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酱料市场分析报告

酱料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酱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广泛应用于各种菜肴中,包括中餐、西餐、日韩料理等。
随着人们对饮食品质和口味的要求不断提升,酱料市场也日益蓬勃发展。
本报告将对酱料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主要酱料种类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等内容,旨在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和发展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会从概述酱料市场的整体情况入手,介绍酱料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规模,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
随后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为读者提供整体的框架和目标。
正文部分将主要包括酱料市场概况、主要酱料种类分析和酱料市场发展趋势三个部分。
酱料市场概况将分析市场的整体情况,包括市场现状、竞争格局等;主要酱料种类分析将详细介绍各类主要酱料的市场份额、发展趋势等;酱料市场发展趋势将探讨未来酱料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结论部分将围绕市场前景展望、酱料行业发展建议和结论总结展开。
市场前景展望将总结正文部分的分析,展望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会;酱料行业发展建议将根据市场分析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结论总结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重申研究目的和结论。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酱料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通过对主要酱料种类的市场情况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了解酱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格局。
同时,通过对酱料市场的概况和行业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抓住市场机遇,提高竞争力并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在本报告中,我们对酱料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首先对酱料市场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市场规模、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
接着,我们对主要酱料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产品特点、市场份额和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对酱料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老干妈调研报告

老干妈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厨房调味品市场竞争激烈,其中老干妈作为一种传统的辣椒酱,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旨在对老干妈进行调研,探究其市场竞争力和潜在发展机会。
二、市场调研 1. 老干妈的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老干妈在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影响力。
大多数消费者对老干妈的味道和质量表示满意,并认为老干妈是一种经典的中国调味品。
2.市场竞争对手分析我们对中国调味品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辣椒酱领域,老干妈与其他品牌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然而,老干妈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品牌历史,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3.消费者需求和趋势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健康食品和天然原料的需求日益增长。
针对这一趋势,老干妈可以积极调整产品配方和宣传策略,强调其使用天然食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三、市场发展机会 1. 地理扩张老干妈目前主要销售区域集中在中国国内,但在海外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潜力。
通过扩大海外销售网络和与当地商家合作,老干妈可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产品创新老干妈可以考虑推出更多口味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例如,推出低盐或低辣版本的老干妈,以吸引更多健康意识较强的消费者。
3.品牌推广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老干妈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可以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同时与知名厨师或美食博主合作,增加品牌曝光度。
四、市场营销策略 1. 价格策略老干妈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在高端市场,可以提高产品价格以突出品牌价值,而在低端市场可以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2.渠道管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分销网络和与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合作,老干妈可以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可以考虑开设自己的线上销售平台,以满足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需求。
3.客户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与消费者保持沟通和互动。
2024年调味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调味品是指用于提供食物口感的物质,包括香料、酱料、味精等。
在食品加工和烹饪中起到调节食物味道的作用。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细分市场,与餐饮和休闲食品行业密切相关。
在2024年,调味品行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二、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品质要求的增加,调味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024年,调味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以酱类调味品和粉末调味品为主的市场规模较大,增速较快。
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增强意识,调味品行业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
消费者对天然、无添加的调味品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高品质的调味品。
此外,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独特的调味品以满足个性化口味需求。
四、品牌竞争激烈调味品行业竞争激烈,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口感和品牌形象上。
知名调味品品牌通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
在2024年,品牌竞争进一步加剧,知名品牌持续占据市场份额,一些新兴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
五、电子商务渠道增长迅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渠道在调味品行业的销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消费者通过电商渠道购买调味品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产品信息和更好的售后服务。
在2024年,电子商务渠道在调味品销售中的份额继续增加,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发展。
六、产品创新成为竞争的关键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调味品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创新。
在2024年,一些调味品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口味的调味品产品。
同时,一些企业还注重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这些创新措施有助于调味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七、未来发展展望调味品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强,调味品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电子商务渠道的快速发展也为调味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酱货调研报告

酱货调研报告酱货调研报告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酱料作为一种辅助调味品被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酱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酱货市场的情况及发展趋势。
二、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我们在市区的超市、餐饮店等地发放问卷,同时还进行了一些深入访谈。
共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数据。
三、调研结果1. 酱料种类多样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酱料种类主要分为酱油、豆瓣酱、辣椒酱、醋、蒜蓉等,其中酱油是最常见的一种酱料,被79%的受访者选择。
辣椒酱和豆瓣酱的受欢迎程度也较高,分别占比达到62%和57%。
此外,甜面酱、花雕酒等调味酱料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2. 地方特色酱料受欢迎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地方特色酱料也逐渐受到欢迎。
调研数据显示,30%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选择购买地方特色酱料,例如四川麻辣酱、陕西凉皮酱等。
这些地方特色酱料不仅可以丰富菜肴的口味,还可以激发人们的食欲,成为餐饮业的一大亮点。
3. 品牌影响购买决策在选购酱料时,品牌因素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受访者表示会首选知名品牌的酱料产品,他们相信品牌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味。
同时,品牌宣传和口碑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市场前景根据调研数据分析,酱料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于酱料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
其次,随着餐饮业的发展,酱料成为餐饮业的必备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最后,地方特色酱料的兴起也促进了酱料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五、建议1. 优化产品质量与口味由于酱料的关键是口味,企业应注重产品的研发,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口感,提高竞争力。
2. 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是消费者选购酱料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企业应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
3. 注重地方特色酱料的开发地方特色酱料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应积极开发和推广地方特色酱料,满足消费者对于地方风味的需求。
酱油的调研报告

酱油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酱油的市场调研与消费趋势分析一、市场概况近年来,酱油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家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酱油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巨大且稳定增长。
二、消费主体1. 家庭消费:酱油作为传统的中式调味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使用。
家庭消费者对酱油的需求量大,并且对口感、香味和品质要求较高。
2. 餐饮行业:酱油在餐饮行业中广泛应用,用于调味、腌制和烹饪。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对酱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产品种类1. 普通酱油:市场上最常见的酱油种类,具有深色、微咸的特点,适用于一般的炒菜、蘸料等。
2. 生抽:生抽酱油颜色较浅,口感较鲜、咸,适合腌制和调味。
3. 老抽:老抽酱油颜色较深,口感较醇厚,适用于煲汤、卤料等。
4. 浓香型:浓香型酱油具有独特的香味,适合做酱料和特色菜品。
四、消费者偏好与趋势1. 品质优先:消费者对酱油的品质和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倾向于选择有品牌保障、质量可靠的产品。
2. 健康与营养:消费者对于低盐、低糖甚至功能性酱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健康营养的产品备受青睐。
3. 产品创新:消费者对于口感和香味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同口味、特色调味的酱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市场认可。
五、竞争格局在酱油市场中,国内外知名品牌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性品牌在本地市场有一定竞争力。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品质、口感、品牌知名度和渠道网络等方面。
六、发展前景与建议酱油作为中国传统调味品,市场潜力巨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注重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推出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酱油产品。
同时,加强营销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备注】以上调研报告摘录了酱油市场调研的关键内容,旨在提供对酱油市场的整体了解和消费趋势的分析。
2023年香油(芝麻油)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香油(芝麻油)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香油(芝麻油)是一种常用的厨房调味品,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有着广泛的使用。
香油具有浓郁的芝麻香味和独特的风味,被广大消费者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香油(芝麻油)行业进行市场调查,从消费需求、市场规模、品牌竞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消费需求:1. 香油(芝麻油)作为一种传统调味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菜肴中,香油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如麻酱、酱油等。
另外,在日本料理中,香油也是非常常见的调味品。
2. 香油(芝麻油)具有浓郁的芝麻香味和独特的风味,可以提升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很多消费者认为香油是一种天然的调味品,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不断增加,香油(芝麻油)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香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铁、锌等,对于保护心血管健康、抗衰老、美容养颜等有一定的作用。
二、市场规模:1. 香油(芝麻油)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香油市场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 香油(芝麻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深芝麻香味的香油外,还有淡香型、特香型等多种香型的芝麻油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香油(芝麻油)也开始向线上销售渠道拓展。
目前,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已成为香油(芝麻油)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同时,线下的超市、食品专卖店也是香油销售的重要渠道。
三、品牌竞争:1. 目前,香油(芝麻油)市场存在着众多品牌竞争的现象。
市场上的知名品牌有郁金香、金麦芽、禾印等。
这些品牌在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 在消费者购买香油(芝麻油)时,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对于一些知名品牌,消费者普遍认为其产品品质较高,口感较好。
3. 除了品质和口感外,价格也是消费者购买香油(芝麻油)时关注的因素之一。
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一些小品牌和地方品牌则价格相对较低。
2023年调味粉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调味粉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多样化,调味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调味品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其中,调味粉作为调味品中的重要品类,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
调味粉主要用于饮食加工和烹饪中,能够提高菜肴的口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根据相关行业数据,目前我国年度调味粉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亿,市场前景广阔。
二、市场现状1.调味粉市场份额目前调味粉市场份额主要由七个大的厂商所占据:味之素、三全、康师傅、科迪、统一、百事可乐和联合利华。
其中味之素最为占优势,其产品已涵盖多个品类,并且在广告宣传和市场渠道方面做的也很好。
2.产品品类当前市场上的调味粉主要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老牌调味粉,另一类则是新颖有创意的新品。
传统调味粉的品牌已有好几十年历史,常见品种有鸡精、鲍汁、虫草花、蘑菇和深海鱼粉等等。
而新型调味粉则呈现出多种颗粒状或粉末状,包括了韩式泡菜调料、麻辣味粉、酸辣粉、醋粉、花椒粉和状元红等众多品种。
3.消费人群传统的调味粉在年龄段和地域方面的消费人群都比较稳定,过去几十年的老牌调味粉市场基本被稳定下来,其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主妇和年长居民等。
而新型调味品则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其消费人群更多地集中在20-35岁的年轻消费群体。
三、市场分析1.需求驱动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趋向自己制作饮食,为了增加味道和营养,使用调味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
此外,新产品的推出和广告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于调味粉产生了兴趣,提高了人们用调味粉的意识。
2.竞争环境目前市场上有太多的品牌和产品,因此厂商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并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无疑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并做好宣传工作。
3.食品安全问题任何食品都离不开食品安全问题,而调味粉作为微小食品,也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过量的添加剂、有害物质等等。
因此,厂商在制作调味粉时,要严格遵守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树立诚信和质量保证。
2023年香辛料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香辛料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香辛料是指用于烹饪和调味的植物制品,如胡椒、姜、大蒜、香菜等。
它们赋予食物独特的香味和味道,因此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香辛料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并提供一份1500字的报告。
一、香辛料行业概述香辛料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全球市场,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产品。
根据统计,全球香辛料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50亿美元。
香辛料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食品行业和饮料行业,而消费者对于有机和天然香辛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二、香辛料行业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味道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香辛料作为调味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快餐和外卖行业的发展推动下,对于香辛料的需求更加旺盛。
2. 市场竞争全球香辛料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有麦肯兹(McCormick)、三得利(Suntory)、日清食品(Nissin Food Products)等。
这些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销售渠道。
此外,全球香辛料市场还存在一些地区和国家的特殊品牌,如印度的古拉特香辛料和中国的五香粉等。
3. 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关注度增加,天然和有机香辛料市场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的香辛料,并且对于产地和生产过程也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一些新的香辛料也开始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如塔希尼亚辣椒、墨西哥黑胡椒等。
三、国内香辛料行业市场调查1. 市场规模中国香辛料市场规模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对于食物的苛刻要求和越来越多的餐饮业和酒店业的需求推动了香辛料市场的发展。
2. 市场品牌中国香辛料市场主要的品牌有乐悠、老干妈、李锦记等。
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 市场热门产品目前,中国香辛料市场热门的产品主要包括五香粉、辣椒粉、花椒粉等。
人们在烹饪中常常使用这些调味品,给食物带来特别的口感和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品市场调查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酱油、食醋、调味料,产品虽小,却涉及到千家
万户,更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近几年我国调味品业发展迅猛,年增幅连续十年
保持在10%以上,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调味品市场的年消费量每年递
增,市场空间不断扩容,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调味品已经不仅限于调味这一生活
必需品,而且还成为了食品行业、餐饮业必备的原料。因此,针对市场中调味品
种类、占比、创新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
2013年3月26日
2调查地点
友好超市、爱家超市
3调查目的
了解调味品市场的一般情况,掌握市场上调味品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知
识分析市场上调味品的创新方向。
4调查对象
超市中的调味品
5.调查对象相关情况
超市中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产业竞争十分激烈。
6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资料调查法,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样以及向超市
人员了解相关知识,询问他们的见解并加以整合,最终统计了解调味品市场状况。
7调查内容
主要了解市场上调味品的品牌、种类、数量、占比、市场动态等。
8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味品是我国传统产业,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调味
品产品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功能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调味品行业已经
形成一个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大市场,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作为食品制造业的
细分行业,依靠产业升级和消费增长,调味品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经调查得
知,在国外,调味品约占总食品份额的10%,国内只有6.44%,还有巨大的提升
空间,未来调味品行业一方面得益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
面将获利于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占餐饮业营业额比例的提升。
8.1酱油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
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熟成并经浸滤提取的调味汁液。氨基酸是酱油中最重要的营
养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酱油是中国调味品第一大产
品,产量稳占调味品行业之首,为总量的50%左右,达600万吨以上。
我国酱油生产现状依然以低盐固态发酵、高盐稀态发酵和天然晒制为主要生
产方式,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酿造和配制;按用途分类,除了生抽和老抽之
外,现在又衍生了黄豆酱油、增鲜酱油、功能酱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和需求的差异化,市场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今的酱油产品又有纯天然酿造
的、融入健康理念的、高档次的、复合味的、也有简约方便型的。
8.2食醋
全国食醋产量300万吨左右。食醋市场需求量每年还是以10%的速度递增,
食醋行业目前还是由上市公司恒顺一路领跑,总量快速上升,2010年的产量在
17万吨,2011年为
20万吨上下。
现在食醋除传统的米醋、香醋外,按功能和口味细分的食醋还有蟹醋、姜汁
醋、饺子醋、蒜蓉香醋等,随着人们对醋的认识,醋已从单纯的调味品发展成为
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这都是迎合了消费者对食醋的需求。
8.3食盐
平时在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盐以碘盐居多,但其实食用盐有许多种类。除原盐、
精盐外,还有以精盐为基础添加各种微量元素或营养、风味物质的特种食盐。
8.4味精
目前世界味精年产量约130万吨,主要生产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印尼、
泰国、法国、巴西,其中亚洲的味精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我国味精产量已连
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并每年以10% ~20%的相对增值率持续增长(产能主要集
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广东五省)。
味精的品种较多,一般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普通味精、强力味精、复合味精、
营养强化味精。
8.5香辛料
现在的香辛料大致可以分为:草本香辛料、非草本香辛料、种籽香辛料、复
合香辛料。
香辛料调味品主要是指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加工的调味产品。一种是单
一加工产品,另一种是复合加工产品,其中又分二类:一类为多种香辛料混合,
产生某种混合特征香气的香辛料,典型产品如十三香、五香粉、七味唐辣子(日)
等,第二类是香辛料与其他调味品的复合,如火锅底料、涮羊肉调料等。香辛料
调味品的品种范围很宽,市场前景广阔。
8.6复合调味品
复合调味品是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调味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油
脂、天然香辛料及动、植物等成分,采用物理的或生物的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及包
装,最终制成的定型调味料产品。
全世界的复合调味品占据了调味品市场80%的份额,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调味
品销售渠道与中国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即发达国家和地区调味品的销售渠道比较
偏重现代零售渠道,而且注重饮食的方便性,因此需求较大。复合调味品作为我
国调味品产业的新生力量,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
上,成为食品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8.7鸡精
鸡精是复合调味品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品类。(有数据显示,欧美国家鸡精食
用量占鲜味品总量的90%,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比例大约是85%,即使是在
人口不超过6000万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地区,其鸡精的销售量也为8000吨)。
我国鸡精、鸡粉行业作为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景气和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
展态势。鸡精主要应用于二大领域:家庭、餐饮的烹饪与食品加工领域。鸡精品
牌的集中度是调味品行业中较高的,行业第一品牌目前还是非“太太乐”莫属。
8.8酵母抽提物
酵母抽提物是从富含核酸及优质蛋白的食用酵母中提取出的一种物质,具有
良好的鲜味。目前已在国内一些重点的肉制品、调味料、酱油、鸡精等大型企业
中采用。酵母抽提物在国外备受推崇,欧盟、韩国和日本等普遍使用,这不单是
考虑其鲜味,还包括其安全性和营养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已明确将酵
母抽提物定位安全可靠的新型调味基料,其使用的普遍性已远远超过了传统调味
料。酵母抽提物与味精、I+G并称三大鲜味物质,其前景非常广阔。
9市场上酱油的创新方向
酱油产品向中高档化发展是一个趋势,健康、美味、方便是酱油产品发展的
方向。消费档次的提升,高档酱油的消费量也逐年递增,未来的高档产品很可能:
一是追求风味表现更佳的产品;二是回归自然,精选材料、古法、小量生产的纯
酿造无添加的酱油。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的头道鲜、五谷鲜、味蒸鲜酱油及上
海钱万隆调味品有限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生产的“官酱园”天然酱油等产品
颇得市场青睐就可见一斑。目前相对稳定的酱油生产企业全国有近3000家左右,
随着《食品安全法》等制度的实施,一批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为酱
油品牌企业释放出一定空间,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调味品市场经过几轮的结构调整和国内、国际资本整合之后,已经从一
个相对滞后的行业,转型为市场规范、竞争激烈的“朝阳”行业。
调查也显示,味道是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首先关注的因素,其对消费者最
终发生购买行为所起到的影响比重为44.2%,往下依次是价格40.6%、质量39.8%、
品牌31%和营养15.2%。由此可见,味道鲜美、定价适中、质量优异、品牌知名
度、营养丰富这五大要素是决定一个调味品成功与否的必备条件。未来几年,调
味品势必朝着多样化、高档化、方便化、复合化、营养化的方向发展,品牌产品
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振远. 酱油的水份活性. 中国调味品. 第2期,1981.
[2]王韵,张永华. 辛香料及其应用[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0,(1):46~48.
[3]宋安东. 发酵调味品工艺学. 化学工艺出版社,2009,17(2):12~18
[4]马永强,韩春然.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2007.
[5]李兴革. 发酵食品工艺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2,(3):6~18.
[6]韩春然. 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2(3):56~58.
[7]周家春等. 食品工艺学.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8]赵晋府等. 食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卫祥云. 国际调味品行业现状[J]. 中外食品,2002(7):32~34.
[10]吴正奇,凌秀菊. 我国调味品的生产现状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J]. 中国酿
造,2001(2):1~3.
[11]刘凡. 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N]. 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