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合集下载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于远望,男,1965年2月2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职务,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院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29年,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5篇。

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张红,女,1971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等杂志编委。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昝强,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

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

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医学工程分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西安市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八届委员兼秘书,西安医学会针法微型外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柏本健,男,1964年3月3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正高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荣获陕西省“辉煌‘十·五’有突出贡献人物”和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医师奖”,及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陕西省医德标兵”和“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先后在湖南永州市人民医院、温州浙南心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心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职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结业证。

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研究成果获咸阳市三等奖1项。

代引海,男,1967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导。

现任陕中二附院外六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一直从事普外、肿瘤、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等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获咸阳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2005-200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科进修,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乳腺癌、老年性胃癌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专业有一定的研究。

曾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04年度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号。

董明,男,1973年01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张颖,女,1963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

张颖,女,1963年05月出生,本科双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政教

陕西中医药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张颖,女,1963年5月25日出生,双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应用心理学科带头人,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兼任咸阳市心理学会会长、全国中医心理学教学研究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陕西分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陕西分会委员等职,陕西省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和西安市计划生育协会等机构的专家组成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暨“全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进修并接受临床心理治疗培训。

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27年,先后出版专著和教材近40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3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课改课题1项。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3项。

荣获省级优秀奖学成果二等奖1项。

时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系列丛书编委会副总主编兼秘书长、《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并担任咸阳市广播电台特邀评论员、特邀嘉宾,先后在省广播电台和咸阳市广播电台主持心理热线、心理健康专栏节目,曾应CCTV-10的“走进科学”栏目邀请,作专家点评。

马娟,女,1971年8月生人,心理学硕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基础心理教研室主任。

2005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主要从事进行心理测评与统计、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2项;主研厅局级及市级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参编《心理评估》、《护理心理学》等规划教材多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历,学士学位

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历,学士学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杜菊梅,女,1963年10月29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1987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至今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期间多次外出进修及培训。

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担任神经内科本科教学7年,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

获陕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咸阳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级课题项1项;学院级课题1项。

张润宁,女,1973年2月2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神经病学专业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咸阳市神经病学学会会员。

2006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工作,主要从事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康复工作。

从事神经病学教学5年,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论著一部,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

杨睿海,男,1970年7月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0年获汉中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现任汉中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汉中市心血管并研究所副所长、神经内科主任。

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汉中分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与防治工作,期间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在脑血管病临床诊治、介入诊疗和人群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作为协作单位负责人),主持汉中市科研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9篇,研究成果获汉中市科技进步贰等奖2项。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刘勤社,男,1963年4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1997年被定为陕西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被评定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0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专业医疗及科研工作,主要开展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药理研究。

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专病专治丛书》等学术著作15部。

郑刚,男,1960年7月1日出生,医学学士,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心脑血管病中心主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人。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兼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药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心脏病学介入专家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联合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级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省厅级科研课题3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 1篇,核心期刊20余篇。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邢玉瑞,男,1959年5月诞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及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理论与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史学会常委。

1982年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一直从事《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思维方式》、《中西医学比较》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医方式论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其代表作《黄帝内领导论与方式论》一书,受到了国内闻名中医学专家邓铁涛、任继学等人的好评。

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1998年晋升为教授。

前后主编、参编学术高作及本科和研究生教材33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科研课题4项,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

前后取得国家与陕西省中医药治理局科技功效奖5项,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功效奖4项、优秀教材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高作优秀奖、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地域优秀科技图书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功效二等奖等。

孙理军,女, 1961年3月10日诞生,研究生学历,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学科带头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综合预防保健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中医体质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学硕⼠研究⽣指导教师简介陕西中医药⼤学硕⼠研究⽣指导教师简介王瑞辉,男,1963年04⽉02⽇出⽣,博⼠研究⽣学历,博⼠学位,⼆级教授职称,陕西中医药⼤学硕⼠研究⽣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学副校长。

1999年7⽉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学,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学⼯作,主要从事临床及科研⼯作。

从针灸教学及临床⼯作20年,先后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50余篇,主持国家⾃然科学基⾦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

刘智斌,男,1957年12⽉10⽇出⽣,研究⽣学历,博⼠学位,⼆级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学硕⼠研究⽣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学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主任,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陕西省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联⽴法⼯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1982年06⽉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学第⼀附属医院⼯作,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的临床及教学⼯作。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1项,国家⾃然科学基⾦项⽬⾯上项⽬2项,国家科技⽀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材22部,发表学术论⽂163篇、SCI收录5篇。

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其中包括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奖2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1项、⼆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等奖1项,获国家实⽤新型专利2项。

曾先后由国家中管局委派作为中医药专家出访美国、俄罗斯和斯⾥兰卡等国家,为中西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乔海法,男,1967年10⽉02⽇出⽣,研究⽣学历,医学博⼠学位,教授职称,陕西省第九批“百⼈计划”⼊选者,陕西中医药⼤学硕⼠研究⽣指导教师。

1987年7⽉毕业于⼭东中医药学校,先后在⼭东中医药⼤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美国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美国国⽴卫⽣研究院(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陕西中医药⼤学⼯作,主要从事突触可塑性及针刺作⽤的神经⽣物学机制研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昝强,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骨伤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即工作于陕中附院,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曾任骨关节科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的诊治,完成膝、髋、肩关节置换手术上百例。

开展骨肿瘤的大段异体骨移植术等多项保肢手术。

撰写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编著《中医骨病学》、《实用中医正骨手册》等著作5本,参与科研项目5项,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2项。

史传道,男,1965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分会委员,咸阳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医伤科学》、《中医正骨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伤科疼痛的辩证和靶向用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中医伤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

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殷继超,男,197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

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与统计学专业在读博士,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职务,兼任骨伤科创伤关节病区主任。

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二届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一届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国家、省、市级学会委员以上职务28个。

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

目前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市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SCI 2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2部。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2项、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目前主要从事筋骨痛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在中西医结合正骨理筋疗效可视化研究方面,通过现代医学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如超声、MRI、CT、足底压力分析仪、步态分析仪等设备,对于中医正骨理筋的疗效进行可视化研究。

开发了超声定位下的疼痛部位筋膜松解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初步形成了基于超声可视化下的筋骨痛症病灶痛觉、触觉、视觉诊疗体系。

秦鹏俊,男,1964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商洛市中医医院院长职务,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一直在商洛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伤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0年来,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级课题2项,主持市级课题4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杨锋,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附属医院骨四科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秘书。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骨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青年审稿人,Malaysia university of TCM 客座教授,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上海石氏伤科医学中心特聘研究员。

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骨干教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著名骨伤专家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骨退行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

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7项。

获咸阳市科技奖3项。

发表论文22篇,在Trials,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等国际期刊发表SCI 收录论文3篇,出版专著4部。

李军,男,1962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宝鸡市中医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运动医疗分会常委,陕西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宝鸡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科工作。

从1986年工作至今29年,发表论文20余篇,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6项。

李引刚,男,1963年0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骨一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脊柱学会委员,全国第四届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人。

1986年0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留校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曾先后进修于第四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修创伤及脊柱外科专业。

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持市级课题3项,申请专利1项,2014年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窦群立,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科成员。

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医疗方面,具有中医、西医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诊疗技术,善长创伤骨科疑难杂病的诊治,特别对于四肢开放性感染病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开展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上应用,完成多例断掌、断肢再植术,在四肢重要动脉损伤的修复上,成功救治多例四肢严重损伤患者。

2013年共完成手术144例,2014年共完成手术115例(11月底)。

先后承担《中医伤科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教学任务,自1997年先后多次被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评为“院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授课质量”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2006年至2014年共毕业研究生20名带教本科及进修生80名。

2010年被陕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特聘为“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指导老师。

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获陕西省中医药贰等优秀论文1篇,陕西省自然科学肆等奖优秀论文1篇,陕西省脊柱学会优秀论文2篇。

主编《新编颈肩腰腿痛中医诊疗大全》、《颈肩腰腿痛中医特效疗法》2部。

先后参与《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学》、《实用中医脊柱病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部编写。

其中《新编颈肩腰腿痛中医诊疗大全》获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先后在唐都医院(1997年)、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9医院(2008年)进修学习,2013年、2014年、2015年3年分别参加骨AO创伤学高级研讨会及时掌握创伤骨科新动态。

参加陕西省及全国骨科年会。

在科研工作中,自行开发研制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复位机(专利号:ZL92242895.6),于2002年3月被咸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并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予以登记。

目前主持陕西省卫生厅课题1项(课题名称:抗感染喷剂对创伤修复中bFGF及TGF的影响);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课题名称:抗感染喷剂对创伤修复中PDGF及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咸阳市科技局课题1项(课题名称:创复康喷剂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抗感染洗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科研项目获2010年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四动”、“五步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应用获2010年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2012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陕西中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项(中药与手法联合对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影响)。

党建军,男,1966年2月1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一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亚健康分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外治法分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联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一直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骨伤工作,2011年作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于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

从事临床工作29年,主张推广并应用颈椎病“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协作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程延,男,1975年8月2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骨伤二科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通讯编委。

2002年7月研究生(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在西电集团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合作负责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

赵颖林,男,1964年11月16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改革与发展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专家库成员,陕西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第六届骨伤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和西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西安市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