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作品欣赏 岳阳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它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其中唯一保持着清代原构的史迹,因其建造年代之早、自然风光之秀、建筑工艺之巧、词章歌赋之佳而闻名,明李东阳《书岳阳楼图后》称:“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

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历经了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等皆为千古绝唱。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他认为“天下郡,非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遂于庆历五年,开始重建岳阳楼,一年后落成。

他写下《与范经略求记书》连同一幅《洞庭秋晚图》一同送往在河南邓州戍边的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由此写下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它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语气铿锵,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文中先忧后乐的核心思想流传至今。从此楼以文名、文以楼传,文楼并重于天下。

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水患兵燹,屡圯屡修,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最近的一次大修为1984年落架大修,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它坐东朝西,构造古朴端庄,气势恢宏凝重,楼高19.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整座楼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三层楼中,设置、装饰、图案风格各异,特显风姿。尤其是挂在二楼的《岳阳楼记》雕屏——从范仲淹的文到清朝书法家张照的字都珍贵无比。

岳阳楼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荣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点。以岳阳楼为主体的景区面积为670亩,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区,内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小乔墓、瞻岳门、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多处景点。景区内绿荫修竹,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郁,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曾登临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教学目的:

1、背诵本诗。2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 、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写作背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2、下榻:指留宿处。行杯:浮杯,流觞。回:回荡,摆动。

全文释义: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心头的苦闷;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3、参考题目与答案:

1.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1]

(1)这首诗没有一句写楼高,却句句显出了楼高,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读完这首诗,你认为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