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3]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3]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3]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内容解读】

1.了解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质。

2.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专题由两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一是与本课题相关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问题。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主题出发,本课属于向全球化经济发展转变中前一阶段的内容,在全球化经济专题知识结构中担当着“背景”的角色,可以认为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之一。本课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二、第六单元,下启(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与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的史实,以利于学生对世界经济体系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等,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美元的地位和金融危机是时下热门的话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学习热情,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适应其霸权的需要,也是其经济扩张的表现,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些学习内容中,蕴含着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和目标要求。但是又由于本课涉及了较多抽象的经济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因此学生的理解存在着障碍。

【教学方法】

教法:

教学方式采取教师讲解式、学生自主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启发学生。

研读史料、分析素材、释疑解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

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

的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并认识美国在其中的地位和特权。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了解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的一般规律;

(2)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言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二战后至今)

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

个表现。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道路。你认为呢?

有一定的道理。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经济形势,纷纷转嫁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使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

正是自由放任状态下的无序竞争导致以上恶果的教训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社会逐渐认识到必须有一定的机制来(1)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2)稳定经济秩序(3)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世界市场的制度化、体系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历史必然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多媒体课件展示: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布

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而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战后美英两国在金融领域展开了争夺。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但处在自由放任的状态下,各国由于无序竞争,使市场陷大危机中,前期资本主义是有市场、无规则,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甚至带来了二战这样灾难性的后果,历史证明,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

(1)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急需恢复(作为过去世界经济的中心英国损失也极为惨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为继);它们不得不依赖美国的帮助。——现实的必要性(2)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主要国家就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

2、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1)概况: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英、中、法国、苏联等44个国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2)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

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在这次会议上,老牌英国不肯轻易放弃自己200年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同美国展开领

意图:凯恩斯计划是基于英国当时的困境,尽量贬低黄金的作用。这个计划实际上是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当然也暴露出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意图。

美国怀特计划主张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它的真实意图是凭借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结果: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实力的悬殊,当时作为英国领导人的丘吉尔很清楚英国经济实力的现状:“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所以,, 最终的结果是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说明: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即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美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到来,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

过渡:英美战后在金融领域激烈争夺,美国以它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最终使得英

国接受了美国的方案,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建立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性

控制权。由此逐渐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成立,现有180多个成员国;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基金来源:成员国应缴的份额(注意缩写和标志)

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首要任务是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2)世界银行(WB )——1945年成立,现有180多个成员国;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基金来源:成员国应缴的股金,营业性收入等(注意缩写和标志)

宗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个名字,特别能反映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复兴主

要是针对——欧洲复兴,开发——主要针对成员国发展进行贷款和援助,名字很是贴切。

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

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侧重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IMF 和WB两者相互补充

(3)核心制度内容──“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际赋予了美元特殊地位,所以美元也号称“美金”。

过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拥有27%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拥有24%的投票权。说明美国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即一般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一:“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双挂钩”: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美国承担各国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就是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这一规定,是美元等同于黄金,美元从此有了“美金“的说法;与美元相比,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但作为这个体系的两大运作机构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于1946年6月开始营业。在其成立之初,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贷款额约5亿美元。

材料四:2008年3月21日,北京: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的“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 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缮保护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开发可持续旅游业。——世界银行集团网站

4、作用

(1)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

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二十多年的时间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西方各国在这个体系下都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并走向繁荣。

(2)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一方面,美国凭借强大的科技和资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资本扩张,加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凭借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垄断组织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

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增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过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了世界金融和货币的新秩序,然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际间的贸易,贸易领域的混乱也是二战期间及战后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如何来协调贸易政策的呢?

世界银行与中国

自1981年到2005年6月,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总承诺额累计近391亿美元,共支持了263个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32%)、城市发展(22%)、农村发展(22%)、能源(14%)和人力开发(4%)等领域。

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不仅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例如,云南鲁布格水电项目是世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水电项目,它率先引进国际竞争性招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充分肯定,逐渐建立了设备招标制度。又如,京津唐高速公路是中国第一条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跨省市高速公路,它首次引进合同管理,建立监理机制,推动了中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等。

如:中国曾从世界银行得到了两笔贷款,共计3.6亿美元,用于长江干堤加固项目和河北省城市用水项目。

又如,2005年3月15日世界银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在海南省召开民营参与农村改水管理模式国际研讨会。海南省获世界银行1000万美元贷款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该项目使46.49万农民受益。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P105,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要建立国际贸易组织来协调国际贸易?

1、背景:

(1)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萎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还在二战期间美国就呼吁建立一个专门处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机构,战后按照美国的建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召开了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决定成立筹备委员会负责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但由于没有得到欧美一些主要贸易国家的赞同,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也就是在这时,各国进行了降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限制的谈判,制定了一项多边条约,称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问题情境6:什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世界贸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师生互动: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23国在日内瓦签订,该协定是一项“临时适

用”的多边协定,同时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但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它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1)积极方面: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对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2)消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其作用有:积极方面,①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它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的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它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示:中国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发起国,新中国经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最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加入WTO使得中国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与世界接轨扩大了中国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利于吸收外国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激烈的竞争。谈判成功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过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反映。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

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一次会议、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2、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确立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本课小结】

合作探究: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的刺激下,利用重组战后世界的

机会,通过发起和组织一系列国际性政治、经济机构的方针,勾画了充当世界霸主的蓝图,并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确立了经济霸权,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那么,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进而谋取世界霸权的?

(1)在国际金融领域,于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在世界贸易领域,于1947年倡导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于1947年推行马歇尔计划,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欧洲。通过上述措施,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4)从二战后期起,美国就开始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1945年,联合国成立,并于1946年1月开始正式工作。美国暂时控制了联合国,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但是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个以美国一枝独秀方式存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向着什么方向去演变呢?

【本课测评】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解题关键:以美国为主导。

思路引领:经济包括货币、贸易、市场等方面。

答案提示:①1944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

②1947年,美中等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的又一大支柱。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

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 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二战前的近 2 间,世界经济一直以欧洲国家为中心。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特别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产业力量,经济实力在战争中急剧增长,这就为美国取代了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乘机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内容,使学生经过具体数据理解,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崛起,成为建立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核心力量的必然性。 2.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于1944年7月1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以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

会议经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布雷顿森林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和【资料回放】,一方面经过插图想象、感悟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场景,另一方面经过史料的解读,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加深对此次会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经过了体现美国意志的决议及附件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美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到来,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也说明国际地位的表现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经过第一目的学习,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并经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如何必然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认识到: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 二、第二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主要介绍了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建立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经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性控制权。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

人教统编版高中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包括:“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三目内容。 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拉丁美洲是最早被殖民的地区之一,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此时西方国家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主要采取掠夺资源的方式,这一方式限制了拉丁美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国家对亚洲的殖民首先是采用股份制公司的方式,直接掠夺,出现了东印度公司等股份制公司。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殖民扩张的手段是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印度、中国等国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第三目“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十五世纪至十八世纪,西方处于商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非洲的掠夺,是以暴力为主要特征,表现在黑奴贸易。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之后,为了把非洲大陆变成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有和殖民奴役。第三个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并争夺未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要地,开始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别地图、阅读史料,了解西方列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扩张的基本史实,培养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文本阅读,认识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双重作用,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3.通过课堂学习,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感受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国情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体系〔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以来政治体系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第一个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这场首先开始于欧洲并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战争,深植于帝国主义的土壤之中,发生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的时代,以争夺世界霸权为交战双方的目标,因此使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性和牵动全球的世界性,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这场世界性战争的最重要的直接后果,恰恰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全球霸权时代,并预示了未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因为它不仅是

那个时代的写照,而且其正确程度比格雷当时所能预见的还要大得多。 从表面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突显的变化好像不大。除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取代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而出现在世界政治的版图上之外,这个世界似乎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是战后和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和监督执行者;它们因获得了更多的殖民地和对所谓落后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而使其殖民帝国甚至比战前更大更完整;另外,由于它们实际操纵了20 世纪的第一个全球性的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而使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力似乎比战前更加强大。但是,在这些表象之下的形势却完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没有一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是真正的胜利者,反而加速了欧洲的实际衰落过程。 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 亿美元。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英国失去1/4,法国失去1/3,德国失去全部;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 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它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 大战导致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1919 年仅各协约国对美国欠下的债务就高达100 亿美元,使美国从战前持有30 亿美元外债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教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一、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的调整,而本课就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措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在调整之下,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2)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 (2)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二战以前,与凯恩斯主义相一致的经济政策是否有成功的先例?” 学生回答: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学生回答之后,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二)新授课过程 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提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与战前相比是否有重大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前一课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一些整顿和调节的措施,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要深入得多,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如何深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依据教材简单回答出“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手段”即可。 对各个手段进行充分的讲述与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做法和作用。 (1)通过读教材第74页表格“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回答以下问题: ①根据图表判断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 2.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殖民扩张的过程及对世界的双重作用; 2.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亚非拉各国人民的独立愿望。 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过程 1.西班牙: (1)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2)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3)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由国王任命,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2.葡萄牙 (1)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2)葡萄牙在巴西设立制度,由国王派遣大臣到巴西代表国王管理当地事务。 (二)结果 到,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三)影响 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发展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臭名昭著的。 4.为保证宗主国利益,殖民者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1.葡萄牙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到达东方。 (2)概况: ①他们最初在亚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②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二)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统治 1.南亚: 时间: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 表现: ①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向中国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十四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南北战争 材料:美国媒体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的评论 2008年11月4日,东部时间晚上11点刚过,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了足够多的选票,当选美国总统,就在这一刻,南北战争真正结束,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一刻至关重要,因为尽管一百年来出现了公民权利立法、司法介入和社会活动家的奔走呼吁……可是如果在美国占到多数的白人不真正选出一名非洲裔美国人担任总统,那么就永远不能说南北战争已经真的结束。 提问:为什么奥巴马的当选会引发美国媒体如此的评价? 借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回溯近150年的历史,完整地审视这场决定美利坚命运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 一、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独立战争胜利后,尽管民族独立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美国南方和北方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发展道路。(插入“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视频) 北方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对立的社会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尖锐了。那么,南北方之间的矛盾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1815年到1860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北方对于劳动力极度渴望。大量移民的到来,也没有完全解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问题。 材料1 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奴隶制度也在恶性膨胀。南方的黑人奴隶人数从1790年的70万增长到了1860年的395.4万,其中有200万黑奴在种植园里从事着极其艰苦的工作。 思考:这组材料反映了南北方之间的一个什么矛盾? 可以看到,被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视为大量自由劳动力来源的黑人,在南方却以奴隶的形式被禁锢在了种植园里,双方对于劳动力问题的矛盾立即显现。 材料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复习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8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备考指要】

1.掌握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它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经济危机,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二战后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既是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自主学习】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1.含义: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_____体系。 2.背景:

(1)二战后,_______普遍衰落,以______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差不多难以维持。 (2)_____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的最大_____,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过程: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出台(1944年) 在1944年美国__________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_____打算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__________》。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5年) 这两个机构差不多上依照《__________》而成立,总部都设在______,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取得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操纵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即“____________”。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濮阳市一高高三历史组潘自力 一、概念: 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通过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和对世界的瓜分,使世界市场形成,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二、主要内容: 1.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16—19世纪初) 14—16初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殖民扩张和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扩张变本加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普遍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定型。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具体来看: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1)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 地点:西欧、美洲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特别是法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然没有建立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的统治确立。 时间:19世纪中期 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 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定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政治模式:实行议会民主制的政体,同时实行政党政治,自由竞选和公民自由 经济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18世纪) 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扩张。15-18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概述 江苏唐庆喜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统治巩固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全球性的国际关系。其实质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一、形成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要求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如果它不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就无从发展。资本主义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商品,势必导致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在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后,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还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进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二、形成过程 1.14~17世纪是准备时期。 长达300年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准备时期。从16世纪初到工业革命前:①在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发展;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不占主体地位;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重商主义,政治思想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起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打开了世界市场)。 2.19世纪是形成时期。 在19世纪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完成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条件下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此时:①在经济结构中,两次工业革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变化;现代化工业占主体地位;生产力发展表现在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②在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阶级(工人、资本家等)占主体地位;③在思想文化方面,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④在国际关系方面,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直接动力是市场需求,推进方式是殖民扩张。 三、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评价

教案:高中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岳麓版必修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学习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点拨指导。 导入新课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以新政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二战后,一举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二战给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战后,这些国家要重建国家,恢复经济,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于是沿着罗斯福新政的轨迹,相继进行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焕发新的活力,出现“黄金时代”。 讲授新课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原因。 【思考】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录和“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格回答问题) 【总结】措施: 第一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新兴高科技产业。 第二是指定经济计划,知道经济发展,但其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和指导,所以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他们之间具有一种互补性。 第三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调节社会生产,主要是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第四福利国家的出现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分析总结】第一、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第二、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第三、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第四、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示】“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繁荣的东京银座街头” 【思考】各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有何不同? 【总结】欧洲侧重于第一种方式,日本侧重第二种方式,美国侧重第三种方式。 【探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实质及其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既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理解国家的实力与外交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难点:1、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什么能居主导地位?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为战后全球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加以扶植与控制;同时力图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并操纵联合国,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为防止社会主义势力的扩展,经济上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力图帮助西欧恢复资本主义经济,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操纵联合国。为稳 定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从经济进而从政治上控制西欧。那么,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还采取了那些措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过程: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极其宗旨。 投影:战后德国、日本、美国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这就为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种经济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背景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盟主粉墨登场了。为此,美国一方面领导着相对削弱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着手重组以本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前者的典型代表为马歇尔计划及美国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后者则为至今仍是世界经济主要架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机制。 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以及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以美元为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课标考纲点击】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 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山东考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主干知识整合】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一)背景 定。 2.原有格局的变化: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美国实力的膨胀:经济实力的膨胀使企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二)建立 1.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1)召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经济达到辉煌的顶峰。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

金融会议。 (2)内容:会议通过了《 》;决定成立 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3)影响:《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 的建立。 2.组织的成立: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 银行) (1)时间: 年。 (2)宗旨: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 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 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 提供_________和技术援助。 3.特点: (1)两个组织的资金都来自成员国的认缴资金,并根据认缴资金的 决定投票 权的多少。 (2)各会员国的货币与 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 的比价固定。 .评价 (1)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 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 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 的发展。 (2)消极: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 左右世界经济的 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增加情况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特点。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方面。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 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 时间:17~18世纪地点:西欧、北美 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 结果: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虽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系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资本主义形成世界体系的最重要标志。 时间:19世纪中期。地点:欧洲、亚洲、美洲 代表: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 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统一——1870年意大利完成统一、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 结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 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形式: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异常活跃,自由竞选,胜者执政。 代表:英法美————政党政治、公民自由、民主代议制。 德日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力量壮大起来。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竟争时期(自由竟争主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9世纪中期,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陆续掌握了政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得以实施。此阶段,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对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美的侵略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如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其经济附庸,同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作业】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 2.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 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B.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 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 3.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4.“地图探究历史”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判断下图斜线部分标记的是() A.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国 D.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分布 5.下图为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三角贸易() A.目的是补充美洲的劳动力 B.始作俑者是英国人 C.以欧洲国家为贸易的中心 D.推动了非洲的发展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单元思路设计】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逐渐走向联合,工业革命进一步使分散的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本单元共分三课时:“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三课把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世界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组织、多极化趋势形成的利弊;难点知识在有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评价。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定位分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该单元把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趋势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的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世界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本课对于学生理解认识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美国通过布雷顿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随堂练习 1.据估计,从1521年到1544年,某国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2 900千克,白银为30 700千克。该国应该是() A.xx B.xx C.xx D.xx 【解析】选B。“1521年到1544年”时西班牙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在拉丁美洲掠夺大量的金银财富,故B正确。 2.下列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xx②xx③xx④xx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解析】选D。16世纪西班牙把菲律宾变为殖民地,17世纪初英国在印度殖民,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将缅甸变为殖民地,1910年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故D正确。 3.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掠夺 B.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大量财富 C.欧洲殖民扩张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D.殖民者在亚洲实行“有效占领”原则 【解析】选D。“有效占领”原则是欧洲列强在非洲实行的。 4.同学们喜欢的NBA球星中有许多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B.罪恶的“三角贸易” D.xx独立运动 A.成立东印度公司

C.美国政府的移民 【解析】选B。由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残酷压榨以及屠杀,使得美洲的印第安人劳动力急剧减少,因此殖民者从欧洲带着廉价手工制品等出发,到非洲掳获或换取黑人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最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为贸易路线在地图上呈现为三角形,所以称之为“三角贸易”,故选B。 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 A.工业革命后发展竞争加剧 B.扩大产品销路需要更广阔的市场 C.本国原料不足,争夺国外原料产地 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必须要侵略 【解析】选A。根据时间可以推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根本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所以A 正确,B、C、D不是根本原因。 6.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具有的客观进步作用体现在() A.奴役了亚非拉美各国人民 B.加剧了亚非拉美的贫困落后 C.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和旧制度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解析】选C。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具有的客观进步性是冲击瓦解了各种旧思想、旧制度,A、B、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活动给亚非拉美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故C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整理

扩展阅读: 本题的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两重含义: 它的第一重含义指的是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它的第二重含义是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亚非拉美各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因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了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和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历史提醒: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二十世纪初. 参考文献:世界历史之话说经济 按照高中的提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其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形成的诸多因素: (1)最基本的因素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 (2)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是开辟更大的海外市场和霸占更多殖民地的活动大为加强,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1848年欧洲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 (4)19世纪50、60年代,通过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5)资本主义主义各国占领大量海外殖民地、半殖民地,致其成为自己的附庸和市场,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加强世界各地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