘛,能有多特别?但当我真正踏入那扇大门,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了。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组组雕塑,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姿仿佛就在眼前。
那雕塑做得可真逼真呐,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像是被定格的瞬间。
你能看到他们眼神中的坚定,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那股子劲儿,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雕塑里冲出来,继续投入战斗。
走进纪念馆内部,那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什,就像是一台时光机,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下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封战士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我还是努力辨认着每一个字。
那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还有对未来的一点点期许。
可就是这样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让我鼻子一酸。
这封信的主人,也许在写完这封信后不久,就牺牲在了战场上,再也没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家。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件破军衣,上面布满了补丁,还有血迹。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那粗糙的质感让我心头一颤。
想象着当年穿着这件衣服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不畏生死,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佩。
在一个角落里,摆放着一双破旧的草鞋。
天哪,那真的是草鞋吗?草绳都已经断了好多截,鞋底也几乎被磨穿。
很难想象,战士们就是穿着这样的鞋,走过了那么长的路,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枪炮声、喊杀声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我站在那里,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看着战士们前赴后继,我不禁握紧了拳头,恨不得自己也能冲上去和他们一起战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有一面墙上挂满了烈士的照片,他们大多都很年轻,有的甚至还只是个孩子。
他们的脸上带着青涩,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无畏。
我在想,他们在冲锋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是对胜利的渴望,还是对家乡的思念?也许,他们根本来不及想那么多,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就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五篇)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五篇)第一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2011 年 4 月 27 日,渤海大学校党支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我们预备党员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我们预备党员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怀着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和同学一起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对辽沈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共产党员这一称谓有了深刻的理解。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能展厅。
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
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观看了《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
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
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从辽沈战争的胜利来看,一个政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下,我们的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辽沈战争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了解了这一段光辉历史后,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毕业后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外,这一学期我有幸参加学校的预备党员党校学习,我为自己能靠近党而跨越出第一步十分骄傲,同时更是对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促进和鼓励。
同时,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需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并且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按照党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第二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2012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再一次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关于辽沈战 役纪念馆的观后感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数英勇事迹的地方,当我踏入它的那一刻,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进门,一尊高大的战士雕像映入眼帘,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手中紧握着钢枪,仿佛随时准备为了祖国和人民冲锋陷阵。
那种坚毅和勇敢,让我心头一震。
纪念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展品,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枪支、磨损的军鞋、泛黄的信件,还有那一幅幅记录着战斗场景的黑白照片。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在一个展示战争场景的沙盘前驻足良久。
那密密麻麻的地形标识,小小的士兵模型,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和喊杀声。
他们不顾生死,只为了心中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本战士的日记。
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一行行文字却充满了力量。
他写道:“今天,我们又打了一场硬仗,身边的战友倒下了,可我不能哭,我要为他们报仇,为了新中国,冲啊!”这简单而又真挚的话语,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他们也是普通人,有血有肉,有牵挂的家人,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战场,把生死置之度外。
还有一件展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面布满弹孔的军旗。
它曾经在战场上飘扬,见证了无数次的生死搏杀。
那些弹孔,就像是历史的眼睛,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烈。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面军旗,感受着它所承载的重量。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前。
逼真的音效和灯光效果,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场硝烟弥漫的战斗中。
战士们在壕沟里穿梭,炮弹在身边爆炸,泥土飞溅。
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得不行。
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身体微微颤抖,却目光炯炯地盯着每一件展品。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怀念和感慨。
我忍不住上前和他搭话,原来他是一位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兵。
他给我讲述了当年的亲身经历,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关于辽沈战 役纪念馆的观后感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观后感》在阳光还算温柔的一天,我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刚到门口,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息就扑面而来,让我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间沉静了下来。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上那挥舞着枪杆、奋勇冲锋的战士雕像,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阳光洒在雕像上,那金属的光泽闪烁着,就像战士们坚定的目光,让我不禁驻足凝望。
沿着台阶走进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那些陈旧的照片、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无一不在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我看到了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信,信中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他说:“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只是战斗很激烈,但你们别担心,儿子不怕,为了咱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算死,我也值了!”这简单朴实的话语,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烛光,一笔一划地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还有一件破旧的军装,上面布满了弹孔和血迹。
可以想象,穿着这件军装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是何等的英勇无畏。
他或许刚刚还在与战友们并肩冲锋,下一秒就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但他的眼神一定是坚定的,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模拟战场的场景,那逼真的枪炮声、喊杀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看到战士们在壕沟里穿梭,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他们的脸上满是尘土和汗水,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斗志。
一个小战士,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的样子,他的腿受伤了,鲜血染红了裤腿,但他仍然咬着牙,坚持战斗。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对胜利的渴望。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遗物的区域。
其中有一个破旧的水壶,壶身上的漆都掉了大半。
我不禁想到,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或许就是靠着这一壶水,坚持了下来。
还有一双破烂的草鞋,那草都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
就是穿着这样简陋的鞋子,战士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样本(三篇)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样本某月某日,我与同学怀着沉痛的心情,共同探访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该馆始建于某年,并于次年某月由叶剑英将军亲笔题写馆名。
新馆的落成典礼于某年某月某日盛大举行,随后正式对外开放,其位置选定于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之北。
自开馆以来,历经数十载春秋,于某年底闭馆进行改陈改造工程,该工程于次年某月某日圆满竣工,纪念馆再次对外开放。
辽沈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广阔,达____万平方米,园内景致优美,松柏苍翠,绿草如茵,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巧妙地将大门、纪念塔、主体展馆等建筑紧密相连,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重温那段历史。
纪念馆内,包括纪念馆、纪念塔、烈士纪念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等在内的众多纪念性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具有深刻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它们在松柏的映衬下更显庄严。
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大部分构成,三园之间通过巧妙的提升式广场设计相连,既保证了城市交通的顺畅,又方便了游客的游览。
北园作为纪念馆的主体部分,其大馆建筑面积达到____平方米。
中园则主要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及纪念广场组成,广场两侧矗立着两组大型组雕,分别展现了辽沈战役的壮阔场景和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
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在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中为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____万余名烈士的姓名,令人肃然起敬。
从南大门步入园区,沿着中轴线向北行进,沿途可依次欣赏到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以及中国首座全景画馆等景观。
这些纪念性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轴线上,通过____级台阶相连,寓意着辽沈战役历经____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最终取得辉煌胜利。
游客在攀登台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深刻的触动与洗礼。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讲解员清晰而深情的讲解所深深吸引,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辽沈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刚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眼前的广场宽敞而整洁,四周的松柏苍翠挺拔,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浮雕,上面刻画着辽沈战役中的英雄们冲锋陷阵的场景。
那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慢慢地踱步,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
有战士们用过的破旧的枪支、磨损的军鞋,还有带着血迹的军装。
这些物品虽然已经陈旧,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千。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封战士写给家人的家书。
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那饱含深情的话语却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爹娘,孩儿在前线一切都好,勿念。
我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
”看着这封简单而又真挚的家书,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想象着这位战士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借着微弱的灯光写下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年轻的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和果敢。
照片下面的介绍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场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看着他们的面容,我不禁在想,他们原本也只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斗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
纪念馆里还有一处模拟战场的场景,那逼真的战壕、枪炮声和硝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听到了他们激昂的喊杀声。
他们不顾生死,只为了能够夺取胜利,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烈士遗物的区域。
其中有一个破旧的水壶,壶身上布满了弹痕。
讲解员说,这个水壶的主人是一位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排长,他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
辽沈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还没进去呢,光是站在那宏伟的建筑前,就已经让我心潮澎湃。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战士们冲锋陷阵的雕塑,他们身姿矫健,眼神坚定,仿佛能听到他们喊出的激昂口号,瞬间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中。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照片,每一件物品都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其中有一件破旧的军大衣,上面布满了补丁,看着它,我不禁想象着当年那位穿着它的战士,在寒风中坚守阵地的情景。
也许他在战斗的间隙,会紧紧地裹住这件大衣,试图获取一丝温暖,可一旦冲锋号响起,他又毫不犹豫地投身战斗,将生死置之度外。
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步枪,它静静地躺在展示柜里,但我却仿佛看到了它在战场上喷射出的怒火。
这把枪或许曾经在一位年轻战士的手中,他用它瞄准敌人,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勇敢地扣动扳机。
而那位战士,可能在某次激烈的交火中英勇牺牲,但他手中的枪却见证了他的无畏和忠诚。
走到一处展示战场实景的区域,那逼真的场景布置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炮弹轰炸后的废墟、横七竖八的尸体、弥漫的硝烟,一切都显得那么触目惊心。
我看到一个小小的日记本,页面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写下这些文字的战士内心的坚定。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的战斗很激烈,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但我们不会退缩,为了胜利,为了人民,拼了!”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饱含着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继续往前走,一幅巨大的战役地图吸引了我的目光。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和箭头,展示着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斗进程。
我站在那里,仔细研究着每一个细节,脑海中浮现出战场上硝烟滚滚、炮声隆隆的画面。
那些指挥战斗的将领们,他们在紧张地思考着战略战术,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战士的生命和战役的胜负。
参观辽沈战 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并不怎么热烈的日子里,我走进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心想不过是一些陈旧的展品和枯燥的历史陈述罢了。
但当我真正踏入那扇大门,我才知道自己大错特错。
一进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镇住了。
大厅里矗立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的雕塑,他们的眼神坚定,身姿矫健,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出画面,冲向战场。
我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来到了一个展示战争武器的区域。
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枪炮,有一些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火纷飞的紧张气息。
我凑近了一个大炮,仔细地观察着它的构造。
炮身上的每一道划痕,每一个铆钉,都好像在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想象着当年战士们就是靠着这些家伙事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我的心不禁颤抖了一下。
接着,我看到了一面挂满了烈士照片的墙。
那些年轻的面庞,充满了朝气和无畏,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一张一张地看着,心里酸酸的。
他们当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的美好,就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我轻轻地用手抚摸着那些照片,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温度,听到他们的心跳。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战士们的生活用品。
一个破旧的水壶,上面的漆都掉了大半;一双补了又补的草鞋,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还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战士们的决心和思念。
看着这些东西,我眼前浮现出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的场景。
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模拟战场的区域,声光效果做得特别逼真。
炮声、枪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激烈的战场之中。
我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有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地继续向前。
那一刻,我的心揪得紧紧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战争家书的地方。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人的牵挂和对胜利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
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
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
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
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
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
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
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
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
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
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我们最后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画馆,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
它采用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
最令我难以忘怀也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扑面而来,那种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仿佛跨越了时空,又走进了半个世纪前那场壮烈的战争
在感受东北解放时期的艰苦岁月,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同时,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
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历史将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行。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明白,爱国不是用说的,而是实实在在做的。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未来中华民族的领跑者,我们理应从自身做起,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
或许,有人会问“国是什么?国在哪里?”那么请记住国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国是华夏大地每一处疆土,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
爱国就要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去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在这个科技比较发达的社会,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的步伐,严格要求并不断的充实自己。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断的进步,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建设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