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肾癌CT与MRI表现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中期囊性肾癌的CT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较大的囊肿,大 小可能超过3cm。囊肿的边缘可能变得模糊或出现钙化。 部分囊肿内部可能出现强化,即增强扫描后囊肿密度增加 。周围肾脏结构可能受压或侵犯。
病例三:晚期囊性肾癌
总结词
晚期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广泛的囊 肿和浸润,可能出现转移。
详细描述
05
病例展示
病例一:早期囊性肾癌
总结词
早期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肾脏内小 囊肿,无其他明显异常。
详细描述
早期囊性肾癌通常在CT扫描中表现为肾脏 内的小囊肿,大小通常在1-2cm之间。囊肿 的边缘清晰,无明显的钙化或强化。其他肾 脏结构和周围组织未见异常。
病例二:中期囊性肾癌
要点一
总结词
中期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较大的囊肿,可能伴随钙 化或强化。
囊性肾癌的CT诊断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CT诊断技术 • 囊性肾癌的CT表现 • 鉴别诊断 • 病例展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囊性肾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肾脏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2
CT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 段,在囊性肾癌的诊断中具有较 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多囊肾的囊肿数量较多,大小不一,且伴随肾脏实质的萎缩和变形。而囊性肾癌的囊肿 数量相对较少,形态相对规则。
囊性肾发育不良
总结词
囊性肾发育不良的CT表现为肾脏形态异 常,局部或弥漫性低密度影,常伴随有 肾功能的减退。
VS
详细描述
囊性肾发育不良的囊肿形态多样,可呈囊 状、蜂窝状或海绵状,增强扫描无强化或 仅轻度强化。而囊性肾癌的强化特征可能 较为明显,有助于鉴别。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肾 癌 术 后 的 CT 评 价
MR
T1WI 为等低信号 , T2WI 多为等低信号 ; 透明细胞癌T2WI为高信号; MR 强化方式与 CT相似;
治疗及预后
目前,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肾癌根治术,但 对于小肾癌也可以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相比 ,乳头状肾细胞癌就诊时 大部分在早期 ,恶性度低 ,5 年生存率为 82 %~ 90 % ,前者仅为 44 %~54 %。
匀,少数有钙化和出血 增强后多血供者增强明显(>20 Hu),少血供
者10 ~20 Hu 动脉期肿瘤等于或高于肾实质,下降快,实质
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实质后期及排泄期多为 低密度,分界清晰
小肾癌的CT、MRI表现
CT平扫 大多数小肾癌呈等密度,部分 稍低密度,少数可呈高密度(出 血?),偶见钙化,位于肿瘤中央。
小肾癌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做其它
检查偶然发现,当肾癌逐渐增大时,常见
临
的临床表现是: 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征):间歇性无
床
痛性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盂、肾盏。肿 瘤侵犯邻近结构或牵张包膜引起疼痛。
表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肾癌的肾外表 现,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发热可能是
现
由于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引起; 高血压可能是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压迫
假包膜与标本对照
肾囊性病变影像表现

Bosniak II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上级高密度病变(箭), CT值为 82Hu。(b)轴位对比增强CT病变未见明显强化,CT值为87Hu,患者接受 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囊肿伴出血。
8
Bosniak Ⅲ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低密度肿块,CT值为18Hu。(b)轴 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内部多个明显强化分隔(箭),CT值为45-75Hu, 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
疗)
增厚,并确有强化
恶性囊性病变(需手术治疗)具有Ⅲ级囊肿的特点;邻近
囊壁或分隔有独立存在的强
化软组织成分
6
Bosniak II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右肾囊肿伴发线样分隔(箭头),该病变同 侧可见另一低密度实性病变(箭)。(b)轴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内部分隔轻度 强化,该病变同侧的实性病变也可见轻度强化。上述两个病变均接受了手术 切除治疗,囊性病变病理诊断为良性多房性囊肿。
CT and MR Imaging for Evaluation of Cystic Renal Lesions and Diseases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CT介入室
1
2
3
概述
肾脏囊性病变在腹部影像学检查中十 分常见。虽然在临床工作中肾脏的囊性病 变大多为单纯性肾囊肿,但复杂性肾囊肿, 感染性囊性肾疾病,以及多房性囊性肾疾 病在临床工作中亦并不少见。
9
Bosniak Ⅳ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低密度囊性病变,CT值为22Hu。(b)轴 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外周明显强化结节(箭),CT值为45-75Hu,并可见病 变内部线样强化分隔,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
10
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评价(丰富病例展示)

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评价(丰富病例展示)正文开始医学影像沙龙原创投稿作者:蚌医二附院影像科仝贺定义具有囊肿样特征的肾细胞癌病理特点肿瘤大体呈囊性表现,镜下囊壁内侧具有透明性肾细胞癌的肿瘤细胞被覆,免疫组化和电镜特点与透明性肾细胞癌相同,1986年影像学家Hartman研究认为,囊性肾癌形成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种:1.肿瘤呈单房或多房囊性生长;2.肾癌出血、坏死,形成囊肿;3.肾癌起源于囊肿上皮细胞;4.肾癌阻塞肾小管或肾小动脉,导致囊肿形成,当肿瘤增大时,嵌入囊肿内;这种囊性肾癌的概念和分类是基于影像学表现及大体病理学表现的一种分类方式,由于其非常贴近临床实践,而被广大的泌尿外科医师和影像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但实际上,这种经典的囊性肾癌的概念在病理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肾癌囊性变并非独立的肾癌亚型,它涵盖了肾脏肿瘤的多种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和集合管癌均可出现囊变,甚至恶性间质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也可以出现。
这种囊性变的病理生理学本质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肿瘤血供不均衡导致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仅由于其囊性改变就归为囊性肾癌,是缺乏病理学依据的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及诊断标准中单独提出了囊性肾癌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囊性肾癌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并非既往认为的属于透明细胞癌的的特殊类型)。
肿瘤呈多房囊性,完全由囊腔构成,囊内衬覆单层上皮,囊腔间隔由纤维组织构成,可见被覆的有轻度异型的透明细胞肉眼观察为多囊性,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外有包膜,囊腔大小不等,其内充以浆液性或血性液体,肿瘤有纤维性包膜与周围正常肾组织分隔。
20%以上的肿瘤间隔内有钙化,偶见骨化生囊性肾癌的CT特征CT平扫示肿物囊性部分为低密度,但略高于水,CT值约为17~31HU;肿块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分隔及壁结节影,部分囊壁及分隔可见弧线状钙化。
增强扫描,部分肿块内部轻度不均匀强化,囊壁、分隔及壁结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肾囊性病变影像诊断

Bosniak分级
分级
病变性质
影像学表现(CT)
Ⅰ级
良性单纯性囊肿 (不需随诊)
囊壁薄、光滑呈细线样,边界清楚,无分隔、 无钙化、无实性成分、水样密度(0-20HU)、 无强化
Ⅱ级
良性最低级别复 杂性囊肿(不需 随诊)
囊壁薄、光滑,有少许细线样分隔(≤2条, 厚度≤1mm),壁和分隔有可察觉但不明确 的强化;壁或分隔有细小或短段稍厚钙化; 部分位于肾外、≤3cm均匀无强化稍高密度 (>20HU)病变也属于此类
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双肾体积增大,轮廓变形,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水样密度/ 信号,无强化,可伴出血、感染;肾盂、肾盏变形夹于众多囊肿 之间;常合并多囊肝
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又称为婴儿型多囊肾,6号常染色体上PKHD1单基因突变,该基因产生fibrocystin蛋白, 在新生儿中该蛋白缺少表达,导致胎儿集合管扩张和囊状延伸,形成囊肿。
IV级
分类
1
肾局灶性囊性病变
2
肾获得性多灶性囊性病变
3
肾感染性病变
4
遗传性多灶性囊性肾病
1
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一种相对较新的病理类型。组织学特质:类似卵巢间质的间 质成分及组成囊壁的上皮成分
常见于围绝经期妇女(男女比例1:11),平均年龄56岁 与雌激素补充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有关 临床症状:血尿,腰痛等,25%无症状 治疗:难以与囊性肾细胞癌鉴别而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先后或者同时发生 良性或(和)恶性肿瘤。发病率1/31000-53000。
肾囊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获得性多房性囊性肾疾病
19
肾小球囊肿病
肾小球囊肿病(glomerulocystic kidney disease, GCK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囊肿性肾 病,以肾小球囊肿形成为特征。病变主要 分布于包膜下肾皮质区域,而肾单位小管 部不受累。 肾小球囊肿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主要分 布于包膜下肾皮质区域的小的肾囊肿。
9
Bosniak Ⅳ级。(a)轴位CT平扫显示左肾低密度囊性病变,CT值为22Hu。(b)轴 位对比增强CT可见病变外周明显强化结节(箭),CT值为45-75Hu,并可见病 变内部线样强化分隔,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囊性肾细胞癌。
10
局灶性囊性肾疾病
11
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混合性上皮间质瘤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肾脏疾病的 病理类型。组织学上因同时含有上皮与间质成分 而得名。常见于围绝经期妇女,与雌激素补充和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有关。 影像表现常无特异性,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肾脏膨 胀性、多房性、囊性肿块,并向肾盂生长。 影像学检查因混合性上皮间质瘤难以与囊性肾细 胞癌鉴别而需要手术治疗。
34
肾脓肿. 病史为发热、寒战及左侧腹痛1周。冠状 位CT增强扫描显示左肾低密度肿块并环形强化。
35
肾曲霉菌病
肾曲霉菌病是一种少见的肾脏感染性 病变,表现为复杂性肾囊性肿块。常 见于糖尿病、HIV感染以及糖皮质激 素患者。血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 径。CT表现与肾脓肿相似,表现为环 形强化的低密度肿块伴分隔。
24
获得性肾囊性疾病. (a)冠状位T2WI显示双肾正常。(b)同一病 人(5年透析病史),双肾多发小囊肿。
25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MCDK)是临床较罕见的非遗传性肾发育异常, 系胚胎发育期肾和输尿管芽融合不良导致的一种 畸形。该病因胎儿早期肾盂、漏斗部或输尿管闭 锁或严重狭窄导致同侧后肾退化,肾实质丧失, 残存扩张的集合管被原始发育不良的组织分隔, 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囊间互不相通。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中心区域软组织;外周不相通 的囊肿;同侧输尿管、肾脏集合系统以及肾血管 的萎缩。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石俊英;弓莉;马秀华【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进一步提高正确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性肾癌的CT表现和其中8例病例的MRI 表现。
结果囊性肾癌13例,囊壁不规则增厚11例,间隔不规则增厚11例,囊壁结节5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高度增强8例,中度增强5例,轻度增强3例。
结论囊性肾癌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cystic carcinoma of kidney.Methods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cystic carcinoma of kidneyin13 patients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 Results Of the13 patients, the CT and MR findings of tumors were irregular thickening of the cystic wall in11cases,and septawere irregular thickening in 11 cases ,and nodules in the cystic wall were detected in5 cases;calcification was found in 2cases,with obviousen hancement in 8 cases, moderateen hancement in 5 cases, slighten 2 hancement in 3 cases .Conclusion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cysticcarcinoma of kidne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e could get definite diagnosis with typical feature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3页(P23-24,25)【关键词】囊性肾癌;CT;MRI【作者】石俊英;弓莉;马秀华【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 450003;郑州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 450003;郑州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在病理上肿瘤细胞核分级和肿瘤分期均较低,预后较好,但临床表现隐匿,其影像表现难与复杂性肾囊肿等良性肾脏病变鉴别。
肾脏囊性肿块CT及MR

概述
肾脏单纯性囊肿可以合并出血、炎症或感 染,可导致形成分隔、钙化、出血、囊壁 增厚、壁结节等。约10%的肾癌表现为复杂 性囊肿。
复杂性良性肾囊肿和囊性肿瘤有时有相似 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易造成诊断困难。
单纯性囊肿:由上皮细胞构成纤维性囊壁, 囊壁厚1-2mm。
在观察囊肿时,有时会因为肾实质与肿物之间 的界限不清(肾实质鸟嘴样改变)而将其误认 为囊壁增厚或结节样改变。多运用不同方法层 面的观察可以尽量减少这种误差。
几个征象的临床意义
增强:增强在帮助诊断中作用是最大的。病变出血强化证明是 有血供的,可同时见于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但所有出现强化的 病变都应该视为潜在的恶性病变。
Ⅲ:囊壁或分隔不规则或均匀增厚,伴有强化,应行手术切除。 即使最后可能会确认为良性病变(例如出血性囊肿、慢性感染 性囊肿、多房性囊性肾瘤),恶性的病变有囊性肾癌、多房性 囊性肾细胞癌。
Ⅳ:具有Ⅲ类囊肿的特征以外,同时囊壁或分隔周围有软组织 成分。可以是囊性肾癌,需要手术切除。
引自Israel GM, Bosniak MA.An update of the Bosniak Renal Cyst Classification System.Urology 2005;66:484-488
伴钙化并软组织强化的囊肿需要手术( Ⅲ型和 Ⅳ 型)。
几个征象的临床意义
分隔:单纯性囊肿合并出血、感染或炎症时可以形 成分隔。囊性肾细胞癌可以显示为分隔样肿物。 MRI比CT可以显示更多的分隔,有可能改变病变的 分型。
良性的囊性病变(Ⅱ型)分隔很薄(小于或等于 1mm),没有结节样增厚或强化。如果多于一个分 隔,那么数量上只能是几个。
肾脏囊性肿块的Bosniak分类
1986年,Bosniak提出了运用CT图像诊断并 且治疗肾脏囊肿的方法。经过20年, Bosniak和他的同事重新修改并优化了这个 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囊性肾癌的CT与MRI表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71
摘要目的:分析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和mri表现。
结果: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内部有较多粗细不均且强化的条索状结构,肿瘤内部呈明显分房分隔状;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ct和mri表现为肿瘤呈囊性病变,囊壁较厚,病变中心区呈较低密度和囊性信号,无明显强化,瘤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例,ct和mri表现为瘤壁呈不规则结节状,且强化较明显。
结论: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
关键词囊性肾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肾细胞癌,影像表现囊性为主伴或不伴实性成分的复杂囊性病变,常难与复杂良性囊性肾脏疾病相鉴别,易被误诊。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患者9例,探讨其ct及mri特征、病理学分型、临床表现等,旨在提高对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病历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患者,其中透明细胞癌7例,颗粒细胞癌2例。
男7例,女2例,年龄51~76岁,平均67岁。
临床症状有肉眼血尿3例,腰部酸痛5例。
9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影像学检查:9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i 平扫及mri增强扫描。
ct检查采用philips brillance 64排螺旋ct扫描,螺距1.0,层厚5cm;mrl扫描采用philips intera 1.5t 成像系统,检查时采用相控阵线圈。
结果
9例囊性肾癌中,分房型囊性肾癌3例,厚壁型囊性肾癌4例,壁结节型囊性肾癌2 例。
肿瘤直径3.2~6.7cm。
肿瘤均经ct平扫,发现均匀囊样低密度3例,囊实性混杂密度6例;囊内隐约见碎屑、絮状物或出血4例;肿瘤实性部分钙化2例。
增强扫描厚壁型囊壁、分房型分隔及壁结节强化显示较平扫清晰,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7例,中度强化2例;液性部分均未见强化。
mri成像肿瘤实性部分显示为t1wl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囊性部分显示为t1wl低信号,t2wl高信号,囊内絮状飘浮物t1wi为等或略高信号,强化后囊壁及壁结节强化。
讨论
临床表现:囊性肾癌在肾癌中所占比例不高,4%~15%,它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
囊性肾癌与常见肾癌相似,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又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2:1。
在30岁以下人群中极少发现囊性肾癌患者,但其中多房囊性肾癌在30岁以下人群中尚可见到[1]。
常见肾癌有典型的“三联征”,而囊性肾癌患者该“三联征“不常见,少部分会有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腰腹痛、腹部包块或肉眼血尿等,大部分囊性肾癌患者未表现出明显
的症状和体征,均为偶然发现.当发现时腹部肿块多已较大并可伴有转移。
目前,对于囊性肾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2],从病理学上其可能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囊肿形成是间接发生于肾癌,当肾癌形成时会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然后形成囊肿,当囊肿不断增大时则肿瘤嵌入到囊肿内,形成囊性肾癌;
②肾癌形成后,由于其中心血运差,供血不足,导致中心的癌细胞出血和坏死,而后形成假囊肿,这样形成的囊肿多为单房,且囊壁厚、不规则;③肾癌起源于已有的囊肿壁;④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肾细胞癌,除了常规的生长方式以外,有些会以囊性的形式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则会形成众多大小各异且互不相通的多房性肿块。
这样形成的囊性肿块常有假包膜,其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据一些文献报道,囊性肾癌中多房者多见,约占总数的33%。
这些多房囊性肾癌绝大多数为偶发癌,其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组织病理学主要为透明细胞癌。
囊性肾癌的ct和mri诊断:⑴囊性肾癌的ct表现:ct平扫病灶多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密度、以液性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少数为均匀稍高密度。
病灶可以有钙化。
肿块形态无特异性,多较规则呈类圆形,部分呈分叶状。
增强后因肿块分隔明显强化,而呈现“花瓣状”、“蜂窝状”及“分房状”。
小囊性肾癌(3cm)密度多不均匀,可出现坏死囊变及不规则增厚的分隔。
ct动态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和病理特征,对囊性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①囊壁:增强后早期强化,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壁结节,厚壁
者可伴钙化。
②分隔:囊性肾癌分隔常见,厚度多>1mm,与囊壁交界处可呈结节状增厚,ct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提示恶性病变可能。
③钙化:钙化形态多样,呈斑点状、线条状及弧状。
④囊液:囊性肾癌囊液内可出现碎屑、絮状物及凝血块,本组囊内液性区ct值14~20hu,分隔带ct值20~45hu。
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液性低密度灶,注射对比剂后无强化。
⑵囊性肾癌的mri表现:mri 表现基本同ct,囊腔内囊液均匀时表现为均匀的长t1wi,长t2wi 信号;囊腔内有出血后坏死组织是,囊液混杂,信号不均匀。
增厚的囊壁、分隔及壁结节mri均能清晰显现,增强时均可见强化。
而钙化在mri上差与ct。
囊性肾癌鉴别诊断:囊性肾癌主要应与肾囊肿相鉴别。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变,它有不同于囊性肾癌的病理表现,如囊肿囊壁较薄,没有囊性肾癌中常见的局限性增厚及附壁结节;囊液性质与水相似,在增强扫描中囊壁无强化,这通过ct或mri可资鉴别。
但其中很小的囊肿在ct平扫中的表现可能与实质性病变不好鉴别,此时可通过别的途径来进行鉴别诊断,如行增强扫描、薄扫或进一步做mri检查等。
若有合并出血或感染的不典型囊肿,其在ct或mri 检查中,囊内密度或信号(t1wi)会表现出增高,有时与肾实质易形成混淆,但其在增强扫描中囊壁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通过这一点可资鉴别[3]。
但不典型囊肿与囊性肾癌有时在影像学上非常相似,鉴别难度大,此时应注意将多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综合考虑,必要时可进行穿刺活检或术中取样检查。
此外,多房性囊性肾癌还应与多房囊性肾瘤鉴别[4,5]。
多房性肾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的肿瘤。
影像学上,多房性囊性肾癌与多房囊性肾瘤有众多相似之处,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
多房囊性肾瘤在4岁以下男童和40~60岁成人(女性为主)中较多见,多为膨胀性生长,囊壁光整且均匀(1~2mm),囊壁和分隔无附壁结节,有时可强化,囊内的出血不多见。
而多房性囊性肾癌在成年男性多见,多为膨胀性生长,有假包膜和不同数量的分隔;囊壁或分隔上多见结节,并常见局部增厚(≥2mm),有时可见钙化;增强扫描中囊壁和结节多有强化;囊液中多有出血,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高。
囊性肾癌有时还应与肾结核、肾脓肿等有囊变的良性病变相鉴别。
但肾结核、肾脓肿等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鉴别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 赵伟峰,陈敏,吴国庚,等.囊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9):958-961.
4 龚侃,张宁,那彦群.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9):740-742.
5 丁建国,周海军,周康荣.多房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8):816-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