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研究

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研究

山东莒县马峪村是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其居民具有深厚的信仰传统和文化根脉。在该村的信仰系统中,灵媒、巫术、祖先崇拜、先祖祭祀以及各种民俗活动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特点、内容和演化过程,并通过举例子,证明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

一、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特点

1. 多元并存。山东莒县马峪村的民间信仰系统呈现多元并存的特色,包括渎佛、祖先崇拜、方位、风水等信仰元素,每一种信仰都各具特点,相互交织,为村庄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源远流长。马峪村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在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的時期,這裡的信仰和文化勢力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耐久力,並且在后来的演化和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了许多传统元素和特色。

3. 呈现出仪式与实践的融合。马峪村的民间信仰不仅包含仪式性的元素,还穿插着实践性内容。例如田地开荒、种田、出行、婚嫁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和名堂,以期获得好的结果。

二、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内容

1. 祖先崇拜。在马峪村的信仰系统中,祖先崇拜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相信自己的祖先和先人能够保佑、庇佑自己家庭的平

安、健康和财富等方面。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在祖宗墓前祭奠扫墓,回向自己的先祖。

举例:马峪村有为数众多的家族,这些家族之间的联谊和传承是人们在灵魂深处的恒久动力。在传承中,祖先崇拜也得到了延续。许多家族都会在自己的家庭祭台上供奉先祖的牌位,这是各家族中非常重要的家风传承活动。

2. 神灵崇拜。在马峪村的信仰体系中,人们对神灵或者神像的信仰也很强烈。人们相信神灵或神像能够保佑家庭得到平安与幸福,神像一般都被供奉在家里、庙宇或神坛中。

举例:有一个叫做斗姥神庙的庙宇,是马峪村村民普遍信仰的地方之一。据传,斗姥神曾在很久以前来到马峪村,为人们消灾添福,并留下了许多灵异神话故事。每年的三月初三,斗姥神庙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有的人会亲自前去拜祭神灵并祈求平安。

3. 巫术。马峪村的许多居民相信巫术这一透过行为和物品影响自然力量的信仰形式。通过巫术,人们可以解除一系列难以根治的病痛、灾祸、厄运等。

举例:村里经常有一些被看做神秘的灵媒,在一些户外活动、祭祀等特殊场合,他们会进行神秘的行为,包括凭感觉获悉神灵话事的能力、手臂一握揭示某位居民家中未来的好坏之类。在这些例子中,灵媒代表了神灵,能够打破村民与“外在世界”的阻隔,实现“直接表达”的功能。

4. 祭祀。马峪村的许多居民守着每年的季节和时间点,为祖先和各种神灵,进行不同的祭祀仪式。进行祭祀不仅可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还能够获得福利、更好的生产环境等实际效益。

举例: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内,马峪村里的居民会在田地里举行一种叫做“开禾仓”儀式,主要是向自然祈祷以获得较好的庄稼,同时也是感恩祖先的庇佑和地域大神的保佑。

5. 民俗活动。马峪村的民间信仰与许多民俗活动相结合,如婚丧嫁娶、出行等等。这些活动往往是经过特定的祭祀仪式以后,才得以顺利进行。

举例:在马峪村,普遍存在“祭园”的传统活动。所谓“祭园”,

就是村民在自己的田地中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收成丰收。这也为村庄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马峪村民间信仰在社区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不仅在宗教方面,还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成为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支撑和情感纽带。

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

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与对策研究 濮文起 2013-1-14 13:51:19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2011年6期 内容摘要: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劲推行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与全国各地的民间宗教一样,天津民间宗教也出现了复活的态势,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后,更是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真实情况,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笔者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活跃在天津的民间宗教,展开了田野调查。一年来,笔者走访了南开区、津南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大港区、静海县、蓟县等地民间宗教活动比较盛行的七八个乡村城镇,调查了近百名男女老少信众,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并多次参加民间宗教举办的各种法会,现场观察了广大信众的信仰活动。为了调查天津民间宗教与外埠民间宗教的渊源关系,笔者还前往河北省沧县、平乡县和山东省惠民县、章丘县,调查了那里的民间宗教活动。此外,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采取社会学的“问卷”方法,向民间宗教信众发放了200份“问卷”。与此同时,笔者又采用宗教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天津民间宗教历史进行了简略回溯。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天津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当代天津宗教信仰领域中的民间宗教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天津民间宗教;现实活动;调查;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濮文起(1951-),天津市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公安警官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特聘教授。 一、天津民间宗教的历史与现状 明中叶以来,天津是民间宗教活动盛行地区之一,如明中叶出现的无为教、黄天道、东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阳教,清初问世的天地门教、在理教,清中叶

山西霍州义城村的传说

山西省霍州市义城村民间文学 义城村的传说 搜集:闫红兵 整理:闫慧丽 一霍姓人、霍山、霍山神 天之道,斗转星移;地之道,高低起伏;天照地应,造就了这方神奇的地方。强烈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之隆起、弯曲、断裂、侵蚀成为千姿百态的巨大山地,最高峰可达2000m以上。山高谷深峰恋重叠,云雾缭绕泉水飞瀑,森林茂密鸟语花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当太阳从秀丽的群峰升起,光芒四射,峰谷生辉,五颜六色,光辉灿烂。当月色洒满峰崖麓地,更是幽幽扬扬,宏大深邃。

霍山峰峦 霍峰雪景

从远古的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有一个部落以 义城村东南老百姓耕地出土的石器 玄鸟为图腾(燕子),《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契”为这个部落的始祖,姓玄鸟氏,玄鸟就是霍,霍姓人由此出现。霍字在甲骨文中的意为多鸟直冲多云彩和雨滴的天空,表达着迅猛高飞,矫健神秘的景象。以姓命山,把这座峰峦秀丽的山叫霍山(霍太山)。“大禹治水,首祭霍山”,可见霍山得名古远。山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阳光、空气、水、食物、洞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集狩猎,延续后代。感悟自然,崇拜自然,迎着太阳,信仰神灵,把霍山之总主叫做霍山神,常以白胡子老者现灵。传说霍山神是东方天帝的次子,生于黄帝时的戊丑年,封地在冀州之域,掌管海内名山,为此天帝赐给他半圆形的玉壁和黄色的服装,以象征其威其德,东方

天帝、西方天帝、南方天帝和北方天帝的儿予及部属,都要听从霍山神的管理。霍山神乃一主持正义、热爱和平、教化众生之神灵。 古代在义城谷口有石刻霍山神石像,官民年年祭拜霍山 古霍山神石刻 神,香火旺盛。现在更是塑有高大的霍山神像,建有霍山神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考究 鄠邑先生 户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解放以来,户县的文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挤入全国文化强县行列。尤其是近年,文化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一批批民间艺人和民间文物得到保护。农民画作,享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重阳圣地,碑石林立;草堂佛寺,“烟雾”世传;化羊庙会,香火缭绕。 流传在户县民间当中的“签诗”,虽然并非户县主流历史文化遗产,也不是所有的寺院宫庙都存在。仅就民间保留下来的“灵签”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签系。 一种是国内民间流传最广泛的《关帝灵签》,如县城东关的迎福寺、清凉山寺庙、石井的大悲寺等;一种是《吕祖决疑灵签》,存在于户县南街的总城隍庙、东街的华佗庙里面;还有经典的《吕祖神签》,存在于祖庵重阳宫三祖堂;颇有特色的是化羊庙《东岳大帝灵签》,共有一百二十首签。签簿留传的时间已经久远,深受当地百姓的青睐。 蕴藏在签诗当中的民间信仰不可小觑。以户县终南山麓的化羊庙现存《东岳大帝灵签》为例,来了解一下签诗在民间的认同度。 一、化羊庙及其民间信仰 (上图:2013年修复后的五岳殿) 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天齐庙、泰岳行祠,因位于秦岭北麓终南山脚的化羊峪口而得名。东有鸡头山、西有牛首山,依水相傍;南靠将军山,呈

凤凰盘卧之势;站高北眺,百里秦川尽收眼底。明代学者户县籍王九思赞辞“吾户山水之胜,兹地为最”挂于古庙山门,而当时王九思同去游览的明代诗人何思明也留诗曰:名邑今重过,终南第一游;山中白雪唱,天上彩云流。柳散秦川色,花含杜曲愁;同时霄汉吕,十载卧林丘。 据说,化羊庙始建于宋代,明宣德元年(1426)至清宣统二年(1910)先后七次重修,文革后至今又历经整修,其中的东岳献殿明显彰显出了元代建筑风格。献殿前矗保存有元代石碑一通,立于明景泰三年的《重修古迹东岳庙记碑》一通,以及《化羊峪补修东岳庙记》碑一通。化羊庙大殿内,中间供奉的是专执人间生死的泰山神东岳大帝,左边配享的是主司文运的文昌君,右边配享的是宋朝户县庞光籍“关中第一状元”杨砺。从这点可以看出,当地民间在崇拜神灵的同时,对文化的祈求,也从侧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底蕴。 相传,宋真宗赵恒乏嗣无子,受状元杨砺奏荐,向东岳大帝祈祷求告,果得一子,于是真宗恩赐“东岳天齐仁圣帝”,悬金字牌匾于庙中。因匾有“圣旨”二字,据说麻雀从来不曾敢栖其上。在民间,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六月初十日起,定期举行两次民俗古庙会,每次十天左右时间。游客和善男信女峰涌而至、云集庙区,高峰时达万之有余。诗曰:纸香烟袅化羊庙,商贾演艺人声噪;朝山拜佛问神签,妇孺老翁不见少。 据时年九十一岁的化东村崔俊岳介绍:一九八五年到二零零四年,在他管理化羊庙十九年当中,灵签曾风靡一时。解签的老师不胜枚举,如:二付村的弋克甲,化西村的方俊玉和杜恒儒,化中村的崔中标等,他们通晓签诗易理。弋克甲解之深邃,方俊玉解断之分明,为时人赞誉。大凡进庙之人,多为问签而来。 二、化羊庙《灵签》版本追溯。 化羊庙现存签簿有《东岳大帝灵签》和《药王签》两种。药王签又分《男科》、《女科》两簿。《东岳大帝灵签》共一百二十签,《药王签》两簿各一百签。由于历史之悠远,加之经文革洗劫,庙中许多档案丢失,无法考究准确的年代,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东岳大帝灵签》并非近代所作。崔俊岳老人介绍说,打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化羊庙有化羊签。具体哪朝哪代,讲不清楚,前人传说至少为明代所传,亦或更早。 (上图:化羊庙的药王签有男、女两簿)

泰山风景名胜区

观光旅游:泰山属于山岳型旅游资源,来泰山的游客大多以观光游览为主,较 经典的一条主要线路就是登山御道旅游线,该线路是古今最主要的登山旅游路线,风景秀丽,景点集中。下起遥参亭,上至岱顶,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沿途景点:岱宗坊、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宫、万仙楼、革命烈士纪念碑、风月无边刻石、三观庙、斗母宫、元君庙、经石峪、奉安纪念碑、柏洞、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云步桥、五大夫松、望人松、朝阳洞、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天街、碧霞祠、唐摩崖、岱顶等。此外还有三条主要的线路,西线由桃花峪坐索道至南天门再至岱顶,中线由天地广场经盘山公路至中天门,登南天门至岱顶,东线由莱芜、济南出发,由天柱胜景坊经登山石梯直接到玉皇顶。 生态旅游:泰山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目前泰山生态旅游的主要线路是天柱峰一后石坞一桃花峪,此外,泰山周围还有药乡国家森林公园、小津口女儿茶园、上高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上庄玫瑰花卉园、宁阳白鹭保护区等可构成组合旅游产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生态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泰山的第二大旅游产品类型。 休闲旅游:泰山风景区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不仅自身是国家森林公园,周围还有祖 徕山、药乡、腊山、牛山四处国家森林公园,周围环绕黄河、大汉河、东平湖为代表的河流湖泊,还有众多的泰山温泉,在扇子崖、桃花峪等地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产品,受到了广大休闲旅游爱好者的欢迎,逐渐形成了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并初具规模。 民俗旅游:泰山民俗文化内容广泛,它以信仰和祭祀民俗为中心,涉及到民俗 事象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以泰山石敢当为代表的山石崇拜,以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为代表的泰山神低、民间香客组成的朝山进香、以泰山庙会为代表的经济习俗、游艺竞技和泰安煎饼、泰山灵芝、泰山玉器、泰山竹龙等泰山特产和工艺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者。泰安市政府于1989年创建泰山民俗旅游区,共由5个行政村组成。分别是郊区山口镇的油坊村、西太平村、黄前镇的黄前村,下港乡的盘坡村、彭家峪村。开展此项活动是为了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让游客充分体验中国北方农村的民俗风情。这条旅游线路自建立以来,迄今已接待美国老年团、美国学生夏令营等旅游团体162批2798人次,接待国内夏令营40多批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宗教旅游:泰山自古是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必争之地,纷纷在泰山修建寺庙、道观、祠所,由此形成了泰山三教合流的局面,周山遍布宗教场所,并以道观居多。这在我国宗教胜地中是较为少见的,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知名度较高的如普照寺、岱庙、碧霞祠、孔子登临处、瞻鲁石等吸引了众多教徒、宗教爱好者和研究者来参观游览。 节庆旅游:泰山风景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既有自古流传的民间集会, 如天既节、浴佛节、泰山东岳庙会、范氏泰安皮影戏、腊山庙会,也有现代节庆活动,如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诗歌节、泰山民间收藏交易大会暨泰山国际奇石大展、中国泰山国际苗木花卉交易会,加上周边地区的肥城桃花节、神童山梨花节、东平水浒旅游文化节等,组成了一系列节庆旅游产品,为古老的泰山增添了充满活力的现代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国内外旅游者,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乡村旅游策划方案1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前言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快餐式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游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近年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正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旅游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而乡村生态游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发展起来的。人们回归自然,走进乡村,感受乡村休闲与宁静的生活意识愈加强烈,乡村生态游呈旺盛发展势态。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 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总体规划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乡村产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 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大、发展规模大、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包括保护完好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环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宿、土风十足的手工艺品和不 可多得的物产、风味餐馆、传统民俗文化等等。 (一)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除了依据旅游发展规划的一般性原 则之外,还需强调以下原则: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任务,乡村旅游规划应与新 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乡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把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 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设施与新 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村 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 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各地的实践看,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促进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 2、突出优势 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种类多样,但是同时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带来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相近。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进行横向资源类比分析,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突出优势,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 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三是要突出体现

2013年最新鹤壁骑行路线图总结

鹤壁骑行路线 一、短途 1.林州万泉湖120公里:淇滨区--快速通道--白龙庙--大河涧乡--鹤林隧洞林州市东姚镇--白云山风景区---万泉湖景区。单程约60公里.原路返回或:万泉湖景区--临淇镇--五龙镇--城峪村--沟窑头村--漕旺水村--东大岭(十八盘)---黄洞乡--庙口乡--高村镇--淇滨区。 2.卫辉猿猴沟,单程50公里:新区---滨河路---浚大线---淇河高村桥---高村---107高村涵洞---高村---庙口---黄洞---小寨---(岔路口)---东掌---普泉---对寺窑---里峪---范坡(向南)---斛林隧道---(向西)---猿猴沟(沟长4公里,风景优美,二道庄学校后山有猿猴洞)。还可以参观千年银杏树(地点:罗圈村,从范坡村向北2公里处)。 3.卫辉太公镇110公里:单程老区、新区均为55公里。新区(老区)--庙口--油城--塔岗水库--太公镇--返回。 4.淇县黄洞,27公里:老地方---沿淇河步行道---狐仙庙(过河)---礼河屯村---大海线(S222)---庙口乡---夺丰水库---前嘴石窟---“八一”林纪念碑---鱼泉村---黄洞乡(往北可去玉皇顶、石老婆景点;往南可登临燕子岭。)午餐可选择吃斋饭、自带、黄洞饭店腐败。 5.卫辉柳树岭当天往返140公里:老地方(6:00)--高村桥--庙口--黄洞--小寨--(8:00)东掌--温洞--对寺窑--里峪--范坡--狮豹头--前龙卧(9:30)--抵鹿泉--大池山(10:40)--猴头脑--凉水泉--牛庵---柳树岭(12:00)。下午返回路线:柳树岭(14:00)--牛庵--定沟--双炭窑--好窑--车德--栓马--水峪--龙卧岩--关井--石口--南寨沟--罗圈(参观千年银杏树)--范坡--里峪--对寺窑--东掌--黄洞--庙口--开发区(19:00)。 6.石林休闲游,50公里:出发地→大白线→大盖族村→沈柏→耿寺→宋沟(150年的国槐)→狮跑泉(300年的皂荚、国槐)→中石林(1500年的华北第一柏)→小寨沟(150年的国槐)→S221省道→马庄(800年的酸枣)→红旗街(100年海棠)→李家大院(明清古民居)→长风路→桐家庄→南窑(宋柏)→鹿厂→淇河步道→新区。 7.林州高窑村,全程118公里:新区—庙口—黄洞—东掌—对寺窑—里峪—范坡—S226向西北—观洪线—龙卧岩—东拴马—西拴马村头向北—滴滴水—高窑村(停车、村东200米就是石门风景区南入口,没有明显标志)来回是105公里。也可走环线,经高窑村—占元村(看孙占元烈士故居)—白泉村—石门村—石门风景区推车至高窑村东进入大路,来回118公里 8.龙泉水库,阿斗寨。全程100公里;新区-鹤壁集-善应-龙泉-阿斗寨-四矿风井-新区 9.线路名称:淇滨区——庙口乡——桃胡泉 (单程:27km) 线路概矿:107国道、高村至庙口的s222省道上,道边小石子多,大车多,注意防尘和交

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研究

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研究 山东莒县马峪村是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其居民具有深厚的信仰传统和文化根脉。在该村的信仰系统中,灵媒、巫术、祖先崇拜、先祖祭祀以及各种民俗活动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特点、内容和演化过程,并通过举例子,证明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 一、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特点 1. 多元并存。山东莒县马峪村的民间信仰系统呈现多元并存的特色,包括渎佛、祖先崇拜、方位、风水等信仰元素,每一种信仰都各具特点,相互交织,为村庄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源远流长。马峪村的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在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的時期,這裡的信仰和文化勢力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耐久力,並且在后来的演化和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了许多传统元素和特色。 3. 呈现出仪式与实践的融合。马峪村的民间信仰不仅包含仪式性的元素,还穿插着实践性内容。例如田地开荒、种田、出行、婚嫁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和名堂,以期获得好的结果。 二、山东莒县马峪村民间信仰的内容 1. 祖先崇拜。在马峪村的信仰系统中,祖先崇拜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们相信自己的祖先和先人能够保佑、庇佑自己家庭的平

安、健康和财富等方面。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在祖宗墓前祭奠扫墓,回向自己的先祖。 举例:马峪村有为数众多的家族,这些家族之间的联谊和传承是人们在灵魂深处的恒久动力。在传承中,祖先崇拜也得到了延续。许多家族都会在自己的家庭祭台上供奉先祖的牌位,这是各家族中非常重要的家风传承活动。 2. 神灵崇拜。在马峪村的信仰体系中,人们对神灵或者神像的信仰也很强烈。人们相信神灵或神像能够保佑家庭得到平安与幸福,神像一般都被供奉在家里、庙宇或神坛中。 举例:有一个叫做斗姥神庙的庙宇,是马峪村村民普遍信仰的地方之一。据传,斗姥神曾在很久以前来到马峪村,为人们消灾添福,并留下了许多灵异神话故事。每年的三月初三,斗姥神庙都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有的人会亲自前去拜祭神灵并祈求平安。 3. 巫术。马峪村的许多居民相信巫术这一透过行为和物品影响自然力量的信仰形式。通过巫术,人们可以解除一系列难以根治的病痛、灾祸、厄运等。 举例:村里经常有一些被看做神秘的灵媒,在一些户外活动、祭祀等特殊场合,他们会进行神秘的行为,包括凭感觉获悉神灵话事的能力、手臂一握揭示某位居民家中未来的好坏之类。在这些例子中,灵媒代表了神灵,能够打破村民与“外在世界”的阻隔,实现“直接表达”的功能。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规教义紧切民众生活,与民间风俗习惯联系密切,崇拜的仙、神较多,因而,人民群众称为多神教。目前,我省信仰道教的群众29万多人;道教教职人员736人,其中乾道547人、坤道189人。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309处,分布全省11个市区;已建立的省、市、县三级爱国宗教组织18个。 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于1986年,1993年4月和2001年,分别召开了陕西省道教第二、第三次全省代表大会。周至县楼观台任法融道长连续三届担任省道教协会长,2005年又当选为全国道教协会会长。 楼观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官观。楼观台是道教最早的宫观,相传周康王时尹喜真人在此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故名楼观。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于函谷关迎老子来搂观台讲“道德”五千文,故又称“说经台”。自此以后,历代著名的有道之士多来此隐居,修真养性。清代以前楼观台的中心在宗圣官。宗圣官周围原有四十多个附属建筑,后因屡遭变乱.大部分早已毁坏。现在宗圣宫只剩下遗址,只有当年的“说经台”建筑群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了楼观台的中心。另外,在其周围还留有炼丹炉、化女泉、老子慕、吾老洞等多处胜迹,并保存唐、宋、元、明、清历朝碑碣共七十余通,其中唐欧阳洵、苏灵芝、负半千、戴圾,宋代米莆、苏轼和元代赵孟爝、高翱等手书石刻碑尤为珍贵,是研究楼观台道教史的重要资料。

西安八仙宫位于省西安市东关。是陕西省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官观之一。相传八仙宫初创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代以后所建。 八仙宫因与吕洞宾、钟离权、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张果老、兰采和、曹国舅等八位神仙故事有关而得名。相传这里在唐代曾是“长安酒肆”,吕洞宾和钟离权常在此饮酒,钟离权并在这里点化吕洞宾得道成仙。还有一个故事说,宋时有一郑生偶遇八仙在此设宴,后人为表示对八仙的崇敬,即在此立庙,故名八仙宫,或八仙庵。自清代以来,八仙宫一直是全真十方丛林。“文革”中这座庙宇遭到严重破坏,宗教活动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仙宫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道士重新回到庙里,还吸收了一批青年道徒,实现了道教界自己管理宫观。

濮文起:天地门教抉原

在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产生于清初鲁西北的天地门教①,是一支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教派。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官修正史,还是文献档案,乃至文人笔记,都对天地门教活动少有记载,这对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下层民众信仰史研究,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桩历史悬案,笔者自1980年代末叶始,便采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不断深入到至今仍有天地门教活动的河北、山东等地的乡村社会,与该教派当家与信众广交朋友,并直接参与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因而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不仅发掘了许多记录该教派内部情况的珍本秘籍,为恢复这支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的历史面目,奠定了翔实的资料基础,而且观察了该教派现实活动的诸种表现,为探索该教派现实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积累了具体、生动的实证资料。 现据笔者20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不当之处,静候时贤、同道哂正。 一、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 (一)天地门教创立者董计升及其宗教生涯 1.董计升世系年甲 1991年春,笔者在董计升故里山东省惠民县董家林村(清代属山东武定府商河县)调查时②,于董计升后人猪圈旁发现一通埋藏多年的墓碑,用清水洗掉泥垢后,碑阳字迹立即显露,碑额镌刻四个大字“百代流芳”,碑文从右至左如下: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初一日子时生 皇清处士讳计升字四海四世祖行四董公之墓 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寅时卒 天启三年九月初九日□□③生 皇清待赠孺人王老太君之墓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申时卒 九世孙邑庠生毓春奉祀 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花时中浣穀旦立

人文地理第一章

第一章文化的结构、价值观与区划 第一节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的概念 1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版)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 2克罗伯(A.Kroebter)和克鲁克洪(C.K.M.Kluckhohn)《文化:概念的批评考察》:“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

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对该定义的分析: 首先,该定义把文化当作行为的模型,而这种行为模型,既有外在的显型,又有内在的隐型。显型有人工制的形态和艺术的形象,隐型有人的价值观念和艺术的思想内涵。 其次,该定义说明后天的文化获得与传播是靠符号而实现的,为了获得与传播就创造了这种文化载体的符号,通过它来传达文化的内含,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再有,该定义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来解说文化。它指出,文化所表现得传统思想史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而其中的价值思想则是文化的核心。 3庞朴:“如果把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的系统,那么它的外层便是物质的部分-一不是任何未经人力作用的自然物,而是…第二自然‟(马克思语),或对象化了的劳动。文化的中层,则包括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如机器的原理、雕像的意蕴类;和不曾或不需体现为外层物质的人的精神产品,如科学猜想、数学构造、社会理论、宗教神话之类;以及,人

2011马峪乡仁义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实践与思考

仁义村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实践与思考 “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村严格按照市委、县委及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全体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并取得了的显著成效。 一、其本情况 清徐县马峪乡仁义村位于城西2公里处的边山脚下,全村710余户,1903人,其中党员59人,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7590元,全村耕地600余亩,主要经济来源为葡果种植,以及劳务输出,是全县著名的葡萄主产地之一。县城两条主干道、文源路、紫林路、省道榆古路和大运高速路口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 二、工作措施 (一)提高素质,强化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始终把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积极营造团结向上、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村党支部以“五个好”支部为标准,积极在阵地建设、班子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不断巩固和提高,使班子的凝聚

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了提高决策能力和政策水平,支部一班人把每月的25日定为学习日,通过定期组织学习,班子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在学习中加强了沟通,增进了团结。在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还狠抓了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工作。村党支部利用农闲时节,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党员的素质普遍提高。 (二)强村富民,引领全村经济发展。 强化组织,加强领导。乡党委召开动员大会后,支部及时召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研究制定《仁义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四个创先争优”(在带头致富能力上创先争优,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创先争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创先争优,在安全文明和谐上创先争优)为活动载体,进一步明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和方法步骤。并成立创先争优领导小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全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设置宣传栏,在支部门口设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宣传市县委和乡党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要求和村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设置公示专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是悬挂横幅标语,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切实为全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大同一日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介绍

大同一日游不可错过的景点介绍 大同处于华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为北口隆地,西南为大同──静乐凹陷,东南为桑干河新断陷。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大同一日游人气最高的景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大同旅行锦上添花。 大同一日游人气最高的景点 千佛岭 千佛岭位于千佛岭乡龙嘴村西南,分为上寺、下市、后寺:附近有古遗迹老君殿、孙膑寨,天然形成的北风洞、有碑刻记载。 千佛岭为恒山支脉,在天峰岭正南偏西约25公里处。这里,一个个清秀多姿的孤峰排列有致,一丛丛吐翠滴玉的松柏遍布山谷,一片片奇花异草披满峰头崖畔,珍禽鸣唱林间枝头,异兽出没不定。既是北国风光,又融江南景色,真可谓一处得天独厚的人间仙境。岭上乌龟石、骆驼石等奇迹生动有趣。 阴雨天云飘峰际,雾绕千岭,景象尤美。放眼望去,千佛岭南峰,酷似华山仙人掌,连绵起伏的鸡冠岩,又像衡山祝融峰;西面的尖石梁则如泰山玉皇顶;回身北望,直指天际的孙膑寨、庞涓岭,云雾中忽隐忽现,分明是黄山云峰的再现。 千佛岭顶上有一块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砖塔,刻着“千佛宝塔”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塔为四层实心楼阁式,塔座高两米,平面呈六角形,塔身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塔下岩石南面有3个石洞,名曰“千佛洞”。洞的正面和东西两侧分别雕刻着近两米高的大石佛,洞的四周还雕刻着数以千计的小石佛。绕进右侧,你会看到一座更大的石佛,身体半倾,双目微启,以手托腮。另外两个大石洞又分为上下两层,上下相通,曲径相连,上洞共雕刻大小石佛八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

赵公元帅财神形象与民间传说的源头

赵公元帅财神形象与民间传说的源头 本文考证研究武财神赵公明的形象形成及故里传说渊源,认为历史上赵公明实有其人,是陕西省周至县枣林村人,从三方面探讨了其成为神祗的历程:首先,是人物形象与神话传说的源头;第二,传说与现实的契合;第三,诗词、古籍与戏剧中的赵公明。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的遗留都指向了周至县枣林村,而枣 林村及其周围的历史、人文、地理乃至当地的传说都印证了这一点。 标签:财神赵公明:故里遗址;传说;戏剧 在信仰颇具实用色彩的中国民间,渴望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民众向来重视 财神,因此财神也是中国神谱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神祗之一。 在财神谱系中,赵公明作为中华财神之首颇为引人注意。元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载:赵元帅,姓赵讳公明,终南山人也。其服色: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者,金遘水气也;面色黑而胡须者,北气也;跨虎者,金象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元帅之功莫大焉。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 宜利和合。 赵公明作为中华武财神之首,其人物形象的诞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 民俗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华夏财富文化的核心和精华。 一、人物形象与神话传说的源头 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历来为多源头,关于财神爷赵公明的传说亦是如此。赵公明成就财神形象虽较晚,但是,作为中国财神体系中重要的一员,赵公明的形 象应该有历史中真实人物的影子。 同时,后起的神话人物,很大程度上都会有早期人物形象的影子,即便如《封神榜》之类神魔小说,其人物都有历史真实的痕迹,在民间都有相关的传说作为 支撑,赵公明概莫例外。 目前,关于赵公明的民间传说故事和历史遗迹,在山东琅琊、四川青城、浙江姑苏、陕西周至都有遗留。关于赵公明的事迹虽说法纷纭,但大家都承认,赵公明是终南山人,至清代无名氏写的传奇小说《黄河阵》,更直指赵公明出生于 陕西周至枣林村,因此,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采信此说。 枣林村所属周至县马召镇地处县城南10公里处,镇区东濒黑河,西靠沙河,南依秦岭,北连平原,是山、水、滩、塬,兼有的乡镇,是举世瞩目的黑河水库所在地。枣林村,位于马召镇西北两公里,107国道将其隔开,国道以北为北枣 林,以南为南枣林两个自然村。

《董祖立道根源》读解

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读解 内容提要《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是我们新近在民间发现的第一部集中讲述清代天地门教组织源流的经卷。该部经卷不仅介绍了天地门教董家林总坛的世袭传承,而且讲述了天地门教“林传八支”、“九股”和“山传三支”的具体情况,对于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源流,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作者濮文起,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莫振良,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天津300191) 天地门教(又称一炷香教、金丹如意道)是清代民间宗教世界中的重要教派,自顺治七年(1650)问世以后,首先在山东流传起来;接着,迅速传入直隶,成为燕赵大地下层民众竞相景从的民间宗教教派之一。清中叶以后,随着山东人大规模闯关东,天地门教又进入东北地区,在垦荒大军中拥有众多信徒。这种认知,是我们通过多年调查与研究所得。 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起,我们开始深入乡村社会,对天地门教进行田野调查,至今已二十余年。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对天地门教的经卷、教义、仪式、修持、信众、历史作用与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相继发表了《天地门教钩沉》①、 《天地门教调查与研究》②、《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③、《民间宗教的活化石:活跃在当代中国某些乡村社会的天地门教》④等论文,并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⑤、《民间宗教与结社》⑥、《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⑦等著作中,辟有专章进行阐述。

但是,有关天地门教的组织源流,我们常以未能访得完整资料,将其梳理搞清而深以为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 年冬,我们在河北乡村调查天地门教活动时,从一位当家师傅手中觅得一部名叫《董祖立道根源(支派记)》的手抄本经卷。展开一阅,欢欣之情立即涌上心头:原来这正是我们多年欲得不能的集中讲述天地门教组织源流的文献资料。在征得当家师傅同意后,我们随即复印一份,进行一番读解,现将其内容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公布于世,以飨学界朋友。 《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⑧,1700余字,以七言韵文形 式,概括了天地门教的组织源流。其中,有些记载,明显有误,参照我们掌握的天地门教的其他资料,以注释方式进行修正。 首先,该部经卷讲述了天地门教创教祖师董计升的世系年甲与嫡系传人,即天地门教内部称之为董家林⑨总坛的董氏传教世家的历代当家师傅。 万历四七已未年,天命佛祖降临凡。六月初五正当午,董家林中立根源。 历帝⑩晏驾师下凡,泰昌在位三十天。天启七年龙四海,崇祯坐了十八年[11] 。 二十七岁换四帝[12] ,大清分北吴分南[13] 。三十岁上得佛道,顺治三春丙戌年[14] 。 三十二岁明的道,顺治五年戊子年[15] 。四十五岁归山隐[16] ,顺治辛丑十八年[17] 。

山西省民俗风情

山西省民俗风情 神灵信仰 土地爷 民俗信仰主要是神鬼,这种信仰源始于远古。山西人在一块山河阻隔的天地里,一方面塑造了自己的神,同时也不断被输入外来神。 天地信仰是最古老、最根本的信仰。它实际上是一些自然神的综合,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风雨雷电,这都是人类最初的神。不过民间确实供奉着一位天地爷,但它没有专门的庙祠,只在过年时,从市面上买一张木板天地神画,上有天公地母和一班人马,中间有一个牌位,写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人们把它贴在屋檐下,有时只有黄表纸写一个天地神们,以示尽心。再在两边贴上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横批是天地神位。下边置供桌、放香斗、摆供品,焚香点烛而祀。在男女婚礼时,新郎新娘要大礼祭拜,俗称拜天地。 民间还有一系列俗神为人们所信仰,如福禄寿三星、喜神、财神、门神、龙、送子娘娘神、谷神等。灶君俗称为灶王爷,在山西民间最普通,是最深入群众的神,它至少具有这样三种职能:一、民以食为天,灶王爷掌管饮食;二、司职命运;三、监察善恶。因而民间对灶王爷都是笃信虔诚的,将它供在家中灶头,腊月二十三上天时,香火糖锡为之送行,大年初一再把它接回来。泰山石敢当是农村最常见的镇宅避邪碣石,它通常嵌在街头的墙壁上。一块尺寸大小不拘的条石,刻上泰山石敢当便可逐邪驱恶、大吉大利。它是远古崇拜山石与道教东岳信仰的混合遗风。 生前有功于人,死后为神,这是中国造神的准则。在人神信仰中,关羽为人造神之佼佼者,关公崇拜的普及,全国从北到南,远及海外。由于乡音土情,山西对关公更加厚爱,对关公的信仰祭祀,达到了人神崇拜的顶点。其它二郎神、东岳大帝、孔圣人、姜太公,

这都是中国普遍崇拜的人神。在民间巫觋的神龛里,魏征、唐僧、孙悟空、薛仁贵、樊梨花、赵匡胤、杨宗保、穆桂英、包拯、济公等,也都是座上神灵,充分表现着中国造神的随意性。社会上百工技艺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是行业神。行行有神。既有一行多神,也有多行一神。行业神是社会分工在神祀上的反映。所供神灵,大部分是历史人物或传说中人物。 山西供祀的社会人神,还有一些恐怕是山西特有的。临汾市有规制宏大的尧庙,奉唐尧。运城舜帝庙村,曾建有舜帝庙,祭扫虞舜。河津县禹门口,芮城大禹渡建有禹王庙,祭礼夏禹。万荣县稷王庙祭祀禹的大臣后稷;新绛县稷益庙还祭祀禹的另一位大臣伯益。浮山县南王村有禹汤庙,祀夏禹,成汤,并有伯益、伊尹配享。沁水县端氏村建有规模宏敞的汤王庙,主殿九间为宋代遗物。浮山县城亦有汤王庙,每岁六月十五祭礼。晋祠为纪念周成王胞弟唐叔虞而建,其内主祠圣母殿为叔虞母后姜邑,千余年来香火不断,成为山西最著名的神祀。介休县绵山有介子祠,祭祖晋文公忠士介子推,太原市上兰村有窦大夫祠,祭祀开渠济民的晋国窦大夫。清徐县马峪村有狐突庙(又称糊涂庙),祭祀晋献文公大夫狐突。盂县藏山为赵氏孤儿藏匿地,建殿宇多处,奉祀赵武、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忻州市逯家庄亦有公孙杵臼祠。代县北山建赵杲观,祭祀代王丞相赵杲。定襄县七岩山祭祀赵襄子的姐姐,代王妻磨笄夫人,宋封惠应圣母俗呼七岩娘娘。定襄县李庄北山称漆郎山,建祠祭祀晋国义士豫让,唐宋以来,太原市南郊有祭祀后汉开国皇帝的刘智远祠。浮山县建有唐太宗庙、李清庙。朔州市有尉迟公庙。介休有武则天庙。太原市狄村有狄仁杰祠。代县鹿蹄洞有杨家祠堂,供杨业、余太君和他们的八个儿子及杨宗保、穆桂英等塑像。忻州市韩岩村有为元好问修的元遗山祠。宁武县有周遇吉祠,祭祀明末在此抗击李自成起义军被杀的山西总兵周遇吉。清代名人傅山亦有傅公祠,祠庙虽小,影响却很大。 中国自古流传,认为阴间是鬼的居所,并构筑了一套相当完整的管理机构——地藏、城隍、阎王、判官、牛头、马面、无常、小鬼、孟婆等,实际是人间政权机构的摹仿。民间常用阎王、地狱来教育人,劝人为善,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六道轮回。在民间,鬼魂信仰比神灵信仰,影响更深更广。 春节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北京密云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来自含铬尖晶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北京密云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 来自含铬尖晶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李立兴1,朱明玉1,方同明2,李厚民1 【摘要】摘要: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富铬(Cr2O3平均43.32%),而岩浆晚期辉石的结晶消耗了大量Cr3+,由于氧逸度的升高,在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出溶贫铬的铬磁铁矿(Cr2O3平均10.32%)和富铝尖晶石(Cr2O3平均15.77%)。与世界上不同类型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认为放马峪铬铁矿床是产在阿拉斯加型岩体中的早期岩浆矿床,而与蛇绿岩无关。本文对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和成矿专属性的限定,为这类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铬、铜镍、铂族元素的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 【期刊名称】岩矿测试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9 【关键词】放马峪;铬铁矿床;铬尖晶石;超镁铁岩;阿拉斯加型岩体;电子探针 国际上的铬铁矿主要有大型层状铬铁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床两种,以层状类型为主,赋存在大型层状侵入体中,其规模巨大,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中国铬铁矿资源较为贫乏,目前尚未发现大型层状铬铁矿床。根据赋矿围岩的不同,中国铬铁矿可分为两种成因类型:蛇绿岩型豆荚状铬铁矿床和地台型似层

状铬铁矿床,以豆荚状类型为主[1-5]。似层状铬铁矿床产在具有明显岩浆分异特征的超镁铁岩侵入体中,是中国重要的铬矿类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内,达到小型规模的有北京密云放马峪、平顶山,河北承德高寺台和遵化毛家厂铬铁矿床。但近年来,不同学者对个别似层状铬铁矿床的成因认识再起争议,如黄雄南等(2003)[6]和陈征等(2004)[7]研究发现了遵化毛家厂铬铁矿发育豆状结构,提出该矿床属于太古宙蛇绿岩型豆荚状铬铁矿,认为围岩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为蛇绿岩建造的组成部分,而张旗等(2003)[8]和Zhao等(2007)[9]研究则认为铬铁矿的赋矿围岩为古生代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形成于板块内部构造环境。两种认识存在争议的焦点是铬铁矿母岩的岩石类型。 铬尖晶石元素组成为(Fe,Mg)2+[(Fe,Cr,Al)3+]2O4,类质同象广泛发育,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其形成的岩浆环境密切相关[10]。铬尖晶石相对于其他高温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来说,其元素组成较难受后期风化作用、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的影响,对于研究含铬母岩的岩石类型、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11-14]。北京密云放马峪铬铁矿床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似层状铬铁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选择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矿物化学成分分析,查明了其标型特征,探讨了铬铁矿床的成因,以期丰富中国似层状铬铁矿床成因和成矿专属性的研究资料。 1 放马峪铬铁矿岩体及成矿地质特征 放马峪含铬超镁铁岩岩体位于密云区放马峪村,距密云城区北东36 km。岩体侵入新太古宇密云群片麻岩系中[15],整体呈北东向延伸,由东、西两个岩体组成(图1)。东部岩体长257 m,最大宽度76 m,平均宽53 m,最大延深130 m;西部岩体长215 m,宽40 m,最大延深150 m。

元大道教史补考

元大道教史补考 *导读:【作者简介】赵建勇,1974年生,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博览园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根据新见山西三方碑刻文献,可知大道教教祖刘…… 【作者简介】赵建勇,1974年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 园助理研究员 【内容提要】根据新见山西三方碑刻文献,可知大道教教祖刘德仁曾以善仁为法名,行教以度恭山院冤思、得白云洞石碣、治梁子荣癫病等有为之术,除邪治病、济生度死为开化之方,与少思寡欲为立道之本并重;其阐教范围东连晋益北及燕齐。三祖张信真对于该教在金代传播作用较大;而该教西传入蜀的时间要早至三祖、四祖分别阐教廿五载时。五祖郦希成道号曾为道元子,其出生地怀来水谷所建太玄道宫为改号太玄原因。举师武德用对该教在山西的传布有重大贡献,且是该教西传关陕的关键人物。大明观为该教在山西境内最早形成的中心宫观;汾州地区是该教在山西的中心教区,另一教区为临汾、襄陵等县所属平阳路。 【关键词】王堉昌/元代/大道教/山西/刘德仁 对于金元之际兴起的道教派别大道教的宗教史研究,自1941年陈垣先生《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开创并整理相关史料起,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学者们陆续对于该教派历史有了更深入的探研。20世纪70年代,从台湾学者袁国藩《元代真大道教考》①对大

道教史料有所发现增补开始,学者都以挖掘考辨碑刻和地方志中的新史料为手段,对大道教史的重要问题继续进行了探讨。80 年代尤以大陆学者陈智超先生的研究为代表,他根据新见史料指出大道教在元代曾分裂为天宝宫系与玉虚宫系两支,并对其历任掌教传授、教派发展、宫观分布、组织机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②。9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更为活跃,卿希泰主编之《中国道教史》第3卷,分别以两个专节刘德仁与大道教的创立。大道教的教义教制及其在金代的发展③以及大道教的分化到合一。大道教更名真大道。真大道在元代的发展与归流④,对于大道教金元时期的历史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论述,认为至张清志⑤掌教时期,发展最盛。但在张清志逝世(泰定三年,即1326左右)以后,其教即寂然无闻。当时全真道和龙虎宗已经形成为全国道教的两大重心,估计在泰定三年之后,真大道逐渐与全真道合流而归入全真道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史料的陆续发现,相关研究形成了新的趋势,即开始关注特定区域的大道教史研究。学者以陕西⑥、山东⑦、北京周边地区⑧新史料的发现为基础进行了研探。樊光春首先对西北地区的大道教的传播时间及区域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张德琳与关中大道观、张清志与后期真大道,指出金元时期在西北地区至少存在过四座真大道观⑨。白如祥对刘德仁、张信真、郦希成、张清志在山东阐教的过程进行了综述,但未涉及对注⑤史料的分析⑩。近来,刘晓根据新发现的华北地区碑刻文献与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