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全册)
粤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 土壤与植物 课件1

再见
部编版
二、新课讲解
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
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 少。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的保水性好。
二、新课讲解
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
水稻该种植在 哪种土壤中呢?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的环 境,所以应种植在黏质土中。
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
土壤类型
适合种植的植物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材料与工具:三种土壤、三个塑料杯、水、筷子。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 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种类 疏松程度
沙质土 较好
黏质土 较差
壤土 居中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种类 疏松程度
沙质土 大
黏质土 小
壤土 居中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沙质土颗粒间孔隙大, 小空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 透性好。
花生适宜生长在气 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 质土地区。
二、新课讲解
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 三种土壤, 渗水性一样吗?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二、新课讲解
3 土壤与植物
土壤
一、新课导入
颗粒饱满的花生
和这里的土壤 有关系吗?
一、新课导入
花生到底适合 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呢?
这块地的花生又小又瘪。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二、新课讲解
哪种土壤更疏松
花生开花后,根部 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 中才能形成果实。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21天气与生活PPT课件修改版

下列活动适宜在哪些天气里进行?连一连:
放风筝 打伞 收割庄稼 滑冰
雨天 天寒地冻 晴天 微风
学科学 爱科学
Thanks!
科学阅读:不同的气候现象
海南岛1月风光
大兴安岭1月风光
科学阅读:不同的气候现象
每年六七月份,江南大部分地区会出 现持续的阴雨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就是生动描绘江南地区 梅雨季节景象的诗句;而位于我国西北地 区的新疆则降水稀少、昼夜温度差异大, 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的有趣景象。
梅雨季节的扬州
关于天气的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东风雨,西风晴,北风过来冷煞人。 青蛙呱呱叫大雨要来到。 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判断:
1.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 × ) 2.雨天路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下雨对我们没有好处。( × ) 3.我们要关心天气。( √ ) 4.大雾天,汽车在高速路上可以高速行驶。( × )
粤科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观察白兰和银杏的茎
观察白兰和银杏的植株,比较它们的叶及其他器官的特点,描述这两种植物 在外形上的区别。
天气的影响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晴天时人们可以晾 晒粮食,大雾天气会影响我们的出行。举出天气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例子。
天气的影响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晴天时人们可以晾 晒粮食,大雾天气会影响我们的出行。举出天气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例子。
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
天气的影响
晴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
天气的影响
雨天:打伞,穿雨衣,很多户外活动不能进行。
天气的影响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3 探究技能:长度的测量- 粤教版(共15张PPT)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刻度尺的用法: 1、将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紧靠 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
3、记录时,要记录准确值和单位。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一、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1.数据记录 2.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 植物一生的四个阶段是: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谢谢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我们离不开呼吸》课件

我们离不开呼吸
粤教粤科版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憋气游戏
做一做
用手捏住鼻子,闭紧嘴巴,当 自己感到难受时,不要坚持
禁止相互比赛、禁止同学 之间相互捏鼻子 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肺
新知讲解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 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组成,是气体 进出的通道。
肺是由许多肺泡组成,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适 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 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新知讲解
咽喉让气体进入 气管。
认识呼吸器官的作用
鼻腔里有鼻毛和黏膜, 能捕获灰尘和病菌, 能温暖和湿润空气。
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不要吸烟!
不随地吐痰
不挖鼻孔
戴口罩
健康人的肺
吸烟人的肺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课堂总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
1.通过感受呼吸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 时胸廓缩小。 2.通过想象和观察图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的名称和位置。 3.通过学习观察我们知道了呼吸时气体的流动过程。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吸气能让身体获得氧气,呼气能排 出二氧化碳。
腹部鼓起 来了
呼气
腹部凹进 去了
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
我们的呼吸
吸气时,胸廓扩大,吸入外界空气 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出体内气体
新知讲解
活动2:吸气与呼气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说一说:我们 的呼吸器官有 哪些?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5.网上学习:土地的颜色 教学课件PPT

课外活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土壤 污染、侵蚀、盐渍化等 现象非常严重。为此, 国际上把12月5日定为“ 世界土壤日” ,提醒人 们珍惜和保护土壤。
新知讲解
1.明确任务
搜集并交流不同地区土壤颜色的信息,归纳信息并形 成结论。
地区 城市
土壤的颜色
新知讲解
2.搜集信息
通过网络搜集不同地区土壤颜色的资料。
黑土地
黄土地
新知讲解
红土地
紫土地
新知讲解
3.分享交流
把观察记录和网上搜集的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 平台,与同学分享交流。
★QQ群 ★微信群 ★钉钉群
新知讲解
4.整理归纳
整理并分析自己及同学分享的资料,说说有什么发现。
土壤的颜色 地区 城市 黑色 红色 黄色 棕色 紫色
辽宁 沈阳 ☆
江西 南昌
☆
广西 桂林
☆
河南 郑州
☆
四川 绵阳
☆
我发现:原来各个地方的土壤颜色真的不一样
新知讲解
为什么土壤的颜色不同?
课外拓展 地球的“皮肤”---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 像地球的“皮肤” ,但这层“皮 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据 估算,形成1米厚的土壤,要上万 年的时间。
第1单元 土壤
5.土壤的颜色
粤教粤科版 科学 三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各地土壤的颜色真的不同吗?
据说这里的五 色土从全国各 地采集的。
北京中山公园
社稷坛 五色土
新知讲解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 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 丰富。不同地区的土壤 颜色差别很大吗?
新知讲解
让我们借助于网络探究答案吧!
河南 郑州 土壤
课外拓展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3.展示自我:(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土壤(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发现都有土壤(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程,房子底下有土壤......4.做一做,展示交流: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3)出示谷子和水稻的图片(4)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总结: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因此土壤使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
(5)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的关系(6)供我们欣赏的花卉是长在哪里呢?(7)不仅如此,下面这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见它和水一样重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采集土壤、观察、记录记住老师的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展示交流:发现的内容是什么?(1):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2)土壤里发现了虫子的尸体(3)还发现了,有虫子的卵,还有冬眠的虫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活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1.出示图片土壤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新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 消化和呼吸《健康生活》优质课件

6
二、讲授新课
(二)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澡
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勤洗手
房间勤通风
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饭后不要立即做剧烈的运动
7
二、讲授新课
(二)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正确的书写姿势
加强锻炼
正确的阅读姿势
注意采光与照明
游泳
跑步
踢球
8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习惯小调查
分析数据
➢ 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 哪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普遍性? ➢ 哪些生活习惯会影响人体消化器官
和呼吸器官的健康?
5
二、讲授新课
(二)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为了能够有一个 健康的身体,我们该 怎么做?
分组讨论: 生活: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新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2.10 健康生活
第2单元 消化和呼吸
一、导入新课
才10点半波 波就头晕了,是 不是没吃早饭?
2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习惯小调查
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有不好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并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做记录。
3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习惯小调查
4
二、讲授新课
120
睡9小时
110
100
睡7~8小
90
时睡不足7小
80
时
70
60
50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时间
10
二、讲授新课
(二)养成健康生活好习惯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时《食物的消化》课件

吃一口食物,在吞咽 的过程中仔细体验
手摸颈部等部位,体 验食物在身体内部的 运动过程。注意要细 嚼慢咽哦!
新知讲解
探讨交流
吞下去的时候 好像顺着一根 管子……
后来就感觉来到肚 子里了
如果吃多了, 我们就会感到 肚子发胀。
新知讲解
观察发现
你发现食物从口腔进 入人体后是怎样的一 个过程吗?
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 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一系列的消化器官。
除了这些消化器官,还有消化腺,包 括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新知讲解
说一说
通过观察人体的消化过程示意图,尝试描 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我最棒!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米饭里含有很多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 淀粉 。经过咀嚼 后,唾液中的唾液 淀粉酶 ,可以把 淀粉 分解成 麦芽糖 , 所以米饭越嚼越甜。 2.食物在 口腔 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 食道 、 胃 、 小肠 、 大肠 大肠等一系列的消化器官。 3.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在 小肠 器官中被 大部分吸收。
2.沿食道向下移动。
新知讲解
3.到了胃里和胃液混合,进一 步被消化,初步消化成蛋白质。
4.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通 过蠕动,继续被消化。食物里 的营养在小肠与肠液混合,被 大量吸收,从而进入血液。
新知讲解
5.通过蠕动,吸收一部分水和 无机盐,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 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 体外。
口腔牙齿的咀嚼食物,可产生大量的 唾液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还在口腔内发 生化学变化,帮助胃肠吸收。
新知讲解
解决问题
米饭里含有很多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淀粉。淀粉 本来是没有甜味的,但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有甜味的。新知讲解来自活动2:食物消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