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公共基础知识极地考察船知识点

极地考察船知识点1.雪龙号“雪龙”号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
2020年 4月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已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暨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2.雪龙2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沪。
2.向阳红向阳红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至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学考察船。
其中,向阳红10号船是我国为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首次研制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兼远洋通信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曾于1985年首航南极。
“向阳红22”是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是国内唯一具备收放并存放10米大型海洋监测浮标能力的工作船,在国际上也是起吊浮标能力最强的工作船之一。
3.极地号1986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极地号”,载着我国第三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青岛港拔锚启航。
“极地号”由此开始了它的第一个航程,这也是我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4.长兴岛号为15000吨级远洋补给船,隶属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基地,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长城站的建筑任务。
5.“海洋4”号为5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90-1991年参加中国第7次南极考察队,赴西南极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区开展海洋地球物理科学调查工作。
【练习】1.(单选)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 )。
A.雪龙号B.雪龙2号C.向阳红10号D.海龙1号【答案】B。
我国第一艘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雪龙2号。
2.(单选)1986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开始了第一个航程,这也是我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国十个“大科学装置”

中国十个“大科学装置”作者:安利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17期随着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全面竣工,标志着我国“大科学装置”又完成新的一项。
正如国际空间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大科学装置是指那些需要“大手笔”建设,并能长期稳定运行,来实现重要的前沿性的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下面就介绍我国一些正在运行或在建的大科学装置。
1. 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也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90年建成运行,后又经过一系列改造,已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成果。
到2020年,BEPC的科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科学家设想,未来建成一个50~100千米周长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进一步将CEPC改建成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
2.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郭守敬巡天望远镜全称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它位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
自2012年9月正式巡天以来,已捕获700余万条高质量恒星光谱,超过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得数据的总和。
光谱包含着关于恒星各种特性的信息,能够揭示其运动状态、温度、质量和化学成分。
3. EAST装置EAST由“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也称“东方超环”,位于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
“托卡马克”是一环形装置,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核聚变材料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从而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
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4. 神光II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的“磁约束聚变”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的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则是“惯性约束聚变”,即把强大的激光束聚焦到核聚变材料制成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即完成全部核反应。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东方红2号
•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 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 性调查船之一。
东方红2号
• 续航力与自给力:在航速12.5节时续航力13000海 里;按定员196人计算自给力为60昼夜。 • 稳性: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对无限航区客 船要求。 • 抗沉性:满足分舱及破舱稳性对抗沉性的要求。 • 耐波性:设专用设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调 查工作状况。 • 适居性:生活设施齐全,且在室内生活及工作场 所实施集中空调,使该船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工作 条件。
雪龙号
•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 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 套设备。 •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 船. •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 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 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竺可桢号
• “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原名 “海洋20号”。中国首艘636A型海洋综合 调查船.
竺可桢号
• 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4万多平方公里、测 线里程达1.2万公里。 • 7批次向澳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 为研究分析可疑区域海底地理环境提供了有 力支撑。 • 开创了海军专业测绘力量首次成功参与国际 性联合搜救行动等多个纪录。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 海洋调查船. •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 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我国的十个调查船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
唯一的一艘专门从事极地 科学考察的破冰船。自 1993年从乌克兰购进以 来,“雪龙”号先后进行 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 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 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 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 创下了我国海史上多项新 纪录。
“北斗号”调查船,是 挪中两国渔业部门的合 作、挪威为了表示对中 国开放与发展新政策的 支持而向中国赠送的一 艘现代化的渔业科学调 查船 。该船功能齐全, 可塑性强,适用于多种 渔业与海洋科学调查, 船上装备了先进的导航 仪器和可变螺距推进器, 可在全球冰区以外的海 区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及 其他海洋科学调查。
“中国海监83”号是 中国 中国海监83”号是 目前最先进的海洋调查 船,船上装了许多世界 领先的仪器。此外, “海监83”船还装备了 直升飞机,该船将可以 在远海海域实施空中监 察和采样取证工作。这 艘监察船造价1.5亿, 船长98米,排水量 3980吨,连续航行能 力10000海里,自持力 60天,适航范围除极地 以外的任何航区。
“大洋一号”,是一艘 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 察船,新增的动力定 位系统、网络系统以 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 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 布局,使其调查能力 大为增强,已进入国 际先进科学考察船行 列。
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 船“金星”号,是 1956年用一艘远洋救 生拖轮改装而成的, 适用于浅海综合性调 查。“金星”号投入 使用20多年,为研究 渤海、黄海、东海测 取了大量资料。60年 代开始,中国先后建 造和引进了大批大、 中、小型调查船。中 国的海洋调查船具有 船体较大、生活与工 作条件较好的特点。 。
向阳红09号为 综合性海洋科学 调查船。可进行 海洋水文物理、 海洋气象、海洋 化学、海洋地质 地貌、海洋生物 等科学调查研究 工作。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0
Atlantis号(美)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2
Atlantis号
部分规格参数:
长 吃水深度 排水量 巡航距离 航速 转向动力
83.5m
5.8 m
3510 t
17280 n mile
11 kn
喷射式
地位
•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 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约4600吨 12节
续航力
物资供应
15000海里 60天
主要装备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装配的升降鳍板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 海域科考,可提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JAMESCOOK”号(英)
•0
装 备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
间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
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
测,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
料。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 时刻: 第一名是——
•0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1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所属单位
13000海里 中国海洋大学
米
续破冰1.2米 吨
19000海 里
•0 新“白濑”号(日本) 南极观测船
7
新“白濑”号ຫໍສະໝຸດ 船长船宽138米
28米
排水量
乘员 破冰航速
耗资
1.25万吨 179人 3节 380亿日元
装备
创新
挺进深海的功臣:“科学”号科考船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至 2 01 2 之 前,除 自主 研 制 的“ 东 方 红 2 号”“ 远 望 3 号”和 ”。由于这个时 期 的 新 船 数 量有限,距 满 足中国 海洋 科 学 快 速 发 展 的实 际 需 求尚有差 距 。但 无 论怎样,这个时期的科考船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奠定了 装备基础,成为我国第二代主力科考船。
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东方红 3 号”科考船
4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远望 7 号”测量船在大洋上 劈波斩浪,为我国航天测控事 业做出重要贡献
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出现了
据 统 计,2 010 到 2 0 2 1年,中 国 新 建 海洋 科 考船 的 数 量 达 3 0 余 艘,涌 现 出 一 大 批 世界先 进 水平 的 科 考船 。例 如,2 5 0 0 0 吨 级 的“ 远 望 7号”圆 满 完 成“天宫二号”“ 嫦 娥 四 号”、北 斗卫 星等 2 1 次 海 上 测 控 任 务;全 世界第1 艘 六 缆 高 精 度、短 道 距 地 震电 缆 三 维 物 探 船“ 海 洋 地 质 八 号”使 中 国 站 上 国 际 海 洋 物 探 领 域 船 型 技 术 的 制 高 点; 全 球 首艘 具备 艏 艉 双 向 破 冰 技术 的 极 地 科 考破 冰 船“ 雪 龙2号”成功首航南北两极,填补了中国极地科考重大装 备 领 域 的 空白…… 这 些 科 考船为中 国 海洋 事业 的 发 展 做 出了重要贡献。
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

船型推介95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DOI :10.19423/ki.31-1561/u.2019.04.095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3”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
该船采用AFE 有源前端变频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轴双定距桨、双襟翼舵、1台首侧推、1台尾侧推,DP-1级动力定位,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
“东方红3”号是目前世界上同类科考船中定员最多、快速性与经济性指标最高、科考静音环境与居住舒适度最佳、船舶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科考和船舶数据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其水下辐射噪声通过挪威船级社DNV GL 的权威认证,获得其全球最高级别的SILENT-R 证书,成为国内首艘、国际上第4艘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目前世界上获得该证书吨位最大的静音科考船。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如下页表1所示。
该船可对全球海域的大气、水面、水体及海床进行立体、全方位的科学考察活动,船上所配置的科考调查系统参见下页表2。
96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表1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表2 “东方红3”号科考调查系统配置船型推介97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东方红3”号的诞生将进一步确立我国海洋科考数据成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其投入使用后,将以其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测量成为“透明海洋”建设的坚实保障,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重器!(供稿: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民船部)。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

超过 3 0 年,船舶功能相对落后 ,大部分海洋探测设备和科研仪器未及时更新 ,整体配套不完善,作
业 效 率 较 低 ,难 以满 足 当前 日益 发 展 的 多 学科 综 合 考 察 ,特 别 是 深远 海 综 合 考察 的需 求 。在此 背 景 下 ,国家 和 中 国科 学 院相 关领 导 非 常重 视 并有 力 促成 了我 国新一 代 4 0 0 0吨级 海 洋科 学 综合 考 察船 的
自主设 计和 建 造 。
1 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 科 学” 号 海洋 科学 综合 考察 船属 于 国家 重大科 技基 础 设施 建设 项 目, 是 国家“ 十 一五” 规划 中 的十 二 项大 科 学工程 项 目之一 。该项 目于 2 0 0 7年 7月 2 6日正式 立项 , 由中 国科 学 院 、教育 部牵 头 , 中国科 学 院海洋 研 究所 作 为项 目法 人单 位 , 中国海 洋大 学 、 国家海 洋局 第 一海 洋研 究所 、 农业 部黄 海 水产研 究所 、国土 资源 部青 岛地质研 究所作 为共 建单位 开展 实施 。该项 目于 2 0 0 9年 5月通 过 公开 招标 正式 确 定 中 国船 舶工 业集 团公 司第 7 0 8研 究所 为设计 单位 , 2 0 0 9年 1 2月 , 招标 确 定中船 重 工武 昌船舶 重 工有 限责 任 公司作 为建 造厂 ,历 时 3年 多 的设计 和建 造 ,总投 资约 5 . 5亿元 ,最 终 以优 异 的性 能指标 验证 了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6 ;修 改稿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2 2
基金 项 目: 国家重 大科 技 基础 设施 建设 项 目 ( 国家发 改委 批 复一 发改 高技 [ 2 0 0 7 ] 3 5 4 6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13000海里
所属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装 备
特 点
15个不同类型的实 验室
X波段雷达(带 ARPA)
综合导航系统
无限航区的B级冰区加强钢质远 洋船
稳定,抗沉,宜居, 耐波,减震降噪
重 大
下水15年来,航程相当于绕赤道14圈,承担了逾百项国家级重大研
时1.852公
里)的航速破冰 前行 • 3架直升机
考察。
06
科学号(中)
中国先进海洋科考船
科学号
• 部分参数 船长 99.5米 主要装备 • • • 应用领域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科考,可提 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 装配的升降鳍板 侧推加盖及翻转机等设备 宽 17.8米 排水量 约4600吨 巡航航速 12节 续航力 15000海里 物资供应 60天
装备
• 先进的破冰能力: 在冰层厚度达 1.5米的海面 上能以3节(1 节航速约合每小
创新
• 环保技术:污水净化 系统,油舱采用双层
用途
• 日本第51 次南极考察 队将乘坐它 于2009年1 1月从日本 出发赴南极
结构,防止发生事故
时燃油泄漏先进的垃 圾焚烧炉 • 破冰技术:其船首可 喷出海水对冰层进行 溶解,从而减少直接 破冰的燃油消耗
• 从海底直接采集样本
08
雪龙号
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CHINARE)
舰长 167.0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宽 航速 排水量 编制人数 续航力 19000海 里
22.6米 1.5节航速连 续破冰1.2米
21025吨 130人
装备 • 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通讯系统 • 两架卡-32直升机的机库和1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还配备了1架 “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以及1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 和运输能力。 • 可调式螺旋桨
•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 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 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 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 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装 备
海底声纳测 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 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01
东方红二号
海大的骄傲
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3.5亿英镑
02
Atlantis号(美)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Atlantis号
部分规格参数: 长 83.5m 吃水深度 5.8 m 排水量 3510 t 巡航距离 17280 n mile 航速 11 kn 地位 转向动力 喷射式
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
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
• 更多的现代化科考测量设备
• 集货船、油轮、舰载直升机、载客和研究等功能于一体
• 主要用作俄罗斯在南极的科考任务,为俄南极站点、野外基地提供物资 技术保障,包括运送燃料、食品、科研设备,越冬换季极地人员更换。 • 保障从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海冰等大范围的研究工作。
Sikuliaq ”号 ( 美) 09
Sikuliaq”号
总长 船宽 15.84米 船深 8.53米 吃水 7.77米 排水量 3724吨
主要参数
79.5米
• DPS1动力定位系统,冰级加强多波束声纳系统,声学多
主要装备
:
普勒流速剖面仪,1万米长缆线的现代化绞车
• 较长的取芯能力 • 噪音小,便于开展鱼类研究
科研实力 • 十分坚固,适合航行于充满浮冰的北极海域
海潜艇,机器人潜艇Autosub6000
主 要 贡 献
从事各类海洋研究调查 在大西洋海底800米以下进行岩心钻探和取样工作
于2010年对位于加勒比海域开曼海沟5000米海底的世界上最深
的海底火山谷喷口进行了调查
“北极光”号(欧盟) 04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北极光”号
主要参数
长
宽
载员
120人
“JAMESCOOK”号(英) 05
英国最大综合海洋科学考察船
“JAMESCOOK”号
部分参数 总长 895m 船宽 18.6m 吃水 55m 排水量 5801吨 巡航速度 12节 随船人数 54名
搭 载
装 备
多波束声纳系统,超声波多普勒流面刨面仪,水质
采样器,海底土壤样本器,搭载HyBIS和Isis遥控深
创举
• 在其中布放设备而不会受到海风、海浪和海冰的 影响。能首次在被海冰覆盖的封闭区域布放非常 敏感和昂贵的设备,如遥控或自主式水下设备。
03
“地球”号(日本)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
“地球”号
部分规格参数: 全长 210m 主要成就 • • 世界上最高的船上钻井架,高出海平面121米 能够在地幔、大地震发生等区域进行高深度钻探作业,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 艘”多功能科学钻探船。 • • • 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竖管钻探方式的深海探测船 世界最大深海钻探船,此前曾创下7740米世界最深海底钻探纪录。 将参与综合大洋钻探科学计划(IOPD) 全宽 38m 吃水深度 9.2m 总吨位 56,752吨 最大航速 12节 造 价
排水量
约6.5万 吨
最快航速 造价
15.5节 6.5亿欧 元
199.85米 49米
• 世界上第一艘国际性考察船 • 了解上至大气、下至海床各个范围内全球变化问
能力与地位
题的独特海洋观测平台 • 单船进行深海科学钻探,无需其他破冰船的协助 • 拥有一个能在冰上进行操作的动态定位系统
• 两个月池(moon pool)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海洋技术二班 缪思思14020041079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俄) 10
俄罗斯近20年来首次打造的科研考察船。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
船长 船宽 23米 排水量 16800吨 载员 140人 航行最低温 -40℃ 耗资 2亿美元
主要参数
133.6米
• 8个现代实验室模块
主要装备
意义
•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 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 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
能齐全的破冰船。
07
新“白濑”号(日本)
南极观测船
新“白濑”号
船长 138米 船宽 28米 排水量 1.25万吨 乘员 179人 破冰航速 3节 耗资 380亿日元
贡
献
究课题的综合性海上航次任务,承载科研人员4000余人次,与国
内外30多家相关海洋研究单位及院所进行了广泛合作
谢 谢
海洋技术二班 缪思思140200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