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仪器制造第2章——第1节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

测控仪器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掌握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熟悉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
4. 提高学生对测控仪器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1.1 测控仪器的定义1.2 测控仪器的作用1.3 测控仪器的分类2. 测控仪器的组成2.1 传感器2.2 信号处理电路2.3 显示与输出2.4 控制与通信3. 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3.1 可靠性3.2 准确性3.3 稳定性3.4 灵敏度3.5 抗干扰性4. 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4.1 需求分析4.2 方案设计4.3 参数设计4.4 系统仿真4.5 硬件选型与设计4.6 软件设计与实现5. 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5.1 温度控制器5.2 压力传感器5.3 流量计5.4 液位控制器5.5 超声波测距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条件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2. 实践基地: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测控仪器设计报告的质量,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参数设计、系统仿真等方面。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硬件选型与设计、软件设计与实现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测控仪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5-8课时:测控仪器的组成及其作用第9-12课时:测控仪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13-16课时:常见测控仪器的设计案例分析第17-20课时:设计实践与操作第21-2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权威的测控仪器设计教材。
测控仪器设计课程概要2

图3-5一米激光测长机结构原理 1—底座 2—干涉仪箱体 3—测量头架 4—工作台 5—尾座 6—电动机和变速 箱 7—闭合钢带 8—电磁离合器 9—固定角隅棱镜 10—尾杆 11—测量主轴 12—可动角隅棱镜 13—激光器 14—分光镜
包括:径向误差运动、轴向误差运动、倾角误差运动及端面误差运动。
名称 回转轴 的误差 运动 定义: 指旋转 体回转 轴线相 对于其 造成回转误差的原因
要求
图示
是主轴和轴承的尺寸误差、形状误差、装配误差及刚 度、润滑、阻尼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例如滑动摩擦轴系存在主轴安装偏心和晃动,由于偏 心的存在(若间隙为△,偏心为e,则e=△/2),主轴回 转中心不再是O点,而是在以e为半径的圆周上,如图450所示。当主轴转过θ角时,回转中心由O变为O′,这 时带来的回转误差
图d与图b为三角形肋, 不仅刚度较好,工艺也较 简单
图f、图g、图h则铸造工 艺比较复杂,而且铸造泥 芯很多,但刚度很好。
问题二
导轨的功用:
仪器的导轨及设计
1、导轨的功用与分类
导轨是稳定和灵活传递直线运动的部件,起着确保运动精度及部件间相互位 置精度的作用。其由运动导轨(动导轨)和支承导轨(静导轨)组成。 动导轨上有工作台或拖板(滑板)、头架、尾座及其它夹持部件、测量装置 等。静导轨一般与仪器基座、立柱、横梁等支承件连接在一起或者做成一体。
问题三 主轴系统及设计
在测控仪器中,主轴系统由主轴、轴承及安装在主轴上的传动件或分度元件 组成。
chap01测控绪论ppt课件

▪ 例:分辨率为1000的编码器,输出波形(A,B相,示意)
2024/6/19
-15-
2,绝对码信号
绝对码信号是一种与状态相对应的信号 例:绝对式码盘:每个角度方位对应一组编码。 Y=kx (以4位编码为例 k=360/(2^4) )
1.2.2 动态特性好
▪ 包括响应快和动态失真小 ▪ 实时动态测量已成为测量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 对高速运动的系统,控制的滞后可能引起系统振荡,
导致系统失去稳定.
▪ 例:雷达/火炮防空系活
▪ 1)模/数及数/模转换 A/D,D/A
▪ 计算机控制 传感器/执行机构的输入/出为模拟信号
▪ 4,数字化
▪ 数字电路易于集成,抗干扰性强,便于与计算机连接, 但不能完全代替模拟电路,客观世界的许多参数都是模 拟量;许多前级信号需经模拟电路调理后,再转换成数 字信号;执行机构需要模拟信号;模拟运算的速度比数 字电路或软件要快。
2024/6/19
-26-
发展趋势(续)
▪ 5,通用化,模块化(复杂电路的分解) ▪ 6,智能化
前级电路,安排散热。
2024/6/19
-6-
精度问题(续)
▪ 3 线性与低失真(高保真)
▪ 输入与输出具有线性关系。(万用表测量电阻,非线性)
▪ 测量不失真,测控电路在信号所占有的频率范围内,具 有良好的频率特性。
▪ 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 Y= kX(t) y=kX(t-t0) 时域
▪ 频域:幅频
A K
2024/6/19
-29-
课程的性质、内容与学习方法(续)
▪ 学习方法
《测控仪器设计》(第3章)《测控仪器设计(第3版)》

• 如果由于导轨误差,基准读数显微镜和测量使读 数显微镜支架在图示平面内产生的转动,使基准 读数显微镜的第二次瞄准位置由M2′移到M2″, 此时带来的测量误差为:
d d ' d(1 cos) d 2 / 2
因为:(1-cosφ)=2sin2φ/2 设d 被测线纹长度,且d=20mm,φ=1′, 则引起的误差为:Δ=20×(0.0003)2/2=9×10-7 mm
12—望远镜调焦环;13—度盘照明反光镜;14—望远镜的目镜管;15—照准部
的水准器;16—圆盒水准器;17—照准部与基座的连接螺旋;18—垂直度盘水准
器;19—垂直度盘水准器微动螺旋;20—水平度盘变换螺旋;21—水平度盘变换
螺旋保险钮;22—物镜内镀银面;23—十字丝照明反光镜;24—照准部水准器改
• 因此,遵守阿贝(Abbe)原则的仪器,应符合图 3-5所示的安排。仪器的标准刻线尺与被测工件作台的 直径共线。
21:46
15
1. 图3-6a为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直径。
• 它的读数刻线尺和被测件的尺寸线不在一条线上, 故不符合阿贝原则。
21:46
16
测量时,活动量爪在尺架(导轨)上移动,由于导轨之间存
12
PZT微动扫描机构
21:46
13
第三节 测控仪器设计原则
在仪器设计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带有普 遍性的或在一定场合下带有普遍性的仪器设计所应遵循 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原理.这些设计原则与设计原理,作为 仪器设计中的技术措施,在保证和提高仪器精度,改善仪 器性能,以及在降低仪器成本等方面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
第三章 测控仪器总体设计
何谓测控仪器总体设计?
• 总体设计的时机?
测控仪器 第3章——第3节

36
2.激光两坐标测量仪中监测导轨转 角与平移的光电补偿方法 图3-5为高精度激光两坐标测量 仪,为了补偿由于导轨转角引起的的 阿贝误差,仪器采用双层工作台。下 层工作台2经滚柱在底座1的导轨上 作纵向移动,上工作台3通过三个滚 珠轴承4支承在下工作台上。上工作 台П型框板的左右各有两个孔眼。左 面两个孔眼里装有弹性顶块5,把上 工作台往左拉,右面两个孔眼里装有 压电陶瓷组合体6、7,其端部顶在 下工作台上。利用压电陶瓷的电场压变效应,使上工作台相对于下工作 台实现微小的平移或转角。转角将产 生阿贝误差,故在此仅介绍导轨的转 角运动。
图 3— 1 遵守阿贝原则的测量 1-导轨 2-指示器 3-标准线纹尺
共线。
4-被测件 5-工作台
4
阿贝原则的引出:
游标卡尺的阿贝误差计算:
1 S tan S
(当很小的时候)
5
导轨间隙造成运动中的摆角由于标准刻线尺与被测件 的直径不共线而带来测量误差。
1 S tan S
17
补偿举例
1. 爱彭斯坦(Eppenstein,也叫爱宾斯坦) 光学补偿方法
是一种结构布局,用以补偿阿贝误差。被用于高精度测长 机的读数系统中。
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18
测长仪和测长机
测长仪和测长机结构中带有长度标尺,通常是线纹 尺,也可以是光栅尺。 测量时,用此尺作为标准尺与被测长度做比较,通 过显微镜读数以得到测量结果。 量程较短的称为测长仪。 量程在500mm以上的仪器体形较大,称为测长机。 测长机常用于绝对测量。
扩展阿贝原则:
美国学者布莱恩(J.B.Bryan)建议将扩展了的阿贝原则表达如下:
“位移测量系统工作点的路程应和被测位移作用点的路程 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不可能,那么或者必须使传送位移 的导轨没有角运动,或者必须用实际角运动的数据计算偏移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2章 第1节 无脊椎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一节无脊椎动物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动物的分类1.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A.脊索B.脊柱C.外骨骼D.脊髓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属于脊椎动物B.鲍体内没有脊柱C.枪乌贼属于无脊椎动物D.脊椎动物的种类比无脊椎动物的多知识点二无脊椎动物类群3.(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水螅、水母都属于刺胞动物,它们体表特有的结构是()A.鳞片B.刺细胞C.贝壳D.黏液层4.“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类群是()A.刺胞动物B.扁形动物C.线虫动物D.环节动物5.蛔虫、钩虫、蛲虫、绦虫等均是肠内寄生虫,它们的共同特征是()A.体表有角质层B.有口无肛门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器官复杂6.(2023·安徽中考)外骨骼不仅是某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下列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知识点三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动物B.蜜蜂可为植物传播花粉,酿蜜,对人类有益,应该保护;蝗虫啃食农作物,应该将其全部消灭C.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够提高土壤肥力D.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能力提升8.(2023·湖南益阳中考)下列关于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B.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比线虫动物运动更灵活C.比较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点,推测前者可能比后者更高等D.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9.下列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对应错误的是()A.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C.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D.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不分节10.无脊椎动物是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其种类多、分布广。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测控仪器设计(第3版)》
(t) M[ y(t)] x(t)
图2—3a、b分别表示一阶和二阶动态仪器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动态偏
移误差。
一阶系统 图2—3 仪器动态偏移误差
二阶系统
2)动态重复性误差 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用同一动态输入信号进
行多次重复激励,所测得的各个输出信号在任意时刻 tk 量值的变化范围,
2.动态偏移误差和动态重复性误差
1)动态偏移误差 输出信号 y(t)与输入信号x(t) 之差 (t) y(t) x(t)
反映仪器的瞬态响应品质。
如果已知仪器的数学模型,可以由传递函数与输入信号拉氏变换
的乘积的拉氏反变换获得对特定激励 x(t) 的响应 y(t) 。
也可用实验测试的方法得到输出信号 y(t)的样本集合Y(t) ,将均
通常用三倍或二倍的动态输出标准差
s来(t表k )示:
当输出信号是确定性信号与随机的组合时,动态输出的标准差可用下
式估计,即
s(tk )
1 n
n 1 i1
yi (tk ) y(tk ) 2
在动态仪器中,必须考虑弹性、惯性和阻尼对仪器特性的影响,仪器输 出信号不仅与输入信号有关,而且还与输入信号变化的速度、加速度等 有关。由于仪器的基本功能在于输出不失真地再现输入,因此用线性定 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仪器的动态特性 。
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有不同描述方式:
1) 传递函数:是动态仪器的数学模型,在复域中描述,与系
(一)仪器的静态特性与线性度
静态特性 :当输入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 十分缓慢时,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
y f (x)
线性静态特性:希望仪器的输入与输
出为一种规定的线性关系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3节
迈克尔逊等倾干涉条纹
等倾干涉
24
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的等倾干涉条纹及M1和M2的相应位置
迈克尔逊等倾干涉条纹
25
迈克耳逊-莫雷实 验测到以太漂移速度 为零,对以太理论是 一个沉重的打击,被 人们称为是笼罩在19 世纪物理学上空的一 朵乌云。
26
对此实验结果,洛仑兹提出了一个假设, 认为一切在以太中运动的物体都要沿运动方向 收缩。由此他证明了,即使地球相对以太有运 动,迈克尔逊也不可能发现它。而爱因斯坦从
优点:简单、快速。
局限性:
(1)首先要能够正确得到仪器作用方程; (2)对于不能列入仪器作用方程的源误差,不能用微 分法求其对仪器精度产生的影响,例如仪器中经常遇到的测
杆间隙、度盘的安装偏心等,因为此类源误差通常产生于装 配调整环节,与仪器作用方程无关。
7
补充:迈克尔逊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① 以太不存在,光的传播不需任何媒质,可在 真空中传播,以太不能作绝对参照系。 ② 地球上各方向光速相同,与地球运动状态无 关。 迈克尔逊干涉仪由于可进行精密测量, 1907年迈克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1
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
反射镜 M1
M1 M 2
反 射 镜
M1 移动导轨
单 色 光 源 分光板 G1 补偿板 G 2
13
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 了以光速C传播的电磁波的存在。到十九世纪末,实验完 全证实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是什么?它的传播速度C 是对谁而言的呢?当时流行的看法是整个宇宙空间充满一 种特殊物质叫做“以太”,电磁波是以太振动的传播。但 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理论。如果认为地球是在 一个静止的以太中运动,那么根据速度叠加原理,在地球 上沿不同方向传播的光的速度必定不一样,但是实验否定 了这个结论。如果认为以太被地球带着走,又明显与天文 学上的一些观测结果不符。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了非常 精确的测量,仍没有发现地球有相对于以太的任何运动。
测控仪器设计(全)PPT课件
✓ 测量范围
• 测量仪器误差允 许范围内的被测 量值。
如光学计的示值范围 为±0.1mm,但其悬臂可 沿立柱调节180mm,在该 范围内仍可保证仪器的测 量精度,则其测量范围为 180±0.1mm。
光学计
✓ 灵敏度
• 测量仪器输出的变化与对应的输入变化的 比值。 s=△y/△x
• 表征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 当输出值与输入值为同一量纲时,灵敏度
又称为放大比。
第四节 对测控仪器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程序
一、设计要求
(1)精度要求 精度是测控仪器的生命,精度是第一位的。
精度本身只是一种定性的概念。为表征一台仪器的性能和 达到的水平,应有一些精度指标要求,如静态测量的示值 误差、重复性误差、复现性、稳定性、回程误差、灵敏度、 鉴别力、线性度等,动态测量的稳态响应误差、瞬态响应
2009年9月,Intel总裁兼 CEO Paul Otellini展示世界 上第一块基于22nm工艺的 晶圆。该晶圆上的每个指甲 盖大小的单独硅片内都集成 了多达29亿个晶体管。
↓
努力于2016年实现10nm工 艺。
16
一、精度及其重要性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精度的高低是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的。 误差大,精度低;反之,误差小,精度高。
17
二、 精度分析的目的
❖ 仪器误差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仪器的精度无论多高,总存 在误差。
大等
光准直式、显微镜式、投影放大、摄 光学式放大部件 影放大式、莫尔条纹、光干涉等
前置放大、功率放大等 电子放大部件
光电放大部件 光电管放大、倍增管放大等
名称 机械系统
光学系统 电子信息处 理系统 光电系统
6
4.瞄准部件
测控仪器设计第2章——第3节
4
P33
一、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误差独立作用原理 误差分析的理论基础:
P33
除仪器输入以外, 除仪器输入以外,另有影响仪器输出的因素 qi (i = 1,2,L n ) 。假设某一 因素的变动(源误差) 使仪器产生一个附加输出,称为局部误差。 因素的变动(源误差)∆qi 使仪器产生一个附加输出,称为局部误差。
运行误差总结: 运行误差总结: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始终存在,无法消除。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始终存在,无法消除。
3
第三节 仪器误差的分析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误差大 精度低; 精度低;误差小 精度高 所以,仪器误差分析又称为仪器精度分析
∆Qi = Pi ∆qi
局部误差 影响系数 源误差
∆y = ∑ Pi ∆qi = ∑ ∆Qi
i =1 i =1
n
n
仪器总误差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的内容: 误差独立作用原理的内容: ①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局部误差是源误差的线性函 一个源误差仅使仪器产生一个局部误差。 与其他源误差无关。 数,与其他源误差无关。 ②仪器总误差是局部误差的综合。 仪器总误差是局部误差的综合。 意义: 意义:
具体步骤: 具体步骤: 1. 列出仪器的作用方程; 列出仪器的作用方程;
∆y =
∑
i =1
n
∂y ∆ qi = ∂ qi
∑ P ∆q
i i =1
n
i
=
∑ ∆Q
i =1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第二章 仪器精度理论
第一节 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节 仪器误差的来源与性质 第三节 仪器误差的分析 第四节 仪器误差的综合 第五节 仪器误差的分析合成举例 第六节 仪器精度设计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仪器精度理论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误差
人们对于被测参数的真实值的认识,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 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愈来愈接近。测量的最终目的就是求得 被测值的真实值。但是,真值是不可能测量到的,这是由于测 量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差 异和变化,使被测值和真实值之间始终存在着差别,这一差别
仪器的精度是一种定性的概念。
定量地表征仪器的精度水平应由一些精度指标来体现,如: (1)静态精度指标:示值误差、重复性误差、回程误差、灵 敏度等; (2)动态精度指标:稳态响应误差、瞬态响应误差等。
9
二、 精度分析的目的
仪器误差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仪器的精度无论多高,总存 在误差。 找出产生误差的根源和规律,分析误差对仪器设备的精度的
精度是测控仪器的生命。精度分析和精度 设计是仪器设计的重要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仪器的精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仪器精度的高低是衡 量仪器设计质量的关键。
2009年9月,Intel总裁兼 CEO Paul Otellini展示世 界上第一块基于22nm工 艺的晶圆。该晶圆上的每 个指甲盖大小的单独硅片 内都集成了多达29亿个晶 体管。 ↓ 努力于2016年实现10nm 工艺。
(二)误差的来源
①
仪器误差:由于测量仪器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 检定等不完善,以及仪器使用过程中老化、磨损、 疲劳等因素而使仪器带有的误差。 例:示波器探极带入误差;仪表内的标准电阻 等性能不稳定。 影响误差:由于各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振 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与测量要求的条件不 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2
5nm≈17个硅原子大小!
3
概念—纳米:
英文单位 m mm um nm 英文名称 meter millimeter micrometer nanometer 中文名称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0.001m 0.000001m 0.000000001m
1nm = 10-9 m
表皮层
放大10000倍
12
四、精度分析的理论依据——仪器精度 理论
仪器精度理论是研究仪器误差、进行仪器精度分析的 重要理论依据。仪器精度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分析影响仪器精度的各项误差来源及特性;
②研究误差的评定和计算方法;
③研究误差的传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④确定误差合成与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仪器精度进行
测试等,从而为仪器结构设计和特件参数的确定提供可靠 的依据。
从设计角度看,仪器设计也包括精度的设计,即:需
要合理地确定仪器各个部件乃至零件的精度要求。
11
精度分析的内容:
随着精密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近代的精密仪器大 多由光学、机械、电子学和计算机相结合来进行测量或控 制的。所以精度分析的内容自然包括:仪器的机械系统、 光学系统、电子线路和计算机的精度分析。其中机械系统 的精度理论较为成熟,而光学、电子系统稍差,对于某些 光学系统和电子部件,有时需要实验来确定其精度。
②
17
③
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由于测量原理、近似公式、测量 方法不合理而造成的误差。 例:万用表测量高内阻回路电压,万用表的输入电阻 较低,引起误差——方法上的误差 理论误差,近似的公式;用近似值计算 y≈a+bx+… 人身误差:由于测量人员感官的分辨能力、反应速度、 视觉疲劳、固有习惯、缺乏责任心等原因,而在测量中 使用操作不当、现象判断出错或数据读取疏失等而引起 的误差。
4
上皮组织
人体组织的纳米世界:
培育6天后的人体胚胎
卵细胞
5
人体组织的纳米世界:
血液凝块
大脑神经元
6
人体组织的纳米世界:
小肠绒毛
头发
7
纳米微加工
8
一、精度及其重要性
精度:是误差的反义词,精度的高低是用误差的大小来衡量的。 误差大,精度低;反之,误差小,精度高。 精度的重要性:无论是精密仪器还是精密机械设备,其自身的 精度都是一项重要指标。仪器精度的高低是衡量仪器设计质量 的关键。
就是误差。我们设法改进检测工具和实验手段,并通过对检测 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使测量误差处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或 者说,达到一定的测量精度。这样的测量结果就被认为是合理 可信的。求知测量误差的目的就在于用来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 程度。 15
(一)误差定义:测量值 xi与其真值 x 0之间的差
i xi x0 i 1,2 n
1
在2012年的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 上,Intel高管Mark Bohr对他们的14nm工艺进程进行了介绍,并阐述 了公司近年来工作制程的发展。据悉,Intel有望在2013年晚些时候引 入14nm工艺——P1272进行大批量生产。 从曝光的PPT来看,从2015年开始,Intel将会陆续升级10nm,之 后则是7nm甚至是5nm。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有望在2015年看到 Intel的10nm工艺,2017年是7nm,而5nm将在7年之后的2019年正 式驾到。
误差特性:
1. 客观存在性:无论所采用的测量手段的精度多么高,误差始终存在。
2. 不确定性:多次重复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值并不完全相等。
3. 未知性:因为通常测量真值 x 0 未知。
引出问题:如何确定测量真值 x 0 :
杆秤:精度为 “钱”=5g 电子秤:可精确到 0.1g
1.理论真值:设计时给定或者可以用数学、物理方程计算 得到 2.约定真值:如阿伏伽德罗常数值=6.0221367X1023 mol-1 3.相对真值:若标准仪器的误差比一般仪器的误差小一个 16 数量级,则可将标准仪器的的测量值作为相对真值。
影响,以便合理的选择方案、设计结构、确定参数、设置必
要的精度调整和补偿环节,从而在保证经济性的基础上
达到理想的精度。
精度分析是仪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常贯穿于仪器设计、 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
10
三、精度分析的定义及其所涉及内容
精度分析的定义:
既指仪器中各个零部件误差的合成,也指仪器设计中 公差的分配和主要条件的制定,甚至包括考虑为进一步减 小仪器误差而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如误差的调整方法, 补偿件的设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