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合集下载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1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1

炸药量
k
v a q R11502
1.4320.51149.49Δp
0.1
Q1/3Q3/2R2
7.527889201.3861093判 定99.926注:
黄色为需要输入的数据
ΔP=0.1*105Pa
输入区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标准
群举法安全距离计算
输入R2数值,当中间性参数G4=G9时,可确定冲击波安全允许距离=R2 Q--一次爆破炸药量,
V--保护对象所在地安全允许质点振速,一般民用建筑取2.0cm/s
K,α--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对坚硬与中坚硬岩石取K=150、α=1.4。

参数
中间性参数炸药量
Δp p q 4487.14
320.510.1
-3903
-127005
149.48926344487.14
99.92615795
计算结果R2=99.926
卡尔丹诺公式:求解法
2
建筑取2.0cm/s
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对
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允许距
离R2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R1参
参 数
Y1判别式Δ
74.8331830782171。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三篇)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三篇)

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的类别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

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2)保证堵塞质量,特别是第一排炮孔,如果掌子面出现较大后冲,必须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

对水孔要防止上部药包在泥浆中浮起。

(3)考虑地质异常,采取措施。

例如,断层、张开裂隙处要间隔堵塞,溶洞及大裂隙处要避免过量装药。

(4)在设计中要考虑避免形成波束。

(5)在地下矿山巷道,可利用障碍、阻波墙、扩大室等结构来减轻巷道空气冲击波。

3.个别碎石飞散的安全距离露天爆破时,有些岩石飞散很远,危及周围人员、牲畜和建(构)筑物。

飞石事故超过爆破事故总数的1/4,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做到:(1)设计合理,测量验收严格,避免单耗失控,是控制飞石危害的基础工作;(2)慎重对待断层、软弱带、张开裂隙、成组发育的节理、溶洞、采空区、覆盖层等地质构造,采取间隔堵塞、调整药量、避免过量装药等措施;(3)保证堵塞质量,不但要保证堵塞长度,而且保证堵塞密实;(4)多排爆破时,要选择合理的延迟时间,防止因前排带炮(后冲),造成后排最小抵抗线大小与方向失控;(5)城市爆破应做好防护。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016-100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

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2)保证堵塞质量,特别是第一排炮孔,如果掌子面出现较大后冲,必须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

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规划中的爆破安全距离确定

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规划中的爆破安全距离确定

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规划中的爆破安全距离确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如今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中往往涉及到大规模的料场开采。

在进行料场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技术就是深孔梯段爆破技术。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在进行料场开采爆破作业时会对当地居民和房屋建筑以及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将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撤离,并对无法撤走的机械设备及建筑物等采取保护措施,这个安全范围就称为爆破安全距离。

为了保证料场开采爆破作业时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减小对爆破作业效率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规划中的爆破安全距离确定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规划;爆破振动;安全距离引言:通过对水电水利工程料场开采爆破产生的爆破振动、冲击波及爆破飞石等影响范围的分析,确定料场开采爆破作业的安全允许距离。

通过对长河坝水电站响水沟料场开采爆破安全距离的分析,结果表明爆破设计的安全距离是合适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爆破安全距离的相关规定《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对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及对环境影响的控制进行了规定。

《爆破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要求,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有害效应(包括爆破振动、冲击波、爆破飞石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的滑坡、滚石、雪崩、涌浪、爆堆滑移等次生灾害的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加的危险区。

因此,在确定料场规划中爆破安全距离时,应充分考虑爆破振动、冲击波、爆破飞石等爆破有害效应的影响,同时结合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二、料场规划中的爆破安全距离确定(一)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在评价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时,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规程》给出了相应的安全允许标准。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规定(3篇)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抛掷爆破是一种常用的爆破方法,广泛应用于矿山、土木工程等领域。

然而,由于抛掷爆破具有强烈的爆炸冲击波、振动和飞散物等危害,因此在进行抛掷爆破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以确保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规定,以指导实际爆破作业。

二、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基本概念1.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指在抛掷爆破作业过程中,保证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的距离。

2. 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分类:根据危害类型,抛掷爆破安全距离可分为以下几类:(1)爆破振动安全距离;(2)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3)飞散物安全距离;(4)有害气体安全距离。

三、抛掷爆破安全距离的规定1. 爆破振动安全距离(1)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K × Q × m × V,其中:R:爆破振动安全距离,单位为米;K: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Q:炸药量,单位为千克;m:药量指数,取1/3;V:地震安全速度,单位为厘米/秒。

(2)爆破振动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确定相应的地震安全速度V,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爆破振动安全距离R。

2.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1)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k × q) / p,其中:r:爆破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单位为米;k:与装药条件和爆破程度有关的系数;q:装药量,单位为千克;p:人员或建筑物允许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单位为帕斯卡。

(2)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员或建筑物允许承受的空气冲击波超压p,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r。

3. 飞散物安全距离(1)飞散物安全距离的确定:根据爆破飞散物的速度和距离,确定飞散物安全距离。

(2)飞散物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r = v × t,其中:r:飞散物安全距离,单位为米;v:飞散物速度,单位为米/秒;t:飞散物飞行时间,单位为秒。

爆破作业条件和安全距离的规定

爆破作业条件和安全距离的规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爆破作业条件和安全距离的规定一、爆破作业条件规定 1.爆破前应对爆区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危及安全的不利环境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2. 爆破作业场所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不应进行爆破作业(除应急抢险爆破外) : (1) 距工作面20m 以内的风流中瓦斯含量达到或超过1%或有瓦斯突出征兆的。

(2) 爆破会造成巷道涌水、堤坝漏水、河床严重阻塞、泉水变迁的。

(3) 岩体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的。

(4) 榈室、炮孔温度异常的。

(5) 地下爆破作业区的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的。

(6) 爆破可能危及建(构)筑物、公共设施或人员的安全而无有效防护措施的。

(7) 作业通道不安全或堵塞的。

(8) 支护规格与支护说明书的规定不符或工作面支护损坏的。

(9) 危险区边界未设警戒的。

(10) 光线不足、无照明或照明不符合规定的。

(11)未按规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的。

3. 露天、水下爆破装药前,应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象、水文资料,遇有特殊恶劣气候、水文情况时,应停止爆破作业,所有人员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4. 采用电爆网络时,应对高压电、射频电等进行调查,对杂散电进行测试;发现存在危险,应立即采取预防或排除措施。

5. 在残孔附近钻孔时应避免凿穿残留炮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钻残孔。

二、爆破作业安全允许距离的规定(一)一般规定 1. 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爆破各种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2.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滑坡、滚石、雪崩、涌浪、爆堆滑移等次生有害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加的危险区。

(二) 各种爆破危害的安全允许距离 1.爆破震动安全允许距离(1)评估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设施设备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

5 爆破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爆破地点附近人员、机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必须根据爆破产生的各种危害作用确定安全距离。

5.1 爆破地震作用安全距离1)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重要工业厂房0.4cm/s;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0cm/s;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3cm/s;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水工隧洞10cm/s;交通隧洞15cm/s;矿山巷道: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10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15cm /s;围岩稳定无支护20cm/s。

2)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5.2 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露天煤矿应尽量避免裸露爆破,露天裸露爆破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

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爆破安全距离全集文档

爆破安全距离全集文档

5 爆破安全距离为了保证爆破地点附近人员、机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必须根据爆破产生的各种危害作用确定安全距离。

5.1 爆破地震作用安全距离1)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重要工业厂房0.4cm/s;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1.0cm/s;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3cm/s;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cm/s;水工隧洞10cm/s;交通隧洞15cm/s;矿山巷道: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10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15cm /s;围岩稳定无支护20cm/s。

2)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下式计算:爆破安全距离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5.2 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露天煤矿应尽量避免裸露爆破,露天裸露爆破矿山爆破安全距离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

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