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穆与王怀琪八段锦图解
古代养生术之八段锦图解精品

【关键字】方法、配合、保持、精神、需要、作用古代养生术之八段锦图解中醫健身養生強調適度,每次強度和時間不宜過量,做到「形勞而不倦」,即過後無疲勞為限度,並且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體育運動量過大則耗氣傷血,輕則倦怠乏力,精神疲憊,肌肉消瘦;重則筋骨肌肉勞損,引起腰痛,關節疼痛。
例如專業運動員接受密集式體能訓練,看似體格強壯,其實很易受傷及感染。
中醫認為這種密集訓練,對筋骨的負荷太重,造成慢性肝腎虛損。
很多傳統健身運動,例如氣功或太極拳,雖不如西方運動般劇烈,卻符合中醫養生保健概念。
八段锦是一种在中国古代发明的健身方法,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
八段锦属于中国武术的一种,也有人认为是气功的一种。
“八段锦”这个名字,一般认为有两层意思:1、表示这是一种集锦多种练习方法的功法;2、源自一种名为“八段锦”的织锦,表示练习时动作连绵。
古老的健身操之二:八段錦八段錦即八段動作,古人認為這八段動作美如畫錦,故名八段錦。
八段錦是中國民間流傳較廣,最有代表性的一套健身操。
距今已有八百餘年歷史,一般認為是南宋無名氏創編。
其最大的特點,是每式動作的設計,都針對一定的臟腑或病症需要。
全套動作精煉,運動強度適中,能行氣活血,協調臟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宜。
練八段錦可根據自己的體力條件,選坐式或站式。
坐式古稱「文八段錦」,站式古稱「武八段錦」。
練習前應安神定志,意守丹田,全身放鬆,雙目平視,調暢呼吸。
做動作時必須結合意念活動,注意配合呼吸。
下面介紹站式操作:雙手托天理三焦預備式:自然站立,兩腳平行分開,兩臂自然下垂,眼看前方。
動作:兩臂慢慢向上高舉過頭,指尖相對,手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盡力上托,頭後仰,眼看手背,繼而足跟盡量上提,吸氣,維持這種姿勢片刻;呼氣,兩臂慢慢放下,足跟輕輕落地,還原到預備姿勢。
作用:雙手托天使三焦通達,氣與水液灌注周身,上傳肺,中和脾胃。
故能除胸悶、腹脹、水濕之氣,增進食慾等。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山振赵/子弟意得彪傅�示演业专功气术武 彪傅/练教总兼长校总校学术武林少京北、OEC 夫功球全�导指家专功气术武
锦段八功气身健
�解图�锦段八功气身健
。�2 图�方前视目�宽同肩与约 �前朝尖脚�步开侧左向脚左�腿右至移心重体身�髋沉腰松着随�二作动
1图
。�1 图�方前视目�正中体身�侧体于垂然自臂两�立站步并脚两�一作动
7图
.�7 图�方前视目�停 略作动�收内颌下�时同�直伸节关肘�托上续继臂两。停不动上�三作动
用作与理功 。根掌在 力�撑上掌两合配收内再�力助上向先颏下�力用慢缓体展胸舒�托上掌两 法方正纠 。劲断懈松时举上续继�够不头抬�时托上掌两 误错犯易
。正中体上�指舒腕松�肘坠肩沉�髋沉腰松�落下掌两 。直伸持保�顿停有略�开展胸舒要托上掌两 .2 .1
。用作的好良有具等病椎颈 防预、患疾部肩治防对�织组软节关及韧柔、肉肌的围周节关各肢上与干躯长拉过通 .2 。和调血气、畅通”焦三“使可�拉伸持保�力用缓缓�托上叉交手两过通 .1
。�11 图�掌右视目�后向斜心掌�掌成开伸指手左�前向斜心掌�上朝尖指�高同 肩与�弧划右向、上向�掌成开伸指五手右�时同�移右心重体身�三作动
误错犯易
。次 9�6 息调�田丹沉气�缓徐吸呼 �2 。正中体上�臂敛髋收�沉 松部腹�舒宽部胸�掩虚下腋�肘坠肩沉�闭轻唇双�上低舌�收微颌下�顶上向头 �1
点要作动
4图
。�略 6 图�掌两视目�头抬�上向心掌�起托上向旋内 臂两之随�前胸至托上掌两�时同�直伸膝挺缓徐腿两。停不动上�二作动
5图
点要作动 。方前视目�上向心 掌�对相尖指�前腹于捧掌两�时同�屈微节关膝腿两�时动一后最遍三第 。遍三做共�遍一为右一左一式本
万籁声传岳武穆八段锦 梁超群着 [手打文字清晰版]
![万籁声传岳武穆八段锦 梁超群着 [手打文字清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305721f121dd36a32d82b6.png)
岳家八段锦(一)预备势身体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朝内,掌指朝下,牙齿轻咬紧,舌抵两齿中间,全身松沉,凝神静思,呼吸用鼻,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二)提地托天理三焦1.方法(1)预备势站立。
两腿屈膝下蹲成正马步;同时,两手掌移于体前两脚中间,肘部微屈,手心朝下,掌指相对。
(2)上动不停,两腿挺膝直立;同时,两手掌屈臂外旋由下向上托至胸前,手心朝上,掌指相对。
(3)上动不停,两手掌屈肘托至头顶上,手心朝上,掌指相对。
(4)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掌屈臂内旋由上向下按至腹前,手心朝下,掌指相对。
(5)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正马步;同时,两手掌直臂下按至体前两脚中间,手心朝下,掌指相对;目视两掌。
2.说明:两掌上托时为吸气,两掌下按时为呼气,如此练习5——10遍。
3.行功:这八段锦的每段行功,即练习过程,均要口闭,以鼻呼吸,觉气下达于两脚底部(即涌泉穴)则气自然贯于全身。
在行功时,吸气任其自然,呼气与两手下压时,有时觉此气下达于两脚底部。
此为内功真传,一习便知。
平日行功时,均可存此感觉。
4.功能:此功可以调整人身三部之气,昔人谓之三焦,如头顶百会至胸部膻中穴为上焦,膻中穴至腹部神阙(脐)穴为中焦,神阙穴至脚心涌泉穴为下焦。
此三焦气一通,全身之宿疾皆除。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作用,还能医疗胃病与血压高、头晕目眩之症。
为八段锦的主要功法。
(三)左右弯弓似射雕1.方法(1)预备势站立。
两腿屈膝半蹲成正马步;同时,两手掌握成鬼头指屈肘由下向上举至左肩前,左拳心朝右,拳眼朝上,右拳心朝左,拳眼朝上。
(2)上动不停,左拳直臂向前方伸出,高与肩平,拳心朝右,拳眼朝上;同时,右拳屈臂内旋向右后拉至右耳前,高与耳平,拳心朝右,拳眼朝下。
(3)上动不停,上体右转,右拳屈肘由上向下移至右肩前,拳心朝右,拳眼朝上,同时,左拳直臂由左上向下经体前向右上举至右肩前,拳心朝左,拳眼朝上。
养生丨少林八段锦(内附完整视频)

养生丨少林八段锦(内附完整视频)少林八段锦简介少林八段锦,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
少林八段锦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的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育委员会发出通知,把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八段锦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视频演示第一、二式图文解说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
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
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
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
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势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
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
此为左式,右式反之。
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视频演示第三、四式图文解说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
双手托起,掌心向上;随即左手掌心翻转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托举,脸部向上仰起约45°,同时右手下按。
注意,此时拉伸的感觉应该是:左右两肩互相拉伸,胸腔和脊椎也有明显的拉伸感。
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

健身气功八段锦(图解)健身气功八段锦武术气功专家指导:全球功夫CEO、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校长兼总教练/傅彪武术气功专业演示:傅彪得意弟子/赵振山【八段锦简介】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效果很好的医疗保健体操。
本套操共由八节动作组成,所以叫八段锦。
每个动作重复八遍(因人而异),动作缓慢舒展、易学易练。
本套八段锦老少皆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尤其对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病后正在康复的人,以及有慢性病的患者,练习八段锦都有很好的的医疗保健作用。
【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攥拳怒目增气力背后起颠百病消【练习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练习中首先要抓好基本身型。
如基本身型有错误就会给人感觉处处别扭,因为身型贯穿于形体活动的始终。
正如古语所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可见基本身型的重要。
当学会功法后,应进一步在动作的规格要领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动作准确,要领得法,姿势优美,动作大方。
因为会做并不等于做得对,更不等于做对,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提高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开始由紧变松,由松变沉,由沉变稳,功夫逐渐上升。
此时,应该把形体活动的重点放在如何突出功法的风格特点上,做到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经过时间的磨合,长久的锻炼,必将达到最好的效果。
预备式动作一: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1)。
图1动作二:随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
动作三: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约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图3)。
图3动作四:上动不停。
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呈圆弧形,与脐同高,掌心向内,两掌指间距离约10厘米;目视前方(图4)。
图4动作要点1.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低上,双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敛臂,上体中正。
养生八段锦图解 八段锦 经典示范

养生八段锦图解八段锦经典示范养生八段锦图解八段锦口令音乐经典示范(视频)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
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
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中。
【基本内容和方法】(一)“两手托天理三焦”法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
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
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
托举六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
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
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
此为左式,右式反之。
左右调换练习六次。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法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
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
图解岳武穆八段锦!岳家军必修,练习30分,胜过负重越野2小时

图解岳武穆八段锦!岳家军必修,练习30分,胜过负重越野2小时武术的起源与原始人类的生存竞争关系很大。
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经常与各种猛兽进行搏斗。
通过无数次的搏斗以及无数次对经验的总结与对教训的吸取,必然形成自己最为得意的搏斗技术,哪怕这些技术是十分原始与粗糙的。
原始战争中人与人的直接搏杀,又必然使这种搏杀技术中的智力因素加速增多。
也就是说,人与人的直接对抗,使原始武术即武术击技中的诡道内容必然快速地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技击属性逐渐淡化,其健身、养生的功效逐渐成为主流!岳武穆八段锦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叉指托天舒三焦歌诀双手叉指托天举,气透三焦好调理。
一托一收勤练习,五脏六腑旺生机。
练法1、正身直立,双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二目平视。
(图5-1)2、双手向小腹前相合成十指交叉,掌心向里,抱贴小腹。
(图5-2)3、双手叉指不变,直臂向前、向上缓缓抬起,左右手指互相按于掌背,抬至与胸口平。
4、两掌向胸前收回,至胸口处时两掌心朝上,两虎口向外,双手手指挺开。
5、双手交叉不变,再徐徐向里翻腕使掌心向上并向上托举,至臂节完全伸开时,两脚跟提离地面,全凭两脚尖支撑。
6、十指松开,两臂向左右分展并下落于体侧,双手中指尖贴于大腿两侧裤缝处,掌心朝内。
同时,两脚跟落地。
如此反复练习,次数自定。
李小龙趣闻人们一提起李小龙,总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他那强健的肌肉和电闪雷鸣般的招式,然而幼年时的李小龙却很瘦弱。
为了让生性好动的儿子强壮起来,李海泉决定让李小龙跟随自己练习太极拳。
在很多人看来,李小龙的第一位武学老师应该是咏春拳宗师叶问,从拜师学艺的角度看,叶问的确是李小龙的第一位师父,可实际上,李小龙真正的武学启蒙老师,正是他的父亲李海泉。
李家三代习武,李小龙的爷爷李震彪是刀口上过活的镖师,李海泉也是有着相当武学功底的粤剧武生,在太极拳上有很深的造诣。
太极拳也就成了李小龙学习的第一种武术。
6岁那年,李小龙同时开始做三件事:上学、练习太极拳、拍电影。
抗金名将岳飞用来练兵的八段锦,图文我都帮你整理好了,速收

抗金名将岳飞用来练兵的八段锦,图文我都帮你整理好了,速收本功据说由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所传,曾被作为岳家军练兵必修课目,后渐渐流入民间。
因岳飞谥号“武穆”,故尊称为“武穆八段锦”:又因岳飞武功学自少林一代宗师周侗,故其功被视为少林真传。
【总诀】叉指托天舒三焦,骑马弯弓射胡雕。
托天踏地对抻劲,回首凝望消五劳。
摇头摆尾灭心火,折身攀足壮肾腰。
冲拳怒目增力气,马背颠簸起俯仰。
一、叉指托天舒三焦【练法】1.正身直立,两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两目平视(图1)。
2.两手向小腹前相合成十指交叉,掌心向里,抱贴小腹(图2)。
3.两手叉指不变,直臂向前、向上缓缓抬起,左右手指互相按于掌背,抬至与胸口平(图3)。
4.两掌向胸前收回,至胸口处时两掌心朝上,两虎口向外,两手手指挺开(图4)。
5.两手交叉不变,再徐徐向里翻腕使掌心向上并向上托举,至臂节完全伸开时,两足跟提离地面,全凭两足尖支撑(图5)。
6.十指松开,两臂向左右分展并下落于体侧,两手中指尖贴于大腿两侧裤缝处,掌心朝内,同时,两足跟落地(图6)。
如此反复练习,次数自定。
【功用】此段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加强四肢和躯干的伸展活动可影响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于肺部的扩张,使呼吸加深,吸进更多氧气,对消除疲劳有很大作用。
二、骑马弯弓射胡雕【练法】1.正身直立,全身放松,两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垂帘凝神,自然呼吸(图7)。
2.左脚旁开一步,沉身下蹲成马步桩,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拳眼向外,二目平视前方(图8)。
3.两拳变掌上抬,交叉于胸前,即十字手,右掌在后,左掌在前,两掌背相对,两掌尖均向上(图9)。
4.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向里蜷握,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并缓缓向左推出至手臂伸开,头左转,目视左手食指;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向里蜷握,拇指尖与食指尖相扣,虎口成一环形,如扣弓弦,屈肘贴于右肩前,手心向里,虎口朝上(图10)。
5.以意使力撑开两臂,犹如拉弓,同时身向右转,左手渐渐握成平拳,拳眼朝上;左腿渐渐蹬直成右弓步(图11)。