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考察船赴冲绳热液区考察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题:大洋一号

2021年高考语文复习题:大洋一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选B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角度设误。
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所以B项是完全正确的。
海洋知识比赛

海洋知识比赛第六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比赛——大学生比赛知识点1、中国海洋中国海区地理1085.我国海岸带南、北边界分不是哪里?北起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
22.我国最北面的出海口在哪里?图门江,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29.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是哪条河流?额尔济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45.中国近海的海底地形总的趋势怎么?中国近海的海底地形,尤其是渤、黄、东海和南海北部,总的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倾歪。
海区渤海:四个海区面积最小,7.7万平方千米。
黄海:东海:南海:631.渤海沉积物来源都有那些?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
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五部分组成。
渤海沉积物来源有:(1)沿岸河流输入,这是最要紧的,(2)海岸侵蚀,(3)海底沉积物(包括残留沉积)再悬浮搬运,(4)风成沉积(5)海洋生源沉积物。
渤海海峡总的来讲,北部的水道宽而深,南部的水道窄而浅。
老铁山水道是北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要紧通道.流速大(达6—7节);南部的水道是较低盐度的海水流出渤海的要紧通道。
渤海是我国近海四大海中盐度最低的海。
1205.1954年,李四光指出渤海具有石油远景。
我国于哪年在渤海开辟了第一具海底油田,有力地证明了李四光的科学论断。
196717.我国的内海是哪个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为7.7万平方千米。
37.渤海有哪三个要紧海湾?莱州湾、辽东湾和渤海湾。
632.黄海是“黄群的海”吗?渤海与黄海是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与山东半岛北岸的蓬莱角间的连线为分界。
全部为大陆架所占的浅海。
因古黄河曾自江苏北部沿岸汇入黄海,海水含沙量高,水XXX呈黄褐XXX,因而得名。
它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西面和北面与中国大陆相接,西北面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东邻朝鲜半岛,南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同东海相连,东南至济州海峡西侧并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XXX海相通。
科考——向阳红01号

• 本次考察将历时260天,航程约3.5万海里(约6.5万公里),相
当于绕地球1.5圈,预计2018年5月15日返回青岛。
它现在在哪里呢?
• 本次航程计划执行6个航段: 第一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开 展稀土资源调查、深海环境 等综合调查;第二、三航段
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开展多金
属硫化物及环境综合调查; 第四航段在南极半岛周边开 展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第五、 六航段在东南太平洋海盆开 展稀土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
家专项科考项目——科考的主题为“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地点
在东印度洋南部。 • 本次科考历经73天,航行13000余海里,在东印度洋南部海区通过大面 观测、走航观测、锚系定点观测和漂流浮标观测等方式,进行了物理 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化学与水体生物、海洋光学等多学科现场调查。 • 2016年12月30日,“向阳红01”顺利停靠国家海洋局青岛深海基地管理 中心码头,至此,该船执行首次科考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向阳红01号
综合实践第一课
2017.9.4
它是什么? 它有哪些设备?
它能干些什么?
它完成了哪些任务? 它现在在哪里?
你还希望它干什么?
它是什么?
• “向阳红01”船是一艘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可以进行深海海洋科学
多学科交叉研究,船的吨位、续航力和自持力达到全球级科学科考船
它有什么设备呢?
它能干些什么呢?
比如说:地质环境监测
• “向阳红01”船的地球物理 实验室,能够将海底的地 形地貌,通过专业探测设
备,实时显示在实验室屏
幕上。能够通过海水多波 束探测11000米的马里亚 纳海沟。
它已经完成了哪些任务?
• 2016年0月19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青岛出发,开启首航,执行国
北极相关科普知识

北极相关科普知识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为地理极,在南半球的地理极称为或南极点;在北半球的地理极称为北极点。
同南极相似,北极也有几种概念。
北极一词,一般又泛指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通常指北极圈(66。
33分)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的绝大部分水域、岛屿、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北方大陆,总面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
也有人从气候上划分北极地区,以最热月份10度的等温线(海洋为5度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则其总面积约270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有时也有把全年内北极气团占优势的地区作为划分北极地区的依据,这样则不包括格陵兰岛南部和挪威海、格陵兰海的南部,总面积为2300~2400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的洋吗?北冰洋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正对大熊星座(北斗七星)的海洋。
北冰洋是一个近于半封闭的地中海。
它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加拿大北极群岛间各海峡和巴芬湾同大西洋连接,以狭窄的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
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W.巴伦支首次把它划作独立的海洋,并称之为“极北的海洋’或“寒冷的海洋”。
1845年,论敦地理学会正式把它命名为北冰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浅的一个洋,。
其面积为1478.8万平方千米,与南极大陆相当,仅为太平洋面积的1/12;平均水深1097米,不到太平洋的1/3;最大水探为5499米,仅为太平洋的1/2。
北冰洋有七个附属海。
北极有哪些岛屿?北冰洋面积不大,但其中的岛屿数量不少,在四大洋中,其岛屿的数量和面积仅次于太平洋,居第二位。
北冰洋中岛屿的总面积约380万平方公里(包括属于大西洋的格陵兰岛南部),绝大多数岛屿位于大陆架上,其成因同陆地类似,所以称它们为大陆岛。
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
其它主要岛屿和群岛有:新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地群岛、新西伯利亚群岛及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等。
这些岛屿在自然条件上绝大部分属于极地荒漠带,少数纬度较低的岛屿,属生长苔藓和地衣的北极苔原带。
漫话地球大洋海底“黑烟囱”

漫话地球大洋海底“黑烟囱”yuanzi16本文作者的话地球大洋海底“黑烟囱”是20世纪海洋科学特别是海洋地质科学最重大发现之一。
海底“黑烟囱”的探测和研究已成为国际前沿研究热点课题。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介绍地球大洋海底“黑烟囱”的概念、成因、分布、研究意义以及中国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概况。
其目的在于提供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们的喜欢和指教!本文目录一、海底“黑烟囱”的概念与成因二、现代海底“黑烟囱”的分布三、地史时期海底“黑烟囱”及其演化四、海底“黑烟囱”的研究意义五、中国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简介下面是正文一、海底“黑烟囱”的概念与成因地球大洋海底“黑烟囱”是20世纪海洋科学特别是海洋地质科学最重大发现之一。
海底“黑烟囱”的探测和研究已成为国际前沿研究热点课题。
在地球大洋底部,海水渗入大洋中脊地壳下被高温岩浆加热成温度高达400℃的含矿热液,通常从因岩石圈板块推挤而隆起的海底山脊上喷出,形成高温热喷泉。
这些含矿热液刚从海底地下喷出时为澄清热液,当其与周围冰冷海水混合后,其中的金属硫化物很快产生沉淀,在热液喷口处形成呈黑色等颜色的烟囱状堆积丘体,大洋海底“黑烟囱”因此而得名。
形成海底“黑烟囱”的“黑烟”主要由极细粒灰色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等矿物颗粒组成。
这些随着海底热液喷出来的金属硫化物颗粒,经长时间堆积形成直立柱状体,外形极像农村房屋上的烟囱,故称为“黑烟囱”。
“黑烟囱”主要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成分组成,还含有一些硫酸盐如重晶石、硬石膏等矿物。
如果,从海底热液喷发沉淀出来的是极细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钡、黄铁矿等矿物颗粒,就形成“白烟”。
相应地,由其形成的烟囱状柱状体,则称为“白烟囱”。
此外,还有一些“低温烟囱体”,主要形成于温度低于100℃的低温热液喷口处,主要由碳酸盐或非晶质二氧化硅组成。
可见,海底“烟囱”是多种多样的。
海底“黑烟囱”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大洋地壳板块张裂。
海洋知识比赛题库

海洋知识比赛题库131:我国最大的半岛是70.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多少?于哪一年建成通车?我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于2008年建成通车。
71.《无居民海岛爱护与利用治理规定》于何时正式施行?2003年7月1日。
7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于啥时刻?1986年。
73.我国最大的半岛是哪个半岛?山东半岛。
74.我国岛屿数最多的群岛是哪一具?舟山群岛。
75.到目前为止,我国哪个海区赤潮发生最为频繁?东海。
76.被海员们称为“中国的好望角”的岬角是哪一具?成山头。
77.我国啥时候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中?北宋。
132:海区跨越的气候带78.我国自行设计建筑的第一艘海洋调查实习船的名字是?“东方红”号。
79.我国第一条水下电报电缆开通于哪一年?1871年。
80.中国海区共跨越哪几个气候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1.1990年我国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爱护区有几个?5个,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爱护区、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爱护区、海南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爱护区、海南三亚珊瑚礁自然爱护区和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爱护区。
82.我国可管辖的海域有哪些?内水、领海、毗连区、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83.我国海域划界遵循啥基本原则?海域划界要遵循国际法基本原则、公平原则;自然延伸是划定大陆架界限的主导原则。
84.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富有海洋特群的民俗节?山东荣成中国渔民节、海南国际椰子节、青岛海洋节、浙江象山开渔节。
133:第一具填海机场是85.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在哪里?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是广东南澳岛与XXX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86.我国第一代潮汐预报机于哪一年研制成功?1999年。
87.我国第一具填海机场是哪个?珠海机场。
论文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雨量对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综述学院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地理09学号096110108姓名洪燕娜指导教师李冬玲开题日期2012.12.13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雨量对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综述摘要【摘要】近十余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注重研究边缘海域,南冲绳海槽成了研究的重点靶区。
对MD05-2908岩芯的分析,研究区域海洋环境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涉及到沉积速率与区域降水的研究、硅藻种类、数量及组合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古海洋生产力变化与降水的关系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降水量变化对海洋环境演变的影响在海洋学研究中的进程和发展。
【关键词】降雨量;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文献综述一、序言台湾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处在东亚季风区,深受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团的影响,能强烈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在古气候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但目前相关的研究仍不多。
近几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注重研究边缘海域,这主要因边缘海域保存着高分辨率的沉积岩芯,更有利于系统的揭示区域古气候事件和古海洋环境。
南冲绳海槽位于东海西南端、台湾东北部,其海洋环境受到黑潮、长江沿岸流以及台湾东北部兰阳河的共同影响。
作为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沉积环境,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靶区。
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的术界也明显加强了南冲绳海槽区域古环境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
本文拟对这些成果试作综述,对其中的不足略作总结,不妥错谬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有关冲绳海槽区域降水的相关研究李麦村等人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做过相关研究,研究表明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改变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及位置,从而影响印度尼西亚地区的跨赤道气流和中国东部低层的东南季风及长江流域的降水[1]。
但是本文虽然叙述了遥相关型和它的力学解释,并没有论及研究区域海水温度、季风环流以及降水的时间演变。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

中国海洋资源状况;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同时还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5000多个,属于海洋大国。
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制定正确的海洋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为2.17万平方公里(合3255万亩)。
由于我国沿海入海河流每年带入的泥沙量为17亿~26亿吨,平均约20亿吨。
它们在沿岸沉积形成滩涂,每年淤涨的滩涂总面积约40万亩,使我国滩涂资源不断增加。
滩涂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原海岸,渤海占31.3%,黄海占26.8%,东海占25.6%,南海占16.3%。
浅海资源由于陆架宽广也很丰富。
0~15米水深的浅海面积为123800平方公里,占近海总面积的2.6%。
按海区分,渤海为31120平方公里;黄海为30330平方公里;东海为38980平方公里;南海为23330平方公里。
滩涂和浅海是我国发展种、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2.港址资源我国港址资源丰富的原因基于我国大陆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1/4以上。
这类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港湾众多。
它们的特征是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选为大中型港址。
淤泥质海岸4000多公里,其中大河河口岸段常有一些受掩护的深水岸段和较稳定的深水河槽,可建大中型港口。
砂砾质海岸呈零星分布,岸滩组成以砂、砾为主,岸滩较窄、坡度较陡,堆积地貌发育类型多,常伴有沿岸沙坝、潮汐通道和潟湖,有一定水深和掩护条件,可建中小型港口。
我国沿岸有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0多个大、中河口,深水岸段总长达400多公里。
绝大多数地区常年不冻。
除邻近河口外,大部岸段无泥沙淤积或很少,基本具备良好的港址环境条件。
目前,可供选择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4处。
3.海岛资源海岛是联结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它兼备丰富的海、陆资源,在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考察船赴冲绳热液区考察
北京时间4月8日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今日在青岛中苑码
头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
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
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同时也是“科学”号首
次综合性工作运行。
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由中国船
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
任公司建造,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以
“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运行。“科学”号
在技术和建造方面整合了当前海洋科学考察多学科、
多领域的先进装备和信息技术集成,可进行高精度长
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
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被称为“海
上移动实验室”。 此次海洋科学考察是“科学”号正
式交付以来的首个航次,代表着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
考察船正式投入运行。
WPOS先导专项以热带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
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
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印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
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
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取得
突破性、原创性成果,促进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
研发与应用,显著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
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
合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号此次搭载了40余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将开展WPOS专项“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
海底热液系统相关研究,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
口周围海域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
析。科研人员将通过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环境跟踪探
测与分析及特征研究、热液柱的物质与能量输送机制
研究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通量和动力学过程分析,热
带西太平洋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为生物和生
态学研究提供沉积环境参数,揭示热液系统形成演化
机制,阐明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特征,定量评
价热液系统对近海底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据了解,“科学”号此次搭载了水下缆控潜器
(ROV)、深海拖曳探测系统、重力活塞取样器、电
视抓斗和岩石钻机、万米温盐深仪(CTD)等许多先
进的大型深海探测和取样设备。其中,“发现”号ROV
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
手,具备深海热液区温度、压力、盐度、浊度、溶解
氧、pH、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参数的
原位探测能力,可以对近海底海水、热液流体、浅表
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进行可视化现场取样。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4月10日抵达目
标海域,并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地质和生物取样等海
上调查工作,预计5月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在深
圳短暂休整后,“科学”号还将继续开展与热液活动研
究相关的后续海上科学考察。
“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资料:
船舶参数:
“科学”号总长99.80米、型宽17.80米、型深
8.90米,总吨位4711,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
天,最大航速15节,定员80人。
大事记:
2007-12-20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建议书获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2010-10-28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在武昌船
舶重工有限公司开工建造
2011-11-30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武汉下水并
命名为“科学”号
2012-09-29 “科学”号交接仪式在青岛举行
2013-04-08 “科学”号在青岛首航。(海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